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造纸原理概述3

合集下载

制浆造纸工程原理课程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制浆造纸工程原理课程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与残余木素含量之间的关系随原料种类和制浆方法的不同而
有差别,可通过实验确定。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The Kraft Process
Benefits
All wood species can be used as raw material
The process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bark
植物纤维的组织结构: ML, P, (ML+P=CML), S1 S2 S3
木素的分布: 密度 ML(胞间层)最大
含量 S2层最大 据有关研究,目前认为脱木素顺序: 硫酸盐法和酸性亚硫酸盐法:S层先于ML层 中性亚硫酸盐法:ML层先于S层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四、蒸煮过程脱木素反应历程
1. 针叶木硫酸盐法脱木素反应历程
7.2% Na2S + H2O
Na2S
+ Sulfidity, 30% NaOH (AA, 24%) 16.8% 20.4% (16.8%+3.6%) NaOH-----------------NaOH (EA)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第二节 蒸煮原理
一、蒸煮液对原料片的浸透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毛细管作用和扩散作用 1. 毛细管作用:主要靠外加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力作用浸 透,通过导管-、管胞、纤维的胞腔进行。 影响因素:纹孔的多少及其大小、原料品种、边材与心材(毛 细管浸透速率与毛细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水分含量(适宜于较干的原料片,但需排除原料毛细管内的空 气) 压力差(毛细管浸透速率与压力差成正比) 无论碱性或酸性蒸煮液,纤维轴向的毛细管作用总是大于横向的 毛细管作用(约50~200倍,)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造纸术应用的科学原理

造纸术应用的科学原理

造纸术应用的科学原理
造纸术是一种将纤维素等植物纤维转化成纸张的工艺。

它的科学原理涉及到植物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下面是造纸术应用的基本科学原理:
1. 植物纤维的提取:造纸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材料提取出纤维。

通常,木材、稻草或麻类植物的茎、叶和根部都可以用来制造纸张。

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

2. 纤维素的分散:植物纤维必须分散在水中才能进行下一步工艺。

这是因为纤维素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水中不易分散。

因此,纤维素必须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进行分散。

3. 纤维素的凝聚:分散在水中的植物纤维需要通过凝聚来形成纸张。

纤维素的分子间力量很弱,但是通过增加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形成纤维团。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化学物质如明矾、氢氧化钠等来实现。

4. 纤维素的压制:纤维团形成后,需要将其压制成一定的形状。

通常使用滤纸或网格来收集纤维团,并通过压榨、压辊等方式将其挤出水分。

5. 纤维素的干燥:最后,纤维团需要进行干燥,以便形成坚固的纸张。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高温烘干或自然晾干等方式来实现。

以上就是造纸术应用的基本科学原理。

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 (一)

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 (一)

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 (一)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教学生们了解造纸工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和工艺流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造纸原理和工程的两个方面分别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

一、造纸原理1.纸张的基础知识纸张的基础知识包括纸的组成成分、纸张的厚度、硬度、受力性能以及纸张表面特征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造纸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2.纸浆生产和造纸工艺纸浆生产和造纸工艺是造纸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其中,纸浆生产主要包括制浆、漂白和纸浆的调节等工作。

而造纸工艺则包括造纸机的结构原理、机械运行和控制、纸张浆料的处理以及纸张的干燥等。

3.纸张物理化学性能纸张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指纸张的给水性、强度、透明度和表面细度等,这些性能直接关系到纸张的质量和适用性。

因此,通过对纸张物理化学性能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纸张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二、造纸工程1.装备设备造纸工程中需要用到的装备设备有很多,这些设备包括制浆设备、造纸机、干燥设备、浆料输送设备和纸张整理设备等。

课件应对这些设备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让学生们掌握相关技术。

2.操作流程造纸操作流程包括制浆、造纸、压缩、干燥、压附和切割等,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些操作的基本技能,以便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和加工。

3.设备维护和检修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其维护和检修显得尤为重要。

课件应在此方面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们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意识,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综上所述,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机械、自动化、电气、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掌握相关的造纸原理和工程技能。

