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园林是自然与人类的完美结合,是人与自然融和的重要场所,因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在园林的美丽和和谐之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园林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复习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些提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园林病虫害的危害园林病虫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美观:某些虫害会咬食叶片,导致植物叶色失去光泽,形态变形,波动严重时甚至会将树木吃光。
2. 影响生长发育:病虫害的干扰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低温害虫可能会导致植物矮小,发芽受阻,从而减缓植物的生长速度,甚至停止生长。
3. 传播疾病:某些病虫害是植物病毒和立枯菌等杀伤植物的细菌的主要媒介。
4. 山火风险:干旱季节,许多植物因受到虫害侵袭而枯萎死亡,在枯死的树叶和卵殻下产生大量的干燥物质,一旦火源,容易引发山火。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1. 生长状态监测:不定期对园林进行病虫害的生长状态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生长温度控制:利用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控制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3. 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内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避免病虫害的集中出现,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4. 使用病虫害种间竞争:在园林中增加一些天敌和竞争者,可以降低危害造成的影响,例如在园林中种上辣麻菜,能吸引蚜虫,减少植物受害情况。
5.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剂量的农药打虫杀虫,或使用药剂喷洒,但必须注意措施并遵循正确的使用规则。
6. 常例制度:在园林管理中制定常规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如定期浇水,清除落叶等。
三、常见的园林病虫害1. 蚜虫:蚜虫是许多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媒介之一,它们可以导致植物芽、叶、或者新枝、伐木等部位受害。
虫害较轻时,植物叶片会产生凹凸不平的黄白斑点,较严重时,植物会叶片卷曲、生长叶变形。
2. 白粉虱:白粉虱营养吸食很大,大量繁殖会导致植物患病,造成危害。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养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容易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措施等内容,以帮助养护人员更好地保护园林植物。
一、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分类及防治方法1.真菌性病害1.1 褐斑病●病因:由褐斑病菌引起。
●防治方法:定期剪除病株、清除病害残余物、使用杀菌剂喷洒。
1.2 白粉病●病因:由白粉病菌引起。
●防治方法:适当控制水肥供应,剪除感染严重的枝条叶片,使用杀菌剂喷洒。
1.3 炭疽病●病因:由炭疽菌引起。
●防治方法:定期修剪、清除感染组织,使用杀菌剂喷洒。
2.性病害2.1 斑点●病因:由斑点引起。
●防治方法:选择耐病品种,定期清理病残病株,加强养护管理措施。
2.2 花叶病●病因:由花叶引起。
●防治方法:清除受感染的植物,保持园林内环境整洁,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和防治。
二、常见园林植物虫害分类及防治方法1.鳞翅目1.1 松毛虫●习性:喜欢吃松树叶。
●防治方法:定期清除幼虫及蛹,喷洒杀虫剂。
1.2 蓟马●习性:常寄生在树木叶片上。
●防治方法: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保持环境卫生。
2.同翅目2.1 蚜虫●习性:以植物汁液为食。
●防治方法:定期清除感染植物,使用杀虫剂喷洒。
附件:1.图片:真菌性病害的病斑照片。
2.图表:不同病害对应的防治方法汇总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
2.病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一种具有较小颗粒、能感染动、植物等生物的微生物。
4.杀虫剂: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化学药剂。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要点(红色字体和青绿色标注是2014年7月7日考试原题,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性二型: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
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株。
菌脓:在园林植物病部溢出含细菌的脓状黏液称为菌脓。
多胚生殖:1个卵内可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虫期转变到成虫期状态的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和发育而逐步显现。
全变态:指具有四个不同虫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变态类型。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做非侵染性病害。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称潜育期。
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
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或者非生物病原侵染后。
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害预测:指依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和必要的因素监测,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未来病害的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做出决定性或定量估计的过程。
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许多生理小种。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够忍受的程度,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观赏价值下降、园林景色破坏,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直接导致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因素3、病原分为:生物性病原:菌物、细菌、病毒和植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他生物性病原:藻类、类病毒、类立克次式体)非生物性病原:不适于园林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一系列因素4、由于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5、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获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状态6、病状:变色、坏死、枯萎或萎蔫、畸形、流脂或流胶7、病症:病原物在寄住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粉霉状物、锈状物、膜状物或线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及马蹄状物、胶状物)8、菌物两种形态特征:一类是:在功能上履行营养机能的营养体;一类是由营养体转变而成(或产生)形态结构复杂的各种繁殖体9、无隔菌丝(低等菌物):