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发展态势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出现了政治实体。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更不存在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

随着国际交换和国外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秩序,这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①生产方式的要求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有两个:第一,要有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他们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第二,要有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第一,追求利润和利润最大化的需要;第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机制;第三,缓和经济衰退和危机的途径;第四,构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渠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 复习笔记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只是研究的对象从一国内的生产交换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

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1)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

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思想,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交换的好处。

(2)柏拉图的分工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最早提出分工学说。

具体如下:①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天生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必须依靠互助;②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取决于各人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③如果一个人专门做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

(3)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宗教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

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学中,基督教教会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即使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产品不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的不同产生不同优势。

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开始出现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

这个时期从大约14世纪末到18世纪。

(1)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重商主义又称“商人主义”(Mercantilism),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

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①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是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②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货币总量;③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6.1 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对外,它服务于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①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途径是: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能;鼓励资本输入,提高生产力;鼓励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b.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c.取得国际收支均衡。

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加强。

为了使一国经济既能与外部经济实现互补,又能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就必须依靠对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②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国民经济的运作方式。

良好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环境,即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影响、联合国的各种决议的实施以及其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①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但迄今为止,自由贸易政策都是相对意义上的,还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六章【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利益及价值转移6.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利益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利益。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的国家可以获得本国不生产的产品,或者补充本国生产不足的产品,从而使生产获得新的生产资源、机器没备,消费获得不同于本国传统的商品,一个国家也因此得到更丰富、品种更繁多的使用价值,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

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资源的供给与需求通过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达到均衡,因而得到重新组合与配置。

资源通过国际贸易,克服了在国际间流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可以在它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得到利用。

这样就从两个方面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论述比较利益时,A、B两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两国总产出增加了,A、B两国各自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工后与消费点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比分工之前离原点更远,说明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一提高很大部分来源于国际分工而产生的资源重新配置和充分利用。

在论述赫—俄模型时,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国等于利用了对方充裕(而本国稀缺)的资源,调整了本国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使得资源在更加合理的结构上得到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

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参与国际贸易,一方面意味着本国企业要与外国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产品也要同进口商品竞争。

在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出口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总要争取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国内企业也要不断致力于改善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以便同进口商品竞争,保证其销路。

因此,竞争除了可能会产生某种社会劳动浪费之外,更多的是通过有效分配资源和组合资源使社会生产向前发展。

4.国际贸易的示范和技术传导作用当一个国家进口了本国尚未生产,但又具有较大市场的商品时,进口商一方面开拓了这一全新的市场,同时也给本国的厂商以刺激、示范,促使国内厂商进行模仿生产。

发展经济学认为,当一个国家经济起步时,受到的第一个制约就是技术的落后(技术缺口),克服技术的不足是经济起步的关键,如图6-1所示。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消费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和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①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消费的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意味着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国界的逐渐消失。

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的居民不仅在本国市场上可以购买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品,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进行消费。

②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含义是生产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国家属性的逐渐消亡。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和建立生产网络。

生产全球化是消费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③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的过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竞争规则,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导致竞争规则标准化和竞争主体的规范化。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④各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增长,促进了国际分工深化与发展;(2)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环境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信息产业革命大大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可靠性,便捷性。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寻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的努力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贸易组织(ITO)国际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ITO)是关贸总协定签订之前各国计划建立的一个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的、从属于联合国的贸易组织。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的作用)【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的作用)【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2章国际贸易的作用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与国家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是维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体现着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当今世界,对外贸易从以下几个方面维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1.延续社会再生产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交换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媒介要素。

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因此,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2.实现社会产品价值(1)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社会生产大部类的不平衡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

(2)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实现和实物补偿。

对外贸易在解决和缓和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上起着很大的作用,集中体现为:①对外贸易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②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3.获得成本降低的效益(1)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2)实现比较成本优势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实现比较成本优势。

4.利用与转化生产要素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使得人力、资本、土地及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配并不平均,差异很大。

对外贸易可以让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本国所拥有的充裕资源,从国外换取更多的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足,还可以增加一国的生产要素数量,改善其生产要素质量。

5.接受国际经济“传递”(1)国际经济“传递”的含义对外贸易“传递”(Transmission)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2)经济“传递”的过程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贸易“传递”是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对产量、就业和整个经济变动的影响进行的。

经济“传递”过程为: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经营对外贸易部门的价格变动→与对外贸易相关部门的要素价格变动→国内相关产业部门价格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结构变动与工资收入变动→社会服务变动→整个社会国民经济变动。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物运输)【圣才出品】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物运输)【圣才出品】