通过对课件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在工作中或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ppt课件-3 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ppt课件-3 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2)随着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可再生资源 植物纤维为材料的产品将越来越多,纸和纸板 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由此所需的造纸化学品 数量和品种也会越来越多,其性能也将越来越 特殊。
6
(3)针对我国纤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和造纸行 业大量利用草类纤维和再生纤维的现状,我 国造纸化学品行业将更注重开发和推广草类 纤维添加剂和再生纤维添加剂。
• 用Washburn毛细管上升方程式表示 。
21
施胶理论--Washburn 方程:
•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速度R
• L--浸透深度(cm);
• t--浸透时间(s);
• --液体比表面能自由能,(N/cm);
• --液体粘度(Pa.s);
• r--毛细管半径(cm);
• --液、固两相间接触角(度)。
20
(三)渗透 • 水通过渗透或吸收进入纸页。 • 水能使氢键结合遭到破坏、纤维松弛、网络润胀
以及孔隙和毛细管的尺寸发生变化等。
• 组成纸页的纤维是多孔性物质,纤维与纤维之间 又存在许多间隙,液滴在纸页上由于毛细管作用, 首先使纤维湿润再沿毛细管向四周渗透,渗透速 度取决于液体的性质(表面张力和黏度)和纸页的结 构(毛细管半径、长度、纸页紧度、孔隙率)及表面 性质 。
15
纸页抗拒液滴润湿的方法
1、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 2、增加液滴本身的内聚力 • 内聚力是液滴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一
般不予改变。 • 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
而内聚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 取决于两相间接触角的大小。
16
液滴在纸面上 三相交界面的受力状况
sv = sL + Lv cos
合我国国情的专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产品也有较 大差距; ③销售成本偏高、产品微利; ④科技投入不足。 ⑤使用对象多是中小型造纸企业及中低档纸种,大型 纸机上或高档纸上及大型先进生产线、引进生产线 仍多使用进口化学品。

造纸工艺原理与设备培训教材

造纸工艺原理与设备培训教材

(1)低浓打浆在低浓范围内打浆,随着打浆的浓度的逐渐增加,则刀辊之间的浆层较厚,纤维数量提高,有利于纤维间的挤压和揉搓作用,有助与纤维分散,溶胀和纤维化.同时单根纤维所分担承受的压力也相应的减少,从而减轻了纤维的切断作用.(2)中浓打浆中浓打浆多是带有强制喂料装置的特殊的盘磨机中进行.中浓打浆能有助于提高纸张强度,但其效果不堪显著,且动力消耗又较高,所以一般不用.(3)高浓打浆高浓打浆主要依靠磨盘间的纸料相互摩擦,而不是依靠磨盘本身的作用,因此盘磨的间隙可以加大,从而避免了纤维的过渡压和切断。

高浓打浆增加了纤维的细纤维化程度和比表面积,提高了纸料的保水值和增加了纤维间的结合力,为此当纸页在纸机干燥时,成纸的伸长率大幅度的增加,这对纸袋纸特别有效.3打浆温度打浆时由于纸料和刀的摩擦,以及纤维相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特别是打沾状奖量更为显著.浆料温度高,影响纤维溶胀,打浆时间长,打浆度不易提高,并影响施胶效果和纸张性质.4纤维性质和纸料化学成分不同种类的纤维原料,经不同纸浆制浆方法的处理,其纤维的物理性质,结构形态和化学组成均不相同,打浆的难易和成纸的性质和各有差异.在纤维形态方面主要有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臂腔比和筛分等,对打尖和纸料性质影响大.纤维细而长,长宽比值大,打浆时纤维有较大的结合面积,成纸的强度高.臂腔比小,打浆时容易被压溃,分丝帚化,.成纸的强度高.(5)PH值对打浆的影响打浆的PN值主要取决于用水的质量和浆料的洗条。

在酸性条件下打浆,成纸强度低易发脆,对打浆不利,即在碱性条件下打浆,对纸页的耐破度有所提高,而撕裂度和透气度则有所下降。

四、打浆过程质量控制为控制好成浆质量,要进行打浆质量的检查。

1、打浆度俗称叩解度。

以打浆度值反映将料脱水的男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2、纤维长度纤维长度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法和显微湿重法。

(1)显微镜法:将纤维染色稀释后制片,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纤维的长度,这种方法不仅准确,还可以测量纤微的宽度和直接观察纤维的形态及浆料的组成等,能较全面的鉴定浆料的质量。

《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

《造纸原理与工程》课件
压榨
通过压榨辊将多余的水分压出,使纸张更加紧密。
烘干
将纸张送入烘干机中,通过热风或红外线等方法将纸张中的水分蒸发掉。
纸的整理与加工
整理
对烘干后的纸张进行表面处理、施胶 、涂布等加工,以提高纸张的平滑度 、防水性等性能。
加工
将纸张进行裁剪、折叠、切纸等加工 ,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03
纸张性能与检测
光泽度
指纸张表面的光泽程度,影响印刷品的视 觉效果和质感。
纸张化学性能
酸碱度
指纸张的酸碱反应能力,影响纸张的保存 性和稳定性。
吸墨性
指纸张吸收油墨的能力,影响印刷品的干 燥速度和墨迹的饱满度。
施胶度
指纸张表面的施胶能力和耐水性,影响印 刷品的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
04
造纸设备与维护
造纸设备概述
造纸工业发展现状
01
全球造纸产量持续 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 纸张需求量逐年增加,造纸工业 发展迅速。
02
中国造纸业领先地 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纸生产国, 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上 升。
03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
新型制浆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造纸工业环保政策与标准
制浆设备包括蒸煮罐、压力筛、 磨浆机等,用于将纤维原料制成 纸浆。
抄纸设备包括网部、压榨部、干 燥部、施胶部等,用于将纸浆抄 造成纸张。
根据功能的不同,造纸设备可分 为原料制备设备、制浆设备、抄 纸设备、加工设备等类型。
加工设备包括轧光机、涂布机、 复合机等,用于对纸张进行表面 处理和加工。
造纸设备维护与保养
采用袋式除尘、电除尘等技术,减少废气 排放。

