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 百年,该括万事。
二、《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关于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事迹,现存材料很少,有些资料
的可信度也令人怀疑。籍贯四说: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 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 庐陵(今江西吉安),号湖海散人 。
他一生著述颇丰,题名罗贯中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隋 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及 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 之一。
罗贯中(一约在1330-1400,
二约在1310-1385)
气势磅礴构思《三国演义》 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
坐厅说三国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
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宋金时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笔记、诗歌约八 十种,其中写三国事最多的是苏轼,他几乎运用了各种文体, 并且已表现出鲜明的“尊刘贬曹” 的思想倾向。 3、到了元代,三国故事更是热门题材。除了大量的传统诗文 等文学样式记录、咏叹三国故事和人物外,新兴的元杂剧中就 有六十多本三国戏,几乎占元人杂剧的十分之一。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 PK 孙权+刘备
+
刘备
孙权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 壁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赤壁之戰
• 时: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208年(10-11月)
• 地:赤壁(今:湖北蒲圻赤壁)
• 人:魏、蜀、吴
• 战斗力指数:
•
吴+蜀– 不足20万
•
魏-- 80多万(包括荆州投降水军)
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是罗贯 中故里——山西太原清徐人 民为纪念这位世界历史文化 名人,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 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 2000年基本建成的。
文化素质教育课
三、《三国志演义》的版本
1、 现存《三国志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 回,一般称之为“嘉靖本”。 2、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 百二十回,回目也由单句改为双句,一般称“李评本”,因 为此本的评语系叶昼假托李贽所为,又称“伪李评本”。 3、至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清朝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志演义》,世称“毛本” 在“李评 本”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回目、情节和文字作全面加工润色, 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正统思想大为加强。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 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 建立西晋王朝。
三国演义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主要概况如下: 一、对军阀混战的乱世的愤慨,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 的痛恨,也表现了对仁君贤臣和由他们缔造的清明世界的向 往,对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的渴慕。
我的观点应该是“八绝” , 仁绝--刘备;谋绝—司马懿;勇绝—赵云;忠绝—鲁肃;孝绝—徐庶
忠心事主的鲁肃
赤子真诚孝心的徐庶
积极主张吴蜀联盟, 忠厚诚实誉满天下。
忠孝难两全, 徐庶选择孝。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吴国国主孙权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 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和作家加 工等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 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 1、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为《三国演义》提供 了大量的史料,是罗贯中创作这部巨著最基本的史料依据。
文化素质教育课
四、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之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 不能将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次或两次讲完,而要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 等于后来的一回。每次讲说之前,又要用简明的题目揭示此次所讲内容,在每回 末尾也必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这也是模仿说书艺人卖关子、吊胃口 的手法,在情节关键处戛然而止,以调动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这就是章回小 说回目的起源。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在民间流传和说书艺人创作基础 上,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较讲史有很大发展。明中叶以后,章回小说更加成熟。
官 渡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官渡之戰
