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资本的边际效率3.公开市场业务4.潜在国内生产总值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6.LM曲线7.自动稳定器8.税收乘数9.流动偏好陷阱10.通货膨胀11、棘轮效应12、示范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购买普通股票D.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NDP=8.7亿元B.GDP=7.7亿元C.GDP=8.7亿元D.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C.出口加进口D.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GDP B.NDP C.NI D.PI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9.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主消费乘数值为()。

A.1.6;B.2.5;C.5;D.410.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更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加qq1175 2525 75《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论题是(C)A 价格决定理论B ⼯资决定理论C 国民收⼊决定理论D 汇率决定理论2、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疾病”(D)A ⾼失业B 滞胀C 通货膨胀D 价格稳定3、宏观经济学的创始⼈是(D)A 亚当.斯密B 马歇尔C 马克思D 凯恩斯4、政府⽀出的增加使IS曲线(B)A 左移B 右移C 不动D 斜率增⼤5、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A)A 同⼀利息率⽔平下的收⼊增加B 利息率不变收⼊减少C 同⼀收⼊⽔平下的利息率提⾼D 收⼊不变利息率下降6、价格⽔平上升时,会(B)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7、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由于(D)A 价格⽔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平上升时,净出⼝会减少D 以上结论均正确8、若价格⽔平下降,则总需求(A)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难以确定9、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A)A 同⼀价格⽔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 同⼀总需求⽔平对应的价格提⾼C 价格⽔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 价格⽔平提⾼,总需求减少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A ⼈⼈都有⼯作,没有失业者B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C 消灭了⾃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D 消灭了⾃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11、⼀般⽤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D)A 消费者物价指数B GDP平减指数C ⽣产物价指数D 以上均正确12、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A)A 债务⼈B 债权⼈C 在职⼯⼈D 离退休⼈员1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A 减少货币供给量B 降低失业率C 提⾼失业率D 增加财政⾚字14、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产品市场(D)A 均衡⽽货币市场⾮均衡B ⾮均衡⽽货币市场均衡C 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D 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15、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的均衡国民收⼊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

消费支出可能( )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则消费支出( ) A.可能大于零 B.可能小于零C.等于零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

A.发行货币B.向银行提供贷款C.向企业提供贷款D.主持全国各银行的清算10.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乘数就是( )。

A. 2.8B.3C.4D.1011.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准备金(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12.根据IS-LM模型( )。

A.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B.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D.货币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13.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 )。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5.9% 。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9.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麦都斯的《增长的极限》提出零经济增长论。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8分)1. 经济物品是指(D )A. 有用的物品B. 稀缺的物品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理论是: ( B )A.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 经济周期理论D. 经济增长理论3.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 一定是对的B. 一定是不对的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4. 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D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净投资加政府支出5.当消费函数为C = a + b 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边际进口倾向上升:( D )A. 对乘数的影响和MPC一样B. 对乘数没有影响C. 使乘数变大D. 使乘数变小7.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B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政府倒台C.职工减少工资D. 物价普遍上涨8.人们在( A )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宏观考试重点一、 名词: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说明: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是一个流量概念;GDP 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有些产品和价值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本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3、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以u 代表失业率,则有:%100⨯=LU u 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

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

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当年的GDP ( D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C.一辆二手汽车安区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代品2、认为消费者不仅同当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D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3、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 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4、如果消费函数为C=a+bY,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 )。

A.MPC+MPS=1 B.MPC+MPS>1 C.MPC+MPS<1 D.无法确定5、下列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A.边际消费倾向为:0。

7 B.边际消费倾向为:0.6C.边际消费倾向为:0.5 D.边际消费倾向为:0。

46、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C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7、假定货币需求为L = ky—hr, 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它条件不变,则会使LM曲线( C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 )。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9、“挤出效应”发生于( A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10、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1、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D )。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不是收入法核算GDP的一部分。

A.租金B.工资C.利润D.净出口2.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3.LM曲线表示()。

A.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B.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C.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D.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4.如果政府增加一笔购买性支出,则()。

A.IS曲线向右移动B.LM曲线向右移动C.IS曲线向左移动D.LM曲线向左移动5.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取决于()。

A.货币需求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C.储蓄D.储蓄与投资二、名词解释1.GDP2.均衡产出3.挤出效应三、简答题1.简述功能财政的思想。

2.简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3.哪些经济政策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4.请基于增长核算方程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计算题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人均生产函数为y=2k-0.5k2,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0.1,人口增长率n=0.05,资本折旧率δ=0.05。

求:(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DDAB二、名词解释1.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均衡产出指的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3.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三、简答题1.简述功能财政的思想。

