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从上到下的发展
2,从大到小的发展
3,从笨拙到灵巧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增加感知信息
2,促进多种感知觉的联合
3,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4,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5,
教案纸
一作业点评
上一节课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们出现了抄袭的现象;我
们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都是最浅显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听讲..
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运动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在婴儿时期;是转头抬头的动作;使其最早将视觉与听觉刺激联合起来;儿童
早期多种感知觉联合活动的经验极其重要;他可以促进大脑相应功能的发展;更
有效的处理外部传来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外部刺激作出恰当的反映..
3;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认识自己是与认识世界同等重要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人与外界相
二复习提问
1;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哪些
2;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有哪些
三新课引入
幼儿动作的发展虽然可以从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运动的角度分别去考察其特点;
但这些动作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接下来;我们讲系统的去学校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四新课讲授
一、幼儿设计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发展
这也是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常常用“稚拙”这样的词来形容幼儿的憨
态可掬;正反映出幼儿时期动作的不灵活、不协调这种自然状况..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增加感知信息
各种动作的发展及利用这些动作而进行的身体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儿童有可能
看到更多;听的更多;接触更多..婴儿首先要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得到大量的
说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说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1. 引言1.1 概述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逐渐掌握和发展各种动作能力的规律性过程。
在不同阶段,儿童的动作发展具有特定的特点和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和训练的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动作发展经历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连续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
在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基本的本能反射来进行动作活动,如吸吮、抓握等。
随着幼儿期的到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如行走、奔跑等。
在儿童期,他们逐渐发展出各种精细和协调的动作能力,如书写、画画等。
而在青少年期,儿童的动作发展更趋于成熟和完善,他们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任务,如运动比赛、舞蹈表演等。
深入研究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过程,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育和训练方案,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继续深入探讨儿童动作发展的机理和规律,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婴儿期动作发展特点在婴儿期,动作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婴儿期动作发展的特点:1. 婴儿期是动作发展最初的阶段,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逐渐掌握头部控制和颈部肌肉力量,能够扭动头部、抬头观察周围环境。
2. 3-6个月时,婴儿开始学会翻身,可以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并且能够坐起来支撑头部,开始尝试抓取、握握玩具。
3. 6-9个月时,婴儿开始尝试爬行或者滚动移动身体,能够掌握坐姿并且尝试站立,开始学会使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如捏取小物体。
4. 9-12个月时,婴儿可以自己爬行或者行走,掌握站立和行走的技能,开始尝试用手指控制动作,如扔球、画图。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特点是从头部控制到四肢协调的逐步过渡,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得到家庭和教育机构的关爱和教导,以促进他们正常的动作发展和身体成长。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是指孩子在不断生长发育中不断获得的运动能力,形成自主运动习性及技能表现。
它是指孩子在出生到成人阶段,不断发展起的各种运动能力,如协调性、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力量和技巧。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主要从大到小、由简到复、由外到内的方向来看:
1、大到小:从活动中探索世界,孩子从大局到小节的发展,始于宏观动作群,如作桥、抬头、翻身等能力,接着再完善小节的动作,如手抓、马步、蹲步、走路等;
2、由简到复:孩子会优先掌握简单易行的动作,从单次性运动(以抬头举例),到反复性动作(以挖洞举例),又到协调性动作(以抓拍举例),及有节律性的运动(拍手歌唱等);
3、由外到内:从表现到发展,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能力的发展,孩子会把从外部得到的活动与内在的动作结合,协调起来;
4、远及近:远近视觉的训练,孩子会逐渐掌握物体远近有见分晓,大小也有大小之分。
以上就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父母要注意及时发现孩子动作发展的问题,及时鼓励和指导,以确保孩子的动作发展能够正常和健康。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成长发育手册》中提到,“从出生到5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尤为重要。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者和医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大动作,是指婴儿运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动作力度和速度等活动。
在婴幼儿期,大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基础动作的建立(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伸展、蜷曲、翻身等基本动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动作基础。
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和自我身体的重要途径。
