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
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
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
首先,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在经济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
市场经济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例如劳资关系、资源分配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劳资
协商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等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化解
经济领域的矛盾。
其次,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在政治领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政治决策中,不同政治力量、利益集团之间常常存在着利益冲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协商谈判、民主决策等方式来协调各方利益,化解政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在社会领域中,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同样不可或缺。
比如在城乡发展、资源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不同群体之间往往
存在着利益冲突。
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正
义的法治环境等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机制是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发展。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各方沟通和协商,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
利益冲突的法律解决方案
利益冲突的法律解决方案在商业交易、职业行为和公共管理中,利益冲突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当个人或组织的利益与其专业义务或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利益冲突。
为了解决和管理这些冲突,法律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利益冲突的法律解决方案,并探讨其适用范围。
一、利益冲突的定义和类型利益冲突可以定义为一个人或组织的私人利益与其职务或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
这种冲突可能会导致人们利用职权谋求私利,或者出现利益受损的局面。
利益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个人利益冲突:指个人在履行职责时追求私人利益的情况。
例如,一个公司高级职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内幕交易,获取非公开信息从而获取巨额利润,违背了他们对公司和股东的忠诚义务。
2. 组织利益冲突:指组织内部的利益与组织的公共目标之间的冲突。
例如,一个制药公司可能因为追求利润而故意隐藏一个药物的副作用,而这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利益与职业道德冲突:指个人或组织的利益与其职业道德标准之间的冲突。
例如,医生在处理患者病历时泄露患者隐私,以获取经济利益。
二、法律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法律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1. 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的制定:政府可制定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法律法规,要求在特定情况下优先保护公众利益。
此外,各行业也可以制定行为准则,规范从业者的行为。
2. 经济和金融的监管:政府机构可以通过监管经济和金融活动,以确保市场公平,减少潜在的利益冲突。
这包括监管机构对市场参与者进行审计和监督。
3. 法庭解决:利益冲突产生的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在法庭上解决。
当双方在争议解决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时,法院可以进行裁决,以维护公正和公平。
4. 政府监管和自律机构:政府可以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监督行业的运作和从业者的行为,以防止利益冲突的发生。
此外,自律机构也可以在行业内制定行为准则,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利益冲突如何平衡个人和团队的利益
利益冲突如何平衡个人和团队的利益在个人和团队的关系中,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个人常常追求自身利益,而团队则需要整体利益最大化。
如何平衡个人和团队的利益冲突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利益冲突背景下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平衡,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1. 了解利益冲突的背景在探讨如何平衡个人和团队的利益冲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利益冲突的背景。
个人的利益通常与个人的目标、需求和价值观相关,而团队的利益则涉及整体目标、团队协作和组织使命等方面。
2. 沟通与协商沟通和协商是解决利益冲突的关键环节。
个人和团队应该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寻求共同利益,并在能够妥协的范围内达成一致。
通过开放式的对话和合理的讨论,可以减少利益冲突,并为各方寻找共同的利益点。
3. 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职责为了平衡个人和团队利益,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必不可少。
个人和团队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将其与整体目标相匹配。
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可以减少混淆和争议,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4. 建立共享价值观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共享的价值观是平衡个人和团队利益的基础。
共享的价值观可以减少个人的私利倾向,激发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需要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确保个人的利益得到合理的满足。
5. 寻找双赢解决方案在解决利益冲突时,寻找双赢解决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双赢方案强调通过合作和协作来满足个人和团队的利益。
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寻求妥协,可以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
6.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是平衡个人和团队利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可以激励个人为团队做出贡献,并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7. 领导者的角色领导者在平衡个人和团队利益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领导者需要明确传达团队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并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导。
同时,领导者也应该充分了解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协调个人和团队的利益。
结论在个人和团队之间,利益冲突是常见的。
论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
论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各类矛盾丛生,有各种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有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正确、妥善地处理各类经济矛盾,平衡各种经济行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意志、行为和利益的矛盾。
所谓平衡协调,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平衡协调既是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
