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套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机制126 _______________ 姓名:孙梓宸学号:1120180058指导老师:郑军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年6月29日 __________机械鸟汽车工程曇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__________ 机制226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1.1.20:L80058 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孙梓宸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 郑军__________________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9日设计任务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5)序言 (5)一、.......................................................... 零件的分析6二、........................................................ 工艺规程设计7三、........................................................ 专用夹具设计14四、......................................................... 课程设计总结16五、................................................................ 致谢18六、............................................................ 参考文献19附件 (20)机碱鸟汽车工程拷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生产纲领中批或大批)设计内容:1、任务书和对应零件图1套2、毛坯图1张3、机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4、机加工工序卡1套5、夹具设计图(含装配图和必要零件图)1套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机制126设计者孙梓宸指导教师郑军2014年6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级齿轮传动减速器)模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级齿轮传动减速器)模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传动方案的分析及说明 (2)三、电动机的选择 (4)四、确定传动方案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5)五、计算传动方案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6)六、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七、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1)八、轴的设计计算 (21)九、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32)十、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4)十一、联轴器的选择 (36)十二、附件的选择 (36)十三、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尺寸 (38)十四、润滑与密封 (38)十五、参考资料目录 (4)十六、设计小结 (40)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2、技术参数:注:运输带与卷筒以及卷筒与轴承间的摩擦阻力已在F中考虑。

3、工作条件:单向连续转动,有轻微冲击载荷,室内工作,有粉尘。

一班制(每天8小时工作),使用三相交流电为动力,期限10年(每年按365天计算),三年可以进行一次大修。

小批量生产,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3%。

4、生产条件:中等规模机械厂,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和蜗杆,进行小批量生产(或单件)。

二、传动方案的分析及说明根据要求及已知条件,对于传动方案的设计选择V带传动和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

V带传动布置于高速级,能发挥它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和过载保护的优点。

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能适应在繁重及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且维护方便。

V带传动和二级闭式圆柱齿轮传动相结合,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且传动平稳,能实现一定的传动比,满足设计要求。

传动方案运动简图:取0A =112,于是得:53.3033.32355.611233110=⨯=≥n P A d mm 因为轴上应开2个键槽,所以轴径应增大10%-15%,取15%,故11.35%)151(53.30=+⨯≥d mm ,又此段轴与大带轮装配,综合考虑两者要求取min d =38mm 。

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机电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概述 (1)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1)1.2 输送机的分类 (2)1.3 驱动装置 (3)二、运动方案的拟订 (5)三、减速器设计 (8)3.1 选择电动机 (8)3.1.1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8)3.1.2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9)3.2 计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10)3.3 运动参数的计算 (10)3.3.1计算各轴转速: (10)3.3.2 各轴的功率和转矩 (10)3.4 传动零件(齿轮)的设计 (12)3.4.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2)3.4.1.1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2)3.4.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3)3.1.4.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5)3.4.1.4几何尺寸计算 (17)3.4.2 低带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8)3.4.2.1 选择材料、齿轮精度等级、类型及齿数 (18)3.4.2.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8)3.4.2.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20)3.4.2.4几何尺寸计算 (22)3.5 轴的设计 (22)3.5.1 轴的材料 (22)3.5.2轴径的初步估算 (22)3.5.3 轴的结构设计 (23)3.5.4按弯扭合成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25)3.6 轴承的选择 (35)3.6.1 轴I上的轴承的选择 (35)3.6.2 轴II上的轴承的选择 (37)3.6.3 轴III(输出轴)上的轴承的选择 (41)3.7.1 高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3)3.7.2 低速级大齿轮与轴的联接 (44)3.8 箱体结构设计 (44)3.9 联轴器、润滑、密封、公差及其他附件设计 (47)3.9.1 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47)3.9.1.1 高速轴联轴器 (47)3.9.1.2 低速级联轴器的选择设计 (48)3.9.3 密封 (52)3.9.4 公差与配合 (53)3.9.5 其他附件的设计 (53)四、驱动滚筒设计 (56)4.1 驱动滚筒的选择设计 (56)4.2 驱动滚筒轴的设计 (61)4.2.2滚筒轴的校核 (61)4.2.3 滚筒的周向定位 (61)五、托辊的设计 (65)5.1 作用 (65)5.2 托辊的类型 (65)5.3槽形托辊 (67)5.4 缓冲托辊 (68)5.5 回程托辊 (69)5.6 调心托辊 (70)六、机架 (73)七、拉紧装置 (74)总结 (75)致谢 (76)参考文献 (77)一、概述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随着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我国带式输送机产品的技术进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带式输送机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指日可待,5年后我国带式输送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左右。

花键传动轴设计说明书

花键传动轴设计说明书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0314 姓名:张建学号: 09031432 评分:指导老师:(签字)2012年11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传动轴花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1 零件图 1张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3. 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4. 夹具设计零件图1张5. 课程设计说明书12张班级:09031432姓名:张建2012年11月目录一零件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1)三夹具设计 (9)四设计心得 (10)五参考文献 (11)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花键传动轴,为花键传动中的传动轴,起传动的作用。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选择锻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1)基准的选择:该零件既是花键轴又是阶梯轴,其加工精度又要求较高,因此选中心孔B3/7.5做为设计和工艺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工艺路线方案:工序一下料工序二夹一端,车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3/7.5工序三倒头装夹工件,车端面,保证总长175工序四以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粗车外圆各部。