• 时: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1-10月
• 地:官渡(今:河南)
• 人:曹操 VS 袁绍
• 战斗力指数:
•
曹—不足20万,精兵不足10万
•
袁—号称80万
• 战争始末:
•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2,曹操与袁绍争权白热化
• 3,袁绍致书曹操,言语傲慢,激怒曹操
据传说,罗贯中参加过农民起义, 当过张士诚的幕客。明代王圻说他 “有志图王”,这说明他有政治抱负, 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路中国,他退隐 林下,开始编写历史小说。 《大英百科
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 师”。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 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的作者是杨慎, (1488-1559 )年。《三国演义》虽然成书在明 初,但是最终定稿却是在清朝。杨 慎此词即为毛氏父子所加。 播放:杨洪基版本,阳刚之美。 龚玥,阴柔之美。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陵之战吴蜀两军作战经过示意图
夷陵之战
文化素质教育课
文化素质教育课
六出祁山
诸葛亮 PK 司马懿
斗兵斗将,斗阵斗法, 斗智斗勇,难分胜负。
文化素质教育课
诸
葛
魏延曾经
亮 建议兵出子午谷,
北 奇兵制胜,诸葛亮
伐 未能采纳。后来这
魏 条路线成为邓艾奇
国 , 先 后 六 出
袭蜀国的捷径。邓 艾引兵自阴平道行 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凿山通道,造作桥 阁,抄近路直入江
文化素质教育课
我的观点应该是“八绝” , 仁绝--刘备;谋绝—司马懿;勇绝—赵云;忠绝—鲁肃;孝绝—徐庶
屡败屡战的先主刘备
深通韬略的司马懿
常胜将军赵云
宁可百姓负我, 我不负天下百姓。
注:在本课程中,我们将突出大家 忽视的司马懿的韬略,司马懿是一 位真正的全才。
三国归司马
七进七出 曹操百万大军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陵之战 刘备 PK 孙权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 陵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夷陵之戰
• 时:公元221-222年 • 地:夷陵 • 人:孙吴(不足20万)VS 蜀汉(几乎倾全国兵力,号称80万) • 过程: • 1,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 2,蜀军先发制人,东吴一方面求和,一方面向曹魏输诚 • 3,蜀吴两军相持于夷陵,孙吴以陆逊为将领,采取守关不出的策略 • 致使刘备军队屡攻不下 • 4,东吴趁刘备军队军心不振而发动攻势,火烧蜀汉阵营,蜀军惨败。 • 5,陆逊为乘胜却误入八阵图,后为自保而班师回朝 • 意义: • 1,刘备冲动误事 • 2,蜀汉元气大伤
• 4,曹操接受郭嘉等人建议,「欲图袁绍,先灭吕布」,迎献帝并迁
都许昌。
• 5,曹操为确保胜利,先攻刘备,刘败走
• 6,袁绍自傲,谋士(许攸)投奔曹操阵营
• 7,袁绍轻敌自取失败
• 意义:
• 1,以弱胜强、以寡击众
• 2,曹操整合北方势力
文化素质教育课
官渡之战,袁绍率八十万大军
伐曹操,直捣曹操大本营兖州(yan) 许昌。官渡是进入许昌的咽喉要地, 曹操率二十万大军与袁绍会师于官渡。 官渡之战决定双方存亡。
二、基本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
三、仁政理想
四、《三国志演义》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道德悲剧。
五、对“义”的思考
三国演义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
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 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
• 意义:
• 1,以寡击众的胜利
• 2,天下三分形势的确立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壁之战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 壁 之 战 示 意 图
文化素质教育课
火烧赤壁,电视剧《诸葛亮》,1984版;张纪中版电视剧《三国
演义》,1995版;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演义》,2010版;吴宇森电影 《赤壁》均再现了火烧赤壁宏伟的画面。
二、绘声绘色的战争的描写。 1,把军事战争和政治抗争有 机地结合起来,揭示战争的本 质。 2,重在描写「人谋」,上兵 伐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 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 功》}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六出祁山
曹操 PK 袁绍
文化素质教育课
特点: 1、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 2、继承“说话”艺术的叙事方式。 3、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叙事结构。 4、通俗的语言和缓急有致的叙事节奏。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 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 的崛起和壮大。
祁 油,军队已逼近成
山 都,诸葛瞻父子战
。 死在绵竹,精忠报
国。
斜谷
子午谷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描写。 抓住最主要、最典型的特征——“三绝” 人物。(毛宗岗)
奸绝:奸雄曹操
义绝:义薄云天的关云长 智绝:高深莫测的诸葛亮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千里走单骑
隆中对,三分天下
• 结果:曹魏大败
• 始末:
• 1,曹操整合北方政权,欲乘胜南下
• 2,曹操南攻荆州,刘表幼子刘琮投降
• 3,屯居新野的刘备,仓促南下至江陵→曹操紧追在后→ 刘备退居樊口
• 4,同时曹操入主荆州,又亟欲进军江东(孙吴之地)
• 5,孔明自请往东吴说服孙、刘联军→ 孔明、周瑜、鲁肃故事
• 6,黄盖苦肉计、阚泽诈降、庞统连环计→(孔明借东风)火烧曹操阵营
元英宗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 同的《三分事略》,已初具规模。
文化素质教育课
