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_2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_2
V0=V+ △V 式中 V0:终点时的滴定液体积 a:二级微商为零前的二级微商值 b:二级微商为零后的二级微商值 V:二级微商为a时的滴定液体积
V(ml) E(mv)
△E
△V
△E/△V
△2E/△V2
33.00
405
10
0.40
25
33.40
415
33
7
0.20
35
33.60
422
50
33.80
431
甲(Pb) 乙(样品) 加设监控管丙(Pb+样品)
要求丙>甲>乙 合格
如丙<甲
采第二法
二法 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比色法 适用于含芳环、芳杂
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或有机溶剂的药物。配成溶
液后同一法操作。
三法 硫化钠比色法 适用于碱溶性药物,同原附录未加
监控管。
四、主要增订项目内容
2、原子吸收与光焰光度法 无实质修改 3、等离子体质谱 修订附录
五、主要修订项目内容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波长校正 增加了高氯酸钬溶液的校正(以10% 高氯酸为溶剂,配制含4%氧化钬的溶液)
λmax nm:241.13,278.10,287.18,333.44,
345.47,361.31,416.28,451.30, 485.29,536.64,640.52nm。 2、波长允差 紫外区 ±1nm 500nm ±2nm 700nm ±4.8nm
波数允差为0.5%
辅料有干扰,晶型有变 不宜采用红外鉴别
五、主要修订项目内容
3、多组份原料药的鉴别 可借鉴制剂鉴别的 方法
4、混晶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限度控制 采用基线密度法计算指定谱带的吸光度后 再计算各晶型的相对含量(甲苯咪唑和棕 榈氯霉素)

释放度检查

释放度检查

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范围释放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4.术语定义5.职责质量检验负责人及化验室人员、QA监查员6.内容1 简述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仪器装置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项下所示附图。

2.2.2 搅拌桨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3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3.1 测定法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µ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并及时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

滤液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3.2 结果判定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超出规定范围;(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98异常毒性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98异常毒性检查法

异常毒性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C异常毒性检查法。

1.2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毒性反应。

1.3 异常毒性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出现的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供试品如不合格表明药品中含有超过正常产品毒性的毒性杂质,临床用药将可能增加急性不良反应。

2 实验材料和用具2.1 天平精度0.01mg或0.5mg,供试品、试剂称量用;精度0.1g,小鼠称量用。

2.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以下,精度0.01ml)、高压蒸汽灭菌器、秒表、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和小烧杯。

2.3 试剂 75%乙醇、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除另有规定外,用氯化钠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3.1 原料药3.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3.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3.2 注射液3.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瓶塞。

3.2.2 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置适宜容器中。

3.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匀。

3.3 粉针剂3.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小瓶瓶塞。

3.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溶媒配成所需浓度,混匀。

除另有规定,如上述供试品不能完全溶解,应在使用时摇匀。

4 实验动物实验用的动物应从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购进,供试用的小鼠应同一来源同品系,雌者无孕,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体重17~20g,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做过实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5 用具的灭菌试验用玻璃容器、注射器、针头等与供试品及动物接触的用具,一般情况下应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湿热灭菌30min。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9-1册数:16开2册定价:665元优惠价:498元内容简介(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一般鉴别试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火焰光度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二部)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维生素A测定法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硫化物检查法硒检查法氟检查法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检查法铵盐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热分析法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澄清度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崩解时限检查法融变时限检查法溶出度测定法释放度测定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最低装量检查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检定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锥入度测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灭菌法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玻璃酸酶测定法肝素生物测定法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缩宫素生物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洋地黄生物测定法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滴定液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中药补充部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煎膏剂(膏滋)中药糖浆剂合剂中药胶囊剂酒剂膏药中药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中药眼用制剂贴膏剂凝胶剂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一部)薄层色谱扫描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分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甲醇量检查法浸出物测定法鞣质含量测定法膏药软化点测定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酸败度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范性操作。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品检验工作,保障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于2010年发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已成为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基本要求、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中,操作规程明确指出了药品检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药品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检验、全面检验、准确检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等。

操作规程还针对药品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药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物理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化学检验则是通过对药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

生物学检验则是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有关因素进行检验,以保障使用药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

在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内容。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处理。

质量控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操作规程的发布对于改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操作规程的实施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了药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然而,操作规程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检验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药品检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药品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检验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

