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合材料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国荣版复合材料概论的课件 第一章_总论

王国荣版复合材料概论的课件 第一章_总论

复合材料在中国
• 始于军品开发,1958年研制出玻璃钢快艇、手 提火箭发射管 • 60年代研制成用于远程火箭的GF-酚醛树脂烧 蚀防热弹头、 GFRP直升机螺旋桨 • 1970年制造出直径44米的GFRP雷达罩 • 70年代以后GFRP逐渐转入民用,如冷却塔、 化学储罐、水箱、汽车部件、运动器材等 • 目前研发FRTP、MMC和CMC
1) 印刷线路板
• 玻璃布基敷铜箔板具有高耐潮湿性、绝缘 强度及绝缘电阻大,已大量取代纸基板而 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雷达等的印刷 线路板; • 美国杜邦公司Kevlar复合材料印刷线路板, 其抗拉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有效抑制 了树脂基体与铜因受热膨胀引起的分层, 尺寸稳定性好。
2) 天馈系统
复合材料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良好 的抗疲劳损伤、独特的可设计性,可使飞行 器显著提高结构效率和寿命,减轻重量,改 善气动力性能,同时在隐身、智能、结构综 合等方面显示巨大的潜力。
国外军用飞机上应用情况
续 表
国外民用飞机上复合材料的应用
波音767用复合材料
某飞机垂尾使用复合材料减轻的重量
美国90年就计划到20世纪末在先进作战飞机上复合材料 的用量将占结构总重量的26%—65%。每架飞机平均使 用2.4-4.5t,年增长率8%-20%,到2000年先进复合材料 在飞机上的用量超过3万t.
直升飞机上应用
金属桨叶的寿命一般不超过3000h,而复合材 料桨叶的寿命可达10000h以上。1987年第一架全复 合材料飞机——波音公司的360直升机,被称为直 升机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航天器结构对材料的要求 • 发射时,航天器受到很大的加速度过载和强 烈的振动,要求材料有足够的强度; •为了避免航天器和发射系统共振,要求结构 有足够的刚度; •在轨运行中航天器处于高低温交变环境中, 某些部件(如卫星抛物线天线等)尺寸精度 要求很高,必须有尽可能小的热膨胀系数; • 高真空及粒子、紫外辐射下具有足够的稳定 性; •返回式航天器结构,还要求防热、耐热。

复合材料ppt

复合材料ppt

疲劳性能与寿命预测
疲劳性能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它们在周期性载荷下的抗断裂能力 。通过优化材料组合和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 疲劳性能。例如,使用高强度纤维和优化基体树脂可以显著 提高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
寿命预测
通过实验测试和分析,可以预测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这些 测试包括疲劳测试、环境因素测试和物理测试等。通过这些 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并提供设计建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复合材料ppt
2023-10-30
目录
• 复合材料概述 •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 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 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01
复合材料概述
定义与分类
复合材料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合成的新型材料 。
复合材料分类
根据组合成分的性质和比例,复合材料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金属基复 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性能可设计性
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设计复合材料的性能,如强度、刚度、耐腐 蚀性等。
性能优势
可以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实现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性能。
性能可调整性
可以通过调整各组分材料的比例和制备工艺来调整复合材料的 性能。
连接器
复合材料也被用于制造连接器,如USB连接器等。
电池外壳
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电池的外壳,如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等。
05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
01
研发具有更高强度、韧性和耐 高温性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以满足现代工程和工业制造的 需求。
02

复合材料pdfPPT课件

复合材料pdfPPT课件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低于单一材料,使其在温度变化时能保 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良好的热导性
某些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导性,适用于需要散热或传热的场合。
耐高温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体和增强材料,复合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 较好的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绝缘性能
大多数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电气 和电子设备中。
后处理与加工
固化处理
对成型的复合材料进行加热或自然固化,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 学性能。
机械加工
对固化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切割、钻孔、打磨等机械加工,以满足产 品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表面处理
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喷漆、电镀、阳极氧化等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 性、装饰性等性能。
04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力学性能
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然后铺贴一层纤 维布或毡,再涂刷一层树脂,如此反复
直至达到所需厚度。
模压成型
将预浸料或纤维与树脂混合物放入模 具中,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固化成
型。
喷射成型
将树脂和固化剂分别通过喷嘴喷到模 具上,同时用喷枪将纤维切断并喷到 树脂中,形成复合材料层。
注射成型
将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后注入到装有纤 维的模具中,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下固化成型。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基体材料
聚合物基体
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韧 性。
金属基体
如铝、镁、钛等合金,具有高比强度和优异的导电导 热性能。
陶瓷基体
如氧化铝、氮化硅等,具有高温稳定性和耐磨损性。
增强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具有高比 强度和模量。

