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地位指数又称立地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立地类型: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

分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方法。

常用(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

森林立地因子和特点: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可以分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方法。由于我国造林区多为无林地带,因此,间接方法最为常用。

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

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有的辅以立地指数。该方法较适合无林、少林地区,以及因森林破坏严重实在难以利用现有森林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地区。

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

根据生活因子(水分、养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以横纵坐标分别代表土壤养分及土壤湿度,然后将土壤湿度从及干旱至湿润分为若干水分级,并以数字表示各自干湿程度,同时借助于植物组成(主要是反映土壤湿度状况的指示植物)和覆盖度只是水分状况,将土壤养分按土类、土层厚度分为若干养分分级,也以字母表示其养分高低,最后制成二维表格形式。

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一)物理环境因子

(1)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特点:稳定、简单。

(2)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

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

②与树木高生长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

③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3)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

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

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

③比较容易测定;

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4)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

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植被因子

植被类型

指示植物种(或种组)

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

生物量

收获量等。

(三)人为活动因子,具有多变性和不易确定性

(1)经营活动

森林收获;林下经营

(2)破坏活动

滥砍盗伐;反复樵采;收取枯枝落叶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方法:(1)直接评价法:

直接利用收获量或生长量地位指数法

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生长截距法

生长量与环境因子结合

(2)间接评价法:

指示植物法:醉酱草一云杉林→干旱环境,泥炭鲜一云杉林→沼泽

土壤—立地评价法:气候的水热条件与林木生长量的相关性,根据地形土壤判断立地量,土壤调查法:土壤因子与林木生长量建立关系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适地适树标准:

定性标准:根据造林的目的确定,对用材林而言,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定量标准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立地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能通过调查计算,了解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尤其是把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进行比较,就可以较客观地为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平均材积生长量也是一个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2)方法途径:选择&改造

选择:选树适地(多数人工林);选地适树(定向培育的人工林)

改造:改树适地(更新、更换品种);改地适树(特殊立地人工林)

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地。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之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该书造林,就是在树种和地某些方面不太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训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相适应。改地造林则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1.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之一。

2.是林木优质速生,丰产的基础。造林树种必须抵御一些意外灾害。造林后难以成活,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即使造林成活,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3.树种选择是百年大计性质的事情,也是一个而古老的话题。

造林选择树种的原则:(1)经济学原则::造林目的是和经济学原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2)林学原则: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3)生态学原则:森林是个生态系统,造林树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树种的选择必须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全面考虑。

用材林: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干性与材质)

第三章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3/2幂法则:V=KN‐α(其中:V为单株材积,N为单位面积株数,K为因树种而异的参数,α为因竞争状态而变化的参数),当N趋于最大密度时,α值接近于1.5,故称3/2幂法则。

人工林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的方法:

1、星状混交。是将一树种的少量植株点状分散地与其他树种的大量植株栽种在一起的

混交方法,或栽植成行内隔株的一树种与栽植成行状、带状的其他树种相混交

的方法。

2、株间混交。是在同一行植行内隔株种植2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

3、行间混交,是一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

4、带状混交,是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

依次种植的混交方法。

5、块状混交,是将一个树种栽成一小片,与另一栽成一小片的树种依次配置的混交方

式。

6、不规则混交,是构成混交林的树种间没有规则的搭配方式,随机分布在林分中。

7、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