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1)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1)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1)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和路径

目录

绪论 (4)

一. 国家垄断行业概念的简介 (5)

二.国家垄断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导致其问题的原因 (6)

(一)国家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6)

1、分析我国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6)

2、分析我国国家垄断行业的分布 (8)

3、分析我国政府对国家垄断行业的态度 (8)

(二)国家垄断行业面临的问题 (9)

(三)国家垄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原因 (9)

1、“线条式”的领导关系是产生问题的体制根源。 (9)

2、信息公开严重缺失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9)

3、社会监督乏力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 (10)

三、针对国家垄断行业带来的问题所作出的对策 (10)

(一)我国政府针对垄断行为的政策方针 (10)

1、市场结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 (10)

2、产权制度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 (11)

(二)国外针对国家垄断的措施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摘要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电力、金融、电信、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引起了公众的极为不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资源配置失调问题的深刻化与利益分配失当问题的尖锐化,要求客观公正的学术聚焦和省察。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选取典型的市场集中度标准或结构标准的电力行业为实例,分析了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象、成因、后果及其对策,探讨政府在对垄断行业及其收入水平实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力求析出适用可能的解决方法,填补制度的空白。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我国加快对垄改革。然而垄断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本文根据垄断的成因将国家垄断行业划分为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立足于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并针对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策略,最后总结出改革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竞争。

Abstract

Widening wealth gap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nfair distribution problems has become a focus of public concer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industries is too big, especially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oil tobacco monopoly industry such as excessively high income of public dissatisfaction and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explan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mbalance problem of deep and improper interests distribution problem of edgy, require objective academic focus and evalu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elected typical market concentration standard or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high-income phenomenon causes the consequences of monopoly industr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discusses the government in the monopoly industries and the process of income level controls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and strive to precipitate for possible solutions, system of fill the blank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urged China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ridge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 is not overnight thing.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 is not overnight thing, however, the monopoly industry reform itself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ing many aspects, ne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ause of monopoly will state monopoly industry is divided into natural monopoly and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monopoly industry reform,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form of state monopoly industr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natural monopoly and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put forward concrete strategies, finally summed up the overall train of thought of reform.

Key words: state monopoly industry; Reform; competition

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难点和路径

绪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了“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的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提出了“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任务①。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垄断行业存在诸多不满。这是我国计划体制下遗留下来的问题,随着体制的进步,国有制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同时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不公,及其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也引起人们的不满。在垄断行业中,国家通过各种排他性手段,设置种种进入壁垒,来阻止竞争对手(含潜在对手)进入这个领域,限制了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技术发展,使得经济效率降低,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等等不利影响。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出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考虑,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我国要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以来维护社会公平竞争。因此对国家垄断行业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对国家垄断的各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垄断行业的相关概念,区分了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垄断行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垄断行业的现状,及其导致原因;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方向做了介绍,分析国外对于垄断行业破坏市场秩序的相关对策,以及在我国国情下应作出怎样的策略。

①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4期

4

一、国家垄断行业概念的简介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这个话题从国家诞生开始,生产发达,就一直没有停断过。曼昆认为“垄断就是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着,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在他的观点下,垄断是因为进入障碍,即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惟一卖者的地位,使得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根据垄断的成因可以将垄断行业划分为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这两种行业都属于国家垄断行业②的范畴。

(一)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是指,由于生产技术中具有规模经济这一特征,平均成本随会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让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来进行生产经营。Farter(1902)最早确定了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特征,分别是:该行业提供某种必需的产品或服务;该行业的建厂地具有天然优势;产品一次消费,不可贮存;具有规模收益;用户需要协调才能供给安排,而这种供给制度也只能在垄断条件下实现。“ Clarkson、Miller等一些经济学着重从规模经济这一角度来阐述,他们认为自然垄断行业基本特点是生产函数是呈规模收益递增状态的,如一家企业大规模生产,比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以铁路行业为例,全国的铁路线路建成投资巨大,成本很高,并且具有资产专用性和规模经济性,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铁路行业都将是垄断经营。

(二)行政垄断行业

目前,对于行政垄断行业还没有一个科学、客观且又准确地对其垄断程度进行测量的公认标准,在众多的国民经济行业中,有哪些可以归为行政垄断及其垄断程度如何,都尚未有标准。在国外在研究反垄断与规制问题时,基本没有对行政垄断问题进行专门论证。行政垄断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概念③,这种现象产生的根由是由于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体制,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经济学者在讨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将行政垄断的概念提出,以及