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连通多核的细长单细胞有隔菌丝(高等菌物):菌丝具有许多横隔膜10、营养体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环1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饱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12、无性孢子的特点:①多发生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常可循环多次②数量大,一个季节可繁殖若干代③能迅速繁殖和传播蔓延④寿命短⑤起再侵染作用13、菌物有性生殖的过程: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14、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但孢子(休眠孢子囊)15、双名法:前一个是属名,后一个是种名16、菌物病害的症状: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17、柯赫氏法则:①在病原植物上常伴随一种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钝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无接种到相同品种的键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寄主上再分离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无相同18、植物病毒对外界环境影响的稳定性:①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最高稀释度②钝化温度:处理10分钟是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③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度)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19、植原体:是一类引起植物黄化类型病害和非螺旋形菌原体20、园林植物植原体病害的特点:①症状类型: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②传染方式:主要依靠韧皮部取食的昆虫21、园林植物线虫病的症状:①地下根部症状肯那个表现为根结或根肿、根痕、根的过度分枝及根尖损伤,以及当线虫侵染时伴随着致病性或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物感染而引起的根腐②在根部症状出现的同时,植株地上部往往随之出现非特征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的减退,与缺素症状相似的叶片发黄,整株萎蔫,枯萎死亡22、病原物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提取的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23、寄生物从寄住植物上获得养分的营养方式:一种是死养生物,一种是活养生物和半活养生物24、死养生物:病原物在侵入寄猪活组织之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25、活养生物:从活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半活养生物:侵染活组织,并吸收营养,但当组织死亡后,还能继续发展和形成孢子26、(了解)病原物按获得营养的方式分:①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有机体中获取营养②兼性腐生物:寄生性强,在寄主缺乏时,也可以腐生生活③兼性寄生物:寄生性很强,大部分为弱寄生菌,偶尔发生在生长势较差的植物上④腐生物:只能利用死的有机体作营养来源27、化学致病作用: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对寄主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干扰,如差生的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28、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2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失误体内繁殖和扩展,使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30、病原物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浅育期和发病期31、侵染循环:越冬、传播、病程32、侵入期:直接侵入、自然伤口侵入和伤口侵入33、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上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34、病原物越冬和越夏主要有五个方面:①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②病株及残体③土壤④粪肥⑤昆虫活其他介体35、病原物:①气流传播②雨水传播③生物介体传播④人为因素36、初侵染: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37、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物38、病害流行: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39、单年流行病害:是指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病原物数量会不断的积累,并导致病害流行成灾40、单年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采用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措施,控制或降低病害流行率41、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害从少量发生起,需要经过若干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42、积年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以控制每年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43、植物病害流行需具备三方面的因素:①大量的强致病力的病原物②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③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44、流行病害主要因素:①寄主植物②病原物③环境条件第十章昆虫的形态与功能1、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2、昆虫的基本特征:3对足、2对翅、1对触角;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变态:具外骨骼3、昆虫的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4、触角的类型典型的例子:蝴蝶1刚毛状:蝉、蜻蜓2丝状:蝗虫、蟋蟀3念珠状:白蚁4锯齿状:锯天牛、叩头甲、绿豆象雌虫5栉齿状:绿豆象雄虫6双栉齿状:毒蛾、樟蚕蛾7膝状:蜜蜂8具芒状:蝇类9环毛状:雄蚊10棍棒状:菜粉蝶11锤状:皮囊12鳃叶状:金龟甲5、昆虫的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的区别:刺吸式口器:是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复习资料(排序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复习资料(排序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柏肤小蠹在黄河以北一年发生( A 。
代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
配制原料有( C C.生石灰、硫酸铜、水不利于月季白粉病发生的条件是( D 。
D.种植密度高草履蚧1年发生( A 代大袋蛾幼虫喜光,常聚集危害(C。
C.树枝梢头大蟋蟀应属于昆虫纲( C C.直翅目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是( A 。
A. .气流发病适温一般为9~16℃,条件适宜时潜育期一般为6~8天,这种病为( C 光肩星天牛应属于昆虫纲( C 。
C.鞘翅目华北蝼蛄与东方蝼蛄之间区别正确的选项是( A 。
A.华北蝼蛄成虫体型粗肥壮大,东方蝼蛄成虫体型细瘦短小黄刺蛾成虫具有( B B.趋光性黄刺蛾是危害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其食性为( C. 。