复合材料概述PPT课件

复合材料概述PPT课件
因此,基体开裂并不导致突然失效,材料的最终失效应变 大于基体的失效应变。
.
2、高温力学性能 室温下,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比基体材料高约10倍,弹性模
量提高约2倍。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至700℃保持不变,然 后强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但弹性模量却随着温度升 高从室温的137GPa降到850℃的80 GPa。这一变化显然与 材料中残余玻璃相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相关。
其中一个组分是细丝(连续的或短切的)、薄片或颗粒 状,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硬度和脆性,在复合材料承受 外加载荷时是主要承载相,称为增强相或增强体。增强相或 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呈分散形式,被基体相隔离包围,因此 也称作分散相;复合材料中的另一个组分是包围增强相并相 对较软和韧的贯连材料,称为基体相。
1、室温力学性能
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来说,陶瓷基体的失效应变低于纤维的 失效应变,因此最初的失效往往是基体中晶体缺陷引起 的开裂。 材料的拉伸失效有两种:
第一:突然失效。如纤维强度较低,界面结合强度高,基 体较裂纹穿过纤维扩展,导致突然失效。
第二:如果纤维较强,界面结合较弱,基体裂纹沿着纤维 扩展。纤维失效前纤维/基体界面在基体的裂纹尖端和尾 部脱粘。
.
复合材料是由多相材料复合而成,共同特点主要有三个:
(1)综合发挥各种组成材料的优点,使一种材料具有多种性能, 具有天然材料所没有的性能。例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 既具有类似钢材的强度,又具有塑料的介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可按对材料性能的需要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如,针对方向性 材料强度的设计,针对某种介质耐腐蚀性能的设计等。 (3)可制成所需的任意形状的产品,可避免多次加工工序。例如,可 避免金属产品的铸模、切削、磨光等工序。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 制品。其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征。陶瓷基复合材料 已实用化或即将实用化的领域有刀具、滑动构件、发动机制件 、能源构件等。法国已将长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应用于制 造高速列车的制动件,显示出优异的摩擦磨损特性,取得满意 的使用效果。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航天器结构材料
在卫星、火箭和空间站等航天器中, 复合材料用于制造结构件,如太阳能 电池板、卫星天线和推进器等。
汽车工业领域
汽车车身
复合材料可以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 降低排放,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
汽车零部件
复合材料也可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罩 、车门和座椅骨架等。
汽车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在汽车功能件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电池 外壳、传感器和油箱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冷却凝固。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
02
01
03
粉末冶金法:将增强材料与 金属粉末混合,然后进行热
压或烧结。
喷射沉积法:将增强材料与 金属熔体一起喷射并沉积在
冷却表面上。
04
05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 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
04
晶须增强法:将陶瓷晶须与 陶瓷基体混合,然后进行烧 结或热压。
体育器材领域
高性能运动器材
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和抗 冲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高 性能运动器材,如网球拍、滑雪 板和自行车等。
休闲运动器材
在休闲运动器材中,复合材料也 用于制造轻便、舒适和耐用的运 动装备,如泳镜、潜水服和滑水 板等。
建筑领域
建筑材料
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轻质、高强度 的建筑材料,如复合板、玻璃纤维增 强水泥和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
良好的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复合材料在高温和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 的性能。
抗腐蚀性
某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 延长使用寿命。
易于加工和制造
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制造相对简单,能够快速 成型,降低生产成本。