②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14章第一节

③李丹丹:《探讨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后来法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垄断差别很大,于是也借用了行政垄断这一概念,将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看作是行政垄断。在现在看来,行政垄断或显缺陷,但在计划经济盛行的时代,这种条块分割很具有必然性,而且也是合法的。在中国,很多由于政府参与和政府管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行业”,比如银行业和保险业等,以及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等其它的原因而必须实行垄断的一些行业,如军工业、烟草和盐业(专营专卖)等。上述这些行业有些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是涉及到国家的安全。

本文将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区分开来,并非二者相互独立,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只是垄断形式有些不同,在之后的对付策略会各有侧重。

二、国家垄断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导致其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1、分析我国垄断行业的发展现状

(1) 我国垄断行业具有浓厚的行政垄断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看上去是“自然垄断”行业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垄断, 而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混合体, 政企不分家, 官商合一体, 有着行政特权的护航, 甚至还有法律为其辩护。这种“自然垄断”的实力往往强大, 资金雄厚, 并已形成了集团利益, 大都享受着垄断所带来的丰厚利益, 具体表现为高工资、高福利。这种带有行政垄断色彩的自然垄断由于行政特权使得企业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保护 , 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了潜在的竞争压力, 也不会出现严重的低效率现象,破产风险几乎为零。企业由于没有经营自主权自然也不承担风险, 从而导致内部越趋腐败,管理效率低下,人员冗杂,技术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创造活力低下。

(2) 目前垄断行业的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差, 大大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垄断市场在达到长期均衡时P>LMC, 也就是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大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 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 该商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如果增加了生产, 社会的净福利就可以得到好转, 从而达到了P=LMC。但是当P=LMC 时, MR≠MC, 就破坏了长期均衡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这与“经济理性人”假设是相违背的。垄断厂商不会为了社会的净福利增加而去损失自己的利润。也就不会增加产量, 而是会在P>LMC 的状况下停止生产。

与其他市场结构比, 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是产量不足, 缺乏效率, 而价格又很高, 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减少和生产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又由于垄断厂商不存在竞争的压力, 经济效率十分低, 缺乏创新的动力, 市场绩效差, 在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当中就出现了价格高昂、额外收费多的一些现象。服务价格高, 服务质量差, 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3) 自然垄断产业存在腐败与不正当行为

垄断行业由于可以使厂商获得超出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为了维持这种超额利润, 垄断厂商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为来维持垄断, 从而造成寻租、腐败现象滋生。一些自然垄断行业背后的权钱交易往往隐藏着不公平竞争,借助于违背市场原则,如高价垄断,掠夺性定价,歧视,搭售,合谋限制竞争等,从而保持垄断地位,其目的就是获得垄断利润。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市场上绑定正常竞争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和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阻碍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最终会拉低人们的整体幸福感。

(4)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法律是规范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要想规范市场经营必须有规范可行的立法。要是没有法律这一准绳, 市场秩序就会混乱, 一些改革措施也将寸步难行。但是我国目前现存的法律不能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变化,,比如说1993 年9 月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④对自然垄断产业有关规定相对简单粗糙, 涉及反垄断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使得垄断经营者有漏洞可钻。又比如《航空法》、《电信管理条例》、《电力法》、《铁路法》等法律法规的滞后, 其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很差, 无法有效规范产业中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另外, 各管理部门执法尺度不一样, 相互推诿, 也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5) 产业进入壁垒难以突破

目前我国垄断市场进入壁垒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经济性进入障碍。因为高昂的沉淀成本的存在阻碍了潜在竞争者进入, 大部分的自然垄断行业初始投资大, 实力相对薄弱的小企业很难进入。而市场需求是既定的, 容量有限, 在此条件下, 行业中不可能有较多厂商提供供给, 只能容纳部分企业的生存。企业

④刘儒, 孟书敏:《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思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6月。

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取得垄断地位。如果行业中只有一家或少数的几家厂商, 那就形成了完全垄断或者是寡头垄断。另一种是体制性进入障碍。对某些特定行业以及进入行业厂商的投资规模建立严格市场准入管制制度, 投资项目规模如果超过规定, 必须获得政府审批。民间资本受到歧视, 在保险证券、银行、石油石化、汽车( 主要是整车) 等一些行业, 民间资本是一直难以进入的, 民间资本面临着比国有资本和外资更多烦琐复杂的审批手续。另外, 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 对本地区以外的企业和产品实行与本地企业不同的政策。这种体制性进入壁垒一般是由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 目的在于通过限制竞争, 保护部门权益,但对市场机制乃至产业发展通常造成较大伤害。

