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清代的聊斋评论家冯镇峦评云:“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社会人生,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类作品,集中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要求,主要是暴露封建官吏的贪和虐。《续黄粱》中,写曾孝廉在梦中做了宰相,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甚至到了“扈从所临,野无青草”的地步。小说里说他“可死之罪,擢发难数”。

除了官府的黑暗腐败,豪绅恶霸的罪行,也是《聊斋志异》揭露和鞭挞的对象。《红玉》中写被罢了官的宋御史,横行乡里,欺压良民。他看见别人的妻子长得漂亮,就派人在光夭化日之下到人家里去抢夺,逼得人家破人亡。而官府却包庇他的罪行,使受害者的冤屈无处可伸。

《聊斋志异》抨击黑暗政治的作品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好。这就触及到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成仙》中借人物之口说:“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意思是说,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强暴横行的世界,黑白颠倒,当官的多半是不拿凶器的强盗。这些认识,在《聊斋志异》中,都通过奇幻而又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小说不仅揭露一般的官吏,还将矛头指向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续黄粱》中的曾孝廉,也是因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支持、包庇、纵容,才敢于那样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的,因此揭露曾孝廉,也就连带地触及到了皇帝。

(3)表现了作者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在作品中,不仅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压迫者的罪恶,而且总是借助于现实的或超人的力量,使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红玉》中的宋御史,被行侠仗义的豪客杀了一家五口。而最令人感到痛快淋漓的,则是《续黄粱》中对曾孝廉的惩罚。作者真是别出奇想,写他被冤民杀死以后到了阴间,下油锅、上刀山还不解恨,又将他生前所贪占的321万钱,全部烧化灌进他的嘴里。相反,作者总是将深切的同情给予被压迫者,不仅使他们在历尽磨难之后终于伸冤吐气,而且大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结局。《促织》、《红玉》中的主人公都是如此。

(二)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

这类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反映了反封建礼教的进步倾向。作者通过一系列花妖狐魅同人的恋爱故事,热情地歌颂青年男女

的真挚爱情,寄托了他的爱情理想,即: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婚姻自由,并且有真挚的爱情作基础。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情痴”形象。《婴宁》中的王子服,《阿绣》中的刘子固,《花姑子》中的安幼舆,《青凤》中的耿去病等,都是一些情痴的形象。所谓情痴,在蒲松龄的笔下,就是指对爱情的如痴如醉的坚韧追求,就是对爱情的执著和专一。作者在《阿宝》篇的“异史氏曰”中对什么是“痴”做了十分精辟的解释,他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在《香玉》中写香玉死后,黄生一片至情感动了花神,作者感叹说:“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这反映了蒲松龄对爱情追求者的基本态度,因此在《聊斋志异》中,情痴们真诚执著的追求,总是得到美满幸福的结局。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描写,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模式,而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这是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很接近的一种新的爱情观。这种以心灵的契合为基础,打破了门第、金钱、才貌等世俗观念的束缚的纯真的爱情,已经初步具有现代爱情观念的色彩。

在爱情不被承认甚至被扼杀的封建时代,歌颂真挚的爱情本身,应该说就具有反礼教的积极意义。但除此以外,在《聊斋志异》中,也还有一部分作品是直接描写了反封建礼教和反世俗观念的内容,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进行了曲折的斗争。例如《连城》、《鸦头》、《葛巾》、《青凤》等篇就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三)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

这类作品,提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才问题。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的失败,最痛切的感受就是社会上不懂得爱惜人才。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由于试官的昏庸、贪贿,真才不得录用,而庸碌之辈却能飞黄腾达。因此,他在《聊斋志异》中,就将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作为揭露和讽刺的重点。

这类作品大多渗透了作者本人痛切的生活体验。《叶生》一篇写叶生久考不中,忧愤而死,死后也要显示自己的才学不凡,不仅教朋友的儿子获得功名,自己也终于中了举人。篇中叶生所说的“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这些话就完全是蒲松龄本人的心声。

从总体上看,蒲松龄虽然还没有完全否定科举考试制度,但他在揭露和批判这一制度的弊端和腐败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稍后产生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显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四)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

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在作品中,他热情地赞美和歌颂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优美品德,诸如反压迫的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等。

《向杲》中的向杲,就是一个动人的复仇者形象。他的哥哥被一个财主打死,他告到官府,官府受贿,大冤不得伸张。他于是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复仇斗争,最后在神人的帮助下,变成一只老虎,咬死了仇人。作者在“异史氏口”中感叹说:“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人化为虎而复仇,当然是出于一种幻想,但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含冤者申诉无门的悲惨遭遇,也是被压迫者反抗意志的一种艺术升华。

《聊斋志异》中还塑造了许多幻化为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她们大多具有美好的思想品德,非常善良,富于同情心,能主动热情地帮助别人,救人于危难之中,往往比现实中的人更富于人情味。这些精怪,我们读后不仅不感到可怕,相反却感到可亲甚至可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