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精选试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角BAD ,CE 垂直AB 于E ,且角B+角D=180度,求证:AE=AD+BEABDCE 122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
求证:AF=CE 。
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4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5、如图,△ABC 中,AB=AC ,过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E 、G ,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6、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BD=BE。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并给出证明。
FE A C D BA E D CB F E DC A B F ED C A BGH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___(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7、已知:如图,AB ⊥BC ,AD ⊥DC ,AB=AD ,若E 是AC 上一点。
求证:EB=ED 。
DA E CB8、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CE//DF ,CE=DF ,AE=BF 。
求证:∠ACE=∠BDF 。
9. 已知:如图,△ABC 中,AD ⊥BC 于D ,E 是AD 上一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若BD=AD ,DE=DC 。
求证:BF ⊥AC 。
10. 已知:如图,△ABC 和△A 'B 'C '中,∠BAC=∠B 'A 'C ',∠B=∠B ',AD 、A 'D '分别是∠BAC 、∠B 'A 'C '的平分线,且AD=A 'D '。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100题)

1、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2、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1)求证:△ABE≌DCE;(2)当∠AEB=50°,求∠EBC的度数?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C=DF4、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5、如图,∠AOB=90°,OA=OB,直线l经过点O,分别过A、B两点作AC⊥l交l 于点C,BD⊥l交l于点D.求证:AC=OD.6、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7、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AB∥DE,∠A=∠D.求证:AB=DE.8、如图,CD=CA,∠1=∠2,EC=BC,求证:DE=AB9、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一点,点E为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DE延长线于点F.求证:AD=CF10、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1)求证:CF=DG;(2)求出∠FHG的度数.11、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求证:∠A=∠B.12、已知:如图,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求证:BC=AE.13、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BC=ED.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5、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结论:。
辅助线证明题三角形全等

做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1、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D 为腰CB 上的中线,CE ⊥AD 交AB 于E .求证∠CDA =∠EDB .2、在Rt △ABC 中,∠A =90°,CE 是角平分线,和高AD 相交于F ,作FG ∥BC 交AB 于G ,求证:AF =BG .3、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120º,说明AD=BD+CD 的理由4、如图,在△ABC 中,AD 是中线,BE 交AD 于F,且AE=EF,说明AC=BF 的理由5、如图,在△ABC 中,∠ABC=100º,AM=AN,CN=CP,求∠MNP 的度数C 1 2 A B CD E6、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ACD 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相交于点E 、F 时(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或测量BE 、CF 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B(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时(如图所示),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B7、.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C B A ED 图1 N M A B C D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例题)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SSS)(1)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___”或“SSS”.(2)这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当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后,其形状、大小也随之确定.这也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SAS)(1)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_____”.(2)此方法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必须是两边夹一角才行,而不是两边及一边对角分别相等,一定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注意】(1)此方法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时,可以从图形上直接观察到三个对应元素必须符合“两边夹角”,即“SAS”,不要误认为有两边一角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书写时也要按照“边→角→边”的顺序排列条件,必须牢记“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ASA)(1)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__”.(2)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以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分别相等,证明时要加强对夹边的认识.4.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角边(AAS)(1)基本事实: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____”.(2)这一结论很容易由“ASA”推得,将这一结论与“ASA”结合起来,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判定其全等.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1)基本事实: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________”.(2)“HL ”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 HL 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一直角边一斜边—已知两边找夹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角的对边—K 知识参考答案:1.(1)边边边2.(1)SAS 3.(1)ASA4.(1)AAS5.(1)HLK —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K —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K —易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用边边边(SSS )证明三角形全等明确要证明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左边三角形的三边与“≌”右边三角形的三边的前后顺序要保持一致.【例1】如图,ABC △中,AB AC =,EB EC =,则由“SSS ”可判定A .ABD △≌ACD △B .ABE △≌ACE △△D.以上答案都不对C.BDE△≌CDE【答案】B二、用边角边(SAS)证明三角形全等此方法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必须是两边夹一角才行,而不是两边及一边对角分别相等,一定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例2】如图,AB=AC,添加下列条件,能用SAS判断△ABE≌△ACD的是A.∠B=∠C B.∠AEB=∠ADC C.AE=AD D.BE=DC【答案】C【解析】∵AB=AC(已知),∠A=∠A(公共角),∴只需要AE=AD,∴△ABE≌△ACD,故选C.三、用角边角、角角边(ASA、AAS)证明三角形全等1.不能说“有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是其中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例3】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得出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SS B.SASC.SAA D.ASA【答案】D【解析】∵BF⊥AB,DE⊥BD,∴∠ABC=∠BDE.又∵CD=BC,∠ACB=∠DCE,∴△EDC≌△ABC(ASA).故选D.