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规范
行政公文的语言规范与风格要求

行政公文的语言规范与风格要求行政公文是政府机构和行政部门用于传达行政命令、决策、通知和报告等事务的文书形式。
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行政公文的语言规范和风格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语言规范的要求1.准确性:行政公文要求语言准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准确性,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应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术语,而要采用明确具体的表达方式。
例如,行政公文中,不应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可能”、“或许”等,而是应明确使用确切的数字或词语,比如“必须”、“应该”等,以确保命令的明确性。
2.简明扼要:行政公文要求语言简练,不能过于冗长,尽可能用简洁的词句表达意思。
长篇大论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使读者产生疲劳感。
例如,对于公文中的正文部分,应该采用简练的句子结构和简洁的语言风格,突出核心内容,避免过多的修饰词和繁琐的句式。
3.规范化:行政公文要求使用规范、标准的语言,遵循公文写作的传统惯例和规范,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内容。
例如,对于公文的格式规范化,应遵循固定的行文结构,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
此外,还应注意使用符合规范的文体和词汇,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二、风格要求1.客观冷静:行政公文的风格要求客观、冷静,避免情感色彩过重的表达。
公务文书是用于传达行政决策和命令的工具,需要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
例如,对于行政公文中的表述,应避免使用过于主观的评价性词语,而是使用客观的描述和事实陈述,以确保公文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2.正式庄重:行政公文的风格要求庄重、正式,体现出政府机关的权威和严肃性。
行文时应注意遵循一定的行文礼仪和用语习惯。
例如,对于行政公文的称呼,需要使用恰当的尊称,比如使用“尊敬的”、“敬启者”等,来表达对收件人的尊重和礼貌。
3.简洁明了:行政公文的风格要求简洁明了,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意。
公文中的句子结构应简练,逻辑清晰。
例如,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篇大论的修辞手法,而是应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意。
公文高大上规范用语

公文高大上规范用语一、公文用语的要求(一)使用书面语体公文一般以程式化的书面语体为基本形态,用于事务性、立法性文件等。
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是这种语体的基本要求,风格趋于简洁、朴实、庄严、准确。
(二)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公文应当使用诸如:承蒙、兹因、欣悉、值此……之际、悉、特、拟、予、亦、于、该等,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很少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等渲染性的修辞格,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在篇章结构上有严格的规格要求。
(三)恰当使用公文特定专用语 公文特定用语,含义确定,使用频率很高。
它在准确、严谨地表述公文内容及格式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简明、庄重的语体风格。
如:遵照、如下、任免、审核、特此通报、予以查处等。
(四)用好介词结构公文介词结构准确说明:事物的时间、地点、方向、条件、对象、范围、原因、目的、方式、依据等。
公文标题中的介词“关于”与其宾语组成的介词结构,用以提示和限定公文涉及的内容范围;正文使用介词结构的频率也很高。
(五)适当使用模糊词语,以使公文内容得到恰当的表达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作者有意不作详细交代或内涵无确定的弹性语言。
它可适应特定语境,是为了更周密、严谨、简练得体,准确恰当地表意的需要。
例如:“按相关文件规定”,这句话中的“相关文件”本是存在的,但或限于文章篇幅,或有意不写,因而,“相关文件”便有了模糊性。
模糊词语常被用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程度、范围等。
如下:表时间近来、最近、当今、当前、过去、往日、原先、前不久、不日、不时、将来、届时、今年以来、今冬明春、长期、最初阶段、晚期、临时、有时、及时、一贯、一度、一段时间、偶尔、许久、限期、如期、一朝一夕等。
表方位附近、周围、远方、前方、后方、南方、北方、上边、下边、前面、后面、外地、本地、这里、那里、所在、就地、处处等。
表数量多数、少数、一些、许多、不少、不乏一系列、一伙、多次、屡次、一再、再三、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个别、绝大多数等。
公文用词规范

公文用词规范一、引言公文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过程中用于沟通、交流和传达信息的重要文书形式。
公文的撰写要求准确、明确、规范,使用合适的用词是公文写作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公文用词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相关规则,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二、用词规范原则1. 正式用语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书,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方言等非正式用语。
应使用规范、准确、通用的标准汉语来表达意思。
2. 简练明确公文的语言应简练明确,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语。
应尽量用简洁的语句表达清晰的意思。
3. 专业术语当涉及特定领域的概念、事务或术语时,应使用该领域内公认的专业术语。
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模糊的通用词汇。
4. 正确用词用词应准确无误,不得曲解事实或含糊其辞。
避免使用歧义词语和充满主观色彩的词汇。
三、常见公文用词问题及解决方法1. 简称的使用在公文中,可以适当使用机构或组织的简称,但在首次出现时需要将全称写在括号内。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2. 称谓的使用公文中在提到别人时,应该使用相应的称谓。
例如,对于政府机关,可以使用“各位领导”、“同志们”等;对于企事业单位,可以使用“负责人”、“同事们”等。
3. 适当使用辞谢词在公文中,可以适当使用辞谢词以表示礼貌。
例如,对于给予帮助的人,可以使用“衷心感谢”、“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等。
4. 时间和日期的表达在公文中,时间和日期的表达要规范准确,使用统一的格式。
例如,使用“二○二一年六月十日”代替“2021年6月10日”。
5. 数字和单位的表示在公文中,数字和单位的表示应符合国家规范。
