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

合集下载

探索烟雾病,破解临床诊治新课题

探索烟雾病,破解临床诊治新课题

探索烟雾病,破解临床诊治新课题2013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于6月28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这届学术盛会上,长期致力于烟雾病研究的解放军第307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段炼教授继续主办大会烟雾病论坛,并出任该论坛主席。

同时,在这届“天坛会议”上,段炼教授还主编了《聚焦烟雾病》的会议特刊。

该特刊以其丰富翔实的内容,引起了诸多与会专家、代表们的高度关注。

此前据记者了解,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病,从发现至今仅有50余年的历史。

国外流调显示,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0/10万。

过去我国缺乏对该病的足够认识,造成了大量患者的误诊误治。

实际上烟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也是成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如何正确诊疗及研究这個疾病,已成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会后,本刊记者就与“烟雾病”临床研究及诊断、治疗相关的诸多话题,对段炼教授作了独家专访。

烟雾病:我们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采访一开始,段炼教授即开门见山地说:“烟雾病又称为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

”段炼教授接着介绍说,烟雾病从发现至今仅有50余年的历史,第一个10年,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个疾病的梗概,较全面地了解了其临床特征;第二个10年,主要是寻找其发病原因,探索治疗方法;第三个10年,认识到该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外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第四个10年,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无创检查技术的应用,使烟雾病的检出率迅速提高,临床及基础研究飞速发展;第五个10年,人类全基因组的解序激励着人们又回到了对烟雾病致病基因的探索上。

”简单介绍了国际上针对烟雾病的研究现状后,段炼教授说,1957年,日本首次报道烟雾病,迄今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日本最近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患病率为6.03/10万,年发病率为0.54/10万。

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标记

鳗及其近交后代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RAPD指纹方面的初步研究,但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而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在动植物育种上己经作为一种育种辅助标记广泛应用。

2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应用遗传标记(GelleticMarkers)是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同该性状共同分离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是基因型特殊的可识别的表现形式,它是生物分类学、育种学、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与进化等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广义的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遗传标记概念只是指DNA分子标记(Parke:。

tal.,1998)。

理想的遗传标记一般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具有高度的多态性;(2)共显性遗传,即利用分子标记可鉴别二倍体中杂合和纯合基因型;(3)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4)遍布整个基因组;(5)除特殊位点的标记外,要求分子标记的位点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6)选择中性,即无基因多效性;(7)检测片段简单、快速,实验程序易自动化;(8)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尽量低廉;(9)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重复性好,便于数据交换。

但是,目前发现的任何一种分子标记均不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贾继增,1996;邱芳等,1998;赵淑清等,2000)。

遗传标记已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标记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其它领域。

从不同层次水平上看,它可分为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四种2.1形态学标记形态学标记(MO甲hologicalmarkers)是指那些从表型上看显示遗传多态性的特征,即生物特征,如鱼的体高、体长、体色等。

由于形态学标记易观察、识别,因此它一直是选种、育种的重要标记,也是孟德尔遗传学创立的重要基础。

由自发突变或物理化学诱变均可获得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选育工作使那些优良胜状稳定遗传下来,从而达到选育的目的和效果,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就开始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鱼类种质资源鉴定进行研究,李思发等(1990)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鳞、墉、草鱼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微卫星DNA

微卫星DNA

微卫星DNA在种下分化及近缘种的鉴定中的应用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姚远M071105摘要:微卫星DNA标记作为一种多态性和稳定性高、重复性好、呈共显性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

本文介绍了微卫星DNA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昆虫种群遗传结构及分化、近缘种的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系统发生等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卫星DNA标记;多态性;分化;种群早在1974 年,Skinger在蟹的DNA 中发现了一类短串联重复序列TAGG。

随后人们在人、动物和酵母的基因组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简单重复序列,因为其比小卫星(10~25bp)短,每个重复单位仅1~6bp,重复数10~20次,是头尾相连的串联重复序列,故称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为简单序列重复DNA(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重复类型有两种单核苷酸如A/T、C/G;四种二核苷酸重复AT/TA、AC/TG、AG/TC、CG/GC 以及三、四核苷酸重复类型等,但研究发现较多的为AC/TG,约占57%,其它类型较少。

而且根据微卫星核心序列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完全(perfect),不完全(imperfect)和复合型(compound)微卫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DNA分子标记[1]。

目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random amp 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 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ysm,SNP) 。

全基因组扫描

全基因组扫描
全基因组扫描用的成套微卫星引物,可多达上千个。引物的5’末端标记在激光激发下可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素标记,如此可进行多重PCR,加速实验的进程。每一样本的PCR产物长度大小可以通过ABI或MegaBACE等测序仪进行检测。通过收集每一个个体的相关信息,经软件分析后即可得到结果。而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全基因组高密度的SNP芯片,操作更为简单。每个个体的DNA经酶切、PCR扩增、荧光标记、杂交扫描后即可得到每个个体上万个SNP的具体信息,经遗传分析后就可得到定位结果,且定位的
遗传分析仍是当前对致病相关基因识别、鉴定的主要方法,分为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两种。由于人类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以及SNP分型技术的发展,目前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亦变得切实可行。根据研究规模的大小,可以将疾病遗传分析分为以下几类,即定位克隆、连锁不平衡基因定位、全基因组候选基因分析、候选基因关联研究和定位候选基因克隆,其中定位克隆、连锁不平衡基因定位和全基因组候选基因分析均属于全基因组扫描。
全基因组扫描所利用的是在人类基因组大量存在的微卫星或SNP,虽然当前使用较多的仍是微卫星,但由于芯片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高分布密度的商品化SNP芯片相继面世(如Affymetrix公司的10k,100k和500k人基因组SNP芯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SNP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由于这些高密度的SNP芯片价格昂贵,不是一般的实验室所能承受。
不管是单基因疾病还是多基因疾病,通常是先行全基因组扫描(genome scanning);将疾病相关位点定位于染色体某个区域,然后再行候选基因策略或连锁不平衡分析,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如果利用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即采用定位克隆;若是利用群体样本,则应用连锁不平衡分析进行基因定位。全基因组扫描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克隆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微卫星序列的高度可变性,通过PCR扩增等方法,建立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体系,并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比对,对物种、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进化历史等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的前景。

一、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微卫星是一种由重复的2-6个碱基序列组成的短片段DNA,长度在10-50个碱基对之间。

由于微卫星序列的高度可变性,其在全基因组中具有广泛的存在性,且不受编码区限制。

微卫星重复次数的改变可以观察到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图谱上的不同等位基因,进而对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进化历史等问题进行研究。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被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遗传分析和种群学研究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长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得以应用于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中。

