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2)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 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 大运动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
因为牛顿对力学贡献卓越,人们把他 的名字定义为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改变了橡1(皮.力力泥可可的以以形改状使变物物体体发力的生改形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力士可以搬起一般人搬不动的“元宝”,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有关系。
向右用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右 运动;向左用 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左运动。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 方有向关。
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位置慢慢 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
2.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 长短 表示;箭头的方向用
来指示力的 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 起点 或
终点 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 大小 、方向 和作用点 表现 出
画力的示意图
画出人对箱子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的力的示意图。
1.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 F = 100 N 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ChangL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想想议议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 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跟踪练习
1.游泳时,人用力向 后 (填“前”或“后”)划水
,因为力的作相用互是的
,所以人会受到水对前人向
(填“前”或“后”)的推力,使人前进。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归纳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有1N3、条件:①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①速度大小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课题第七章第1节力教材分析《力》这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能用“力”组一些词吗?(学生自然能组很多与力有关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课件
比如:拧茶杯,关门与开门, 拧螺丝。
讲授新课
A B
➢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
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
把门推开。
B
A
➢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 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
力的作用点 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讲授新课
小结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 点和方向
F=80N
➢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 标上力的大小
讲授新课
例题: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用100N的力提水桶 F=100N
2.用200N的力向右推小车 F=200N
3.用150N的力按图钉 F=150N
4.用3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F=300N
在物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讲授新课
2.力的示意图
如何简单方便地表示力呢?
起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标出力的符号 (大小和单位)
沿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用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讲授新课
作图步骤 例题:用80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用力的示意图将这 个力表示出来。
讲授新课
一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猜想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设计并进行实验
请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设计并进行 实验,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讲授新课
力的大小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大人和小孩提水,拉 弹簧,坐沙发。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起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 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 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符号:F 单位:牛单位符号:N2、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判断标准:力作用于哪个物体,哪个就是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2个):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4种):⑴由静止变为运动⑵由运动变为静止⑶运动快慢的改变⑷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5、力的示意图画法: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②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③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④线段末端标出力的大小。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手推车,手对车有一个作用力的同时,车对手也产生一个力);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③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第2节弹力1、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并发生弹性形变。
3、区分概念(2个):①弹性:物体发生形变后,撤销挤压(或拉伸),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②塑性:物体发生形变后,撤销挤压(或拉伸),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4、注意:①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它接触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②在一定范围内,同一物体形变量越大,其产生的弹力越大;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与所受拉力(压力)成正比;②使用过程:⑴使用前:Ⅰ明确量程;Ⅱ明确分度值;Ⅲ明确指针是否指零⑵使用时:Ⅰ拉力的方向要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Ⅱ注意弹簧、指针等不要和外壳摩擦,以免影响准确度。
⑶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的刻线垂直,即与刻度面板垂直。
第3节重力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符号:G 单位:牛单位符号:N3、重力大小的三点研究:①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不能说成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②公式:G=mg g=9.8N/kg 重力=质量×比值③g在不同星体上数值不同,如g月=1/6 g地;g在地球不同位置数值也略有不同,但一般不考虑。
第七章 第1节《力》(最新修改)
排球的 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这 是因为排球 受到力的作 用
形状改变
使物体形变 力的作 用效果
(拉伸、压缩或弯曲)
体积改变 静止↔运动
改变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打台球时,力 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都很重要
射点球时,脚踢的部位不同 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射点球时,用力的大小不 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二、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改变
竿子的形状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竹子形状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海绵发生的形变,它受到了力 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投球手把静止 (2)棒球被接 的棒球投掷出去; 球手接住;
(3)接球手将 棒球击出。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七章 第1节 ---力
一、什么是力?
归纳
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 手拉弹簧,手对弹簧用了力. 推土机推土,人对重物用了力. 磁铁吸引铁钉,磁铁对铁钉施 加了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 推、提、 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归纳: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 体.人、推土机、人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 铃、土、车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1牛顿的力多大?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 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 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箭头 表示力的大小;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力的作用点(一般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地方); 3、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 4、在箭头附近标上力的符号、大小、单位(如F=100N) ,(有时还要 标上角度)。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本卷须知: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第2节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三、对力的理解与表示
问题 1:力是什么?每一个力对应的两个物体叫 什么?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②每一个力总对 应着一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是——“
力”的问题
二、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一:力引起形变 你能操作演示一个例子吗? 效果二:力引起运动状态改变 你再演示一个例子吧!
注意: 运动状态变化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哦!你 能说说吗? ①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②小球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②小球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思考与讨论:
下述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明正确吗?
问题 2:力用什么字母表示?力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和符号如何 ? 理解:力用F 表示,大小以“牛顿”为单位,简 称牛,符号是“N”。
思考与练习:
下列那些情境要用到大约1N的力?
A.拿起一本书 B.提起一瓶啤酒 C.拉单杠做引体向上 D.握住一只铅笔
A正确。BC中的力大于1N。D中的力小于1N
D 两只手对着摩擦,最后两只手都热了,这是两手间有一对相 互作用的结果。
A正确。 B错。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不是相互作用力。C正确。D正确。
当堂达标:
1一名举重运动员,两手用1000N的力举起了一个杠铃,试作 图画出其受力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
大小。 2.一个吊灯受吊线拉力是F1=4N , 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也是F2=4N,试画 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吗?