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按剂型分ⅠA片剂ⅠB注射剂ⅠC酊剂ⅠD栓剂ⅠE胶囊剂ⅠF软膏剂乳膏剂糊剂ⅠG眼用制剂ⅠH丸剂ⅠJ植入剂(增订)ⅠK糖浆剂ⅠL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ⅠM膜剂ⅠN颗粒剂ⅠO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ⅠP散剂ⅠQ耳用制剂ⅠR鼻用制剂ⅠS洗剂冲洗剂灌肠剂ⅠT搽剂涂剂涂膜剂ⅠU凝胶剂ⅠV贴剂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

含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

口腔贴片系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咀嚼片口感、外观均应良好,一般应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填充剂和黏合剂。

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可溶片应溶解于水中,溶液可呈轻微乳光。

可供外用、含漱等用。

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

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的形状应易置于阴道内,可借助器具将阴道片送入阴道。

阴道片为普通片,在阴道内应易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片剂片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A)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也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包括肠溶衣片和结肠定位肠溶衣片)等。

对片剂的质量要求除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

此外,阴道片应检查“融变时限”,阴道泡腾片应检查“发泡量”,分散片应检查“分散均匀性”,口腔贴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等局部用片剂应检查“微生物限度’’。

非包衣片,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

“重量差异”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1.2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 仪器与用具2.1 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 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

2.2 扁形称量瓶。

2.3弯头或平头手术镊。

3 操作方法3.1 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两次称量值之差即为20片供试品的总重量,除以20,得平均片重(m)。

3.2 从已称定总重量的20片供试品中,依次用镊子取出1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得各片重量。

4 注意事项4.1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

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

已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4.2 遇有检出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宜另器保存,供必要时的复核用。

4.3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13喷雾剂.doc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13喷雾剂.doc

喷雾剂喷雾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L)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物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或用于空间消毒的制剂。

按用药途径可分为吸入喷雾剂、非吸入喷雾剂及外用喷雾剂。

按给药定量与否,喷雾剂还可分为定量喷雾剂和非定量喷雾剂。

对喷雾剂的质量要求除溶液型喷雾剂药液应澄清,乳液型喷雾剂液滴在液体介质中应分散均匀,混悬型喷雾剂应将药物细粉和附加剂充分混匀、制成稳定的混悬剂,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多剂量喷雾剂还应检查“每瓶总喷次”或“装量”、“微生物限度”;单剂量喷雾剂还应检查“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定量喷雾剂还应检查“每喷喷量”或“每喷主药含量”、“微生物限度”;吸入喷雾剂还应检查“雾滴(粒)分布”;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喷雾剂还应检查“无菌”;凡规定进行无菌检查的喷雾剂,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每瓶总喷次”检查法。

1 简述为控制多剂量定量喷雾剂的装量而进行此项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分析天平。

2.2 盛吸收液的容器。

3 操作方法3.1 取供试品4瓶,分别除去帽盖、标签及附着物。

3.2 取其中1瓶充分振摇后,在通风橱内,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向已加入适量吸收液的容器内喷射,注意每次喷射间隔5s并缓缓振摇,直至喷尽为止,计算喷射次数。

3.3 照3.2项再分别测定其余3瓶供试品。

4 注意事项分别记录每1瓶的总喷次。

5 结果与判定除另有规定外,检查4瓶,每瓶总喷次均大于或等于每瓶标示总喷次,判为符合规定;如其中有1瓶或1瓶以上的总喷次低于每瓶标示总喷次,判为不符合规定。

“每喷喷量”检查法1 简述1.1 为控制定量喷雾剂每喷喷量的准确性而进行此项检查。

1.2 凡规定检查每喷主药含量的喷雾剂,不再进行每喷喷量的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分析天平。

2.2 盛吸收液的容器。

3 操作方法3.1 取供试品4瓶,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分别试喷数次后,擦净,精密称重(w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释放度检查法

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简介 (2)4、仪器装置 (2)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8、更改信息 (6)颁发部门:分发清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释放度测定法”。

