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初中科学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部分(一)力学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所选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 / 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1 m/s = 36 km/h。

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 / S,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寒假将至,作为初中生,除了享受假期生活,我们也要做好复习准备,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整理并分享一份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知识点1. 古代中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世界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3.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事件。

4.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及其后果、冷战与国际关系等。

二、地理知识点1.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大河流域、重要城市、自然灾害等。

2. 世界地理:大洲及其国家、重要海洋、环境问题等。

3. 经济地理:主要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生物知识点1. 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动植物类别及其特征。

2. 人体健康:常见的健康知识,如饮食均衡、运动保健等。

3. 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四、物理知识点1. 基本物理量:如时间、长度、质量等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力学:牛顿三定律、机械能、单摆等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

五、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化学反应。

2.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常见元素及其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六、数学知识点1. 整数与分数:整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分数的概念和化简。

2. 代数式与方程式: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3. 几何:基本图形的性质、平面与立体几何的计算等。

七、语文知识点1. 词汇与语法:常见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常用句式和语法规则。

2. 阅读与写作:文章的主旨、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

3. 古代文学作品:古诗、古文等的作者和相关知识。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大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自然科学的知识点,帮助你全面了解这门学科。

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力、质量和加速度: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作用。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的比值。

2.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相互之间的不规则接触表面而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3.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定律,所有物体都受到其他物体的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4. 热传导和导热性: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导热性是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质,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

5. 隔热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是用于减少热传导的材料,如绝热棉、泡沫等。

保温是通过隔热材料来减少能量的损失,使环境保持相对恒温。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碳、氢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2. 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酸、碱和中性物质:酸是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中性物质是指pH值为7的物质,如纯水。

4. 物质的密度和浮力: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被推向上方的力。

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说明:本文是一份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初中生复习和巩固这两门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按照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分别进行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学1.1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2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的关系1.3 动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1.4 力的合成与分解1.5 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2.2 音的特征参数及其计算2.3 声音的干扰和共振现象2.4 声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2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原理3.3 镜子和透镜的应用3.4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现象3.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电学4.1 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4.2 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4.3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性4.4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基本原理4.5 电能的转化和传输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1.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3 改变物质性质的方式2. 反应和平衡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4 确定反应类型的指标3. 物质的变化3.1 燃烧与氧化反应3.2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3.3 晶体的溶解和结晶4.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4.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4.2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4.3 硫、氧和氢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在其中都有涉及。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科学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科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物理学知识点:-力与运动: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特点。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平面镜和凸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热学: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力学定律;物体的传热方式和热传导公式。

-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音调的变化;声音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2.化学知识点:-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氧、氢、碳、氮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水、二氧化碳、硫酸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的概念;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性的相关规律。

-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分类;物质的密度、溶解度和熔点的相关规律。

3.生物学知识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及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生物生长和遗传:生物的生命周期;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的相关概念。

-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4.地理学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理坐标和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地球的四个圈层和板块构造。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地形和水文的影响和分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人口统计和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发展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发展;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交通和通信的作用和影响。

5.天文学知识点:-太阳系和星体运动: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行星、卫星和恒星的特点和分类;行星运动和星体运动的规律和影响。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在七年级的学习中,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科目的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1. 常见物理量:长度、时间、质量、电流强度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必须需要介质来传播。

3. 光的传播: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在其他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4. 磁铁和磁性:铁、镍、钴等物质,可以发生磁性。

5.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6.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7. 电学基础知识:电流、电势差、电阻、欧姆定律等。

8. 能量与能源: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源是指能够供给人们使用的能量来源。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4. 氯气和氨气:氯气和氨气是两种常见的气体,氯气有毒害性,氨气有刺激性。

5. 电解质: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6.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7.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产生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等。

8. 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互为对立,酸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三、生物知识点1. 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5.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进化程度进行分类。

6. 遗传和基因:遗传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7.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环境和生物。

