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答案

1、三次认识高潮:(10)○1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

○321世纪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日渐明显以及《联合国千年宣言》,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三次认识高潮。

三个路标:○11972年6月5一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1992年6月3一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召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

○3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以“人类、地球及繁荣”为主题,对未来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执行计划》,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三个路标。

2、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20,30)○1“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2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

○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如何概括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P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方法、依据的原理。

从管理工作的范围讲,环境管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包括省市区地县,水域、流域)、部门环境管理(如部委、行业)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从管理工作的层次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职能上讲,环境管理可分为:①规划,主要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来调整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②协调,就是将各地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层次的功能性系统。

③监督,就是根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以及迅速、准确和完善的监测手段来保证环境规划、组织措施的切实实施。

④指导,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领导,对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为下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科学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对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加以引导和支持。

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P1环境管理:(广义)调整三种主体的环境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狭义)特指政府管理环境的职能,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相互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时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它们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3.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1. 何谓末端控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主要特征:①是一种由“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单方向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系统;②在对废弃物的处理与污染的控制时强调的是对企业自身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的控制,而对分销过程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则不予以考虑与控制;③其环境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与污染的控制达到规制最低排放标准与最大排放量的要求,规避环境规制所产生的风险。

2.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污染物“末端处理”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控制手段与发达国家的“命令-控制”措施有无显著区别,若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在第一阶段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进行重点污染源治理,只是宏观上加以环境污染控制,对而美国在20世纪中期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是微观上对环境质量指标加以界定,做的很具体。

②我国在第二阶段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大政方针,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环保目标责任和定量考核,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交费就能排污。

而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排污总量的控制,有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很多企业因此排污受到限制甚至不允许排污3. 试客观评价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实践的作用。

答:①实行末端控制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从忽视污染防治转变到重视污染防治②实行末端控制实践中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实现了人们从思想认识上重大转变,环境保护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

③实行末端控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并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保护环境并不是靠处罚收税控制能解决的。

《环境规划和管理》课程作业

《环境规划和管理》课程作业

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 1. 行政手段——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规 划和管理。 2. 法律手段——是环境规划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3. 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 在环境管理过程的杠杆作用。 4. 技术手段——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 度的工艺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手段。 5. 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环境宣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 一种思想动员。 作业 2 第 1 题 2.1 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答: 1. 环境保护的“32 字”方针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即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 32 字方 针。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 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的大政方针: 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一项基本国策, 从而确立了环 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 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方针; 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 年 7 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 展十大对策》 ;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 发展白皮书》 ,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环境与 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 把保护环境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对经 济建设的调控职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行全过程控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中长 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 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2. “污染者讨费”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1、环境规划的目的。

(1)2、环境规划的主要功能。

(1)4、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1)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4个矛盾。

(1)6、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

(1)7、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征。

(1)8、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1)9、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10、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2)11、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2)1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

(2)13、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2)14、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2)15、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2)16、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2)17、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

(2)1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2)19、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2)20、8项环境管理制度。

(2)21、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基本内容。

(3)2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3)23、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3)24、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

(3)25、水环境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

(3)26、水环境规划遵循的基本步骤。

(3)27、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3)28、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全部内容的7个步骤。

(3)29、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

(3)30、水环境控制单元的解析归类的内容。

(4)31、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特点。

(4)3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

(4)3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步骤。

(4)34、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4)36、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

(4)37、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

(4)38、《规划纲要》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

(4)39、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趋势。

(5)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意义。

(5)41、露天堆放和填埋不当的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途径。

(5)42、固体废物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5)43、危险废物的管理一般从4个方面入手。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请简单阐述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答: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三种生产环节间的物质联系关系表明,环境生产环节是人口生产环节和物质生产环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世界系统”或“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行依靠三种生产环节之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畅通来保证。

为思考和分析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合并抽象成为“人类社会”。

于是可见,“人类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与结构变化的反应转化器,它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的自然资源作为加工的原材料,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纳排放出来的污染物。

人口生产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

这里用“生产”一词来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层面,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根源从三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生产环节在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环境生产过程中,输入的是(除太阳能外)人类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但不被环境亲和,而且还破坏和降低了环境对废弃物的消纳力。

