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仁

合集下载

《论语》论仁

《论语》论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 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 人,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有 什么用呢?”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尧曰》
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 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 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 能了解别人。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论语》20篇,谈 论“仁”的有58章,用“仁”字109次。“仁”字 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为“从人,从二”, 古人造这个字,半边是“人”字,半边是“二”字 (指复数、多数),《礼记》郑玄注认为“仁”是 “相人偶”之意,即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仁学也可以说是一种人 际关系学。 仁又是孔子最高的理想人格,人的道德情操修 养的最高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仁学又是道 德论。 在天下推行“仁”,是孔子的最高理想。一 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仁”的境界,被称作“仁 人”,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天下归仁”,人人 都具有“仁”的道德情操,那便是天下为公,世界 大同。
三、孝悌为仁之本
•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情感、理念和实 践,以亲爱自己的父母为首要。孔子把孝 悌作为做人的首要一条。 • 以孝治天下 • 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 孝是“无违” • 孝是尊重与传承
四、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论语》开头就讲三种乐:“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 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并把“乐”作为 “知”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 在“知”的问题上, 知之、好之、乐之三种 由浅入深的境界, 亦是由社会性向自然性转 化的过程, 用《老子》的话来表述就是“人 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论语中有关于仁的句子以及解释

论语中有关于仁的句子以及解释

论语中有关于仁的句子以及解释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仁爱之心的时候,自然就和恶事绝缘了。

正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子曰:“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爱好活动,仁德的人爱好沉静。

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知通智,知者就是智慧的人,后面也是类似。

因为内心充满了仁爱,所以人也会变得耐心而沉静。

也正是因为对万事万物有了爱心,所以自己也会延绵长寿。

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正是因为有了仁爱,所以无论我们前往哪里,都会遇见朋友,也总是会得到他人的爱敬。

所以从不用忧愁。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里仁》6、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论语关于仁的篇章

论语关于仁的篇章

论语关于仁的篇章
《论语》中有很多篇章和章节都提到了“仁”的概念,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篇章:
1.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
这是孔子对于中庸道德的评价,其中提到了“仁”的概念,认为中庸是一种极为高贵的德行,但是人民却很难长期坚持。

2.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这是孔子最为著名的一句话,表明了仁者应该对他人怀有同情心和尊重,不做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行为。

3.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德行能够让一个人成为众人的楷模,发挥无穷的影响。

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对于最基本的仁义道德的要求,主张在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要表现出
孝悌之心,保持诚信,广泛地爱护众人,关注他人的生命和福祉。

总的来说,《论语》中包含丰富的仁义道德思想,体现了孔子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与实践

《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与实践

《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仁”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被孔子视为人类最高的道德追求。

本文将从《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仁”的思想内涵在《论语》中,“仁”的核心意义是关爱他人,以仁心感化他人。

孔子强调仁者必能治天下,他认为“仁者,人也”,也就是说,仁者是具备人性的人。

“仁”也被视为儒家道德伦理的根本标准和精髓,具有广泛的内涵。

“仁”的思想内涵体现在对他人的关怀。

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互相支持。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表达了孔子的仁心原则,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他还提到“与其羞人之心”,强调了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底线,避免做出让人羞愧的事情。

“仁”在《论语》中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仁”的思想内涵体现在对学问的追求。

孔子崇尚学问,认为通过学问的修养可以使人达到仁德之境。

他提到:“温故而知新”,意味着要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并学习新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孔子也强调勤奋和刻苦的精神,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通过学习和修炼,人可以培养出仁德之心。

“仁”的思想内涵还体现在为政治治理和社会和谐方面。

孔子关心政治,他认为仁政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关键。

他说:“政之为公,执政者,是以为公也。

”这句话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公正性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于政治道德和公共管理的重视。

孔子还提到了和谐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他强调了家族、父子、朋友等关系的和谐,提倡以诚相待,以和为贵。

二、“仁”的思想实践在《论语》中,孔子本身是“仁”的实践者,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所倡导的“仁道”。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他在修养方面要求自己先行。