近年来,随着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新的拓展。

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1)PCR扩增和电泳检测;2)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3)比对和分析。

1)PCR扩增和电泳检测PCR扩增是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核心步骤。

PCR扩增过程中,需要设计合适的引物和PCR反应条件。

PCR产物通过电泳分析,可以将不同等位基因分离出来,从而对个体间遗传关系进行研究。

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的方法对于单个微卫星标记的分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2)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技术开始逐渐被应用。

该技术通过对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和扩增,得到大量微卫星标记,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型,以便快速得到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等信息。

微卫星 DNA 标记是解决亲子鉴定的有效手段

微卫星 DNA 标记是解决亲子鉴定的有效手段

微卫星DNA与亲子鉴定一. 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其中富含A-T碱基对,是在研究DNA 多态性标记过程中发现的。

1981年Miesfeld等首次发现微卫星DNA,其重复单位长度一般为1~6个核苷酸,双核苷酸重复单位常为(CA)n和(TG)n。

二.亲子鉴定: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DNA亲子鉴定可以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是我国主要的法律鉴定制度。

三.微卫星DNA 标记是解决亲子鉴定的有效手段, 无论家畜, 还是野生动物或人工圈养小群体, 象马匹、奶牛、肉牛、东北虎、绵羊、鳄鱼等动物都有学者成功解决了亲子关系的确认。

Ellegr en 等用5 个马科的微卫星座位( 要求有 6 个以上的多态性座位) 判定马的亲权关系可使排除率达98% 以上, 10个位点排除率达99. 99% 。

Binns 等用 6 个微卫星位点解决了20 匹以前用血型无法判定的纯血马的亲权归属, Lee 和Choi 应用14 对马科微卫星引物对纯种马进行鉴定, 结果支持微卫星标记在亲子鉴定中的潜力, 排除率为99. 98% 。

Sherm an 等[使用微卫星座位评价肉牛公牛数量和公牛间亲缘关系对后代的影响, 并计算非父排除率和不明父亲的概率。

贾名威等用 6 个微卫星座位判清了几头奶牛的嫌疑父亲, 还使用这 6 对引物为法院做过亲子鉴定, 破案后确与事实吻合。

Mo mmens 等用微卫星引物作了大量的亲子鉴定研究, 同时也指出微卫星是作为遗传距离计算和分子系统发生树构建的理想标记。

张于光等用 6 对家猫和 4 对苏门答腊虎共 10 对引物鉴定了7 个父子关系不清的东北虎后代。

对于绵羊的嫌疑父亲确认也是一样的有效与准确Fitzsim mons 等( 2002) 用微卫星 DNA 标记结合mtDNA 对暹罗鳄、古巴鳄及湾鳄 103 只个体进行研究, 成功鉴定出 4 个个体为种间杂交后代, 其中 2 个最初的形态鉴定有误, 而有 1 个险些作为纯种暹罗鳄野外放养, 有效地避免了种间杂交个体对野外群体中暹罗鳄种质资源的影响。

卫星DNA

卫星DNA

卫星DNA英文名称:satellite DNA真核细胞染色体具有的高度重复核苷酸序列的DNA。

总量可占全部DNA的10%以上,主要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通常不被转录。

因其碱基组成中GC 含量少,具有不同的浮力密度,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后呈现与大多数DNA有差别的“卫星”带而得名。

用等密度氯化铯梯度离心法分离匀质DNA时,在主带附近出现的副带DNA。

一般含有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其功能尚不清楚。

高度重复的DNA序列,重复单元长度不一,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着丝粒的异染色质区。

卫星DNA(satelliteDNA)是一类高度重复序列DNA在介质氯化铯中作密度梯度离心,离心速度可以高达每分钟几万转;此时DNA分子将按其大小分布在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氯化铯介质中,小的分子处于上层,大的分子处于下层;从离心管外看,不同层面的DNA形成了不同的条带。

根据荧光强度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一条主带以外还有一个或多个小的卫星带。

这些在卫星带中的DNA即被称为卫星DNA,这种DNA的GC含量一般少于主带中的DNA,浮力密度也低。

卫星DNA-分类卫星DNA按其浮力密度的大小可以分成I、Ⅱ、Ⅲ、Ⅳ四类,其浮力密度分别是1.687,1.693,1.697和1.700g/cm3。

各类卫星DNA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重复序列家族所组成。

卫星DNA通常是串联重复序列。

卫星DNA 按其重复单元的核苷酸的多少,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DNA),由几百个核苷酸对的单元重复组成。

另一类是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由2个到20个左右的核苷酸对的单元重复成百上千次所组成。

卫星DNAI家族由42bp的单元组成,其中17bp(ACATAAAATATAAAGT)为可变区,25bp(ACCCAAAAAGTTATTATATACTGT)为重复单元。

卫星DNAⅡ家族是保守性差的ATTCC重复。

卫星DNAⅢ是较保守的ATTCC重复,且与10bp的序列(ATCGGGTTG)相间分布。

STR SSR 微卫星分析

STR SSR 微卫星分析

STR/SSR/微卫星分析背景介绍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也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或简单重复序列(SSR), 是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

微卫星位点通常通过PCR扩增和电泳检测, 并根据片段大小分离等位基因进行分析;扩增后的等位微卫星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 传统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加放射显影或银染的方法, 费时费力效率低。

阅微基因基于5年的经验, 利用ABI遗传分析仪对荧光标记的DNA片段进行检测, 结合分子量内标进行DNA片段长度计算, 使STR分型变得高效快捷, 结果也更加精确。

服务项目1. SSR引物开发通过富集微卫星序列, 开发出20-30条具有一定重复特征的微卫星序列, 并且对序列进行多态性和特异性验证。

2.引物筛选选取部分代表性样本, 利用普通引物进行PCR扩增, 然后利用高分辨率芯片电泳或PAGE验证引物的特异性、扩增效率和基因座多态性等信息(图1)。

图1.用岛津MultiNA芯片电泳仪进行引物筛选的结果3.样本批量扩增用带有荧光标记(FAM/HEX/TMR/ROX等)的引物, 对批量样本进行PCR扩增。

我公司拥有高通量PCR仪平台, 可以满足大量样本扩增需求。

4.测序仪检测带有荧光标记的PCR产物进行稀释后与分子量内标混合, 用3730xl等测序仪进行毛细管电泳, 并得到原始数据(fsa文件, 见图2)。

图2.应用3730xl测序仪检测得到的原始图谱5. 原始数据分析编制panel和bin等文件, 使用正版GeneMapper v4.0软件分析测序仪得到的fsa文件, 并生成PDF图谱和Excel文档(包括size、基因分型等信息), 分析后的电泳图谱见图3。