同时,人类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的活动也损害和降低着环境的资源生产能力。

而人类日益增长的对自然资源和对自然环境质量的需求则使得自然环境基本功能不断“透支”。

这种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导致了自然环境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了世界系统结构和运行的不稳定。

所以说,环境问题的实质就导致是三种生产环状结构运行不和谐的人类社会行为问题。

这是我们研究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根本出发点。

[3].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从三种生产构成的世界系统图上可以看出,要使它们能够和谐地运行,就必须使物质在这个系统中的流动畅通,就必须使每一种生产环节的物质输入输出均衡。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环境管理与规划作业2

环境管理与规划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20046课程名称环境管理与规划评阅教师第 2 次任务共 3 次任务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环境功能区()。

A.公园B.居民小区C.高速公路2、以下哪项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的三类地区()。

A.工业区B.火车站C.自然保护区3、氧垂曲线反映是()指标的关系。

A. COD与DOB. COD与BODC. BOD与DO4、下列哪类污染物有较大的水环境容量()。

A.耗氧有机物B.农药C.重金属5、决定河道稀释自净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排污方式B.水质标准C.水文条件6、工作级别为一级评价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A. 4~6km B .10~14km C. 16~20km7、某拟建化工厂位于平原地区,排放的SO2为40kg/h,则该项目评价级别应为()。

A. 一级 B . 二级 C. 三级8、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大气污染源称为()。

A. 面源B. 点源C. 线源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积极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类共()项指标。

A. 28B. 30C. 3210、资源分析中比较常用且简单的分析方法是()。

A. 分子分析B. 物质分析C. 元素分析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通过环境调查确定个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

()3、随着输水量的增加,输送单位污水的费用也随之增加。

()4、人工复氧是改善河流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5、水环境功能分区应遵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原则()6、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

()7、危险废物系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规定的固体废物。

()8、工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时空范围宜小不宜大。

()10、生态产业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解: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标准差:0676.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121)(1122222222222212=-+-+-+-+-+-+-+-+-+-+-+--=--=∑=-o x x n s ni i 算数平均误差: 级差: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取显着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60.31,检验该数 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0.2,0.3,0.4),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解:)5,4,3,1(1=x ,计算得:71.1,25.311==-s x由iiij ij s x x u --=得:同理:所以,标准化处理后得:4、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 、b 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m 3,第二种56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材料。

生产每件产品所需原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件a 产品可获利60元,生产一件b 产品可获利100元,问预制厂在现有原料的条件下,啊a 、b 各生产多少,才使获得利润最大?解:设a 、b 各生产想x 、y ,可获得利润最大。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意义:1、把环境问题解决在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之中,避免二次施工浪费人力、物力、财力。2、加强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以及限期治理制度等。3、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新上项目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5.环境管理的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二)双赢原则。双赢原则是指在制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获利。在实现双赢的过程中,规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五、论述题(16分)
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五项。
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3.从环境保护所承担的任务来讲,环境规划可分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
5.限期治理:是指对污染严重的污染源,由法定国家机关依法限定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行政行为。
6.非物质化: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在保障生产和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源投入量,将不必要的物质消耗过程降到最低限度的现象。

环境管理与规划作业1

环境管理与规划作业1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谈中山课程代码20046课程名称环境管理与规划评阅教师第 1 次任务共 3 次任务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C )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A.环境预测B.环境决策C.环境目标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环境管理的“五要素”( B )。

A.人B.资金C.法规3、下列哪条不是“32字”方针(C )。

A.合理布局B.化害为利C.保护资源4、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始于(A )。

A.1978年B.1979年C.1984年5、环境标准是(B )的技术基础。

A.制定国家和地方环境规划B.国家环境规划与管理C.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实施6、提出排污交易权理论的是(B )。

A.罗纳·德科斯B.戴尔斯C.约翰·克鲁蒂拉7、认为在享有自然资源与拥有良好的环境上,我们的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权利的伦理观属于(C )。

A.生命中心主义B.地球整体主义C.代际均等主义8、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选用(A )作为评价指标。

A.毒性B.污染负荷C.浓度9、下列哪项不是人口总数常见预测模型( A )。

A.弹性系数法B.指数增长法C.算术级数法10、下列哪项不是大气环境污染物含量预测方法(A )。

A.灰色预测法B.高斯模型法C.箱式模型法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环境宣言》是在1974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2、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不包括“谁污染谁治理”。

