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 温里剂(特制教育)
合集下载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六章,温里剂
勿发揭衣被。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先煮四味,内桂。温服一升,日再夜 一服。
4,加减法: 腹痛重,加——良姜,肉桂,木香。 反胃呕吐,减白术,加——生姜,半夏。 下利甚,白术土炒,加——补骨脂,肉豆蔻,山
君:当归——温补肝血,温通血脉
桂枝——温阳散寒,温通经脉
臣:芍药——补血和营
细辛——温经散寒
佐:通草——通利血脉
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
使:炙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血不足,血虚寒凝于经脉,血脉 不利,四肢失养。
2,辨证要点:本方为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 3,配伍特点: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兼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小儿慢惊。
[方解] 君:干姜——温中散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止痛,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中焦虚寒,阳虚气弱,脾胃运化, 受纳,升降失常。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 的基础方。
吐利冷痛。脘腹冷痛,自利不渴,食少肢 冷,脉沉细。
[方解] 君: 吴茱萸——温中降逆 臣: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 人参——补脾气 使: 大枣——调和脾胃,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主证是呕 吐。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阴 上逆证的常用方。
呕吐,干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苔 白滑,脉细迟。
原书加减
352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先煮四味,内桂。温服一升,日再夜 一服。
4,加减法: 腹痛重,加——良姜,肉桂,木香。 反胃呕吐,减白术,加——生姜,半夏。 下利甚,白术土炒,加——补骨脂,肉豆蔻,山
君:当归——温补肝血,温通血脉
桂枝——温阳散寒,温通经脉
臣:芍药——补血和营
细辛——温经散寒
佐:通草——通利血脉
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
使:炙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血不足,血虚寒凝于经脉,血脉 不利,四肢失养。
2,辨证要点:本方为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 3,配伍特点: 温阳与散寒并用, 养血与通脉兼施, 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小儿慢惊。
[方解] 君:干姜——温中散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止痛,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中焦虚寒,阳虚气弱,脾胃运化, 受纳,升降失常。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 的基础方。
吐利冷痛。脘腹冷痛,自利不渴,食少肢 冷,脉沉细。
[方解] 君: 吴茱萸——温中降逆 臣: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 人参——补脾气 使: 大枣——调和脾胃,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主证是呕 吐。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阴 上逆证的常用方。
呕吐,干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苔 白滑,脉细迟。
原书加减
352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温里剂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
【v 运辨证用要】点:四末不温,脉沉微细
v 临证加减:痛经加川芎、乌药、香附;兼血瘀加桃红 v 现代应用:多用于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
诺氏病等属血虚寒凝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主证】表虚受风之血痹
气血不足
卫表不固
风吴茱萸汤 《伤寒论》来自【主证】 中焦虚寒之呕吐
食谷欲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苔滑, 脉沉弦
【方解】
君:吴茱萸9g-- 温胃散寒,降逆下气 臣:生姜18g--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佐:人参9g-- 补中益气
温中补虚 一降胃气 一升脾气 升清降浊
佐使:大枣4枚-- ①调和脾胃 ②调药和中
【主证】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不能温养四末:四肢厥逆,恶寒倦卧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火不暖土:吐利,腹痛
阳气精则养神:神衰欲寐
舌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方解】
君:附子9g--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9g--温里散寒,回阳通脉
干姜附子汤 “附子无姜不热”
二药大辛大热,相须为用,通达周身,壮阳散寒, 以救垂危之阳,助阳有利于散寒,散寒有利于助阳。
桂枝9g--温中散寒
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
辛甘养阳 温建中阳
桂芍相配,益阴扶阳,调和阴阳 佐:生姜9g、大枣4枚-- ⑴在饴糖作用下,温中补虚
⑵在桂芍作用下,调和阴阳
使:甘草6g--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v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v 于气血营卫不足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资助营卫 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甘温补中,调和阴阳
中医《方剂学》课件-温里剂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 汤主之。”
吴茱萸汤《伤寒论》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 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 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 迟。
病证解析: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
《伤寒论》102条:“伤寒阴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
《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 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 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 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 以虚劳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病证解析:
中 焦
腹中时痛,喜温喜按-- 中焦虚寒心中悸动,虚烦 气血生化不足,