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原理与工程学习指导

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原理与工程学习指导

课程性质与特点ﻫ本课程为制浆造纸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内容涵盖了造纸过程的基本理论和造纸工程的主要工艺过程。

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是按照造纸生产过程来安排的,包括绪论、打浆、添料、纸的抄造、纸板的生产、纸张的结构与性质、加工纸和非植物纤维纸。

在内容上既反映了当代造纸学科的先进水平,又兼顾了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性较强,应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内容提要概论一. 纸的历史ﻫ二. 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ﻫ三.国内外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ﻫ(一)世界纸及纸板的总产量、增长率、主要品种结构及地区分布(二)世界纸浆的总产量、增长率及主要品种结构ﻫ(三)纸及纸板消费(四)当前世界造纸工业的一些特点ﻫ1.产量虽有增长,但由于纸价下降,总体经济效益却没有相应的增长,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ﻫ2. 纸及纸板消耗的原浆量不断下降3.纸及纸板产量的增长,既有新增生产能力,也依靠设备运转率的提高;纸浆增长则主要依靠运转率的提高。

ﻫ4.企业间的合并、收购事件不断增加,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五)中国造纸工业现状及发展1、基本情况纸和纸板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纸和纸板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ﻫ中国人均消费:30 KG。

世界人均消费:56KG。

ﻫ2、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挑战ﻫ3、近年来的成绩4.存在的主要问题ﻫ木浆比重小、企业规模小、中高档纸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

5. 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原因是:①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纸工业相应发展。

②各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以及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日趋成熟。

造纸企业的产品、品种、档次必将会逐步适应市场需求,实际上这个过程正在发生,也正在逐步显效。

ﻫ③世界造纸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形成了造纸工业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今后国际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向中国转移,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激烈的竞争,又给中国的造纸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造纸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造纸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造纸过程中的科学原理造纸是一种利用纤维素原料制作纸张的工艺过程。

其科学原理涉及到纸浆制备、纤维分散、纸张成型、水分调控和纤维结构的形成等多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造纸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首先,纸浆制备是造纸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纸浆是用来制作纸张的原料,一般由植物纤维、废纸或其他可纸化物质组成。

在纸浆制备过程中,纤维素原料先经过磨浆处理,将其切割成细小的纤维束或纤维丝。

然后,纤维束进一步进行水浸泡和退纤处理,以使纤维素纤维得到分散。

这样可以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可柔性和可塑性,便于后续的纸张成型。

其次,纸张成型是造纸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成型过程中,将纸浆均匀地分布在成型网上,并通过抽水方式将纸浆中的水分排除,使纤维在纸张中形成均匀的结构。

纸浆中的纤维在成型网上堆积排列,并与其他纤维产生交联作用,形成一种纤维网络结构。

这种网络结构能够赋予纸张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第三,水分调控在造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纸张成型过程中,纸浆中的水分需要逐渐被蒸发掉,以使纸张的干燥程度逐渐提高。

水分调控过程中,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热压、烘干、喷水等方式控制纸张的水份含量。

这些措施有助于纤维之间产生更多的交联作用,增加纸张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纤维结构的形成是造纸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纸张的质量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结构的形成。

纸张中的纤维结构包括纤维的密度、排列方式、交联程度等因素。

纤维结构的形成与纤维的形状、尺寸、长度、表面性质等相关。

当纤维在纸浆中进行分散时,其纤维形状会发生改变,并与其他纤维发生交联作用。

这种交联作用能够使纤维在纸张中形成更加有序的结构,提高纸张的强度和光滑性。

综上所述,纸张的制作是一个工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纸浆制备、纤维分散、纸张成型、水分调控和纤维结构的形成等多个方面。

这些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改善纸张的制作工艺,实现纸张的高效、节能和环保生产。