1复合材料-绪论58页PPT

1复合材料-绪论58页PPT

A12O3f /Al复合材料性能特点
二、汽车驱动轴
20%Al2O3颗粒/ Al合金,其优点为:
(1)刚度高; (2)密度低, (3)韧性满足要求。
汽车驱动轴
汽车驱动轴是简单的管材,它将动力传输到差动器处,然后 分配到轮上。这就要求轴要有极高的动力稳定性和很高的抗 扭曲能力。发生动力学不稳定性时的临界速率(w’)取决于轴 长(L)、内径与外径(R1,R0)以及管子材料的刚度与密度。
八、微电子器件的基座
20-65%SiC颗粒/Al合金,其: (1)热膨胀匹配(8×10-6K-1); (2)导热系数高; (3)适于钎焊; (4)密度低; (5)导电; (6)尺寸稳定性好。
微电子器件的基座-要求
九、飞机发动机部件
40% SiC单片纤维/钛基合金,其: (1)高温性能好; (2) 强度提高; (3)密度 低; (4)部件简化; (5) 刚度提高。
很有希望的替代材料,但其抗点蚀、擦伤磨 损、流蚀磨损及热疲劳的性能等均较欠缺。 使用以铸铁作为垫圈的铝基缸体时,可以改 善气缸功率与其重量之比。作为这一方向的 逻辑性发展,Honda 公司制造并测试了以铝 基MMC作垫圈的铝缸体。Honda “preluda” 发动机的16阀门、2升缸体就是用Al-Si过共 晶合金铸造的,在该合金中加入了碳及氧化 铝纤维的混合坯件。测试表明,这些发动机 的效能比使用铸铁垫圈的缸体又有显著的提 高。
引言(1)
金属基复合材料学科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材料科学,涉及材料表面、界面、 相变、凝固、塑性形变、断裂力学等,仅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是航天、航空、电子、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对材料提 出了日益增高的性能要求,除了要求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外,还要 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如航天 技术和先进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对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的需求十分强烈。

《复合材料》PPT课件

《复合材料》PPT课件
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具有较长的疲劳寿命, 适用于承受交变应力的结构件。
03
良好的减震性能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能够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降低结构的
振动和噪音水平。
物理性能
耐高低温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温或低 温工作条件。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模压成型
缠绕成型
将预浸料或预混料放入模具中,在加热和加 压的条件下使其固化成型。
将浸渍过树脂的连续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 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
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热处理
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改善复合 材料的性能,如消除内应力、提
高强度等。
表面处理
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打磨、喷涂 等处理,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 腐蚀性。
原材料的预处理
对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进行清洗、干燥、筛分等 预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成型工艺方法
手糊成型
喷射成型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然后铺贴一层基体材 料,再涂刷一层树脂,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 需厚度,最后固化脱模。
将树脂和增强材料分别通过喷嘴喷射到模具 上,通过调整喷射参数控制复合材料的厚度 和性能。
大多数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可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器 件的绝缘材料。
多样化的热性能
通过调整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热性能要求, 如耐热性、隔热性或导热性等。
化学性能
耐腐蚀性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多种化学物质 的侵蚀,包括酸、碱、盐等,适 用于腐蚀性环境下的应用。
耐候性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紫外线、氧化、 潮湿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长 期保持稳定的性能。

《复合材料原理》PPT课件

《复合材料原理》PPT课件
的树脂(如乙烯基酯树脂)为基体; 对于碱性介质:宜采用无碱玻璃纤维为增强体和耐碱性
良好的树脂(如胺固化环氧树脂)。
.
15
复合材料特性:
.
16
抗拉强度与密度 之比 比强度高的材料 能承受高的应力
弹性模量与密度之 比 比模量高说明材料 轻而且刚性大
.
17
疲劳破坏的种类不同: 金属: 突发性破坏 疲劳强度极 限是其拉伸强度的30%~50%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有预兆破坏 极限为拉伸强度的70%~80%
.
20
(1) 密度低 ; (2) 耐腐蚀; (3) 易氧化、老化; (4) 聚合物的耐热性通常较差; (5) 易燃; (6) 低的摩擦系数; (7) 低的导热性和高的热膨胀性; (8) 极佳的电绝缘性和静电积累; (9) 聚合物可以整体着色而制得带色制品。 (10) 聚合物的一些力学性能随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
复合材料原理
.
1
主要内容
1、绪论 2、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3、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解析 4、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 5、复合体系的典型界面反应 6、复合材料的界面处理技术
.
2
7、复合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复合规律 8 、结构复合材复合材料的起源:
.
4
二、复合材料的定义
和聚芳酰胺纤维等高模量纤维为增强剂;
☼ 4、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上世纪70年代则又出现以
金属、陶瓷等为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
.
7
四、复合材料的分类:
1、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
基体材料不同
.
8
4.1 复合材料中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
工程应用的角度
结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这些制备方法的选择取决 于所需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和用途。
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 应将增强材料与聚合物结 合,形成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这些制备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金属 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喷射沉积法:将增强材料与金属熔体一 起喷射并沉积在基体上,形成复合材料 。
《复合材料概论》课件
•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 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复合材料的定义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各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界 面。
详细描述
复合材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 材料。这些原始组分在复合材料中保持相对独立,并能够共同发挥作用,以满足特定的
智能复合材料是指具有感知、响应和 自适应能力的复合材料,是未来复合 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纳米技术的应用为复合材料的发展带 来了新的机遇,纳米复合材料在提高 材料性能、增强材料功能等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复合材料的推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复合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 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推广绿色复合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善界面性能是提高复合材料 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通 过表面处理、偶联剂等方法来
实现。
03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主要包括
聚合物溶液法:将增强材 料浸渍在聚合物溶液中, 然后去除溶剂,形成复合 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PPT课件