8. 植物生长和变异:植物的生长和变异可以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物化生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物化生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物化生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物化生科目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整理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分类整理。

下面将对物化生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时,我们可以按照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分支进行分类。

1. 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学科,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 运动和力的概念- 牛顿三大定律-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2. 热学知识点热学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包括热量、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内容。

- 热平衡和热传导-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机效率和热能转化3. 光学知识点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和光的本质理论。

-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4. 电磁学知识点电磁学研究电荷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包括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 电荷和电场- 电流和磁场-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时,我们可以按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进行分类。

1. 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包括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法、化学键、配位化合物等内容。

- 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 化学键和离子键-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理论2. 有机化学知识点有机化学主要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包括有机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反应机理等内容。

- 有机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有机反应机理和有机合成3. 物理化学知识点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与宏观、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溶液和表面现象等内容。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物理一、测量?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初中是学生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常识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本文将为您呈现初中常识知识点的大全集,帮助您系统地了解这些重要的知识。

一、自然科学1. 生物学知识点a. 动植物的分类:了解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特征,掌握不同类群的代表性物种。

b. 生物的生长发育: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c. 基因和遗传: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遗传传递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2. 物理学知识点a. 力学:了解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等基本概念。

b.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光的成像原理。

c. 热学: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温度和热量的测量以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化学知识点a.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了解基本的化学物质分类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b.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c.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相关信息。

二、社会科学1. 历史知识点a. 中国古代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划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b. 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文明的兴衰以及主要历史人物。

c. 近代史和现代史:了解近代和现代历史中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事件和人物。

2. 地理知识点a. 自然地理: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动力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b. 人文地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人口、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c. 区域地理: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自然特点、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政治知识点a. 宪法和法律:了解我国宪法的重要内容、法律的作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b. 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的管理体制以及我国的对外关系。

c. 公民道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总集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总集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总集八年级是初中阶段中重要的一个年级,八年级学科知识也是复杂而丰富的。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科学学科的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

一、物理知识点:1.运动和力:重力,摩擦力,弹性力,空气阻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功和功率。

2.机械波:机械波的定义,波的特性,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类型(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3.电学:电荷,电场,电势能,电势差,电场线,电容,电容器,欧姆定律,热效应,磁学。

4.光学: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色散和反射,光的折射和透射,光的干涉和衍射,光谱分析。

二、化学知识点: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平衡。

2.物质:物质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及其性质。

3.原子结构:原子和分子的定义,原子核,原子分裂,核反应。

4.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三、生物知识点:1.细胞:细胞的结构,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膜,核及其功能,细胞骨架和细胞器。

2.生物遗传学:玛德代尔遗传学定律,自然选择论,遗传规律,基因的作用。

3.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人体健康: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卫生保健,疾病和预防,生殖保健。

以上就是八年级科学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高中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深入学习这些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理性思考这些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初中科学知识点——详细

初中科学知识点——详细

初中科学知识点——详细一、物理知识点:1.运动与力学: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等等。

2.热与能:包括温度、能量、热传导、热膨胀、库仑定律等等。

3.光与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成像、镜子、透镜等等。

4.电与磁:包括静电、电路、电流、电阻、导体与绝缘体、电磁感应等等。

5.声与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共振等等。

二、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变化与非变化等等。

2.物质的结构和变化: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3.物质的性质:包括溶解度、酸碱性、燃烧性、导电性、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等等。

4.物质的改变: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热、酸碱中和的计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等。

5.常见物质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包括矿石的提取、化学肥料、溶液的浓度、环境问题等等。

三、生物知识点:1.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生物分子等等。

2.生物的遗传和进化: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变异、进化过程和机制等等。

3.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节律和生物钟等等。

4.生物的组织和器官:包括动植物的组织构造、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5.生物的种类和分类:包括生物的分类等级、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征、生态系统等等。

6.生物的相互关系和环境问题: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物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等。