2、分析我国国家垄断行业的分布

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有:所有能源行业(水、电、石油、煤气、天然气、核电);所有通讯行业(有线、无线通讯);所有军工行业;所有新闻行业(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所有烟草行业;重要交通行业(航空、铁路、水运);重要资源行业(煤、铁、贵金属)等。这些行业垄断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关乎一个国家的是否能健康安全的发展。

3、分析我国政府对国家垄断行业的态度

从1978年以来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其中垄断行业是重头。但是至今,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中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做了这样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公用企业滥用独占地位限制竞争”、“禁止滥用经济优势地位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1993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局又发布了《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后来被称为现阶段的反垄断法。尽管有这些法律法规做保障,行业垄断屡禁不止,而且还成为我国特别突出的不正当竞争类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态度”,政府给予这些行业一特权—行政权。当这些行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总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政府制定价格,政府制定游戏规则。且按照国家工商局反垄断处官员的介绍,当前国营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之一就有以行政部门“红头文件”作为依据,“理直气壮”地去实施限制竞争,个别的行政部门在制定文件的同时,完全没有考虑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规定。

(二)国家垄断行业面临的问题

1、国家垄断行业与政府纠缠不清。因为我国国家体制是从计划转向市场的,在早期,国有企业都由国家统一安排调配。随着改革的春风吹向华夏大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占据了主流地位,国有企业改革,但是一些把握国家命脉的行业还与政府没有完全撇开关系。

2、国家垄断行业进入技术瓶颈,缺乏创新活力,由于管理体制的陈旧落后,使得企业缺乏劳动积极性。

3、存在政府“寻租”,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使得体制更加腐朽不堪。

4、国家垄断行业缺乏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法律对这方面的规范太少,漏洞太多。

(三)国家垄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原因

1、“线条式”的领导关系是产生问题的体制根源。

垄断行业在干部任免、经费来源、工作考核、任务分配等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更直接、更紧密,相对而言,地方政府的所谓“领导”基本没有实质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对垄断行业的权力制约,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手段,甚至根本无法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法、服务的各个环节,势必形成“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⑤的尴尬局面。加之,垄断行业干部缺乏对外交流,久而久之,极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排外,使问题“小聚大”,“大聚炸”,从而严重污染整个部门、行业的政风行风,导致一些问题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2、信息公开严重缺失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社会其它部门,垄断行业的政策和文件规定宣传渠道单一,对群众告知什么、告知多少,垄断行业自己规定,群众对自己应当享受的权益知之甚少,执法者让怎么办就怎么办,实践中经常有“执法愚民”的情况发生。近些年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公开,并采取很多措施保证公开落实,但垄断行业往往公开不彻底,只公开对执法有利的部分,对维护群众权益的部分进行“部分公开”,或者根本不公开。

例如一起航空案例:2014年7月23日,肖先生以1300元的价格,购买了⑤伍广明:《温州日报瓯网》,2012-10-10

南方航空公司当天21时30分从北京飞往广州的七折机票。在办理登机手续时,肖先生才被告知其所持有机票为超售机票,目前该航班已经满员,使得肖先生滞留机场两个多小时后才改乘了其他航班,最终没有得到赔偿的肖先生将南航告上法庭。肖先生认为,南航隐瞒机票超售的事实,造成自己在机场长时间滞留,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起诉要求南航双倍赔偿机票款2600元。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南航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合同违约,赔偿肖先生1300元。法院审理认为,机票超售引入我国时间较短,没有在公众中形成广泛认知。而超售将使所有不特定的购票旅客均面临不能登机的风险,导致合同履行障碍,因此,航空公司应当向旅客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告知,而不能看做是航空公司内部的管理手段,不予公示⑥。这起案例就是由于信息不公开所引起的消费者知情权被侵犯。

3、社会监督乏力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

发挥社会力量强化监督,是纠风工作的有效手段,但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一是运用民主测评手段不够充分。二是发动群众工作不力。缺乏经常、有效的宣传工作,对群众的参与热情缺乏正确引导和保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三是舆论监督氛围不浓。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对垄断行业监督的力度不大、效果不佳。

三、针对国家垄断行业带来的问题所作出的对策

(一)我国政府针对垄断行为的政策方针

1、市场结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

创建规模型竞争模式的具体构想。规模型竞争模式的创建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产业层面;二是“亚产业”层面。就产业层面而言,应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基本原则,对垄断性行业中残存的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和已经变异成为非自然垄断性的业务领域,区分实行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而言,一般只能仍维持独家垄断格局,但应该作为政府规制的重点,设计模拟竞争机制或者含有利润刺激的激励性规制机制,