虚不 寒足
, 肝
不宁,面色无华 无以奉心上荣
, 肝
脾 不 和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 脾
君 臣 佐 佐使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 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 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六章 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 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吴茱萸汤《伤寒论》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 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 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 迟。
病证解析:
肝浊 胃阴 虚上 寒逆 ,
《伤寒论》102条:“伤寒阴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 汤主之。”
《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 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 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 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 以虚劳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病证解析:
中 焦
腹中时痛,喜温喜按-- 中焦虚寒心中悸动,虚烦 气血生化不足,
虚不 寒足
, 肝
不宁,面色无华 无以奉心上荣
, 肝
脾 不 和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 脾
君 臣 佐 佐使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 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 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六章 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 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丸课件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丸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温里剂理中丸概述 • 温里剂理中丸的中药药理 • 温里剂理中丸的临床应用 • 温里剂理中丸的现代研究进展 • 温里剂理中丸的安全性与使用禁
忌 •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丸的未来展望
01
温里剂理中丸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温里剂理中丸是一种中药方剂, 属于温里剂的范畴。
忌食生冷食物
服用温里剂理中丸期间,患者 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影
响药效。
遵循医嘱
温里剂理中丸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6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 丸的未来展望
03
温里剂理中丸的临 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01
02
03
脾胃虚寒证
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 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等。
阳虚寒凝证
适用于阳虚寒凝引起的四 肢厥冷、脉细欲绝等症状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寒凝气滞证
适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胸 胁胀满、疼痛等症状,如 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组成
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中 草药组成。
功效与主治
功效
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部疼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等。
方剂来源与历史
来源
《伤寒杂病论》。
历史
温里剂理中丸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 疗效显著,备受推崇。
目录
CONTENTS
• 温里剂理中丸概述 • 温里剂理中丸的中药药理 • 温里剂理中丸的临床应用 • 温里剂理中丸的现代研究进展 • 温里剂理中丸的安全性与使用禁
忌 •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丸的未来展望
01
温里剂理中丸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温里剂理中丸是一种中药方剂, 属于温里剂的范畴。
忌食生冷食物
服用温里剂理中丸期间,患者 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影
响药效。
遵循医嘱
温里剂理中丸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6
方剂学温里剂理中 丸的未来展望
03
温里剂理中丸的临 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01
02
03
脾胃虚寒证
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 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等。
阳虚寒凝证
适用于阳虚寒凝引起的四 肢厥冷、脉细欲绝等症状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寒凝气滞证
适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胸 胁胀满、疼痛等症状,如 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组成
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中 草药组成。
功效与主治
功效
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部疼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等。
方剂来源与历史
来源
《伤寒杂病论》。
历史
温里剂理中丸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 疗效显著,备受推崇。
方剂学课件11温里剂
人参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
甘草 补中气,调诸药
白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2019/12/12
课件
8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019/12/12
课件
9
胃扩张,胃下垂。
小建中汤 《伤寒论》
2019/12/12
课件
10
一、组成:①桂枝汤变方②重用饴糖白芍
二、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和证。 1、病机:中焦虚寒,土虚木乘,阴阳失调。 2、主症:腹中挛痛时作,喜温按,舌淡
治法:温中去寒,补土抑木
用方: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味