答: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

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学主要涉及:( C )A. 货币B. 决定公司的利润与亏损C. 稀缺资源的分配D. 平衡你的支票 E.所有以上选项2.下列哪一选项是经济品?( B )A.大西洋的海水B.爱荷华州的农场C.加里福利亚的海岸线 D.所有以上选项E.除了A项,以上均是3.市场在下列情况出现:( A)A.同一产品的买方和卖方能相互交流时B.只有在买方和卖方拥有用于交换的货币时C.只有政府介入并管制买方和卖方时D.以上所有选项E.以上选项都不是4.装饰品的需求曲线表明:(C)A.人们的支出模式是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B.当装饰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花更多的钱来购买C.在其它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每单位时间内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所购买的装饰品的数量D.当价格上涨时,企业在每一单位时间内愿意供给更多的装饰品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E)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总体经济活动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外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为了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措施E.以上所有选项6.计算GDP的产品流量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 B )A.是用来衡量GDP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互不相关B.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法C.如果GDP以实际价格衡量,两种方法可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GDP以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D.与环流图无关E.以上选项都不是7.重复计算问题是指:( A)A.在计算GDP时,既包括中间产品又包括最终产品B.当价格翻一番时,GDP会出现较高的名义价值C.产品流量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等值D.在环流图的下方采用附加值所引起的问题E.以上所有选项8.在收入的收支支相抵水平上:( D )A.MPC=MPSB.MPS=0C.消费等于储蓄D.储蓄为0E.家庭借款大于其储蓄9.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 )A.它们之和等于1,因为一部分边际收入一定用于额外的消费支出,而剩余部分则用于额外的储蓄B.它们的比率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C.它们的总额一定表示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的现行总额,因为DI一定要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摊D.在它们相等的那一点一定是收入的收支相抵水平E.它们之和一定等于010.下列哪一种种情形是你预期在经济衰退时是不会发生的?( E )A.对耐用设备减少商业投资B.股票价格下降和对劳动需求的减少C.来自公司和个人的税收减少D.公司利润减少E.失业保险补偿支付支出减少11.下列哪个术语不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E)A.消费支出B.政府购买C.投资支出D.净出口E.转移支付12.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一国经济中的货币总额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B )A.利率B.货币供应量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债务13.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只有消费和投资对总需求有贡献。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增加。

答案:错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资本的形成,所以今年购买的二手车也应该计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错3.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答案:错4.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是由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的。

答案:错5.政府公债利息增加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增加。

答案:错6.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

答案:错7.政府购买性支出减少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减少。

答案:对8.政府购买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答案:错9.由于对外贸易的存在,四部门的平衡预算乘数一定大于三部门平衡预算乘数。

答案:错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

答案:错二、单选题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答案:A3.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是()。

A.减少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B.阻止经济衰退C.实现充分就业D.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答案:A4.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答案:D5.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答案:C6.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获得收入计算在内的。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GDP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

2.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往年生产当年销售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计入)3.最终产品: 一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4.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或劳务。

5.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指标。

6.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的局限性:1.他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3.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

4.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者获得的福利状况。

5.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7.GDP增长率:指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8 GDP紧缩指数:是给定时期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在基期与当期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

9.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支出法计算GDP公式:GDP=C+I+G+(X-M) 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题1(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题1(含答案)
到8500亿元,求:投资乘数。
2、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求: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增加转移支付200亿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国民收入将增加
多少?
4、在一个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为0.8,如果政府一方
面多征得10亿元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政府采购,因此一收一支,对经济的效
MPC。×
6、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7、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
果。√
8、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9、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10、在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C GDP和S都减少 D GDP不变,S减少
11、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CD)
A 购买一块土地 B 购买公司债券
C 厂房增加 D 存货增加
四、计算题
1、若自发投资量从600亿元增加到7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从8000亿元增加
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D)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储蓄增加
4、 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B)
A 5 B -0.25 C -4 D 2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
A 折旧 B 间接税 C 出售股票的收入 D 工资
13、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ABD)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
到均衡。√
8、LM曲线呈水平段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答案

.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X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

〔2分〕2.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利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分为民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当年价格计算,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且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3.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4.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拟费时间,坐出租车比拟省时。

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

〔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似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那么很快会贬值。

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也许远远比因坐公共汽车所消耗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

〔2分〕这样,从时机本钱的角度考虑,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费时坐公交车。

5.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两种不同组合产生的政策效果有什么不同?当社会有效需求严重缺乏时,财政、货币选择双松政策。

财政增支减税,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给量,两者配合对经济产生扩X效应。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

两个假设:(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济。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经济。

4、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5、支出法计算GDP :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

从使用角度考察,GDP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 )=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居民消费+社会公共消费,是核算期内机构单位为满足个人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对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支出合计;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是机构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计;净出口=出口—进口,出口产品虽被非长住单位使用,但却是国内的最终产品,故要加上,进口产品虽是国内居民使用,但不是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故应减去。

6、三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的比较:7、消费的决定消费函数: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

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C=C 0+bY ,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 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 制约的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 表示,即:MPC=YC ∆∆。