《复合材料概论》PPT课件

• 集成电路散热元件: Ag、Cu、Al
33
2.环境温度
• <450℃ Al、Mg • 450~700℃ Ti合金 • 700~1000℃ Ni、Fe、Co耐热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
3. 纤维长度
• 与长纤维复合: 纤维承载,宜选纯金属。 • 与短纤维复合: 基体承载,宜选合金。
4. 相容性
• Al、Mg Tm低,化学活性高
的基材。
32
二. 金属基材料
Al、Mg、Ti、Ni、Cu、Fe、Co、Zn、Pb及其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TiAl、NiAl等)
选材原则:
1.使用要求
• 航天航空:选轻金属 Al、Mg及其合金
• 高性能发动机: Ti、Ni及其合金
• 汽车发动机活塞汽缸套: Al合金
• 工模具: Fe、Co、Ni、Ag、Cu
1.06
0.4
1.50
1.4
1.4
0.8
1.38
2.1
1.0
2.0
比强度 107cm 0.13 0.17 0.21 0.53 1.03
1.0 0.66 0.38
比模量 109cm 0.27 0.26 0.25 0.20 0.97 0.57
1.0 0.57
9
⑴、硬度
2、取决于基பைடு நூலகம்相的性能
陶瓷基 > 金属基 > 树脂基
复合材料概论
目录
§1、概述
§6、金属基复合材料
§2、基体材料
§7、陶瓷基复合材料
§3、增强材料
§8、水泥基复合材料
§4、复合界面
§9、C/C复合材料
§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0、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2

