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路基面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路基面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设计说明
设计无砟轨道路基面形状为梯形,双线标准路基面宽度13.6米,基床表层厚0.4m,基床底层厚2.3m。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均采用B组细圆砾土填筑,路堤两侧边坡坡率1:1.5,两侧坡脚设宽2m,高1.5m护道。
护道以上边坡设置带截水槽的拱型骨架护坡防护,拱型骨架肋柱、拱部及镶边均采用M10砂浆片石砌筑(桥台锥体坡面铺砌采用M20砂浆片石砌筑)。拱圈内镶六边形空心砖;护道及以下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满铺;脚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现场浇筑.沿线路方向每隔15.02m(一联四拱),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2m,缝内用沥青木板填塞。各部位尺寸见《路基通用参考图-乌兰二线甘青施路05》。
路基边坡防护断面图
二、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脚墙基础开挖→C20片石砼护道脚墙基础、护坡脚墙基础→护道及以下浆砌片石护面→骨架基础开挖→浆砌片石主骨架→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养护→空心砖砌筑。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纵断面及标准横断面图,确定相应段落的路肩标高、宽度及边坡坡率,对已成型的路基进行刷坡、修整。
2、测量放样
由架子队测量组施放路基设计边线,骨架柱肋、脚墙基础的开挖边线和宽度,以及确定顶面的标高线;固定桩位,在施工场地的适合位置布置控制桩及护桩。
由于主骨架及护道以下护面与脚墙基础相连,脚墙基础的位置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主骨架及护面的整体线性和外观效果,故测量放样时,务必做到精准无误。另对地形变化处放样点适当加密,确保脚墙连续、圆顺。
3、开挖
⑴脚墙基础开挖
根据测量放样后的基坑宽度,洒出石灰线,采用50型小挖机开挖,按设计值预留20cm由人工修整;开挖土方直接装车,由自卸车运至附近弃土场。脚墙基础的开挖顺序是:护道脚墙→坡脚脚墙。
漫流区排洪涵两端各20m范围及桥台相邻20m范围内路基,脚墙基础加深至涵洞底板顶面下0.5m,且最小高度不小于1.5m。
⑵骨架基础开挖
待护道脚墙、坡脚脚墙、护道及以下完成施工后,挖掘机位于基床底层顶面路肩处,自下向上开挖,其顺序为:肋柱→护脚墙→拱部。机械开挖后,按设计
值预留20cm由人工修整。见下图:
受施工场地的限制,骨架开挖的最大范围取决于挖掘机的有效臂长,上述机械开挖不到位的部位,则必须由人工完成。开挖土方不得堆放在基床底层顶面,必须直接装车,由自卸车运至附近弃土场。
4、护道、坡脚脚墙基础片石砼
浇筑
⑴脚墙外侧立钢模,线型要求平顺,基础顶面标高和平面位置应视具体地形进行优化:为保证脚墙线形顺直、美观,可适当调整脚墙横向位置,但原则上坡脚脚墙顶应基本与原地面持平,为确保线形美观,调整坡脚脚墙横向位置时,应以调整后坡脚脚墙比原地面不得高于10cm、高出地面部分的长度不得超过15m 为原则。
⑵脚墙内侧采用土模的,应保证基槽土模的坡面平顺,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以此有效保证脚墙截面尺寸与坡度;施工脚墙顶与护脚连接处的倒角须支立钢模板,以保证倒角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护道以下坡面铺砌及以上骨架有良好的着力点。
⑶片石混凝土施工
①片石混凝土施工按照隐蔽工程要求执行,施工过程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施工前,片石应冲洗干净,要求先放混凝土再放入片石、保证浆体充分包裹住片石;片石埋放均匀,不得倾倒成堆;最小分布间距不小于100mm,最大不超过结构的1/4,掺量不大于总体积的20%。;片石的最外边距模板距离不得小于15cm。
②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分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宜超过40cm,要求片石与混凝土交替入模,同时采用50型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确保片石混凝土施工质量。
③脚墙片石混凝土施工完后,顶面及时收光,不允许外露片石。
④混凝土养生: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覆盖养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⑤脚墙伸缩缝设置位置须与骨架护坡的伸缩缝对应,且伸缩缝竖直,不得倾斜、扭曲,缝内按设计要求全断面填塞沥青木板。
4、浆砌片石护坡施工
⑴施工要求
①浆砌片石施工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进行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分层水平砌缝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最少8cm,严禁产生通缝,砌缝应饱满,完全充满砂浆,不得有空洞存在。
②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体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砌块应选用表面较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应满塞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③定位砌块砌完后,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应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石料应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应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孔隙。
④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得大于4c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每砌筑120cm高度以内应找平一次。
⑤浆砌片石时,应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互相交错的衔接在一起,因此,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得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齿交错,搭接紧密即可。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砌缝留开,保证2cm的深度,以利于勾缝。
⑥勾缝。勾缝采用凹缝,缝宽2cm,缝深1.5cm,勾前用水冲洗干净,勾后再用同级别的水泥砂浆抹平划槽勾缝,缝两侧同级别水泥砂浆抹带宽1cm,厚0.5cm的砂浆凸带。泄水管口与墙面齐平,管与砌石之间用砂浆填塞密实。勾缝需注意:勾自然缝,杜绝勾假缝,勾缝以后需用钢刷配合干净水将浆砌片石表面清洗干净整洁,不得用砂浆抹面及修饰表面
⑦养生。砌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d;在养护期间避免对砌体产生碰撞、振捣;砌体的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⑧原材料质量要求
A、片石强度不低于MU30,抗冻性指标符合冻融循环2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浸水和潮湿段片石的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B、普通片石石块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镶面片石有两个大致平行面,厚度不小于15cm,其他尺寸大于厚度。风化石、裂纹石、有软弱夹层的石块应剔除,不得使用。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砌筑前应适当修凿,将影响灰缝的尖、凸棱角敲掉。石块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
C、砌筑用的水泥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砂浆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一般宜拌好的砂浆3h内用完,气温超过30℃时,2h内应使用完毕。在运输过程或在贮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D、砌筑用砂浆必须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⑵注意事项
1、护道及以下浆砌片石铺砌
a铺砌前,护道及以下边坡的残留浮土及施工垃圾应清理干净并按设计尺寸修整成型;洒水润湿砌筑面,减少土层对砂浆中水分的吸附作用;
b护道及以下自衔接处开始,自下而上水平分层砌筑;根据设计尺寸做出样板、线架,相关部位尺寸、变化点的高程标定在样板与线架上,且在施工中可经常检查、核对,每相邻沉降缝处用沥青木板临时隔开;
c护道变坡点的铺筑,宜采用经人工凿除的转角石进行过渡,提高铺砌层的整体性;
d沿护道下边坡铺砌,每5m设置泄水孔一处,采用直径50mm的PVC管,统一高出坡脚脚墙0.5m。
2、拱形骨架浆砌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