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比较厚薄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https://img.taocdn.com/s3/m/1f23aba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简介
本次中班科学活动主题为《比较厚薄》,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学会用简单的
方式辨别物品的厚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内容
1.准备工作
–准备各种不同厚度的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料等。
–准备比较工具,可以是卷尺、尺子等。
2.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的厚度,并用手或用比较工具测量厚度。
–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出各自观察得出的结论。
3.讨论与总结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品厚度会有所不同。
–让幼儿总结出厚度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育意义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幼儿对于物品特征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总结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厚度,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
比较力和动手能力。
从中,幼儿也能够学会如何用简单的方式来辨别物品的不同特征,并将这些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通过这样的科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
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27e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5.png)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物体的属性》,具体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厚薄这一属性,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厚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
2. 教学重点:认识厚薄属性,学会比较厚薄,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厚薄不同的纸片、卡片、积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纸片、卡片、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纸片、卡片、积木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自由发言,引导幼儿关注厚薄这一属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两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厚纸片和薄纸片,进行对比展示。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发现厚薄的不同。
(3)教师用语言描述厚薄,如“这个纸片很厚,那个纸片很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厚薄比较,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5. 游戏巩固(10分钟)(1)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箱子,里面装有厚薄不同的物品。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从箱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物品,然后用手触摸,猜测其厚薄。
(3)幼儿猜完后,教师公布答案,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厚薄现象,如书本的厚薄、衣服的厚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1)厚薄属性的认识(2)厚薄比较的方法(3)用语言描述厚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厚薄物品,并描述其厚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32bb1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a.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学会用“厚”和“薄”来描述物品。
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出“厚薄”属性的差异。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厚和薄的概念。
•厚和薄的比较。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厚度的物品,如:纸张、纸板、塑料片等。
2.准备一张厚度不同的比较图,如:“蛋糕切片”、“本子页数”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进入主题1.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厚度的物品,比如让他们拿着纸张、纸板和塑料片,通过摸、看、比较感知这些物品的厚度,并请孩子们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
2.给孩子们看一张厚度不同的比较图,如“蛋糕切片”、“本子页数”等,请孩子们把比较图按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游戏互动1.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圈,教师拿出几个不同的物品并说出物品名称,如:纸张、毛巾、纸板、饼干等。
2.请一位孩子去挑选其中一个物品,回到自己的座位,然后用“厚”或“薄”来描述这个物品,其他孩子再用自己所拿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重复以上步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
活动三:自由活动1.请孩子们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物品,然后向其他小组展示这个物品。
其他小组根据自己的物品来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各个小组展示的物品,并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有些物品厚,有些物品薄?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些物品?3.请孩子们自己创造一些物品,然后再进行比较,看看哪些物品更厚或更薄?教学评估1.通过孩子们的言语和行为观察孩子们对“厚薄”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
2.通过孩子们展示的物品和比较结果,检查孩子们是否能够准确地用“厚”和“薄”来描述物品。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厚薄”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晰,有些孩子容易把“高低”和“厚薄”混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的教学,让孩子们先对“高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来引导他们认识“厚薄”这个概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5fc9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d.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在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中,我们选取教材第三章节“感知物体属性”,具体内容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比较物体厚薄特性。
我们将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如书本、积木等,帮助幼儿形成对厚薄概念初步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厚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通过比较,判断物体厚薄。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运用恰当语言描述物体厚薄,并能够进行简单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厚薄不同书本、积木、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物品,如卡片、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幼儿展示一组厚薄不同书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些书本有什不一样地方?”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书本厚薄不同。
2. 例题讲解我拿起两本书,一本厚和一本薄,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比较,理解厚薄概念。
然后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厚薄,如“这本书很厚”,“那本书很薄”。
3. 随堂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厚薄不同物品,让幼儿通过合作,将物品按照厚薄进行排序。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准确地描述物品厚薄。
邀请各小组幼儿分享他们排序结果,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物品厚薄。
对幼儿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厚薄不同书本、积木等物品。
2. 用文字标注“厚”和“薄”,并画上箭头,表示厚薄程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家中厚薄物品,并进行比较和排序。
2. 答案:请幼儿用语言描述找到厚薄物品,如“这个饼干盒子很厚,那个药盒很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解他们对厚薄概念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需求。
