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 子。这里指不能充分认识所画的对象,就不能抓住每 一处风景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27
合作探究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熟语为
例,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山水画的意境
九 年 级(下)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2
3
4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层层阐述,思路清晰的写作特点。 3、品味语言,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诗人、画家注重意境的创作原则,学会领悟艺 术的魅力。
5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3
鉴赏语言 赏析精彩语言,体味个别词的表达效果。
(1) 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 活起来的。
“ 熟悉”指齐白石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虾”,做到心中 有数。“活”是鲜活的意思。指齐白石画的虾逼真,富有 鲜活的生命力,栩栩如生。
24
(2) 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中有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5
第二部分(第5~8段):山水画获得意境要深刻认 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第9、10段):点明画画要有意境和意匠 及意境和意匠两者的关系。
16
依据上述解读,请你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各层次意 思,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阐释什么是“意境”(1---2)
18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5张PPT)
在本幅作品中,枯树站在江边,怪石嶙峋。大江 之上一支小船在寒江独钓。对岸一排排枝桠小树, 再远处出现茫茫大山,在大山之上又好像有皑皑白 雪,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结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道理论证)
学 学
诗
以 作
画 ,
致 悟
境 创
用 境
。
学以致用
作者对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要熟悉自己的写作对象,下笔以前,需要全面观 察,把握其精神实质。
学以致用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 画的。” 启示:写作不能照搬现实中的景、物、事。而应投入情 感,加以渲染,才会动人。
学以致用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 ,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写作应以情动人。假、大、空的文章读来必然味 同嚼蜡。
学以致用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 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写作应有独创性。名家文章,必然有其独特的视 角,或者体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习论证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
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
例
二 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
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
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
有了灵魂。
学以致用
再观几幅名画,从景、境、情几个方面细细品味,用以下句式 谈谈画作带给你的美感体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具体阐释 缘物寄情
第5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过渡段)
↓
↓
第5段:要深刻
第5段:要有强 怎
认识对象
烈真挚的感情
样
↑
↑
第6段:要 第7段:要 深入全面 求站的高于 地认识对 现实,这样 象,必须 来观察、认 身临其境 识现实,才 长期观察 可能全面深
入
获 第8段:↑一棵树、 得 一座山观其精神 “ 实质, 经过画家 意 思想感情的夸张 境 渲染,意境会更 ”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当堂训练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课文第3段的观点,再举一 个古诗的例子,模仿课文写法, 写一段文字,作为补充的论据
淡的意境。∕ ⑤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
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
艺蕴术 含想着象无的限天的地大空,千灵使 世作 界之品 和美中 丰的的 富意有 的限 思义的 想空内间容和。形象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部编版九上课文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⑥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⑦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⑧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⑨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配套课件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国学诵读】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赏析】诗歌前两句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 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 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 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识·日积月累】
【探究三】品行文用意 4.课文第8段“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意 境会更鲜明”中作者列举了苏州四棵古老柏树的目的是 什么?
答: 列举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是为了进一步阐明:观 察是绘画的基础,长久、细致地观察,是产生精品绘画的 必要条件。
【析·考点】
辨析论证方法
(1)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常见 (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题型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 作者:李洪兴)
1.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答: 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 个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 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 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2.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 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 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探究二】理论证思路 3.本文是如何阐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观点的? 答: 示例:本文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证明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论点。文章开篇 直接亮出论点,用道理论证阐明了意境的重要性,然后举 毛主席诗句等实例说明了意境的妙处,最后描述了意境 的产生及其与意匠的关系。
3.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 答: (1)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2)实现价值增 值;(3)涵养文化自信;(4)形成文化观念、审美趣味;(5) 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答出四点即可)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部编版本九年级下《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课件PPT(市一等奖)
2.第6段举齐白石的例子 和第8段举荆浩的例子证明的 观点是否相同?