造纸厂原理

造纸厂原理

造纸厂原理
造纸厂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将纤维素等原材料转化为纸张的过程。

第一步是选材,选取适合造纸的原材料,常见的有木材、废纸等。

其中木材一般被切割成木片、木梗或木纤维,废纸则需要进行分拣和处理。

第二步是预处理,将选好的原材料进行破碎和清洁处理。

破碎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切割、磨碎等方式进行,以便更好地隔离纤维素;清洁处理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如漂白、溶解等,去除杂质和颜色。

第三步是煮化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原料与化学品混合,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

这一步的目的是软化纤维素,并使其能够分离出来。

第四步是纸浆制备,将煮化后的纤维素溶液经过过滤、脱水、洗涤等工艺,得到纸浆。

纸浆中的纤维素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一种稠度适宜的液体。

第五步是造纸,将纸浆倒在平整的筛网上,通过振动和压力使水分渗透和排除,纤维素颗粒逐渐集结成纸张。

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化学品和颜料,以改善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第六步是后处理,包括干燥、压平和剪切。

将湿纸张经过烘干设备使其失去大部分水分,然后通过辊压和加热使其变得更加
平整和紧密。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将纸张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切割。

以上就是造纸厂的主要工艺原理。

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纤维素等原材料得以转化为纸张,最终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

造纸工作原理

造纸工作原理

造纸工作原理造纸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工艺,用于制作各种纸张产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造纸的工作原理,包括造纸的历史、制浆、造纸机的运作以及纸张的后续加工过程。

一、造纸的历史造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汉朝,当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将纤维素材料如树皮、草和旧衣服等浸泡、渗出、压制干燥,形成纸张。

这一发明推动了纸张在东亚地区的普及和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过不断改良和革新,使造纸工艺得以完善,纸张的用途也不断扩大。

二、制浆过程1. 原料选择:常用的造纸原料包括木材、废纸、甘蔗渣等。

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经过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纤维。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纸张的质量至关重要。

2. 制浆:制浆是将原料纤维素溶解、分散在溶液中的过程。

常用的制浆方法有机械制浆和化学制浆。

机械制浆通过机械研磨将纤维素分散成纤维,而化学制浆是通过化学药剂处理木材或纤维素原料,使其纤维素得以分离。

3. 筛选和洗涤:制浆后的纤维素需要经过筛选和洗涤,去除其中的纤维束、石头、沙粒等杂质。

这一步骤对于纸张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造纸机的运作1. 水解和成纸:制浆完成后,纤维素溶液被注入到造纸机中。

在水解过程中,纤维素溶液中的水分被除去,纤维素开始形成纸张的结构。

制浆液在连续运动的过程中经过多次水解和成纸的循环,使纤维素逐渐凝聚成纸张。

2. 压榨和干燥:纸浆通过水解后,会形成湿纸张,在经过压榨和干燥过程后,将纸张中的水分除去,使其达到所需的含水量。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压榨辊和热风等设备来加快纸张的干燥。

四、纸张的后续加工1. 表面处理:纸张在干燥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纸张的光泽度和平滑度。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涂覆、研磨和光面处理等。

2. 加工和整理:纸张生产完成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进行裁切、装订、印刷、折叠等后续加工工艺。

这些加工过程使纸张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张产品,如书籍、杂志、包装盒等。

纸张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媒介和包装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造纸的流程和原理

现代造纸的流程和原理

现代造纸的流程和原理
一。

现代造纸那可是一门大学问,流程复杂又精细。

1.1 原材料准备。

首先得有原料,像树木、废纸啥的。

树木砍下来变成木片,废纸也得收集整理好。

这就好比做饭得先有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1.2 制浆。

有了原料就得制浆。

化学制浆就像是给原料来个“大改造”,用化学药品把原料里的纤维和杂质分开。

机械制浆呢,就是靠强力的机械作用把纤维弄出来,简单粗暴但也有效。

二。

制好浆了,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

2.1 筛选和净化。

这一步就像过筛子,把浆里的杂质、大颗粒啥的都筛出去,留下纯净的纤维。

好比是沙里淘金,把宝贝留下,垃圾扔掉。

2.2 打浆。

纤维经过打浆,就像是被“锤炼”了一番,变得更柔韧,更适合造纸。

这就像揉面,越揉越劲道。

2.3 调料。

给纸浆加点“佐料”,比如填料、胶料等,让纸的性能更好。

这就跟炒菜放盐放调料一个道理,缺了可不行。

三。

前面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该造纸啦。

3.1 抄纸。

把处理好的纸浆均匀地铺在网上,形成湿纸页。

这就像摊煎饼,得摊得又薄又匀。

3.2 压榨和干燥。

湿纸页经过压榨,把水分挤出去一部分,再经过干燥,就变成了干纸。

这就像晒衣服,把水分去掉,衣服就干了。

现代造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每个环节都得精心操作,才能造出又好又实用的纸来。

这当中的学问和技术,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咱得珍惜每一张纸,可别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造纸化学原理