拓展延伸: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属性,如长短、高矮等,帮助幼儿形成更全面物体概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a07f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0.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度量》中的第三节《比较厚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一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在生活中进行比较厚薄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纸张、卡片、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纸张、卡片、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厚纸和一张薄纸,提问:“你们知道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2. 教学新课(15分钟)a. 教师通过比较厚薄不同的纸张、卡片、积木等,引导学生认识厚薄的概念。
b.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指触摸、眼睛观察、重叠比较等方法,比较物体的厚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厚薄不同的卡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并解释如何判断厚薄。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a. 厚薄的概念b. 比较厚薄的方法触摸观察重叠c.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a. 三张不同厚度的纸张b. 两块不同厚度的积木c. 一张厚卡片和一张薄卡片2. 答案:a. 纸张1 > 纸张2 > 纸张3b. 积木1 > 积木2c. 厚卡片 > 薄卡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厚薄的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549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a.png)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难点:幼儿对厚薄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度不同的物体(如纸张、书本、木板等)。
学具:幼儿手工操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如纸张、书本、木板等。
2. 讲解和演示:教师向幼儿讲解厚薄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
3. 随堂练习:让幼儿自行比较和观察不同物体的厚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体,用手工操作材料制作出该物体的厚薄模型,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厚薄的概念及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厚薄的练习题。
a. 请幼儿观察和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并用语言描述。
b. 请幼儿观察和比较一本书和一张纸的厚薄,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a. 厚薄的描述:第一张纸比第二张纸薄。
b. 厚薄的描述:这本书比一张纸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厚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如衣服、被子、食品等,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比较厚薄中班教案7篇
![比较厚薄中班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0b7a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d.png)
比较厚薄中班教案7篇比较厚薄中班教案篇1目标: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过程:一、目测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296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0.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感知物体的属性》,具体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厚薄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区分不同物体的厚薄。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区分不同物体的厚薄。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厚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卡片、图片、实物(如书、纸、积木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厚纸和一张薄纸,让幼儿观察、触摸,询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厚薄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判断不同物体的厚薄。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组不同厚薄的物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制作厚薄不同的卡片,并互相比较、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观察比较判断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寻找家中的厚薄不同的物体,用画笔、剪刀、胶棒等制作成卡片,并写上物体的名称。
2. 答案:示例:厚卡片:书、积木、饼干盒;薄卡片:纸、塑料袋、气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寻找大自然中的厚薄物体,如树叶、石头等,进一步巩固厚薄概念。
同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找到的物体,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一等奖教案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b6ed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e.png)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比较厚薄》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厚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厚薄;运用厚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厚薄。
2. 能够运用厚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厚薄概念,学会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厚薄。
教学重点:运用厚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度不同的卡片、积木、纸张等。
学具:每组一套厚度不同的卡片、积木、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厚度不同的卡片、积木、纸张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拿出两张厚度不同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提问:“这两张卡片,哪张厚,哪张薄?”(3)教师讲解判断方法,并引导幼儿运用厚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套教具,进行观察、比较、判断。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2)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厚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品有厚薄之分呢?”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概念观察方法判断方法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的三个物品,分别代表厚、薄、适中,并说明理由。
(2)运用厚薄概念,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
2. 答案:(1)示例:厚:书本;薄:纸张;适中:卡片。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厚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厚薄现象,如衣服、鞋子等。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68b97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0.png)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三章《物体的特征》,具体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厚薄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较厚薄的方法,观察、分析周围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厚薄不同的纸张、卡片、积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张、卡片、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纸张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厚?哪个更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比较厚薄的方法:观察、触摸、重叠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学具进行比较厚薄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的概念比较厚薄的方法:观察、触摸、重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厚薄不同的两个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请幼儿用厚薄不同的纸张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