第5章国际货物运输5.1 复习笔记考点一:海洋运输1.海洋运输的概述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具有通过能力大、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

但海洋环境复杂、气象多变,使得船舶在航行途中可能遭遇海洋自然灾害;同时,海洋运输还存在战争等社会风险。

2.海洋运输的种类按照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1)班轮运输①班轮运输的定义和特点(见表5-1)表5-1 班轮运输的定义和特点②班轮运费的构成班轮运费包括基本运费和附加费。

其中,基本运费是指货物从装运港到卸货港所应收取的基本运费,是构成全程运费的主要部分;附加费是指对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货物,或由于突然事件的发生或客观情况变化等原因,而需另外加收的费用。

基本运费的计收标准:a.按货物毛重,即重量吨(W);b.按货物体积,即尺码吨(M);c.按毛重或体积,由船公司选择其中收费较高的作为计费吨(W/M);d.按商品价格,即从价运费(AV或Ad Val);e.在货物重量、尺码或价值三者中选择最高的一种计收(W/M或Ad Val);f.按货物重量或尺码选择其高者,再加上从价运费计算(W/M plus Ad Val);g.按每件货物作为一个计费单位收费;h.临时议定价格,即由货主和船公司临时协商议定。

(2)租船运输①租船运输的含义租船运输又称不定期船运输,是相对于班轮运输的另一种海上运输经营方式。

租船运输没有固定的船舶班期、航线和挂靠港,而是按照货源的要求和货主/承租人对货物运输的要求,安排船舶航行计划,组织货物运输。

租船运输通常一般适应于大宗货物的运输。

②租船运输的方式(见表5-2)表5-2 租船运输的方式③定程租船与定期租船的差异a.定程租船是按航程租用船舶,定期租船则是按期限租用船舶。

关于船、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定程租船以定程租船合同为准,定期租船以定期租船合同为准。

b.定程租船的船方直接负责船舶的经营管理,除负责船舶航行、驾驶和管理外,还对货物运输负责。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世界市场4.1 复习笔记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1.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和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广义的世界市场包括世界商品市场、世界服务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

(1)世界市场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通过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西欧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开始形成国际分工,于是形成了世界市场。

在这个时期的世界市场上,作为中介人的商人资本占主要地位。

(2)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机器大工业的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范围继续扩大。

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科技革命、资本输出起了重要作用。

2.世界市场的作用(1)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来源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它的特点是交换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形式,它是立足于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之上的。

②世界市场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竞争引起一些生产部门的比较迅速的发展和另外一些生产部门的落后。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增长,使得寻找国外市场成为必要。

③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只是引起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促使它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生产更多的资本,而且扩张已成为一个强制性的规律,成为资本家生存的经济条件。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专注考研考证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林德特王新奎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林德特王新奎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林德特王新奎题目一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答: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的活动。

其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分工,使不同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进行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国际贸易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可以促使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流,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题目二2.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有哪些?请简要说明每种贸易壁垒的作用。

答: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关税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时需要缴纳的一种税款。

关税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出口管制等措施。

这些壁垒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流通渠道,使国内产业能有更多机会和竞争力。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在进口商品时要求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认证或者通过技术检测。

技术壁垒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品质、安全性和符合当地的规定要求。

•行政壁垒:行政壁垒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时需要履行各种手续和文件。

行政壁垒的作用是增加进出口商品的手续和时间成本,提高交易的难度和限制。

•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是指国家对于进口商品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的作用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竞争的损害。

题目三3.请简要说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含义和特点。

答: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实行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减少或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鼓励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其特点包括:•无贸易壁垒:自由贸易政策要求进口和出口商品可以自由流通,没有关税、配额限制和其他贸易壁垒。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导论【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0.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②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因此,从根本上说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运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各国在编制对外贸易统计时,列入出口和进口范围的货物,只包括因外销和外购而运出和运进国境的货物。

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2.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称为“贸易差额”。

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亦称“出超”;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亦称“入超”。

3.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又称为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和美元表示。

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两种。

其中,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国际贸易》海闻版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6.1 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对外,它服务于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①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途径是: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能;鼓励资本输入,提高生产力;鼓励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b.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c.取得国际收支均衡。

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加强。

为了使一国经济既能与外部经济实现互补,又能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就必须依靠对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②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国民经济的运作方式。

良好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环境,即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影响、联合国的各种决议的实施以及其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①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但迄今为止,自由贸易政策都是相对意义上的,还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特定要素模型)【圣才出品】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特定要素模型)【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4章 特定要素模型4.1 复习笔记一、基本假设1.假设有三种要素:L 、C K 和W K ;两种产品:布和麦。