在当今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中国要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在以国内的稳定为前提的情况下,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和能力,然而,我国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的管理者显然对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例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某些部门行业长期垄断,损害了普通百姓的消费权益,阻碍了该行业通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法则的公平竞争原则来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也有损于中国在世界的经济民主形象。
和谐的经济环境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要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和谐,首先就必须先协调。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带来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不行的,相反,它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法对纠纷的解决
经济法对纠纷的解决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行为、经济行政和经济关系的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体系。
它不仅涉及到经济体制、市场秩序和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还对纠纷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本文将从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法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原则1. 合法性原则在纠纷解决中,经济法强调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保障参与纠纷解决的各方的合法权益。
2. 公平公正原则经济法强调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各方应当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法律应保证纠纷解决机构的独立性和中立性,确保纠纷解决的公正性。
3. 协商一致原则经济法主张通过协商一致解决纠纷,鼓励各方主动解决经济纠纷,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协商一致原则能够实现当事人自主意愿和互利共赢的目标。
4. 快捷高效原则经济法对纠纷解决提出快捷高效原则,要求纠纷解决程序简捷、成本低廉、效率高效。
这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二、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方式1. 调解调解是经济法中常用于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
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平台或专业机构的调解人的主持下,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寻找传统诉讼之外的解决方案。
调解可以更快地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良好合作关系。
2. 仲裁仲裁是另一种常用的经济法纠纷解决方式。
仲裁是指由独立的、中立的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过仲裁庭进行解决的方式。
仲裁具有保密、效率高等特点,可以减少纠纷解决的时间和成本。
3. 诉讼诉讼是一种正式的经济法纠纷解决方式。
当调解和仲裁无法解决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诉讼程序相对较为复杂,但它提供了一种权威、公正的解决渠道,让当事人能够通过司法机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案例分析以合同纠纷为例,经济法为合同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和程序。
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协商谈判: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合同纠纷。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国内有关学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对其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
通过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对比分析,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进而提出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具体建议,以供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以契约为基础,与企业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从中获取回报,并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或团体。
[1]主要包括:股东(外部股东、内部股东)、企业管理者、员工、银行、债权人、供??商、顾客、同行竞争者、当地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和公共媒体等。
[2]恩格斯说“第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3]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内外部联系,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类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单位、债权人等)之间的冲突。
本文主要讨论研究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企业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引社会关注的事件。
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4]:(一)控股权争夺的利益冲突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的投票权通常是最多的,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也占有大部分席位。
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就意味着掌控了公司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支配权、资产配置权等一系列重要权力。
2015年,宝能系入股万科地产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社会各方对此事进行了热议,但从事件的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控股权争夺的案例。
对经济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经济法的认识和理解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保障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领域的关系以及经济法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经济法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经济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经济法的功能1、规范市场主体:经济法通过规定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序。
2、维护市场秩序:经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3、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法通过规定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保障劳动者权益:经济法通过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机会的平等和劳动关系的和谐。
三、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领域的关系1、与民法的关系:经济法与民法都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则主要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与行政法的关系:经济法与行政法都涉及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而经济法则主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及其监管。
