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

合集下载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有点像鲇鱼,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昂嗤鱼其实是很好吃的。昂嗤鱼通常也是氽汤。虎头鲨是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乳,是所谓“奶汤。”昂嗤鱼也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
塘鳢鱼亦称土步鱼。《随园食单》:“杭州以土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浑身紫褐色,有细碎黑斑,头大而多骨,鳍如蝶翅。这种鱼在我们那里也是贱鱼,是不能上席的。苏州人做塘鳢鱼有清炒、椒盐多法。我们家乡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铁凝印象

“我对给他人写印象记一直持谨慎态度,我以为真正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通过一篇短文便对一个人下结论则更显得滑稽。”铁凝说得很对。我接受了让我写铁凝的任务,但是到快交卷的时候,想了想,我其实并不了解铁凝。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温习一下一些印象的片段,考虑考虑。文章发排在即,只好匆匆忙忙把一枚没有成熟的“生疙瘩”送到读者面前——张家口一带把不熟的瓜果叫做“生疙瘩”。
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可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做法其实并不复杂。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不入油炸,而以酱油冬菇汤煮,豆皮层中有汁,甚美。
四次作代会期间,有一位较铁凝年长的作家问铁凝:“铁凝,你是姓铁吗?’她正儿八经地回答:“是呀。”这是一点狡狯。她不姓铁,姓屈,屈原的屈。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告诉那年全己消长的作家实话。姓屈,很好嘛!她父亲做画署名“铁扬”,她们姊妹就跟。一起姓起铁来。铁凝有一个值得叫人羡慕的家庭,一个艺术家的家庭。铁凝是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长大的。铁扬是个“不凡”的画家。——铁凝拿了我在石家庄写的大字对联给铁扬看,铁扬说了两个字:“不凡。”我很喜欢这个高度概括、无可再简的评语。这两个字我可以回赠铁扬,也同样可以回赠给他的女儿。铁凝的母亲是教音乐的。铁扬夫妇是更叫人羡慕的,因他们生了铁凝这样的女儿。“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屈铁凝。上帝对铁扬一家好像特别钟爱。且不说别的,铁凝每天要供应父亲一瓶啤酒。一瓶啤酒,能值几何?但是倒在啤酒杯里的是女儿爱!

汪曾祺的散文名篇

汪曾祺的散文名篇

自然与人性共生的和谐——论汪曾祺散文名篇《小时候》《小时候》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名篇,通过回忆与描述,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性共生的和谐之美。

文章一开篇,汪曾祺就以朴实的笔调勾勒出了一个纯真而美好的童年世界。

他以“烧稻草”、“戏水”、“瞎捉”等儿时游戏为线索,深情地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

无论是“烧稻草堆”的烟雾弥漫,还是“戏水”的欢乐喧闹,都让人感觉到了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这些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到了汪曾祺的童年世界,一起体验那些美好的时光。

文章中的浓厚自然意味不仅体现在游戏中,更体现在了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中。

作者用文字将自然景象如草场、池塘、蝌蚪、青蛙等呈现在读者眼前。

文字中流淌着对大自然的痴迷和热爱,它们是作者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这些自然景观给予了作者浩然的背景,塑造了他对人生最初的理解和感悟。

在《小时候》这篇散文中,作者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美好童年,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人性和谐共生的向往。

他认为,小时候的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人们能够和自然相互融合、和谐共处,令人惊喜不已。

通过展示汪曾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读者被唤醒了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和向往。

《小时候》这篇散文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详尽地感受到了文章中所呈现的童年记忆和那种自然与人性间的和谐之美。

这种和谐之美展现了一种自然的纯真和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快节奏、高压力现代生活的思考和不满。

通过对童年的追忆,汪曾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平静、温暖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性共存、和谐相融的世界。

总之,《小时候》这篇汪曾祺的散文名篇展现了自然与人性共生的和谐之美。

通过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汪曾祺以朴实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自然纯真的世界。

这篇文章的美在于其简单真实,透过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共生,愈发珍视自然和童心,传递了一种从现实中回归自然、重拾纯真的心灵引导。

汪曾祺写茶的散文

汪曾祺写茶的散文

汪曾祺写茶的散文汪曾祺写茶的散文有《寻常茶话》原文:袁鹰编《清风集》约稿。

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

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

但是毫不讲究。

对茶叶不挑剔。

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

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

但是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

太次的茶叶,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北京人》里的江泰认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为还有一种功能,是:提神。