第七章 第1节 力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它发生形变
形状改变
观看实验现象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运动方施力物体
A 物体
作用力
受力物体
B 物体
受力物体
反作用力
施力物体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小练习:
手 1. 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 _______,受力物体是 力的作用 排球 ______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 是相互的 ___________。 2. 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物体发生形变 _________________。
推土机推土 推土机施力 土受力
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施力 铁钉受力
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力用符号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
人 双手 人 人 推土机 磁铁
推 拉 提 举 推 吸引
作用
车 弹簧 水桶 杠铃 土 铁钉
施力物体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受力物体
讨论一下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
运动状态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得越远。
——力的大小
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八年级物理下册内容及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内容及知识点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教学要求:1.掌握力,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弹性,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弹力,弹力的方向、作用点;3.弹力在日常的称谓(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及实例;4.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5.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及位置确定;6.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教学要求: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惯性的利用和危害;3.几个力平衡,物体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4.运动和力的关系;5.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6.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测量方法,增减摩擦的各种方法,两种摩擦的比较。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压力,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增减压强的方法;2.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3.压强公式;4.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及其原理;5.液体压强规律及公式;6.大气压强及实例,大气压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度、天气);7.标准大气压;8.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9.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浮力,浮力的方向;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3.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表述(F浮=G排=ρ液gV排)、使用范围;4.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及实例。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要求:1.掌握功的定义、单位;2.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3.功的二要素;4.功的原理;5.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6.功率定义式;7.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8.动能及大小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9.机械能;10.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学课件
第1节 力
拓展训练
2.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 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 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使跳板发生 ___形__变____,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对运动 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_运__动___状__态__ 发生改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作用点 方向
大小和 单位)
F=100N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2 .力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不能省略不画。 3. 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比例相符。 4 .必须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有角度的力必须标明角度。 5 .必须画成实线。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第1节 力
目录
01 力 是 什 么 02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03 力 的 三 要 素 和 力 的 示 意 图 04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第1节 力
新课பைடு நூலகம்入
攀岩者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到达山顶。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一、力是什么
推 拉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推墙,墙受力,但人后退,人受到向后的力。
第1节 力
课堂小结
• 力是什么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1节 力
拓展训练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___运__动___状态发 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或 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第七章 力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力课后习题答案第1节 力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离门轴距离近则门不易被推动,离门轴距离远则们易被推动,说明里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两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2.人对墙一个作用力,墙对人一个反作用力。
动手动脑学物理课本第5页:1(1)开弓射箭时,用力拉弓,会使弓发生形变。
(2)踢足球时,飞起一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用扳手拧螺丝时,作用点越靠近扳手的末端越省力,可见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大人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不能。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用力推另一艘船时,会对另一艘船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另一艘船也会对人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所以人坐的小船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第2 节 弹力1. 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越感到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
5、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答:1.N F 75解:“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
是塑性形变,“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
因为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而当人离开板后,跳板会恢复原状,所以是弹性形变。
《力》力PPT优秀课件
二、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变静为动 变动为静 快慢改变 方向改变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
变静为动 变动为静 快慢改变 方向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
成人和中学生拉同一个 拉力器,产生的作用效果一 样吗?
力可以使物体形变,形变包 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 是明显的,也可以是微弱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 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
互动新授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再见 进行猜想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设计并进行实验
再见 现象:磁铁靠近小钢球时小钢球开始运动。
观察: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 如果在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球 的运动有什么变化?
现象: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
做做: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弹簧的形状变化了,变长或变短。
互动新授
观察:力使物改变了什么?
教学内容
点我喔
再见 0
情景引入
1
0
互动新授
2
0 巩固扩展 3 0 课堂小结 4
情景引入
请你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再见
马拉车
举重运动员 举起杠铃
推土机推土
运动员踢足 球
互动新授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人用了力,车受到了力。
再见
双手拉弹簧,人用了力,弹簧 受到了力。
互动新授
八年级(2018版)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最新八年级物理(w ùl ǐ)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七章 力 第一节力一 、力1、概念:力是物体(w ùt ǐ)对物体的作用。
2、符号(f úh ào):F3、单位(d ānw èi): 牛顿(ni ú d ùn) ,单位符号: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二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 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第二节弹力一、弹力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zhǔyào)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rèn qīn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liángchéng)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chāoguò)弹簧测力计的量程(liángchéng)第三节重力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第七章第一节力PPT课件(人教版)
一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落到地面
上,在此过程中,苹果( B )
A、一定不吸引地球 B、一定吸引地球 C、不一定吸引地球 D、不能确定
同的力去推它,使其产生(a)、(b)、(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的图是(
C)
A.图(a)和(b) C.图(a)和(d)
B.图(a)和(c) D.图(b)和(d)
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对____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____对____施力的 结果,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小车在A点受到大小为200N、与水平方向呈30˚ 角的拉力F的作用。试画出力的示意图。
F=200N
30˚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少与两 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即:使物体产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 少与两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力的作用。 2、施加力的物体——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受力物体 二者同时存在
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脚踢球 •书压桌子 •磁铁吸引铁钉
磁悬浮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 少与两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力的作用。 2、施加力的物体——施力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
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