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审美修养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8bad4b1f121dd36a32d82a9.png)
旅游美学(期末试题)1. 怎样理解旅游者的感受层次?在实际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在欣赏不同景观或美的形态时,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由于审美感受不仅在原则上受制于审美对象,而且还受制于审美个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
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层次可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它们是一层一层往上递增,使旅游者从最初的感官欣赏上升到心灵的升华。
悦耳悦目是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受。
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仿佛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直接交融中,不假任何思索便可以瞬间感受到对象的美,同时唤起感官的满足与喜悦。
悦耳悦目是广大旅游者最普通的审美感受形态,这是最初级的审美感受层次。
第二层次上的美感形态----悦心悦意,是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直观的领悟到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一想到某种培育”的欢快喜悦状态。
这种悦心悦意的美感效果是一种意会,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用语言加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如我们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经验。
悦志悦神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指主体在观赏秀美或崇高、动态或静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昂奋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
这种美感形态之所以高级而深刻,是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我”的超越感,体现了个人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
这些层次有助于我们心灵的充实和精神文明建设。
2. 审美的作用“美”、“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配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一切旅游中占有共同目的、共同行为和共同效应的地位。
观一处盛景,听一曲音乐,赏一副国画,人们会情不自禁称奇叫好,发出“真美啊”的赞叹,这是欣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观赏对象的美的一种主动的肯定性判断。
从事旅游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从事旅游工作应具备的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26222866ddccda38376baf02.png)
从事旅游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一、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的道德品质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中国导游人员的思想品德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
这是因为:第一,导游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社会主义祖国整个事业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祖国培育了导游人员,为导游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自己智慧与才能的条件。
导游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和祖国的关系,将工作做好。
第二,导游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与社会主义祖国息息相关。
正如前面所述,在海外游客的心目中,导游人员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游客正是透过导游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来观察、了解中国的。
第三,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和讲解的内容都是祖国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
没有这些丰富的内容,导游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应把祖国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摆在第一位,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把这种热爱化为工作的动力。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是集体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从接待游客的角度来说,旅行社和各接待单位实际上组成了一个大的接待集体,导游人员则是这个集体的一员。
因此,导游人员在工作中应从这个大集体的利益出发,从旅游业的发展出发,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支持,关心集体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这样,导游人员的工作才能做好。
导游人员要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与“宾客至上”的旅游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热情地为国内外游客服务。
(三)热爱本职工作、尽职敬业导游工作是一项传播文化、促进友谊的服务性工作,因而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导游人员在为八方来客提供游客服务时,不但可以结交众多的朋友,而且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导游人员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此,导游人员应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抱负与事业的成功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热忱地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814b9172ded630a1cb647.png)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f04ae7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3.png)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1.旅游审美愉悦:是与自然的亲近,是对文化的追寻,是心灵的历险2.旅游世俗愉悦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人们乐于去旅游,因为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自然、艺术、人文的美。
人们通过美的陶冶和欣赏,丰富了精神世界,达到欢娱、自由畅快的目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修养。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追求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审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内容。
人们常常对旅游的描述是“让心情放飞”、“回归自然”、“梦幻旅程”、“浪漫时光”等等,说明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在于心情的舒畅,精神的畅快,审美的感受——点点滴滴可追忆。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旅游的基本消费属性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存在差异:从时间维度上:间歇性消费/连续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井喷式消费/溪流式消费从实际效益上:重心理体验、精神欢愉/购买行为井喷:大多发生在石油天然气现场,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底层的现象,用在旅游术语中,至旅游旺季的到来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旅游的消费属性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决定的。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衣服、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众所周之,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中心才向用转移。
