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科学发展的模式 02 技术发展的模式 0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模式
01 科学发展的模式
所谓“模式”,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机制、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和内在 机制等规律性问题的概括和描述。一般所谓的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知识论 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及综合实践模式三大类模式。
一、知识论模式
知识论模式因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得名,其中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和拉卡托 斯的研究纲领模式是典型代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识记(20%):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重要历史实践、法案或模式等 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30%):再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 联系。 简单应用(30%):要求再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某些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20%):要求能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实做出相应的论述、借鉴, 或是对某个实践、法案、模式等进行论述和评价。
(二)研究纲领模式 研究纲领模式是由波普尔的学生和同事、生于匈牙利的犹太裔学者拉卡
托斯提出的。 ①研究纲领。拉卡托斯认为“研究纲领”是科学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
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理论体系。对“研究纲领”的理解有三点:①研究纲 领内部是有结构的。②研究纲领是可以发展变化的。③研究纲领是理性的产物, 而不是心理上的信念。
(一)证伪主义模式 ①证伪与证伪度。“证伪”是证伪主义模式的核心概念。波普尔不仅把有无“可证伪性” 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标准,而且把“证伪”作为他方法论的基础。证伪主义模式的创始人 是英国奥地利裔犹太哲学家波普尔。 ②确认度与逼真度。所谓确认度,是指一个理论所经受的检验的严格程度。确认度和证伪 度之间的关系是,证伪度高的理论确认度不一定高,因为它可能很快被实验证伪了,但确认度 高的理论必须有很高的证伪度。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中,通过证伪而排除错误观点的环节 是后验环节。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认为其逼真度比旧理论高。 ③“P1—TT—EE—P2”科学发展模式 具体表述为:科学始于问题,由问题引出许多试探性理论,经过批判性的检验,排除试探 性理论中的错误,得到暂为大家确认的理论。 所谓前验评估,就是运用注释逻辑的方法,从每一个试探性理论中推导出若干个结论,然 后对这些结论在它们之间并与其他陈述加以比较。 ④“证伪论”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特点:一是强调科学始于问题,认为问题是推动科学发展 的动力。二是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中“否定的辩证法”。三是“P1—TT—EE—P2”发展模式中,强 调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并敢于为追索真理而不断革命的精神。
二、历史主义模式
(二)进化主义模式 进化主义模式的代表人物马诺·邦格。邦格在分析了经验论、唯理论、 心理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学社会主义等四种传统知识观之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提出了他自己的生物心理社会学的科学发展模式。 ①生物心理社会学的知识观。着重于对知识做整体的、历史的各因素综 合的考察。 对于研究对象,其认识领域中的概念框架∑α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 (∑α=(G、F、B、P、K、A、M)):G—普遍观点和哲学背景;F——形式 背景(逻辑或数学假定);B——特殊背景(借用来的知识);P——问题集 (可能在Σc中研究的问题和集合);K——研究共同体、成员以前获得的知识; A——研究的对象或目标;M——方法集(∑a中方法的集合)。
②范式更替模式。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他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前 科学一常规科学(形成范式)一反常一危机一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一新常规科 学”。 典范(或范式)的形成是常规科学阶段的特征,典范的产生也是一门具体科学达到成熟的标 志。
③“范式论”发展模式的特点:①避免了证伪主义割断历史,忽视实际存在的科学发展的 长期积累的弊端。②突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主体性条件,突出了新生力量、年轻人在科学发展 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鲜明的面向未来,着眼于未来的积极的科学研究心态。③把“范式”变 革作为科学技术发生的标志,突出了认知结构和学科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二、历史主义Biblioteka Baidu式
(一)“范式论”发展模式。“范式”是库恩科学技术发展理论的关键词,“范式”一 词来源于希腊文Paradigm,原意为词尾变化。
①范式与科学范式。“范式”是“范例”、“模型”以及“模式”的意义,可分为三类: 元范式、社会学范式、人造范式。元范式也称为形而上学范式,如一组信念、有效的形而上 学思辨、标准、看法及统率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社会学范式指公认的科学成就、具体科学 成就、一套科学习惯等;人造范式指科技书或经典著作、工具仪器、类比及格式塔图像等。
三、综合实践模式
(一)作为社会文化综合实践的科学发展模式,其基本观点是: ①科学生产的社会文化本性。科学生产的本性是实践,这一实践的文化 与社会成分不亚于对“语境”的描述。②对科学“行动者”的理解。在科学 知识发展的动力学中科学实践的行动者并不局限于实验人员和理论家。③共 识的形成路径。该模式认为,对科学家之间共识的解释方式必须等同于对其 他社会行动者共识的解释。 (二)实践主义模式。武谷三男提出的科学发展的“三阶段”为:现象 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 ①在作为第一阶段的现象论阶段,许多互不相干的自然现象在实践中被陆 续发现,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与思考。②在作为第二阶段的实体论阶段,人们在 实践中又发现了联系着这些现象的物质实体结构,并对现象间的一些带规律性 的联系也有所认识。③在作为第三阶段的本质论阶段,则以实体为中介逐步认 识了现象背后的规律。
②研究纲领的结构。包括硬核、保护带和助发现法。硬核是研究纲领的 核心。保护带是硬核外围部分,保护硬核免受冲击。“助发现法”包括“正 面助发现法”和“反面助发现法”两种。
③“科学研究纲领”模式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三 个方面:该模式坚持了科学理论的坚韧性与整体性;该模式坚持了科学理论发 展中理论的继承性和必然进步性,较之库恩和波普尔的理论更符合实际;该模 式的“助发现法”所阐述的“方法论原则”,发展了与亚里士多德动力学完全 不同的新动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