2010年版P2763 简介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4.2.1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4.2.2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5.1测定法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取低稀释级供试液(原液或 1:10 供试液或其他供试液)2 份,每份各 1ml,分别注入平 皿中(每皿 0.5ml、0.2ml 或<0.2m1) ,每 1 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15ml,混匀,凝 固后,倒置培养,计数。每份供试液所加注平板点计的菌落之和,即为每 lml 菌落数,共 得 2 组数据。以 2 份低稀释级供试液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10.4 结果报告 菌落数在 100 以内时,按实有数据报告。菌落数大于 100 时,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第三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 10.5 复试
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6 供试液的制备和释稀(10 倍递增稀释法)
取供试品 10g, 加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 100ml 水浴振荡混匀 (温度 45%) , 作为 1:10 供试液。用 1 支 1ml 灭菌吸管吸 1:10 均匀供试液 1ml,加入装有 9ml pH7.0 氯 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灭菌稀释剂的试管中,混匀,即得 1:100 供试液。以此类推,根据供 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 1:103、1:104 等适宜稀释级。每递增 l 稀释级,必须另换一支吸 管。稀释时,吸管插入第 1 级稀释液内不低于液面 2.5cm,反复吸吹约 10 次,完成后将吸 管放入消毒液缸内。 7 计数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得过 1000cfu,那么最高稀释级是 1:10–3。 若采用允许的最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验证试验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 到要求,那么应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检测。如某种产品对某试验 菌有较强的抑菌性能,采用薄膜过滤法的回收率为 40%,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的回收率为 30%,那么应选择薄膜过滤法进行该供试品的检测。在此情况下,生产单位或研制单位应 根据原辅料的微生物质量、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进行产品的风险评估,以保证检验方法的 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10 10.1 检查法 平皿法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钠盐 1.取铂丝,用盐酸润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 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 成黄色沉淀。 3.取供试品约100mg,置10ml试管中,加水2ml溶 解,加15%碳酸钾溶液2ml,加热至沸,应不得有 沉淀生成;加焦锑酸钾试液试液4ml,加热至沸; 置冰水中冷却,必要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 应有致密的沉淀生成。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部 凡例、附录增修订内容对比 凡例 检验方法和限度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 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 时,系指用本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 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 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 101.0%
标准品、对照品
锌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 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解。 2.取供试品溶液,以稀硫酸酸化,加0.1%硫酸 铜溶液1滴及硫氰酸汞铵试液数滴,即生成 紫色沉淀。制成中性或践行溶液,加硫化钠 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
配制标准缓冲液与溶解供试品的水,应是新沸 过并放冷的纯化水,其pH值应为5.5-7.0。 附录VIII R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采用经校正过的仪器对水在、系统进行在线监 测或离线实验室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溶液 离线测定 由于水样的采集及输运送到测试装置的 过程中,水样很可能遭到污染,而有机物的污 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 性。所以,测定额各个环节都应十分谨慎。采 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采样后容器顶空尽量小, 并应及时测试。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 洁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做最后 淋洗。
•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 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 价单位(或µ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 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 (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2010版药品标准操作规范各种分析方法偏差汇总

2010版药品标准操作规范各种分析方法偏差汇总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应不大于 1.5%。

(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3、气相色谱法(P102):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4、旋光度测定法(P165):4.1比旋度测定时,供试液与空白溶剂用同一测定管,每次测定应保持测定管方向、位置不变。

旋光度读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按规定公式计算结果。

以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

4.2含量测定时,取2份供试品测定读数结果其极差应在0.020以内,否则应重做。

5、折光率测定法(P167):取3次读数平均值。

6、非水溶液滴定法(P176):6.1酸碱滴定液的标定:同一操作者标定不得少于3份。

酸、碱滴定液标定和复标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分别不得超过0.1%、0.2%,不同操作者标定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0.2%;6.2供试品每次测定应不少于2份。

6.3原料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2%;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者,不得过0.3%。

6.4制剂需提取或蒸干后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提取洗涤等操作步骤繁复者,相对偏差不得过1.0%。

7、氮测定法(P181):供试品测定2份,常量法相对偏差不得过0.5%、半微量法不得过1.0%;空白2份,极差不得大于0.05ml。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化学药部分114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化学药部分114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

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1 简述本规范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Ⅳ生物检定统计法,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制的BS2000生物检定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可靠性测验、计算效价及实验误差。

1.1 软件的安装BS2000在Windows窗口双击安装盘上Setup图标,即可进入BS2000安装界面,在安装向导的提示下即可完成BS2000的安装,。

1.2 开始使用安装完成后,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BS2000图标或从“开始”→“程序”→BS2000可运行BS2000。

1.3 数据的输入1.3.1 新数据,启动BS2000后,用鼠标点击适合您的试验计算法方法,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即可。