【例4】如图,已知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A=∠D,BF=EC,AB∥DE,若∠1=80°,求∠BFD 的度数.四、用斜边、直角边(HL)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1.当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若不适合应用“HL”,也可考虑用“SAS”“ASA”或“AAS”来证明.2.在用一般方法证明时,因为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具备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故只需找另外两个条件即可,在实际证明中可根据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例5】如图,BE=CF,AE⊥BC,DF⊥BC,要根据“HL”证明Rt△ABE≌△Rt△DCF,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AE=DF B.∠A=∠D C.∠B=∠C D.AB=DC【答案】D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可以从求证的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寻求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要注意对图形本身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公共角、公共边等.【例6】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则∠D的度数为A.50°B.30°C.80°D.100°【答案】B【解析】∵OA=OC,OD=OB,∠AOD=∠COB,∴△AOD≌△COB(SAS),∴∠D=∠B=30°.故选B.【例7】如图,已知∠CAB=∠DBA,∠CBD=∠DAC.求证:BC=AD.【解析】∵∠CAB=∠DBA,∠CBD=∠DAC,∴∠DAB=∠CBA.在△ADB与△BCA中,CAB DBA AB ABDAB CBA ∠=∠⎧⎪=⎨⎪∠=∠⎩,∴△ADB≌△BCA(ASA),∴BC=AD.。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经典因式分解练习题100道

全等三角形经典证明题50道1、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FAEDC B4.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5.(5分)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PCEDBA6.(6分)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8.(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OEDCB AFE D CB A25、如图: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证明:∵DF=CE , ∵DF-EF=CE-EF , 即DE=CF ,在∵AED 和∵BFC 中,∵ AD=BC , ∵D=∵C ,DE=CF ∵∵AED ∵∵BFC (SAS )26、(10分)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题型1:全等+等腰性质1、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 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2、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 求证:OA =OD .题型2:两次全等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BF=CF2、已知如图,E 、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C 与BD 互相平分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AC.求证:BG=FG题型3:直角三角形全等(余角性质)1、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D 是斜边上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点,交AE 于G . 求证:BD =CG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3、如图,∠ABC =90°,AB =BC ,D 为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EF =CF -AE4、在△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E .(1)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5、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

1.已知: AB=4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B CD1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AB2ADC B3.已知: BC=DE ,∠ B= ∠E,∠ C= ∠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4.已知:∠ 1=∠ 2, CD=DE , EF//AB ,求证: EF=ACA12FCDEB5.已知: AD 均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ACB D6.已知: AC 均分∠ BAD , CE⊥ AB ,∠ B+ ∠D=180 °,求证: AE=AD+BE7.已知: AB=4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B CD8.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1 AB2ADC B9.已知: BC=DE ,∠ B= ∠E,∠ C= ∠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10. 已知:∠ 1=∠ 2, CD=DE , EF//AB ,求证: EF=ACA12FCDEB11.已知: AD 均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ACB D12. 已知: AC 均分∠ BAD , CE⊥ AB ,∠ B+ ∠D=180 °,求证: AE=AD+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 DC ,BE、 CE 分别均分∠ ABC 、∠ BCD ,且点 E 在 AD上。
求证: BC=AB+DC 。
13.已知: AB//ED ,∠ EAB= ∠ BDE , AF=CD , EF=BC ,求证:∠ F=∠ CE DCFA B14.已知: AB=CD ,∠ A= ∠ D,求证:∠ B= ∠ CADB C15.P 是∠ BAC 均分线 AD 上一点, AC>AB ,求证: PC-PB<AC-AB CAP DB16. 已知∠ ABC=3 ∠ C,∠ 1=∠2, BE⊥ AE ,求证: AC-AB=2BE17.已知, E 是 AB 中点, AF=BD , BD=5 , AC=7 ,求 DCDF A CE B18.( 5 分)如图,在△ABC 中, BD=DC ,∠ 1=∠ 2,求证: AD ⊥ BC.19.( 5 分)如图, OM 均分∠ POQ ,MA⊥ OP,MB ⊥OQ , A、B 为垂足, AB 交 OM 于点N.求证:∠ OAB=∠OBA(完满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20.( 5 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均分线与∠ CBA 的均分线订交于E, CE 的连线交 AP 于 D.求证: AD+BC=AB.PCEDA B21.( 6 分)如图,△ ABC 中, AD 是∠ CAB 的均分线,且AB=AC+CD,求证:∠ C=2∠ BACD B22.( 6 分)如图①, E、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 E, BF⊥AC 于 F ,若 AB=CD , AF=CE, BD 交 AC 于点 M.(1)求证: MB=MD , ME =MF(2)当 E、F 两点搬动到如图②的地址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可否成立?若成立请恩赐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原由.23.( 7 分)已知:如图,DC ∥AB,且 DC =AE, E 为 AB 的中点,( 1)求证:△ 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AE O DB C24.( 7 分)如图,△ABC 中,∠ BAC=90 度, AB=AC, BD 是∠ ABC 的均分线, 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 C 点的直线于 E,直线 C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F .求证: BD =2CE.F25、( 10 分)如图: DF=CE, AD=BC,∠ D=∠ C。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题型1:全等+等腰性质1、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 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
2、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 求证:OA =OD .题型2:两次全等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BF=CFFDCBA2、已知如图,E 、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AE =CF,求证:AC 与BD 互相平分O C E BDAA B E O F D C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AC.求证:BG=FG题型3:直角三角形全等(余角性质)1、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D 是斜边上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点,交AE 于G . 求证:BD =CG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B 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 ,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3、如图,∠ABC =90°,AB =BC ,D 为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EF =CF -AEAFCBDEGA BC FD E4、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5、如图:BE ⊥AC,CF ⊥AB ,BM=AC,CN=AB 。
