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

合集下载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分析匈奴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1.3 探讨匈奴的畜牧业和狩猎文化1.4 引导学生了解匈奴的军事特点和战斗力第二章:汉朝与匈奴的关系2.1 介绍汉朝初期对匈奴的政策和态度2.2 分析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其影响2.3 探讨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和战争结果2.4 引导学生理解汉朝与匈奴关系的重要性第三章:汉朝对匈奴的防御措施3.1 介绍汉朝修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2 分析汉朝长城的防御体系和战术3.3 探讨汉朝对匈奴的外交策略和团结其他民族的政策3.4 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匈奴防御措施的成功之处第四章:汉朝对匈奴的反击和统一4.1 介绍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4.2 分析汉朝的军事战略和战术选择4.3 探讨汉朝对匈奴的统一和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政策4.4 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对匈奴反击的历史意义第五章: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对两国的影响5.1 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对两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5.2 探讨和战对两国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作用5.3 引导学生思考和战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历史评价6.1 分析历史上的不同观点和评价6.2 探讨和战对两国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6.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和战的历史意义第七章:匈奴与汉朝和战的文化交流7.1 介绍和战期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7.2 分析匈奴与汉朝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7.3 探讨和战对边疆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贡献7.4 引导学生思考和战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价值第八章:匈奴与汉朝和战的民族关系8.1 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8.2 探讨和战期间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的情况8.3 引导学生了解和战对民族关系的重要作用第九章: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军事战略和战术9.1 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特点9.2 探讨和战中的重要战役和军事行动9.3 引导学生了解军事战略和战术在和战中的重要作用第十章:匈奴与汉朝和战的现实意义10.1 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对现实的启示和影响10.2 探讨和战对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的意义10.3 引导学生思考和战对国家统一和文化交流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析: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理解其与汉朝关系的基础。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通过分析匈奴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及与汉朝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3.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兴起背景:地理环境、民族迁徙等;2. 匈奴的社会制度:游牧经济、社会组织、军事制度等;3.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和亲政策、战争冲突、和平共处等;4. 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边疆安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匈奴的兴起过程、社会制度特点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匈奴与汉朝和战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兴起背景、社会制度特点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教学PPT;3. 历史地图或图片;4.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匈奴的兴起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阐述匈奴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制度特点;3. 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介绍匈奴与汉朝的和亲政策、战争冲突以及和平共处;4. 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战对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影响;5. 总结课程内容:概括匈奴的兴起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讲解,简述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社会制度特点;2. 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其影响;3. 结合历史地图,标注匈奴与汉朝和战的主要战役地点。

八、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文化;3. 参与线上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条件。

3、掌握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昭君出塞。

2、难点:正确理解民族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并配以《塞上曲》,通过美景和乐曲将学生带入课堂。

过渡:欣赏了美景和乐曲后,请同学回想:谁修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出匈奴。

强大的匈奴不断南下掠夺,河套地区再度被匈奴占据,当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并筑起万里长城将中原与北方隔绝,到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呢?【学习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自秦汉更迭以来,匈奴的发展情况如何?什么人的统治使匈奴达到了鼎盛?2、统一蒙古草原给匈奴带来了怎样的发展?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过渡:此时的匈奴如此强盛,中原地区此时又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呢?预言:匈奴与中原汉朝的关系会如何?1、阅读小字部分后讨论汉初统治者对待匈奴,为什么要委曲求全?讨论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匈奴和亲的原因、效果。

过渡:西汉初年的国力决定了她与匈奴交往的被动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西汉的国力以及与匈奴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

2、播放卫青画像、霍去病墓图片,及二人生平简介,并提问:汉武帝为什么给他们修建了高大的陵墓?他们立下了怎样的功勋?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说明了什么?3、展示西汉匈奴地区地图,结合地图学习汉武帝时期与匈奴的战争。

学习漠北战役。

4、西汉初期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总结:结合前面的知识,谈谈汉武帝的“大一统”包含哪些内容?三、昭君出塞:1、出示四大美女的图片,向学生询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是用来形容哪一位美女的,从而引出昭君出塞。

2、简述这一时期,昭君出塞和亲的原因、对象、影响。

3、以表格的形式归纳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原因、结果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上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课题名称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及两汉的关系,(卫青,霍去病,王昭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识图和查阅能力教育目标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友好是我们国家进展的主流重点、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各民族友好是主流策略和方法分组讨论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