例如,使用“一百”代替“100”、“万元”代替“万”。
四、总结公文用词规范对于保证公文的准确性、效率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公文用词规范原则,使用正式用语、简练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非正式用语,可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公文的表达力和可读性。
作为公文撰写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公文用词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提升公文的质量和形象做出贡献。
公文的语言规范

非公文语言
• 一、公文中一般不习惯使用的词语。
属于“连词”的有:“因此”、 “所以”、“因为”、“但是”、 “可是”、“不过”、“虽然”、 “然而”、“如果” ”、“如果”等。
• • • • • •
不使用的词语: “因此”、 “所以” “但是”、“可是”、“不过” “因为” “然而” “如果”
公文的语言规范
公文语言
• 公文语言是以叙事和说理为主要特征, 以公务实用为目的的一种规范化的语言。 它别于文学语言和科技用语。把严肃庄重、 准确直述、简洁凝练和平实质朴,作为语 言的基本风格和最高形式。
公文用语
• 公文用语即表达公文文意的术语,是公 文中主要的语言规范。
• 公文用语的来源:一、国家规定的 二、公文传统(经国家 明文保留的)
• 例: • 一般疑问写法: 你县派谁参加会议?请于本月十日把名 单报行署办公室。 • 公文写法: 你县参加某某会议人员确定后,希将名 单报送行署办公室。
公文上的两个习惯写法
•
一般情况下,“量词”必须写在 “名词”之后(表示事物计算的单位 或类别的词是“量词”)。
例:
不正确写法
五所公房 两把椅子
积累钱财 羡慕
作弊
避免“学生腔”、“文艺调”
• “学生腔”举例: 二季度快到了,我们厂还缺两万支 显像管,希望尽快调拨给我们,好用 来满足紧急需要,可不可以?等待你 们迅速来答复。 • 公文写法: 二季度在即,我厂尚缺显像管两万 支,希速拨付,以应急需。
• “文艺调”举例: 一位考入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为 了安心学习,主动写了一个宿舍公约, 一开始就写了一段抒情:“啊!我们 在这层林尽染的时候,沐浴着灿烂的 阳光,终于从五湖四海来到了一 起……”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技巧。
以下是常用的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一、规范1.正式格式:公文应使用标准的电脑排版格式,包括文档头部带有单位名称、文件编号、日期等信息,正文使用固定字体和字号,结尾应有署名和日期等要素。
2.语言简练:公文应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废话和修辞。
3.称呼规范:公文的称呼应使用公文用语,如“尊敬的先生/女士”,避免使用亲昵或口语化的称呼。
4.人称和时态:公文中通常使用第三人称,如“本单位”、“我方”等,时态一般使用一般现在时或将来时,不宜使用过去时。
5.准确性与准确性:公文应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包括日期、金额、名称等内容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和模糊。
二、技巧1.文章结构:公文应遵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引言提出问题或目的,主体给出具体信息和解决方案,结尾总结主要内容或提出建议。
2.信息层次:公文中的信息应按照重要性和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重要信息可以使用加粗、缩进等方式进行突出。
3.使用恰当的词语:公文应使用恰当的词语和术语,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口语化的词汇。
4.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公文中的句子应简练明了,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
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短语或句子单独表达。
5.段落优化:公文中的段落应简洁明了,每段内容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避免出现无关内容和冗长描述。
6.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和格式:公文中的标点符号和格式应正确使用,如句号、逗号、破折号等,以及段落的缩进、分行等格式。
总之,公文写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书面表达的规范和整洁。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加强公文写作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水平。
公文写作规范用语

公文写作标准用语(一)称谓语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
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一)准确。
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准确贴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严谨,要让人一看就懂,不能产生误解。
具体要求如下:1.概念清楚,不能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
在公文撰写中,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或是短语都要限制使用,而且在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斟酌;要慎用多义词或“大约”“也许”“大致”“尚可”等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
2.讲究语言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方面就是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第一,句子成分一定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这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成分,而定状补则是句子的辅助成分。
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虽说主干成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也有省略的规则,不能够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比如说:“局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体职工的热烈欢迎。
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予以很高的评价。
”后边的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
是谁给予评价?缺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就不明白了。
第二,造句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在语法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比如说:“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相互并列的。