造纸化学原理

造纸化学原理
造纸化学原理主要涉及纤维素的溶解、纤维质的分离、纸张的加工等过程。

下面将对这些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1. 纤维素的溶解:在造纸过程中,首先要将原料中的纤维素溶解。

常用的方法是将纤维素放入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中,如氢氧化钠。

碱性溶液能够使纤维素分子链中的部分羟基脱去,形成负电荷,从而使纤维素变得可溶于水。

同时,碱性溶液中的离子也能改变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构,使其变得柔软易变形。

2. 纤维质的分离:溶解后的纤维素溶液中还会存在其他杂质,如木质素、杂质纤维等。

为了将这些杂质分离出来,可以通过过滤、离心、沉淀等方法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是通过网状的过滤介质(如金属网、纤维网等)将纤维质捕集,使纤维素溶液中的杂质被过滤掉。

此过程既能去除杂质,又能进一步浓缩纤维素溶液。

3. 纸张的加工:纸浆中的纤维素溶液通过以上处理后,即可制备成纸。

常用的方法是将纤维素溶液进行薄层喷射并使其迅速干燥。

纤维素分子在纤维湿糊的表面会逐渐失去溶剂并重新排列,从而形成纤维素纤维的网络结构。

通过在纤维素溶液的干燥过程中施加力量,还可以使纤维素纤维之间产生一定的交联,以增加纸张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其他相关原理:造纸化学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辅助剂的使用,如填料、胶凝剂、润湿剂等。

填料主要用于增加纸张的密度和平滑度,胶凝剂用于增强纸张的强度和耐水性,而润湿剂则有
助于提高纸张的润湿性和印刷效果。

综上所述,造纸化学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素的溶解、纤维质的分离和纸张的加工等过程。

这些过程的配合和优化能够制备出各种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纸张产品。

造纸概论1

造纸概论1

购物袋
绪论
一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史
公元105年,蔡伦利用渔网破布、韧皮纤维
才等通过挫、煮、打、抄四字工艺成功发 明了造纸术, 所生产的纸张广泛用于书写、 记事等。
公元610年经朝鲜传到日本
公元751年传到阿拉伯 公元900年传到埃及 公元1189年传到法国 公元1271年传到意大利
半乳糖基、阿拉伯糖基、鼠李糖基等。
糖醛酸基(半乳糖醛酸基、葡萄糖醛酸基等)。 乙酰基
注意
判断题
(1)、半纤维素不是均一聚糖; (2)、分子中带有支链,不是线状分子;
(3)、不是一种物质,是一类物质
半纤维素的特点:
① 、是无定形物质,填充在纤维之间和微 细纤维之间; ② 、聚合度较低;
③ 、容易吸水润胀。
阔叶材的抽出物
量少:小于1%
存在部位:木射线细胞、木薄壁细胞
成分:脂肪酸、中性物;松香酸(微
量)。
禾本科原料的抽出物 乙醚抽出物含量比木材低,主要成分
蜡质,含有少量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
但是苯醇抽出物含量较高:
年轮除热带外多数地区中年轮界线明显除环孔材和部分半孔材外不明显细胞类型细胞种类少管胞占9095此外仅有少量木射线结构简单细胞种类多木纤维含量低有导管木射线及纵向薄壁细胞还有少量的管胞结构复杂木射线特点一般为单列且为同型木射线部分为单列多数为双列甚至多列有同型射线和异型射线纤维形态较粗且长纹孔明显又短又细多数纤维的纹孔不明显树脂道部分针叶材中有树脂道无树脂道纤维排列规则性横切面中纤维排列规则性强木材结构较均匀受导管影响纤维排列规则性不如针叶材且不同材种的规则性差别甚大禾本科原料的生物结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木材原料显著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是发展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所必备的