简要介绍了匈奴的兴起和两汉与兴奴的交往,共同促进了祖国历史的进展。

同学正确明白得当时的民族关系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兴起(游牧)2 冒顿统一草原3匈奴的进展二、卫请、霍去病破匈奴1汉初的和亲政策2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教师活动题问:1西韩的建立?2汉武帝的大一统?3秦修长城的目的?师:介绍匈奴的起源、生活风俗。

匈奴强大时,也确实是西汉建立初期,面对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

师总结答案:a汉初的政策学生活动阅读摸索:1谁统一了蒙古草原?他什么缘故能统一蒙古草原a冒顿治军有方b中原战乱2回忆:汉初的经济(萧条)3阅读课文78页回答是谁?什么缘故汉武帝能够胜利?小组讨论?批注三、昭君出塞1昭君初塞和秦(呼韩邪单于)2匈奴的分裂强调小结:历史上汉朝和匈奴的和战,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进展。

祖国的历史是各族共同制造的。

联系现实今天56个民族和谐相处。

b文景治之c汉武帝时的强大d国力强是取得胜利的全然缘故4介绍人物:卫青、霍去病、昭君:是千古传颂的和平使者。

5投影:书79页图匈奴没灭,成家何用? ----霍去病6课时小结,布置作业4总结前两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5学生讲昭君的故事(是千古传颂的和平使者卫什么如此说)6摸索:汉族与匈奴交往有几种方式,起到什么作用7完成目标,预习下课课后记。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匈奴的兴起及贡献(2)匈奴与两汉关系(包括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讲解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背景音乐、长城画面,在我国北方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万里长城,提问:谁修筑的;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

(学生回答)教师设问:万里长城真的能有效阻止匈奴的进攻吗?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给汉匈两族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四边互动)图片展示:内蒙古大草原,提问: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古代史上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学生答)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互动1秦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但是到了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请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回答)展示冒顿统一蒙古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最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最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

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2)运用历史地图和相关史实,探讨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历史素养;(2)认识民族团结与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与汉朝的和战过程;(2)如何评价匈奴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匈奴为何能兴起。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原因;(2)组织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2)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如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战役,如漠北之战,让学生了解战役过程及影响;(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战役,如军事、政治、民族关系等。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过程;2. 思考问题:如何评价匈奴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明。

3.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籍、文章,加深对匈奴历史地位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军事特点和战术;(2)探讨匈奴在与汉朝战争中采取的战术及其效果。

2. 文化交流:(1)介绍匈奴在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特点;(2)探讨匈奴与汉朝在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一、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通过分析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 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匈奴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包括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启示。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匈奴与汉朝的和战与其他朝代的民族关系进行对比,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文化交流:探讨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语言、风俗、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匈奴与汉朝和战中的某一重要事件,如漠北战役,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匈奴和汉朝的角色,进行场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利用《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原始的历史资料。

2. 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匈奴与汉朝和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等,以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时,注重引入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 在分析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汉朝的关系;(2)掌握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分析匈奴的地理分布;(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激发学生对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1)匈奴的起源地——蒙古高原;(2)匈奴的畜牧经济;(3)匈奴的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

2.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1)汉初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时期的“征伐”政策;(3)匈奴分裂与汉朝的“安抚”政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汉朝的和战;(2)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过程;(2)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3. 讨论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2)提问:你们听说过匈奴吗?匈奴与汉朝有什么关系?2. 授课:(1)讲解匈奴的起源和发展;(2)分析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讲述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原因。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案例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3)提出问题:匈奴的兴起对后世有何影响?5. 布置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差异与互补(1)经济形态:匈奴的畜牧经济vs 汉朝的农耕经济;(2)社会组织:匈奴的部落联盟vs 汉朝的封建制度;(3)军事制度:匈奴的骑兵战术vs 汉朝的步兵战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匈奴的地理位置和民族背景。

2. 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3. 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匈奴的地理位置和民族背景,包括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 讲述匈奴的兴起过程,包括匈奴的统一和扩张。

3. 探讨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包括和亲政策、战争冲突和和平协议。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匈奴的地理位置和民族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匈奴的兴起过程。

3. 引导学生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讨论和亲政策、战争冲突和和平协议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第二章:匈奴的兴起教学目标:1. 了解匈奴的统一过程和首领冒顿单于的统治。

2. 掌握匈奴的军事扩张和统治范围。

3. 理解匈奴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述匈奴的统一过程和首领冒顿单于的统治。

2. 介绍匈奴的军事扩张和统治范围,包括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3. 探讨匈奴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包括牧民生活方式、部落联盟和军事制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匈奴的统一过程和首领冒顿单于的统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匈奴的军事扩张和统治范围。

