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隋文帝D.唐太宗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隋文帝。故选C项。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B.广建粮仓
C.开大运河D.征伐高丽
答案 C
解析大运河是隋炀帝时开凿,沟通了南北,促进经济发展,造福后代,故C项正确。A 项是隋文帝的功绩,排除;B、D两项与材料“开万世之利”不符,排除。
3.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B
解析材料“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思想,“让人民静养”体现了唐太宗的“与民休息”思想,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 ) A.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
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肯定
D.心胸狭窄,打击敌对官吏,愧为人君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关键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使国家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大唐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业绩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很中肯的评价。A、B、D三项不能全面辩证分析,故选C项。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曲辕犁、唐三彩、唐蕃会盟、唐朝疆域图等相关资料。他的研究课题方向可能是( )
A.唐朝经济的繁荣B.唐朝的民族关系
C.唐朝的强盛与辉煌D.经济发展与疆域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曲辕犁、唐三彩”体现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唐蕃会盟、唐朝疆域图”反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和疆域等信息。这些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国力的强盛与繁荣。
A、B、D三项表述片面,不能涵盖所有资料,故排除;C项表述全面,故选C项。
6.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结盟
B.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C.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正确,有唐一代,唐蕃非但从未结盟,吐蕃还不断争夺西域;B项正确,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中原先进的耕作、纺织技术,带去了中原的音乐与诗歌,客观上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C项不正确,“和同为一家”是后来金城公主下嫁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时的原话,与材料年代不符;D项不正确,唐蕃关系乃是对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管辖的可能,对西藏地区的真正管辖直到元代才初步实现。
7.下面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折射出( )
A.丝绸之路畅通B.唐朝政策开明
C.唐朝国力强盛D.开元盛世景象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使臣从何而来,故A项错误;进贡不能体现唐政策开明,故B项错误;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是唐玄宗时期,且阎立本与唐太宗和唐高宗同时代,故D项错误。
8.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D.黄袍加身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元末年唐玄宗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于755年爆发叛乱,该叛乱就是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衰微,一些实力雄厚的藩镇拥兵自重,不听从中央节制,形成“国中之国”的局面。所以这一“恶瘤”的产生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故选A项。黄巢起义是在唐朝后期,五代十国是在唐朝灭亡后,黄袍加身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B、C、D三项错误,均排除。
9.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B.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着长江流域
C.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D.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相继统治的是我国的黄河流域地区,所以B项表述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故选B项。
10.“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材料是唐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反映了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地方不听中央节制,国家面临分崩离析的状况。其实质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等级提升]
11.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定都于洛阳②都首创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③都兴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④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