造纸原理

造纸原理
• 调色 :荧光增白剂和翠蓝 使纸张白度和色调符合要求
PS:
•加用水玻璃,能改善成纸挺度;
•浆中施以改性淀粉,既会增加成 纸挺度,还能起助留助滤效果,并 且能增加纤维的结合力
添加助剂的作用:
• 内施胶: 松香胶 、硫酸铝 提高抗水性能
• 表面施胶:改性淀粉 或 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 提高憎液性 吸墨性、印刷和书写性能
• 加填:滑石粉(灰分<15%) 改善纸的光学性质 改善纸的物理性能和印刷性能,节约纤维原料
稀白水:网部冲水,网子、毛毯的冲洗水
三、湿部化学
(一)助剂(添加物质):使整张获得某种新的功能性质或增强原有的某种功能 。 (二)助剂种类:
施胶剂或定着剂 填料或颜料 功能型: 染料或有色颜料 增强剂 纤维分散剂或柔软剂 光学改性剂 特殊添加剂 助留助滤剂 消泡剂 控制型: 防腐杀菌剂 树脂控制剂 絮凝剂
助剂组成及使用条件:
• 浆内施胶 :松香胶用量:0.6-0.8% 硫酸铝用量: 4-6% (先加松香胶再加硫酸铝 ) PH:4.5-5.0 温度:20-25℃
• 表面施胶 :改性淀粉(如氧化淀粉)用量:2.5-3.5% 或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5:1)用量:
2.5-3.5% 温度:60-65℃ 水分:8-10% • 加填: 滑石粉(灰分<15%) • 调色: 荧光增白剂和翠蓝 用量:0.06-0.12
防止产生跳浆的方法 采用沟纹案辊或设置挡水板
注意前几只案辊用脱水板代替
2)挡水板 作用:避免水抛向下一案辊,影响下一案辊的脱水
作用。有刮刀式和案辊式挡水板
3)案板 作用:支承网子,脱水的作用
高压脱水段
1)吸湿箱 作用:用于车速提高没办法,增加长网部长度
2)真空吸水箱 水线在第二和第三真空吸水箱处,镜面消失,纤维

造纸原理与工程PPT课件

造纸原理与工程PPT课件

有光纸
10% 图画纸 30%
2、浆料品种
加入量:草浆>木浆,机浆>化浆。
3、纸机车速与填料用量的关系
加入量随车速提高而减少。
.
(二)填料留着率
填料留着率:留存于纸张中填料量占加入纸料中 填料量的百分比值。
依测定的基准不同,又分为总留着率和单程留着率。 总留着率是指纸页中填料量占开始加入纸浆中填料 量的百分数。 单程留着率是指纸页中填料量占上网纸浆中填料量 的百分数。
a、作为分散相的游离松香固体质点; b、作为分散介质的水; c、溶解于水的松香酸皂化物作为稳定剂。
HH O
NaOOC-R
H
O R-COONa H
R-COOH R-COONa
R-COONa H
O
H
H
O
H
.
(3)分散松香胶
分散松香胶是游离度接近或是100%的松香 胶,即松香不转化为松香酸皂,而是以游离松
C19H29COOH + KOH
C19H29COOK + H2O
302
56
1000
x
x=(. 56×1000)/302=185
(二)松香胶的制备 1、松香的皂化剂
工业生产一般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2C19H29COOH + NaCO3 2C19H29COONa + H2CO3
H2O + CO2
C19H29COOH + NaOH
碍松香酸与水合铝离子结合。 (五)加填对纸张强度的影响 填料粒子填充于纤维之间,减少纤维间的氢键结合。
.
四、填料的加入量、留着率和留着机理
(一)填料加入量
填料加入量主要决定于以下因素:

造纸原理与工程(Word最新版)

造纸原理与工程(Word最新版)

造纸原理与工程通过整理的造纸原理与工程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一.造纸生产流程:a.打浆;b.加填;施胶;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d.在造纸机上通过成形、压榨、干燥、压光、考取、复卷或截切、包装、入库。

见P17图0-14第一章打浆一.打浆:1.什么是打浆:利用物理方法使浆料中的纤维产生切断、压溃、润胀和细纤维化作用。

2.为什么要打浆:未经打浆的浆料中含有很多纤维束,且纤维太常太粗,表面光滑而富有弹性,纤维比表面积小又缺乏结合性能,不能满足草纸的要求。

3.打浆的任务:通过一些机械作用给于纸料一些特殊的性质,(机械强度、物理性质、胶体性质),借于保证抄成纸或纸板后能取得预期的质量。

并限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是纸叶获得良好的成形。

一.常用打浆术语:1.打浆度;DegreeSchopperRiegler:“SR”:也叫“叩解度”,只表示纸浆的滤水性,SR愈高,滤水性愈差,用肖氏打浆仪测定。

2.Canada标准有力度(CanadaStandardFreeness):游离度与打浆度不同的只是测定表示方法的不同(C·S·f)。

C·S·f愈大,0SR愈小,滤水速度越快。

北美和日本运用C·S·f,我国和欧洲运用0SR。

3.湿重:间接地表示了纤维的平均长度。

测定多接受框架法,纤维平均长度越长,框架上挂住的纤维越多,则湿重越大。

4.保水值(%):纤维间的润胀水,及少量纤维表面水和纤维之间的水保水值指针可以说明纤维的润胀程度,从而反映出细纤维化程度,说明白纤维之间的结合力。

§2打浆理论二.打浆对纤维的作用:1.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2.诞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P层和S层)13、润胀:润胀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吸取液体的过程中,伴随体积膨胀的一种物理现象。