一个国家(地区)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指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的途径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8da77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0.png)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的途径
旅游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 阅读旅游相关书籍和文章,了解旅游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美学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2. 多看、多听、多问,与当地人交流沟通,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当地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3. 学习摄影技巧,在旅游时通过摄影记录旅途风景和人文景观,提高用眼观察和欣赏的能力;
4. 培养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方面的素养,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审美理念和技巧,应用于旅游审美当中;
5. 参加旅游团、自由行等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拓宽旅游视野,深入了解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美学差异;
6. 每次旅游结束后,回顾和总结旅途中的收获和感悟,逐步提升旅游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旅游行业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素质
![旅游行业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5b9d483f83c4bb4cf7ecd145.png)
旅游行业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素质
N110705129 滕曼
结合视频与老师的课件可以得出,优秀的旅游行业人才应该:
1、具有从事旅游业所必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敬业乐业。
比如说视频中的姜明打工十四余年不屈不挠。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
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4、为人谦恭,待人真诚,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善用礼仪技巧与人沟通。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旅游业对于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多练习。
6、具备一般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旅行社、酒店计算机业务操作系统及网络应用。
7、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
熟练掌握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票务、出境等一线业务和操作技能,以及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技能,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旅游行业外部坏境多变,客户多样性,员工构成复杂性等诸多变数,如何敏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是很重要的。
8、要有社会责任性,社会责任性是指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身经济利益,要把旅行社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
具体而言,对客户要做到利己与利他相结合,多为客户着想。
对社会要承担扩大就业、按章纳税、诚信经营、促进和谐的责任,对自然环境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坚持低碳环保,努力让游客在欣赏、享受美的同时,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661字。
旅游主体审美修养的缺失与培养分析
![旅游主体审美修养的缺失与培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ba633c10661ed9ad51f39a.png)
旅 游者在旅 游审美过程 中存 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以及 可 自由支配收入 的增 加 ,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 加入 到旅 游这 一行列 。但许 多旅游 者的 旅游还是盲 目的 , 他们 对旅 游这 一特殊生活方式 的理解还. 比 较肤浅 , 不少 人 只 是走 马观 花 , 留在 “ ” “ ” , 停 看 山、 看 水 以 “ 身临其境” 满足 ,如人宝 山空手 回” 把旅 游这一对 美的 为 “ ,
追 求的高级文化生活视同一般外出活动 , 究其根源就 是旅游 主体审美修养的缺失 。 首先 , 旅游 主体 审美修养缺 失的一个突 出表现 是缺乏旅 游 审美 心理 。旅 游既然是一项 审美活动 , 就应具有元个人 功
利 的审美心理因素 。而一些旅 游者却 还不 懂得 审美的这 一 起码要求 , 缺乏审美心理 因素 。他们 分不 清 日常心理与 审美 心理 的基本 区别 , 常常 以实用的观点对待 旅游 、 求旅 游 , 要 领 略不 到 景 观 的 内 涵 , 就 不 可 能 取 得 旅 游 审 美 的 良好 效 果 。 也 旅 游主体 审美修养 缺失 的另一个 突 出表现 是缺乏必 须 的文化知识 。作为一种 审美活 动 , 旅游 的审美心理 同求知心 理是不一样 的 , 旅游 审美 决不排斥 知识 。相 反 , 果没 有 但 如 对 审美对象 的理 解 , 时 只凭 直观 是不 可 能获 得真正 美 感 有 的 。古人 日 :游 山如读史 ” “ 山如 读诗 ” 当代著名美 学 “ ,游 。 家王朝 闻也说 : 旅行对 象是我乐 于 阅读的 一部 内容无 限广 “ 阔 的活书 ” 。旅游 是读 一种 综合性 的“ 活书 ” 它更 需要广泛 , 的知识作基础 ,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 步获得新 的知识 。例 如游览桂林 山水 , 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 、 文学 知识 , 就不可 能 产生联想 , 也不可能获得 美感。有人 说 , 知识就象通行证 , 风 物景观就象是一座艺术殿堂 , 没有知识这张通行证 就无法走 进这座艺术殿堂 , 当然也就无 法获得游览审美的享受 。 可惜的是 , 我们 现在 一些旅 游者 尚未领 得这 张通行 证。 旅游前 , 他们原 本的知 识准备 就不 足 , 游 中也缺乏追 求知 旅
旅游学概论第4章 旅游体验
![旅游学概论第4章 旅游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93cb3342c850ad02de804177.png)
2013-8-12
7
• 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 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 程。这个过程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对象相互作用的 结果,是旅游者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综合性体 验。
• 从旅游的角度看,旅游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 而是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身的新型个体。旅游企 业所能提供应是实现旅游体验的背景和舞台。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体验
2013-8-12
1
本章学习目标与概要
•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及旅 游审美体验的主要内容,了解影响旅游审 美体验质量的因素;明晰审美修养、审美 体验的过程和效应。 • [本章概要] 运用现象学视角分析旅游行为, 详细阐述旅游体验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探讨旅游体验的实现路径。其中,正确认 识旅游体验的概念和内容,了解高质量旅 游体验的实现路径是本章研究的重点。
2013-8-12