再比如说:“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纳入了计划轨道。
”这一句也是有问题的,“所有”表示全部,但“基本”却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阅读者不知道究竟哪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这样就会无所适从。
第三,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
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会不通。
比如说:“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
”精神是无形的,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是很勉强了,然后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将其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是通顺。
3.禁止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或是句子,尤其是近义词。
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在引用成语、俗语、歇后语以及名言警句时必须要透彻理解词句的含义,严禁望文生义,出现错误使用俗语之类的瑕疵。
公文的基础语言要求

公文的基础语言要求
1. 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2. 要用规范化的公文专用语。
如“函”等,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其用语言要委婉,诚恳,平和,礼貌,要以询问商洽的方式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图,以求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开端用语——根据、遵照、为了等;表态用语——请遵照执行、参照办理、拟、准予等;祈请用语——请求、盼、恳请、希望等;结尾用语——特此函告、特此通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告等。
4. 忌:用词不当、滥用简称、词语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残缺不全、违反基本规律。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发出的正式文件,具有行政、法律效力。
公文的撰写需要遵循特定的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专业性的展现。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进行探讨。
一、行文风格1.正式严谨: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行文风格应严肃、正派,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同时在使用词语时要力求准确、精炼。
2.客观中立:公文是为了客观、全面地传达信息,应避免主观情感色彩和个人观点的插入,使用客观中立的措辞,突出事实和数据的展示。
3.简洁明了:公文的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修辞,尽量用简洁、精准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把握主旨。
4.逻辑严密:公文的行文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层次和连接,以便读者能够有条理地阅读和理解文件的内容。
5.文风稳健:公文行文中应力求稳健、沉稳,避免过分夸张、浮夸的修辞,以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语言规范1.用词精准:公文中使用的词语应准确无误,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和用词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同时,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用法准确。
2.语句通顺:公文的语句应通顺,语法正确,避免出现拗口、累赘的句子。
长句可适当拆分为简短的句子,以增加可读性。
3.条理清晰:公文的排版应符合条理性的要求,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分段,清晰地标示出每一部分的主题,使读者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4.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要求一般包括文件的抬头、主题、正文及落款。
在写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格式要求进行排版,以确保文件的规范和统一。
5.语气得当:公文的语气一般以谦虚、恳切的口吻为主,既要有礼貌,又要表达自信和决心。
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矫情的语气,以免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或误解。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是确保公文准确传达信息和增强专业性的重要保障。
在撰写公文时,应严格遵循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可读性,提高公文的形象和权威性。
公文写作技巧注意语言规范

公文写作技巧注意语言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公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政府、企业还是组织机构中,公文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公文的有效传达,采用规范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文写作的技巧,使您能够更好地应用语言规范。
1. 简练明了公文应该简洁明了,不要使用过多的修辞和长句。
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废话。
公文中的每个句子都应该有明确的含义,能够准确传达所需信息。
2. 使用正式语气公文是正式场合的书面表达,所以应该使用正式的语气。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俚语、口头禅等。
句子结构也应该合乎语法规范,避免使用太多的从句和并列句。
3. 避免使用缩写词和俚语在公文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缩写词和俚语。
虽然这些词汇在口语交流中很常见,但在公文中使用可能会降低专业性和正式性。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缩写词,应该首先明确其含义,并在首次出现时给出完整解释。
4. 注意措辞在公文中,措辞非常重要。
应该尽量使用中性的词汇,避免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
使用客观的表达方式,准确传达所需信息,避免引起误解或争议。
5. 采用常见句式在公文写作中,常见句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选择简单明了、常见的句式,可以提高公文的可读性。