2. 扶物站立与自由站立(4~12个月)随着大脑和肌肉的发展,宝宝开始尝试扶物站立,然后逐渐学会自由站立。
这一阶段的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建立自身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
3. 爬行、行走与奔跑(12~24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孩子的大动作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他们逐渐掌握了爬行、行走甚至奔跑等动作技能,这也标志着孩子的运动系统开始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4. 运动技能的完善(2~5岁)随着芳龄的增长,孩子的大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投掷等动作,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任务。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手部和眼部协调的动作,包括抓握、转动、执置等细致的操作。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精细动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1. 握抓动作的建立(0~6个月)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宝宝开始学会握抓动作,他们能够将手部伸向目标物,并试图用手掌抓取物品。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婴儿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抓取与转动(7~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学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抓取物品,并尝试进行转动、摇晃等动作。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孩子逐渐掌握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操作的关键时期。
(最新整理)儿童动作的发展
18
4、松弛说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Patrick
理论观点: •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放松自 己,消除疲劳,就产生了游戏。游戏不是发泄剩余精 力,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 •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难 于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很容易产生疲劳,需要游戏 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
2021/7/26
29
2021/7/26
30
代表人:德国 格鲁斯 K·Gross
理论观点: •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 要有一个生活准备阶段。 • 这就要求在天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适 应“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 升华本能、演练生活的手段。
2021/7/26
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
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六个月,揑物体时还是一把抓,
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
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他。八个月,抓握物体
时能大拇指和其它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
2021/7/26
11
十个月,能协调的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 样东西上。十八个月,能将两到三样东西搭叠起来,能 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 充分发展。两岁,能用手一页一页的翻书,两岁半,手 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 子,拿笔。三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己往杯子里倒 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纽扣。
2021/7/26
3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 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 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 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 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 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的、有目的的去接 触事物,认识事物。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的把 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一、幼儿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
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
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
胎儿后期(7〜1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
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
体重约9000克。
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
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
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1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
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上到下: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运动,其次是躯干运动,最后是腿脚的动作。
即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2. 由近及远:从身体中心区或中线向远端逐渐发展,从脊柱到四肢。
婴儿看见胸前的玩具会手舞足蹈,但不能把玩具拿到手里,大一点后则能伸手取到玩具。
3. 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大肌肉群力量发展要快于小肌肉群。
婴幼儿最先出现的是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4. 整合发展:孩子身体各部分结构共同工作、相互协调的能力越来越高。
开始时,婴幼儿的手脚配合并不协调,但随着成长和练习,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会逐渐提高,如能够自己拿食物吃、拿杯子喝水等。
5. 分化发展:在做出动作时,身体各部分开始承担他们在动作执行中更成熟的职责时出现的分化情况。
例如,婴儿在开始学习爬行时,可能只是腹部蠕动或手脚并用,但随着发展,他们会学会更高效的爬行方式,如用手和膝盖爬行。
这些规律在婴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发展顺序可能略有不同,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儿童动作发展知识点总结
儿童动作发展知识点总结1. 动作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婴儿期(0-2岁)在婴儿期,儿童的动作发展主要表现为大肌肉活动,如抬头、翻身、爬行、坐立、站立、行走等。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会逐渐学会支撑自己的头部,然后是翻身和爬行。