4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在感觉经验的基础 上,对感觉经验进行改造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一 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特殊的感受能力与关注一 样,常常伴随着情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 其它的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推测、想象等
在经济学中,PineⅡ和James H· Gilmore将体验定义 为企业有意识地提供的、使消费者以个性化的方式 参与其中的事件 管理学中,人们将体验定义为消费者的一种感受。 消费者对于商业活动中的“体验”是由消费过程中 所获得的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同时还涉及人的感官、 直觉、情绪、情感等感性因素及智力、思考等理性 因素
2013-8-12
31
4.3.1 衡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指标
(一)影响旅游体验的只要因素 • 美国学者Chris Ryan在其专著《休闲旅游:社会科学 的透视》中,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主要归纳为先 在因子、干涉变量、行为和结果几个因素,并且认 为旅游体验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7a1c1a79563c1ec5da71d7.png)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美的定义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大体上有三种观点。
①美是唯物的。
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本身构成和表现出的客观审美属性。
美存在于具体环境、具体现象、具体事情、具体行为、具体物体之中。
美名、美貌、美景、美味、美事、美声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②美是唯心的。
审美心理:以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判断审美对象;美是理念(抽象事物),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③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美离不开客观的物质存在,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情。
什么是美学?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外国: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中的美的科学;美是生活;存在就是美;合理即为美。
中国: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美学是美感经验和美的观念的形式及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的美是美学研究的中心;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1750年德国的鲍姆加登,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并把美学看作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美学之父”。
美的精髓真善美一致的原则是美的精髓真是符合客观规律,它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目的和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综合比较后结论: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既然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范围则首先要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这两大方面。
但人类实践活动,绝不仅仅局限于认识世界,还表现为改造世界。
因此,美学研究的范围,还应包括美的创造的问题。
于是,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什么是旅游?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意。
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目”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f95a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6.png)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思考,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旅行中的美丽风景、历史文化遗产、建筑艺术作品,以及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审美思考不仅能够提升旅行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价值在于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审美思考在旅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带来对世界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进而影响我们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旅游活动、审美思考、旅游目的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审美价值、旅行体验、个人成长。
1. 引言1.1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是在旅行过程中对环境、景点、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审美评价和思考,从而提升旅行的品质和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仅是对景点的外表美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眼光去理解和体味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从而深化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遣活动,而是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和体验,让人们通过旅行来感受和领悟生活的美好之处。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目的地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景观美景。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自然风光、探索历史文化、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等多个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旅行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让旅行增添了深度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
在接下来的将会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带领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旅行中的审美思考。
2. 正文2.1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环。
论国学修养与旅游审美情趣——以《前赤壁赋》为例
![论国学修养与旅游审美情趣——以《前赤壁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ad5cc40508763231121221.png)
2008年6月第10卷增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 a 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 e)Jun.2008Vol 110Suppl ement论国学修养与旅游审美情趣———以《前赤壁赋》为例郭全美1,2,贾文毓1(1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2山西风光旅游规划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02)[摘 要]国学修养的高低与一个人旅游审美情趣的雅俗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上乘的旅游审美活动离不开旅游主体自身渊博、高雅的国学修养。
国学修养是提升旅游主体旅游审美情趣的必修课。
[关键词]国学修养;审美情趣;《前赤壁赋》[中图分类号]F 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11X (2008)0S 20179202[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郭全美(),男,湖南娄底人,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区域经济。
几年前,几个旅游者通过自助游的方式到西安旅游。
