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随堂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 )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B 据材料“立宪派……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可知辛亥革命扩大了革命的社会基础,并非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说明立宪派与旧官僚投身革命,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对清王朝的影响而非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影响,故D 项错误。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选A 据材料“《清帝逊位诏书》”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可知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故A项正确;据材料“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可知不是主动退位,材料“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表明是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故B项错误;清帝退位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文中的“民主性、革命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五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解析:选A 据所学可知“主权在民”和“五权分立”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人民掌握主权和权力限制的原则,具有“民主性、革命性”,故A项正确;形式上的宪法不能体现民主性,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涉及国家根本任务的内容,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未得到有效实践,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D项错误。

4.下图为某同学关于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判断该事件( )

A.使中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根本目标和直接目标的内容可推断此为辛亥革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

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解析:选C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推动宪政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而“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C项正确。

6.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

A.满洲贵族统治B.军阀割据混战

C.君主专制制度D.外国列强侵略

解析:选C 材料关键信息是“君主”,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7.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中指出:“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而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作者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解析:选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指的是保路运动,故作者评论的是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8.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从“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等关键内容可以分析出,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辛亥革命。

9.“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上述条款出自( )

解析:选C 据题干中“中华民国”可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观察“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如要将史实“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其放在( )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D.④之后

解析:选B 据所学可知,①、②、③、④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911年10月10日、1912年1月1日、1912年3月11日、1912年4月,而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故选B项。

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选A 据材料“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1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 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上述条款蕴含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10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直接得出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并抓住核心限定词“政治原则”,得出主权在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