6个月大的婴儿可能会试着坐起来,9个月大的婴儿可能会尝试站立。
直到1-2岁时,儿童开始能够自己行走。
这一时期的动作发展表现为一系列的运动技能的习得和完善。
幼儿期(2-6岁)在幼儿期,儿童的动作发展进入到一个更加复杂的阶段。
他们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肌肉活动,如跑步、跳跃、投掷、抓取等。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仅在大肌肉活动上有所提升,还开始表现出一些精细动作的能力,如握笔、拼图等。
幼儿期的动作发展也与儿童的社交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他们的动作技能和行为规范也逐渐得到约束和控制。
学龄期(6-12岁)学龄期是儿童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动作技能得到了更多的完善和提高,他们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协调的肌肉活动,如各种体育运动、舞蹈等。
学龄期的儿童还会表现出更加高级的精细动作技能,如书写、手工制作等。
此外,他们的动作技能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特长和偏好,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儿童体育特长的发现和培养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儿童的动作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成熟和稳定的阶段。
与此同时,他们的动作技能也与身体发育和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青春期的动作发展也受到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青春期的儿童可以进行更加成熟和复杂的运动技能,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2. 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动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个体对运动技能的天赋和潜能部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些研究显示,即使相同的训练和教育环境下,不同个体对于某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发展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部分差异很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也是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影响婴儿提头、坐立、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的因素包括脑部发育、视觉、平衡感、肌肉力量和骨骼发育等。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15个月,能独自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也是人类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的发展
婴幼儿出生后,一开始只能躺着或依靠成人支撑,逐渐发展到能够自主坐起、站立,最终能够独立行走、奔跑等。
2.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出生后,最初的动作非常笨拙,逐渐发展到能够翻身、翻滚、爬行、爬立、跳跃、投掷、抓握等,最终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任务,如打球、跳绳、游泳等。
3.精细动作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精细动作逐渐发展。
最初,他们只能用手指捏、握,逐渐发展到能够进行简单的手指协调动作,如拍手、捏脚趾,最终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指活动,如写字、弹琴等。
4.动作能力的整合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也包括动作能力的整合。
这是指婴幼儿通过
学习和练习,能够将不同的动作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动作技能,如跳舞、运动会上的表演等。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适当的刺激和训练,才能促进其发展。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照顾,适时引导孩子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因不当运动而导致意外伤害。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婴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0-3岁的婴幼儿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正经历着快速的发育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动作发展规律1. 头部控制能力的提升:从出生时的头颈无力到逐渐能够坐直头部不再摇晃,03岁婴幼儿的头部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3个月大的婴幼儿能够追寻和凝视物体,并试图伸手去抓取。
到了03岁,他们可以通过触摸、抓取和探索来认知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3. 姿势调整和平衡能力的增强:03岁婴幼儿能够自如地从仰卧位转至俯卧位,并逐渐能够坐、站、行走等。
他们需要更好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来实现这些动作。
4. 空间感知和运动规划的提高:从0-3岁,婴幼儿逐渐能够感知空间,并能够将之前学到的动作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更复杂的运动规划,如爬上沙发、爬下楼梯等。
5. 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改善: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的关节和肌肉逐渐强健,灵活性和协调性也随之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做出更为复杂和精确的动作。
二、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父母或祖辈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好的基因可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动作发展基础。
2. 环境刺激:婴幼儿为了适应外界环境,需要接受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刺激。
充足的运动空间、适宜的玩具和活动器材以及父母的陪伴和互动都能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
3. 日常生活经验:日常生活经验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婴幼儿在爬行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肌肉和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加深对身体空间的感知。
4. 大脑发育:婴幼儿的大脑在0-3岁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发育阶段。
大脑发育状况与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大脑发育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动作能力的提升。
5. 营养摄入:适宜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为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幼儿动作发展是指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内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技巧的逐渐提高。