图3.GeneMapper软件分析后的电泳图谱6. 群体遗传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PGENE、MEGA.PHYLIP、ARLEQUIN等)对上述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绘制遗传连锁图谱、分析连锁不平衡和分析多态性等。

微卫星标记技术原理

微卫星标记技术原理

微卫星标记技术原理
微卫星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扩增的分子标记技术。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较短、高度可变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在不同个体或同一基因组中的
不同位置均有差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通过引物对位于微卫星序列的两
端的flanking序列进行PCR扩增,再以电泳方法进行分离和检测。

具体步骤包括:1. DNA提取,取得待检测组织的DNA;2. 引物
设计,设计与微卫星重复序列两侧的flanking序列可以特异性结合的
引物;3. PCR扩增,将待检测的DNA模板按设定条件进行PCR扩增;4. 电泳分离,将扩增产物以电泳方式分离出来;5. 图谱显示和分析,通
过显示分离出来的电泳带,分析出样品间和亲缘关系的差异以及基因
型信息。

微卫星标记技术具有高度多态性、重复性好、易于检测、特异性
强等优点。

它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研究、基因定位及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

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

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对自身遗传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与此同时,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

从最初第一代以Sanger 测序为代表的直接检测技术和以连锁分析为代表的间接测序技术,到2005 年,以Illumina 公司的Solexa 技术和ABI 公司的SOLiD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的相继出现,测序效率明显提升,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手段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技术正向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并扩展了疾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范围。

2009 年3 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通过NGS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新的遗传性胰腺癌的致病基因PALB2,标志着NGS 测序技术成功应用于致病基因的鉴定研究。

同年,《Nature》发表了采用NGS 技术发现罕见弗里曼谢尔登综合征MYH3 致病基因突变和《Nat Genet》发表了遗传疾病米勒综合征致病基因。

此后,通过NGS 技术,与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NGS 技术已成为里程碑式的进步。

2010 年,《Science》杂志将这一技术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

近两年,基因检测成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得到了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

同时,基因检测已经从单一的遗传疾病专业范畴扩展到复杂疾病和个体化应用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临床检测范围包括高危疾病的新生儿筛查、遗传疾病的诊断和基因携带的检测以及基因药物检测用于指导个体化用药剂量、选择和药物反应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基因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医生的普遍重视和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的兴趣。

本文介绍了几种DNA 水平基因检测常见的方法,比较其优缺点和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对指导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课外学习,推进临床科研工作和提升科研教学水平有着指导意义。

微卫星用来亲子鉴定的原理

微卫星用来亲子鉴定的原理

微卫星用来亲子鉴定的原理微卫星是一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由于其在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亲子鉴定领域。

亲子鉴定是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标本(通常是可能的亲生父母)的微卫星位点进行相似度分析,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微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微卫星的检测和分析两个方面。

微卫星的检测是亲子鉴定的第一步,其方法主要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

首先,需要设计引物对微卫星位点进行PCR扩增。

引物是一对短的DNA片段,与目标微卫星序列的上下游区域互补。

在PCR反应中,引物与DNA模板结合,DNA聚合酶在引物的指导下将DNA序列复制扩增。

通过多轮PCR循环,可使微卫星序列的数量显著增加。

其次,PCR产物需要经过毛细管电泳分析。

电泳是一种将分子在电场中迁移的方法。

在毛细管电泳中,PCR产物被注入至玻璃毛细管中,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在毛细管内迁移。

由于微卫星序列的长度不同,不同长度的PCR产物在电场下具有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峰。

通过检测这些峰的数量和大小,可以确定目标个体所携带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型。

微卫星的分析是亲子鉴定的关键步骤,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标本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中,主要包括等位基因型的比较和计算相似度。

等位基因型的比较是通过将目标个体的等位基因型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较来进行的。

亲缘关系参照样本通常是可能的亲生父母,他们的等位基因型通常已经确定。

通过比较,可以确定目标个体所携带的等位基因型是从哪一位亲缘关系参照样本中遗传的。

计算相似度是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在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上的一致性来进行的。

相似度通常通过比较两者等位基因型的共同位点来估计,共同位点的数量越多,相似度越高。

通过比较多个微卫星位点的相似度,可以得出最终的亲子鉴定结果。

总结来说,微卫星亲子鉴定的原理是通过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并通过等位基因型的比较和相似度的计算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微卫星标记简述

微卫星标记简述

微卫星标记的简述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imple tandem repeats, STRs)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是均匀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2~6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并且数量丰富,因此微卫星标记的应用非常广泛。

微卫星位点通常通过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电泳分析并根据大小分离等位基因进行检测。

PCR扩增后的等位微卫星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如荧光标记、银染。

微卫星存在于大多数生物的基因组中,被广泛的应用于遗传杂交育种和绘制染色体遗传图谱等领域。

高度多态的微卫星还可以用来在人群进行个体识别。

实验步骤1. 客户收集标本(血液或组织等标本)并提取DNA。

2. 设计引物序列并扩增,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

3. 合成荧光标记引物。

4. 进行PCR扩增,产物通过测序仪器电泳检测, 获得扩增片段大小。

5. 分析测序仪器读出的数据,给结果图谱。

微卫星DNA 也称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称SSRs)或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orphism,简称STRP)。

微卫星DNA 是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序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串联重复单元组成,每单元长度在1-10bp 之间,1 个SSR 的总长度可达几十到几百个bp。

每个微卫星DNA 都由核心序列和侧翼序列组成,其核心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

侧翼DNA 序列位于核心序列的两端,为保守的特异单拷贝序列,能使微卫星特异地定位于染色体常染色质区的特定部位。

Weber 将微卫星分为3 类:单纯(pure) SSR、复合(compound) SSR,和间隔(interrupted) SSR。

所谓单纯SSR 是指由单一的重复单元所组成的序列,如(AT) n;复合SSR 则是由2 个或多个重复单元组成的序列,如(GT)n(AT)m;间隔SSR 在重复序列中有其它核苷酸夹杂其中,如(GT)nGG(GT)m。