1.3.2 调用磁盘数据,对于已输入并存过盘的数据,可以单击窗口左上角“文件”菜单项,选定“打开数据文件”,在打开文件窗口改变文件目录至存盘数据目录,选定文件名后按“确定”或直接双击文件名即可进入BS2000数据修改窗口。

1.3.3 表头输入:按空白栏前的提示依次输入,其中供试品(T)估计效价、T大剂量、剂间比、标准品(S)大剂量、U估计效价和U大剂量为必须输入(2.2.2或3.3.3时有供试品U)。

其他检验号、批号、样品名称和试验日期可视具体情况输入。

1.3.4 电子表格数据输入:在新数据输入时,进入电子表格数据输入界面后,数据按第一行提示,按列输入SL:标准品S小剂量SM:标准品S中剂量SH:标准品S大剂量TL:供试品T小剂量TM:供试品T中剂量TH:供试品T大剂量UL:供试品U小剂量UM:供试品U中剂量UH:供试品U大剂量1.3.5 缺损数据:对于缺失数据,不必输入任何字符,但每个剂量组的缺失数据个数不能超过一个,所有各组的缺损数据个数和不能超过总数据个数的5%。

1.4 计算方法的选择1.4.1 直接测定法:本法可用于洋地黄生物测定法(鸽最小致死量法)等。

1.4.2 量反应平行线2.2法:本法可用于缩宫素生物测定法、升压素生物测定法、降钙素生物测定法、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促皮质激素生物测定法(小鼠胸腺萎缩法)等。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概况河北省药品检验所2010年11月石家庄主要内容O 总体情况凡例的增修订情况© 各论的增修订情况举例附录增修订情况◎ y药典(药品标准)一点个人体含10年版与05年版二部增修订情况比较表10版二部各类品种的增修订情况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主要是有关物质、含量测定项目)-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乙酰哇胺片,二轻丙茶殓片、注射液,己烯雌酚注射液,己酮可可殓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片、滴丸,五氟利多片,贝诺酯片,牛磺酸颗粒,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双喀达莫片、注射液,丙戊酸钠片,甘露醇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布美他尼注射液、片,丙谷氨片、胶囊,布洛芬片、胶囊,扑米酮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2)•卡马西平片、胶囊,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胶囊,甲芬那酸片、胶囊,甲氧氯普胺片,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甲氧节旋注射液,甲硝哇片、泡腾片、栓、胶囊、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片、胶囊,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司坦哇醇片,尼莫地平片、分散片、胶囊,尼可刹米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3)•尼美舒利片,尼索地平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胶囊、注射液,地高辛片,地西泮片, 达那异烟耕片、粉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西米替丁氯化钠注射液,达非哇胶囊,曲安奈德注射液,肌昔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肌昔,米非司酮片,安乃近片,异戊巴比妥片,异烟耕片,芬布芬片、胶囊,克霉哇乳膏、药膜、栓,咲喃妥因肠溶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4)-咲廛米注射液,毗哌酸胶囊、片,口引喙美辛肠溶片、乳膏,利福平注射液,谷氨酸钾注射液,泛酸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普噪仑片,环扁桃酯胶囊,苯巴比妥钠片,注射用苯妥英钠,非诺贝特片、胶囊, 罗通定片,洛莫司汀胶囊,辛伐他汀片、胶囊,非诺贝特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5) •复方十一烯酸复方磺胺唏喘片,盐酸依诺沙星片、胶苯海明片,苯殓缓释片,枸橡酸他莫昔芬片,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椽酸喷托维林片,氟康哇氯化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氯廛嗪片,氢漠酸东萇君殓注射液,重酒石酸间轻胺注射液,复方卡托普利片,复方克霉噪乳膏,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复方磺胺甲噁哇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6)•胆苯殓片,美洛昔康片、分散片、胶囊,洛莫司汀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枸椽酸喷托维林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氟廛嗪片,氢漠酸东芨蓉殓片、注射液,水仙殓片,复方甘草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复方甲苯咪哇片,复方克霉哇乳膏,复方莪术油栓,复方铝酸钮胶囊、片,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7)•度米芬滴丸,盐酸马普替林片,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盐酸尼卡地平片,盐酸地芬尼多片,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多巴芬丁胺注射液,盐酸多塞平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盐酸妥拉噪林片、注射液,盐酸阿米替林片,盐酸苯乙双肌片,盐酸苯海索片,盐酸奈福泮片、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8)•盐酸罗通定片,盐酸哌哇嗪片,盐酸哌替喘片、注射液,盐酸氟奋乃近片、注射液, 盐酸美沙酮片、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片, 盐酸胺碘酮片、注射液、胶囊,盐酸麻黄碱注射液、滴鼻液,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 盐酸氯西那林片,盐酸氯米帕明片,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9)•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盐酸漠己新片,格列齐特片(II),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盐酸己氟拉嗪片,盐酸去氯轻嗪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胶囊,盐酸布桂嗪片、注射液,盐酸甲氧明注射液,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盐酸曲吗多胶囊,盐酸伐昔洛韦片、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0)•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盐酸安他噪林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片、胶囊.滴眼液,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美西律注射液,盐酸莫雷西嗪帕酮注射液,氧氟沙星片、胶囊、滴眼液, 氨甲环酸片、注射液,烟酸占替诺注射液, 酒石酸美托洛米片、注射液、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1)•盐酸消旋山萇蓉殓注射液,诺氟沙星软膏、滴眼剂,蔡普生片、栓、胶囊、颗粒,咖片,径基眼片,维A酸片,维生素B1片、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草酸检査),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K1注射液,联磺甲氧节旋片,葡萄糖酸亚铁片.胶囊、糖浆,硝西泮片,硝苯地平片、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2)•硝酸甘油片、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乳膏, 硝酸益康乳膏、栓、喷雾剂、溶液,硫酸亚铁片,氯硝西泮片、注射液,氯氮平片,氯氮片,氯磺径哇乳膏,奥沙西泮酮洛芬肠溶胶囊,酮康噪片、片* 9 bn m乳膏、胶囊,标准中有较大变化的部分制剂品种(13)•澳丙胺太林片,熊去氯胆酸片,醋酸甲径孕酮片,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磺胺咳呢片、混悬液,磷酸川茸嗪片、胶囊、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磷酸苯丙哌林颗粒、片、胶囊,磷酸氯唾片、注射液,螺内酯片、胶囊。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氟检查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氟检查