2. 答案:作业一:描述家里的物品厚薄特征。
作业二:手工作品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厚薄不同的物品。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厚薄现象的应用,如衣服的厚薄与季节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https://img.taocdn.com/s3/m/b6bbe6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0.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厚薄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本活动主要围绕“比较厚薄”这一主题,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厚薄的概念,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
教学准备:1. 各种不同厚度的纸片、卡片、布料等材料。
2. 一对尺子或者厚度测量工具。
3. 图画书或故事书中的相关图片或场景。
4. 比较厚薄的游戏道具,如积木、拼图等。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讲故事或看图画书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到物体的厚薄差异。
2. 实物展示:出示准备的各种材料,让幼儿亲手触摸感受其厚薄,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 操作实践:让幼儿使用尺子或测量工具,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的厚度。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比较厚薄的游戏,如用积木或拼图制作不同厚度的塔,看谁的塔更稳定。
5.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他们在活动中发现的关于厚薄的现象和规律。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各种物体的厚薄,例如书本、衣物、水果等,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总结:回顾本次活动,强调厚薄的概念,以及比较厚薄的方法和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如测量的数据、制作的物品等,以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准确性。
4. 在后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比较和判断,以此评估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https://img.taocdn.com/s3/m/240ff0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c.png)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属性》,详细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物体厚薄的概念,并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厚薄。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厚薄的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厚薄不同的物品(如书本、卡片、硬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物品,白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白纸、书本、卡片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厚薄。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厚薄,并记录结果。
4. 互动游戏游戏一:找出最厚的物品。
游戏二:找出最薄的物品。
游戏三:按厚薄顺序排列物品。
6. 知识拓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厚薄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厚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概念比较方法常见厚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中的厚薄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记录。
(2)用自己的话解释厚薄的概念。
2. 答案:(1)略。
(2)厚薄是指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中的厚薄现象。
(2)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厚薄物品,并进行比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理解厚薄的概念。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583a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d.png)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的特征》,详细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厚薄,让他们掌握厚薄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厚薄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厚薄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厚薄不同的物体。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物品(如书本、纸片、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的物品,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书本、纸片、积木等,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厚薄的概念。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择两个厚薄差异明显的物品,如厚书本和薄纸片,进行对比讲解,让幼儿明确厚薄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将物品按照厚薄排序。
(2)幼儿分组讨论,完成记录表,用画笔将厚薄不同的物品进行标记。
5. 互动游戏(10分钟)“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厚薄不同的物品打乱,让幼儿找到相同厚度的物品,进行配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板书内容:厚薄概念厚薄不同的物品示例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厚薄物品,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
答案:略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厚薄物品,进行观察和记录,增强幼儿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厚薄不同的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厚薄概念。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9c11e15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f.png)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物体的特征》第三节《比较厚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物体的厚薄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厚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厚薄不同的纸片、积木、塑料瓶、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纸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厚纸片和一张薄纸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厚薄不同的纸片、积木、塑料瓶等物品,引导幼儿比较它们的厚薄。
b. 教师讲解厚薄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厚薄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c.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指触摸、眼睛观察等方法比较物体厚薄。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比较厚薄不同的纸片。
b. 每组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厚薄不同的卡片。
c.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说出它们的厚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板书内容:a. 厚薄概念b. 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c. 生活中的厚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厚薄物品,与爸爸妈妈一起比较并记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厚薄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厚薄物品,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a4929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0.png)