提示:①比较两个例子的共同点。 ②分别找出这两个例子证明的观点。 ③比较两个观点的相似之处; ④结合两个例子的表述特点发现两个观点的不同之处 。
第二课时
一 借助意匠,再悟意境
1. 学习课文第8、9、10段, 复习课文里的句子,能在空格上 用正确的词填空。
2.理解“意境”和“意匠”这两个概念,齐声读出屏幕上的4个句子
3.思考:本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为何保留了两 段谈意匠的内容?
明确:①第9、10段是作者原论文《漫谈山水画)中由 探讨意境转向意匠的过渡部分,节选时可以保留也可 以不保留。②作者保留这两段是让读者明白意境和意 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 也就落了空。保留的好处是既可以让读者得到更多的 文艺理论知识,又能对意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3.本部分的论述除了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什 么问题?
明确:它还解决了“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的问题。
4.文章为何不用“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这样的设问句提示思路 ? 明确:作者没有用设问句来提示行文思路,表明“是什么”和“为什 么”的问题融合在一起,不好分开,解释清楚了“是什么”的问题 其实也在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分开来阐释反而显得生硬。
斟酌考虑事物的习惯用语。贾岛另一首诗:“夜吟晓不休,苦吟 神鬼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改为“过”,又圈 去,改为“入”,又改为“满”……如此经过十多字的推敲选择, 最后才决定用一个“绿”字,非常形象生动,不但洋溢着春意, 而且绘出了色彩。我不懂诗,但从这些诗句来看,我们的前辈艺 术家对于意境创造、意匠经营,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反复琢磨, 真是呕心沥血,所下的苦心是何等惊人!
《山水画的意境》PPT精品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 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 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 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 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 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 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拓展延伸
《万山红遍》-李可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 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 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 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 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 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 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 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 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 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 即意匠。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5张PPT)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 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了“写景就是写 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3.说说1~4段的论证思路。
由画山水引出“意境”
阐释什么是意境
列举李白和毛泽东的诗, 分别说明了xxxxx
C解析:“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 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 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 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 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4.依据课文,说说意境与意匠有什么关系。
“意境”是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 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由此可见,二者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考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 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 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 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 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作者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什么是意境”“为什么要有意境”两个问题,然后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最后论述意匠和意境的关
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 系。
《山水画的意境》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2篇)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领略文章以古诗词为例指导读者鉴赏山
水画的写法。
体会 山水画的意境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 杰出的画家、诗人。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13岁时学画山水。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以山 水画的成就为最高,在20世纪40年代以写 意人物画著称,他还是画手高手。代表画 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 山》等。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 《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整体感知
➢5、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解析:意境是深入了解对象,要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意匠即
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首先点明“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然后引用杜甫的话强调创作时要苦心研究,并 点明“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 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可染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
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新课导入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 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 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 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文题解读
➢标题概括了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 容,言简意赅。
➢“山水画”,是本文论述所涉及的 重点对象;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确定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通过相互呼应和协调,形成画面的和谐统一。
宾主朝揖
起承转合
疏密相间
通过画面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合理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03
02
01
构图基本法则与运用
拓展题材
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泼墨、撞水、撞色等,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
创新技法
在创作中注入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使山水画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注入时代精神
对未来山水画创作展望
THANKS
02
意境理论解读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产物。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深思。
意境定义及内涵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渗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山水画概述 意境理论解读 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色彩运用与意境营造 笔触肌理与意境传达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01
山水画概述
定义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山水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同时,山水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包括勾、皴、擦、点、染等。
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山水的辽阔和深远。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级下册课件:.山水画的 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历代名家对意境追求
唐代王维
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其山水画作品注 重意境的营造,以清新自然、空灵悠远的风格著称。
元代倪瓒
其山水画作品以简约、高逸著称,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 营造,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艺术境界。
宋代郭熙
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 画创作理念,强调山水画要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游居的乐 趣,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
01
02
03
山石形态塑造
通过勾勒、皴擦等手法表 现山石质感,体现其雄伟 或险峻之美。
笔墨运用