《陶庵梦忆》记闵老子茶,说得神乎其神。

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

我不喜欢喝太烫的茶,沏茶也不爱满杯。

我的家乡认为对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满,茶要浅”,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不敬,甚至是骂人。

于是就只剩下一个字:浓。

我喝茶是喝得很酽的。

曾在机关开会,有个女同志尝了我的一口茶,说是“跟药一样”。

因此,写不出关于茶的文章。

要写,也只是些平平常常的话。

我读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我的祖父不知怎么忽然高了兴,要教我读书。

“穿堂” 的左侧有两间空屋。

里间是佛堂,挂了一幅丁云鹏画的佛像,佛的袈裟是朱红的。

佛像下,是一尊乌斯藏铜佛。

我的祖母每天早晚来烧一炷香。

外间本是个贮藏室,房梁上挂着干菜、干的粽叶。

靠墙有一缸“臭卤”,面筋、百叶、笋头、苋菜秸都放在里面臭。

临窗设一方桌,便是我的书桌。

祖父每天早晨来讲《论语》一章,剩下的时间由我自己写大小字各一张。

大字写《圭峰碑》,小字写《闲邪公家传》,都是祖父从他的藏帖里拿来给我的。

隔日作文一篇。

还不是正式的八股,是一种叫作“义” 的文体,只是解释《论语》的内容。

题目是祖父出的。

我共做了多少篇“义”,已经不记得了。

只记得有一题是“孟子反不伐义”。

祖父生活俭省,喝茶却颇考究。

他是喝龙井的,泡在一个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兴砂壶里,用一个细瓷小杯倒出来喝。

他喝茶喝得很酽,一次要放多半壶茶叶。

喝得很慢,喝一口,还得回味一下。

汪曾祺经典短篇小说鉴赏

汪曾祺经典短篇小说鉴赏

汪曾祺经典短篇小说鉴赏在中国文坛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他们的杰出作品。

而汪曾祺,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具风采的短篇小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对汪曾祺经典短篇小说进行鉴赏,展现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1. 《又见月圆》汪曾祺的《又见月圆》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抉择和情感的升华。

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描写了一个日本侦察兵遭围困的情节。

通过对主人公古井的刻画,汪曾祺熟练地展示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勇敢与机智。

他不仅具备了智慧和勇气,还表现出对自身价值和对国家荣誉的意识。

在最后关头,他不惜牺牲自己保护了自己的阵地,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感和责任担当。

2. 《另一种望远镜》《另一种望远镜》是汪曾祺的另一篇经典作品,通过对家庭和人生的思考,呈现出了深邃的内在世界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对老年夫妇因为儿子的不孝行为而遭遇困境。

然而,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狭隘的家庭纠纷,而是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通过叙述儿子的外国朋友,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变革。

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思索和反思,引发了对家庭、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3. 《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独特价值和对美的追求。

小说以糊涂的老头子韩老农为中心,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举动和反应,展现出了生活的乐趣和艺术。

作者以优雅和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这个小小的镇子里,汪曾祺以他独特的眼光,将一个普通人的精彩展现出来。

4. 《人间草木》《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创作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故事通过一个乡下小伙子和一段意外事件的展开,让人们不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炙子”的铁条之间有小缝,下面的柴烟火气可以从缝隙中透上来,不但整个“炙子”受火均匀,而且使烤着的肉带柴木清香;上面的汤卤肉屑又可填入缝中,增加了烤炙的焦香。
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可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做法其实并不复杂。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不入油炸,而以酱油冬菇汤煮,豆皮层中有汁,甚美。
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但整个炙子受火均匀而且使烤着的肉带柴木清香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
汪曾祺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
代表作,欢迎阅读。
《汪曾祺谈吃

有一个时期附近小山下柏树林里飞来很多硬壳昆虫,黑色,形状略似金龟子,老鲁说这叫豆壳虫,是可以吃的,好吃!他捉了一些,撕去硬翅,在锅里干爆了,撒了一点花椒盐,就起酒来。在他的示范下,我们也爆了一盘,闭着眼睛尝了尝,果然好吃。有点像盐爆虾,而且有一股柏树叶的清香,——这种昆虫只吃柏树叶,别的树叶不吃。于是我们有了就酒的酒菜和下饭的荤菜。这玩意多得很,一会儿的工夫就能捉一大瓶。
铁凝里说爱笑。她不是腼腆的,不是矜持渊默(按:深沉静默)的,但也不是家雀一样唧唧喳喳,吵起来没个完。有一次我说了一个嘲笑河北人的有点粗俗的笑话:一个保定老乡到北京,坐电车,车门关得急,把他夹住了。老乡大叫:。夹住咱腚了!夹住咱旋了!。售票员问:“怎么啦?”——“夹住俺腚了!”售票员明白了,说:“北京这不叫腚。“——“叫什么?”——“叫屁股。”——“哦!”——“老大爷你买票吧。您到哪呀。”——“安屁股门!”铁凝大笑,她给续了一段:“车开了,车上人多,车门被挤开了。老乡被挤下去了。——哦,自动的!”铁凝很有幽默感。这在女作家里是比较少见的。