3、与商法的关系:经济法与商法都涉及到商业活动和商业关系,但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商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业关系,而经济法则主要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四、经济法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经济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经济法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未来,经济法将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监管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论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与平衡
论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与平衡利益是衡量人们活动有效性的一把标尺。
平衡是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保证各方利益,使事物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法律的设定也有利益与平衡,民商法保护个人最基本的利益诉求,行政法维护国家的最根本权益。
而经济法律则是对经济领域中参与者的利益进行最基本的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法中的利益与平衡关系。
首先,文章对经济法律利益与平衡进行详述,找出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
最后,本文给出经济法律如何寻求利益平衡。
在我国,以经济法为首的经济法律在国家的各项事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引起了法学界的重视。
利益是法律实施主体的自身权利的标尺,平衡则是追求利益的均等关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与平衡。
1.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经济法律的利益的概念较为易于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得到的"好处"即为利益。
而平衡的概念更多的是的对各种利益进行的比较和选择,特别是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有效处理,均衡各方利益。
平衡是法学中经常涉及的一个范畴,在探讨法律领域中,利益的分配问题,权利与义务的配比问题时,平衡范畴是一种重要的依据和标准。
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
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应当注重经济法律中实施主体的利益以及经济法律调整内容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作为重点。
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就是经济法律保护的主体而言,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在经济活动中受到非法损害时,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利益平衡问题。
(2丨从法律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出发。
法律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分为立法、司法和执法。
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要重点做好经济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平衡关系,如果在立法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配比不能达到平衡,那么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就无从谈起。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策略分析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策略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集团化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
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组成,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和利益交织的关系。
由于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营目标、管理层面和经营规模,因此难免会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
为了保持企业集团的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必须制定有效的协调策略来解决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本文将对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协调策略。
一、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的原因1. 经营目标不一致母公司和其子公司之间在经营目标上存在着差异,母公司可能更加关注整体利润最大化,而子公司可能更注重本地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由于经营目标的不一致,容易导致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2. 管理层面的分歧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层面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决策方式,导致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分歧。
母公司可能采取集中式管理,而子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分散化管理,这种管理层面的分歧会导致利益冲突。
3. 经营规模不同在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的经营规模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母公司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大规模的经营,而子公司可能只在某个特定的地区进行经营。
由于经营规模的差异,容易导致母子公司之间在资源配置、市场拓展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利益冲突。
1. 设立利益平衡机制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可通过设立利益平衡机制来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
母公司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子公司利益委员会,来协调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利益委员会可以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协商和沟通,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制定出相关的利益分配方案。
2.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了解决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层面和决策方式的分歧,可以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让母子公司之间能够实时共享信息。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让母公司更好地了解到子公司的市场情况、竞争状况、经营状况和管理层面的决策,从而更好地进行协调和指导。
如何在利益冲突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如何在利益冲突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当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利益总是与其他人的利益存在着某种联系。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利益甚至会发生冲突。
如何在利益冲突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利益冲突的矛盾点、解决途径以及达到平衡点的方法。
一、利益冲突的矛盾点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益冲突。