工序五去毛刺工序六以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

精车,半精车各部尺寸,倒角工序七一夹一顶装夹工件,粗,精铣花键工序八热处理:调质处理255—302HB工序九按图样要求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花键传动轴”,零件材料为40MnB,硬度为255—302HB,毛坯质量为6.37kg。

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锻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外圆表面延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32内孔及端面)。

机械制造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机械制造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阐述一款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目标本次机械制造设计的目标是开发一款新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用于提高某特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要求包括:1、设备能够实现连续、稳定的生产运行,生产节拍达到每小时____件。

2、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在±____毫米范围内。

3、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

4、设备易于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不低于____年。

三、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经过多轮方案论证和比较,最终确定了以下设计方案:1、总体结构采用框架式结构,由机身、工作台、输送装置、加工单元等部分组成。

2、动力系统选用____电机,通过____传动方式将动力传递至各个执行机构。

3、控制系统采用基于____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监控。

四、结构设计1、机身设计机身采用优质钢材焊接而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在机身内部设置了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结构强度。

2、工作台设计工作台采用高精度平面导轨,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工作台上设置了多个定位夹具,以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的加工需求。

3、输送装置设计输送装置采用链条传动方式,链条上安装了特制的夹具,用于抓取和输送工件。

输送速度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节,实现了工件的连续输送。

4、加工单元设计加工单元由刀具、主轴、进给机构等组成。

刀具选用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主轴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杠驱动,进给精度达到____微米。

五、材料选择1、机身材料机身选用 Q235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性能。

2、工作台材料工作台选用 HT250 铸铁,经过淬火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HRC____,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带轮设计说明书

带轮设计说明书

《零件工艺编制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 10241学生姓名冷佰忠指导教师陈新刚2011 年 12 月 22 日目录一、设计内容 (2)二、V带传动总体设计 (2)三、各带轮的设计及结果 (4)1、结构尺寸设计 (4)2、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设计 (4)3、3D软件设计零件 (5)四、轴的设计 (6)五、机架的设计 (6)六、零件的装配 (7)七、设计小结 (8)八、参考资料 (8)一、设计内容。

1. 已知条件:电机功率P=7.5Kw ,小带轮转速n 1=1440 r/min, 传动比i=2.5,传动比允许误差≤5%±轻度冲击;两班制。

2.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 轴径设计。

取45号刚时,按下式估算:3m in 110 1.03p d n≥⨯,并圆整;3) V带轮的结构设计。

选择带轮的材料、结构形式、计算基本结构尺寸;4) 用3D 软件设计零件及装配图,并标注主要的特征尺寸;5) 生成大带轮零件图(工程图),并标注尺寸、粗糙度等。

二、 V 带传动总体设计1. 确定计算功率ca P 。

由表8-7查得工作情况系数AK =1.2,故Pca=AK *p =14.3kw2. 选择V 带的带型。

根据caP 、n 1由图8-10选用A 型。

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 ,并验算带速v 。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

由表8-6和表8-8,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125mm 。

2)验算带速v 。

按式(8-13)验算带的速度。

9.42m/s因为5/30/m s v m s <<,故带速合适。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式(8-15a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2d d 。

d d2=i d d1=312.5mm ,由表8-8圆整d d2=315mm4. 确定V 带的中心距a 和基准长度dL 。

1) 根据式(8-20),初定中心距 a 0=500mm 。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说明

长沙学院CHANGSHA UNIVERSITY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学生姓名:文益峰学生学号: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机械1301班指导教师姓名:刘裕职称中级工程师陈小平职称中级创业指导师二○一五年五月制目录第一部分过程管理资料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4)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6)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7)四、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8)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五、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10)2015届毕业设计资料第一部分过程管理资料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015 届毕业生)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题目: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学生姓名:文益峰学号:指导教师:刘裕职称:中级工程师2015年5 月10 日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长沙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系(部):继续教育学院说明:各项成绩的百分比由各系部自己确定,但应控制在给定标准的20%左右。

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2015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文益峰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职称最终评定成绩2015年5 月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点阵式LED字符显示器设计系(部):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姓名:文益峰指导教师:刘裕副教授2015 年5月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首先对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量具设计说明书

量具设计说明书

量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3116班
姓名权鹏飞
学号11311621
指导老师刘苍林、李智
量具设计
一:概述
量规不能指示量值,只能根据与被测件的配合间隙、透光程度或者能否通过被测件等来判断被测长度是否合格的长度测量工具。

量规结构简单,通常为具有准确尺寸和形状的实体,如圆锥体、圆柱体、块体平板、尺和螺纹件等
二:设计项目
内孔ø42、尺寸精度是IT9级,表面粗糙度Ra0.8。

内孔ø42所用工作量规为塞规。

三:设计方案
1、量具材料:T12A
2、被检验工件的极限偏差:ø42孔ES=+0.062 EI=0
3、查出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值,并确定量规的形位公差
制造公差T=0.005 位置要素Z=0.008 形位公差=T/2=0.0025 4.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图
5.计算塞规的极限偏差
通端上偏差=EI+Z+T/2=0.0105
下偏差=EI+Z-T/2=0.0055
磨损极限=EI=0
止端上偏差=ES=+0.062
下偏差=ES-T=0.057
6.塞规的工作图
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不仅使我们对原课程有了更清楚认识,更使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