6.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在公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避免使用过多的标点符号,需要时使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来区分不同的句子成分。
7. 遵守语法规则语法是语言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文写作中,应该遵守语法规则,使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和语法结构。
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法形式,以免造成误解或歧义。
8. 注意文章整体结构除了语言规范外,公文的整体结构也是关键所在。
合理的段落分布、标题的使用和结论的总结都能够更好地传达公文的要点。
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以免读者迷失在文字中。
总之,公文写作需要遵守语言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公文语言规范

公文语言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文在日常办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编写一篇规范的公文语言是每个行政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准确、规范地书写公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沟通误差。
一、公文的定义与种类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行政事务处理过程中,为完成特定任务或传递特定信息而采用的统一格式、规范用语和语言风格的文件。
常见的公文种类包括通知、请示、报告、函件等。
二、公文的格式要求1. 信笺头:公文应有统一的信笺头,包括机关名称、文件字号等信息,并居中排列。
2. 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内容,采用加粗或居中的方式突出。
3. 正文:公文正文应包含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首部:公文首部注明发文机关、文件字号、文件标题等重要信息。
正文:具体叙述事由、情况或要求,需准确、明确,逻辑清晰。
尾部:尾部可包含签发人姓名、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三、公文的语言要求1. 规范用语:公文应使用规范、正式的用语,避免使用口语化、习俗化表达方式。
不得使用粗俗、歧视性的词语。
2. 简明扼要:公文应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废话,准确表达要点。
3. 结构严谨:公文应具备严谨的逻辑结构,内容顺序清晰,并采用分段写作,明确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4. 原则明确:公文应该明确原则,突出重点,避免模棱两可或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
四、公文的文体要求1. 庄重正式:公文的文体应尽量庄重正式,使用规范的文言文或规范的白话文,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 段落分明:公文正文应采用段落分明的写作方式,每段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段落间应有过渡词语,确保文意连贯。
五、公文的撰写技巧1. 注重逻辑:编写公文时,应注重逻辑性,以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尽量使用段落来组织材料,每段只表达一个主要观点。
2. 注意语气:公文语言应客观、中立,避免过分主观和感情用词,尽量使用客观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说法。
3. 注意排比:使用排比句可以使公文更加有力和有节奏感,但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规范与规定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规范与规定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书,其内容和形式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规定。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规范与规定,包括文体要求、用词规范以及排版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一、文体要求公文需要使用正式、规范的文体,要求文字简练、明确,语气庄重、得体。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文文体要求:1. 使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例如使用“本单位”代替“我们”、“你们”,这样可以增加公文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2. 使用完整的句子和语段,避免使用口语化的缩略语或简写,确保文字表达的准确和规范。
3. 理性、客观的语气,不使用过于感情化或主观的表达。
二、用词规范公文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得体性和规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词规范:1. 使用正式、标准的词汇和术语,避免使用俚语、口语或方言。
2. 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或难以理解的词汇,以保证文档的可读性。
3. 使用具体、明确的词语,避免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词汇,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4. 注意动词的时态和人称的一致性,确保语句的逻辑和准确性。
三、排版格式公文的排版格式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排版格式规定:1. 文档标题居中、加粗,字体大小适中,与正文分开。
2. 标明公文的类型和编号,例如:通知、函件等。
3. 在正文开始前,要写明发文单位、日期、收文单位等信息。
4. 段落之间要空一行,并且首行缩进,以增加可读性。
5. 公文正文一般采用宋体或仿宋体字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
6. 正文内容要分段,每段意义相关,行文连贯。
7. 结尾处要标明发文人的姓名和职位,并署名。
总结: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规范与规定对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果非常重要。
通过遵守文体要求、用词规范以及排版格式的要求,可以使公文表达更加准确、规范并且容易理解。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使你在公文写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规范与规定。
行政公文的用语规范

行政公文的用语规范
行政公文的用语规范是保证公文书写准确、规范、简洁的重要标准。
在行政工作中,公文是权威性文件,承载着政府部门的决策和指示,因此必须遵循相关的用语规范,以确保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首先,行政公文的用语应当准确无误。