当有人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回答:“先为兴于朝”,表示要先修身养性,并以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他人。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 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论“仁”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
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馀力(7), 则以学文(8)。”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
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 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 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 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 学习文献知识。”
孔子论“仁”
子曰:“夫(1)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孔子说:“至于仁人,就是要想
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 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 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 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原文】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 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 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 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 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 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 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 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 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论语中“仁”的名句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中的仁有何特点

论语中的仁有何特点

论语中的仁有何特点《论语》中的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论语》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仁被认为是其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强调人的伦理关系,认为人应该具备仁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例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了仁的核心理念,尽量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论语》中的很多章节都在讨论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亲师友关系,例如孔子对待弟子的慈爱、约束,弟子对待长辈的敬意和追求道德的行为。

这些都表明了仁对于人与人之间正常和谐关系的追求。

其次,仁是对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家庭伦理和家族道德,例如他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这句话表达了在不同的地位上,人们都要对他人尊重,不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援引他人。

此外,孔子还讲求孝顺父母,他说:“养不敬,不能用也”,表明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就不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

这些观点显示了仁与家庭和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是对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中应承担责任的要求。

再次,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的追求。

在《论语》中,孔子提倡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修身是仁者的基础,只有修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孔子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句话表明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就会毁坏了社会的和谐。

孔子还强调了向善的行为,在他的教导下,弟子们常常问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表明一个志向高尚的人应该不断追求仁爱的行为。

最后,仁是一种理性和智慧的表现。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的智慧和理性。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意味着理解和欣赏仁比仅仅知道什么是仁更重要。

孔子还提到了仁的反义词“暴”,强调了理性与智慧的重要性,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栗,久不废酒食,唯恐人之不醉,不恐人之醉。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1. "人而无仁,犹如不可以正音也。

" -《论语·学而》2.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论语·为政》3. "巧言令色鲜矣,仁者无忧色。

" -《论语·微子》4. "巧言令色,骅伯迈于仁。

" -《论语·子张》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论语·子张》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卫灵公》7.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论语·卫灵公》8. "君子崇德,小人崇金。

" -《论语·季氏》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论语·述而》10. "以约失之者,鲜矣。

" -《论语·述而》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子张》12. "言时达,行天下之教化。

" -《论语·阳货》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论语·公冶长》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16. "君子不器。

" -《论语·庙算》17. "君子之求心道,有之;勇也,未尝有之。

" -《论语·公冶长》18. "君子之道费诚而隐。

" -《论语·宪问》19. "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雍也》20.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的仁名词解释

论语的仁名词解释

论语的仁名词解释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其中的“仁”一词是论语中最为重要和频繁出现的概念之一。

仁义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仁作为其中一项核心概念,其含义和诠释至关重要。

一、仁的含义孔子曾说过:“君子务本(本心),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给出了仁的含义的一种解释。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仁是从内心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与道德和情感紧密相连的品质。

它在个人层面上包括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等;在社会层面上包括公平正义、亲和友善、乐于助人等。

另外,孟子认为仁是始于爱人,即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要有强烈的爱心,对他人的疾苦和困境感同身受,愿意为他人着想。

所以,仁还可以理解为爱和怜悯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仁是一种具有情感和共情力的道德品质。

二、仁的重要性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对中国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仁对于个人的培养和自我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个人层面上,仁让一个人从内心产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这种尊重和关心有助于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自己的情感共情力。

另外,仁也提倡人们积极行善,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层面上,仁有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建立。

公平正义是仁的重要体现,要求人们公平对待他人,消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仁还强调了亲和友善,让社会中的人们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仁的实践和挑战尽管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在实践过程中,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们的个人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对他人产生偏见和歧视。

比如,人们可能会因为地域、身份、种族等因素而对他人产生敌意或偏见,这会影响到仁的实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宽容心态和关心他人的意识,主动消除歧视和偏见。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往往会冲击仁的实践。

从个人利益出发,有些人可能会选择不顾他人的利益而追求个人的成功与利益最大化。

《论语集注》中关于“仁”的句子并翻译

《论语集注》中关于“仁”的句子并翻译

《论语集注》中关于“仁”的句子并翻译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3、曾子曰:“君子以义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5、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罕》)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7、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10、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孔子说“仁”

