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
咏慕瑜: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年轻有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刘操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 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 一细节?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年轻 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 风采。
自信乐观
羽 扇 纶 巾
神勇无敌
大江 咏赤壁:壮宏阔 大 浪涛
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 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
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 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 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 (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 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 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 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 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故垒 映衬
慕周瑜:
英雄 风流人物 人物 多少豪杰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年轻有为
抒发情感(由人及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抒怀: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 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这种向 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 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 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 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 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 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 __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 __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5课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处处是家
❖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 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 处是吾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安是家
词的主旨
❖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 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 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特 殊的审美风格。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 遂晴”一句,这是眼前 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 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 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 一切都归于平静。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词的由来。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读出情感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读出情感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 烟雨
萧瑟sè
理解小序
❖ 在某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 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 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个个埋怨连连, 怪天公不作美,这时游玩的兴趣全 无,可是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不 一会儿天放晴了,所以写下了这首 词。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供大家学习参考!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当掌控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潇洒。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挺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扼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知道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知道。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受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挺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愿意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苏轼词两首(共63张PPT)
定风波
苏轼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 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 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 心境。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建康赏心亭》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基础积累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基础积累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 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 明情感
者的豪迈奋发。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穿
高峭
豪
惊 拍
汹涌 水石相击
声
迈
比拟
奔
放
卷
狂澜奔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背景回放]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 50 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 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 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 《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2)樯橹灰.飞烟.灭( (3)已而遂晴.( (4)竹杖芒鞋轻胜马.(
) )
) )
五、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猛将必发.于卒伍
故.垒西边
(2)故既 三 已克 日 而, 断 遂公 五 晴问 匹 ,其 , 故.大 故 作.人 此 故 .嫌迟
君安与项伯有故.
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且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向秋 向.天 吾漠 不漠 为向 斯.昏 役黑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3)形容 词作动词,天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4.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公瑾.( ) 萧瑟.( ) (2)多音字
还酹.( 料峭.(
纶((
)纶巾 )垂纶
任((
)任凭 )姓任
)
樯.橹( )
)
一蓑.( )
觉( (
)觉悟 )午觉
答案:(1)lěi lèi qiánɡ jǐn qiào suō sè (2)ɡ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注解】 ①亟(jí):急切。 【译文】 强大而骄傲的,就会损害他的强大;弱小却 骄傲的,只会快速灭亡。
【评说】 骄傲与膨胀好比人的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 就会脑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死亡。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词坛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
问题1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 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 识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 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 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 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 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 的精神。
问题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 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 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消极,与全词的 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精品课件(共62张PPT)
表达了词人 对往昔英雄 的无限怀念。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第三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 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 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 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 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 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 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走 近 苏 轼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高考链接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 所忆: 小乔初嫁了,雄姿 公瑾雄姿英发 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 自信破敌 烟灭。故国神游, 所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早生华发、功业未就 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 物巧妙的融合在一 起。意境阔大、气 势雄浑。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 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 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 古代第一全才。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 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 融的写法。
3.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 的情怀。 4.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姓 名 时 代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籍 贯 苏 轼 北 宋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 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英 气不凡? [分析指津] 可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概 括周瑜的形象。作者写周瑜,其实是为了与自己进行 对比,来抒发怀古幽思。 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 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多 岁,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戴罪被贬黄州。作者怀 古思今,感慨万千。
4.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 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 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 “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 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 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整体感知】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 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 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1 (共52张PPT)
“雪 ”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 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
思考并讨论:
2.品味诗人写景中用字的妙处.
大江
江山如画
乱石
惊涛
“雪”
思考并讨论:
2.品味诗人写景中用字的妙处.
大江 乱石 江山如画
— 淘 — 穿
惊涛 — 拍 “雪”— 卷
思考并讨论: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当年赤壁之战壮阔场面; 烘托下片所写的周瑜的英雄形象。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 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 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读 出 节 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助 读
旷 平 达 的 苏 台 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同行xí 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 烟雨 萧瑟sè
理解小序
• 在某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 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 雨,同行的个个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 美,这时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个 人却与众不同,不一会儿天放晴了,所 以写下了这首词。 •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词 的由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 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 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 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 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 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 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 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 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大江赤壁 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 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 建立功业 感伤身世 祭奠江月
二、品语言,入意境
•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 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 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 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 ③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 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 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 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 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 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作者情感梳理:
①雄浑壮阔之境,寓旷达豪迈胸襟。
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 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 遭遇。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豪放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 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 词人。
4.文化常识 【赤壁】 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 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 址。文中的“赤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 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羽扇】 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 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 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 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 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 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 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 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是有多方面创作 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 就。 生平 苏轼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 经历 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 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书画方面,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5.词类活用 (1)大江东 去 . ( ( ) ) ) )
(2)樯橹灰 飞烟 灭 . .
(3)竹杖芒鞋轻胜马 . ( (4)已而遂晴 . (
6.特殊句式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班级:姓名:组名:组别:知识链接: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苏轼的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现实不满的心情。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一)目标呈现
1、通过赏析词中的“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
2、通过分析词中的人物神态与战争场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周瑜的儒将风度。
(二)自学预检
诵读并默写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眼前江景,用以起兴的词句是“”。
苏轼用“”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
作者面对如此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描绘周瑜的诗句:
作者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三)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20分钟)
(四)探究研讨
1、作者写赤壁怀古,肯定要写在赤壁所见之景,那么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景物又有何特点。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这首词中周瑜和苏轼的人物形象特点并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五)互助展评
我的思路:
我的答案:
合作探究的结果:
我仍存在的困惑: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分钟)
(七)当堂达标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完成1-3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反思
1、我的问题还有:
2、我解决的途径是:
第二课时(定风波)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一)目标呈现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二)自学预检
1、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2、翻译诗句并理解词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上片:
下片:
(三)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20分钟)
(四)探究研讨
1、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2、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互助展评
我的思路:
我的答案:
合作探究的结果:
我仍存在的困惑: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分钟)
(七)当堂达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
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
1、我的问题还有:
2、我解决的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