⑥黄子玉:2013自然垄断行业的消费者的知情权探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7325972.html,/new/201306/wangying2013060817284234658242.shtml

用以刺激企业提高效率;而在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中,则完全可以打破独家垄断的格局,通过适度分拆和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形成竞争性寡占的市场结构或竞争主体多一些的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然后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企业间的市场化合并推动产业集中,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竞争,实现垄断-分拆-竞争-再整合这一过程,最后使得行业的竞争力达到世界前列水平。

2、产权制度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

长期以来,我国的垄断性行业在组织形态上是以公企业(Public Enterprise)的形式存在。其特点有三:一是在产权的安排上,是为政府所有的;二是在拥有强有力的供给垄断权,具有政府垄断与厂商垄断合二为一的特征;三是处于公方规制之下。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下,由于企业属性内在的对立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多重性,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不足,导致企业的效率低下,绩效较差。这就要求传统的公共企业改革,使其变革为效率化组织形态。目前,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引入民间资本,大力提高运营效率;减少金融投资压力;投资最具潜力的基础设施类证券,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产品,增加市场供应,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1999-2000年的国有企业“改制”,是“界定式私有化”的典型。“界定式私有化”是秦晖赋予的名称,指的是政府有关当局以“界定产权”的名义,下发文件实施行政性的划拨,将国有财产无偿地授予私人,特别是授予原公有企业的个别领导。1999年11月30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29号文件),29号文件要求“界定产权”,实行“两个置换”——通过产权的转让,“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通过一次性的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让职工走向市场。2000年1月29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沙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简称3号文件),就上述的转制原则具体明确了相关政策。在这两份文件的催动下,新一轮国企改革在长沙轰然启动。

3、政府监管改革: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

基本思路:既要放松管制,又要重建规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中关于国家干预政策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失灵现象,使得自由主义思想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主张恢复和重新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反对政府的干预和计划调节。芝加哥学派这个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更是将这种思想

运用到规制领域并且发挥到极至,他们的基本理念是拒绝市场失效的概念,强调规制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垄断的危害。与上述社会思潮变迁相联系,一些新的理论如“自然垄断弹性规制理论⑦”、“可竞争性市场理论⑧”以及“规制失效理论⑨”等也开始兴起,自然垄断与竞争及其与政府规制的关系问题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随着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思考对规制的变革问题。而从实践的角度看,随着技术和需求等条件的变化,垄断性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和公共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从而使得引入竞争成为可能。这样,通过管制来维持垄断的市场结构并约束企业垄断行为的理由被大大地弱化了。(二)国外针对国家垄断的措施

自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诞生以来,《欧盟竞争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反垄断法。《欧盟竞争法》中反垄断规定散见于957年《罗马条约》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的一系列指令、条例和决定之中。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限制竞争协议和对企业并购实施反垄断审查等等。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涉及最多的是非法卡特尔组织,即多家企业秘密缔结协议以来操纵价格或瓜分市场。2007年2月,欧盟委员会对5家结成非法卡特尔组织的大型电梯公司处以9.92亿欧元的罚款。在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微软反垄断案。欧盟委员会因为微软公司滥用其在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和拒不纠正的违法行为,对其处以16.76亿欧元罚款。

⑦陈本强,彭志远:《自然垄断弹性规制理论》,《时代金融》2010年05期。

⑧闫星宇:《可竞争市场理论综述》,《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⑨李郁芳:《政府规制失效理论》,《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国家垄断行业的现状是依旧风光,问题很大,处于生产短缺和过剩的奇怪循环。

2.我国家垄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原因,“线条式”的领导关系是产生问题的体制根源,信息公开严重缺失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社会监督乏力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

3.我国政府针对垄断行为的政策方针主要有:通过市场结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的相机参与;通过政府监管改革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

以此来使我国国家垄断行业改革成功,以此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探讨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2、[法]让·雅克·拉丰,让·泰勒尔.电信竞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张昕竹等.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0.

4、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0.