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温习了许多旧知识。

虽然这次设计遇到了许难,但我们还是一一克服。

这是我们这次设计最大的欣慰对于以后,我们清楚的认识,设计的难度与复杂性,这点不使我们再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此予以重视,这些是我们自身方面的问题。

当然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大的实践练习我们还恳求老师在以后能够多练习一这方面的知识。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主离合器分离叉加工工艺及M10底孔,φ11孔工序工装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主离合器分离叉加工工艺及M10底孔,φ11孔工序工装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9-2020学年)题目主离合器分离叉加工工艺及M10底孔,φ11孔工序工装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20.5.28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主离合器分离叉加工工艺及M10底孔,φ11孔工序工装设计一、任务要求根据各组分配的课程设计的零件图纸,进行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及选择某一个工序工装设计。

二、主要技术参数1、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生产;2、零件图(见各组分配的图纸)。

三、主要完成任务:1、绘制设计零件图1张;2、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3、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1套,绘制综合工艺卡片图样1张;4、设计某一工序专用夹具(总体结构三维造型,二维工程装配图1张,夹具体零件图1张)5、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内容包括工艺规程编制、夹具设计)。

四、提交成果1、相关图纸一套;(电子文档和打印稿各一份)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本。

(电子文档和打印稿各一份)要求:内容完整,图表完备,条理清晰,分析有据,计算精确。

1、集中时按时进入设计室,注意公共卫生,按学校要求做好防疫;2、集中时不准用笔在桌子等设施上乱写乱画,否则按零分计;3、注意安全。

4、按照时间安排的每个节点完成任务,按教师指定时间线上线下答疑、检查。

目录1 零件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1 零件的作用 (1)1.2 结构特点 (2)1.3 结构工艺性 (2)1.4 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 (3)1.5 审查工艺性 (3)1.6 生产类型 (3)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4)2.1 选择毛坯 (4)2.2 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4)2.3 绘制铸造毛坯简图 (5)3 拟定工艺路线 (6)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6)3.11 精基准的选择 (6)3.12 粗基准的选择 (6)3.2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6)3.3 确定工艺路线 (7)3.4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8)3.5 确定工序尺寸 (11)4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12)4.1 工序05(扩φ25mm)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4.2 工序10(锪φ25mm孔两端倒角)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4.3 工序15(粗铣四个叉口平面)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4.4 工序20(半精铣四个叉口平面)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4.5 工序25(粗铣两个叉口槽)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5)4.6 工序30(半精铣两个叉口槽)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4.7 工序35(拉键槽)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7)4.8 工序40(切槽)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7)4.9 工序50(钻2×M10底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8)4.10 工序55(攻2×M10螺纹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4.11 工序60(钻2×φ11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5 钻2×M10底孔及φ11孔专用夹具的设计 (20)5.1 零件分析 (20)5.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21)5.3 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机构 (21)5.4 确定导向方案和选择导向元件 (22)5.5 钻模板结构类型的确定 (22)5.6 夹具体的设计 (22)5.7 夹具精度分析 (23)5.8 夹具设计图 (24)分工安排 (27)总结 (28)参考资料 (30)1 零件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图1-1 主离合器分离叉零件图1.1 零件的作用该零件主要用于离合器和减速器中,起拔动作用,需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热处理车间零件输送设备的传动装备二、运动简图图11—电动机2—V带3—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滚筒6—输送带三、工作条件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每年按300天计算),输送带的速度容许误差为±5%.四、原始数据滚筒直径D(mm):320运输带速度V(m/s):0。

75滚筒轴转矩T(N·m):900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2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六、设计说明书内容1。

运动简图和原始数据2。

电动机选择3. 主要参数计算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6. 机座结构尺寸计算7。

轴的设计计算8. 键、联轴器等的选择和校核9。

滚动轴承及密封的选择和校核10。

润滑材料及齿轮、轴承的润滑方法11。

齿轮、轴承配合的选择12。

参考文献七、设计要求1. 各设计阶段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后方能进行下阶段的设计;2. 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设计.一. 电动机的选择一、电动机输入功率二、电动机输出功率其中总效率为查表可得Y132S—4符合要求,故选用它。

Y132S—4(同步转速,4极)的相关参数表1二。

主要参数的计算一、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查表可得V带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2~4,圆柱齿轮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3~5,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初分传动比为,,。

二、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本装置从电动机到工作机有三轴,依次为Ⅰ,Ⅱ,Ⅲ轴,则1、各轴转速2、各轴功率3、各轴转矩表2三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一、确定计算功率查表可得工作情况系数故二、选择V带的带型根据,由图可得选用A型带。

三、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查表8—6和8—8可得选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2、验算带速按计算式验算带的速度因为,故此带速合适。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号:课程名称: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办学单位: _______________办学单位意见教学班负责人签字、分校盖章______________年月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pic控制系题目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统设计与调试姓名一翟雪倩学号1161101252962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杨孔珠__________办学单位西安广播电视大学___________日期 2012 年 6 月《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1)课题名称及要求(2)设计方案论证(包括设计框图或时序图)(3)PLC的选择(4)I/O地址分配(5)程序设计(梯形图、语句表。