公文中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必须符合语法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或语意不清的情况。
在公文中,应当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法律用语,确保表达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和误解。
其次,行政公文的用语应当规范得体。
公文是公务活动中的一种文书,应当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在书写公文时,要注意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格式,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保持公文的权威性和正式度。
另外,行政公文的用语应当简洁明了。
公文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和做出决策,因此应当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内容,避免冗长繁复的叙述和装饰。
在写公文时,要注意控制篇幅,突出重点,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公文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行政公文的用语应当尊重受文者。
在写公文时,应当尊重受文者的身份和地位,使用得体的称谓和敬语,避免使用不当的称谓或用语,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
在表达要求或建议时,要注意语气委婉,避免给受文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总的来说,行政公文的用语规范是行政工作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来说,规范准确的用语不仅体现了行政文书的专业和权威,也提高了公文的传达效果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书写公文时,务必严格遵循用语规范,确保公文的准确、规范、简洁和尊重受文者,从而提升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公文语言规范

1.公文的语言特色(1)语言风格①庄重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主要借助庄严的语言表明严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要对受文者产生必要的强制性。
用语不能轻佻。
②精确表达意思务必真实确切,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言明确,没有它种理解和歧义,无懈可击。
③朴实用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明白通畅,通俗易懂。
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权力渲染之能事,不矫揉造作,剔除想象成份。
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半文半白。
④精炼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
要务去浮辞,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忌冗长空泛,但又不苟简。
⑤严谨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
忌语意模糊,含混不清。
⑥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规则及一般逻辑规律(少数民族的公文为民族语言)。
(2)词语特点公文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
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
词语含义确切。
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如此、何、悉等。
使用频率稍高。
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公文专用词语。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词组使用频率较高。
(3)语句特点语句应完整确切,在文中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性的文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歧解。
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
有专门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
用陈述句多,祈使句居其次,疑问、感叹句式又其次。
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
泛指性无主句较多。
用“是……的”判断句式较多。
复句用得较少。
(4)表达特点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才式在不同文种中侧重点不同。
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婉曲。
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事虚构加工。
只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事务有价值的事理。
并且有较强的程式化、规范性。
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统一通用。
2.公文词语的选择(1)措词准确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褒贬适度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3)防止音调害义注意词语和语调时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避免产生歧义误会。
党政公文的写作与技法语言规范及形式要求

如: 可不可以,请马上批示意见
—可否,请即批 示
在处理公务的记录里——在 案
收到了,知道 了——收悉
为了这个目的——为此
严谨 平实 规范
不仅指具体语句的严谨还包括 整篇文章的结构表达上的严谨
语言平直自然,通俗易懂
讲“普通话”,不说“方言” 使用规 范的现代书面语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03 高阶
[依葫芦画瓢]
—— 2002 年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3 论文式标题
这类标题或表达文章的观点和 内容,或点明所论述的范围。
如:
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胜的根本 ——某企业2007年市场预测分析 核心竞争力——企业制胜的根本
人靠衣裳马靠鞍
公文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述公文的 具体内容,除了个别的简短的公文外,正 文内容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
■■■■■ ■■■■■■■ ■■■■■■■■■
■■■■■ ■■■■■■■■■
■■■■■
■■■■■■■■■ ■■■■■■■■■ ■■■■■■■■■
1 公文式标题
发文机关单位名称+关于+事项+的+文种 发文机关单位名称+时间+事项+文种
如
《国际交流学院2008年度工作总结》