C.多食性鸡冠花立枯病的病原菌为( A A.真菌金针虫的所属类别为( D 。
D.地下害虫流行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发病适温为20~25℃,条件适宜时潜育期一般为5~8天,这种病为( A A.秆锈病蝼蛄类害虫具备的生物学特性是( D 。
D.趋粪性美国白蛾食性是( C. C.多食性美国白蛾在我国的生活史为(年2~3代卵越冬美国白蛾在我国的越冬虫态为(CC.蛹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特征为( A A.苗木猝倒蛴螬属于哪类害虫(AA.地下害虫石硫合剂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
配制原料有( B B.生石灰、硫磺粉、水适合松材线虫病发生和蔓延的气候条件是( A A.高温干旱危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一般来说,在华南是以(D 为主。
D. 大蟋蟀危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一般来说,在秦岭、淮河以北是以( B 为主。
B. 蝼蛄蛴螬危害园林植物的地下害虫,一般来说,在秦岭、淮河以南以(A. 为主。
A.地老虎舞毒蛾是危害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其食性为( C. 。
C.多食性下列地下害虫中,一年只发生一代的是( B 。
B.大地老虎下列关于金龟子生物学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精)

钻蛀性害虫
特点 • 幼虫在树干内钻蛀危害 • 危害部位通常有排泄物出现 • 常见种类包括天牛、木蠹蛾、 螟蛾等 • 一般较难防治
(一)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5.天牛类 • 上海地区常见种类包括:星天牛、桑天牛、 桃红颈天牛、云斑天牛、薄翅锯天牛等。 • 危害寄住广泛,常见的有:悬铃木、柳树、 杨树、樱花、海棠、桃树、李树等。 • 以幼虫钻蛀危害。 • 天牛危害的部位通常有新鲜的“酱油状”汁 液流出,或出现虫粪、碎木屑等症状。
(三)药剂的安全使用
1.常用药剂类型
杀虫剂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
杀菌剂
化学保护
除草剂
灭生性 选择性
化学治疗 化学免疫
(三)药剂的安全使用
2.农药的使用 安全用药: 安全防护、对症下药、用药时间、急救 措施、废弃物回收等 科学用药: 防止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 农药 、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浓度和防治次 数对抗性害虫换用没有交互抗性的农药 、 节制用药 )、保护天敌。
食叶性害虫
特点: • 咀嚼式口器; • 取食园林植物的针叶、阔叶; • 影响植物生长; • 影响景观; • 防治通常用药剂喷雾的方法。
(一)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1.刺蛾类 • 又名刺毛虫、痒辣子 • 寄主广范,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 上海地区幼虫危害期在6-9月份 • 幼虫有枝刺、刺毛
刺蛾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灭蛾灵、苏力保 等。 • 人工防治:剪除有虫枝、人 工灭茧等。
(一)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2.樟巢螟 • 危害香樟。 • 每年发生2代,危害期在每 年的7-9月。 • 幼虫缀叶成巢取食危害。
樟巢螟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于幼虫孵化初期 进行防治。 • 人工防治:7-9月间人工剪 除虫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第⼀节园林植物病害(⼀)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3.⾮侵染性病原4.症状5.病状6.病征答案:1.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引起园林植物发⽣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3.是称不适宜于园林植物⽣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为⾮侵染性病原。
4.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5.是受病植物本⾝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6.是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填空题1.⽣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对象的⼀些有害⽣物。
主要有()、()、()、植原体、寄⽣性种⼦植物、线⾍、螨类等。
通常将这类病原称为()或()。
2.凡是由⽣物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寄⽣性病害。
3.凡由⾮⽣物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没有侵染过程,称为(),也称⽣理性病害。
4.园林植物病害的发⽣有⼀定的病理变化过程,这个病变过程⾸先是(),其次(),最后导致()。
答案:1.真菌、细菌、病毒、侵染性病原、传染性病原 2.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3.⾮侵染性病害4.⽣理、组织、形态(三)单项选择题1. 园林植物病害⼤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
A.真菌、蚜⾍、⽓候因⼦B.细菌、四⾜螨、寄⽣性种⼦植物C.真菌、⽊虱、有毒物质D.真菌、细菌2.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
A.杨树烂⽪病B.丁⾹⽩粉病C.郁⾦⾹碎⾊病D.丁⾹花叶病3.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
A.丁⾹⽩粉病病部出现⼀层⽩⾊粉状物和许多⿊⾊⼩颗粒状物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形状为⼤⼩不等的瘤状物C.丁⾹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花斑或轮状圆斑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4.⾮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所致,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答案绝大部分依据课件,标有☆号的大家可自己整理答案,答案我尽可能详细化了,大家觉得没必要的就挑重点的背)病害部分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P3(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蔓延;(3)园林植物的特殊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P4☆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和治理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引起广泛重视。
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上,园林植保工作者已不满足于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要考虑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已被提到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渐渐成为植保的主流,但具体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
这种将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战略转向防范病虫害长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3.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P6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4.何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P9病症有哪些类型?P13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