包括注释)(6)PLC的I/O接线图(7)系统调试及分析(8)课程设计的心得(9)参考资料(10)附录:带功能注释的源程序。

(1)控制对象有8个:东西方向红灯(R-EW)两个,南北方向红灯(R-SN)两个,东西方向黄灯(Y七W)两个,南北方向黄灯(Y-SN)两个,东西方向绿灯(G-EW)两个,南北方向绿灯(G-SN)两个,东西方向左转弯绿灯(L-EW)两个,南北方向左转弯绿灯(L-SN)两个。

自动控制规律:A.高峰时段、正常时段及晚上时段的时序分配按时序图一运行(见附图)B高峰时段按时序图二(见附图)运行,正常时段按时序图三(见附图)运行,晚上时段按提示警告方式运行,规律为:东、南、西、北四个黄灯全部闪亮,其余灯全部熄灭,黄灯闪亮按亮0.4秒,暗0.6秒的规律反复循环。

MF?E-15li :助、IWS- \\■i-------------------------------------------------------------------------------------- ►0 : 2 3 < 5 T E J K III: H 15 H 1! 13 2D :1 22 H 24 W -—7:00,8:15—16:30,19:00—21:00、晚间时间段21:00—6:30)的交通信号灯进行更合理实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实用标准文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热处理车间零件输送设备的传动装备二、运动简图图11—电动机 2—V带 3—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 5—滚筒 6—输送带三、工作条件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每年按300天计算),输送带的速度容许误差为±5%.四、原始数据滚筒直径D(mm):320运输带速度V(m/s):0.75滚筒轴转矩T(N·m):900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2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六、设计说明书内容1. 运动简图和原始数据2. 电动机选择3. 主要参数计算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6. 机座结构尺寸计算7. 轴的设计计算8. 键、联轴器等的选择和校核9. 滚动轴承及密封的选择和校核10. 润滑材料及齿轮、轴承的润滑方法11. 齿轮、轴承配合的选择12. 参考文献七、设计要求1. 各设计阶段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后方能进行下阶段的设计;2. 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设计.一. 电动机的选择一、电动机输入功率w P60600.75244.785/min 22 3.140.32w v n r Rn π⨯⨯===⨯⨯90044.785 4.21995509550w w Tn P kw ⨯===二、电动机输出功率d P其中总效率为32320.960.990.970.990.960.833v ηηηηηη=⨯⨯⨯⨯=⨯⨯⨯⨯=带轴承齿轮联轴滚筒4.2195.0830.833wd P P kw η=== 查表可得Y132S-4符合要求,故选用它。

Y132S-4(同步转速1440min r ,4极)的相关参数 表1二. 主要参数的计算一、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144032.1544.785m w n i n ===总 查表可得V 带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2~4,圆柱齿轮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3~5,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21.3~1.5i i ≈。

步进输送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步进输送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步进输送机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8级机制一班辅导老师:曲爱丽设计者:王铭升许秀花薄纯青周庆机械工学院2010年7月10—15日设计时间安排时间所用天数(天)设计内容领题目组队0.5功能分解形态学矩阵0.5方案确定 1运动循环图 1方案比较0.5设计说明书撰写 1答辩 1目录一、步进输料机的主要设计过程 (3)二、步进输料机结构简图 (4)三、设计简述 (5)3.1工作原理 (5)3.2传动方案 (6)3.3设计要求 (7)四、部分结构解析 (7)4.1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运算 (7)4.2所选机构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计算 (8)4.3制定机械系统的运动循环图 (8)4.4画出运动方案布置图及机械运动简图 (8)4.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及评估 (9)五、附图 (9)一、步进输料机的主要设计过程1.1功能分析:下料:隔断板做往复直线运动。

送料:输送滑架做间歇直线往复运动。

形态学矩阵下料机构送料机构曲柄滑块曲柄滑块槽轮机构曲柄导杆圆柱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平面凸轮机构(加弹簧)最后求解:3*4=12,共12种解法。

二、下料及送料的结构图下料机构:送料机构:方案一方案二三、设计简述3.1工作原理当电源接通后,电动机带动曲柄导杆机构的运动,同时通过带轮传动到槽轮机构(槽轮机构用来保证每转45°下一次料)。

曲柄导杆带动输送滑架往复直线运动,工作行程时,滑架上位于最左侧的推爪推动始点位置工件向前移动一个步长;当滑架返回时,始点位置又从料轮接受了一个新工件,由于推爪下装有压力弹簧,推爪返回时得以从工件底面滑过,工件保持不动,当滑架再次向前推进时,该推爪早已复位并推动新工件前移,,与此同时,该推爪前方的推爪也推动前工位的工件一齐向前再移动一个步长;为了防止工件因惯性继续运动,滑架下方安一挡板,通过与曲柄以带传动的凸轮只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当滑架输送工件时,挡板慢慢上移,输送一个步长时挡板刚好卡主工件使其静止,然后回程时,挡板下移。

钻床专用夹具设计(装配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钻床专用夹具设计(装配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设计课题:钻床专用夹具设计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 月月 日日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内容:内容:为盘类设计一套钻模夹具,便于摇臂钻床的加工。