孔子说“仁”

孔子说“仁”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克制自己的欲望,践行遵循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己复礼,天下人就都会说他“仁”。

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

这很好理解,就是我们要遵循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做事,不要被别人带歪了。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这一段和前面是一起的。

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我们讨论“仁”,把这段话也放进来,意思就是但凡不合礼的事情,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比如公交车上,有女子衣着清凉,这是别人穿着的自由,可要是盯着人家的胸脯看,那就是失礼了。

4、刚毅木讷,近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子路》一个性格刚毅正直,言语迟钝的人,往往是仁厚的;而花言巧语、总是摆出一副和善面孔的人,往往是不仁的。

“鲜”在这里是“少”的意思,而“巧言令色”是贬义词,意思是小人总是善于伪装自己,为了利益趋奉谄媚他人。

《论语》里有还另一句话和这句话意思相近:5、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乡原,同“乡愿”,用白话说就是乡里的那些老好人,总是迎合大家的愿望,貌似主持公平,其实他们做事的标准根本不是道德正义,反而是破坏了真正的道德环境,这也是巧言令色的一种。

6、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这句话应该是孔子对“仁”在具体事情上的要求了,到现在已经成为老生常谈:在家中要孝敬长辈,出门要兄弟友爱,一切日常言行要严谨而守信,对所有人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7、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这句话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的,意思是老师讲的道理,就是“忠”和“恕”啊!孔子讲的所有道理都是以“仁”为中心,也就是说,“忠”和“恕”就是“仁”。

这两个字也很有意思。

“忠”,其实不是现在理解的忠于谁谁的意思,而是“心”在“中”间,不偏不倚,遵从公平道德的意思。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论语中“仁”的名句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中与仁有关的句子

论语中与仁有关的句子

《论语》中与“仁”有关句子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5.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8.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10.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11.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公冶长》)1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14.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15.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16.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导语:论语中写仁的句子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

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巧言令色,鲜矣仁!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7、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论语中写仁的句子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

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巧言令色,鲜矣仁!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7、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中包含仁的句子

论语中包含仁的句子

论语中包含仁的句子一、论语中关于仁的概念及内涵的句子1. "子曰:'仁者,其言也让;其行也谦。

'"(《论语·学而》)这句话表达了仁者言行谦和让的特点,仁者在言辞中表现出谦和退让的态度,在行为中也表现出谦虚谨慎的品质。

2.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这句话强调了仁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弟子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在待人接物中要谨慎可信,广泛地关爱他人,并亲近仁德之人。

此外,还要在学习方面努力,不断充实自己。

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仁者应该关注他人,了解他人的需要和心理,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知识和利益。

仁者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增加对他人的了解和理解。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为政》)这句话指出了仁者和小人的区别所在。

仁者注重道德和义理,他们的行为准则是基于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遵循。

而小人则追求私利,他们的行为准则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5.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仁者应该具备信誉和信任的品质。

缺乏信任的人无法被信任,没有信誉的人无法获得支持和合作。

仁者应该注重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誉,通过诚信和守信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二、论语中关于仁的实践和应用的句子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这句话指出了仁者不追求巧言令色,而是注重真诚和实际行动。

仁者不会通过虚假的言辞和表情来欺骗他人,他们坚持真诚和正直的原则,以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仁德。

论语中有关仁爱的诗句

论语中有关仁爱的诗句

论语中有关仁爱的诗句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
灵公》)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子曰:“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仁”【训练目标】1、识记所选《论语》。

2、理解所选《论语》旨趣。

3、用所选《论语》的视角审视相关作文题目。

4、点拨联想方法。

【训练重点】2、用所选《论语》的视角解读作文题目。

3、在写作中深入理解所选《论语》。

【选文】选自《论语》(原文据《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1.子曰:“巧言〔巧言〕甘美悦人的言语,即花言巧语。

