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f28a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0.png)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环境质量评价是对一个特定地区或者局部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环境质量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涉及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空气质量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定和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指标,可以评估目标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一般包括大气传播模型模拟、监测站点数据、指数评价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估,可以判断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污染源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其次,水质评价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水质评价一般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分析和评价方法等环节。
通过对水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域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水质评价除了包括城市水源地、城市供水管网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评价和监测。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状况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污染物浓度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状况。
土壤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土壤修复、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提供依据。
另外,环境质量评价中还包括对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噪声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噪声源的测定和分析,评估目标区域内的噪声污染状况。
固体废物评价主要是对垃圾、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生成、处置和处理进行评价,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理和处置。
生态环境评价一般是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在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价指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等多个环节。
同时,环境质量评价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大范围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遥感监测、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度。
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建议,以改善环境状况、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评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环评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7a71263933687e21af45a9b8.png)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的布设根据项目废气的特点和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情况,同时根据场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本次评价在场址周围设置2个大气监测点,其具体布点情况详见附图四及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2、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根据本工程排污特点,确定监测因子为SO2、NO2小时值和日均值,TSP、PM10日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3、监测时间和频率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22日至2015年5月28日进行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7天。
监测频率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4.1.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气象数据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4.1.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红旗区分局关于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5。
表4-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6。
表4-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数据表明,除联盟新城小区PM10日均值出现轻微超标现象外,其余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调查可知,PM10超标的原因主要和新乡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且集中,颗粒物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素有关。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的布设本项目废水经医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小店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本次评价利用河南省联谊制药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其布设情况详见表4-7。
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
![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eb3074d2e3f5727a5e96283.png)
5.种的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生物群落中种类与个体数的比值。在正常水体中群落 的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受到污染后,群落中敏感种类减少,而耐污种 类的个体则大大增加,污染程度不同,生物群落变化也不同。常用的 多样性指数有:格利森和马格列夫多样性指数、香农-韦弗多样性指 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凯恩斯连续比较指数 6.生产力 生产力是反映一个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指标。常 用的有: P/R值:根据群落的初级生产量P和呼吸量R的比率划分污染等级。 P/R 值在水质正常是一般为1左右,如偏离过大,则表明受到污染。 自养指数:用单位质量(mg/m3)的去灰分重与叶绿素的比值来表。 7.残留量指数及富集系数 用生物个体或种群的某种化合物或元素的实测残留量与环境中的本 底量的比值来表示。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与评境条件改变时,人们就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 反应,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判断,这是水生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基础。
1.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 (1)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
总数1mL自来水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 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生物监测的特点和不足
特点:1)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2)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3)具有连续监 测的功能;4)监测灵敏度高;5)价格低廉,不需 购置昂贵的精密仪器;6)不需要繁琐的仪器保养 及维修等工作;7)可以在大面积或较长距离内密 集布点,甚至在边远地区也能布点进行监测。 不足:1)不能象理化监测那样迅速做出反应;2) 不能象仪器那样能精确地监测出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的含量,生物监测通常只是反映各监测点的相对污 染或变化水平。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62b68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7.png)
q——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 m3/s ;
06
ρ2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07
例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 m3/s,含盐量1300 mg/L。该河平均流速0.46 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 mg/L,该厂废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 mg/L)。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10μg/L
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 m3/s,苯酚浓度为ρ2 =35µg/L,河流流量Q=6.5 m3/s,流速ux =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µ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 。
解:在岸边排放时,
在河中心排放时,
01
概述 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3
评价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地区。
要求:
02
预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由此影响而引起的其他间接危害,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主要任务:
有针对性的设置评价专题。 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统一布置、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BOD
很高
高
较低
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无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ce0a47631b765ce04081405.png)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7712f0336c1eb91a375db2.png)
三、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的 确定
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宜、基本适宜3级。
•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复很难,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
•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使用土 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
•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复能力中 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
六、生态评价的一般方法
• 图形叠置法 • 生态机理分析法 • 类比法 • 列表清单法 • 综合指标法 • 景观生态学方法 • 系统分析法 • 生产力评价法 • 数学模型评价法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Ecological Suitability)——是 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及其他相关学 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的目标来分析区 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生态 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并与区 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 的过程。
五、生态适宜性析方法
1. 形态法:形态法是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 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2. 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运用于 规划之中,但将其用于生态规划,并发展成为一种较为 完善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当推McHarg(麦克哈格),故也 称之为McHarg适宜性分析方法。
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的基本原理与地图叠加法 相似,加权求和的方法克服了地图叠加法中等权相加的 缺点,以及地图叠加法中烦琐的照相制图过程,同时, 避免了对阴影辨别的技术困难.
