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85e00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9.png)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梳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物质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反应速率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1. 物质变化概述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组成和性质改变的现象。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能量变化和明显的物质性质改变;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状态改变,无法形成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在箭头的左侧,生成物在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其中,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分子方程式表示的是物质在纯净状态下的反应。
3.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四种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如2Na + Cl2 ->2NaCl;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2H2O -> 2H2 + O2;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元素或者离子取代另外一个元素或离子的反应,如2Al + 3CuCl2 -> 2AlCl3 + 3Cu;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如2Mg + O2 -> 2MgO。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变化。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在反应速率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的质量或生成物的体积来确定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速率= 变化量 / 时间。
5. 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加速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从而加速反应过程。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cc20f8e2bd960590c677f0.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有很多种,一般大家可以把它归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面为大家总结下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的相关知识点,方便大家复习。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科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科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17617c7fd5360cba1adbc1.png)
物质的变化
1
例.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仔细阅读下课诗句,回答问题: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变式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
A.湿衣服晒干B.纸张燃烧C.火药爆炸D.粮食酿酒
2.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ac631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8.png)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2、区别: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2、条件: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还原反应;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成语或诗词用化学知识解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B.酿几多?”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D.成语“百炼成钢”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22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
初中化学中考考点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中考考点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7d68a1c0508763230121231.png)
中考考点解析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 B.成型C.晾干 D.烧结【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解答】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解答】解: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解答】解: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ab5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4.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过程、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3.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能够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化学物质;2. 学生准备:化学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化学反应相关的例子?2. 听取同学们的回答,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与概念:-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过程。
-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并 Begitu begitu begituan过程,通常Begitu begitu begituan放热或 Begitu begitu begituan吸热, Begitu begitu begituan产物与 Begitu begitu begituan反应物性质不同。
- 基本术语:反应物、产物、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等。
2. 示范实验:观察铁与硫的反应材料:铁末、硫粉。
实验步骤:a) 取一小部分铁末放到试管中;b) 取一小部分硫粉放到另一个试管中;c) 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铁末与硫粉混合后,颜色变为淡黄色,放出硫的臭味。
实验规律:铁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2. 每组同学至少进行一次化学反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与总结(20分钟)1. 同学们将实验结果汇报给其他同学,教师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规律。
2. 引导同学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展示并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 提问并解答同学们的疑惑,确保同学们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有清晰的理解。
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ce0d7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d.png)
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化学初中三年级常见物质的变化】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常见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常见物质的变化现象,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些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物质的变化分类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态、性质上的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并未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则表示物质在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三、常见物质的变化及化学原理1. 水的凝固和融化变化水在低于0摄氏度时会发生凝固变化,将成为冰,在此情况下物质的化学组成并未改变。
当温度升高超过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液态水,仍然是物质的物态改变,而非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水的凝固和融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实质上是水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2. 燃烧反应当物质与氧气等能够提供氧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就会产生火焰、热和光,这是一种明显的化学变化,称为燃烧反应。
化学原理: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物质被氧化剂——氧气氧化,形成新的物质,释放能量。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也是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酸碱中和反应基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生成水(H2O)的化学反应。
在此过程中,酸和碱中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化合物。
4. 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金属氧化物,这也属于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原理: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一类氧化反应,金属的表面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
这种反应常见于金属的生锈现象。
5. 食物腐败食物在一定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会发生腐败变化,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食物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导致食物的变质。
化学原理:食物腐败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质,产生气体、酸和其他挥发性物质,使食物发生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0cfd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6.png)
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探索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对化学初中物质的变化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分类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
1. 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不改变原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物质的相变(如水的沸腾和凝固)、物质形状的改变(如纸张的折叠)等。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会改变原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金属铁生锈、纸张燃烧产生灰烬等。
二、化学反应基本概念1.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
2. 生成物:反应物经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新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4. 反应热:化学反应伴随的热能变化。
5.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1. 酸碱反应:当酸与碱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如:HCl + NaOH → NaCl +H2O。
2.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反应。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物质则失去电子。
如:2Na + Cl2 → 2NaCl。
3. 燃烧反应:有机物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如:CH4 + 2O2 → CO2 + 2H2O。
4.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与碱按摩相等物质量混合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如:HCl + NaOH → NaCl + H2O。
5. 沉淀反应:在两种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某些物质生成不溶于溶液中的固体,称为沉淀。