听说西安的碑林久负盛名,于是便到碑林游览。
从进入到出来,游览时间虽不是很短,但除了买了几张书法拓片外,旅游者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美感,出来后说:“什么碑林呀!没有意思,下次再也不来啦。
”[1]96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那几位旅游者并没有做好充分的艺术审美的心理准备。
对于艺术审美而言,不像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那样,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到美感;换言之,欲在碑林等地的游览中得到艺术的美感,则需要有一定的国学修养。
一、国学、国学修养与情趣、审美情趣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2]3孔祥骅在他的《国学入门》中说:“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泰山的审美旅游体验
![泰山的审美旅游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306784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d.png)
泰山是中国山东省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泰山以其雄伟的山峰、险峻的山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参观了泰山,这是一次令人陶醉的审美旅游体验。
泰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山区被群山环绕,山峰高耸入云,形状各异,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猴子观海,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
登上山顶,我可以俯瞰周围的山峦和峡谷,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泰山还有许多美丽的瀑布和溪流,水从山上奔腾而下,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这些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泰山的文化氛围令人着迷。
泰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有许多古代文化遗迹和传统建筑。
在泰山上,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宇,如玉皇顶、南天门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感觉。
此外,泰山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食,如泰山石刻和泰山豆腐等。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手工艺作坊,了解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并购买一些纪念品。
泰山的旅游设施也非常完善。
景区内有舒适的酒店和餐馆,供游客休息和品尝当地美食。
此外,还有一些导游和旅行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
景区内的交通也非常方便,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等方式游览。
导游人员提升自身审美修养探讨
![导游人员提升自身审美修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c90a8bd59eef8c75ebfb390.png)
调查思考导游人员提升自身审美修养探讨汝金珠(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为了适应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名导游人员,需要提高我们本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给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风采和品位。
只有对自己本地区文化十分了解,才能够向异地的游客更好地介绍我们的景点文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游客的各类问题。
导游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做一名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导游。
关键词:导游素质;审美导游人员在带团的旅游活动中,需要引导旅游者去审美,这要求导游员要有好的审美修养。
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是很有必要的,以下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探讨给导游人员一些提升自身审美修养的建议。
1学会培养自我审美意识导游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加深自己对审美方面的了解,对于美的事物自己要有独特的想法和美的感知能力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谈吐。
导游人员自身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又要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旅游景观的审美意味,丰富他们的审美感受,满足他们爱美、求美的心理需求。
旅游者外出都是有一个自己美好的想法的,游览名山大川,观看沧海变幻,人工胜迹,观赏风花雪月,思古幽情。
旅游的实质上就是寻找美、发现美、感知美的一个过程。
旅游者游览时凭自己的感观,借助于以往的审美经验可以达到直觉感受性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但能达到悦神悦志、精神升华的审美境界的人为数不多。
所以说导游人员是旅行当中必须要存在的。
在游览过程中,需要导游人员加以引导,指导旅游者从最佳的距离、方位、角度去观赏,激发旅游者的审美想象,起到传递美、强化美的作用。
2学会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我国本来就是旅游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旅游越多。
许多国外的旅游者听闻中国的旅游地,谿来到中国来旅游,这样不仅促进我国的经济,更是大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者来到f目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
旅游美学讲稿
![旅游美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bf10be960590c69ec37693.png)
第一编旅游与美第一章美学理论与旅游第一节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年轻而又古老的学术。
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是古老的,但作为一门学科是年轻的。
仰文化时期,陶土上出现纹饰,但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重要成果是语言和文字中出现“美”。
东汉许慎:“美,甘也”。
徐铉:“羊大则美,故从大”。
现代有的研究认为:“美”就是以羊头和羊角为装饰的人。
古代巫师化装跳舞的象形字。
美的本义从事物的众多涵义中显示出外观形式的美。
孔子的“尽美矣,又尽善也”,“尽美矣,未尽善也”;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论述,老庄提出的美关系的相对论学说,均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审美活动的许多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但尽管我国先秦诸子关于美的问题的论述,没有独立构成一门完整的深科。
一直到18世纪,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推动,美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经过康德,格尔等人的努力,形成严密的理论形态。
1858年出版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科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西方美学理论:近两百年形成的新型学科,长期隶属哲学,与伦理学、心理学关系密切。
二、西方美学根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分类(一)、本体论美学: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不同学派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对美的本质存在不同的理解。
美的本质的学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生活”,“美在典型”、“美的主观”。
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美在形式”,认为事物形式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有关,甚至认为立体图形中最美是球形,平面是圆形。
柏拉图:“美在理念”,黑格尔完善了“美在理念”,提出“美是感性的显现”。