用药: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 白术10克,苍术10克,附子10克,陈皮10 克,防风15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水 煎服。
复诊:服止方三剂后,腹痛腹泻明显减轻,
进食后欲泻的程度亦明显好转,因此,进
食量倍增。又连服七剂后,诸症消失,追
1治法:
2配伍:
熟地 大补阴血,益精填髓 温补肝肾 祛筋骨之
鹿胶 温肾壮阳,补血益精 强壮筋骨 寒邪痰滞
肉桂 温经 入脾经,温煦肌肉
炮姜 散寒 祛血脉、肌肉之寒邪痰滞
白芥子 善走皮里膜外,祛关节寒邪痰滞
麻黄
祛肌表之寒邪痰滞
生甘草 解毒,调和诸药
2019/12/12
课件
31
常用方剂—温里剂(方剂学课件)
舌淡苔白,脉微细
四逆汤
【方解】
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祛寒,
助附子回阳救逆 佐:炙甘草——益气温中;解毒;
缓姜、附峻烈之性
四逆汤
【配伍特点】
1.辛凉中配以少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 不背辛凉之旨
2.疏散风热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构 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
临床表现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
【组成】
当归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细辛三两(9g) 通草二两(6g) ) 大枣二十五枚(8枚)
白芍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当归四逆汤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当归四逆汤
【主证病机】
血 手足厥寒
虚 舌淡苔白 寒 脉沉细
概述
【分类 】
① 温中祛寒剂:中焦虚寒 ② 回阳救逆剂:阴盛阳衰 ③ 温经散寒剂:寒在经脉
概述
【使用注意】
(1)辨清寒热的部位、真假; (2)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 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目 壹壹
录温
中 祛 寒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及脾胃阴虚内热者禁用
芦根 芦苇
目 贰壹
录回
阳 救 逆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贰 回阳救逆剂
适应证 阴盛阳衰,阴盛格阳等急危重症
临床表现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倦卧,呕吐腹痛,下利 清谷,甚或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方剂学温里剂-PPT课件
小儿下肢麻痹。
三、方解: 干姜 人参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温 补
甘草
白术
补中气,调诸药
燥湿土,健脾胃 燥
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扩张,胃下垂。
第六章
温里剂
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温里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
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的
方剂,称为温里剂,
1 、组成:四大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
肉桂。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二、治法:回阳救逆
三、方解:
附子
干姜中阳,祛阴寒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 热伤阴,回阳之中寓护 阴之旨。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
制附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
煎,只用汤剂,不入散剂,用量在
10~12克之间。
四、比较: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吴茱萸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寒泄泻。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逆呕吐。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伤寒论》
《方剂学》PPT课件:06-温里剂
喜温喜按,舌淡,脉沉弱或虚弦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①呕吐者,不宜用,甘能助呕。
②湿阻或气滞中满者,不宜用,甘能助湿生满。
③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方属甘温之剂。
[类方鉴别]
理中丸 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 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证忌用。 (2)素体阴虚或失血者宜慎用。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整温里剂的
剂量。 (4)阴寒太盛,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宜配伍
反佐。
[方药配伍]
理中丸
君:干 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人 参——补气健脾,强壮脾胃 佐:白 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小建中汤 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 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 阴血不足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四逆汤
[主治证病机]
四肢厥逆
肢体失于温养 恶寒踡卧 少
少 阴 病 火不生土
阴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腹痛,呕吐下利 虚
脾肾虚寒
寒
证 阳虚则神衰——神衰欲寐
无力鼓励血脉——脉微细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 恶寒踡卧,下利清谷 甚或大汗淋漓,头晕 气短,脉微细或欲绝
以大辛大热之 品为主组方
亡阳虚脱者配 人参益气救脱
(3)温经散寒
阳虚血弱 寒凝经脉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阴疽
4.组方配伍要点
温经散寒药配伍 温阳补血通脉药
温热药(祛寒)
配伍
因 为
温补阳气药(补虚)
寒为阴邪,易伤 阳气;阳虚则阴 盛,阴盛则生寒
里 阴寒之邪, 中焦虚寒证 阳衰阴盛证
②湿阻或气滞中满者,不宜用,甘能助湿生满。
③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方属甘温之剂。
[类方鉴别]
理中丸 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 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证忌用。 (2)素体阴虚或失血者宜慎用。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整温里剂的
剂量。 (4)阴寒太盛,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宜配伍
反佐。
[方药配伍]
理中丸
君:干 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人 参——补气健脾,强壮脾胃 佐:白 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
小建中汤 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 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 阴血不足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四逆汤