例如,在工作中,一个人可能面临着职务要求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这种利益冲突,取得双方的认可是非常困难的。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公司的销售员需要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而客户要求更低的价格或者附加其他的要求,销售员就需要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利益冲突。
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家庭共同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也需要面对合理协调的问题。
比如,在耗时多、压力大的工作后,一个人可能会拒绝完成家庭分配的任务,或者家庭成员可能出现分歧,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冲突将非常关键。
二、解决利益冲突的途径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来解决。
1.通过沟通寻找平衡点在利益冲突出现的时候,为了避免矛盾的加剧,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来找到平衡点。
通过沟通,各方可以共同参与协商和讨论,寻找到达成双赢的方案。
在沟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而清晰的表述自己的需求和诉求;(2)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并发掘共同利益点和关键矛盾点;(3)在沟通过程中尊重对方,保持冷静,不放弃,寻找到达成双赢的方案。
2.考虑彼此的权益和利益在多方利益冲突中,每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他们需要考虑到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和利益,并且对自己的利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权益和利益的权衡,才能寻找到达成合理平衡的方案。
3.探寻其他利益主体的诉求在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探寻其他利益主体的诉求。
通过探寻其他利益主体的需求和利益,才能达到与之相容的方案。
同时,这也是表现自己公正和追求公平的一种方式。
企业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调和
企业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调和在现代社会,企业作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利益冲突的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甚至是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调和这些利益冲突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利益冲突的产生源于利益的多元化。
企业内部存在着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追求。
在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不同部门的利益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例如,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冲突。
生产部门追求的是高效率和大规模产出,而质量部门则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这种利益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调和,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者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对企业形象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利益冲突也会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产生。
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背景、能力、职责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待遇、晋升、分配资源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例如,销售部门的员工通常将绩效与销售量挂钩,而研发部门的员工则更看重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发的贡献。
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果得不到适当调和,可能导致士气下降、员工流失等问题。
此外,企业还必须面对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必然受到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环保组织等外部力量的影响。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必然会造成利益冲突。
例如,环保组织往往会要求企业减少环境污染,而企业则可能受制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难以平衡环保和经济利益。
这种利益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调和,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声誉,还可能面临政府的处罚和市场的抵制。
面对这些利益冲突,企业管理者需要秉持着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寻求有效的调和方式。
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
通过沟通,不同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利益,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经济法对纠纷的解决
经济法对纠纷的解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商业活动频繁进行,然而随之而来的纠纷问题也日益增多。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经济法逐渐成为纠纷解决的重要法律工具。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现行经济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经济法对纠纷解决的影响1.1 促进合同履约经济法对合同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合同是经济交往的基础,只有当合同受到法律保护时,各方当事人才能更加积极地履行合同义务,减少纠纷的发生。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关键环节,为经济交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1.2 强化违约责任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可能存在违约行为,导致纠纷的发生。
经济法规定了违约责任和补偿机制,提高了违约成本,促使当事人更加谨慎地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经济法还规定了故意和过失违约的区别,进一步确保了公平和公正的纠纷解决。
1.3 加强争议解决机制经济法为纠纷解决提供了多元化的机制,既包括诉讼解决,也包括调解、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方式。
这些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途径,大大缩短了解决时间,减轻了法院的负荷,同时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二、现行经济法存在的问题2.1 法律规范滞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和新型经济活动层出不穷,然而现行的经济法体系却往往无法及时跟进。
这导致了某些领域的法律规范滞后,不能有效规范和解决新兴纠纷问题,造成社会不公和法律尴尬。
2.2 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虽然经济法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机制,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争议解决机构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
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仲裁、调解机构相对薄弱,导致纠纷解决效果不佳。
此外,某些法律制度和程序繁琐复杂,增加了解决成本和时间成本。
2.3 司法资源不均衡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司法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法院资源紧张,办案周期长,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这给纠纷解决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并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论经济法域中的利益平衡