4、元、明之际,罗贯中对三国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灌 注进强烈的时代精神,熔铸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 同时又兼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创造出了――《三国志通 俗演义》。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评《三国演义》: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
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思考题:什么人称曹操“丞相”,“阿瞒”,
“贼” ,“汉贼”,“国贼”
文化素质教育课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
“七实三虚”,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完美结合。 清章学诚“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全实则死,全虚 则诞。尊重历史事实--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重塑历史。
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史书、 笔记、小说、诗歌计三十多种,如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化素质教育课
2、至迟在晚唐时期,唐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诗文, 计一百四十多篇,其中以诗歌最多,如李白、杜甫。三国故事 已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代说话的“讲史” ,已有专门演说三国故事的,称为 “说三分”。宋人笔记曰: 途巷中小儿薄劣, 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
文化素质教育课
《三国演义》之 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讲解:万里鹰
三国演义
文Leabharlann Baidu素质教育课
《三国演义》
Three kingdoms
本次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及与其他名著小说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宝刀不老的黄忠
勇猛豪爽的张飞
生子当如孙仲谋
魏文帝曹丕
文武双全, 工于心计。 杀曹冲, 废曹彰, 贬曹植。
独当大任的年轻都督周瑜
遥想公谨当 年,小乔出 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 间,强虏灰 飞烟来。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街亭、斩马谡”。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借东风”、”空城计”。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斩华雄本是孙坚, 草船借箭本是孙权。 4、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
三国演义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二、《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关于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事迹,现存材料很少,有些资料
的可信度也令人怀疑。籍贯四说: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 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 庐陵(今江西吉安),号湖海散人 。
他一生著述颇丰,题名罗贯中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隋 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及 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 之一。
罗贯中(一约在1330-1400,
二约在1310-1385)
气势磅礴构思《三国演义》 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
坐厅说三国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
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宋金时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笔记、诗歌约八 十种,其中写三国事最多的是苏轼,他几乎运用了各种文体, 并且已表现出鲜明的“尊刘贬曹” 的思想倾向。 3、到了元代,三国故事更是热门题材。除了大量的传统诗文 等文学样式记录、咏叹三国故事和人物外,新兴的元杂剧中就 有六十多本三国戏,几乎占元人杂剧的十分之一。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 PK 孙权+刘备
+
刘备
孙权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 壁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赤壁之戰
• 时: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208年(10-11月)
• 地:赤壁(今:湖北蒲圻赤壁)
• 人:魏、蜀、吴
• 战斗力指数:
•
吴+蜀– 不足20万
•
魏-- 80多万(包括荆州投降水军)
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是罗贯 中故里——山西太原清徐人 民为纪念这位世界历史文化 名人,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 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 2000年基本建成的。
文化素质教育课
三、《三国志演义》的版本