汪曾祺及其作品详解

汪曾祺及其作品详解

汪曾祺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

人物简介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汪曾祺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

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

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

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选读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选读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选读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以下是汪曾祺散文选读中的一些经典作品。

《故乡的云》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乡的云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文章以云为线索,描绘了云的形态、变化和云与人的关系。

汪曾祺通过对云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好和深情。

《荷塘月色》是汪曾祺的另一篇散文,描写了夏夜的荷塘和月色,以及作者与友人在荷塘中的游玩。

文章以荷塘和月色为背景,描绘了夏夜的宁静、美丽和神秘。

汪曾祺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庙》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一个小庙的历史和庙内的文化遗产。

文章以小庙为背景,通过对庙内的文物和历史的描写,展现了小庙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汪曾祺通过对小庙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珍视,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厚重。

《月夜行舟》是汪曾祺的另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月夜中行舟的经历。

文章以月夜行舟为背景,通过对月光、水面和行舟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汪曾祺通过对月夜行舟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著称,他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中国当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之一。

汪曾祺散文

汪曾祺散文

汪曾祺散文引言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常熟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描绘了中国乡村生活的百态,还表达了他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汪曾祺的散文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汪曾祺的散文创作背景汪曾祺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而他的作品早在50年代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传统乡村生活逐渐消失,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汪曾祺以他独特的观察力和敏感性,深入乡村、城市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散文作品总是质朴而真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汪曾祺散文的文学特点1.真实而质朴:汪曾祺的散文风格通俗易懂,用词质朴自然,语言流畅,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生动形象和情感饱满。

2.平实而生动: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乡村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人性关怀:汪曾祺的作品中对人性的关怀是核心主题之一。

他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品1. 《台塑湾十三钗》这是汪曾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着他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深情描写。

这本书以台塑湾作为背景,描绘了十三位女子的生活。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女子在不同年龄和环境中的艰辛和坚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2. 《边城》这是汪曾祺另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以中国东北乡村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荒凉和封闭的边境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男人们出门经商,留下女人们守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贫穷和残酷的生活条件使得这个小镇充满了无尽的失落和苦闷。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汪曾祺展现了生活中的孤独、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大风车》这是汪曾祺的成名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汪曾祺代表散文集

汪曾祺代表散文集
再回到山西人们的喜欢吃醋的问题,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就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但是作为山西人们,我们想一想,山西人们的吃醋究竟是缘于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山西人们喜爱吃面食,用醋调味,才更突出其美味呢?如同南方人们的吃辣是因为气候潮热,辣有驱湿的作用一样;再就是山西五谷杂粮丰富,特别是晋北一带盛产高粱,用来做醋是很好的原料。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们是南京人们,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们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到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们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
山西人们还爱吃菜,雁北尤胜。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儿,榆树钱儿。有人们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们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们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们、广西人们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
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
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桔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佧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分上下。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800字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800字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800字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真实、细腻、生活化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我为您摘抄的一些汪曾祺的散文,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故乡的秋》。

秋天是我故乡最美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在田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我在故乡的小路上漫步,感受着秋天的宁静和温暖。

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2.《夏日杂记》。

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在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着脸颊,带来一丝清凉。

我喜欢夏天的雨,它洗涤了尘世的疲惫,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夏日的夜晚,星空璀璨,我仰望着星星,感受着宇宙的神秘和无限。

3.《城市的记忆》。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象征,它充满了繁忙和喧嚣。

我在城市的街头漫步,看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仿佛时间在这里加速流动。

然而,城市也有它的美,夜晚的霓虹灯闪烁着绚丽的光芒,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这些都是城市给予我们的独特记忆。

4.《乡村的宁静》。

乡村是我心灵的避风港,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宁静与安详。

我喜欢在乡村的小溪边垂钓,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乡村的人们勤劳朴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着土地,守护着家园,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到踏实和安心。