作 者 简 介 :张秋 华 ( 9 3 一) 1 6 一 ,女 , 吉林 蛟 河人 , 吉林 财 经 大 学 法 学 系副 教 授 ,法 学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经 济 法基 础 理
论 :顾 佳 ( 9 J ) 1 8 一 ,女 ,吉 椿 吉安 人 ,吉林 财 经 大学 法 学 系经 济 法 硕 士研 究生
价 的活动 。 平 衡 作 为 一 个 法 学 范 畴 .较 多 地 见 丁法 理 商 法 学 的 论 著 中 人 们 在 阐 述 法 律 的 义 性 性 有 关 的 问 题 时 . 常 使 用 这 个 范 畴 在 较 少 涉 常 权力 和国 家利益 的私 法领 域 . 川“ 衡 ” 畴 使 平 范 学 和 民 和 公 平 及 公 共 比 较 容
理 念 . 实 现 社 会 整 体 利 益 的最 大 化 . 合 运 用 各 种 手 为 综 段 防 止 “ 场 失 灵 ” “ 府 失 灵 ” 态 的 出 现 . 每 个 市 与 政 状 为 订 场 竞 争 主 体 自 由竞 争 以 实 现 个 体 利 益 的最 大 化 提 供 亍 r有 力 保 障 济 法 对 个 体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追 求 . 经 济 经 是 法 通 过 直 接 作 用 . 体 的 利 益 的 过 程 . 以促 进 个 体 利 『个
持 事 物 的 平 衡 是 法 律 的 本 质 所 在 平 衡 应 是 法 律 的 最 优 化 状 态 . 应 是 经 济 法 的最 优 化 状 态 . 济 法 对 平 衡 也 经
的 追 随 意 义深 远 而 重 大 ,
中我 们 所 追 求 的 平 衡 是 社 会 锌种 利 的 平 衡 ,是 当 其 发 生 冲 突 时 . 对 各 种 利 益 进 行 卜 较 选 择 . 做 f 要 匕 { {
试析经济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
试析经济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论文关键词:经济法利益冲突市场运行环境社会道德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法本着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前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
正是通过这些举措,经济法得以有效地平衡与协调经济领域中的利益冲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状况在总体和谐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为使经济续顺利向前发展,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和谐,国家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对利益冲突加以平衡和协调。
而在这当中,经济法担负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
1经济法对利益冲突平衡与协调的两大前提1.1以社会本位作为平衡与协调利益冲突的价值基础市场机制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在正常的市场机制调节下,各市场主体之间也能形成一种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
然而,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自由放任经济下市场机制本身极易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利益格局也容易受到扭曲。
而且市场机制自身的局限也会引发矛盾,产生新的冲突。
面对市场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对冲突加以平衡与协调的难题,现代经济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依法调整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
然而,当今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各类利益冲突中,既有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有社会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还有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要想平衡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经济法需要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
如果经济法选择个体利益至上,这样做虽然会刺激个体对利益的追逐,提高经济效率,但却不利于冲突的解决,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此外,在法律层面上,这种做法还会使经济法难以独立于民商法,自身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
但是,如果经济法选择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来协调利益关系,却容易造成国家权力对个体利益的侵害,进而影响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利益平衡如何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
利益平衡如何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利益冲突的情况。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关系中,各方的利益都可能存在冲突。
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实现利益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利益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处理不同利益冲突的方法。
一、利益平衡的重要性利益平衡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需要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
如果不同方面的利益得不到平衡,不仅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还会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在个人层面,利益平衡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如果这些利益之间发生冲突,个人可能会感到不满和焦虑。
因此,合理处理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追求利益的平衡,对于个人的幸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处理不同利益冲突的方法1. 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是处理不同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
在面对不同方面的利益冲突时,我们应该以公正和公平为准绳来进行衡量和判断。
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考虑各方的合理诉求和权益,尽量寻求一个平衡点。
2. 对话与沟通对话与沟通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
当不同利益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各方应当主动展开对话,并通过沟通来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诉求。
通过积极的沟通,各方的利益诉求可以更好地得到理解与妥协,从而实现利益平衡。
3. compromis娘l迁就与妥协是处理利益冲突的常用手段。
当不同利益无法完全统一时,各方可以适度地做出让步,寻求妥协的解决方案。
妥协不代表放弃自己的权益,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方的合理需求,以期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 寻求共赢处理利益冲突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达到共赢的局面。
即使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寻求一个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满足的解决方案。
共赢策略的核心就是寻求合作,通过互利互惠来实现各方的共同利益。
5. 法律与规则法律与规则是保障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利益冲突无法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时,可以依靠法律和规则来进行调节和裁决。
企业间经济纠纷中的利益平衡如何把握
企业间经济纠纷中的利益平衡如何把握在当今商业社会,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多。
在这些纠纷中,如何把握利益平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市场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
首先,要明确企业间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
常见的有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争议、债务纠纷、不正当竞争等。
这些原因背后往往是对利益的不同诉求和理解的偏差。