纸浆纤维之所以有润胀实力,主要是由于纤维和半纤维分子结构中所含有的极性羟基与水分子产生吸引。

1造纸机原理与结构

1造纸机原理与结构

1造纸机原理与结构造纸机是一种用来制造纸张的机械设备,它通过将纤维素材料与水混合,形成纸浆后,再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使水分流失,最终形成纸张。

本文将介绍造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

造纸机的原理主要包括液体力学和形成纸张的过程。

在制造纸张的过程中,纤维素材料(如木材、纸浆等)首先与水混合,形成纸浆。

随后,纸浆会通过旋转的筛网,使水分从网孔中流失。

纸浆在筛网上不断移动,并受到压力的作用,从而使纤维素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纸张。

最后,纸张会通过干燥的处理,使其完全干燥。

造纸机的结构主要分为供浆、湿网、排水和洗网四个部分。

首先是供浆部分。

供浆部分主要包括浆池、浆泵和搅浆机。

浆池是一个装有纤维素材料和水混合浆液的容器,浆泵用于将浆液通过管道输送到搅浆机。

搅浆机通过旋转的叶片搅拌浆液,使其均匀混合。

接下来是湿网部分。

湿网部分主要包括筛网和真空滤屏。

筛网是一种由金属丝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网状结构,用于过滤纸浆。

纸浆通过筛网时,水分会通过网孔流失,而纤维素材料则留在筛网上,形成纸张的初步结构。

真空滤屏则用于帮助加速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纸张更快地形成。

然后是排水部分。

排水部分主要包括挤水辊和吸水辊。

挤水辊位于筛网的下方,通过对筛网施加压力,从而压榨纸浆中的水分。

吸水辊则位于筛网的上方,用于吸收残留的水分,并将纸张从筛网上取下。

最后是洗网部分。

洗网部分主要包括洗网装置和清洗装置。

洗网装置用于清洗筛网上的残留纸浆和杂质,以防止其堵塞网孔。

清洗装置则用于彻底清洁筛网,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造纸机是通过将纤维素材料与水混合,形成纸浆后,通过筛网过滤和压水的方法,最终形成纸张。