[主治证病机]
四肢厥逆
肢体失于温养 恶寒踡卧 少
少 阴 病 火不生土
阴
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
腹痛,呕吐下利 虚
脾肾虚寒
寒
证 阳虚则神衰——神衰欲寐
无力鼓励血脉——脉微细
四肢厥逆,精神萎靡 恶寒踡卧,下利清谷 甚或大汗淋漓,头晕 气短,脉微细或欲绝
以大辛大热之 品为主组方
亡阳虚脱者配 人参益气救脱
(3)温经散寒
阳虚血弱 寒凝经脉
手足厥寒 肢体疼痛 阴疽
4.组方配伍要点
温经散寒药配伍 温阳补血通脉药
温热药(祛寒)
配伍
因 为
温补阳气药(补虚)
寒为阴邪,易伤 阳气;阳虚则阴 盛,阴盛则生寒
里 阴寒之邪, 中焦虚寒证 阳衰阴盛证
方剂学 温里剂理中丸护理课件
方剂学 温里剂理中 丸护理课件
目 录
• 方剂学概述 • 温里剂理中丸的组成与功效 • 温里剂理中丸的护理应用 • 温里剂理中丸与其他方剂的比较 • 温里剂理中丸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方剂学概述
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 变化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特点
方剂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 床实践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注重方药的配伍与运 用。
方剂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方剂学为临床提供有效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帮助医 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合适的方剂。
传承中医药文化
方剂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 研究方剂,可以更好地传 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提高医疗水平
掌握方剂学的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 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医疗服务。
方剂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方剂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古代中医的经典著作,如《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
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 的深入,方剂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展望
未来方剂学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的优 势和特色,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 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等。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 调整温里剂理中丸的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 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 免影响药效。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 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
者树立治疗信心。
注意事项
01
目 录
• 方剂学概述 • 温里剂理中丸的组成与功效 • 温里剂理中丸的护理应用 • 温里剂理中丸与其他方剂的比较 • 温里剂理中丸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方剂学概述
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 变化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特点
方剂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 床实践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注重方药的配伍与运 用。
方剂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方剂学为临床提供有效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帮助医 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选择合适的方剂。
传承中医药文化
方剂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 研究方剂,可以更好地传 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提高医疗水平
掌握方剂学的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 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医疗服务。
方剂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方剂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古代中医的经典著作,如《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
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 的深入,方剂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展望
未来方剂学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的优 势和特色,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 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等。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 调整温里剂理中丸的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 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 免影响药效。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 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
者树立治疗信心。
注意事项
0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干口燥
行业学习
17
生 姜
桂 枝
芍 药
甘 草
行业学习
大 枣
18
•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方解:
君 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臣 芍药——1、养阴柔肝;
2、+饴糖,酸甘化阴。
桂枝——1、温助中阳;
2、+饴糖,辛甘化阳。
佐使
甘草(炙)-甘温益气
生姜、 大枣-健脾益胃,调和营卫
行业学习
19
配伍特点:
以温养补虚、缓急止痛为主,寓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意,气血并 补,阴阳并调。 注意:
重用饴糖(100g),芍药(30g)、 桂枝、炙草亦不得少于15g。
行业学习
20
随证加减: 1、 寒甚加干姜 2、气滞加木香 3、便溏加白术 4、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行业学习