5、常欣.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0年第157号。

7、曼昆.经济学原理[M].第六版.2007年

8、科斯等.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9、刘儒, 孟书敏:《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思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6月。

10、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1、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4期。

12、陈本强,彭志远:《自然垄断弹性规制理论》,《时代金融》2010年05期。

13、闫星宇:《可竞争市场理论综述》,《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4、李郁芳:《政府规制失效理论》,《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致谢

本论文是在张锦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变革,因而充满了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准确把握改革的历史特点,对于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特点。现代化与现代性密切相关。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实现方式和展开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培育和塑造充满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我国的改革正在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改革是从政策调整开始的。由于我们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我国社会面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改革的制度转向奠定了基础。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单纯的政策调整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新要求,必须从政策调整转变为制度创新。政策背后是制度,新的政策一旦受到旧制度束缚,制度变革就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到底需要制度支持。和政策相比,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度。邓小平早在1992年就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邓小平当年的这一战略构想恰逢其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尊重客观规律,把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制度化。要敢于割除旧体制的弊端,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富有现代性内涵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建设,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实施。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制度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整体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离开其他要素而孤立存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表明,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牵连、相互掣肘。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决定了改革的整体性。 我国的改革正在从单向突破转向整体推进。在改革的初始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采取循序渐进、实验先行、不断探索、逐步推广的方法。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渐扩展到城市;从沿海开始,逐渐扩展到内地;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全国;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渐

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还是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毅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年的历程,再过35年,大约就到了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党的十八大着眼于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

工程特点、难点与项目管理重点1

工程特点、难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本工程施工特点、难点:施工场地狭小,工期要求紧,交叉作业较多,工程质量要求高,台风雷雨季节施工工期较长。 1 施工场地狭小 针对本工程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场地有效布置及综合利用。整个施工场地仅有不足1000平方米可用于安装临时堆场和组合场,这远远不能满足本工程的需求。为此我们利用后施工区域(反应塔和除尘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搭建临时组合场的方法。另外,反应塔和除尘器距离焚烧炉吊装区域很近,可以极大加快二次转运的进程。采用这种布置措施,既解决了场地小的难题,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2 工期要求紧 从计划的正式进场到1号和2号焚烧炉投垃圾试运行仅1年时间,在此之前必须完成所有大件设备的吊装,工期相当紧张,而且还会受到节假日的影响。对此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激励措施,同时在条件许可时随时做好两班倒甚至三班倒的工作安排;另外,做好各项目之间施工工序和交叉点的协调也是保证工期的有效措施。 3 交叉作业较多 本工程电厂总体设计比较紧凑,施工空间有限,交叉作业相对较多。协调好施工工序衔接是解决交叉作业最好的应对措施,协调的观点是影响关键线路的先施工,影响重要设备的先施工。本工程交叉影响最严重的是锅炉吊装与垃圾池、渣池施工,

另外就是主厂房钢结构屋架施工与整个焚烧炉跨和烟气处理跨设备的组合吊装。垃圾池施工进度影响焚烧炉给料斗等设备吊装,渣池施工进度影响余热炉尾部钢架和受热面吊装,因此前期土建部分在焚烧炉跨和烟气处理跨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加快垃圾池和渣池施工进度。主厂房钢结构屋架的完工影响到1号和2号焚烧炉垃圾的试运行,因此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装部分必须加快焚烧炉跨和烟气处理跨设备组合吊装进度,为主厂房钢结构屋架施工争取时间。为避免交叉施工的影响,主厂房屋架可按照锅炉吊装顺序从4号炉向1号炉依次倒退施工。 4 工程质量要求高 根据招标文件,本工程要求确保按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 版)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实现达标投产并取得深圳市优质工程金牛奖和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为保证达到招标人的质量目标我们拟在本工程中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编写详细的质量计划,根据技术标准规范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赏罚制度,以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实现。更详细的内容见质量保证体系篇章。 5 台风雷雨季节施工工期较长 根据招标文件,每年4月到9月为雨季,雨量充沛且多为峰面雨和台风雨,而晴天时又多是高温天气,该阶段时间较长且是本工程施工的高峰期,为确保施工进度如期进行,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地调整作业工序。将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施工放到晴天,且采用三班倒作业制;对可以在室内作业的项目可调整到台风雷雨天气。另外在施工现场要做好必要的防风防雨措施,确保在风雨过后可第一时间投入施工之中。对受台风雷雨影响滞后的工期,需要采取必要的回补措施,确保整体工期圆满

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1.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2.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所有要素固定,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者是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一定产值,所有的要素都按国家规定的定额来做,根本不需要对管理的成本,财务和质量做一个仔细的预测。干活时只要依靠关系和“三拍”行为。所谓“三拍”即是工程项目决策时,项目管理者拍脑袋来决定;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拍胸保证完成任务;三是当工程干砸时,只能拍腿表示遗憾了。而当时主要还是靠行政命令来调节。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所有要素都在变。传统的思维固定,现在项目管理光听话不行,还要不断地坚持按合同办事,真可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所以项目管理预测意识要建立,养成习惯。这将要求项目管理人才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不能单懂技术而不懂成本控制,要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兼顾,按合同办事。懂法规、专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这样才能在项目管理时不断调整策略,有效地控制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关系,从而亦有效地促使甲方按合同办事,有效地促进甲方准时付款。市场的“双面效应”即市场的规范面和不规范面也给项目管理带来压力。 3.工程项目成本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最佳工期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长期以来,多数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后者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因质量上不去,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4.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5.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