其结构包括供浆、湿网、排水和洗网等部分,各个部分共同协作,以实现纸张制造的整个过程。

造纸机的原理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效、稳定地制造高质量纸张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OH=2160-259.2=1900.8 Kg(以Na2O计)
=1900.8×40/31=2452.6 Kg(NaOH计)
4. 总液量=18×4.2=75.6 m3
1900.8 5. 白液体积= =35.2 m3
54 其中:Na2S=35.2×7=246.4 Kg
噢…
需外补充Na2S=259.2-246.4=12.8 Kg 6.已知荻苇水分为20%,则荻苇带来的水分 18×20%/(1-20%)=4.5 m3
木片水量:Q2= 39×35%=13.65t 总液体量:Q = 61+13.65=74.65t 总液体量与绝干木片重量之比为 74.65/25.35=2.9,即液比为1︰2.9
例3:某浆厂烧碱法蒸煮稻草浆,蒸球容积40m3,每立方米可 装草片(水份为15%)225kg,活性碱用量10%(Na2O计),液比 1︰2.8,进厂液碱浓度380g/L (NaOH计) 计算:加入球内 碱量;加入球内总液体量;加稀释水量(或稀黑液量)。 解:草片绝干重量 W=225×(1-15%)×40=7650 kg 活性碱用量 Q1=7650×10%=765 kg(Na2O)
解:
(1)每球装锅量:14.5×0.43=6.235 t 绝干装锅量: 6.235×(1-30%)=4.365 t(绝干)
(2)每球用的活性碱(NaOH+Na2S):
4.365×16%=698.4 Kg(Na2O计) (3)每球用的硫化碱: 698.4×25%=174.6 Kg(Na2O计) 每球用的NaOH: 698.4-174.6=523.8 Kg(Na2O计) (4)∵ 白液中活性碱的浓度为100g/L,硫化度14%,
液比1︰3.1,用碱量18%,白液浓度为95g/L(Na2O计), 求:总液量、总碱量、液碱量和补充水量?
解: (1)总液量=13 × 3.1= 40.3(m3)
(2)总碱量=13 × 18% = 2.34( m3 ) 2.34 × 1000 (3)液碱量= = 24.63( m3 ) 95 (4)补充水量=总液量-白液用量-料片带入水分 料片带入水分=风干料片重量 × 25%
备料
螺旋预浸器
蒸煮器
喷放锅
洗涤
粗选
净化
漂白
抄纸
例2:某厂用KP法蒸煮木片,每锅可装入木片39t,木
片水分35%。每锅加入活性碱4000kgNa2O,加入白液 与需液量共计61m3,求活性碱用量及液比? 解:木片绝干重量:W = 39×(1—35%)=25.35t
4.00 活性碱用量:Q1 = t=15.8% 25 .35
另需补充液量=75.6-35.2-4.5=35.9 m3
m3 即在使用35.2m3的白液基础上配碱时尚需35.9 80℃热水。
例2:某厂一蒸球可装木片14.5m3,木片密度为430kg/m3
水分含量为30%,用碱量为16%(Na2O计),硫化度25% 液比1:2.6,碱回收段来的白液中活性碱的浓度为100g/L (Na2O计),白液的硫化度为14%,进厂的商品硫化碱含 量是50%,当配制蒸煮药液时,试问: (1)装锅总量; (2)总碱量; (3)NaOH、Na2S用量; (4)应加入多少白液?; (5)应补加多少硫化钠? (6)总液量? (7)应补加多少清水?
装锅量 18×1000 1.装锅密度=------------- = ---------蒸煮设备容积 110 = 163.6 Kg/m3 2.总碱量=18×1000×12%=2160 Kg
解:
3.Na2S=2160×12%=259.2 Kg(以Na2O计)
=259.2×78/62=326 Kg(Na2S计)
则白液中硫化碱浓度: 100×14%=14 g/L(Na2O计)
白液中NaOH浓度: 100-14=86 g/L(Na2O计) ∴ 白液的用量为: 523.8÷86 = 6.09 m3
(5)还需补充Na2S为: 白液中的Na2S的含量 (6)每球的总液量: (7)应补充清水量: 每球木片带入的水分: 6.235×30%=1.87 m3 6.09×14 = 85.27 Kg
∵ 绝干原料量 = 风干原料量(1-水分(%))
∴ 风干原料量 = 绝干原料量 (1-水分(%) 13 料片带入水分= × 25% =4.33 ( m3 ) 1-25% 补充水量=40.3-4.33-24.63=11.34( m3 )
11.纸浆硬度
是表示原料经蒸煮后所得纸浆中残留的木素和 其它还原性有机物的量,它相对的表示原料蒸煮过 程中除去木素的程度。 lgKappa值=0.837+0.0323×KMnO4值 (适用于木浆)
液碱浓度换算:
液碱用量:Q2=
=2.597 m3 294 .5 草片含水量:Q3=225×15%×40=1350 kg
62 380g/L(NaOH)→ 380× =294.5 g/L(Na2O) 80 765
总液体量: Q=7650×2.8×10-3=21.42 m3 稀释水或稀黑液量:Q4=21.42 -2.6 -1.35=17.47 m3
10.液比
指蒸煮时绝干原料重量(kg或t)与蒸煮 液总液量体积(L或m3)之比。 例如液比1:4,即1公斤绝干原料用4升蒸 液(包括原料水分)来蒸煮。 总液量包括:碱液体积、原料中水分和 补加水量或黑液量。 蒸煮总液量 = 碱液量+原料水分+补加水量或 黑液量
例1:某厂75m3蒸煮锅,绝干装锅量13吨,料片水分25%
12.得率(Yield)
又称收获率,指蒸煮时所得到的纸浆占使用原 料的百分数,有粗浆得率和细浆得率之分。 粗浆得率:经过洗涤,没有经过粗选的纸得率。 细浆得率:经过洗涤和筛选后纸浆的得率。
各种制浆方法生产的纸浆有一定的得率范围 以木材为例: 纸浆种类 纸浆得率% 化学浆 40-50
高得率化学浆
半化学浆
应补充Na2S:(174.6-85.27)÷50%=118.66 Kg
4.365×2.6=11.35 m3
应补加的水量:
11.36-6.09-1.87=3.4 m3
KP木浆生产流程
Na2S+NaOH 备料 料片仓 蒸汽 粗节
蒸煮器
喷放锅
粗筛洗涤松节油污热回收 漂白 抄纸碱回收

精选
净化
AP法草浆生产流程
50-65
65-85
化学机械浆
机械磨木浆
85-90
90-95
(二)药液配置及有关计算
例1:某厂以荻苇为原料采用硫酸盐法蒸煮,蒸煮设 备为110m3 蒸煮锅,装锅量为18t(绝干),荻苇水 分20%,用碱量12%(以Na2O计),硫化度12%, ? 液比1:4.2,药液温度80℃。问: (1)装锅密度; (2)总碱量; (3)需要的NaOH、Na2S用量; (4)总液量; (5)如用NaOH浓度为54g/L(以Na2O计),Na2S浓度 为7g/L(以Na2O计)的白液应如何配碱? (6)还需要补加的水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