5.《岁月的痕迹》。

岁月如梭,留下了许多痕迹。

我喜欢回忆过去的时光,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都成为了我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岁月的痕迹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我要珍惜每一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以上是我为您摘抄的汪曾祺的散文,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阅读的愉悦。

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的文字细腻而真实,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如果您对其他方面还有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品

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品

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品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而广受赞誉。

他的散文作品贴近生活,语言简洁生动,充满了对人性、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与温情关怀。

以下是汪曾祺的一些散文代表作品:
1、《人间草木》
这部作品描绘了花草树木的生长与姿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妙。

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与植物相关的故事和回忆,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2、《受戒》
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小说,但其中的散文特质显著。

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纯真的乡村世界。

3、《大淖记事》
展现了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命运。

文字朴实,情感真挚。

4、《四方食事》
聚焦于各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体现了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5、《岁朝清供》
围绕传统节日和习俗展开。

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让人们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欢迎大家查看!葡萄月令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

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

风摆动树枝条,树醒,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

树枝软。

树绿。

雪化,土地是黑。

黑色土地里,长出茵陈蒿。

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

挖下土,堆在四面。

葡萄藤露出来,乌黑。

有梢头已经绽开芽苞,吐出指甲大苍白小叶。

它已经等不及。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

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柳木、杨木、桦木,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

立柱有汤碗口粗、饭碗口粗、茶杯口粗。

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

中等,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

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一冬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得四五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它起来。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地伸开。

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上架,就施肥。

在葡萄根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沟,把大粪倒在里面。

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

大棵,得三四桶。

小葡萄,一桶也就够。

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

池里放满水。

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

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组织跟别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导管。

这一点,中国古人早就发现。

《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

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

”“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赏析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赏析相关内容。

1.《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虽然它的动人处不是,至少不仅在于这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

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

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

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

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说它是青的)里面充满了影子。

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

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

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

那只青裆子永远眯着眼假寐(我想它做个哲学家,似乎身子太小了)。

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在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屋顶,墙,壁上花纸的图案,甚至鸽子:铁青子,瓦灰,点子,霞白。

宝石眼的好处这时才显出来。

于是我们,等斑鸠叫单声,在我们那个园里叫。

等着一棵榆梅稍经一触,落下碎碎的瓣子,等着重新着色后的草。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

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的纠在一起。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

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

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

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

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草被压倒了。

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

汪曾祺散文有哪些?

汪曾祺散文有哪些?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
集》《汪曾祺小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有哪些著名散文

汪曾祺有哪些著名散文

汪曾祺有哪些著名散文汪曾祺有哪些著名散文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那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代表作,希望能帮到你。

汪曾祺有哪些著名散文:1. 《新校舍》2. 《泡茶馆》3. 《跑警报》4. 《自得其乐》5. 《自报家门》6. 《随遇而安》7. 《多年父子成兄弟》8.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9. 《金岳霖先生》10. 《老舍先生》11. 《国子监》12. 《葵·薤》13. 《五味》14. 《寻常茶话》15. 《食豆饮水斋闲笔》16. 《韭菜花》17. 《花》18. 《果园杂记》19. 《葡萄月令》20. 《翠湖心影》21. 《昆明的雨》22. 《湘行二记》23. 《旅食小品》24. 《水母》25. 《我的家乡》26. 《文游台》27. 《观音寺》28. 《午门忆旧》29. 《一辈古人》30.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31. 《城隍·土地·灶王爷》32. 《老不闲抄》33. 《胡同文化》34. 《我是一个中国人》35. 《故乡的食物》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

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

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

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汪曾祺的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代表作为主,适当选编了他的诗歌和书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欢迎来参考!汪曾祺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 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 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 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 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 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 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 岁。

汪曾祺散文作品目录《我的家乡》《文游台》观音寺》午门忆旧》一辈古人》吴大和尚和七拳半》新校舍》泡茶馆》跑警报》自得其乐》自报家门》随遇而安》多年父子成兄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金岳霖先生》老舍先生》国子监》水母》城隍.土地.灶王爷》老不闲抄》胡同文化》我是一个中国人》故乡的食物》吃食和文学》宋朝人的吃喝》《葵.薤》《五味》《寻常茶话》《食豆饮水斋闲笔》《韭菜花》《花》《果园杂记》《葡萄月令》《翠湖心影》《昆明的雨》《湘行二记》《泰山片石》《北京的秋花》《林肯的鼻子》《美国短简》《香港的鸟》《谈风格》《谈谈风俗画》《揉面》《〈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关于〈受戒〉》汪曾祺散文作品《五味》原文及赏析山西人真能吃醋! 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