3. 引导学生分析匈奴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讨论牧民生活方式、部落联盟和军事制度的特点。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第三章:匈奴与汉朝的和亲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其原因。

2. 掌握和亲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理解和亲政策对匈奴与汉朝关系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讲述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其原因,包括汉朝对匈奴的畏惧和外交策略。

2. 介绍和亲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嫁女、赠送财物和外交联姻。

3. 探讨和亲政策的影响,包括暂时缓和匈奴与汉朝的矛盾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其原因。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

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导入:(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抵御匈奴。

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本课并解答下列问题(注意: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课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3)、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结果怎样?(4)、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讲解匈奴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1.3 分析匈奴兴起的原因和影响第二章:汉朝与匈奴的关系2.1 介绍汉朝与匈奴的早期关系2.2 讲解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和措施2.3 分析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变化第三章:汉朝的防御措施3.1 介绍汉朝为了防御匈奴而采取的措施3.2 讲解汉朝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术3.3 分析汉朝防御措施的效果和问题第四章:汉朝的进攻策略4.1 介绍汉朝为了削弱匈奴而采取的进攻策略4.2 讲解汉朝的军事进攻体系和战术4.3 分析汉朝进攻策略的成效和影响第五章:和战的波动与结局5.1 介绍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波动5.2 讲解和战对汉朝与匈奴的影响5.3 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结局和意义第六章:汉朝的和亲政策6.1 介绍汉朝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而采取的和亲政策6.2 讲解和亲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影响6.3 分析和亲政策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七章:汉朝的外交手段7.1 介绍汉朝为了对付匈奴而采取的外交手段7.2 讲解汉朝的外交策略和外交关系7.3 分析汉朝外交手段的成效和影响第八章:汉朝的边疆政策8.1 介绍汉朝为了巩固边疆而采取的政策8.2 讲解汉朝的边疆防御建设和管理8.3 分析汉朝边疆政策对匈奴的影响第九章:汉朝的文化交流9.1 介绍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文化交流9.2 讲解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9.3 分析文化交流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影响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总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的历史过程10.2 反思汉朝的政策和策略对匈奴的影响10.3 分析历史经验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匈奴的兴起:重点关注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

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匈奴的起源,如匈奴的族源、早期活动范围等;匈奴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如游牧社会的特点、部落联盟的形成等。

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重点关注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变化。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思考两汉时期(汉初、汉武帝、汉元帝)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国家发展的主流。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的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建立了奴隶制度,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达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是掠夺战争,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关于青铜器和妇女头饰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实物都是出自2000多年以前一个名叫匈奴的民族之手,让学生谈谈欣赏了这组图片有何感受或评价。

匈奴族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古人笔下的昭君出塞与匈奴是怎么回事?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板书课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习新课:第一篇章匈奴崛起下面我们走进第一篇章,匈奴崛起(学习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简介匈奴匈奴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他们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出示西汉疆域图)。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一篇: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学习目标:、能准确说出:匈奴统一的时间、人物、作用;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史实和昭君出塞。

2、理解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影响。

3、学习本课人物为民族和平和发展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汉朝的和战。

一、自学课本P88—89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解决以下问题:.匈奴族生活在草原,匈奴的最高首领称_________.2.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__ ____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

3.秦始皇派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修筑抵御匈奴的进攻。

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二、自学课本P89—90第二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结合战争示意图,浏览小字部分,对照地图,解决下列问题:4.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_______和_______地区。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分别出击匈奴。

6.经过_________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三、自学课本P90——91第三目“昭君出塞”,结合插图,浏览小字部分,解决下列问题:7.公元前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向汉称臣。

8.______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

意义:①;②为汉匈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预习检测:、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战国时期B.秦始皇末年c.西汉D.秦汉之际2、匈奴统一后生产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事件是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抵御匈奴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D.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4、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A.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B.秦末汉初,匈奴不断挥兵南下c.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D.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出塞5、下列和反击匈奴有关的历史人物有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卫青④霍去病⑤汉元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6、说一说:汉与匈奴的关系:汉初汉武帝汉元帝:9.列举秦汉时期,为反击匈奴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将领。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教案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教案

