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4.2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

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

2.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教师准备

1.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小组长。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布置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3.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4.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5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五脊椎动物的类群

一、导入新课

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

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播放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学生活动: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种分类方法:

1.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椎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按运动方式分: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与肯定,然后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引导:生物圈中生物到底怎么分呢?看来分类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同,那么科学家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

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邀请学生: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设计思想让学生根据一定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现科学分类方法,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

养。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无脊椎和脊椎动物的认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吸引

抓住学生。

三、接触新识

教师活动: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大多个体较小,结构简单,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

密切,占动物种数的95%以上。根据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类群,今天我们

主要学习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类群: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1.出示三组图片:

(1)腔肠动物:水螅、海葵

(2)扁形动物:涡虫,绦虫。

(3)线形动物:蛔虫、丝虫

(4)环节动物:蚯蚓、蚂蟥、沙蚕

(5)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6 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五组图片,分别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

2.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2)线形动物有什么生活特点?

(3)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生活在水中、陆地)。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生活在水中、陆地)。

(5)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生

活在水中、陆地和空中)。

活动三设计思想: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每组带一个瓶装的小活鲫鱼。

(第2课时)脊椎动物的类群

一、导入新课

师: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

播放视频:A、水中自由生活的鱼。B、电影:《未来水世界》中的片断,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

中游。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真的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

活吗?

学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二、新课教学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看:(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

(2)鲫鱼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

(3)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

摸:鲫鱼体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

想:(1)鲫鱼这样的体型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鱼鳍在运动中都起什么作用?

2.然后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并总结:

(1)鲫鱼的身体梭形,侧扁,减小水的阻力。

(2)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3)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一个,臀鳍一个,尾鳍一个。

学生由以上的结果得出:鱼类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设计思想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活动,让学生把习得的这种研究方

法迁移到对其他动物的观察之中,体现观察的层次性,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探究

(1)鱼鳍的作用:

教师: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

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学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教师提示同学们要在不伤着鲫鱼的情况下做实验。

学生:认真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方向。

(2)鱼是怎样呼吸的?

教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能同时张或合呢?

学生:用吸有红墨水的吸管慢慢滴在鱼上前方,观察墨水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水是从嘴里进到鳃,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从鳃盖出来。

设计思想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提出自己的独到

见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四、学生质疑,答疑解惑

(1)鲫鱼为什么眼睛一眨不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