如:Na2SO4 + CaCl2 → 2NaCl + CaSO4↓。
四、物质的氧化和还原1. 氧化: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导致氧化态数增加。
2. 还原:是指物质失去氧分子或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导致氧化态数减少。
3. 还原剂:能够给予其他物质电子的物质。
4. 氧化剂:能够从其他物质中接受电子的物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暑假衔接选择题练习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暑假衔接选择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8424e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2.png)
【答案】①② ③ ⑦ ④ ⑤⑥ 化学 热 光 可燃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析】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 出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的性质;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甲烷具有可燃性;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描述甲烷用途的是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 (2)甲烷燃烧发光、放热,能量转化关系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3)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可燃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 用途。
【答案】A 【解析】 A、“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描写的是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是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是指煤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 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利用的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1·宁夏中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 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云蒸霞蔚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答案】C 【解析】 A、云蒸霞蔚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大浪淘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初中化学:物质与变化 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物质与变化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9825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e.png)
初中化学:物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 由同种类型的粒子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 混合物: 由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粒子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两种。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组成不发生变化,如溶解、融化等。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物质,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5.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
6.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写在反应箭头的左侧,生成物写在右侧,并用化学式表示。
7. 变化中的能量-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以产生或吸收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
8. 酸和碱- 酸:具有特定酸性的化合物,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具有特定碱性的化合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9. 氧化和还原-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10. 燃烧- 燃烧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反应,有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火焰三个要素。
11.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分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相对值。
-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摩尔数的比值,单位是g/mol。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与变化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0b23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变化以及反应等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性质、组成或形态上的改变。
根据物质变化的性质特点,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子结构的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变化包括燃烧、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伴随能量变化和质量守恒的特点。
2.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只是在组成或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溶解、融化、沸腾等。
物理变化具有可逆性、不伴随能量变化和质量守恒的特点。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简洁方法。
1.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示或者实验观察现象等方式进行表示。
其中,实韵观察现象的方法是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重要途径,如气体释放、沉淀生成、颜色变化等。
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使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过程。
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同时,为了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方程两边的原子数必须相等。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负氧化态的元素接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正氧化态的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会失去H+离子,而碱会失去OH-离子,生成水的中和反应。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2699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5.png)
化学初中物质变化教案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物质变化的分类和特征。
一、引入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1. 将硫粉与铜粉混合加热,发现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2. 将铁锈加热后,观察到颜色发生了变化。
3. 将石蜡加热后,观察到熔化的现象。
请学生思考以上实验现象是属于哪种物质变化,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1. 讲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物质在经历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发生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改变称为物质变化。
2. 讲解物质变化的分类:- 化学变化:物质在反应中发生结构和性质的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在经历温度、压力、电场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其形态、大小等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3. 举例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并让学生辨别其区别。
三、实践1. 划分小组,设计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如铁和硫的混合加热,观察变化颜色和生成新物质等。
2. 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分享每组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四、总结1. 总结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2. 强调物质变化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对日常生活和生产有重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多进行实践探究物质变化。
五、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记录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对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726fc55da38376baf1faeda.png)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分类
1、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基本特征)、颜色改变、放岀气体、生成沉淀、伴随能量变化(放热、吸热)
2、 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映后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实际质量关系
相对分子(原子)质量X 方程式前面的的化学计量数的比
=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 2、 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① 观察法
② 最小公倍数法
③ 单位“ T 法
④ 升降化合价相等法
3、 能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经典例题1下列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①② 小结:微观角度,相同的图形代表同一种粒子,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粒子,反应前后最小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发生变化。
练习:
1、物质M (用□表示)和物质 N (用0表示)的反应微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3M + 8N = M3N8
B. M + 2N = MN2
C. 3M + 6N = M3N6
D. 3M + 8N = 3MN2 + 2N
O 口 f
it
□ 口F O 毛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第七讲 物质的变化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61ac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5.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密切相关。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归纳和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知识点中涉及的物质的状态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适中;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相变现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主要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体沸腾和气体凝结等过程。
1. 融化和凝固融化是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熔点和冰点是相等的。
例如,当我们加热固体冰时,它会发生融化变为液体水;而当我们将液体水冷却至一定温度以下,水会凝固为固体冰。
2. 汽化和液体沸腾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液体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剧烈蒸发的现象。
例如,水在100摄氏度时发生沸腾,大量液体水迅速转化为水蒸气。
而汽化则是在任意温度下,液体从表面逐渐转化为气体。
3. 气体凝结气体凝结是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的过程,又称为气体的凝华。
例如,当我们将水蒸气冷却至一定温度以下,水蒸气会直接凝结为小水滴或固体冰。
三、物质状态变化的热现象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热现象的发生。