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然后每户一斤。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引导语:《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山丹丹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

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

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了?咋知道?”“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

你看,十三朵。

”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

我本想把这棵山丹丹带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铁锹,把老堡垒户的开满了蓝色党参花的土台上刨了个坑,把这棵山丹丹种上了。

问老堡垒户:“能活?”“能活。

这东西,皮实。

”大青山到处是山丹丹,开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

山丹丹开花花又落,一年又一年……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

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

枸杞枸杞到处都有。

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

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

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

我的家乡叫做狗奶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

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

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

”“有吗?”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不少!”“不少!”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慢慢捡着!”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

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

——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汪曾祺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观察力,深刻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情感。

本文将摘录汪曾祺的一些代表作品,以展示他散文创作的魅力。

在《故都的秋》中,汪曾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北京的秋天。

他写道:“秋天是北京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它用它的凉爽,赠给这座城市一片宁静的蓝天。

”通过对北京秋天气候特点的细腻描绘,汪曾祺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独特的美好。

而《乡愁》则展示了汪曾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将童年时的乡村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所记忆的乡愁,是一个人在都市里望着天边忧郁的脸,忽然很想家,或者哭的时候,天大地大,无论什么人都像是亲者。

”这种深深的乡愁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除了叙述自然景色和感情体验,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还包含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布店老板》是他对社会底层人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细致地刻画了一个苦苦挣扎的小商贩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揭示当前社会的不公与困境。

他写道:“他一生,终将无成。

开始无意显赫,终要妥协以求生存。

说到底,他活着就是活活碰了鬼的。

”而《老戏骨》则是汪曾祺对艺术人生的独特观察。

他以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老戏骨的艺术追求和生活境遇。

“他从那里走来,挑着个台灯倚在梳妆台,看时看韩璇的芭蕾。

”这个场景中蕴含着汪曾祺对艺术追求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也涵盖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观察。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转化为艺术的表达,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与情感。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广泛流传,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汪曾祺散文:王四海的黄昏

汪曾祺散文:王四海的黄昏

汪曾祺散文:王四海的黄昏汪曾祺散文:王四海的黄昏导语: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汪曾祺散文:王四海的黄昏,欢迎大家阅读!北门外有一条承志河。

承志河上有一道承志桥,是南北的通道,每天往来行人很多。

这是座木桥,相当的宽。

这桥的特别处是上面有个顶子,不方不圆而长,形状有点像一个船篷。

桥两边有栏杆,栏杆下有宽可一尺的长板,就形成两排靠背椅。

夏天,常有人坐在上面歇脚、吃瓜;下雨天,躲雨。

人们很喜欢这座桥。

桥南是一片旷地。

据说早先这里是有人家的,后来一把火烧得精光,就再也没有人来盖房子。

这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

现在只是一片平地,有一点像一个校场。

这就成了放风筝、踢毽子的好地方。

小学生放了学,常到这里来踢皮球。

把几个书包往两边一放,这就是球门。

奔跑叫喊了一气,滚得一身都是土。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回家吃饭啰!”于是提着书包,紧紧裤子,一窝蜂散去。

这又是各种卖艺人作场的地方。

耍猴的。

猴能爬旗杆,还能串戏——自己打开箱子盖,自己戴帽子,戴胡子。

最好看的是猴子戴了“鬼脸”——面具,穿一件红袄,帽子上还有两根野鸡毛,骑羊。

老绵羊围着场子飞跑,颈项里挂了一串铜铃,哗棱棱棱地响。

耍木头人戏的,老是那一出:《王香打虎》。

王香的父亲上山砍柴,被老虎吃了。

王香赶去,把老虎打死,从老虎的肚子里把父亲拉出来。

父亲活了。

父子两人抱在一起——完了。

王香知道父亲被老虎吃了,感情很激动。

那表达的方式却颇为特别:把一个木头脑袋在“台”口的栏杆上磕碰,碰得笃笃地响,“嘴”里“呜丢丢,呜丢丢”地哭诉着。

这大概是所谓“呼天抢地” 吧。

围看的大人和小孩也不知看了多少次《王香打虎》了(王香已经打了八百年的老虎了,——从宋朝算起),但当看到王香那样激烈地磕碰木头脑袋,还是会很有兴趣地哄笑起来。

要把戏。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铜锣声切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介绍 汪曾祺 写过很多文章,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汪曾祺散文 代表作介绍,欢迎大家查看! 葡萄月令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