应用荧光标记PCR对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

应用荧光标记PCR对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
a e。 mo o i o n EA c n i o ew e Ia d MS . o i v oo e tlc n e r o t t t al i e e t g t u r p st n a d C o d t n b t e n MS . n S p st e c lr c a a c rwee n ts i i l df r n i i i asc y f
至 21 0 1年 1 。 月
12 方 法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病例 及 标 本 收 集 我 院结 直 肠 肛 门 外 科 20 . 08
12 1 寡核 苷酸 引物 : 用 19 .. 采 97年 B ted ehsa指导 纲
年 7— 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散 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1 4 例, 1 男性 2 4例 , 女性 1 例 ,中位年龄 6 岁 , 7 1 术前 均未 行 介 入 治 疗 或 放 化 疗 。根 据 国 际 抗 癌 联 盟 ( IC 结直肠癌 T M分期系统 ,1 UC ) N 4 例结直肠癌 中,
【 bt c】 o jcv T nl eter aosi btenmc s ei s b i n li pt l i l A s at r bef e oaa z h li h e e i oa lt i t it adcn 0a 0 g a i y e tn p w r tle n a l y ic h o c
De e t n o i r s tl t n t b l y i p r d c Co o e t l C n e i g F u r s e c - b l d P il r CR t ci fM c o a el e I s i t n S o a i l r ca a c r Usn l o e c n e l el rn e s P o i a i a e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卫星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s)已成为水生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种群遗传结构解析、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还将探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未来水产生物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

我们将对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重点回顾近年来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各类水产生物(如鱼类、甲壳类、贝类等)中的研究应用,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从事水产生物学研究的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卫星标记技术,也称为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或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是一种基于DNA序列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微卫星DNA序列,这些序列由1-6个碱基组成的重复单元串联而成,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或品种间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多态性。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和引物设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知的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微卫星位点,然后利用这些位点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即为包含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

电泳检测和数据分析: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根据DNA片段的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然后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结果。

通过对电泳图谱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微卫星序列的重复次数,从而得到不同个体或品种间的多态性信息。

6-基因组不稳定性

6-基因组不稳定性

分子机制研究套路(六)基因组不稳定性课题:A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与染色体不稳定研究1.概念介绍:微卫星(microsatellite ,MS)是由1-6个核普酸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DNA序列中,复制过程中易于发生改变,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微卫星序列是胞嘧啶和腺嘌呤的二聚体(CA),尽管微卫星序列在个体之间存在广泛的多态性,但在个体内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能在后代中保持遗传的稳定,因此微卫星序列是重要的遗传标志,可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标志。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这些简单重复序列的改变,MSI只有在许多细胞都发生同样的改变才能被检测出,是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的一个指标。

错配修复功能下降会引起DNA复制错误增加,导致MSI,目前研究表明MSI是错配修复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表型。

MSI检测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变性凝胶电泳、基因扫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

基因扫描法将微卫星位点的PCR引物在一端进行荧光标记,然后扩增该微卫星位点,将PCR扩增产物在荧光毛细管中进行电泳,以基因扫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带的碱基数,从而确定其大小,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可以高通量检测微卫星位点。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的物质基础,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细胞特别是实体瘤细胞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非随机异常,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

染色体不稳定(CIN)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非整倍体)、杂合性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基因扩增导致的染色体均染区、双微体等。

细胞核中DNA含量直接反映细胞核酸代谢水平和生长增殖活性,正常细胞核DNA的含量比较稳定,多以二倍体形式出现,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增高,多为非整倍体。

测定细胞核DNA的含量可直接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状态,在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2.研究思路:2.1A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研究 (2)2.1.1A肿瘤中MSI检出率 (2)2.1.2A肿瘤的MS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2.2A肿瘤的DNA倍体分析 (3)2.2.1DNA倍体分析结果 (3)2.2.2A肿瘤的DNA倍体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2.3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研究A肿瘤的染色体变异 (3)2.3.1CGH分析结果 (3)2.3.2染色体变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2.4染色体变异与DNA倍体的关系 (4)2.5染色体变异与MSI的关系 (4)2.1A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研究2.1.1A肿瘤中MSI检出率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肿瘤类型的微卫星敏感位点MSI-1和MSI-2(例如:单碱基重复序列BA T25和BAT26是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MSI高度敏感的位点),然后设计引物,并在引物上游或下游标记荧光染料,应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法扩增微卫星位点MSI-1和MSI-2,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和Genescan3.1软件对A肿瘤进行MSI分析。

微卫星DNA(STR)检测方法

微卫星DNA(STR)检测方法

微卫星DNA简单重复序(SSR)也称微卫星DNA,也可称为SSRP(Simple Sequence Repeat Polymorphisms),STMS (Sequence-tagged microsatellites)。

其串联重复的核心序列为1一6 bp,其中最常见是双核昔酸重复,即(CA) n和(TG) n每个微卫星DNA的核心序列结构相同,重复单位数目10一60个,其高度多态性主要来源于串联数目的不同。

SSR标记的基本原理:根据微卫星序列两端互补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微卫星片段,由于核心序列串联重复数目不同,因而能够用PCR的方法扩增出不同长度的PCR产物,将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根据分离片段的大小决定基因型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

SSR具有以下一些优点:(l)一般检测到的是一个单一的多等位基因位点;(2)微卫星呈共显性遗传,故可鉴别杂合子和纯合子;(3)所需DNA量少。

显然,在采用SSR技术分析微卫星DNA多态性时必须知道重复序列两端的DNA序列的信息。

如不能直接从DNA数据库查寻则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测序。

1 微卫星DNA的构成及特点微卫星又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一般以1-6个碱基为核心序列,首尾相连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

这种序列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含量丰富,且呈随机均匀分布。

它们不仅大量分布于基因的间隔区和内含子中,而且还分布于基因的外显子和调控区(如启动子、增强子),真核生物平均每50-150 kb就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如在人类基因组中每6 kb就有1个微卫星,禽类基因组中约89 kb出现1个微卫星。

微卫星DNA数目巨大,人类基因组中约有5×104-1×105个(CA)n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一般为15-60次,重复单位相同,其长度一般小于200 bp,但也有的更长。

每个特定位点的微卫星DNA均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的核心区和外围的侧翼区。

标记基因筛选原理

标记基因筛选原理

标记基因筛选原理介绍在基因组学研究中,标记基因筛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与某一特定性状或疾病相关的基因。

本文将详细探讨标记基因筛选的原理及其在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

基因标记的概念基因标记是一段DNA序列,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被准确地确定。

基因标记可以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microsatellite)等。

这些标记通常与感兴趣的基因或突变位点相关联。

标记基因筛选的原理标记基因筛选的原理是通过分析标记基因与感兴趣的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推断某一特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可能关联。