以下是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单眼平视(1个月):幼儿在1个月大时能够逐渐固定目光,能够通过单眼观察周围环境。
2.控制头部(2-3个月):幼儿在2-3个月大时能够稳定抬头,能够用力控制头部的方向。
3.坐姿平衡(6-8个月):幼儿在6-8个月大时能够保持坐姿平衡,不需要外部支撑。
4.爬行(8-10个月):幼儿在8-10个月大时能够爬行,能够通过双足和双手的协调运动进行爬行。
5.站立(10-12个月):幼儿在10-12个月大时能够通过支撑物站立,能够站立一段时间。
6.行走(12-14个月):幼儿在12-14个月大时能够自如地行走,能够通过双脚的协调运动进行行走。
7.奔跑(2-3岁):幼儿在2-3岁时能够迅速奔跑,能够通过双脚的协调运动进行奔跑。
8.球类运动(3-4岁):幼儿在3-4岁时能够通过手部和眼部的协调运动进行球类运动,如投掷、接球等。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幼儿动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逐步发展和提高。
2.先整体后局部:幼儿在掌握整体动作之后,才会逐渐开始关注动作的局部细节和技巧。
3.先大肌肉运动后小肌肉运动:幼儿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大肌肉的运动和协调,随着发展逐渐开始注重手指的细小运动。
4.先动作探索后技巧提高:幼儿在发展初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逐渐掌握和改善动作的技巧。
5.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在成长环境的刺激和指导下,动作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会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单眼平视到控制头部、坐姿平衡、爬行、站立、行走、奔跑以及球类运动的逐步发展;其特点是阶段性和连续性、先整体后局部、先大肌肉后小肌肉、先动作探索后技巧提高,同时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15个月,能独自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3-6岁幼儿运动发展规律及特点
3-6岁幼儿运动发展规律及特点引言本文旨在探讨3-6岁幼儿的运动发展规律及特点。
了解幼儿运动发展的特点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提供适当的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运动发展规律3-6岁幼儿的运动发展遵循以下规律:1.1 分段发展在3-6岁期间,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特点。
他们在这一阶段会逐渐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行走、奔跑、跳跃、爬行等。
幼儿的运动能力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
1.2 动作协调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动作,转身、踢球、抓握等动作变得更加熟练。
1.3 忍耐和坚持性提升3-6岁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忍耐和坚持性。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更加意识到通过坚持练和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 运动发展特点除了运动发展规律外,3-6岁幼儿的运动发展还具有以下特点:2.1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尝试新的运动技能和活动。
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他们运动发展的驱动力。
2.2 模仿和研究能力高3-6岁幼儿的模仿和研究能力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来学会新的运动技能。
这是他们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方式。
2.3 需要适当的挑战和引导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幼儿需要适当的挑战和引导。
过于简单的运动活动可能不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而过于复杂的活动可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因此,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幼儿在3-6岁期间的运动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特点。
了解这些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运动发展,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运动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为简要内容,请勿将本文内容作为正式参考材料。
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
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婴幼儿运动发展规律是指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运动能力逐步提高的规律。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了解婴幼儿的运动发展,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指导。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一、头尾规律婴幼儿运动发展从头到脚,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行走动作。
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
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二、大小规律婴幼儿运动发展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最初发展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
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婴幼儿逐渐学会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动作,如抓、握、拿等。
三、近远规律婴幼儿运动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
例如,婴幼儿先学会抬头、翻身、坐等躯干动作,然后是手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和脚的精细动作。
四、整体到局部规律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例如,婴幼儿先学会全身摇晃,然后是手臂、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和脚的精细动作。
五、无有规律婴幼儿动作发展从无意识的动作发展到有意识的动作。
最初,婴儿只有无目的的弥散的未分化的动作,如新生儿手脚乱动的行为。
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如用手抓握眼前的玩具,有目的地挪动身体等。
六、总结总之,婴幼儿运动发展规律反映了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运动能力逐步提高的趋势。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关注婴幼儿的发育状况,为婴幼儿提供适当的运动环境和指导。
在实践中,应根据婴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这些规律,为婴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运动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15个月,能独自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