2015-2016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无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ADBCBA CDF2 1 E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7.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8.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AD BC CD BA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BA CDF2 1 ECDB A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15.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DCBAFEP D ACB16. 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17.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8.(5分)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 19.(5分)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 20.(5分)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 FAED CBPEDCBA21.(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22.(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OE DCBA D CBA求证:BD =2CE .25、(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ADB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ADB CBA CDF2 1 ECDB A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BA CDF2 1 ECDB A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DCBA FE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15.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16. 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17.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AB C DP D ACBFA ED C B18.(5分)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19.(5分)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20.(5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21.(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PEDCBA D CBA22.(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OEDCBA求证:BD =2CE .25、(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26、(10分)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27、(10分)如图:在△ABC 中,BA=BC ,D 是AC 的中点。
求证:BD ⊥AC 。
28、(10分)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BF=CFFE DCB AMFECBA FE DCBA DCBADA29、(12分)如图:AB=CD ,AE=DF ,CE=FB 。
求证:AF=DE 。
30.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其中AB ∥CD ,在AB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 ,F ,M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31.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F =CE ,BE∥DF,BE =DF .求证:△ABE≌△CDF.FE DCB A32.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的中点,求证: AE =AF 。
3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34.已知AB ∥DE ,BC ∥EF ,D ,C 在AF 上,且AD =CF ,求证:△ABC ≌△DEF .35.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DCAFE654321E DCBAAC B DEF36、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
求证:DE =DF .37.已知:如图, AC ⊥BC 于C , DE ⊥AC 于E , AD ⊥AB 于A , BC =AE .若AB = 5 ,求AD 的长?38.如图:AB=AC ,ME ⊥AB ,MF ⊥AC ,垂足分别为E 、F ,ME=MF 。
求证:MB=MC39.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AD BC = ②AC BD = ③CE DE = ④D C ∠=∠ ⑤DAB CBA ∠=∠.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C已知:求证:证明:40.在△ABC中,︒=∠90ACB,BCAC=,直线MN经过点C,且MNAD⊥于D,MNBE⊥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BEADD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41.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1)EC=BF;(2)EC ⊥BFBCDEAEBMCF42.如图:BE⊥AC,CF⊥AB,BM=AC,CN=AB。
求证:(1)AM=AN;(2)AM⊥AN。
43.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求证:BC∥EF44.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45、(10分)如图,已知: AD是BC上的中线,且DF=DE.求证:BE∥CF.FAMNE123446、(10分)已知:如图,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DE BF . 求证:AB CD ∥.47、(10分)如图,已知∠1=∠2,∠3=∠4,求证:AB=CD48、 (10分)如图,已知AC ⊥AB ,DB ⊥AB ,AC =BE ,AE =BD ,试猜想线段CE 与DE 的大小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9、 (10分)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E =CE ,求证:AE =DE.ACEDBADECBF .3421DCBA50.如图9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BDE .1. 已知:如图 , 四边形ABCD 中 , AB ∥CD , AD ∥BC .求证:△ABD ≌△CDB.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连结AC 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 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写出你的证明.i.3. 已知:如图,点B,E,C,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且AB=DE,BE=CF.求证:AC ∥DF .ABC DEF 图94.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5. 如图, 已知:AB ⊥BC 于B , EF ⊥AC 于G , DF ⊥BC 于D ,BC=DF .求证:AC=EF .6. 如图,在ΔABC 中,AC=AB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AD ⊥BC ,请说明理由。
7. 如图,已知AB=DE ,BC=EF ,AF=DC ,则∠EFD=∠BCA ,请说明理由。
FGEDCBAADEABCD8. 如图,AE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已知∠B=45°,∠C=60°,求下列角的大小:(1)∠BAE (2)∠AEB9.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10. 如图,ΔABC 的两条高AD 、BE 相交于H ,且AD=BD ,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DBH=∠DAC ; (2)ΔBDH ≌ΔADC 。
11. 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在边BC 、CA 、AB 上,ABCE A BCDEHA BCDF EDCBA且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1) 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2) 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出变化过程.12.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1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F 是BC 边上的一点,AF 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G ,DE ⊥AG 于E ,且DE =DC ,根据上述条件,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4. 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PN ⊥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15. 如图所示,P 为∠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 ⊥OA 于C ,•∠OAP+∠OBP=180°,若OC=4cm ,求AO+BO 的值.16. 如图,∠ABC=90°,AB=BC ,BP 为一条射线,AD ⊥BP ,CE ⊥PB ,若AD=4,EC=2.求DE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