主要步骤如下:1.建立家系或群体: 首先,需要收集一个包含目标性状的家系或群体。

这样可以通过家系或群体内的相关家系或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来进行标记基因的筛选。

2.确定标记位点: 从已知的基因标记库中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

这些位点通常已经被研究证明与目标性状存在连锁关系。

3.分析关联: 使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基因芯片,对标记位点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个体或家系之间标记位点的差异,可以发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

4.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估标记位点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联性。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Fisher准确性检验和关联回归分析等。

5.验证: 如果在初步分析中发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需要进行验证。

这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或物种进行重复实验来完成。

标记基因筛选的应用基因功能研究标记基因筛选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领域。

通过标记基因筛选,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与特定生理过程、疾病或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

例如,通过筛选出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相关的基因标记,研究人员可以深入研究这些标记位点的功能,以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疾病遗传研究标记基因筛选也在疾病遗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病人和正常人群体之间标记位点的差异,可以确定与疾病发生风险相关的基因。

这为疾病的早期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微卫星分型原理

微卫星分型原理

微卫星分型原理微卫星分型是一种基于微卫星重复序列的遗传分型技术,通过分析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进行个体鉴定、亲子关系验证、遗传病筛查等。

其原理是利用PCR扩增微卫星位点,然后通过电泳分离扩增产物,根据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来判断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重复序列长度在1-6个碱基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由于其位点高度多态性,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

微卫星位点通常由两个互补的引物扩增,引物的选择取决于位点的重复序列。

在PCR反应中,引物与模板DNA结合,扩增出多个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

这些扩增产物在电泳分离后,根据其长度可以形成不同的条带图谱。

微卫星分型的分析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电场作用使扩增产物在凝胶中迁移。

由于扩增产物的长度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条带。

通过测量这些条带的长度,可以建立一个与个体遗传信息相关的“微卫星分型图谱”。

微卫星分型在个体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每个人的基因组中都存在大量的微卫星位点,由于其高度多态性的特点,不同个体之间的微卫星位点长度差异较大。

因此,通过比较微卫星分型图谱,可以准确判断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进行个体鉴定。

这对于犯罪侦查、亲子关系验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微卫星分型还可以用于遗传病筛查。

一些遗传病与特定的微卫星位点之间存在关联,通过对这些位点的分型,可以对个体是否携带相关遗传病进行判断。

这对于遗传咨询和遗传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微卫星分型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在微量DNA样品中进行分析。

这使得微卫星分型在法医学、古DNA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微卫星分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微卫星位点的选择和分析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总的来说,微卫星分型是一种基于微卫星重复序列的遗传分型技术,通过分析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可以进行个体鉴定、亲子关系验证、遗传病筛查等。

