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报告格式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综合报告格式
课题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需求分析
(1)课题背景(即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拟解决的问题等)
1)研究意义: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有着密切联系。他们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2)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都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前作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的研究,并得出详细统计数据,但各个地方,各个年级的统计数据有差别。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当前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研究两种,并且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心理测量量表,但缺乏有效、系统的评价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资格认证、进修等保障不足的问题。
3)存在问题:当代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比较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经验少。目前不少地区和高校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育内容不科学,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方法不规范,工作效果不理想等不足现象。
4)拟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出现问题的原因,在进一步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找出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的方法和途径。
(2)需要检索的文献类型:图书;论文;网络信息;
(3)检索词分析:
非常重要的检索词(3-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次要的检索词(3-5个):学生、心理问题、教育
二、文献收集(围绕本报告拟解决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和文献收集)
本部分的书写可参考如下格式进行(若无字段和年限可不写):
三:信息选择和分析(通过对文献外部特征的分析,选择5篇以上文献,以题录格式记录)[1]章明明. 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J]. 高教探索,2007(2):120-122
选择原因: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发表年代比较近,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比较有创新性的观点,而且文章的论述比较深入。
[2]杨江水. 塑造青年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7(2):33-35
选择原因: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发表年代比较近,作者知名度比较高,文章对主题的论述比较深入和系统。
[3]齐平,安莉娟. 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探析[J]. 教育探索,2006(2):96-97
选择原因:本文来源自于核心期刊,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2篇,此篇论文被引次数为9次。
[4]赫丽红.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2006(4):112-113
选择原因: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作者所在单位属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比较有创新性的观点,而且文章的论述比较深入。文章被引用频次达19次,下载次数达443次
[5]张绍波,傅文第.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 教育探索,2006(3):106-107
选择原因:文献来源自于核心期刊,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2篇,此篇论文被引次数为16次
[6] 王建中, 樊富珉.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5):55-58
选择原因:本文来源自于核心期刊,作者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且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高,得出了详实的数据,真实可靠。该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5篇,此篇论文被引次数为300次。
四、信息应用。
(1)利用上述过程中所获得的文献,对课题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短文,要求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具有实践意义,字数在1500字以上。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起着…作用。本文主要包括….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走进人的心灵深处的工作,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冲突。章明明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主要有自身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引起的冲突,内部需要与经济条件限制的冲突等。而表现出的不良心态有心虚自卑、喜怒无常、敏感多疑、急功近利、心性孤僻、心志脆弱等。
2.心理危机。指个体由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心理状态严重紊乱,产生精神疾病。主要有行为变化(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过激行为);认知改变(难以区分事物异同,决断能力下降);情绪异常(高度紧张、焦虑、愤怒、烦恼)。心理危机的特点具有累积性、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和破坏性。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主观因素:杨江水、齐平、安莉娟等认为,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观因素包含在以下两个方面:(1)个性特征:内向、敏感,体验深刻,但思维固着,不灵活;自尊但不自信,内心封闭,自我防御机制较强;缺乏独立意识,意志力薄弱,消极退缩,受暗示性强。
(2)认知偏差:在自我认识上,未能建立自己独立的需要结构与价值观,过低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自我暗示,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不立足现在,由心理上不很成熟易入情感误区;在人际交往上追求完美,要求绝对化,拿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
客观因素:赫丽红、肖耀南等认为,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三大客体。
(1)国内外各种思潮观念的撞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社会不良现象的扭曲;
(2)家庭教育忽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畸形的家庭教育(过于溺爱,过于严厉,过于放任)的毒害;
(3)学校重知识轻心理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忽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网络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造成心理危机还有诸多因素: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增长的意外事件;躯体和意识出现严重不适;遭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等等。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
(1)目标转变说。顾海良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有四个转变:教育层面上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工作模式上从重在治疗心理疾患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本转变;教育方式上从单纯课堂教学向综合实践教育转变;队伍建设上从兼职教师为主向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队伍结构转变。
(2)以人为本说。高海滨主张科学认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两者的融洽;组织普查学生心理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咨询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教师、家长、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导师负责制,深入学生中间(包括寝室)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档备案,专人负责,制定干预方案,以防万一。
(3)危机干预说。肖耀南主张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三系统:
(a)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听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训练与成长训练,增强抵御心理危机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班级心理信息员、教师心理咨询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四级防护网络宏观引导;家长要多与子女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b)危机处理系统。面临危机,危机处理委员会要迅速行动,并通知家长共同处理,必要时向社会专业心理机构求助。
(c)危机重估系统。危机结束后,危机干预各方应对整个危机干预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干预效绩,探讨危机干预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