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hriyang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该内容作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富裕起来了,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朝着小康社会发展了。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要解决这些难题,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

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者,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

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荐下载

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风险的定义、风险的特点、风险识别及方法、风险分析及方法、风险控制、风险因素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希望能对广大项目管理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风险的定义 Robert Charette在他关于风险管理的著作中对风险给出了如下定义:“首先,风险 关系到未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收获的是以前的活动播下的种子。问题是,能否通过改变今天的活动为我们自身的明天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其次,风险会发生变化,就像爱好、意见、动作或地点会变化一样……。第三,风险导致选择,而选择本身将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风险就像死亡那样,是一个其生命周期很少确定性的东西。”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项目管理风险通常与以下情况相联: 1、有损失或收益与之相联系; 2、涉及到某种或然性或不确定性; 3、涉及到某种选择。 风险肯定带有不确定性,但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不一定就是风险。因此,我们也可以如此定义项目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就是在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消极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二、风险的特点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我所理解的“全面深化改革”

教学班:0011 姓名:李玉岭学号:2014213135 我所理解的“全面深化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潮流,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世间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和步调,在此情况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实行与时俱进的先进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便是改革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世界各国发展至今,或多或少都经历了各种改革从而引领国家的发展。日本在十九世纪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西方的社会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之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但这正说明明治维新改革对日本国力的增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样,在清朝末期,清政府受到外来列强的不断入侵,被迫发展洋务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虽然并没有使落后的中国富强起来,但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兴办新式学堂,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总之,洋务运动在民族危亡之际起到了一定的挽救作用,并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清政府发展洋务运动都是国家在面临不同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时所作出的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发展甚至命运。这便是改革,它可以是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调整,也可以是国家针对某一事件所作出的应对方案,最终的目标都是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为解决此类问题,使国家更加快速协调发展,就要实行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首次提出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被公众重视和认可,重在“全面”和“深化”二词,“全面”是指范围广,“深化”是指力度大,二者缺一不可。近些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国家的“全面改革”,

项目管理重点难点

1.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2.项目的特点:临时性,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逐步完善。 3.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 4.管理是由提出问题、筹划、决策和执行等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有概念、开发、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从过程上二者并无太大的差别。 5.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中自身的特点: (1)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一个临时组建的专门机构。 (2)项目管理的课题是创造特定的产品,提供特定的服务或成果。 (3)项目管理属于活动,这种活动是具有时限性的,即有起点和终点。 (4)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6.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项目管理的目标也被称为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具体体现为: (1)时间目标及其控制: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避免延期。 (2)成本目标及其控制:项目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完成,避免超出预算。 (3)质量目标及其控制:项目成果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7.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时间、成本、质量。 8.控制一个项目目标最主要的措施是组织措施。 9.项目生命周期是指项目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也称为项目流程,可以划分为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 10.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 (1)概念阶段也叫项目的启动阶段,包括构思、定义、决策。可行性分析也叫一般机会研究,它是研究项目机会选择的最初阶段。 (2)开发阶段也叫规划阶段,包括计划和规划。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应当由项目经理负责。(3)实施阶段 (4)收尾阶段也叫项目的结束阶段。 11.以项目在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可以将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两个基本模式:S型和J型。 S型模式又叫凹模式、慢-快-慢模式,又叫传统模式。 J型模式又叫凸模式、慢-中-快模式,又叫现代模式。 12.目标管理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方法。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 13.过程管理是针对目标管理的不足而提出的管理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14.(简史)1969年,美国成立项目管理协会PMI。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PMP两项标准。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走过了第一代----传统的项目管理,第二代----全过程管理,第三代----组合管理,以及第四代----变化管理。 15.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 (1)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2)项目管理的学科地位得到肯定。 (3)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迅速发展。 (4)项目管理被多学科介入。 (5)项目管理出现了全球化、多元化、专业