为盘类设计一套钻模夹具,便于摇臂钻床的加工。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在钻床上加工2-Φ10,10,对对C 面垂直度面垂直度>0.02 >0.022.2.要求绘制要求绘制A0夹具装配图一张、夹具装配图一张、A3A3零件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零件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3.3.夹具设计要求合理,有利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夹具设计要求合理,有利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批量生产。

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批量生产。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设计(论文)完成日期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年 月 日年 月 日课程设计评语院系:机械工程系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钻床专用夹具设计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班级:B140231 B140231 学号:学号:B******** B14023113 姓名:殷彦强姓名:殷彦强 课程设计篇幅:图 纸 2 张说明书 24 页指导教师评语:目录前 言 ................................................................................................................................................ (5)5 一. 专用夹具设计专用夹具设计................................................................................................................... .................................................................................................................. 77 1.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 77 1.1.1. 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明确工件的年生产纲领..................................................................................... .................................................................................... 77 1.1.2. 分析工件零件图和工序图分析工件零件图和工序图................................................................................. ................................................................................ 77 1.1.3. 确定加工方法确定加工方法..................................................................................................... .................................................................................................... 88 1.2. 总体方案的确定总体方案的确定............................................................................................................ ........................................................................................................... 88 1.2.1. 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 88 1.2.2 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 99 1.2.3 确定导向装置确定导向装置..................................................................................................... .................................................................................................... 1111 1.2.4. 夹具体的设计夹具体的设计................................................................................................... .................................................................................................. 112 1.3.夹具装配图绘制夹具装配图绘制............................................................................................................ ............................................................................................................ 1133 1.3.1. 夹具装配图尺寸、公差的标准夹具装配图尺寸、公差的标准..................................................................... .................................................................... 1133 1.3.2. 夹具的定位、夹紧分析夹具的定位、夹紧分析................................................................................... .................................................................................. 113 1.4. 绘制夹具零件图绘制夹具零件图............................................................................................................. ............................................................................................................ 114 1.4.1.钻模板零件图钻模板零件图 ..................................................................................................... .................................................................................................... 114 1.4.2.辅助支承零件图辅助支承零件图................................................................................................ ................................................................................................ 115 1.4.3.六角螺钉零件图六角螺钉零件图................................................................................................. ................................................................................................ 116 1.4.4.夹具底座零件图夹具底座零件图................................................................................................... .................................................................................................. 117 二.夹具装配图相关要求夹具装配图相关要求................................................................................................................ ............................................................................................................... 119 2.1. 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尺寸夹具装配图上标注的尺寸 ............................................................................................. ............................................................................................ 119 2.2. 夹具的制造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 ............................................................................................................. ............................................................................................................ 119 2.3. 装配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装配图上标注的技术要求 ............................................................................................. ............................................................................................ 220 2.4. 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 220 三.最终的设计结构最终的设计结构........................................................................................................................ ....................................................................................................................... 221 四. 致 谢........................................................................................................................................ ........................................................................................................................................ 222 五.感 想.......................................................................................................................................... .......................................................................................................................................... 223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24)前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各种新材料、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内容——(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吕梁学院学院矿业工程系完成时间:年月日2013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一、设计题目: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二、给定数据及要求已知条件:运输带工作拉力F= 12000 N;运输带工作速度v= m/s(允许运输带速度误差为±5%);滚筒直径D= 450 mm,滚筒长度L=800mm;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轻微冲击;工作年限5年;环境最高温度350C;小批量生产。