症状由病状和病症组成。
病状:发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所构成的特征。
病虫害培训资料

园林养护中常见病虫害防治一、驻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危害桧柏、侧柏、龙柏(大于3cm)的枝干。
以成虫越冬,一年一代,3月下旬到5月初,气温十几度时,出来交配、产卵(卵期十天左右),此时进行防治,效果最好,(打3次药,十几天打一次,春季雨少时打药,药效十几天)。
7、8月份化蛹,(30-40天),9月份变成虫,次年三月份活动。
坑道0.5cm宽,2-3cm长,粪便在通道里面,钻的深。
柏肤小蠹:危害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沙地柏。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少数幼虫越冬,10%左右,4月中旬5月底出来活动,比双条杉天牛出来的晚。
6月份变成虫,次年4月上旬活动,危害新栽的、长势若的树。
坑道小,贴皮吃,小米粒大小。
合欢吉丁虫: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5月下旬幼虫变老幼虫,六月份花蕾期变成虫,开始补充营养,六月中旬羽化成虫,开始产卵,卵期十天,六月底钻入树干,十一月份开始越冬,此后危害较小,每年3-4月份防治,六月份以后,使用50-60倍氧化乐果,弥补措施。
白蜡:花曲柳窄吉丁虫,一年一代,老熟幼虫在树干里越冬,4月份化蛹,5月上旬到6月份成虫期,开始产卵,(新栽的白蜡有虫眼)防止(10%的敌春棉,盐碱油)比合欢吉丁虫提前一个月打药。
小木蠹蛾:危害白蜡、元宝枫、海棠、银杏、国槐、龙爪槐、丁香。
幼虫钻入树皮,两年一代,六月份上旬化蛹、产卵,一次200粒左右,卵期14-20天,七月上旬有虫孵化期,钻入树皮,七月初打药,六月下旬-七月上旬树干涂抹药,药效好,50-100倍敌敌畏。
四月底喷次药。
柳吉丁虫:危害主要是新出幼虫,一年一代,幼虫树干1cm深越冬,4月初危害,六月份化蛹,7月份开始产卵,(只产一粒),卵期3-5天,此时对着树干喷药,有一定的效果,防治,树干涂白。
大黄鳃金龟:以地下害虫越冬,次年三月份活动,(有根死,有根活,根茎结合处,有咬得痕迹)刚发芽的杨柳嫩梢。
国槐叶柄小娥:危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
幼虫蛀蚀当年新梢,一年两代,在槐豆里越冬,以老熟幼虫越冬,六月份羽化、开始产卵,此高峰期打一次药,卵期3-5天,六月下旬幼虫开始危害,,七月底八月初,再打一次药。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园林植物是指用于美化园林环境、增加园林观赏效果的植物。
在园林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虫害问题,这些虫害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虫害的种类、特点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园林植物虫害的部分复习资料。
一、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使植物叶面变黄或卷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防治蚜虫的方法有:1. 洒辣椒水。
将一些辣椒粉溶于水中,然后喷洒在受虫害的植物上,能够有效地驱赶蚜虫。
2. 喷布丁粉。
布丁粉有很好的黏附效果,喷在受虫害的植物叶面上,能够有效地固定在叶面上,防治蚜虫。
3. 喷洒肥皂水。
早晨或傍晚洒肥皂水喷洒在受虫害的植物上,能够有效地防治蚜虫。
二、飞虱飞虱是一种喜欢吸食植物汁液的小型昆虫,其在植物上产生的伤口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防治飞虱的方法有:1. 喷洒杀虫剂。
在受虫害的植物上喷洒含有杀虫剂的水,这样可以将飞虱迅速杀死。
2. 利用黏虫纸。
在受害植物周围悬挂黏虫纸,可以有效的诱使飞虱落在纸上,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三、蓟马蓟马是一种好发生在园林植物上的害虫,由于其体型微小,常常被人们忽视。
其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植物叶片脱落,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防治蓟马的方法有:1. 喷洒杀虫剂。
喷洒含有杀虫剂的水能够使得蓟马迅速死亡,达到防治目的。
2. 投放蓟马捕捉器。
蓟马捕捉器能够有效的诱捕蓟马,减少它们的数量,达到防治蓟马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园林植物虫害的部分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和综合治理为主,坚持绿色环保原则,以有机农业为主导,避免滥用化学农药,保护园林环境。
园林病虫害防治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提纲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2. 症状3. 子实体4. 专性寄生5. 单循环病害6. 生活史7. 全寄生种子植物8. 系统侵染9. 病程10. 趋光性二、判断题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三、简答题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四、问答题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提纲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枝条, 导致叶片和枝条上产生一层白色或灰 色的粉状物。病原菌有白粉菌、单囊 菌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植物检疫、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 修剪等。
锈病
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危 害植物的叶片和茎秆。叶片和茎秆上 出现黄色或绿色的斑点,随后形成黄 色或绿色的粉状物。病原菌有柄锈菌 、栅锈菌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植物 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修剪等。
02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保健
01
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园林植物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
02
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增强园林植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
的侵袭。
清洁园区
03
定期清理园林植物周围的杂草、枯叶和落叶等,减少病虫害的
繁殖场所。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 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04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防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监测方法
定期巡查
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巡查,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 生情况。
建立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数据,及时发 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
使用科技手段