(×)3、环境标准是在和环境保护法规相结合的同时发展起来的。

(√)4、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但不具有法律但约束力。

(×)5、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是“垂直领导”。

(×)6、系统工程方法寻求的是总体最优的研究效果。

(×)7、生态学第一定律就是极限性原理。

(×)8、根据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能有效限制各个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解: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标准差:0676.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121)(1122222222222212=-+-+-+-+-+-+-+-+-+-+-+--=--=∑=-o x x n s ni i 算数平均误差: 级差: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 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取显着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检验该数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解:)5,4,3,1(1=x ,计算得:71.1,25.311==-s x由iiij ij s x x u --=得:同理:所以,标准化处理后得:4、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 、b 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m 3,第二种56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材料。

生产每件产品所需原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件a 产品可获利60元,生产一件b 产品可获利100元,问预制厂在现有原料的条件下,啊a 、b 各生产多少,才使获得利润最大解:设a 、b 各生产想x 、y ,可获得利润最大。

目标函数:y x Z 10060max +=约束条件:⎪⎩⎪⎨⎧>>≤+≤+0,0563.01.0721.02.0y x y x y x5、某城镇为防止附近河流富营养化,需消减其排放到河流中污水的含磷量。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解:算数平均值:835.01284.090.079.088.075.092.081.092.073.089.076.083.0 (1)21=+++++++++++==+++=∑=-nin x x x x x ni n 加权平均值:835.01284.090.079.088.075.081.0292.073.089.076.083.0 (1)1212211=++++++⨯++++==++++++=∑∑-=-ixw w w w x w x w x w x w ni ii ni nnn w几何平均值:832.084.090.079.088.075.092.081.092.073.089.076.083.01221=⨯⨯⨯⨯⨯⨯⨯⨯⨯⨯⨯=⋅⋅⋅=-n nG x x x x 调和平均值:830.084.0190.0179.0188.0175.0192.0181.0192.0173.0189.0176.0183.011211=+++++++++++=∑=--in i H x n x标准差:0676.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121)(1122222222222212=-+-+-+-+-+-+-+-+-+-+-+--=--=∑=-o x x n s ni i 算数平均误差:057.012835.084.08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0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nxxx ni i级差:{}{}19.073.092.0min max 11=-=-=≤≤≤≤k nk k nk x x R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算术平均值:225.58 (1)21==+++=∑=-ninx x x x x ni n标准差:2.1)(1112=--=∑=-ni i x x n s 取显著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60.31,检验该数616.2085.2225.5831.60<=-=p d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0.2,0.3,0.4),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解:)5,4,3,1(1=x ,计算得:71.1,25.311==-s x由iiij ij s x x u --=得:02.1,44.0,15.071.125.33,32.171.125.3114131211==-=-=-=-=u u u u同理:22.1,0,22.1,08.0,3.0),4.0,3.0,2.0(232221222==-====-u u u s x x 82.0,32.0,12.1,08.2,3.34),36,35,32(333231333==-====-u u u s x x所以,标准化处理后得:)82.0,32.0,12.1(),22.1,0,22.1(),02.1,44.0,15.0,32.1(321-=-=--=x x x4、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 、b 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m 3,第二种56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材料。

生产每件产品所需原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件a 产品可获利60元,生产一件b 产品可获利100元,问预制厂在现有原料的条件下,啊a 、b 各生产多少,才使获得利润最大?解:设a 、b 各生产想x 、y ,可获得利润最大。

目标函数:y x Z 10060max +=约束条件:⎪⎩⎪⎨⎧>>≤+≤+0,0563.01.0721.02.0y x y x y x5、某城镇为防止附近河流富营养化,需消减其排放到河流中污水的含磷量。