比如在合同签订时,条款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对权利和义务的认知产生分歧;或者在市场竞争中,一方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采取了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
在处理企业间经济纠纷时,法律手段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法律为各方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和规范的框架,通过法律的裁判来实现利益的平衡。
然而,法律并非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调解和仲裁也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解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者双方共同信任的中间人,促使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妥协。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关切,通过互相让步来实现利益的平衡。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还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商业关系。
仲裁则具有专业性和保密性的优势。
仲裁机构通常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组成,能够对纠纷做出较为准确和公正的裁决。
而且,仲裁过程相对保密,不会像诉讼那样公开审理,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声誉。
无论是通过法律诉讼、调解还是仲裁,都需要充分了解双方的利益诉求和底线。
这就要求对纠纷所涉及的业务、市场环境、行业惯例等有深入的了解。
比如,在一个产品质量纠纷中,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因质量问题给购买方带来的生产延误、客户投诉等间接损失,以及对销售方品牌形象的影响。
同时,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整理。
证据是支持各方诉求的重要依据,只有充分、确凿的证据才能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证据可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记录、邮件往来、证人证言等。
论经济法的平衡理念
论经济法的平衡理念作者:陈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8期摘要: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经济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形成经济法的平衡理念。
经济法平衡理念契合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介绍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产生、经济法平衡理念的理论基础,对经济法的性质、立法本位和价值取向做了深入分析,以使经济法平衡理念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关键词:平衡理念;协调功能;社会整体利益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59-03利益问题是文明社会制度的焦点问题,是人类各种制度设立的原点问题。
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是所有冲突的实质所在;利益冲突和矛盾的出现,使协调矛盾和冲突成为客观需要,人类社会随之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或新的社会制度规范。
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和生活中的各种规范,最终都是对利益冲突和矛盾进行协调的产物,其内在地体现着人们之间一定的利益关系。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亦是在利益的推动下运行的,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利益分化,它是利益的平衡器。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的目的是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
”[1]可以说,每部法律都体现平衡的理念,只是每部法律各有特点,对平衡理念追求目标不同。
经济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配,达到市场、社会和国家之间互补、互动、平衡协调发展,从而既实现了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又实现了公平、效率这两种价值目标的平衡协调。
一、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产生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调整市场中的静态的财产占有、归属关系和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市民社会以民法为基本法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以私权神圣、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为特征,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思、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依据任意性规范,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经济法领域中利益均衡
经济法领域中利益均衡一、经济法的利益平衡(一)经济法中的利益“平衡”在不同领域.“平衡”的涵义是有所区别的.任法学中我们所追求的平衡是社会锌种利益的平衡,是当其发生冲突时.要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和选择.做用评价的活动。
平衡作为一个法学范畴.较多地见丁法理学和民商法学的论著中。
人们在阐述与法律的正文性和公平性有关的问题时.常常使用这个范畴在较少涉及公共权力和国家利益的私法领域.使川“平衡”范畴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为私法所渊整的是一种既平等又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平衡”较之“正义”、“公平”等范畴更为具体和形象。
而界于公法和私法之问的经济法来说.其调整主体中还包括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主体关系.这样.引入利益平衡慨念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是,笔者认为.经济法叶,的利益平衡是站在宏观角度.运用理性思维审视社会利益.尤其是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发展为核心的相对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要求通过各种利益的平衡达到闻家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快速、稳步前进的目的。
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认识经济法的“平衡”范畴第一.平衡是从理论角度出发,是对经济法律戈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状态以及经济法捌整内容上的利益平衡即经济法律主体与同家之问、经济法主体相互之问权利、义务的平衡以及经济法对于宏观调整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平衡。
等二,平衡主要从立法、司法和执法角度出发.认为经济法的利益平衡要落实到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全过程.可将利益平衡作为实现经济法最优状态的一种方法在立法领域.立法者可以通过综合的分析.平衡配置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若立法中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合理、平衡的配置.难以通过法律的解释和通川达到平衡但父键是如何把握合理平衡配置权利义务的“度”.这是一个有待实践中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运作良好的法律状态(法律天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状态)对于一个谋求公正、和潴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法应是使事物合乎正义的一个中道的权衡.维持事物的平衡是法律的本质所在。
从四个学科看待防止利益冲突问题
从四个学科看待防止利益冲突问题概述利益冲突是指在某个决策中,决策者面临着两种或以上的利益选择,这些利益选择相互冲突或矛盾,决策者需要在这些利益中做出选择。