以上是初中科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当然,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还需要多做习题和实验,培养实际操作和思维能力,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以下是这三个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

物理:1.运动:速度、加速度、力、牛顿三定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等。

2.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电路等。

3.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颜色、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和音量、声学谱等。

5.热学:温度、热量、热传导、热辐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机效率等。

6.力学:功率、工作和能量、机械振动、波动等。

化学: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盐酸、硫酸等。

3.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等。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焓变等。

5.pH和酸碱指示剂:pH的含义、pH值的测量、酸碱中和指示剂等。

6.燃烧:可燃物质的特性、燃烧过程和种类、火灾的防止等。

生物:1.细胞: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等。

2.生物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变异和突变等。

3.植物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的组织器官等。

4.动物的生殖和生长: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周期等。

5.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

6.人体健康:人体的器官和系统、饮食营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以上只是初中科学的一部分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以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学生可以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研究项目,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物理1.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子结构: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液体分子有规则但相对松散、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1.2 力与压力-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1.3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合力、分解力、平衡力。

1.4 机械能和机械运动- 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 守恒原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二章:化学2.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不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腐蚀金属等。

- 碱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油脂化合等。

-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物质,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系数等。

-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4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金属的利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金属光泽等。

- 金属的利用: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导电线、硬币等。

第三章:生物3.1 素材的分子成分和构造- 生物的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

- 生物大分子的构造: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酯等。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大全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万物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

下面是初中自然科学的一些知识点整理:物理学知识点:1.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2.热传递的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3.机械物体的运动:力、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5.光的传播和反射6.电的产生和传导7.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2.常见元素和其符号:如氧、碳、氢等3.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试管、试剂瓶等4.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方程式5.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指示剂的使用6.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分解、合成、置换和双替换反应7.常见的化学物质:盐、氧化物、碳酸盐等生物学知识点:1.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2.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四肢和体毛等3.生物的生命周期:幼体、成体和繁殖方式4.常见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常见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沙漠、森林、淡水湖等6.常见的动物行为:觅食、休息和繁殖等7.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DNA和性状传递地理学知识点:1.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2.纬度和经度的概念以及地球坐标系统3.五大洲及其地理特征: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4.世界地图上的常见地理要素:山脉、河流和湖泊等5.中国地理特征:高原、盆地和岛屿等6.气候带的划分:寒带、温带和热带7.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等以上是初中自然科学的一些知识点整理,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

初中常识知识点大全集一、数学知识点1. 整数和有理数整数的概念和性质,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2. 分数和小数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平面图形平行线、垂线、相交线的特点和判定方法;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4. 线性方程和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立和解法。

5. 数据统计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

二、物理知识点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

2. 光学与声学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定律;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频率、振动数等概念。

3. 电学知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和作用;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计算。

4. 热学知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读数和转换;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特点。

5. 动力学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与反应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常见反应类型。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化合物的命名法则。

3. 酸碱与盐酸的定义、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碱。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应用;非金属的性质和非金属的应用。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四、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构成和器官功能。

2. 植物与动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3. 生物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应用和基因工程的原理。

4. 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5. 人体健康健康的概念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理和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因为它为他们打下了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科学的基础。

下面将汇总一些初中生理和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生理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常见的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等。

2. 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不同的器官系统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组织结构,它们相互协作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它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问题包括哮喘、感冒和肺炎等。

4.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到全身各个器官。

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

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等器官。

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等。

6.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控制着身体的各种活动,包括思考、运动和感觉。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和癫痫等。

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常见的元素包括氧、碳和氢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变过程。

它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3. 酸碱和中性:酸是指具有较高氢离子浓度的物质,碱是指具有较高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物质。