新闻式标题 2 (又称文章式标题)
未完…
请看第四部分《公文的文体及写作方法》
一、二、三、四,平排开来。
象前纵后横,纵横交叉等,长篇公 文多采取这种办法。
如
要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概述一下工作情况,后半
部分提炼出几条工作经验,横向排列开来,此种写法就是“前纵后横”。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一、格式规范
1.页眉设置:在纸张上方的右上角设置公文的密级、文件字号等。
2.抬头设置:在纸张上方的中央设置发文机关全称,字体一般为黑体、居中对齐。
3.标题设置:在抬头下方空两行,中央对齐书写文件的标题,字体一
般为黑体。
4.正文设置:在标题下方空两行,左侧对齐,正文一般使用宋体字体、小四字号。
5.署名设置:在文件的正文结束处空两行,右侧对齐填写签发人、签
发日期等相关信息。
二、语言规范
1.清晰明了:用简练的语言表述,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难句,以
便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公文内容。
2.逻辑严谨: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有条理的阐述,逻辑严密,
不得出现不相关的内容。
3.固定用语:公文写作有很多固定用语,如“兹”,“谨呈”,“申请”,“批准”等,要熟悉并正确使用这些用语。
4.遵循惯例: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写作惯例,应当根据事物本身
的特点以及领域的规矩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与词汇。
5.注意措辞:公文一般要求稳重严谨,不得使用口语化、俚语、幽默
话语等。
三、写作技巧
1.重点突出:在正文中,通过加粗、下划线、标亮等方式突出关键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重要内容。
2.起承转合:公文写作要做到起承转合,即开头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承接上文,过渡自然,结尾总结全文内容。
3.逻辑引导词:使用逻辑引导词,如“因此”、“所以”、“然而”等,使文章更加连贯,体现层次感。
5.简化表述:如果句子过长过复杂,可以考虑拆分成几个简短的句子,避免过多的嵌套从而提高可读性。
行政公文的语言表达规范

行政公文的语言表达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行政公文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之一,对于行政公文的语
言表达规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精简明了。
行政公文作为官方文件,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大量
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而是应该直截了当地表达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其次,要求规范用语。
在行政公文中,应该使用规范的用语和名词术语,避免
使用口头用语和俚语,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
再次,要求客观公正。
行政公文应该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避免主观色彩和个
人情绪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情感色彩浓厚的词语。
此外,要求条理清晰。
行政公文内容应该编排有序,结构清晰,段落衔接合理,避免重复、纰漏等问题,确保文字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同时,要求文风庄重。
行政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应该保
持庄重、稳重的文风,避免夸张、夸大和脱离实际的言辞。
最后,要求语法准确。
行政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语法错误和错别字会影响
整个文档的质量和形象,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的出现。
总的来说,行政公文的语言表达规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准确传达信息、维护
形象和权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行政公文的语言表达,做到以上几点,提高工作效率,准确传达信息,提升文书质量。
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团体等组织所起草的正式文件,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规范、得体。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要求进行阐述。
首先,准确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准确主要指文意确切、表达准确、信息准确。
在撰写公文时,应避免模糊、歧义和误导的语言,确保文字的明确和准确,避免给读者带来误导或理解上的困惑。
其次,简明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简明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清楚、明确的意思。
在写作公文时,应排除繁琐、冗长的语言,力求简练明了。
可以通过减少修饰性词语、使用简洁的句子结构、避免堆砌冗长的修辞手法等方式来实现简明的要求。
再次,规范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公文属于正式文件,要求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格式。
在写作公文时,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规定,遵循公文的写作格式,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最后,得体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得体是指公文的语言应该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和语言习惯,与读者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关系。
在撰写公文时,应避免使用过于随意或过于正式的语言,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措辞,确保公文的得体性和亲和力。
总结起来,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规范、得体。
准确确保公文信息的准确传达,简明保证公文的简洁明了,规范保障公文的形式和规范,而得体使得公文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和习惯。
这些基本要求可以使公文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提高公文的效果和影响力。
公文知识系列之三十四:公文语言规范十戒

(摘自:《办公室业务》2011.9,《公文语言规范十戒》作者夏献民,略有删节)
戒跟风。要保持公文语言严谨细致、稳重大方、准确权威等风格。一是不要随便使用网络语言、小品风格的语言。防止自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是与时俱进、有新意的错误认识,也不要模仿网络语言体。如,公文中刻意使用“相当”“给力”等现象都应避免。二是不要对政策“听风是雨”,防止把单位主要领导讲话中的意见作为组织意见。对一些方针政策、意见措施在组织上没有正式确定之前,公文中不应出现,如确需体现,应注意措词,以免误导或给组织造成被动。三是对一些事情的用词要推敲核实。不能人云亦云,犯想当然或经验主义错误。