复合材料力学ppt

复合材料力学ppt

yx
y
yz
zx zy z
变形分析
物质坐标和空间坐标 应变张量的定义 微小应变张量的几何解释 主应变和应变主轴 应变协调方程
几何方程
x
u , x
yz
y
v , y
zx
z
w z
,
xy
w y
v z
;
u z
w ; x
v x
u y
.
x
yx
zx
xy y zy
x z
– 美国国防部委托国家科学研究院发表的面向21世纪国 防需求的材料研究报告指出
• 复合材料包括三要素:
• 基体材料 • 增强相 • 复合方式界面结合形式
• 复合材料的分类
– 按增强剂形状不同;可分为颗粒 连续纤维 短纤维 弥散晶须 层状 骨架或网状 编织体增强复合材料 等
– 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基复合 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 材料等
y z
z
变形协调方程
2 x y 2
2 y x 2
2 xy xy
2 y z 2
2 z y 2
2 yz yz
2 z x 2
2 x z 2
2 xz zx
x
xz y
xy z
yz x
2 2x yz
y
xy z
yz x
zx y
2 2y zx
z
yz x
zx y
xy z
2 2z xy
物理方程— 本构关系 Hooke 定理
on S :
s
u u*
v v*
w w*
• 第三类基本问题
– 在弹性体的一部分表面上都给定了外力;在 其余的表面上给定了位移;要求确定弹性体 内部及表面任意一点的应力和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读教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工艺》
王汝敏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参考书目: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黄丽 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应用》
沈开猷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环氧树脂生产与应用》
王德中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学习内容
1、三大热固性树脂及其常用固化剂(重点)
不饱和聚酯树脂(UP)、环氧树脂(EP)、酚醛树 脂(PH)
2、常用纤维类增强材料(重点)
GF、CF、kevlar、UHMW-PE
3、主要成型工艺
手糊、RTM、模压、缠绕、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4、复合材料界面(自学)
界面作用机理、纤维表面处理
1
必读与参考书目
基体开裂-界面脱粘- 纤维拔出- 断裂等一系 列损伤发展过程。
当少数纤维发生断裂时,其失去部分的载荷又 会通过基体的传递分散到其他纤维上去,复合材料 在短期内不会因此而丧失承载能力。
13
3、阻尼减振性好
受力材料的自振频率正比于模量的方根。
E/
故复合材料的自振频率高,其结构一般不易产生 共振。
同时,复合材料的界面对振动有反射和吸收作用, 故其振动阻尼性强,即使能激起振动,也能很快衰 减。
1986-2006,我国玻璃钢(热固性)增长51倍。总量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超过德国,本世纪初超过日本,热固性 玻璃钢已超过欧洲总和。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总产量 现仅次于美国(美国2005年热固性玻璃钢186万吨,热塑 性玻璃钢140万吨)。
4
产量(104吨)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
PMC(材料与制品)组成关系
基体材料 增强材料 辅助材料
产品及结构设计 制品
加工工艺
9
与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 结构,而且材料、结构、功能具有一致性。这种材料和结 构特性,只能通过具体的制品才能得以体现,因此无论是 从事复合材料理论研究,还是工程技术研究的目标都是研 制出更能发挥材料特性与效率的制品及制备方法。
如对相同形状和尺寸的梁进行振动试验,轻合金 梁需9秒才能停止振动,而CFRP梁只需2~3秒就停止 相同大小的振动。
14
4、具有多种功能特性 (1)瞬时耐高温、耐烧蚀
GFRP的导热系数只有金属材料的1%,同时可 制成具有高比热容、熔融热和气化热的材料,可用 作导弹头锥的耐烧蚀防护材料。
一般金属铝在400~500℃以后就完全丧失强度, 但用连续硼纤维或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MMC),在此温度下仍具有很高强度;连续纤 维增强的CMC可以承受1200~1400 ℃的高温,而 C/C复合材料的耐热温度可达3000 ℃左右(真空或 惰性气体保护下)。
比模量
(GPa) (106cm) (108cm)
210
1.3
2.7
2.7
0.47
75
1.7
2.6
2.0
1.06
40
5.3
2.0
1.5
1.50
140
10.3
9.7
这也说明:PMC强度有余,模量不足。
12
2、抗疲劳性能好
金属材料破坏时:突发性强,无明显预兆;由 于主裂纹的失稳扩展而突然发生。
PMC破坏时:裂纹扩展或损伤逐步进行,时间 长,破坏前有明显预兆。因为界面能阻止裂纹的扩 展。其破坏时经历:
例:玻璃钢、砂浆、混凝土、篱笆等都是复合材料。
6
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按基体材料类型分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 和水泥基复合材料(CMC)等 2、按增强材料类型分为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芳纶(Kevla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3、按用途分为 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材料界资深专家、两院院士师昌绪在《材料大词典》 中给出比较全面完整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 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的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 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 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可以通过材 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 的优越性能,与一般材料简单混合有本质的区别。
11
比强度强 密度 度gM /cPm a3 10310160NN//m 1026m3 102m104cm
比模量模 密量 度gG/Pcm a3
103106N/m2 10310N/106m3
105m107cm
材料 钢 铝合金 GFRP CFRP
密度 (g/cm3)
7.8
拉伸强度 (GPa)
1.03
弹性模量 比强度
80 60 40 20
0
103.4
27.1 2.7
1986
146
47.9 24
1996
181 140
美国 日本 中国
35.9 2006
年代
1986-2006年中、美、日热固性玻璃钢产量(万吨)
5
1.1 复合材料的定义
简而言之,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 的材料,用适当的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新材料,其性能比 单一材料性能优越。
2
第一章 复合材料概论
1.1 复合材料的定义 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3 复合材料的构成 1.4 复合材料的特性(重点) 1.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重点)
3
神舟飞船主承力结构、低密度模塑料等FRP件荣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国复合材料科学技术已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历经20年,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年产量已 超过日本、欧洲,大幅度提升,显示了当今我国FRP行业 的活力。
7
1.3 复合材料的构成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 包含三种基本的物理 相:
基体相:连续相材料。粘接、成型、保护; 增强相:分散相材料。承载(增强、增韧); 界面相: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交界面。
均衡载荷、传递载荷。 连续相与分散相复合的实质:产生独立的新相, 即界面相。界面相由基体与增强材料相互作用形成, 其性能优劣成为评价复合效果的内在指标。 仿生系统:肉、骨、筋、皮(外保护层)
材料
测试
制品
结构
工艺
复合材料制品与材料的特性
1、比强度、比模量高
这是复合材料的突出优点。
(问:比强度与比模量的定义,强度与模量表征的 物理意义;其量纲是什么?)
结构材料的减重,就是用最轻的重量获得最大的 强度或刚度。这对航空航天与汽车等运载工具的结 构材料部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