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快速、准 确的监测和评估。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症状是病原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如变色、畸形、坏死、腐烂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植物 的外观和品质,还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甚至死亡。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主要包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会导致植物 生长缓慢、叶片黄化、花朵萎蔫等;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植物死亡、生态系统失衡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则可能引发呼吸道疾 病、皮肤感染等疾病。因此,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 7页)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 7页)虫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昆虫:专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
特点:①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②有1对触角、2对翅、3对足;③有变态。
2.★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卵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成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变态!)3.发育:由卵到成虫的过程。
两个阶段:①胚胎发育:由卵核分裂开始到幼虫孵化;②胚后发育:幼虫孵化出到成虫性成熟。
4.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5.★表变态:成虫与幼虫外形极为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成虫期间继续脱皮。
如弹尾目、缨尾目、双尾目。
6.★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在身体形状及内部器官上十分相似,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也非常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而成虫期不再脱皮。
(过渐变态:在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类似蛹期的时期。
)只有3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7.★完全变态:幼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不同,成虫不脱10.各个虫期及世代变化情况。
11.休眠:常常是不良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如高温、低温等)。
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以恢复生长。
12.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控制,常常是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
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
13.★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其它物体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14.★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着生殖隔离的群体。
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昆虫纲分为二亚纲:无翅亚纲、有翅亚纲,33目。
(详见“各目基本特征”部分。
)15.★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16.★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的个体。
17.★卵生:子代以卵的虫态离开母体的生殖方式。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损害。
2、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适合,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种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也叫生理性病。
3、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为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4、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
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的各种异常变化。
6、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8、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
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9、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事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10、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11、有性生殖: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
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
多在生长后期。
12、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杂合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通过非整倍体分裂不断丢失染色体实现单倍体化,最终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过程。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精)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需遵循安全、高效、低毒的原则。
02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 治
叶部病虫害
叶斑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 褐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加强通风, 喷洒杀菌剂。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或集群的害 虫,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 法。
化学防治手段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
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适时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混配与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采用合理的混配与轮换用药,延缓害虫抗 药性的产生。
0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与案 例分析
食叶式害虫
如蛾类、蝶类等,以啃食植物叶片为 生,造成叶片缺刻、穿孔等症状。
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01
02
03
04
影响植物生长
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矮小、黄化等症状,影响植物
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降低观赏价值
病虫害会导致植物叶片残缺不 全、枝干畸形等症状,降低植
物的观赏价值。
传播疾病
某些病虫害会传播病毒和细菌 ,导致植物病害的流行和传播
案例背景
某城市绿化工程中植物出现病虫 害,影响景观效果和生态安全。
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防治效果
经过综合治理,植物病虫害得到 有效控制,景观效果明显提升。
某别墅区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案例
案例背景