1. 吸热和放热固体融化、液体沸腾和气体汽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现象;而液体凝固、气体凝结和固体凝华时,会释放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吸热和放热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吸热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分子距离增大;放热过程则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距离减小。
2. 熔化热和汽化热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时,吸收的单位质量热量称为熔化热;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时,吸收的单位质量热量称为汽化热。
熔化热和汽化热是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特定热性质,其数值与物质的种类相关。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f3d340cbb68a98271fefacd.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c8f8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6.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而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重点之一就是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主要讨论初中化学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指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实体,所有物质都有自己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来说,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来确定。
(1)颜色:物质所呈现的颜色是其物理性质之一。
例如,铁是银灰色的,草是绿色的。
(2)硬度:物质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力。
例如,钢铁比铝硬度更高。
(3)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不相同。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通常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被观察到。
(1)氧化性和还原性:某些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而即使是已经被氧化过的物质还可以通过还原反应再次得到原始物质。
(2)酸碱中和: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物质称为盐。
二、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
(1)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化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主要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和凝华。
(2)溶解:当固体溶质与液体溶剂混合时,溶质在溶剂中逐渐分解或分散,形成溶液。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之前存在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而在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新物质则是生成物。
(2)放热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而吸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
总结:通过对初中化学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8b6b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1.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
2.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能够描述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并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2. 实验物质:氢气、氧气、铁粉、硫酸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2. 示范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等,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自行选择一种化学反应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观察生成物的性质。
3.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化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关于化学变化的小结。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化学变化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5dc222f9b6648d7c1c74652.png)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初中化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考点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初中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物质的变化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物质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8f316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f.png)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与物质的变化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知识。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展开,探讨其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实际应用。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转化为产物。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当我们将氢气和氧气混合并点燃时,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氢气和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并重新组合为水分子。
化学反应发生时,会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反应物的性质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颜色、形状、味道等。
其次,在化学反应中,会释放或吸收能量,通常会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例如,酵母发酵时会产生热量,而蒸发时液体会吸收热量。
此外,化学反应还会伴随着气体的生成或消耗,形成气味、气泡或起雾等现象。
例如,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气泡。
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变化对于初中化学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不同反应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为什么铁物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这是因为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通过控制和预防这些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保护铁制品的质量。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反应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领域。
例如,化学反应用于药物研发和制造。
科学家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来合成新的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化学反应还被用于工业产品的制造,如塑料、肥料和燃料等。
准确理解化学反应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之间的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置换反应是指某一种离子与另一种离子互相交换位置。
了解这些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更复杂的化学现象。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与类型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与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66bc2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c.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与类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物质的变化过程与类型。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主要的变化类型。
一、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
2.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物质的分解是指原本是一种物质的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合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3. 化学物质的转化化学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者分子的组合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种转化可以是物质的分解、合成或者元素之间的置换。
4. 燃烧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体现了物质的能量转化。
二、化学物质的变化类型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结构发生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不可逆转,生成的物质与原物质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2.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了形态或者状态上的改变。
这种变化是可逆转的,物质的性质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3. 原子的置换原子的置换是指在反应中发生了原子之间的交换,其中一种物质中的原子被另一种物质中的原子代替的过程。
置换反应包括单一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4.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是化学反应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5.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提供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或者电能。
总结:初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与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蓝色硫酸铜
④
溶液、无色 氢氧化钠溶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液
变为蓝色絮状沉淀 有
一、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质的形状及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3.实例:汽油挥发、铁杵磨成针、积沙成塔等 二、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生
答案:C
实验1:将一张白纸撕成碎片 实验2:进行水的加热 实验3:将一张白纸点燃 实验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 验
实验前
①
②
③
④
实验中
实验后
有无新物 质生成
实 验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有无新物 质生成
① 一张白纸 白纸被撕碎
热沸腾变为水蒸气 水变为水蒸气
没有
③ 一张白纸 白纸燃烧
变为灰烬
成沉淀等现象
3.实例:木柴燃烧、铁生锈、葡萄酿酒、光合作用等
三、区别与联系 1.区别(判断方法)
在变化中是否有 新物质生成
2.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
化学变化
【易错点津】 利用发光、放热、颜色改变和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判断有没
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如灯泡 通电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想一想:有同学说,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这样的说法对吗?
不对,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小试牛刀】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积沙成塔
C.死灰复燃
D.滴水成冰
答案:C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新物质生成 D.固态变为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