戒繁琐。就是要简要、精炼、不罗嗦。一是要有惜墨如金的意识。能用一个字表述的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不用两句话。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特别是批复类文件中,不要过多强调原因、意义、目的等,直接把批复内容及要求说出即可。三是多概括、抓核心、谈要点。要抓住主要事实、主要矛盾、主要特点、主要意义来写,不能事无巨细都说,反而把主要问题掩盖住了。四是合理使用文言词语。文言词语由于其自身容量大,内涵丰富,在公文中适当运用,能使公文语言更加简洁有力。
戒歧义。就是要戒指代不明,避免让人有多种理解。具体要做到:一是在非特定语境下词语本身不能有多种释义。如,加强领导干部“四化”建设,是哪“四化”。二是语言表述上要严谨,不能产生歧义。如,会场一边站着一名服务人员,是指会场的某一边站着一名服务人员呢还是会场每一边都站着一名服务人员呢?三是语法要正确,不能因语病造成误解。如,关于在会议室吸该改成关于严禁在会议室吸烟的通知。四是缩略词语要得当。如,不应把“宣传贯彻”缩略为“宣贯”,不能把“公共福利”缩略成“公福”等。五是标点要正确,不能出现因标点失当导致不当理解。特别是分号、句号错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理解。六是断句断行要合理。不能因不合理断句让人产生误解、歧义,尤其是标题要注意这方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文的语言特色(1)语言风格①庄重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
主要借助庄严的语言表明严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要对受文者产生必要的强制性。
用语不能轻佻。
②精确表达意思务必真实确切,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言明确,没有它种理解和歧义,无懈可击。
③朴实用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明白通畅,通俗易懂。
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权力渲染之能事,不矫揉造作,剔除想象成份。
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半文半白。
④精炼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
要务去浮辞,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忌冗长空泛,但又不苟简。
⑤严谨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
忌语意模糊,含混不清。
⑥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规则及一般逻辑规律(少数民族的公文为民族语言)。
(2)词语特点公文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
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
词语含义确切。
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如此、何、悉等。
使用频率稍高。
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公文专用词语。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词组使用频率较高。
(3)语句特点语句应完整确切,在文中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性的文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歧解。
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
有专门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
用陈述句多,祈使句居其次,疑问、感叹句式又其次。
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
泛指性无主句较多。
用“是……的”判断句式较多。
复句用得较少。
(4)表达特点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才式在不同文种中侧重点不同。
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婉曲。
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事虚构加工。
只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事务有价值的事理。
并且有较强的程式化、规范性。
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统一通用。
2.公文词语的选择(1)措词准确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褒贬适度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3)防止音调害义注意词语和语调时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避免产生歧义误会。
(4)遵循语言法则(下略)。
3.公文语句组织(略)4.公文中若干事物和概念的特殊表达要求(1)时间的表达公文时间的表达应准确,日期应标明年、月、日,不可用笼统的时段:“今年”、“本月”、“上半年”。
有的公文在特殊情况下应标示出确切的时、分等。
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
(2)空间的表达地名第一次出现的,属国外的应冠以国别,国内的应冠以所属省市名称。
国名地名应用标准名称、标准译名,不用别称、简称。
填空使用表示处所的代词,以防止误解或费解。
(3)职务、姓名的表达各种职务和姓名均用全称;遇一身多职时,只列与文件内容相关者;列一身多职的职务时,国内的应先列党内,再列党外,由高至低排序;国外的则尊重对方习惯;国外人士以新华社公布的标准译名为准,后用圆括号注明其外文名称;若干人并列出现时,按一定标准来排序。
(4)数量的表达公文中数目概念应用确数表示,一般不用约数、概数。
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只用分数而不可用倍数;在“增加、提高、增长”等或“减少”、“降低”、“缩小”等词语后,谨慎用“了”宇;度量衡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公布的中文名称。
(5)范围、程度、语气、神态表达(略)5,修辞格在公文中的运用修辞方式只有少部分适用于公文写作,公文更主要的是依靠选词与炼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修辞格的运用,则处于辅助地位。
之所以并非所有修辞格均适于公文,这是因为有些修辞格在公文中有妨害直接表意、易生歧义、平增文字符号数量等缺陷,所以夸张、双关、反语、比拟、象征、婉曲、含蓄、幽默、讽刺等修辞格在公文中是不能使用的。
公文中常用的只有引用、比喻、借代、排比、反复、对比、换算等几种修辞格。
(1)引用通过援引现代语言材料的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格。
使用的频率极高。
(2)比喻在两种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不同事物中,用其中的一种来描写和说明另一种。
其作用可将道理讲得浅易懂,可增加表达的形象性。