劳动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不可流动,是特定要素。

2.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都用三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

要素在国际间完全同质,并且给定。

L 、C K 和W K 为本国要素,L *、C K *和W K *为外国要素。

3.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两国不仅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而且两种特定资本的比例也不同。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充分就业,并且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5.技术给定,并且相同,即两国的单位要素投入相同。

6.消费者偏好相同,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给定商品价格下,两国对两种产品的消费比例相同。

7.市场完全竞争,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8.劳动在国内部门间可流动,在国家间不可流动,资本都不可流动。

9.商品自由贸易,没有壁垒,没有运输成本。

二、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组合和工资/租金比例专注考研考证特定要素情况下的效率轨迹线与完全流动要素下是不同的,因为两者的组合不同(图4-1)。

图4-1 特定要素情况下的工资/租金比例在特定要素情况下,除了一点(图4-1中的P点)外,两部门的工资/租金比例都不同,这是因为当只有劳动是可流动要素时,随着劳动在某一部门的增加,其边际生产率就不断下降,工资也就不断减少。

2.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生产可能性边界只有当两部门的劳动投入达到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时候,两部门的工资才相等。

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如图4-2所示),即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如图4-3所示)。

由于特定要素生产的效率不如完全流动要素那么高,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会比一般H-O模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小。

均衡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

图4-2 劳动的边际产出专注考研考证图4-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三、国际分工和贸易均衡1.比较优势假定CK和C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织布部门的特定资本,W K和W 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种麦部门的特定资本。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概念题1.古典贸易模型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2.贸易顺差答: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

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3.贸易逆差答: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

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4.重商主义答: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

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贸易所得答:贸易所得是指在开放的自由贸易下,各国通过贸易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范围的交换,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各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达到了在自己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短期影响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之间流动,各行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

具体影响如下: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中期影响
在中期内,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不能转移。

贸易之后,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缩减。

这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

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对各行业工资和利润的中期影响可以表述为: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受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
③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3)长期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包括资本。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可以由“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来说明。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Stopler-Samuelson Theorem)是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

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②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4)放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并说明了实际收益的变动。

①“放大效应”
“放大效应”是指在国际贸易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②实际收益变动
要素实际收益定义为要素名义收益除以产品价格。

要素实际收益的变动率为要素名义收益变动率减去产品价格变动率。

琼斯论证了:只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

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定理”,是由萨缪尔森于1948年6月提出的,有以下结论: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小结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如表4-1所示。

表4-1自由贸易如何影响要素收益
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经济增长类型的定义
根据各生产部门增长速度的不同,经济增长可分成“进口替代型增长”(import replacing growth)和“出口扩张型增长”(export expansion growth)两类。

(1)不平衡增长
如果一国某种生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他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
门的生产能力就会比其他部门提高得快。

这种增长,称之为“不平衡增长”。

“进口替代型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

(2)进口替代型增长
进口替代型增长是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3)出口扩张型增长
出口扩张型增长是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2.开放小国中经济增长的影响
“小国”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

对于小国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

(1)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
假定一国为钢铁进口小国,资本相对稀缺,生产钢铁和大米,钢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大米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①进口替代型增长使小国密集使用本国增长要素的产品生产增加。

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可以用罗勃津斯基定理来说明。

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②进口替代型增长使小国贸易三角减小。

进口替代型增长所造成的生产方面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并最终使贸易三角变小。

小国资本稀缺,如果小国资本增长,则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

根据罗勃津斯基定理,该国钢铁生产将增加,大米生产将下降。

一方面,对国外钢铁的需求会由于国内钢铁生产增加而
下降,造成进口的削减;另一方面,大米生产下降造成出口能力降低,整个贸易量会减少。

如图4-1所示,新的贸易三角(22S C )比原来的(11S C )缩小。

图4-1“小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
③进口替代型增长使小国社会收益水平提高。

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

如图4-1所示,在新的消费均衡点(2C )上所代表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2U )高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1U )。

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

生产要素的使用在商品自由贸易下及时得到了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2)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
假定一国为大米出口小国,资本相对稀缺,生产钢铁和大米,钢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大米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①出口扩张型增长使小国密集使用本国增长要素的产品生产增加。

如图4-2所示,当小国密集要素劳动增长时,则是出口扩展型增长。

此时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依旧可以用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

由于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小国劳动力的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生产缩减。

新的生产点会在2S 。

小国本来就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