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简介 (2)4、仪器与用具 (2)5、操作程序 (2)6、注意事项 (3)7、记录与计算 (3)8、附录 (3)9、更改信息 (3)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氟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氟的限量检查。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E“氟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189“氟检查法”。

3 简介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第二部附录Ⅷ E)系用于检查含氟有机物中氟的含量。

其原理为有机氟化合物经氧瓶燃烧法燃烧分解为无机氟化物后,在pH4.3时,F-与茜素氟蓝和Ce3+以1:1:1结合成蓝紫色水溶性螯合物;用氟对照溶液经同法处理后,在610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4 仪器与用具燃烧瓶根据供试品取量选用适宜的燃烧瓶(见TP-0703氧瓶燃烧法标准操作程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操作程序5.1氟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1小时的氟化钠22.1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0µg的F)。

本液在6个月内适用。

5.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含氟2.0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为吸收液,俟吸收完全后,再振摇2~3分钟,将吸收液移置100ml 量瓶中,用水少量冲洗瓶塞及铂丝,合并洗液及吸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3 比色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氟对照溶液各2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茜素氟蓝试液10.0ml,摇匀,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3.0ml与硝酸亚铈试液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1小时,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 A),置2cm吸收池中,在61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26红外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26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1 简述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1,0.78~2.5μm),中红外区(4000~400cm-1,2.5~25μm)和远红外区(400~10cm-1,25~1000μm)。

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

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

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

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波数(cm-1)=104波长(μm)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2.1.2 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2.1.2.1 以聚苯乙烯膜校正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录厚度为50μm的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

《中国药典》2010年版碳酸锂缓释片释放度的探讨

《中国药典》2010年版碳酸锂缓释片释放度的探讨

《中国药典》2010年版碳酸锂缓释片释放度的探讨
邵纯君;贾瑞波;贺建华
【期刊名称】《中国药品标准》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碳酸锂片是治疗躁狂症的国家基本药物,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作用。