令色〔令色〕这里指为取悦于人而伪装成讨好的脸色。

,鲜〔鲜〕稀少的,罕见的。

矣仁!”(《学而》)2.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恶〕厌恶。

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好仁者,无以尚之〕爱好仁德的人,没有什么可以超过仁德。

一说,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

尚,超过。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矣〕此处用法同“也”,表示停顿。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谁能一天致力于仁德吗??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盖〕大概,可能。

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里仁》)3.仲弓〔仲弓〕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弟子。

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无怨,在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任职于诸侯统治的国家不要有怨恨,任职于卿大夫统治的封地也不要有怨恨。

一说,出仕为官不对工作有怨恨,没有担任职位也不要有怨恨。

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敏〕敏锐,敏捷。

,请事〔事〕从事,照着去做。

斯语矣。

”(《颜渊》)4.司马牛〔司马牛〕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孔子弟子。

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讱(rèn)〕(言语)迟钝。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斯谓之仁已乎〕这就可以叫做仁了吗??”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有仁德的人知道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语言迟缓,不说大话、不轻易许诺。

?”(《颜渊》)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成人之恶〔不成人之恶〕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反是〔反是〕与此相反。

”(《颜渊》)6.樊迟〔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

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知〕通“智”,智慧。

子曰:“知人〔知人〕了解人,善于鉴别人。

”(《颜渊》)7.子曰:“君子道者三〔君子道者三〕君子能够做到的有三件事。

,我无能焉〔我无能焉〕我一件也没能够做到。

这是孔子自谦。

:仁者不忧〔仁者不忧〕仁德的人不忧愁。

,知者不惑〔知者不惑〕智慧的人不迷惑。

,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贡〔子贡〕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这正是老师对自己的叙述啊。

道,言说、叙述。

”(《宪问》)8.子张〔子张〕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

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行〕做到,实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恭〕恭敬,庄重。

,宽〔宽〕宽厚。

,信〔信〕诚信。

,敏〔敏〕敏捷,勤勉。

,惠〔惠〕慈惠,给人恩惠。

恭则不侮〔恭则不侮〕恭敬、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

,宽则得众〔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信则人任焉〔信则人任焉〕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

,敏则有功〔敏则有功〕勤勉就会作出成绩。

,惠则足以使人〔惠则足以使人〕慈惠就足以役使他人。

”(《阳货》)阅读指要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对于社会他想要有所拯救,为此曾提出过很多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其中“仁”就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计有109次谈到“仁”,可见孔子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仁”的核心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是“孝悌”之道,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对内,在自己家里。

对外呢?那就是要“爱人”。

怎样才能做到“孝悌”“爱人”?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换位思考。

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克己复礼”,要具备“恭,宽,信,敏,惠”等好的品质,同时为人处事还要小心谨慎,待人以诚,要能够“成人之美”。

这样的论述,这样的对人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读这些论述时也会发现,孔子与其弟子多次谈到“仁”,却从未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仁”的不同方面。

正是这种不同角度的论述,表明“仁”的博大与内涵丰富。

“仁”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崇高而理想的人生境界,对后人来说,可以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而高标在前,指引人生的航向。

【☞用《论语》看世界】你能用上述论语关联下面的材料吗?请找到材料与上述论语的关联点,并写出来。

字数不限。

(授课老师也可据班级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自定文题,让学生从论语的视角写篇读后感。

)一位名医与一句话有一个出生在杭州书香世家的青年,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岁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深造。

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留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8个月之后,他做了从医后的第一个手术,那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

可病人四五天后去世了,他心里非常难过。

尸体解剖证明,手术没问题,不是他的责任。

然而,他的导师讲了一句话:“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刀刻一般印在他的脑子里,使他一生难忘,深深影响着他日后60多年的外科生涯。

他就是有我国“外科之父”美誉的医学泰斗裘法祖。

当记者问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时,他提到的是60多年前他的导师说过的那句话,是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理念,是他于2001年获得的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

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医德医风堪称全国楷模的老专家,目前只有数人获此殊荣。

【简析】裘法祖把善待病人看作是比他的任何学术贡献都重要的成就,的确堪称楷模。

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刻,我们的有必要以这些有着高尚人格的人为榜样,将他人的灾难当做自己的灾难。