但美的本质问题一担解决,可能美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认识论美学:研究审美活动中的审美经验,人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规律。
旅游美学鉴赏活动策划方案
![旅游美学鉴赏活动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713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9.png)
旅游美学鉴赏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分析旅游美学鉴赏活动是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艺术欣赏的活动形式,通过参观景点、艺术品展览等方式,让参与者体验美的享受,提升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这种活动形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追捧,同时也成为旅游行业的一种新的产品开发方式。
二、目标受众确定1. 主要针对对艺术、文化、旅游感兴趣的游客,包括个人游客、家庭游客和团队游客。
2. 针对文化艺术爱好者,包括学生、艺术从业者、文化机构人员等。
三、活动内容设计1. 安排参观景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性的景点作为活动地点,例如著名的博物馆、艺术展览馆、历史文化遗址等。
2. 艺术品鉴赏:邀请专业导览员和讲解人员,对参观者进行艺术品的解读和鉴赏,让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元素。
3. 创意活动:设置艺术创作区域,组织参与者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艺术中得到乐趣。
4. 文化交流:安排与当地文化、艺术从业者的交流活动,让参与者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发展状况,促进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
5. 扩展活动:安排参观景点周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扩展活动,丰富参与者的旅游体验。
四、活动流程设计1. 活动前期准备: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数和费用等,进行活动宣传和报名工作。
2. 活动到达:参与者按照活动安排自行前往指定地点,活动工作人员进行签到和分组等。
3. 参观景点:活动导游对景点进行解说和介绍,参与者进行景点观赏和欣赏,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
4. 艺术品鉴赏:参与者在导览员的带领下进行艺术品的鉴赏和欣赏,了解艺术品的技法和意义。
5. 创意活动:参与者在艺术创作区域进行艺术创作,与其他参与者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
6. 文化交流:组织与当地文化、艺术从业者的交流活动,参与者可以向他们了解艺术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求学就业经验。
7. 扩展活动:安排参观景点周边的自然风光、村庄民俗等扩展活动,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d4595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f.png)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影响旅游者审美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旅游者应该具有的文化修养、美学意识、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等诸因素,还包括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问题等。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其旅游审美水平的深层次因素。
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旅游者对审美对象美感度的接受程度高低。
文化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旅游者所受教育程度、知识获得的多少、知识结构的状况等,这是旅游者投入审美的智力基础,也是旅游审美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并且决定着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的愉悦程度。
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也是一个审美意识和能力问题,通常表现为审美悟性与鉴赏能力的综合作用,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要素。
审美方法是旅游者正确地获得精神享受的手段。
审美方法有很多,比如动态和静态观赏相结合、观赏距离和位置的结合、观赏时机和节奏的把握、登高观赏和重点观赏等审美感知方法,以及联想、理解、移情等理性方法,而这些方法掌握到位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享受美感的深浅程度。
旅游审美分析
![旅游审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0f1a260b4c2e3f57276324.png)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3ad3e44afe04a1b071de7b.png)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美学分支学科。
人类旅游的历史相当久远,但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则是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旅游美学的建立正是适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审美的普遍需要。
旅游美学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其研究的中心对象是作为旅游客体的各种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和旅游主体游览观赏的审美规律。
就语词概念分析,旅,即人在旅途,家居以外。
游,则是种休闲的自由的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
旅游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经济学家于光远说:“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上海科学院的黄辉实认为:“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它表现为人们以寻求新的感受为主要目的离开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法国的让?梅森特说:“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它包括旅游或离开居住地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修养。
”旅游的多种涵义,实际上包含了旅游的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首先,旅游是一种物质文化活动,一种经济行为,包含丰富的物质文化因素。
从旅游者来说,需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如到达目的地的车船票,旅游部门提供的各项旅游服务,观光游览所带来的各种文化消费等,才能实现旅游计划,达到旅游目的。
从旅游部门来说,则需通过一定的经济投资才能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旅游设施,提供优良的旅游服务。
同时也需通过生产旅游产品来获取利润,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
但旅游更是一项精神文化活动,这不仅因为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获得的主要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满足:娱乐、消遣、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增长文化知识、获得审美享受等,而且作为旅游客体的各种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也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因而,旅游所给予人们的是多方面的文化享受,这是其他任何文化活动都无法取代的。
旅游丰富的精神文化因素中最核心的是它的审美因素。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旅游审美探析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旅游审美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bbd27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6.png)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旅游审美探析【摘要】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广西南宁市,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本文通过对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审美探析,揭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魅力和人文历史的深厚价值。