中班科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科学》一书,第四章“比较厚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厚薄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的厚薄差异;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比较物体厚薄的能力;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厚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厚薄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本、纸张、塑料片等;学具:幼儿用书《科学》第四章“比较厚薄”。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比较厚薄板书内容:厚薄概念、比较方法、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厚薄,并和家长分享;2. 答案:幼儿能够找出家里的物体,正确比较它们的厚薄,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良好,但对生活中物体的厚薄现象发现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观察更多生活中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厚薄,如衣服、被子、家具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课教材选用《科学》一书,第四章“比较厚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厚薄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的厚薄差异;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比较物体厚薄的能力;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厚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细节1. 认知目标: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重点: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能够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厚薄;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厚薄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fc44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a.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形状和特征》,具体内容为第5节《比较厚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厚薄,并掌握厚薄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厚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厚薄,理解厚薄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掌握厚薄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纸张、积木、书本、卡片等。
学具:剪刀、胶棒、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厚薄不同的纸张、积木、书本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初步感知厚薄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厚薄不同的纸张,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厚的纸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用尺子测量卡片上的物品,比较它们的厚薄。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换测量结果,共同讨论、分析。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发放剪刀、胶棒、画笔等学具,让幼儿剪下不同厚度的纸张,并进行粘贴。
(2)让幼儿将剪下的纸张按照厚度进行排序,加深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1)厚薄概念(2)测量方法(3)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厚薄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厚薄不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制作厚薄卡片让幼儿用剪下的纸张制作厚薄卡片,卡片上需注明物品名称和厚度。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厚薄的概念,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厚薄。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https://img.taocdn.com/s3/m/26e36b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8.png)
【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中班科学比较厚薄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厚薄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厚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不同厚薄的纸张、书本、积木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本厚书和一本薄书,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本书更厚?哪本书更薄?”2.邀请幼儿上台比较两本书的厚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基本环节1.感知厚薄a.教师分发不同厚薄的纸张,让幼儿触摸并说出感受。
b.引导幼儿用“厚”和“薄”来形容纸张。
c.教师出示一张厚纸和一张薄纸,让幼儿比较并说出哪张纸更厚,哪张纸更薄。
2.比较厚薄a.教师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积木,其中一部分厚,一部分薄。
b.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出厚积木和薄积木。
c.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如:“这个积木厚,那个积木薄。
”3.游戏环节a.游戏一:猜猜乐教师将一些厚薄不一的物品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伸手进去摸一摸,然后猜测物品的厚薄。
b.游戏二:传递游戏教师将厚薄不一的物品放在幼儿中间,让幼儿按顺序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说出物品的厚薄。
a.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厚薄物品,如衣服、书本、纸箱等,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2.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的厚薄物品,并分享给班上的小朋友。
五、教学反思1.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厚薄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拓展环节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
中班科学:比较厚薄
![中班科学:比较厚薄](https://img.taocdn.com/s3/m/4d1c6838c5da50e2524d7f75.png)
摸一摸、说一说
小结:
东西有厚和薄之分,有的比较厚,有的比较薄。
比比这两本书那一本薄哪一本厚?
结论:绿色的书厚,蓝色的书薄。
提问:这三本书,比一比那一本最厚,那一本最薄?你是用什么办法 比较的?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厚薄,你还有什么方法比较书的厚 薄?
小结: 单独一样东西是不能比较厚薄的,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厚薄,三样东西能比较出最厚和最薄的。 厚薄是相对的。
寻找与发现:
引导语:在班级找 找,还有许多不同厚薄 的东西,你们可以看一 看,比一比谁厚谁薄,怎么排的?怎样排才能又对又快?
方法一:先找出最薄的、然后找出最 厚的,再把剩下三个进行比较,依次 排队。 方法二:从图中找出最薄的,拿 来放第一个,然后在再图中找出 最薄的,拿来放第二个,反复用 这个方法进行排队。 小结:比较厚薄时应该放在同 一个平面上。
巩固比较厚薄:
从厚到薄:
中班科学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科学比较厚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8db2852ea551810a68728.png)
中班科学比较厚薄教案【篇一: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目标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重点和难点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
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
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
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
彩色的篮子若干只。
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
(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
如找出一张厚的纸。
把粗的毛线举起来。
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
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
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
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一摸、说一说
小结:
东西有厚和薄之分,有的比较厚,有的比较薄。
比比这两本书那一本薄哪一本厚?
结论:绿色的书厚,蓝色的书薄。
提问:这三本书,比一比那一本最厚,那一本最薄?你是用什么办法 比较的?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厚薄,你还有什么方法比较书的厚 薄?
小结: 单独一样东西是不能比较厚薄的,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厚薄,三样东西能比较出最厚和最薄的。 厚薄是相对的。
寻找与发现:
引导语:在班级找 找,还有许多不同厚薄 的东西,你们可以看一 看,比一比谁厚谁薄, 把答案告诉同伴或老师。
排排队,你是怎么排?怎样排才能又对又快?
方法一:先找出最薄的、然后找出最 厚的,再把剩下三个进行比较,依次 排队。 方法二:从图中找出最薄的,拿 来放第一个,然后在再图中找出 最薄的,拿来放第二个,反复用 这个方法进行排队。 小结:比较厚薄时应该放在同 一个平面上。
巩固比较厚薄:
从厚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