三、应完成的工作1.减速器装配图1张;2.零件工作图2—4张(从动轴、齿轮);3.设计说明书1份。

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指导教师:发题日期完成日期目录任务书.............................................................................................................................. 第一章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1.1 选择电动机........................................................................................................1.1.1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1.1.2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1.1.3 电动机转速的选择..................................................................................1.2 传动比的分配....................................................................................................1.3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1各轴的转速、功率和扭矩计算.....................................................................1.3.2各轴的运动参数表................................................................................... 第二章V带传动的设计..............................................................................................2.1 V带的参数设计.................................................................................................2.2 V带的主要参数表............................................................................................. 第三章齿轮的设计........................................................................................................3.1齿轮传动设计.....................................................................................................3齿轮参数设计.................................................................................................3.1.2齿轮的主要参数表................................................................................... 第四章轴的设计(输入轴)........................................................................................4.1高速轴(输入轴)的设计.................................................................................4.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4..........................................................................................................................4.轴的结构设计并绘制结构草图.....................................................................4.2低速轴(输出轴)的设计.................................................................................4.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4..........................................................................................................................4.轴的结构设计并绘制结构草图.....................................................................4.4低速轴(输出轴)的校核.................................................................................4..........................................................................................................................4.......................................................................................................................... 第五章联轴器的选择....................................................................................................5.1.联轴器的选择和参数......................................................................................... 第六章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6.1 键的选择和参数................................................................................................ 第七章滚动轴承的选择................................................................................................7.1轴承的选择......................................................................................................... 第八章箱体结构尺寸....................................................................................................8.1 箱体的结构尺寸................................................................................................ 设计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min参考文献[1] —[2] —附表1 第一章各轴的运动参数表附表2 第二章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表附表3第三章齿轮的主要参数表附表4 第八章箱体的结构尺寸表附录16。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根据变速组的传动副要“前多后少”的原则,选择,
在 中,因基本组和扩大组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案,有2种方案,根据传动线要“前密后疏”,降速要“前慢后快”的原则,选择结构式 ,画出结构网图见图1-2。
图1-2 结构网图
拟定转速图。电动机和主轴的转速是一定的,当选定了结构式和结构网后,就可分配各传动组的传动比并确定中间轴的转速,再加上定比传动,就可画出转速图。本设计中结构式共有两个传动组,变速机构共需2根轴、主轴1根、电动机轴1根,故转速图需4条竖线,主轴共9级转速,中间各轴的转速可以从主轴开始往前推,总的传动比 。故轴Ⅲ的9级转速为:63、90、125、180、250、355、500、705、1000r/min。传动组C的传动比为 ,传动比分配为 , , ,所以轴Ⅲ转速 63、90、125、180、250、355、500、705、1000。传动组B的传动比为 ,传动比分配为 , , 故轴Ⅱ的转速为250、355、500、705、1000 ,带传动传动比为 ,拟出转速图见图1-3。
D点受力:
由于 ,故 。
由于工作温度低于120度,故查表得温度系数
球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
所以,轴承寿命满足要求,同理Ⅱ、Ⅲ的轴承校核寿命满足要求。
2.6
均选普通平键A型键,键的型号见表2-1.
表2-1 键的选择
键的位置
型号尺寸
带轮
齿数30的齿轮
齿数20的齿轮
齿数25的齿轮
齿数53的齿轮
齿数30的齿轮
齿数72的齿轮
当传动比采用标准公比的整数次方时,齿数和以及小齿轮齿数可以查表得到。有时,为了满足传动比的要求,可以使同一传动组内各传动副的齿数和不等,然后采用变位的方法使中心距相等,但各传动组的齿数和不能相差太多。当采用三联滑移齿轮时,还应检查滑移齿轮之间的齿数关系,,即,对于不变位的标准齿轮,最大和次大齿轮之间的齿数差应大于或等于4。课程设计中根据转速图进行计算各传动副齿轮的齿数,具体计算如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展开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起迄日期: 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22日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5)(一)电动机的选择 (5)(二)传动比的分配 (6)(三)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参数设计 (6)三、低速级齿轮设计 (8)(一)按齿面强度设计 (8)(二)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9)四、高速级齿轮设计 (12)五、各轴设计方案 (13)(一)低速轴的设计 (13)(二)中间轴的设计 (16)(三)高速轴的设计 (17)六、轴承的校核和键的选择 (19)(一)轴承的校核 (19)(二)键的选择 (19)确定各段轴的直径:A 段:1d =40mm (由最小直径算出)B 段:2d =45mm (根据油封标准,选择毡圈孔直径为45mm 的)C 段:3d =50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10)配合,取轴径内径D 段:4d =54mm 设计非定位轴肩高a=2mm ,大齿轮的孔径54mmE 段:5d =60mm 设计定位轴肩高a=6mm (40.1 5.46d mm mm ⨯=≈)F 段:6d =56mmG 段:7d =50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10)配合,取轴径内径确定各段轴的长度:A 段:1L =82mm (考虑半联轴器的长度,并放大0.03)B 段:2L =50mm (考虑轴承端盖的长度与半联轴器的距离为L=30mm)C 段:3L =52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10)配合,加上套筒的长度)D 段:4L =60mm 齿轮的齿宽B=27mmE 段:5L =10mm 定位轴肩长度0.0754h mm ≥⨯F 段:6L =40mm 根据结构需要可以调整其长度G 段:7L =30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10)配合(6)轴承的校核水平支撑反力1323/()540.5r r F F l l l N =+=2223/()393.6r r F F l l l N =+=水平受力图垂直受力图扭矩图合成弯矩受力图选取脉动循环变应力 取0.6α=()22324.88ca M T MPa Wασ+==由材料可得[]160MPa σ-= 所以ca σ<[]1σ-故该轴强度符合(二)中间轴的设计确定各段轴的直径:A 段:1d =25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05)配合,取轴径内径B 段:2d =28mmC 段:3d =36mm 与小齿轮配合,小齿轮的孔径36mmD 段:4d =44mm 设计定位轴肩高a=3mmE 段:5d =36mmF 段:6d =26mmG 段:7d =25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05)配合,取轴径内径 确定各段轴的长度:A 段:1L =17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05)配合B 段:2L =20mmC 段:3L =64mm 根据小齿轮的厚度缩小5mm 左右达到使用要求D 段:4L =8mm 定位轴肩E 段:5L =44mm 根据中间大齿轮的厚度缩小5mm 左右F 段:6L =17mm ,根据结构需要可以调整其长度G 段:7L =17mm ,与轴承(深沟球轴承6305)配合(三)高速轴的设计(1)轴的设计 1 2.1P KW = 1940min r n = 121.31T N m =⋅(2)初选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2、按照正确的拆卸方法对模具进行拆卸,分类放置好拆卸下来的零件,并做好标记,以便于装配。
注意:1)先把模具从分型面处打开。
2)保护好模具的型腔部位。
3、仔细观察各结构零件,了解它们的作用,测绘出它们的形状尺寸,做好记录。
4、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
5、绘出注射模生产的塑件的示意图。
6、按正确的顺序把拆开的模具装配复原,并做好防锈处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综合实验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表1冲压模零件配合关系测绘表
序号
相关配合关系
配合松紧程度
配合要求
配合尺寸测量值
配合尺寸
1
凸模与凹模
凸模实体小于凹模
洞口一个间隙
2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
H7/m6或H7/n6
3
上模座与模柄
H7/r6或H7/s6
10、观察试件周边的断面状况,可以判断模具间隙的分布情况,如发现模具间隙分布不均匀,可以模具闭合状态下,松开下模的压板螺钉,用手锤对模具间隙作微小调整。
11、若模具需要打料,再调整打料装置。打料装置的螺栓不必调得过低,只需将模具中的工件或废料刚好打出即可。打料装置的螺栓调得过低,滑块上升时,会使打料横梁严重撞击螺栓而产生故障。
五、型腔或型芯部分数控加工工序进行加工仿真
对安排数控加工的工序进行数控加工工序内容的确定,确定刀具的切入、切出方式、刀具在加工部位的运行轨迹与加工部位形状的关系、刀具的参数、刀具的补偿方式等。运用CAM软件进行加工仿真,显示刀具在工件表面加工形成的加工纹理。检查刀具(包括刀柄)与工件之间有无过切、干涉现象。
二、装配建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任务概述1.1 设计的主要内容机械加工课程设计是在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所有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零件图,确定合适的加工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合理的进给路线,制定经济高效的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图一张、毛坯图一张、编制工艺过程卡,数控加工工序卡,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撰写设计说明书。