幼儿动作发展培训感想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培训,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意义以及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培训让我明白了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动作发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影响到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到幼儿的动作发展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大类,这两类动作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关注幼儿动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
其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幼儿动作发展的指导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详细讲解了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指导方法,如如何通过游戏、音乐、舞蹈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动作。
这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身体,提高动作能力。
此外,培训还让我对幼儿动作发展的障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专家们介绍了幼儿动作发育迟缓及障碍的原因、诊断与训练方法,让我明白了如何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动作发展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例如,如何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如何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如何与家长沟通幼儿的动作发展问题等。
这些技巧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幼儿动作发展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感想:1. 重视幼儿动作发展,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2. 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3. 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
4.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6-9个月
物体转换和交换动作
1、具备较强的精细操作能力,会用拇指和食指捏物体(捏握)
2、能在两只手之间传递物品
9-12个月
精确的抓握和捏取(捏取小物件)
1、会用捏握(“食指+拇指”)抓取小物体
2、手部动作更加协调,能模仿简单的动作
12-18个月
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操作
1、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或从容器中取出
2、开始能用简单的工具(勺子)进行操作
18-24个月
会做简单的拼图或组装积木
1、能完成简单的拼图,按形状、大小分类物体
2、进行简单的模仿(画圈或直线)
2-3岁
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工具
1、可以完成更精细的拼图,进行三维组合搭建(积木)
2、能够使用剪刀、画画,掌握一些基础书写动作
2、有时能自发地把手放入口中
3-4个月
双手协调性逐渐增加
1、手的运动开始更加灵活,能够抓握并转动物品
2、目光注视物体时能用手去触摸、握住
4-5个月
手指更灵活,开始探索物体表面
1、开始练习双手配合,会把物品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
2、会用手指指向物体
5-6个月
用食指和拇指捏取物品(捏取动作)
1、手指的抓握动作更加协调,能抓握较小的物体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年龄段
发展特征
精细动作发展特点
0-1个月
手部反射动作
1、手指握拳并呈原始的抓握反射
2、在视觉刺激下,眼睛可跟随移动物体
1-2个月
手指的偶尔抓握
1、开始出现主动抓握动作,但动作不协调
2、手指逐渐打开,抓握能力有所增强
幼儿动作发展
幼⼉动作发展幼⼉动作发展⼀、动作发展的内容动作发展研究根据参与运动的肌⾁和肌⾁群的⼤⼩,将动作发展分为粗⼤动作和精细动作。
粗⼤动作是由⾝体的⼤肌⾁或肌⾁群产⽣的动作,如⾏⾛、奔跑、跳跃、投掷和钻爬等;精细动作是指由⾝体⼩肌⾁或肌⾁群产⽣的动作,如画画、书写、使⽤筷⼦等。
⼆、《指南》将康领域中动作发展⽬标与实施要点三、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由⾸到尾幼⼉⾝体上部的发展先于⾝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粗到细从幼⼉最初发展起来的与⼤肌⾁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肌⾁相连系的动作。
如幼⼉⼿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臂⼤肌⾁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指⼩肌⾁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幼⼉最初的动作是⾝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踢踢腿、转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步发展到从事有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的性来区别的幼⼉的动作最初不是随意动作,是⽆⽬的、由客观刺激引发的,加之头随着光线的⽅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幼⼉的⼿,幼⼉的⼿就去抓摸。
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幼⼉,动作也会出现⽽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
5、由近⽽远幼⼉最早发展的是⾝体中部的动作,如头和躯⼲的动作,然后才是双臂和腿部有关规律的动作,接下来就是腕、⼿,⼿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最晚。
四、幼⼉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粗⼤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1、幼⼉⾛步动作的关键经验2、幼⼉跑步动作的关键经验3、幼⼉跳跃动作的关键经验4、幼⼉投掷动作的关键经验5、幼⼉钻爬动作的关键经验幼⼉⼗分喜欢钻爬的活动,只要看到较低的障碍物,他们都会设法通过。
从婴⼉七⼋个⽉就开始尝试腹部着地爬。
钻爬时,由于幼⼉的空间感知能⼒和判断能⼒较差,在屈腿、弯腰和团⾝⽅⾯还不能较好地运⽤,因此不能迅速、准确地通过障碍物。
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婴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简直是个奇妙的故事。
你看,小宝宝出生时,就像个小胖墩,动来动去都是一副摇摇晃晃的样子,那手脚软绵绵的,简直可以跟柔软的面团媲美了。
但别小看他们,这些小家伙可是天生的潜力股!就是他们的抬头能力。
刚出生的时候,头可重了,就跟小石头似的,动不动就往一边倒,哭了两声就不行了。
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娃们也不是省油的灯,慢慢地开始能抬起头来看看这个世界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一副赶脚快掉下来的样子。
然后,就是翻身这一绝活。
你想啊,有一天,小宝宝突然就学会了侧翻,不管你怎么把他放在床上,他总能悄无声息地变个身位,就跟变魔术似的。
那个得意劲儿,简直让人看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是爬行的功夫。
这个阶段可是有点儿动静了,小宝宝开始探索自己的四肢,试图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