利益冲突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中学生必学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商业、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从四个学科的角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伦理学,对于如何有效地防止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探讨。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利益冲突问题主要是由经济组织内部利益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防止利益冲突,需要优化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机制,并强化道德约束力。
利益分配决策过程应该明确规定,确保公平合理,并对制度外的各种关系、利益得失等人为因素进行约束和制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和规范运作的有效手段,应通过制度建设以加强内部控制,优化监管环境和完善市场机制。
管理学在管理学中,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
防止利益冲突需要加强人际沟通和协调,避免因人际交往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企业还应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和岗位职责等措施预防利益冲突。
法学在法学中,利益冲突是一个涉及到诚实、忠诚和道德义务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去规范利益冲突的问题。
在实践中,防止利益冲突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坚守职业伦理,不以个人的私利来损害组织的利益。
在制度上,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监管和惩戒机制来加强内部约束。
伦理学在伦理学中,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道德层面上。
防止利益冲突需要遵循公正、诚实、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原则,建立起企业的良好道德风气和价值观念。
企业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培训,推广“诚信、合作、共赢”的企业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此外,企业还应制定规范代码并实施规范监督机制,加强内部道德约束,规范行为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遏制利益冲突问题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经济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法本着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前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
正是通过这些举措,经济法得以有效地平衡与协调经济领域中的利益冲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法利益冲突市场运行环境社会道德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状况在总体和谐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为使经济续顺利向前发展,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和谐,国家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对利益冲突加以平衡和协调。
而在这当中,经济法担负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
1经济法对利益冲突平衡与协调的两大前提以社会本位作为平衡与协调利益冲突的价值基础市场机制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在正常的市场机制调节下,各市场主体之间也能形成一种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
然而,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自由放任经济下市场机制本身极易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利益格局也容易受到扭曲。
而且市场机制自身的局限也会引发矛盾,产生新的冲突。
面对市场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对冲突加以平衡与协调的难题,现代经济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依法调整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
然而,当今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各类利益冲突中,既有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有社会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还有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要想平衡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经济法需要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
如果经济法选择个体利益至上,这样做虽然会刺激个体对利益的追逐,提高经济效率,但却不利于冲突的解决,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此外,在法律层面上,这种做法还会使经济法难以独立于民商法,自身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
但是,如果经济法选择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来协调利益关系,却容易造成国家权力对个体利益的侵害,进而影响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同时,这还会使经济法很难摆脱行政法的案臼,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法律部门。
在现实的需要面前,现代经济法最终选择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协调多种利益冲突。
而经济法中所指的社会整体利益是与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公共利益都相关的社会利益,是融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为一体的社会利益。
在具体的调整过程中,经济法正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
对于个体的合法利益,经济法给予应有的尊重,只有在个体利益的实现有碍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增加时,经济法才对个体权利的行使加以一定的限制。
同样,对于国家利益,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也仅仅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滥用,避免出现以国家利益之名弱化甚至虚化个体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
除了防止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过度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冲击外,为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下的利益平衡,经济法还积极做出制度设计,主动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
正是在社会本位的价值基础上,经济法成为在法律体系中,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高度,对各类主体的意志、行为和利益进行平衡,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唯一法律部门。
以对国家权力的平衡作为对利益冲突平衡与协调的重要前提经济法是调整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而履行各种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种市场主体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正因为市场缺陷的客观存在,所以国家必须要对经济有所干预。
然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当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与经济发展自身的方向一致时,经济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反之,政治权力就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鉴于国家权力的特殊影响力,当政府与市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经济法在协调具体的利益冲突之前,首当其冲的就要平衡好政府的权力。