中性物质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4. 共价和离子键: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5.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变化。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物理和生物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主要涉及物质、力、能以及与其它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则关注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以下是初中物理和生物知识点的整理:物理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受热膨胀,受冷收缩2. 运动和力:-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状态-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动力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3. 能量和能量转化:- 能量的概念和单位:焦耳- 功和功率:做功的能力和做功的速率- 能源与能源转化:化学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和电能等4. 光学知识:- 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反射和影的成像-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分光-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进一步折射: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简单光学器具:凸透镜和凹透镜5. 声学知识:- 声的传播:以及声音与物体的振动之间的关系- 声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产生回声的条件 -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频率和振幅的关系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内细胞的有序排列2. 基因和遗传:-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DNA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的规律:隐性和显性基因、简单遗传和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对遗传的影响:突变的引起和变异的选育3. 生物进化:-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动物和植物的适应和竞争: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的特征- 生物地理学:动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4. 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和生态位:生物在生活环境中的地位-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传递和物质循环- 污染和保护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上只是初中物理和生物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辅助。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就是生物学科中跟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有联系的部分。

比如说,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就跟化学有关,像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葡萄糖氧化;而生物的一些结构和功能跟物理知识相关,像眼睛成像就有物理上光学原理。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学科里简直太重要了。

如果不懂这些相关知识,就很难深入理解生物现象。

举个例子,要是不知道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化学知识),就不懂为什么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等重要功能。

③前置知识:对生物基本结构和功能要有基础了解,像细胞结构、生物新陈代谢这些。

化学方面得知道一些基本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物理的话像力、热、光、电这些基本概念得大概了解。

④应用价值:在医学领域特别有用。

像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就涉及到生物与化学知识的结合。

在农业上,理解植物气孔开闭受物理因素(如光照、温度等)和化学物质(如激素等)影响,能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就像是穿插在生物这张大网中的各条丝线,连接生物与物理化学这两座大山。

它在生物学科中既有单独探讨的部分,也与其他生物知识相互交织,比如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就会有物理热力学原理的体现。

②关联知识:和生物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化学里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物理中的力学、热学等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在研究鸟类飞翔时,翅膀的形状涉及物理的空气动力学,飞行时能量来源涉及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三者紧密相关。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有点大,关键点在于将物理化学概念准确地应用到生物现象中。

很多时候容易混淆生物独特性与物理化学原理,就像酶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作用容易和普通化学催化剂混淆,可酶有生物活性这一特殊点。

④考点分析:在生物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多样。

可能会直接让解释生物现象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像在高考考纲里,会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涉及的化学物质和能量转化(既有化学又有物理能量概念)。

初一物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物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物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并学习物理与生物知识。

物理与生物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领域,它们关注的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和生命的奥秘。

下面,我将对初一物理和生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学- 物体的受力情况:合力、分力、平衡、不平衡等基础概念的理解。

-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基础概念的掌握。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光学-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等基础概念的理解。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与成像等基础概念的掌握。

-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现象等基础概念的了解。

3. 电学-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图的读取与分析等基础概念的理解。

- 电源与电阻:电源的作用、电阻的引入与应用等基础概念的掌握。

- 静电与电荷:静电的生成与释放、电荷守恒定律等基础概念的了解。

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细胞-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础结构的认识。

-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分化等基础功能的了解。

2. 生物的组成- 组织器官系统: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消化循环等基础概念的认识。

- 生物分类:植物的种类与分类、动物的种类与分类等基础概念的掌握。

3. 生物的繁殖与遗传- 有性与无性生殖:生物的繁殖方式以及繁殖特点的了解。

- 基因和遗传:基因的结构、基因的变异与突变等基础概念的理解。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等基础概念的掌握。

- 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基础概念的了解。

无论是物理还是生物,都是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希望同学们在初一物理和生物的学习中,能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

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求:R1;U;R解:∵R1、R2并联∴I2=I-I1=1.2安-0.4安=0.8安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又∵R1、R2并联∴U=U1=U2=4.8伏∴R1=U1/I1=4.8伏/0.4安=12欧∴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 答:(略)十二、电能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