1、 现存《三国志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 回,一般称之为“嘉靖本”。 2、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 百二十回,回目也由单句改为双句,一般称“李评本”,因 为此本的评语系叶昼假托李贽所为,又称“伪李评本”。 3、至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清朝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志演义》,世称“毛本” 在“李评 本”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回目、情节和文字作全面加工润色, 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正统思想大为加强。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 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 建立西晋王朝。
三国演义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主要概况如下: 一、对军阀混战的乱世的愤慨,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 的痛恨,也表现了对仁君贤臣和由他们缔造的清明世界的向 往,对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的渴慕。
我的观点应该是“八绝” , 仁绝--刘备;谋绝—司马懿;勇绝—赵云;忠绝—鲁肃;孝绝—徐庶
忠心事主的鲁肃
赤子真诚孝心的徐庶
积极主张吴蜀联盟, 忠厚诚实誉满天下。
忠孝难两全, 徐庶选择孝。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吴国国主孙权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 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和作家加 工等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 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 1、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为《三国演义》提供 了大量的史料,是罗贯中创作这部巨著最基本的史料依据。
文化素质教育课
四、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之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 不能将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次或两次讲完,而要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 等于后来的一回。每次讲说之前,又要用简明的题目揭示此次所讲内容,在每回 末尾也必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这也是模仿说书艺人卖关子、吊胃口 的手法,在情节关键处戛然而止,以调动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这就是章回小 说回目的起源。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在民间流传和说书艺人创作基础 上,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较讲史有很大发展。明中叶以后,章回小说更加成熟。
官 渡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官渡之戰
• 时: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1-10月
• 地:官渡(今:河南)
• 人:曹操 VS 袁绍
• 战斗力指数:
•
曹—不足20万,精兵不足10万
•
袁—号称80万
• 战争始末:
•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2,曹操与袁绍争权白热化
• 3,袁绍致书曹操,言语傲慢,激怒曹操
据传说,罗贯中参加过农民起义, 当过张士诚的幕客。明代王圻说他 “有志图王”,这说明他有政治抱负, 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路中国,他退隐 林下,开始编写历史小说。 《大英百科
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 师”。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 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的作者是杨慎, (1488-1559 )年。《三国演义》虽然成书在明 初,但是最终定稿却是在清朝。杨 慎此词即为毛氏父子所加。 播放:杨洪基版本,阳刚之美。 龚玥,阴柔之美。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陵之战吴蜀两军作战经过示意图
夷陵之战
文化素质教育课
文化素质教育课
六出祁山
诸葛亮 PK 司马懿
斗兵斗将,斗阵斗法, 斗智斗勇,难分胜负。
文化素质教育课
诸
葛
魏延曾经
亮 建议兵出子午谷,
北 奇兵制胜,诸葛亮
伐 未能采纳。后来这
魏 条路线成为邓艾奇
国 , 先 后 六 出
袭蜀国的捷径。邓 艾引兵自阴平道行 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凿山通道,造作桥 阁,抄近路直入江
文化素质教育课
我的观点应该是“八绝” , 仁绝--刘备;谋绝—司马懿;勇绝—赵云;忠绝—鲁肃;孝绝—徐庶
屡败屡战的先主刘备
深通韬略的司马懿
常胜将军赵云
宁可百姓负我, 我不负天下百姓。
注:在本课程中,我们将突出大家 忽视的司马懿的韬略,司马懿是一 位真正的全才。
三国归司马
七进七出 曹操百万大军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陵之战 刘备 PK 孙权
文化素质教育课
夷 陵 之 战 前 , 诸 侯 割 据 形 势 。
夷陵之戰
• 时:公元221-222年 • 地:夷陵 • 人:孙吴(不足20万)VS 蜀汉(几乎倾全国兵力,号称80万) • 过程: • 1,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 2,蜀军先发制人,东吴一方面求和,一方面向曹魏输诚 • 3,蜀吴两军相持于夷陵,孙吴以陆逊为将领,采取守关不出的策略 • 致使刘备军队屡攻不下 • 4,东吴趁刘备军队军心不振而发动攻势,火烧蜀汉阵营,蜀军惨败。 • 5,陆逊为乘胜却误入八阵图,后为自保而班师回朝 • 意义: • 1,刘备冲动误事 • 2,蜀汉元气大伤
• 4,曹操接受郭嘉等人建议,「欲图袁绍,先灭吕布」,迎献帝并迁
都许昌。
• 5,曹操为确保胜利,先攻刘备,刘败走
• 6,袁绍自傲,谋士(许攸)投奔曹操阵营
• 7,袁绍轻敌自取失败
• 意义:
• 1,以弱胜强、以寡击众
• 2,曹操整合北方势力
文化素质教育课
官渡之战,袁绍率八十万大军
伐曹操,直捣曹操大本营兖州(yan) 许昌。官渡是进入许昌的咽喉要地, 曹操率二十万大军与袁绍会师于官渡。 官渡之战决定双方存亡。