某别墅区园林植物出现严重病虫害,威胁业主健 康和生态平衡。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

虫害局部常识重点名词解释1.★虫豸:专指节肢动物门虫豸纲的物种。
特点:①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②有1对触角、2对翅、3对足;③有变态。
2.★变态:虫豸在发展发育过程中,从卵到成虫,需要颠末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成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变态!〕3.发育:由卵到成虫的过程。
两个阶段:①胚胎发育:由卵核分裂开始到幼虫孵化;②胚后发育:幼虫孵化出到成虫性成熟。
4.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5.★表变态:成虫与幼虫外形极为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成虫期间继续脱皮。
如弹尾目、缨尾目、双尾目。
6.★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在身体形状及内部器官上十分相似,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也非常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而成虫期不再脱皮。
〔过渐变态:在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类似蛹期的时期。
〕只有3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7.★完全变态:幼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不同,成虫不脱皮。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虫期。
8.★成仙:不完全变态的末龄幼虫或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变为成虫的过程,也就是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9.★趋性:即对某种刺激〔如光、热、化学物质等〕的趋向或背离活动,如趋热性、趋光性等,分正趋性、负趋性。
10.雌雄二型:虫豸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11.多型现象:指同种虫豸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12.★世代:虫豸的新个体〔卵、幼虫、假设虫、稚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发生儿女为止的发育过程。
13.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见到各个虫态并存的情况,既有上一代的幼虫、蛹和成虫,也有下一代的卵甚至幼虫,以至其世代很难划清,这种情况叫世代重叠。
二化性和多化性虫豸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而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答案绝大部分依据课件,标有☆号的大家可自己整理答案,答案我尽可能详细化了,大家觉得没必要的就挑重点的背)病害部分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P3(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蔓延;(3)园林植物的特殊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P4☆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和治理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引起广泛重视。
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上,园林植保工作者已不满足于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要考虑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已被提到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渐渐成为植保的主流,但具体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
这种将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战略转向防范病虫害长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3.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P6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4.何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P9病症有哪些类型?P13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
症状由病状和病症组成。
病状:发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所构成的特征。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通常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增生型症状、减生型症状和坏死性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症一般可划分为3种类型:病原物的营养体、病原物的繁殖体和病害产物。
其中包括霉状物:霜霉、青霉、灰霉、黒霉、烟霉;粉状物:白粉、黒粉、红粉;锈状物、粒状物、丝状物、脓状物等类型。
5.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害的病原有哪些?根据病原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哪两大类?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植原体。
(笔记)根据病原的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有哪些类型?P16-18笔记真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它是直接在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分化的特殊结构上产生的。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教材归入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粉孢子、芽孢子。
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的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植物病原真菌是如何分类的?P19简述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各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哪些?P25-27☆关于真菌的分类系统,在上世纪50年代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三纲一类的真菌分类系统,即真菌属于植物界、藻菌植物门、真菌亚门,下分三纲一类: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
真菌界包括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有的不形成菌丝体,较高等的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膜、多核;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腐霉菌属、疫霉菌属、双霉菌数、假霜霉菌属、白锈菌属等。
接合菌门:营养体为菌丝体,菌丝无隔多核;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毛霉菌属和根霉菌属。
子囊菌亚门: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有的还形成菌核、子座等,(少数子囊菌的营养体为单细胞,如酵母);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白粉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叉丝壳属、长啄壳属、小丛壳属、黑腐皮壳属、赤霉属。