要求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定加工方案。

同时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的指导思想2>适当采用数控加工条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3>降低生产成本,1>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适应性强。

4>工艺合理,工艺资料齐全,说服力强。

5>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工艺装夹设备,便于提高精度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2.1零件的作用端盖属于盘类零件它的主要作用有:1、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2、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配件合以达到密封作用3、位于车船电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到传送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端盖的工作条件。

2.2零件的材料热及处理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150,它是一种灰铸铁,线性收缩率较小约为0.4%—0.46%左右。

硬度范围为HB150—200。

摩擦面间的单位面积压力不大于490kpa。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比钢低得多,通常σb约为120~250MPa,抗压强度与钢接近,一般可达600~800MPa,能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塑性和韧度近于零,属于脆性材料,不能锻造和冲压;焊接时产生裂纹的倾向大,焊接区常出现白口组织,焊后难以切削加工,焊接性差;灰铸铁的铸造性能优良,铸件产生缺陷的倾向小;由于石墨的存在切削加工性能好,切削加工时呈崩碎切屑,通常不需加切削液;灰铸铁的减振能力为钢的5~10倍,是制造机床床身、机座的主要材料;灰铸铁的耐磨性好,适于制造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导轨、衬套和活塞环等。

2.3零件的结构形状该零件的加工表面有:1)Φ27圆柱表面2)左右两端高为9端面3)φ20的孔4)φ7孔5)φ9的孔6)φ16H7的内孔表面2.4零件的加工质量分析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

其主要加工表面有宽为27的凸台上端面和M27×1.5螺纹,φ20H7、φ16H7以及φ9、φ6的孔。

其中φ16的孔经加工后要满足表面粗糙度为Ra 1.6,宽为27的凸台上端面以及φ9、φ6的孔和螺纹经加工后要满足表面粗糙度为Ra 6.3,两个φ16H7的孔经加工后,要满足两孔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

由以上分析及结合零件图(见附录)可知:其中各个孔的端面都为平面,可以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该零件除φ16H7的孔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磨床的加工就可达到要求。

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切削力、切削热和夹紧力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减少切削力与切削热的影响,粗、精加工应该分开进行;使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在精加工之前得到矫正。

第三章毛坯的确定3.1确定毛坯类型由于该零件结构简单,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很大的力。

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强度和冲击韧度,和较好的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采用及其造型方法铸造毛坯,选择HT150。

HT150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减震性、耐磨性和切削加工性,适合铸造该端盖零件。

3.2确定各毛胚表面的加工余量加工时如果余量留得过大,不但浪费材料,而且增加机械加工劳动量和生产工时。

使生产成本增高,余量留得过小,一方面使毛坯制造困难,另一方面在机械加工时也常因余留得过小而迫使用画线找正等方法,不仅增加了生产工时,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废品,因此,必须合理的选择加工余量。

零件的材料为HT-150,毛坯(铸件)图是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

根据《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端盖上的孔都用钻,M27的圆柱面左端面留加工余量5mm,右端面留加工余量3mm。

6-φ7的孔上端面留3mm的加工余量。

3.3毛坯图(见附录)第四章工艺路线的拟定4.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提高生产效率。

否则,就会使得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得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由零件图分析,该零件的设计基准为Φ27的轴线和左端面。

2)定位基准工件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与工艺过程的制定有关系。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多考虑几种方案加以比较,使之符合工艺要求,提高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1)在选择粗基准时,以保证其他各加工表面又足够的加工余量为重点,保证不加工面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因此选择原则是:综上所述:粗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结构特点、重量轻,比钢的硬度低,加工难度要增加,但是该材料易于加工磨合与低碳钢类似。