第1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教案第1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2.通过观看演出、录像、听故事等一系列堂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3.通过堂讨论及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学科网ZXX]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兴起与壮大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朝与匈奴的战昭君出塞----汉朝与匈奴的和一、导入新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导入设计目的:用歌曲导,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乐曲的对比直观感知本的主题“和与战”二、学习新第一环节: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自学指导一】欣赏图片,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播放关于匈奴民族的特点、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对外交往的图片(思考2分钟).这是我国古代哪个民族?它的首领被人们称作什么?2.他们生活的地点在哪里?3.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什么?4.匈奴对内地的进扰开始于何时?秦始皇采用什么样的策略?.秦朝同匈奴之间发生了哪些大事?教师对第个问题进行点拨①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②移民戍边③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匈奴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匈奴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其与汉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匈奴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教学方法:1. 讲座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匈奴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匈奴会兴起?其与汉朝的关系如何?第二章:匈奴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理解匈奴的兴起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匈奴的兴起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匈奴的兴起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匈奴的兴起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匈奴的兴起对汉朝的影响。

2. 讲解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其对汉朝的影响。

第三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目标:1. 掌握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2. 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的影响。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一、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通过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3. 使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匈奴的兴起过程、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教学难点: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情况。

六、匈奴的内部矛盾与分裂:讲述匈奴内部矛盾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七、汉朝的边疆政策:介绍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匈奴的态度。

八、第一次和战:详细讲述匈奴与汉朝第一次和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果。

九、和平时期的交流与合作:介绍和战期间匈奴与汉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十、第二次和战:讲述匈奴与汉朝第二次和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十一、汉朝的应对策略:分析汉朝在第二次和战后的应对策略,以及其对匈奴的影响。

十二、匈奴的衰落:讲述匈奴在汉朝压力下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十三、汉朝的统一边疆:介绍汉朝在匈奴衰落后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与发展。

十四、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历史教训:总结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历史教训,启示学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十五、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民族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

六、匈奴的内部矛盾与分裂:讲述匈奴内部矛盾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匈奴的部落联盟体制及其内部矛盾。

2. 匈奴内部矛盾的激化及其分裂过程。

3. 匈奴分裂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七、汉朝的边疆政策:介绍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匈奴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过程。

2. 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及其原因。

3. 汉朝边疆政策对匈奴的影响。

2023最新-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

2023最新-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篇一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条件: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____战役: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2、昭君出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精讲点拨: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在我国古代史上的贡献;了解汉匈和战的史实;掌握汉武帝军事上大一统的成就。

2.课标分析: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秦汉时期日渐强大进入鼎盛。

对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汉匈的和战既促进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步伐,又是西汉军事上大一统的措施与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军事和民族关系的角度介绍西汉的强盛,顺延着秦朝与匈奴的关系而来,也因为西汉的弱强而和战,匈奴在与汉朝和战的过程中封建化进程加快,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也加强,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匈奴兴起并对中原形成强大的威胁;另一条线索是汉朝在不同时期与匈奴的关系。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的系统性把握还不够,但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不同程度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科学性,更要注重趣味性。

由于年龄的制约,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有一定难度,对民族关系的主流把握还不一定准确,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

匈奴与西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等,逐步形成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各民族融合而成的意识。

②掌握匈奴与汉朝“和”与“战”的表现,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改变,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各民族间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②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解读】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重点解读: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秦汉时期日渐强大进入鼎盛,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对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不仅是西汉军事上大一统的表现,又是西汉维持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大一统的有力保障。

处理方法:通过读图了解匈奴的兴起,通过问题探究,分析匈奴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理解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而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为汉边郡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加深情感渗透。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难点解读:初一学生由于年龄的制约,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有一定难度,尤其民族关系表现为战与和。

他们还不能把握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处理方法:通过民族间交往史实的分析、历史人物在民族关系中贡献的分析,引动学生认识友好交往是主流,从而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合作探究教学法:本课历史人物很多,民族间关系复杂,教师以两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间的表层和深层关系,历史人物对时代发展的贡献,从而整体认识民族关系的主流——友好交往。

2.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诗歌、文献资料或学生合理想象创设符合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的现象。

3.对比教学法:民族关系本来就比较复杂,加上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较多,因此,采用对比教学法,比较汉初与武帝的政策变化、比较武帝的“战”与昭君的“和”,比较汉初的“和”与东汉的“和”,从而简单有效的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视频导入: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擅长哪些运动?你知道蒙古族的祖先是我国历史上哪个少数民族吗?导语:蒙古族的祖先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匈奴族,这支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建立奴隶制社会,秦汉时期逐步强盛,他们与汉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交往。

你还记得秦与匈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但他们对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们是怎样崛起的?与汉朝的关系怎样?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吧。