其原理是利用PCR扩增微卫星位点,然后通过电泳分离扩增产物,根据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来判断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7847(2000)S0-0018-06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X邓 昊,何云贵,夏家辉(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湖南长沙 410078)摘 要: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个体识别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文中对其原理、策略、分析方法及应用作了论述,并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基因定位;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识码:AFluorecence -based Genescan with Microsatellite MarkersDENG Hao,HE Yun -gui XIA Jia -hui(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dical Genetics,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8,Hunan,China)Abstract:Fluorescence -based genescan with microsatllite markers is a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 which developed in 1990p s.It is used widely in the field such as gene mapping,personal identifica -tion.Here we demonstrate its principle,research stra te gy,analysis methods,applications and discuss the developing prospec t.Key words:microsatellite;fluorescence based genescan;gene mapping;analysis method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开展了近10年,1999年12月1日美、日等国科学家宣布,人类22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业已完成,其余染色体的大规模测序工作在近3年也已将完成.运用大规模测序的大量数据,将cDNA 与致病基因一一对应起来,将疾病定位到染色体某一位置后进行突变检测,不失为基因克隆的一条捷径.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 标记是简单重复的DNA 片段,每个重复单位一般1~6个碱基(bp),重复次数10~20次左右,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1].由于其种类多,高度多态,基本上呈平均分布并可用PC R 检测,具有共显性遗传特征,因而广泛用于遗传作图.近年来绝大部分基因定位和克隆都运用了微卫星荧光标记的基因组扫描分析技术.1 原理与策略微卫星DNA 在人基因组中平均每30kb 存在1个,人类基因组中以(CA/GT)n 重复序列 第4卷 第2期(专辑)2000年6月 生命科学研究Life Science ResearchVol 14 No 12(Suppl.)Jun 12000 X 收稿日期:2000-06-12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9525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6200)作者简介:邓昊(1973-),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何云贵(1970-),男,湖南湘乡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夏家辉(1937-),男,湖南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最多,简称(C A)n,重复次数约15~16次[2,3],CA 重复在人类基因组中超过50000个.三核苷酸重复和四核苷酸重复也较常见,但杂合度往往不及二核苷酸重复高.尽管人类基因数目相同,但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个体之间许多位点的微卫星却千差万别,故可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分型(genotyping),即用荧光标记PCR 一条引物的5c -端,将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分离片段大小进行基因型分析.基因型分析后,通过一些计算即能判断某一微卫星等位片段是否与疾病存在连锁(如Lod 值),或存在传递不平衡(TDT).目前许多生物试剂公司都推出了基因组扫描试剂盒,包括推出商业化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引物,如Research Genetics 的Weber human linkage screening set version 6,医学遗传中心的Marshfield screening set 等.Perkin Elmer 公司首先推出ABI Prism T M Linkage Mapping Set Ver -sion 110,包括325个微卫星位点,分子量内标TAMRE 标记,接着又推出包含400个微卫星位点的ABI Prism Linkage Mapping Set Version 2,包含了28个Panel,每个Panel 由10多个位点的引物组成,分子量内标为ROX 标记.最近又推出间隔5c M 的高密度试剂盒.同一Panel 中的同一荧光标记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不重叠,相隔15bp 以上,这样多个位点可进行基因分型.这些引物分别由3种不同颜色(6-FAM,HEX,NED,其中FAM 荧光强度为HEX 、NED 的2倍)荧光标记引物5c 端.可将每对引物分别按其最优条件扩增混合上样,也可将多对引物混合,采用Touchdown 反应程序.该程序通过每个循环逐步降低退火温度,以便使每对引物均能在PC R 过程中达到最佳退火温度扩增出产物并使产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取法国人CEPH -02作为阳性对照样品.PCR 产物在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收集软件,Gene Scan 软件和Genotyper 软件收集和分析,如确定等位片段大小,基因分型等.还可以用一系列相关软件如Genobase 和Genopedigree 进行后续工作处理.2 基因组扫描结果分析方法无论是单基因病还是多基因病的定位研究中,都可应用微卫星多态标记.目前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分析方法(对数优势记分法Log odds of score method,Lods 法)和非参数分析方法(等位基因法,群体相关性分析),或分为家系连锁分析(Lods 法,等位基因法)和群体相关性分析.1)对数优势记分法:在假定有单个主基因存在的前提下,可运用Lods 法.Lod 值即两位点呈连锁的机率与不呈连锁的机率比的对数值,Lod 值等于3代表连锁的机率是不连锁的机率的1000倍.连锁分析是基于标志位点和疾病位点是否存在共分离,主要是根据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交换和重组的原理,如果多态标记与待定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或同一染色体的较远位置,则它们向子代传递过程中将出现非连锁,即/连锁平衡0,反之,如果该标记与待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且相距较近,则它们在传递过程中就不会自由分离,而呈现/共分离0(consegre gation),即/连锁不平衡0.两基因连锁程度以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重组百分率)表示.人类1c M 代表1%重组率,相当于106bp.家系连锁分析方法通过假定遗传模式来决定标记位点是否与疾病位点连锁.目前最常用的是Lods 法,即对数优势计分法,一般认为,Lods>1支持连锁,Lods<-2否定连锁,Lods>3肯定连锁,Lods 介于-2与3之间需增加家系材料.而最近Zhao 等[4]指出,GENESCAN 如果涉及一个少量减数分裂的大量标记,建议用Lods>316.用Monte Cale 假设方法,Monte 实验示Ñ类错误随染色体长度、标记数和标本数变化.在通常50个有信息的减数分裂中,当50个标记均匀分散在一条染色体上19 第2期(专辑) 邓 昊等: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20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150c M为一条染色体平均长度),应用Lod值310估计染色体范围I类错误率为0100574,然而,对于更多的样本和更短的染色体,支持连锁的Lod值建议在310~316,这是基于接近I 型错误的基础上的.家系连锁分析优点是对连锁的判断能力强,能确定连锁程度,即遗传距离.缺点是需要完整的系谱材料,分析结果受遗传模型设定的影响,对遗传参数如基因频率,基因传递率,及外显率等的依赖性较强.2)等位基因法:也称受累亲属对(Affected Relative Pairs)连锁分析.它与家系连锁分析不同,是一种非参数遗传统计方法(nonpara metric linkage,NPL).NPL测试只用到了受累的个体,相对的测试力差一些,但不要求特定的遗传模式[5].传统的家系研究的连锁分析方法如Lods 法,需要确定性状或疾病的遗传方式,基因频率以及外显率,以便进行参数统计分析.受累亲属对设计运用非参数模型,它不需要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基因频率以及外显率,就能进行关联或连锁分析.假如家庭中有两个以上生物学上有关的亲属,则收集所有受累成员的生物材料和有关信息.造成相同基因非随机同时存在的原因可以是后裔一致性(identical by de-scent,IB D)法或是状态一致性(identical by state,IBS).受累同胞对(affected sib-pair)法是基于如果两个子代或同胞都有同样的疾病,则它们一定遗传了位于疾病基因附近的相同标记等位基因;如果一个多态性位点不与疾病位点连锁,则对子之间分享0,1,2个等位基因的概率分别是0125,015和0125,若存在连锁,则分享0个等位基因的对子数大为减少.此法需要获得配对患者的基因型,所以此法抽样对象为受累同胞对时,致力寻找受累同胞对中出现概率超过1/4的共享遗传标记.有时样本数不够,还可用受累亲属对补充:如祖孙、叔侄等.受累亲属对方法是对传统家系调查所采用的优势对数法有力补充.