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变化, 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远 近层次。
意境传达
山石作为画面主体,通过 形态、笔墨和构图等手法, 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 等意境。
水墨渲染技巧与氛围营造
水墨技法
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 水墨技巧,表现山水的氤 氲之气和朦胧之美。
明代唐寅
其山水画作品构图严谨,笔墨精细,注重色彩的渲染和光影 的表现,营造出一种清新秀丽、富有诗意的意境。
02
山水画构图与意境营造
构图法则与技巧
宾主之位
确定画面主体与宾体, 形成主次分明的构图关
系。
呼应顾盼
藏露隐现
疏密聚散
通过物象之间的呼应与 顾盼,增强画面的内在
联系。
运用藏露、隐现等手法, 表现画面的深远与含蓄。
强化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山水画中诗意表达方式
构图布局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营造出诗意般的画面效果,如远近法、 高远法等。
笔墨运用
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画的诗意 内涵。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变化,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重点研讨
7.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首先:开篇点题,直接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引出下文 的论述。
然后:接着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并通过 列举李白的诗和毛泽东的诗加以论证。
接着:通过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了获得意境的方法——要深刻 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且把握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
第一部分(1-4):点出“意境”的概念——景与情的结合。 第二部分(5-8):阐述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第三部分(9-10):补充论述意境和意匠之间的关系。
重点研讨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意境” 比作“灵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意境 对山水画的重要性。
结构上: (1)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总领全文。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意境( jìng )
惆怅( chóu)
夔门( kuí)
浮光掠影( lüè)
真 zhì( 挚 )
fù( 赋 )予
chóng( 崇 )高
朝霞暮 ǎi( 霭 ) yí( 颐 )和园
身lín其境(临 ) xiōng有成竹( 胸 ) 朝朝mùmù(暮 暮 )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不重复 两个事例侧重点不同,一水一山、一古一 今。相互补充,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 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 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 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 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 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 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 “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 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部编版九上课文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九上课文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山水画的意境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⑥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⑦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⑧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⑨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课件新部编本
深入认识对象
说服力
荆浩画松“凡数万
“长期观察”与
对比 本”;一位作者写 只有长期观察,才能 “两个礼拜”对
论证 生,两个星期画了 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 比,强调了长期
一百多张
观察的作用
“峨眉天下秀,夔
引用 门天下险,剑阁天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 引用俗语,通俗
论证 下雄,青城天下幽 自不同的特色
易懂,简洁有力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
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 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 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 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 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 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 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 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 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 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 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
下: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多指睡不着觉。形容多次重复,变化无常。
以作者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是为了用读者较为熟
知的诗歌意境来诠释相对陌生的山水画意境,使读者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快速理解。
3. 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图表。
论证 方法
示例
论证的道理
作用
举例 论证
齐白石画虾
只有长期观察,才能 名人事例,增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
了集体焦虑。
下列句B子.中电加点的影词语《使用解有误的忧一项杂是(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预习下一课。
再见
基础知识
渲染: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 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
惆怅: 伤感,失意。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
晃就消逝。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 是写情。
合作探究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 为 “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 回肠荡气的感觉。 C.我们不散发华而不实的广告,而是把一些有关联度的、简单明了的文本广告,放在 搜索结果的右侧 D.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从,不能夸父追日,要认清局势,量力而行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 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 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整体感知
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 第二部分
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 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 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 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随堂检测
1.选出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 ( D ) A.为了避免物价不再飞涨,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B.通过举办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飞速发展 的上海。 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优良传统。 D.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能否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随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 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 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合作探究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 段做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பைடு நூலகம்匠即 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 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李可染谈意境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 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 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 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 的境界,就叫意境。”
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Xuàn ǎi chóu chàng lüè mù 渲染 暮霭 惆 怅 浮光掠影 朝朝暮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 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 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 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 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 擅长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