(3)借代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另外一种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借体)名称来代替。
(4)排比将内容密切关系,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句子连珠炮般一起说出。
其作用有助于气势贯通,条理清晰;语言结构整齐,和谐流畅;抓住特点做重点的勾画。
(5)反复有意让同一词、语、句重复出现。
(6)对比将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得事物的性质更加分明,加深人们对其理解和认识。
(7)换算将难识的或需特别强调的数量加以折算,以更加具体、可感、直观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
6.公文专用词语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成为公文的专门词语。
(1)称谓词语即公文中表示称谓关系的词语。
如“XX同志”、“本”、“贵”、“该”以及外国人常用的“陛下”、“殿下”、“阁下”、“先生”、“夫人”等。
(2)领叙词语即引导文件直接叙述根据、事实或主张的词语。
如根据、据、本着、奉、欣悉、为……特、……现……如下等。
引出被追叙事实时所使用的词语,用于引出对有关事件办理过程的叙述和说明。
如经、业经、即经、并经等。
(4)补叙词补充叙述文件主要内容之外的其它内容时使用的开端词。
如“另:……”、……”、“再:……”等。
(5)承转词语承接上文转入下文的关联词。
如为此、据此、有鉴于此等。
(6)祈请词语表示请示或希望的敬词。
如敬请、谨请、恳请、务请、烦、敬希、尚望等。
(7)商洽词语有礼貌地征求意见时用的带探询语气的词语。
如妥否、当否、是否可行、是否得当等。
(8)受事词语因得到有关支持、鼓励等,向对方表示感激用词语,如蒙、承、承蒙、多蒙、荷、是荷。
(9)感盼词语希望对方尽快满足某方面愿望时使用的表示激、盼望之情的词语。
如深表感意、谨致谢忱,以……为感,以……为盼,切盼等。
(10)令知词语表示命令的词语。
如着、着令、特令、责令、责成、务须、切勿、严禁、不得、毋庸等。
(11)告诫词语表示叮咛告谓和训诫的词语。
如切切、毋违、不得有误,以……为要,以……为宜等。
(12)见解词语表示对事物认识、态度、主张的词语。
如应、理应、确应、应予、本应、似应、准予、照准、拟于、缓议等。
(13)判定词语表示裁断的词语。
如系、显系、以……论等。
(14)时态词语表示时间状态或时间方面要求的词语。
如兹、嗣后、片刻、行将、届时、值此、如期、展期、亟待、俟等。
(15)目的词语直接交待或强调行文目的的词语。
如特予公告、此布、此令、此复、以示训诫、立此存照、特备案存查等。
表示文、物上报过程、方式或要求的词语。
如呈请、报送、报请、报批、呈上、附上等。
(17)颁行词语表达公文颁发、执行方式、过程或要求的词语。
如颁布、发布、下达、颁行、参酌执行。
(18)核查词语表示审核、督查方式、过程或结果的词语。
如审核、审议、核准、查验、壹询、核发等。
(19)结尾词语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如此令、毋谓言之不预、望……执行、此复、按……办理、由……起施行、特……请查浅谈公文的语言艺术一、公文语言提倡简洁、精练,所谓“要言不繁”、“惜字如金”好公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作者非常重视语言的提炼,力争做到言简意赅。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第一部分“三个伟人”、“三次巨变”的高度概括,便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个半世纪的社会历史进程阐述得十分清楚,极富内涵,是公文“要言不繁”不典范。
公文语言为什么特别强调简洁、精练呢?首先,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的文种,在保证全面、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前提下,只有尽可能精练。
公文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工作动态以及据此确定的政策、措施,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按照其本来面目如实表述,才能准确反映,避免产生歧义或褒贬失当。
其三,公文语言简练,可产生严肃、庄重的效果,增强其权威性。
公文具有法定的效力和强制执行的约束力,它所表达的意图是需要相关组织、个人去遵循、执行、办理的,可以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公文语言的语气多肯定、少模糊,多要求、少议论,说一不二。
如汉高祖刘邦在夺取政权后发布的《入关告谕》,只用了99个字就全面、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政策,其中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更是仅10个字,但已树立起了新政权威严公正、取信于民的形象,可谓掷地有都必须,令人不敢不从。
要使公文语言精练,除了要有写作基础外,最重要的是主题鲜明。
在动笔之前,一定在明确为什么发文,发这篇公文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主旨,起草过程中才能正确地选区择词语,凡是与主题目无关的词汇、语句,即命名再优美、精彩,也要坚决舍弃。
这种方法,人们大都讲的是材料的选择,其实语言也是一样。
一些缺乏经验收报告的同志写公文,找来很多参考材料,觉得哪句话都好,就不加取舍一概采用,结果文章写得很长还不着边际。
另外,要使语言精练,修改也十分重要。
在起草过程中,撰写者难免受会担心把意思说不清楚,要求提得不够完备,容易把一句话的内容反复讲,无形中造成语言重复、罗嗦。
其实,大多数公文,万其是在行业内部发的公文,阅读者都是内行,一些常识性或即时性的意思大家都懂,没有必要在文中重复。
在修改时,把这样的话删掉,把意义相近的数句话史留下一句,公文的语言自然就简练了。
二、公文语言贵在质朴、追求自然晓畅公文语言应开门见山,直叙胸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15000字,大量使用直叙性语言,语议明确,明白易懂。
《决定》内容共12个部分,各部分都用一句简短、明确的话作标题,句式全是陈述句,每一句都以一两个关键词为中心,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代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不加客外的修饰。
在正文中也是如此,每个自然段都以一句极富有概括力的话起首,讲出此段的中心意思。
随后再分层次依照内在关系分述,一句和一句之间看似随意,但逻辑严密,说理层层递进。
比如,在论及国有此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时是这样论述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发生了积极变化,但目前仍不合理。
主要是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
”接着,直接就提出了对策:“要区别不同情况。
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竞争性领域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对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企业……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类似这样的段落在《决定》中比比皆是,这些语言看似平淡,实际上寓意深远,概括力很强,虽然朴实无华,但并非随意道来,而是深思熟虑、独具匠心的结果。
公文还应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不用冷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