对于短期而言,APC 和MPC 的计算公式为:APC=C 0/Y+ b ;MPC= C 0/ΔY+ b 。

8、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曲线与450线的交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量值。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

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衡量一国失业程度最重要的统计指标。

节俭的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于个人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坏事,凡是增加消费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的数量相同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预算赤字(BS):(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预算盈余(BD):(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收入超出支出的部分,即政府的税收大于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的部分。

IS曲线:表示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产出)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变动措施。

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

在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下,货币政策效应为零。

在利率足够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此时人们都持有货币不再持有债券,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为无限大。

95+59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的作用达到其最大限度。

LM曲线:描述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的所有组合。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它是指当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赤字:当政府支出大于其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许多工人的暂时失业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密切相关,这种情况成为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之为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给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实际GDP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际失业率(u)高于自然失业率(u*)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产出增长率2个百分点。

失业率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1.IS曲线三个区域和含义:LM曲线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段及垂直线三个阶段,分别被称做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在LM曲线水平段,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利率极低,意味着债券价格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将下降,故人们将选择把债券转换成货币的形式放在手边,因此该区域被称作“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在LM曲线垂直段,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于零,表示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为零,只有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故该区域称“古典区域”。

介于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中间区域”。

2、通货膨胀失业的与菲尔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用曲线形式描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萨缪尔森和索洛则用这条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这交替的关系。

短期中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长期中,这种关系消失。

从短期看若发生了通货膨胀工人无法及时形成通胀预期,从而在工资中没有得到反映,厂商会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所以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长期内工人会发觉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增加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当厂商发觉实际工资没有下跌就不愿意在雇佣工人,除非采取超过更高的通胀率的政策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愿意雇工人,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产生一定的交替关系,这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移,不断继续形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在长期内两者不存在相互交替关系。

3.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1、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由于持久收入决定的,一个人的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现有财产水平与现在和未来可以赚到的收入为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在较长的时期中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比率。

暂时收入是收入中人们预期不能持续的那部分。

持久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持久消费在持久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常数2、对于当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Cp/Y=CYp/Y。

所以,如果当前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短期内,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提高而递减,长期内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3、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可以写为:其中WR代表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财富的支出都分布到生命持续年限中,因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小,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任一既定财富水平上生命周期消费函数与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相同。

在长期中,财富WR 会增加,消费函数就会向上移动,这种上移阻止了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

从而揭示了消费函数之谜。

4. 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对国民收入和乘数有什么影响?(节俭的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一件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坏事,但由于增加消费会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C=a+cY边际消费倾向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根据公式Y=A/1-c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均衡国民收入降低。

边际消费倾向c提高,均衡国民收入Y增加。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公式根据公式,MPC的提高,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AD(均衡国民收入)越陡峭,△A(自发消费需求的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越大,若MPC越小,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越小。

5.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在实际收入水平和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即r1<r0,货币需求超过供给,在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的经济中,过度货币需求意味着债券的过度供给。

这时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少,就会卖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债券的收益即利率上升。

在为了获取更多货币的努力过程中,利率将持续上升,一直要持续到货币供给相等时为止。

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货币供给相等时为止。

只有当货币供给相等时,利率才不再变动。

由于货币市场能够通过买进和卖进债券来调整,所以,利率能得到迅速调整,货币市场将总是有效的处于均衡状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概念: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中心问题是控制货币供给量。

传导机制:因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所以,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利率、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国民收入等诸多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得到调节的。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实际货币轰击的变化会通过形成资产组合的非均衡而引致利率的变化过程。

其次,利率的变化会改变总需求从而引起收入的变化过程。

效应:定义: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1)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越平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就越小。

(2)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平坦,斜率小,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LM曲线陡直,斜率大,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局限性:流动性陷阱使货币政策失效;公众行为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样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个人储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差。

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

2.再贴现率。

3.法定准备金率。

如选择性控制、道义劝告以及公布与指导等。

2.财政政策:概念: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政府通过对政府开支、税收和转移支付水平的选择,改变总需求水平,从而影响总体经济,以达到一定目标的政策。

作用机制: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必须上升。

随着利率的上升,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总需求相应降低。

这个过程保持到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为止,两个市场同时实现了新的均衡。

这意味着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货币市场还没有受到影响均衡点仍在初始位臵,但总需求增加所引致的收入增加,是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货币市场迅速调整,因此,这个调整过程是沿着LM曲线向上移动,即利率与收入同时上升,直到新的均衡位臵为止。

G→↑ AD→↑Y↑→L↑→r↑→ I↓→AD↓→Y↓效应:财政政策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效果:挤出效应越大政策效应越小LM曲线平缓,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LM曲线陡峭,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

局限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挤出效应是财政政策的绊脚石;公众行为可能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实施往往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

政策工具3.配合:1 )都是宏观经济政策其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

2 )从IS-LM 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增加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减少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四种组合类型:(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