只有感同身受,我们才能以己度人,与人为善。

【中心论点】1.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2.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名言论据】1.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2.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乔叟【创新拓展】1.医患关系;2.榜样;3.荣誉我曾经试着爱过18岁那年,他将父亲留给他的家产分散给穷人。

经过8年的苦修生活,他最终成为创造神话的皮埃尔神父。

1954年2月l日中午12点,皮埃尔神父通过法国的卢森堡电台发表了讲话:“今天凌晨3点,有一位女士冻死在巴黎街头,手上抓着前一天她从家里被驱逐出来的驱逐令……今晚就需要帮助,最迟是明天,我需要5000个毯子、300个美式大帐篷、200个做饭的炉子……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饥寒交迫,在街头流浪。

从今天起,法国所有的城市、巴黎所有的街区都应该开设穷人庇护中心,在大门上写上这样的字样:受苦的人,不管你是谁,请进门来,睡觉、吃饭,恢复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使每个人、每个孩子今晚可以不再露宿街头。

”这个声音震撼了整个法国。

时至今日,许多上了年纪的法国老人都还能清楚地记起那个对他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被称为“良知觉醒”的冬天。

巴黎罗切斯特酒店的大厅在几个小时内就被各种捐赠的物品填满。

一些妇女抱来了自己的裘皮大衣,还有的则当场摘下了身上的首饰。

为了把多达300吨的物品及时发送到全国各地,奥塞火车站被征用,一些军车也陆续开来。

包括公务员、商贩和工人在内的两万多人聚集在皮埃尔神父周围,在他的带领下奔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照顾那些无家可归者。

1954年的严寒的冬季过去了,皮埃尔神父不仅筹集了大笔的资金和物资来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也为自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许多年后,一位法国总统对皮埃尔说,“如果你那时候获得权力,任何力量在您面前都不堪一击!”对此,皮埃尔神父只是付诸一笑。

【简析】2007年1月22日,皮埃尔神父与世长辞,享年94岁,葬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他的遗体埋葬在诺曼底的一个小村庄里,永远长眠于地下。

墓碑上刻着他自己早已想好的墓志铭:我曾经试着爱过!【中心论点】1.有爱就有力量;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名言论据】1.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法)彭沙尔2.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宋)杨时【创新拓展】1.善;2.艰难困苦;3.人格广东劫匪“同情”大学生返还财物3月11日上午,在广东湛江求职的女大学生小刘在朋友的陪同下,准备去参加职场面试,不料被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抢走挎包。

挎包里不仅有手机和钱包,更重要的是,包里还放着小刘和其他几位同学的毕业证书。

小刘一遍又一遍拨打自己的手机,传来的却总是“您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

绝望时她却意外收到自己手机发来的短信:“我把毕业证放到哪里你来拿,我不想影响你的前途。

”她连忙回复:“谢谢你!我是出来找工作的学生,毕业证对我真的很重要。

”很快她就收到对方的回复:“你不要报警,放好会发信息你,请原谅没家的人。

”半信半疑的小刘按照短信找到自己的挎包,劫匪拿走了手机和钱包里的现金,把其他东西还给了小刘。

不久,劫匪再次打来电话询问他们所在的位置,并称“看你们大学生找工作也挺可怜的,手机还给你吧!”不一会儿,小刘身后传来“喂”的一声,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把她的手机丢在地上,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人就迅速加大油门驾车离去。

【简析】劫匪归还大学生毕业证和财物的情节虽然感人,但也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

随着高校逐渐扩招,大学生慢慢退去“天之骄子”的光环,在劫匪眼中也成为值得同情“可怜”者,因此大学生要和市场接轨,提高自己的实践和职业能力。

而劫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穷凶极恶”性格,也有人情味,希望他们也能早日迷途知返,找到不危害社会和他人财物的工作。

【速用名言】1.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

——(法)孟德斯鸠2.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美)马克·吐温【适用话题】1.善良;2.打拼;3.同情;4.境遇;5.社会关注【作文练习】(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茹下:1.爱惜:珍~︱~寸阴︱~墨如金。

2.可惜;惋惜:痛~。

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

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