担子菌亚门: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无性繁殖除了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单孢锈菌属、多孢锈菌属、柄锈菌属、胶锈菌属、柱锈菌属、栅锈菌属。
半之菌亚门: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尚未发现有性阶段。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曲霉属、青霉属、粉孢属、轮枝孢属、葡萄孢属、尾孢属、长蠕孢属、链格孢属、镰孢霉属、毛盘孢属、圆盘孢属、痂圆孢属。
8.锈菌与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P24-25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属部侵染,在病斑表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为锈病,常引起农作物的严重损失。
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有的是转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如禾柄锈菌。
柄锈菌属为害许多不同科的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属锈菌引起的,如麦类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叶锈病等。
黑粉属是主要为害种子植物,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为害较多。
黑粉菌多半引起全株性侵染,也有属部性侵染的。
在寄主的花期、菌期和生长期均可侵入。
为害寄主植物时,通常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色粉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黑粉病。
9.真菌病害的症状有哪些?应如何诊断?P28真菌病害主要症状类型为坏死、腐烂和萎焉,也有少数畸形。
真菌病害的症状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病害症状类型,但与其它病原引起的病害症状的明显不同是在寄主受害部位的表面,一般在发病后期,都要出现明显的病症,如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小颗粒状物、白色絮状物等真菌的营养体或子实体的结构。
诊断:根据以上症状确定真菌病害,如果没有病症,可将病部保湿24小时,观察,根据病症初步确定真菌的种类。
进一步鉴定应进行分离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人工接种,发病后再分离培养和鉴定。
(柯赫氏法则)10.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P30何谓内含体?其类型有哪些?☆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
因此,传播是病毒住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称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播。
病毒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带而扩大分布的情况则是—种非介体传播。
病毒不同于真菌,在寄主体外的存活期一般比较短,也没有主动侵入寄主无伤组织的能力,因此只有被动的传播,不像真菌那样主动和有效。
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的传带。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聚集或诱导寄主细胞产生的结构。
内含体:某些植物被病毒侵染后,在病组织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结构,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分为不定型内含体X体和结晶体。
结晶体:有六角型、长条型、正四面体型等,个别的还有皿状,无色透明,主要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的蛋白质有规则地排列形成。
X-体:无一定形状,半透明,通常外有一层膜,也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物质构成。
11.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 ☆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利用植物诱发抗病性来控制病害是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人们试图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或病原菌弱毒菌系来诱发植物抗病性用来防治病害。
这类研究多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还缺乏有关诱发抗病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防病增产效果以及应用技术的田间研究。
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诱发抗病性能够遗传传递,因而短时间内还难以在生产中应用诱发抗病性。
12.常见的植物病原细菌有哪几个属?P32简述细菌病害的症状与诊断。
P34土壤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布可氏菌属、劳尔氏菌属、欧文氏菌属、黄单胞菌属、木质部小杆菌属、韧皮部杆菌属。
症状识别:斑点、腐烂、枯萎、畸形。
初期出现水浸状、潮湿时出现菌脓、后期出现菌痂、流胶。
链霉素防治:植物病原细菌对链霉素敏感,可用于防治细菌病害。
13.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答案不确定)☆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一般有三种:(1)直接侵入:主要指病原物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
(2)自然孔口侵入:主要指从气口、水孔、皮孔、柱头泌腺等侵入。
(3)伤口侵入:一般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机械损伤,植物自身生长过程造成的伤口,如从叶落时的叶痕、侧根穿过皮层后的伤口侵入。
(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途径: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风雨易造成伤口,雨露和水滴飞溅有利于细菌菌脓或菌痂的扩散。
昆虫介体也可传播细菌。
如种蝇的幼虫和菜青虫传播白菜软腐病。
工具传播:切刀可以传播马铃薯环腐病菌。
)14.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P35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要传染到植物上才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它们的传染途径一般也是田间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植物表面或菌脓中的病菌,很难随着气流传播,要通过雨露和水滴的飞溅才能传播得较远。
许多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轻重与降雨的多少有关,雨水除传染和传播病菌外,病原细菌一般也要有水滴才能侵入,而风雨造成的伤口更是很好的侵染途径。
除去雨露外,有些植物病原细菌如稻白叶枯病菌等,可以随着灌溉水传播。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还可以由昆虫介体传播。
15.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同?真菌主要以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
16.真菌是如何直接侵入植物的?P52落在植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以它分泌的粘液将芽管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上产生较细的侵染丝。
直接侵入的真菌就是以侵染丝穿过植物的角质层。
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就在角质层下扩展,有的穿过角质层后,随即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