21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常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行业学习
理中化痰丸
11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 :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唾涎沫:+益智仁、山药
(6)兼风寒表证: +桂枝(桂枝人参汤)
胃气上逆 食谷欲呕
肝 浊 寒凝气滞 胃脘痛,喜温喜按
胃阴 虚上 寒逆
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
浊阴随胃气上逆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脾不升清 下利
干呕吐涎沬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舌、脉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行业学习
28
辨证要点: 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减,痛时
欲吐,四肢欠温,吐涎沫,舌淡,苔白滑, 脉弦迟。
行业学习
12
使用注意: • 湿热内蕴中焦或阴虚者禁用。
行业学习
13
方歌:
理中丸主温中阳, 人参甘草术干姜。
行业学习
14
小建中汤
《伤寒论》
——滋养强壮剂 ——“甘温除热法”之代表方
甘温除热法:以甘温滋补治“内伤发热”
之法(人参、黄芪、炙甘草、饴糖、
当归……)。
行业学习
15
• 主治: 1、虚劳里急腹痛(慢性虚寒性腹痛),伴
行业学习
3
四、使用注意
1 辨辨清病位、真假; 2 三三因因制制宜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 拒拒药药处处理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行业学习
4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用证: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温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中 焦 虚 寒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行业学习
5
二、现代药理研究
温中祛寒方能促进和加强胃肠道 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充热量, 人体机能不足的状况,可适应于人 体功能减弱,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减 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 降低,热量不足的病证。
见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2、虚劳发热等虚劳诸证。伴见咽干口燥,
手足烦热,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 。
行业学习
16
小建中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寒凝
中肝
土虚木乘
焦脾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舌淡,脉细弦
虚不
血虚失荣 心悸,面色无华
寒 和 化源匮乏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心烦,手足烦热
温里剂
一、概念:
温里药-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通经 脉-里寒证
行业学习
1
二、适应证及治法
外寒直中 寒从中生
寒在经脉 温经散寒
里 寒 证
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 心阳虚损 中焦虚寒 肝经虚寒 肾阳不足 心肾阳虚
温肺散寒 温补心阳 温中祛寒 温肝散寒 温补肾阳 回阳救逆
行业学习
2
三、分类
1 温中祛寒:用于中焦虚寒证。 2 回阳救逆:用于阳衰阴盛证(亡阳证) 3 温经散寒:用于寒凝经脉证。
行业学习
22
比较:
温 中
理中汤 :以干姜为君,重在温中 祛寒,以治寒为主;
祛 寒
小建中汤 :以饴糖为君,重用芍药, 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以治虚为主。
行业学习
23
• 附: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黄芪) ——侧重于甘温益气 ——阴阳气血俱虚
行业学习
24
• 2、当归建中汤(小建中+当归四两) —— 偏于和血止痛 ——主产后虚羸腹痛。
行业学习
25
• 3、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饴糖) ——补虚散寒力峻,兼降逆止呕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方歌: 大建中汤蜀椒姜,配以参饴建中阳, 脘腹剧痛有头足,呕不能食此方良。
行业学习
26
吴茱萸汤
《伤寒论》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
常用方。
行业学习
27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失温 畏寒肢冷,甚则四逆
佐 白术 健脾、燥湿 使 甘草 补中、调药
温补并行,以温为
行业学习
10
主
加减变化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2) 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纳
楂曲理中汤
运 升 脾不升清:腹泻 加山药、升麻、诃子、茯苓
降 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
失
砂半理中汤
食后欲呕,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冷,舌 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行业学习
29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行业学习
生姜
30
吴茱萸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胃暖肝 君 吴茱萸 行气止痛
温降
降逆止呕
肝逆 臣 生姜
温胃祛寒
暖止
降逆止呕
胃呕
宣散水气
人参 益气健脾
佐 大枣
温中与降逆并施,
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行业学习
31
随证加减: 1、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2、痛剧者加川芎。 3、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香。
行业学习
34
现代药理研究
回阳救逆剂能增强心脏功能,反射性 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使血压 上升,改善循环功能,可适用于循环衰 竭的四肢冰冷、恶寒等象。
行业学习
35
四逆 汤
《伤寒论》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行业学习
36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均禁用。
行业学习32ຫໍສະໝຸດ • 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人早江无鱼:人枣姜吴萸)
行业学习
33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病位:心肾 阳衰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益气固脱:人参、甘草
行业学习
6
理中丸
《伤寒论》
-中焦虚寒的基础方。
行业学习
7
理中丸
干姜
白术
行业学习
人参 甘 草
8
组成 干姜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主治 中焦虚寒证
典型证 兼变证
吐利冷痛 出血 小儿慢惊 胸痹 病后多唾
行业学习
9
理中丸--治法与方解
温补 中气
君 干姜 温中祛寒 臣 人参 益气健脾
内生之寒 温必兼补
祛健 寒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