碳酸锂片剂除了普通制剂外,还有缓释制剂。

目前,碳酸锂缓释片在国内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故对治疗用量需要严密监测。

因此,合理的体外释放度实验方法对于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总页数】3页(P337-339)
【作者】邵纯君;贾瑞波;贺建华
【作者单位】大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大连 116021;大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大连 116021;大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大连 11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1.2
【相关文献】
1.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J], 丁平;田友清
2.《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J], 雷成康;杨范莉
3.《中国药典》2010年版布洛芬原料及制剂有关物质标准提高的探讨 [J], 耿颖;程奇蕾;刘朝霞;何兰
4.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的应用 [J], 吴志敏;吴宝祥;张瑞琦;张蕴;韩英玉;吴志远;吴景时
5.凝胶骨架型碳酸锂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及释药特性 [J], 侯侠;李丙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装置 (2)
5、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
6、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4)
7、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6)
8、更改信息 (6)
颁发部门:
分发清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释放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释放度测定法”。

2010年版P
276
3 简介
释放度测定法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 仪器装置
4.1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4.2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碟组成其桨碟装置。

4.2.1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和下层网碟,其形状和尺寸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4.2.2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5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5.1测定法
照各品种中“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按照各品种项的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5.2结果判定
5.2.1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
(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5.2.2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1)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超出规定范围20%;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4)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5)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4片(粒)超出规定范围。

(6)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

(7)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20%。

(8)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有1个时间点超出规定范围。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超出规定范围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其中超出规定范围10%是指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不低于低限的10%(Q -10%),或不超
过高限的10%(Q+10%);各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应包括最终时间测得的释放量。

5.3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点同溶出度测定法。

6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6.1该方法又分为(一)法和(二)法,应按各品种正文项下的规定选择。

6.2测定法
6.2.1(一)法
6.2.1.1酸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介质为0.1mol/L盐酸溶液750ml,注入每个溶出杯,实际两取得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差应不超过±%,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0.5℃后,取供试品6片(个),如为篮法,分别投入6个干燥的转篮中,将转篮降入溶出杯中;如为浆法,分别投入6个溶出杯内(当在正文项下规定需要使用沉降篮或其他沉降装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

),注意供试品不得有气泡,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转速,启动仪器,2小时后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酸中释放量。

6.2.1.2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于上述酸液中加入0.2mol/L磷酸钠溶液250ml(必要时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继续运转45分钟或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时间,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在30秒内完成,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每片(粒)的缓冲液中释放量。

6.2.2(二)法
6.2.2.1酸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在每个容器中注入0.1mol/L盐酸液900 ml,照6.2.1.1项下进行测定。

6.2.2.2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将6.2.2.2所述各容器中的酸液弃去,并立即加入磷酸缓冲液(pH6.8)900ml,或将每片(粒)转移入另一盛有磷酸缓冲液(pH6.8)900ml的溶出杯中,照6.2.1.2项下进行测定。

磷酸缓冲液(pH6.8)的配制取0.1mol/L盐酸溶液和0.2mol/L磷酸钠溶液,按3:1混合均匀,必要时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

6.3结果判定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酸中释放量
(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不大于标示量的10%;
(2)6片(粒)中有1~2片(粒)释放量大于10%,但其平均释放量不大于10%;
缓冲液中释放量
(1)6片(粒)中的每片(粒)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应为标示量的70%;
(2)6片(粒)中的仅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
(3)6片(粒)中的如有1~2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Q时,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如有1-3片(粒)低于规定限度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规定限度。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酸中释放量
(1)6片(粒)中有3片(粒)大于10%;
(2)6片(粒)中平均释放量大于10%;
缓冲液中释放量
(1)6片(粒)中有1片(粒) 低于Q-20%;
(2)6片(粒)中有2片(粒) 低于Q-10%;
(3)6片(粒)中有3片(粒) 低于规定限度;
(4)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
(5)初、复试中有12片(粒)中有4片(粒)低于规定限度;
(6)初、复试中有12片(粒)中有2片(粒)低于Q-10%;
(7)初、复试中有12片(粒)中有1片(粒)低于Q-20%;
(8)初复试中有12片(粒) 平均释放量低于规定限度。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

6.4注意事项
6.4.1缓冲液中释放量测定中,应注意介质pH值的准确性,必须按规定调节至6.8±0.05。

6.4.2如采用(二)法,在更换溶剂时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而使样品表面干燥而影响在缓冲液中的释放。

7 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7.1测定法
将释放介质加入溶出杯内,加温至32℃±0.5℃,使搅拌桨的下端距上层网碟的距离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置于溶出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开始搅拌并记时,取样位置在介质液面与桨叶上端之间的正中,离杯内壁不得少于10mm。

取样后应立即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空白释放介质。

7.2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同5.2项。

7.3注意事项同5.3项。

8 更改信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