一般来说,等位基因共占法对系谱材料要求低,只需一代或二代的家系成员,可以在多基因病遗传方式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得到错误连锁可能较少.统计学上认为可能有效检测到微效基因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特殊类型的关联研究,应用前景广泛.其弱点是对连锁的判断效能弱于家系连锁分析,不能计算重组分数,不能估算遗传距离.3)群体相关性分析:也称连锁不平衡分析,是在一定人群中寻找设置患者组和对照组,研究某一标记在两组中分配的不同,发现连锁不平衡.该法简单可行,不需设定遗传模式,能帮助确定候选基因在遗传病中的可能作用,适合在一些人口流动性小,相对同源的人群(如边远的山村、小岛).上述人群在遗传学上可看成隔离群,遗传背景和环境相同,患者亲源关系远(较家系连锁分析而言),因此,连锁不平衡作用大,定位基因所需遗传标记及研究的患者数较一般的人群相关性分析少.目前有Linkage和LIPED等软件可进行两点和多点连锁分析.计算程序有Linkage[6], ME NDE L,MapMaker.多点连锁分析中,有两种基本的算法[7]:一是Elston-Stewart(ES)算法[8].在一个家系内,计算化的效应随个体数线性增加;二是Lunder-Green(LG)算法[9].在此算法中,效应是随标记的位点数指数化增长的.ES算法通过LFPED程序完成,在Linagke中更完善,而Fastlink则是一个快的Linkage版本.这用于大家系和少数量的环,然而,只能同时分析少量标记(5~6个).一个极有效的程序是VITESSE[10],但只能用于无环家系分析.ME NDEL 程序与LINKAGE/FastLI NK类似,优点在于熟练处理有环家系,在参数选择上有更多选择项目以致ME NDE L比FastLI NK需更多的计算资料.LG算法有GENE HUNTE R,MapMakerCRI-MAP和GE NEH UNTER,能同时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所有标记,然而家系大小限制在约12个非奠基者.MapMaker是为标记定位设计的,CRI-MAP 类似MapMaker 但被修订允许有限的疾病基因作图.ES 算法对于大家系少遗传位点有效而LG 算法用于大量位点小家系,目前无对大家系和大量位点的程序.遗传方式不明确可用非参数分析,目前有S 1A 1G 1E 软件包的SIBPAL 和ANALYZE.由Haseman -Elston 制作的特殊程序可用同胞对分析,受累同胞对和不平衡分析,并能进行一定量的多个标记分析[11].虽然LINKAGE 和MENDEL 有新的版本可计算两个疾病位点的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两种不同遗传模式选Lod 值高的一种,这样能最小增加I 类错误而检测到真正的连锁[12].3 应用1995年Findlay 等[13]设计荧光引物是多样化的6个四核苷酸微卫星,通过釉质基因用来诊断性别.CE TR 区的引物被用来决定囊性纤维变性(C F)状态,通过用DNA 测序仪分析,这种技术可用于产前和移植前诊断.小的或退化性样本的亲子鉴定,污染来源的检测.能估计单个单倍体精子和其他细胞的情况,所以在移植诊断中能检测二倍体和单倍体污染.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病被定位和克隆,目前已定位1632种疾病,其中克隆954种(至1999年11月28日).虽然一部分通过特殊病例将疾病通过FISH 等方法进行基因定位[14],然而绝大多数基因定位都采用了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15,16].McEvoy 等[17]应用PE373DNA 测序仪检测片段大小230bp~215kb 微卫星等位片段.用非变性聚丙酰胺胶和荧光标记dUTP 的PCR 产物,小片段的标准有+/-014bp 标准差,大片段有+/-37bp 的标准差.在同一胶和不同胶上特别是片段超过2kb,有较大误差,这种片段标准差异由PC R 荧光标记方法,荧光染料类型和掺与比例决定.Idury 等[18]用简单的试验发现208个中有大于80%的标记能进行精确分析,大约20%需要实验条件的特别处理.并讨论了不同标记的特性,包括PCR 产物大小不同和不确定重复长度,从实验水平对大规模基因组扫描可行性进行了摸索.Kay 等[19]报道一种在至少包括一个受累同胞对约481个家系中用两步基因组扫描法扫描骨关节炎易感位点.首先在297个家系中用覆盖23条染色体的跨距约12c M 的277个微卫星,在P <0.05情况下,连锁分析同16个标记有关,进入第二阶段,在其余184个家系对这16个标记进行扫描,结果证实在11q 条染色体上的标记有连锁证据,对这一区的精细扫描发现,在D11S901有最大的两点连锁2140(P =01004).在D11S1338和D11S35之间有最大多点Lod 值3115,对481家系196对受累姊妹对中,在D11S901有一个Lod 值为2154(P =01003)约在此标记近侧有12c M 范围内,而男性受累同胞对与11号染色体有连锁证据,这样将女性骨关节炎易感基因定位在11q.这种两步扫描法,对搜寻大量小家系的易感位点很有帮助.Gschwend 等[20]用纯合子定位法研究23个范科尼贫血(一种有遗传异质性的隐性遗传病)家系,他们检测了引起贫血的一靠近D16S520(16q2413)的位点,虽然约65%的家系与D16S520连锁,但该小组也发现了有强的遗传异质性(P =01013),在D3S3050有最大NPL 值3146.隐性遗传病的基因定位往往需要多个近亲婚配,Peter 等[21]用一个6代阿拉伯以色列多个近亲结婚的家系,将脊椎肋骨成骨不全基因定位在19q13约8.5cM 范围内,他们采用的是纯合子定位法,同时也应用了Pooling 方法.Pooling 方法在基因组扫描中也有应用,这个方法利用似然性原理,即血缘家系中受累个体分享从共同祖先遗传的同一染色体区[22].而Shaw 等[23]将DNA 样本混合,进行引物标记荧光PC R 后电泳,再通过等位片段的峰高确定基因频率.Peter 等[24]则以纯合子定位法对19个芬21 第2期(专辑) 邓 昊等: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22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兰家系研究,将脑白质病定位在3q27约7c M范围内.Curtis强调,当一个受累后代为纯合子,而父母中一个为杂合子时,TDT(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得出偏斜结论.Ikeda等[25]在16个家族性(颈动脉)中烟雾阴影病中进行基因组扫描,假定不知道该病遗传模式,发现该病定位在3p2612-p26.高血压、心血管、颅血管和肾疾病影响了1/4的美国人的健康,每年花费300亿美元.虽然在一些稀有高血压中发现遗传突变,包括liddle综合征,大量怀疑的候选基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使大量原发性高血压复杂化.Xu等[26]用367个多态标记对常染色体进行扫描,研究的人群为20万,包括少数高影响的同胞对(207个不一致,258个高一致性,99个低一致性)和所有这些同胞的一个父母.最大Lod值大于210(非修订P<01001),这些区域包括5个标记位点.性别和囊性纤维变性在单细胞水平就可诊断,在单个细胞变异中,污染不能完全排除,特别是单细胞水平,DNA指纹能评价污染风险.单细胞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可能鉴别出扩增的细胞的来源高度.4展望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正在进行,同时通过全面的cDNA文库增加基因数量.最近完成的啤酒酵母和线虫测序工程最多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测序资料能提供我们有用的信息,通过基因组扫描,对于单基因疾病定位如果家系较大已不成太大问题,用该技术进行多基因疾病定位已成为当前主流.疾病基因定位后,充分利用大规模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突变检测,不失为基因克隆的捷径.随着DNA测序仪自动化增高,基因组扫描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市场.至少有10个软件包用于动植物,利用标记检测和定位有数量线性关系的位点,其中6个软件是植物遗传学家发明或有他们参与发明的.Map Manger QT是一种通过回交、自交和重组系定位数量线性关系,Map Manger QT是map Manger Classic的升级版,用于定位孟德尔遗传疾病[27].针对复杂遗传模式的更完善和全面的软件包也在不断开发[28],目前对复杂疾病研究的两方面进展,一是候选基因相关性研究,二是单倍型分享或通过IBD作图.自动化程度增高和遗传标记的精确和有效性是高产出的荧光基因分型的保证.国内况少青等[29]也对多重PCR微卫星标记)))半自动基因组扫描进行了摸索,不少公安厅已将该技术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扫描由于其检测位点广,日趋成熟的多重PCR可大量节省费用,将广泛用于基因定位、种源学研究、亲子鉴定、污染控制等.若特异荧光引物与基因扫描技术结合,将在微生物分型[30]、突变检测[31]、定量PCR[32,33]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TANTZ D.Hyperriability of simple sequences as a general source for polymorphic DNA markers[J].NucleicAcids Research,1989,17:6763-6771.[2]ChIEN C,BARTEL PL,STENLAN R,et al.The t wo-hybrid system:A method to identify and clone genes for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a protein of i nterest[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1,88:9578.[3]MA J,PTASHNE M.A new class of yeast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J].Cell,1987,51;113-119.[4]ZHAO L,PRENTICE R,SHEN F,et al.On the assessment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esease-gene discovery[J].Am J Hu m Genet,1999,64(6):1739-1753.[5]KRUGLYAK L,DALY M J,REEVE-DALY M P,et al.Parametric nonparametic linkage analysis:a uni fied mult-ipoint approach[J].Am J Hu m Genet,1996;58:1347-1363.[6] LATHROP G M ,LALOUEL J M ,JULIERC,et al.Strategies for multi ocus linkage analysis in humans[J].ProcNatl Acal Sci USA,1984,81:3433-3446.[7] IDURY R M ,ELS TOU R C.A faster and more general hidden marker model algorithm for multipoint likelihoodcalculations[J].Hu m hered,1997;47:197-202.