二、基本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
三、仁政理想
四、《三国志演义》又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道德悲剧。
五、对“义”的思考
三国演义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
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 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
• 意义:
• 1,以寡击众的胜利
• 2,天下三分形势的确立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壁之战
文化素质教育课 赤 壁 之 战 示 意 图
文化素质教育课
火烧赤壁,电视剧《诸葛亮》,1984版;张纪中版电视剧《三国
演义》,1995版;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演义》,2010版;吴宇森电影 《赤壁》均再现了火烧赤壁宏伟的画面。
二、绘声绘色的战争的描写。 1,把军事战争和政治抗争有 机地结合起来,揭示战争的本 质。 2,重在描写「人谋」,上兵 伐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 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 功》}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六出祁山
曹操 PK 袁绍
文化素质教育课
特点: 1、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 2、继承“说话”艺术的叙事方式。 3、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叙事结构。 4、通俗的语言和缓急有致的叙事节奏。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 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 的崛起和壮大。
祁 油,军队已逼近成
山 都,诸葛瞻父子战
。 死在绵竹,精忠报
国。
斜谷
子午谷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描写。 抓住最主要、最典型的特征——“三绝” 人物。(毛宗岗)
奸绝:奸雄曹操
义绝:义薄云天的关云长 智绝:高深莫测的诸葛亮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千里走单骑
隆中对,三分天下
• 结果:曹魏大败
• 始末:
• 1,曹操整合北方政权,欲乘胜南下
• 2,曹操南攻荆州,刘表幼子刘琮投降
• 3,屯居新野的刘备,仓促南下至江陵→曹操紧追在后→ 刘备退居樊口
• 4,同时曹操入主荆州,又亟欲进军江东(孙吴之地)
• 5,孔明自请往东吴说服孙、刘联军→ 孔明、周瑜、鲁肃故事
• 6,黄盖苦肉计、阚泽诈降、庞统连环计→(孔明借东风)火烧曹操阵营
元英宗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 同的《三分事略》,已初具规模。
文化素质教育课
4、元、明之际,罗贯中对三国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灌 注进强烈的时代精神,熔铸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 同时又兼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创造出了――《三国志通 俗演义》。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评《三国演义》: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
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思考题:什么人称曹操“丞相”,“阿瞒”,
“贼” ,“汉贼”,“国贼”
文化素质教育课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
“七实三虚”,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完美结合。 清章学诚“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全实则死,全虚 则诞。尊重历史事实--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重塑历史。
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史书、 笔记、小说、诗歌计三十多种,如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化素质教育课
2、至迟在晚唐时期,唐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诗文, 计一百四十多篇,其中以诗歌最多,如李白、杜甫。三国故事 已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代说话的“讲史” ,已有专门演说三国故事的,称为 “说三分”。宋人笔记曰: 途巷中小儿薄劣, 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
文化素质教育课
《三国演义》之 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讲解:万里鹰
三国演义
文Leabharlann Baidu素质教育课
《三国演义》
Three kingdoms
本次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及与其他名著小说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宝刀不老的黄忠
勇猛豪爽的张飞
生子当如孙仲谋
魏文帝曹丕
文武双全, 工于心计。 杀曹冲, 废曹彰, 贬曹植。
独当大任的年轻都督周瑜
遥想公谨当 年,小乔出 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 间,强虏灰 飞烟来。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街亭、斩马谡”。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借东风”、”空城计”。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斩华雄本是孙坚, 草船借箭本是孙权。 4、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
三国演义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