果园一片白。

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

风摆动树枝条,树醒,忙忙地把汁液送 到全身。

树枝软。

树绿。

雪化,土地是黑。

黑色土地里,长出茵陈蒿。

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

挖下土,堆在四面。

葡萄藤露出来,乌黑。

有梢头 已经绽开芽苞,吐出指甲大苍白小叶。

它已经等不及。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

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柳木、杨木、桦木,按照树棵大小, 分别堆放在旁边。

立柱有汤碗口粗、 饭碗口粗、 茶杯口粗。

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 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

中等,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

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

把在土里趴一冬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

大,得四五 个人一起来。

“起!——起!”哎,它起来。

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 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地伸开。

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上架,就施肥。

在葡萄根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沟,把大粪倒在 里面。

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

大棵,得三四桶。

小 葡萄,一桶也就够。

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

池里放满水。

葡萄园里水 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

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组织跟别果树不一样,它里


面是一根一根细小导管。

这一点,中国古人早就发现。

《图经》云:“根苗中空 相通。

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 通。

”“暮溉其根, 而晨朝水浸子中矣”, 是不对。

葡萄成熟, 就不能再浇水。

, 再浇,果粒就会涨破。

“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

浇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 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地拼命往上嘬。

浇过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 过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肥,浇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

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 夫,就变成青枝绿叶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 别果树都不这样。

别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 往里浇几担水就得,没有像它这样:“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

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

喷波尔多 液, 太阳一晒, 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

葡萄抽条, 丝毫不知节制, 它简直是瞎长! 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一节新条。

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 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

葡萄打条, 也用不着什么技巧, 一个人就能干, 拿起树剪, 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一截都给它铰就得。

一铰,一地长着新叶条。

葡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时候是有用,好攀附在别什么树木上。

现在,已经 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就一点用也没有。

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凡是 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长出来就给它掐。

葡萄卷须有一点淡淡甜味。

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 果树开花。

果园, 美极。

梨树开花, 苹果树开花, 葡萄也开花。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

雪是厚重,不是透明。

梨花像什么呢? ——梨花瓣子是月亮做。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 架是看不出。

而且它开花期很短。

很快,就结出绿豆大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一点,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纽子。

硬。

葡萄不招虫。

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 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

葡萄不用疏虫果。

——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 工。

虫果没有用,黑黑一个半干球,可是它耗养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

追一次肥。

追硫铵。

在原来施粪肥沟里撒上硫铵。

然后,就把沟填平,把硫 铵封在里面。

汉朝是不会追这次肥,汉朝没有硫铵。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别以为我自己这里是把画家术语借用来。

不是。

这是果农语言,他们就叫 “著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像白玛瑙,红像红宝石,紫像 紫水晶,黑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你就把《说文解 字》里玉字偏旁字都搬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

我自己们要喷波尔多液。

一喷 波尔多液,它们晶莹鲜艳全都没有,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东西,成磨砂 玻璃。

我自己们不得不这样干。

葡萄是吃,不是看。

我自己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 天,就下葡萄。

一串一串剪下来, 把病果、 瘪果去掉, 妥妥地放在果筐里。

果筐满, 盖上盖, 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筐盖。

——新下果子,不怕压,它很结 实.压不坏。

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

那, 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九月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我自己们还给葡萄喷 一次波尔多液。

哦,下果子,就不管?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十月,我自己们有别农活。

我自己们要去割稻子。

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 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来。

检查一下, 还能再用, 搁在一边。

糟朽, 只好烧火。

立柱、 横梁、小棍,分别堆垛起来。

剪葡萄条。

干脆得很,除老条,一概剪光。

葡萄又成一个大秃子。

剪下葡萄条,挑有三个芽眼,剪成二尺多长一截,捆起来,放在屋里,准备 明春插条。

其余,连枝带叶,都用竹笤帚扫成一堆,装走。

葡萄园光秃秃。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人窖。

这是个重活。

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来。

要埋得很厚实。

外面要用铁锹 拍平。

这个活不能马虎。

都要经过验收,才给记工。

葡萄窖,一个一个长方形土墩墩。

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风一吹, 土色发白。

这真是一年冬景。

热热闹闹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

眼界空阔,一览无 余,只剩下发白黄土。

下雪。

我自己们踏着碎玻璃碴似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一到冬天,要检查几次。

不是怕别,怕老鼠打洞。

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 往这里面钻。

它倒是暖和,咱们葡萄可就受冷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