[8] E LSTON R C,S TEWART J.A general model for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pedigree data[J].Hum Hered,1971,21:523-542.[9] LANDER E S,GREEN P.Construction of mul tilocus genetic maps in human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9,84:2363-2367.[10] WEEKS D E,SOB EL E,O p CONNELL J R,et a puter programs for multilocus halp typing of general ped-igrees[J].Am J Hu m Genet ,1995,56:1506-1507.[11] J Ott.Methods of analysis and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genetic trait mapping[J].The Journal of Heredi ty,1999,90(1):68-701[12] HODGE S E ,ABREA P C,GREGBERG D A ,et al.Magni tude of type Ñerror when single_locus linkage ana-lysis is max i mized over models:a simulation study[J].Am J Hum Genet,1997,60:217-227.[13] FINDLAY I,URQUHART A,QUIRKE P,et al .Simultaneous DNA fingerprin ting diagnosis of sex and singlegene defect status form single cells[J].Hum Reprod ,1995,10(4):1005-1013.[14] LORRAINE P,ChEN K S,THEARITH K ,et a l.DNA rearrangments on both homologues of chromosome 17inmildly delayed i ndividual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au tosomal dominant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Am J Hum Genet,1999,64(2):471-478.[15] KUNIHIRO F,NORIO K,YASUYOS HI U,et al.A gene for fluctuation,progressive autosomal dominant nonsym -dromic hearing loss ,DFMA 16,maps to chromosome 2q23-2413[J].Am J Hum Genet,1999,65:141-150.[16] JONATHAN M,NAZNEEN R,SARAH E,et al.The gene for cherubism maps to chromosome 4p16.3[J].Am JHum Genet,1999,65:151-157.[17] MCEVOY C R ,SECKADRI R,FIRGAIRA F rge DNA fragment sizing using native acrylamide gels on anautomated DNA sequencer and genescan software[J].Biotechniques ,1998,25(3):464-470.[18] IDURY R M,CARDON L R.A simple method for automated allele binning in mcrosatellite markers[J].GenomeResearch,1997,7(11):1104-1109.[19] KAY C,ZEHRA M,CATHEUINE I,et al.Osteoarthritis suscep tibility locus on chromosome 11q,detect by link -age[J].Am J Hum Genet ,1999,65:167-174.[20] GSCHWEND M ,LE VRAN O,KRUGLYAK L ,et al.A locus for Fanconi anemia on 16q determined by homozy -gosity mapping[J].Am J Hum Genet,1996,59(2):377-384.[21] PE TER D T,MIC HAEL P B,TIMOTHY M F,et al.A gene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Spondylocostal Dysostosismaps to 19q13.1-q13.3[J].Am J Hum Genet ,1999,65:175-182.[22] LANDER E S ,BOTS TEIN D.Homozygosi ty mapping a way to map human recessive traits with the DNA of in -bred children[J].Science,1987,236:1567-1570.[23] SHAW S H ,CARRASQUILLO M M ,KAS HUK C,et al.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 pooled DNA samplesapplication to map complex disease genes[J].Genome Res,1998,8(2):11-23.[24] PETER A J,ANDREA A M ,BERTUS K,et al.The gene for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 te matter islocated on chromosome 3q27[J].Am J Hum Genet,1999,65:728-734.[25] IKEDA H,TORN S,TAKAS HI Y,et al.Mapping of a familial moyamoya disease gene to chromosome 3p24.2-p26[J].Am J Hum Genet,1999,64:533-537.[26] XU X ,ROGUS J J,TERWEDOW H A,et al.An extreme -sib -pai r genome scan for genes regulati ng blood pres -sure[J].Am J Hum Genet ,1999,64(6):1694-1701.(下转第30页)23 第2期(专辑) 邓 昊等: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组扫描30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deficien t mice by a secondary genetic factor[J].Nature Genet,1996,12:280-287.[14]BONYADI M,RUSHOLME S A,COUSINS F M,et al.M appin g of a major genetic modifier of embryonic lethalityin TGF beta1knockout mice[J].Nature Genet,1997,15:207-211.[15]SE NDTNER M,GOTZ R,HOTTMANN B,et al.Cryp tic physiological trophic support of motoneurons by LIF re-vealed by double gene targeting of CNTF and LIF[J].Curr Bi ol,1996,6:686-694.[16]TELLING G C,HAGA T,TORCHIA M,et a l.Interacti ons between wild-type and mutant prion proteins modulateneurodegeneration in transgenic mice[J].Genes Dev,1996,10:1736-1750.[17]RAEBER A J,RACE R E,BRANDNER S,et al.Astrocyte-specific expression of hamster prion protein(PrP)renders PrP knockout mice susceptible to hamster scrapie[J].EMBO J,1997,16:6057-6065.[18]GINGRIC H J R,RODER J.Inducibl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of transgenic mice[J].Annu RevNeurosci,1998,21:377-405.(上接第23页)[27]MANLY K F,OLSON J M.Overview of QTL mapping software and introduction to map manager QT[J].M ammGenome,1999,19(4):327-334.[28]ZHAO H,MERIKANGAS K R,KIDD K K.On a randomization procedure in linkage analysi s[J].Am J HumGenet,1999,65(5):1449-1456.[29]况少青,王建民,黄薇,等.应用多重PCR进行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组扫描,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15(2):104-107.[30]PEC HARATANA S,PICKE TT M A,WATT P J,et al.Genotyping ocular strains of chlarmydia trachomati s bysingle-tube nested PC R[J].PCR method Appl,1993,3(3):200-204.[31]IWAHANA H,YOS HIMOTO K,MIZUSAWA N,et al.Mul tiple flurescence-based PCR-SSCP analysis[J].Biotechniques,1994,16(2):296-297,300-305.[32]KARE T F E,C HARNOC K-JONES D S,HARISON-WOOLRYCH M L,et al.Quantification of mRNA in humantissue using fluorescent nested reverse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Anal Biochem,1994,220(2): 384-390.[33]PAUL C L,CLARK S J.Cytosine methylation quantitation by automated genomic sequencing and genescan ana-lysis[J].Biotechiques,1996,21(1):126-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