有的像蜗牛一样慢慢爬,一步一滑,眼睛里满是好奇;有的像闪电一样快,一溜烟就窜到你面前,逮着你的裤脚边就咬上一口,哎呀,宝贝,你小牙牙还真尖!再往后,就是站立和行走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有点腿脚才行。
有的宝宝一站起来就是一整天,就差拿个旗子喊着:“我站立了!”有的则是摇摇晃晃地迈着小步子,像个学走路的小企鹅,偶尔摔一跤也是情理之中。
是奔跑的时刻。
这一步迈得可真是有些飞起,宝宝们终于放飞了自己的小脚步,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
他们一蹦一跳,像是整个世界都跟着他们的节奏在跳动;又像是小鹿乱撞,把周围的家具当成障碍赛道。
婴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就是这么一出戏,从婴儿肉团团,到能跑能跳的小超人,一路上可是不容易呀。
每个阶段都有他们的努力和奇迹,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成长一样,每一个小进步都是值得庆祝的大事件。
所以,看着这些小家伙们在成长路上的每一个点滴进步,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这就是生命的奇妙魅力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
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
举止表现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
c.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
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
干的运动能力,然后才渐渐熟练地长我精细运动技能,主要是头部活动的技能。
3,从笨拙到灵巧的发展
婴儿时期,各种主要的动作形式都出现了,入抓握、走跳、跳跃、抛接等,每
种动作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熟悉的水平,而是在不断地联系、运用的过程中逐渐
灵巧、精确起来。“灵巧”的另一层含义还在与身体各部位活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的发展
2,从大到小的发展
3,从笨拙到灵巧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增加感知信息
2,促进多种感知觉的联合
3,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4,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5,
教 案 纸
(一)作业点评
上一节课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们出现了抄袭的现象,我
们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都是最浅显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听讲。
本体感觉和平衡觉的信息;一旦他能他能抬头、能坐起来,他的视野就会摆脱了
平面的限制,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当他自由行走一会,就开始去看,去摸,
去尝试更懂的东西了,没有身体的运动,感知觉就不会哟丰富的原料,心理发展
便会受到局限,这种“原料”的丰富或缺乏,在婴幼儿早期影响甚大,如果在这
个时候缺乏丰富的刺激,会对今后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对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教科书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听讲,完成较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这也是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常常用“稚拙”这样的词来形容幼儿的憨
态可掬,正反映出幼儿时期动作的不灵活、不协调这种自然状况。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增加感知信息
各种动作的发展及利用这些动作而进行的身体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儿童有可能
看到更多,听的更多,接触更多。婴儿首先要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得到大量的
婴幼儿的活动能力,先是头部的发展,如觅食的运动、吸允动作,以及眼部的
视觉活动等,然后依次是抬头、挺胸、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技能的发展,
表现出明显的从头部到下肢的运动能力依次发展的趋势。也有人称之为“头尾趋
势”。
2,从大到小的发展
这里指的是大肌肉运动能力于小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婴儿先掌握了肢体、躯
识的能力。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
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
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
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
4,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人,生性要动,这是动物的本能,儿童的天性中“好动”的哟点尤为明显。掌
握了运动的能力,儿童就能在身体的活动中得到这方面的满足,得到愉悦的情绪
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运动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在婴儿时期,是转头抬头的动作,使其最早将视觉与听觉刺激联合起来,儿童
早期多种感知觉联合活动的经验极其重要,他可以促进大脑相应功能的发展,更
有效的处理外部传来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外部刺激作出恰当的反映。
3,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认识自己是与认识世界同互交流的作业,人对自己的认识,始于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人
与物之间关系的感知认识,这正是从身体运动过程中发张起来的。
一个幼儿,由于能自如的控制和运用自己的肢体,就会切实了解自己的存在和力
量,经管这种了解还是无知的,但是他对儿童今后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恰当发
展有重要影响。
认识的制高点是自我认识。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
体验。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听讲较为认真,表现较为优异,但是个别人总是会思想开小差,
希望这种现象以后尽量少出现。
(六)作业布置
1,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何在?
2,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二)复习提问
1,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哪些?
2,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有哪些?
(三)新课引入
幼儿动作的发展虽然可以从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运动的角度分别去考察其特点,
但这些动作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接下来,我们讲系统的去学校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四)新课讲授
一、幼儿设计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发展
2,促进多种感知觉的联合
人有多种感觉通道,确不能单独依靠其中哪一种,必须将所有的感觉通道都利
用起来,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效果。比如,要学习一个心得词,不仅要听到他的
发音,还要看到他所代表的物体,或者经历他所表示的含义的事情,最后还要亲
口去说这个词,这个过程包括了听觉、视觉、运动觉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