按环境标准,该城镇每年排磷总量要求控制在1000kg 。

现该城三个污水处理厂磷排放每天各为1000kg 、500kg 和2000kg 。

若三个处理厂去除磷的费用分别为1521x 、1022x 和2023x ,问如何选择磷上网去除率x t (t=1,2,3)使得该市磷污染控制费用最小。

解:目标函数:232221201015min x x x Z ++=约束条件:[]0,,,1000)1(2000)1(500)1(1000365321321≥≤-+-+-x x x x x x解:将bax y =对数化得:x b a y lg lg lg +=将x=1,2,4……40,y=1.36,3.69……代入式中求得x ’,y ’;129.94)'(,691.81)''(2==∑∑x x y 945.11)'(,425.590)'()'(,702.9)'(,856.60)'(2====∑∑∑∑∑x x y x y945.8)(')''(22=--=∑∑∑∑∑x x n x y x y n a 593.2-=-=∑∑nx a y b 所以得:x y lg 945.8593.2lg +-= 中值误差:515.601)(6745.012'5.0=--=∑=n y y y e ni ii i第五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作业1:某企业2005年产值4000万元,so 2排放量30万吨,2010年产值5000万元,so 2排放量35万吨,若2020年的生产产值较2010年翻一番,预测2020年so 2排放量。

解:2005年—2010年:()6864.00456.00313.00313.0,)1(3035,10456.0,)1(40005000,)1(5100510000====+=+==+=+=----αββββαααe E E G G t t t t t t2010年—2020年:6.56)0493.01(35)1(0493.00718.06864.00718.0,)1(500025000,)1(102001020000=+⨯=+==⨯===+⨯=⨯+=----t t t t t t E E e G G βαβααα第六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容 作业2某地区有甲、乙、丙三个工厂,年废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表所示。

若废水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悬浮物250mg/L ,BOD 560mg/L ,酚主要污染源是:甲厂, 主要污染物是:BOD 5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 作业3有一河段长x =2km ,流量Q P =3.4m 3/s , C P =1mg/L ,断面平均流速u =0.35m/s , Q h =1×106m 3/d ,k 1=0.32/d ,D y=48m 2/s ,若该河段排污口均沿岸边排放,河流末端BOD 浓度不能超过4mg/L ,试求该河段水环境容量。

若该段水体可概化为零维问题,其水环境容量又为多少?解:判断流量比 <10,可概化为一维问题。

(1)稀释容量比例系数则稀释容量:自净容量:则水环境容量为:776.5728.1496.5632=+=+=E E E作业4:某城市为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状况,对城市污水汇水区的污水排设点进行入河有机污染物的消减,4个污水口基本情况如图所示,河流规划,目标预定BOD 5最高5mg/L ,Do 最高,1=ϕ29.0101864004.3/6=⨯⨯=h P Q Q 1)exp(1)exp(13/13/1=-+--=x Q Q x h pααν607.110186400483/163/1=⨯⨯==()(h y Q D βϕαs g C Q Q Q S E P P P h /496.5614.31)4.3186400101(4)(62=⨯⨯-⨯+⨯=-+=ννsg Q Q v x k S E P E /28.1)4.386400101](1)8640035.0200032.0[ex p(4)](1)[ex p(63=+⨯-⨯=--=6mg/L 。

相应污水费用28.08.01000150ηi i Q Q f +=,试将费用函数进行线性化,如何选择最佳城市污水处理方案既满足水质规划目标,又使城市污水处理费用最小。

解:第一个排污口:Q 1=0.4,L 1=150,O 1=1 得21218.08.0218.018.0145.48007.724.010004.01501000150ηηη+=⨯+⨯=+=Q Q f i所以:2,45.480,07.70321===k k k得:第一排污口函数线性化:131211111.118094.51510.10807.72ηηη+++=f 统一变量:312111111113221232)(32)]()([)(12)(223333---=-+-+-+-+-----+--+=∑j j j j j j j j j k j k j j k j k j ja k k k k a ηηηηηηηηηηηi ijij L L '=η得:'11312111/)11.118094.51510.108(07.72min L L L L f +++=建立水质约束条件:5)ex p(223111,22≤+--=-i iii i i i i i i L Q Q Q Q Q t k L L第一排污口:其中Q 11=10,Q 21=10+0.4-0.2=10.2,Q 31=0.2 得:50392.06539.11≤+L整理的:L 11+L 12+L 13≥114.6405)()ex p(12112131111112021≤+--=L Q Q Q Q Q t k L L 56539.11501501501500000392.04321≤+----=∑∑∑∑jj j j LL L L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