同时探讨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享受,以及审美教育对旅游体验的重要性。
文章还分析了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设计与布局,探讨了其旅游审美价值和对旅游的意义。
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指引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审美体验和旅游服务。
【关键词】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审美意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情感体验、审美享受、审美教育、设计与布局、旅游审美价值、审美体验、未来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概况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广西南宁市西郊,是南宁市内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青秀山海拔228米,山势险峻,峰峦叠翠,四季景色各异,被誉为南宁的“绿肺”和“市花园”。
青秀山不仅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南宁市的重要旅游胜地。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丽和壮观,欣赏翠绿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
也可以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韵味,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青秀山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还是一座富含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独特且丰富的旅游体验。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概况展现了一幅充满魅力和韵味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体验其中的美丽与神奇。
青秀山的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让人流连忘返,留恋此地。
前往南宁青秀山,将带给您一次美妙的旅行体验,让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历史的底蕴。
1.2 审美意识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审美意识在旅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通过观赏美丽的风景、感受人文历史的韵味,游客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培养旅游服务者的审美素养
![培养旅游服务者的审美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875d4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e.png)
培养旅游服务者的审美素养引言旅游服务者作为旅游行业中重要的一环,他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审美素养也是一个旅游服务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素质。
审美素养可以提升旅游服务者的形象魅力、沟通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而使旅游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旅游服务者的审美素养。
一、了解审美概念要培养旅游服务者的审美素养,首先需要对审美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欣赏和判断。
旅游服务者应该了解美的内涵和外延,学会欣赏和体验美,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美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服务中。
二、学习艺术知识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学习艺术知识可以拓宽旅游服务者的审美视野。
旅游服务者可以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从中汲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服务中。
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与旅游相关的艺术知识,例如景观设计、摄影等,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能力。
旅游服务者应该学会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美的细节和特点。
他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另外,旅游服务者还可以通过锻炼自己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来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四、注重形象和仪态旅游服务者的形象和仪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注重形象和仪态是培养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服务者应该注意穿着得体、仪态端正,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和仪态规范,以确保自己的形象和仪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审美与人际沟通能力密切相关。
旅游服务者需要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旅游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旅游服务者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和课程,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六、注重服务细节服务细节是提升服务质量和体验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旅游者的审美修养 二、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 三、提高审美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旅游者的审美修养
(一)培养审美感受力 (二)丰富审美想象力 (三)提高审美理解力
二、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
(一)精通业务,培养自我审美意识 (二)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 (三)尊重旅游者的审美习惯 (四)掌握和运用旅游观赏技法与导游艺 术 (五)提高再创造的能力
三、提高审美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举办美学讲座 (二)开展艺术教育与实践 (三)遵守服务语言规范,讲究语言艺术 (四)进行姿态与形体训南方来北京探望弟弟。弟弟陪兄长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在 故宫,老王看得很认真,对审美都感兴趣,尤其是对太和殿、乾清宫和坤宁 宫看得特别仔细。游览长城时,弟弟介绍了长城的历史、作用等,但老王却 心不在焉,只是东张西望,跟着弟弟登了一段长城,就要求回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兄弟俩有一段对话: 老王:“兄弟,前两天看的故宫实在好,皇帝住的地方,我喜欢看,跑了大 半天,一点也不觉得累。今天看的长城没有意思,与我们县城的城墙是一样 的,没啥看头!” 弟弟很是惊讶:“家乡县城的城墙怎么能与长城比哟!” 老王反驳说:“差不多的。解放初,县城的拆迁还有,我天天看到它,也是 用大块的城砖砌的,形状也一样。只是长城比县城的城墙高,长城造在山里, 我们县城的城墙是在平地上砌起来的。” 弟弟:“怎么能差不多呢!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老王:“不可能,2000多年的砖头早就烂掉了,我看砖头是新砌上去的。” 弟弟:…… 在此案例中,老王为什么喜欢看故宫而认为长城没有什么看头?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该如何让老王改变想法?
思考与练习
旅游者应具有什么样的美学修养? 旅游工作者的美学修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为什么说导游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美学修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