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继续深化改革,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也逐步暴露出若干深层次的问题。十八大为未来中国设定了一条理想的道路:既要保持经济发展,又要维护公平正义。 要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遏制官员的腐败和特权,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质性地推进民主法治。中共十八大报告努力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文化的发展特性所决定的。 关键字:改革经济民主文化 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十八大决策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共识。如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快更好地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并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邓小平开辟的改革道路,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超过9%,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指日可待。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也逐步暴露出若干深层次的问题。由收入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恶化。十八大政治报告正式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科学发展观依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但它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上更加突出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它强调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试论项目管理的重点及难点

试论项目管理的重点及难点 发表时间:2019-10-09T13:43:28.3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费凯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也在迅速进步,建筑建设的行情也变得越来越好,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可避免的事情出现。 南京城市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也在迅速进步,建筑建设的行情也变得越来越好,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可避免的事情出现。那么接下来本篇文章就对当前社会建筑行业中存在的弊端进行讨论和研究,给出正确的建议来,希望可以对后续的建筑监管方面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项目管理;重点;难点 引言 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和控制措施是管理者对建设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建设项目的有效保证,使建设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确保建设工程管理系统在建设项目中有效实施,发挥管理系统的优势,并确保建设项目的每个部分都能高效、高质地进行。 1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从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取得了长久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高效,但是由于我国整体起步的比较晚,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在项目质量管理上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强我国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只有不断的加强质量管理,才可以更好地确保工程建设,确保我国整体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前我国项目管理当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 2.1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中安全存在疏漏 在建筑行业监管中存在一大漏洞,那就是安全保护措施没有很完善,这是最主要的一大失误。在建筑行业中,安全问题是最主要的核心问题,也是领导人在开始工作前最需要注意的一项内容。如果安全问题在建筑管理条例中没有过多体现的话,那么这就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威胁。比如,当有工人在工作期间受伤,这就叫做工伤,就是由于建设条例的安全内容没有得到更好的完善,所以才导致人员的受伤。 2.2施工质量问题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建材也得到了提升,要想完善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是一件很容易达到的事情,可是还是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出现,轻的就是经济上的伤害,严重点就是人员的伤害,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给管理公司带来不好的新闻,而产生事故的关键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的规范,忽视安全问题导致的。当我们在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积极地去解决,坚决抵制拖沓忽视等现象的出现,及时的补救,才能更好地挽救带来的灾害。 3项目管理措施分析 3.1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和法律法规 在对相关法律条例进行修改和更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出发,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在迎合施工中的各种要求的同时还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样的法律才是更适合实用的。还可以借鉴别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来更正,正确的借鉴有利于进步,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法律才能更好地使国家进步,使建筑行业的得到更好的保护,让施工工作也变得有条不紊,更加现代化。修改实行新的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完善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和别的国家进行文化上的互换,也可以更好的改变行业上的管理,制定出更符合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法律条例,正确的法律才能更好的执行和保护,那么这也是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3.2控制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性能 要想更好的执行建筑行业的监管内容,那么就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是符合格,只有提高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能让施工人员放心大胆的去工作。把握好施工工作中的安全保护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核心工作,这项工作也能更好地体现领导者的能力水平,让他在面对工程上的问题更加的自信和容易。在整个施工工作中,我们要一直关注的一个事情就是安全保护问题,在工作中任何一项内容出现疏漏都会有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产生,这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身心上的威胁。安排好建筑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对领导者工作能力上的一种肯定,可以使领导者更轻松的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了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要让施工人员知道领导者对施工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知道在工作时的安全保护程度;提升施工人员在工作时的安全感,也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树立伟大的形象,减少公司内的精英损失,壮大公司能力。 3.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只有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高度关注才能更好保证建筑的总体,有关单位要重点关注这项内容。可以找有经验的领导者来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上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很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当然,工作人员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团队意识。每名员工心中都要有施工团队意识,在自己的职位上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保质保量完成自己该做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每个工作的安全保护,更好的体现每个岗位上员工的能力。在对施工进行设计调整中,要挑选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业内被高度认可的公司来协作,这样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能按照要求被设计,还要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对方案中的设计进行更改,保证在最后收工时做到每个单位的认同和满意。保证建筑单位在做设计时的科学合理,能够适合当前情况,更好的符合每个公司的意见要求。完善相关的保护条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视不同的情况进行更改。我们要把整个工作的质量安全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建立出符合实际的文案,要遵循管理所要求的内容来执行任务,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工作人员经常变动,而且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不高,那么就要求领导者对其进行学习教育,一定要做到人手一张证,以此来保障各个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品德。 3.4加强人员素质提升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工作人员的管制,在挑选工作人员时要重点关注人员的素质高低和能力水平,这也都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正常发展,那么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就要先对工作人员进行改造。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就要开展学习课程,大体就是管理上的