(2)对于精基准的考虑重点是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和安装方便,最限度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一般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一、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特别是在一个零件的最后加工阶段,为保证精度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定位误差。

二、基准统一原则,各工序间应尽可能采用同一基准来加工零件各表面,提高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三、互为基准原则,适用于一个零件中两个表面相互位置较高,四、有些精加工工序加工余量小而且均匀时,常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面。

综上所述:精基准的选择加工后的φ27的轴线和左端面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

但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4.2加工方法的确定4.3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下端面(2)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上端面和凸台表面的粗加工,再安排精加工(3)遵循“先表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表面后进行孔加工2)热处理加工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行热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端盖在工作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故采用退火处理即可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3)辅助工序在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过程。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安排顺序为:热处理—基准加工—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4.4加工工序的划分与确定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减少了机床数量,可以使装夹时间减少,减少夹具数目,并且利用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

工序分散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内容很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括一简单工步,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刀具等比较简单,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简单,调整和维修方便,工人掌握容易,生产准备简单,易于产品更换。

综上所述:考虑到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变形,所以采用工序分散。

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一般包括去毛刺,倒菱角,清洗,检验等。

4.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及消除内应力,而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常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材料的性质,合理的安排。

热处理工序安排得是否恰当,对保证零件的精度、保证零件加工的顺利进行、保证零件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热处理工序有:退火、正火、调质、时效、淬火、回火、渗碳、碳氮共渗等。

按热处理的目的,可分为预备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是为了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制造时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最终热处理是提高零件的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工序之前通过分析零件图,考虑到该零件材料在加工中容易变形,因此进行一次时效处理即能满足加工要求,时效处理是为了释放夹紧力和变形,改善加工性能。

4.6拟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的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前提是保证产品质量。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一便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以上各个零部件的分析以及加工工艺确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具体方案如下:工艺路线1:1. 备料毛胚铸造加工.2. 粗铣—精铣宽83的底面3. 粗铣—精铣宽27的上端面4. 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5. 铣左右两端高为9的端面6. 安排时效处理7. 以Φ27的圆柱中心轴线为基准依次钻Φ20H7、Φ16H7的孔至Φ18、Φ148. 以两个Φ16H7的孔两中心轴线间距离26.76±0.016为基准钻另一Φ16H7的孔至Φ149. 依次钻Φ7、Φ9的孔至Φ5、Φ710.扩钻、精镗各孔至φ20、φ16、φ7、Φ911.去毛刺12.粗车—半精车—精车M27×1.5的螺纹13. 检验.工艺路线2:1.毛坯铸造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至150HBS2.粗车—半精车宽83的底面3.粗车—半精车宽27的上端面4.以φ27圆柱中心轴线至φ16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为基准依此钻φ16的两个孔至φ145.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6.钻φ20的孔倒角7.以左右端面为基准依此钻φ7、Φ9的孔至φ5、Φ78.粗精车φ27外圆和尺寸为9的左、右台阶面9.去毛刺10. 粗车—半精车M27×1.5的螺纹11. 检验入库4.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确定综上所述;两个工艺方案的比较在于方案一基本采用普通铣床来加工平面,而方案二则采用普通车床加工平面,两者比较,方案一采用铣的经济效益更好。

还有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从零件本身来考虑,不对称不规则,尽量把工序集中、考虑装夹和夹具,方案一中采用铣床,比采用车床会减少装夹次数把可以工序稍微集中下,提高效率。

通过分析,优化的方案如下:1.备料毛胚铸造加工.2.安排时效处理3. 粗铣—精铣宽83的底面4. 粗铣—精铣宽27的上端面5. 以φ27圆柱中心轴线至φ16中心轴线间距离为26.76±0.016为基准依此钻φ16的两个孔6. 粗车—半精车φ27的圆柱表面7. 钻φ20的孔倒角8. 以左右端面为基准依此钻φ7、Φ9的孔9. 粗车—半精车φ27外圆和尺寸为9的左、右台阶面10. 去毛刺11. 粗车—半精车M27×1.5的螺纹12. 检验入库4.8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见附录)第5章零件加工工序设计5.1 05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铸造毛坯采用硬模铸造5.2 10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时效处理5.3 15号工序设计设计内容: 铣端盖底面5.3.1 加工设备的选择因为本工序加工精度不高,为节约生产成本,所以选择普通铣床X51,该铣床的参数如下:X51普通铣床参数5.3.2 工艺装备选择1)工装夹具:平口虎钳2)刀具可转位面铣刀刀盘直径φ65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 Z=63)量具游标卡尺规格0.02mm 5.3.3 工步顺序的确定1)粗铣底面2)精铣底面5.3.4 加工余量的确定1)粗铣底面 Z=32)精铣底面 Z=25.3.5 工序尺寸及其上下偏差1)粗铣底面5.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与确定 1) 粗铣底面Vc =50m/min f=Z ×z f =3×0.12=0.36mm/r pa =3mm由此可算出:n=1000*Vc /π*d=379r/min 按机床选取n=380 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c =1000dnπ=98 m/minfV =n ×f=380×0.36=136mm/minPc=Fc*Vc/60000= Kc*p a *f*Vc =814.2*3 *0.36*50/60000 =0.73Kw ≤4.5*0.8=3.6kw它的功率小于机床X51的主轴的最大功率,所以能在这机床上完成这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