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文字

——读绿笙散文《万寿岩声音》读绿笙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很浓郁的乡土气息,那是一种根于土地的强烈归属感。他主要进行以三明地方文化为题材的小说、散文创作,区别于流行小说题材,这样有历史味道的文章,是真正有血有肉、蕴藏内涵的。《万寿岩声音》让我不禁想去触摸这些满载着石器时代声音的岩石,想把它们贴在耳畔,听那絮絮低语诉说着遥远乡土的故事。

不去采访作者的话,我想很难能够知道作者的创作动机。但是反观绿笙的文章,我猜那大概是源于对土地的热爱吧。“这是这万寿岩最为独特的声音,它是唯一的,是三明的,是福建的,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因为它是来自18万年前人类文明萌发和文化觉醒虽然稚嫩而顽强坚定的集体发声”。再来看“在层叠如发糕般以5B、6A、6B、6C、6D、6E的方式井然有序浓缩”,如果对地质没有研究是不可写出这样的文章的,而这恰恰代表了他的热爱,这也是他的文章弥漫乡土气息的原因。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现在市场上的畅销书籍几乎是一些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作品,什么修真、穿越、网游……都是些天马星空的类型,像研究地域文化之类的文章反而没什么人看,我不知这代表着什么,只是难过惋惜罢了。还是蛮庆幸能够看到《万寿岩声音》这样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像绿笙这样的本土作家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在《万寿岩声音》中到

底蕴藉着什么样的审美艺术形态呢?我想这是一种类似时光把那些几万年前的声音凝固成土壤中一个个成份复杂的分子,等待后人们把这些秘密挖掘出来。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是我们的土地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乡土,是绿笙写作的源泉,是他的审美意识形态的体现。

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它的生成过程是复杂的,但是这也很好地凸显了作者的写作功底。《万寿岩声音》就是这样一篇艺术想象十分成熟的文章。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石头是没有声音,还记得初听到萧敬腾唱“我们是两颗会痛的石头”,当场就笑喷了。但是,《万寿岩声音》不一样。作者把这种想象合理化了,万寿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先民们生活的痕迹,直到它重现在天底下时,也让这声音回荡在史册上。这也就是作者说的“万寿岩就是万寿岩,它是把福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20万年的一座活化石,是当之无愧的闽人之源”。万寿岩所承载的声音,也是作者对三明这片土地的情感寄托,“这座让两个村庄拥有自已独特姓名的岩石山通过考古专家横空出世时,它的魅力远远超越了传说,并跨过重重山林的围困惊掠起世界的目光”,这是一种对土地的深深的自豪。

绿笙的文章无不弥漫着他的乡土精神,也就是文学的精神性,这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这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如果不是为了向我们传达那种精神,那文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此刻,突然觉得自己是个福建人,真好。万寿岩是个代表,代表着我们也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不再是

历史中的蛮族。同样的,中华民族也是如此,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发源地。除了这些,《万寿岩声音》还具有严密的结构及具有震撼力的语言。全文结构鲜明,环环相扣,还有首尾的呼应“也许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和时段,目光会很无奈地辜负听觉”和“在我用心轻轻触摸它们时,一直被目光辜负的听觉猛然复活了,我终于听到了万寿岩这来自石器时代的人类喧响”,更是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还有那些语言,把读者很好的带入到作者的价值观当中去,增加对文章的好感度。

就像身体需要血液一般,文学同样需要立足乡土。莫言的小说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我想很大原因就是他深深地扎根在了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上。绿笙的文章中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的热爱,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