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对全面深化改革认识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个伟大的决策,是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关键政策。至今,改革开放已实行37年,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已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平。改革一直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37年之后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手段。 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全面深化改革的文明史,回顾我国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政策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所设想的目标和预期,但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2013年末,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改革”升级为“全面深化改革”,目的就是将中国改革的大幕全面彻底的拉开,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会议确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六大改革主线,同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在这场伟大的改革中全国各层人民所付出的艰辛是巨大的,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在改革的过程总也要建立合理的途径,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反腐败、社会事业、教育方面是基层人民最关注的: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利的行使更透明化;在教育方面的深化改革,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社会事业方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更多更好的维护基层百姓的利益。 2014年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端,未来只有把深化改革,民主法治落到实处,真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崭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规避与解决,而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则主要在于下述几点:首先,要以施工安全管理为途径来确保工程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有序开展,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其次,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能够提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工程工期;最后,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作业人员能够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与流程,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安全、优质的工作环境。 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2、1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电力施工工程并没有落实责任制,使得工人的安全意识降低。另外,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对于电力施工的重要性,认为施工质量才就是关键。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施工的进度,还会给企业造成的一定经济损失。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还会给人们造成生命的威胁 2、2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近几年发生的众多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其事故原因多数就是企业的安全设施不到位。所以企业应该从安全设施与安全制度两个方面强化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以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2、3监管不到位 现场监管就是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但就是很多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并没有相应的监管人员与监管制度,使得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办法与安全措施无法落实。如施工人员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施工材料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故等等,这些事故其实都就是可以避免的。 三、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安全意识 电力施工的安全需要施工企业与施工工人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重视把安全放在施工的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另外,还要落实相关责任制,使每一个区域的电力安全施工都有专人负责,这样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如某电力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主要就是由协助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负责。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 如某电力企业的培训措施就是在内部选拔一批技术过硬、有责任感的员工或资深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员,然后以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企业规章制度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且在该企业还规定,在新人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再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总之,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就是促使工作人员认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3、2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安全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实践: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电力行业本身就就是高危行业,因而对于安全责任管理必须要进行强化,使之能够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且要将这种责任进行细化,使之能够在每个人身上得到落实。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完善的

2020年深化改革思想汇报范文4篇

2020年深化改革思想汇报范文4篇 本文是关于2020年深化改革思想汇报范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敬爱的党支部: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同时是改革攻坚期。在全世界为“中国奇迹”喝彩的同时,我国如何继续深化改革也越发引人关注。在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观念多样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勇气和担当。面对利益固化的趋势,如何突破“不愿改”的樊篱?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何解除“不敢改”的顾虑?面对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险滩和暗礁,如何走出“改不动”的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扬三种精神。 壮士断腕的精神。壮士断腕,强调的是痛下决心、当断则断,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能浅尝辄止、小富即安。壮士断腕,非不爱腕,只因腕上积弊甚深,非断腕无以保证整个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深化改革同样如此: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不痛下决心深化改革,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加以解决,就会积重难返,危及整个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例如,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随着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力迫近极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决走出“gdp崇拜”的认识误区,敢于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又如,政府管得过细、职能过多且交叉重复,是多年来积累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但降低了经济社会发展效率,而且容易导致权钱交易,滋生腐败。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勇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切实转变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锲而不舍的精神。“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是成就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说明,不因一时挫折而却步,不为一时胜利而自满,不管前进道路是一片坦途还是充满荆棘,

项目管理的难点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现阶段已经比较成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安全教育制度; ? 安全检查制度; ? 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 安全监察制度; ?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处理制度; ? “三同时”制度; ? 安全预评价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纵向方面是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方面是各个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安全环保、设备、技术、生产、财务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群防群治。 二、安全教育制度 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405号)和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企业安全教育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 1.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1)企业领导的安全教育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职

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2)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干部的安全教育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干部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责任;典型事故案例剖析;本系统安全及其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3)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本职的安全生产责任。(4)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职业病知识、安全文件;员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5)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及技能、职业病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本企业、本班组和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2.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1)特种作业的定义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或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306-1985)。(2)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3)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于特种作业较一般作业的危险性更大,所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严格考核。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注意以下三点: ?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这种培训教育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操作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技术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上。 ? 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操作证,并准许独立作业。 ? 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复审期限除机动车辆驾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外,其他特种作业人员两年进行一次。凡未经复审者不得继续独立作业。 3.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种形式。 (1)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通常是指进厂、进车间、进班组三级,对建设工程来说,具体指企业(公司)、项目(或工区、工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