具体而言,经济法需要做出以下努力:其一、经济法要界定好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方面各自作用的领域,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只停留在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领域,即市场存在缺陷的领域,切不可借干预经济之机破坏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不能用政府替代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其二、即便在政府依法享有管理经济权力的领域内,经济法仍然要从权力行使的方式、行使的程序、不当行使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进行精心的制度设计,严格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保证其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2经济法对利益冲突平衡与协调的具体途径在上述两大前提下,经济法主要从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两方面着手,对利益冲突加以平衡与协调。
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和生命基础。
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经营者凭借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过硬的产品质量去争夺市场份额,获取利润。
这样一来,与间形成正常的利益关系,消费者的利益有了实现的基础,长此以往,国家的竞争力增强,社会的整体利益必然增加。
所以说,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本身就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但在残酷的竞争法则面前,由于盈利动机的驱使,破坏竞争机制的行为会大量涌现。
在市场没有足够力量去维护好重要但又脆弱的竞争机制时,在无法直接引导经营者正当竞争的情况下,经济法通过禁止性规范明确告之市场主体,法律既反对破坏公平竞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反对破坏自由竞争的垄断行为。
如此一来,经济法以反向禁止的方式来规制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偏离方向的经营者回到正常的竞争轨道上来,再通过市场良好的竞争环境本身去协调利益冲突。
所以说,在经济运行的这一领域,经济法通过对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规范,以迂回的方式平衡与协调着利益冲突。
,2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市场机制能够最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以各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所以容易造成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短期,最终导致宏观经济不平衡,经济运行中的利益冲突增加。
为此,政府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将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加以协调,统一到追求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轨道上来。
在调控的过程中,为不破坏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经济法必须保证政府宏观调控的间接性。
即政府不能通过权利义务法律规范直接规定市场主体的行为,而只能依法借助各种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先调节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然后再引导市场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为自身利益考虑自觉调整各自的经济行为。
由此,经济法通过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为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提供了可能。
此外,经济法在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对利益冲突的影响时,还应特别注意代际间利益的平衡问题。
为此,我们应时刻注意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宏观调控法立法与执法的全过程,以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利益需要的同时,又不致于对后代人利益的实现构成威胁。
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道德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
与民商法所强调的形式上的公正有所不同,经济法所追求的是一种实质上的公正。
为达此目的,经济法着重采取以下措施:追求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间的实质公正关于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含义,社会上有不同的理解。
这里所说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是一对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在经济交往中,掌握更多的权力、信息、资源的一方处于强势;另一方则相对处于弱势。
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强弱差异,会使形式上公正的经济行为带来最终结果上的不公正。
为协调好利益关系,实现实质上的公正,经济法采取了精心配置权利与义务的方式。
其一,采取权利义务倒置的方式,赋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权利,规定强势群体履行更多的义务。
对于权利和义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
从利益角度看,可以把权利理解为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一种用以享有或维护特定利益的力量,而义务则是为保障权利主体的利益而对一定法律结果所应承受的影响。
因此,经济法借助权利义务规范,对交易主体利益实现施加不同的影响,有利于扭转强弱势群体客观上存在的不平等,实现二者利益间的相对平衡。
其二,注重对法律责任的设计。
关于法律责任的界定,法学研究者们有许多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有一种意见就是把法律责任界定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义务。
这种特殊义务通常是指由于违反了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而引起的新的特定的义务。
如果经济法能使强势群体很好地履行这种特殊的义务,那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就会更加充分。
而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违宪责任这些法律责任类型当中,由于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补偿性的财产责任,违法者通过承担这种法律责任,能最直接、最有效地使对方受损的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偿,所以从对弱势群体利益保护角度考虑,经济法应尤其关注对民事责任制度的设计。
追求再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正义在市场进行的初次分配中,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密切相连,极大地体现出效率原则。
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不同,如果单纯考虑效率,容易引发利益冲突。
为此,国家需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以尽可能地平衡协调利益关系,实现最终结果的相对公正。
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政府可依经济法的规定,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作为:其一,依法利用税收杠杆,普遍调整再分配中的利益关系。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国家通过对税率、税种、税目、税收特别措施等税法要素的调整,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协调行业利益,而且还能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协调利益关系。
其二依据财税法,加强对特殊地区和群体的利益保护。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经济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为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均衡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依法对这些地区和人群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和财力支持,另外还应通过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引导其它市场主体关注这些地区和人群,通过社会的合力使更多的人分享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