设计思路:视频导入创设第一个情境,使学生体验蒙古族的特点,了解匈奴族的去向,又暗示匈奴的骑射技术高超,战斗力强大,为学生理解汉初被迫和亲打下基础,同时复习秦与匈奴的关系,为学生总结秦汉时期汉族政权与匈奴的关系做准备。

讲授新课(用时30分钟)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0分钟)学生读图:《秦疆域图》、《鸣镝骑射图》、《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图》问题1:根据地图,分析匈奴疆域变化过程?问题2:匈奴疆域变化如此之大与哪个人有直接关系?设计思路:学生很轻松地分析出匈奴族的渊源,政权性质以及它的强大,在有效的视觉冲击下,不知不觉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匈奴的兴起。

使学生了解匈奴族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理解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学生探究问题1:人们称冒顿单于是最伟大的单于,这是为什么?(要求:用两句话概括冒顿单于的贡献)问题2:冒顿单于能够统一蒙古草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匈奴族自身特点优势、冒顿单于的努力)问题3:匈奴强盛的表现有哪些?(提示:经济上农牧业和手工业、军事、政治)问题4: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设计思路: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匈奴统一北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前两个问题给予提示,主要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他们经常是就课本而思考,不能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分析理解。

从正面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民族都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过渡:强盛起来的匈奴,经常越过长城南下,侵扰西汉边境,给当地百姓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西汉政府该怎么办呢?二、西汉与匈奴的关系(15分钟)1.西汉初年学生讲成语故事:“网开一面”(学生不会就教师讲)学生探究:问题1:汉高祖在白登之围中为什么会战败?问题2:战败后的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问题3:这种做法能否彻底解决汉匈的边境冲突与战争?为什么?问题4:怎么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思路:通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探究汉初与匈奴战争失败的原因,理解战败后西汉逼迫“和亲”心理,有间接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也启发学生思考经济强盛才能有军事后盾,理解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与匈奴战争失败,使得汉初统治者更致力于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强大才能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也才能在民族关系中取得主导地位。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了与汉初完全不一样的做法,让我们再次走进汉武帝,理解他的军事大一统。

2.汉武帝时期学生合作探究:问题1:读《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了解匈奴南下最远到什么地方?给西汉造成什么影响?问题2:汉武帝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问题3:汉武帝为什么能主动反击匈奴?问题4: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有何作用?(提示:对西汉、匈奴分别有什么影响)问题5:从卫青、霍去病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活动:欣赏视频《漠北战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战争场面,要求突出卫青的形象。

提升探究: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

你的看法是什么?知识整合探究:结合前两课内容和本课所学,归纳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并不难,通过小问题的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加强情感渗透。

通过提升探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过渡: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部分匈奴人南迁到长城附近,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昭君出塞。

3.西汉末年学生探究:昭君出塞史料一:“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董必武《谒昭君墓》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视频欣赏:《昭君出塞》问题1:陪同昭君一起远嫁匈奴的还有什么人?问题2:昭君的陪嫁除了金银外还有什么东西?问题3:陪嫁的人和嫁妆对匈奴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设计思路:匈奴的分裂演变关系较复杂,教师给学生简单理清线索即可。

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昭君出塞的直接影响;通过视频解说和学生分析一步步得出昭君出塞对匈奴经济和文化发展、民风民俗的改变所起的长期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探究:史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狼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结合前两课内容和本课所学,归纳汉武帝载入史册“雄图”有哪些?问题2:列举武帝时期“长城万里遍狼烟”的具体表现?问题3:“何如一曲琵琶好”称赞的是哪位历史人物?问题4:诗中“狼烟”和“琵琶”借指汉匈关系的两种表现,哪两种?问题5: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问题6:在汉匈的民族关系中哪种方式才是主流?设计思路:通过材料对比汉武帝的“战”与昭君的“和”,同学体验到“遍地狼烟”与“牛马布野”不同的氛围,使他们在情感上认同“和”的做法;根据上个问题“昭君出塞的影响”的探究和翦伯赞的观点,进一步认同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到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他们与东汉政权的关系又如何呢?三、东汉与匈奴的关系(5分钟)教师解释:匈奴的分裂及内部混战。

1.东汉与北匈奴的关系:战争。

2.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南匈奴内迁,与汉族加强融合。

【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侵扰,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说,但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板书设计】【评价方案】自我评价1.有学者认为,匈奴曾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的总称。

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使匈奴成为横跨大漠数万里的草原主人,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杰出首领是()A.铁木真 B.松赞干布 C.冒顿单于 D.呼韩邪单于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3.汉家和亲第一公主是()A.王昭君B.刘细君 C.孟丽君 D.文成公主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匈奴出自夏后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