背景或本底值
以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如植被覆盖 率、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产量、生物多样性等)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b582c86524de518964b7de3.png)
S为监测总项数;Wj为污染级别;C超标项数 (5)综合污染指数
注:用两个最小评 分值之和除以2, 商为奇数则进为偶 数,该数所超级别 评价水质。
注:综合污染指数
n为监测点数,bj为 监测点j所控河段长 度占总长度的比例, wj为污染等级
4、分级评分法
这是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曾经推荐的一种方法。 (1)评价标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水质分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 (DO饱-DOi)/ (DO饱- DO0)
式中, DO饱-实测水文条件下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在计算时,根据黄浦江的具体情况,各项标准规定如下:
BOD0=4mg/L;COD0=6mg/L;NH3-N0=1mg/L; DO0=4mg/L。定A≥2作为开始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例题
南京某三类水域,通过实测得以下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总砷 挥发酚 总氰化物 铬(6价) 总汞
实测值 (mg/L)
0.025
0.005
0.1
标准值 (mg/L)
0.05
0.005
0.2
权重
0.2
0.2
0.1
0.01 0.0001
0.05 0.0001
0.2
0.3
试判断该水域的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caa82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9.png)
第四章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东径112°14′~113°14′,北纬33°34′~33°00′。
东西长90km,南北宽44km。
总面积2432km2,东邻宝丰、叶县;南毗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靠汝州市和平顶山西区。
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其周围环境示意图见图4-1。
图4-1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4.1.2地形地貌鲁山县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茶庵岭,海拔264m,最低石龙河河床150m,相对高差93m。
西部中山区一般海拔400~800米,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中部低山区海拔一般在250~400米,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土薄石厚,耕地多分布在山谷河川两岸;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0~250米,岗丘起伏,土层浅薄;东部平原,海拔在90~15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基岩出露面积较大,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所以本区不易产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项目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
4.1.3地质鲁山县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东段,底层分区属于秦岭底层区豫西小区,境内出露岩层有:混合片麻岩区、火山喷发岩区、石英岩区、煤系地层区、黏土层-亚沙土岩、花岗岩区。
鲁山县城处于新生界第四系沉积岩之上,下付基岩位元古界老地层,隐伏的基地构造:鲁山-漯河大断裂带沿沙河由县城南部通过,上部北厚度大于400m的局厚新生界地层掩盖。
鲁山县境内另有大规模的断裂三条:下汤-车村深大断裂、岳村-北孜断裂、四棵树断裂,均位于县境西北山区。
城区范围内地表岩层为第四纪上更新(Q3),松散沉积物,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7米,其下为砂砾石层夹亚砂土,亚粘土层,一般建筑可以适应,对设置重型设备和高大建筑,需要做工程地质测试;县城以南为上更新(Q3)岩层,沙质量增多,以亚砂土为主;南部沙河漫滩部位,为第四纪全新统(Q4)冲积沙、砾石,地基载力较差。
Cij—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Cij—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dcf7b5e53a580216fcfef3.png)
0.70.7,--=sujj pH pH pHS 4.4.2.1评价河流本项目区域地表水体为沙河和澧河,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漯河市环境监测年鉴(2016年)》对澧河-三里桥断面和沙河-刘李渡口断面的常规监测数据。
4.4.2.2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及评价方法评价选取pH 、COD 、氨氮、挥发酚、氯化物、总磷共6项监测因子进行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评价因子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计算公式为:式中:S ij —某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C ij —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i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对于pH 值:pH j ≤7.0pH j >7.0 式中:S pH ,j ——pH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pH j ——j 点的pH ;pH sd ——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下限; pH su ——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上限。
对于溶解氧:sij i j i C C S ,,=sd jj pH pH pHS --=0.70.7,式中:DO f——饱和溶解氧浓度;DO s——溶解氧的地面水质标准;DO j——监测点位的溶解氧浓度;T—水温。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2)评价标准依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沙河和澧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具体见表4-9。
4.4.2.3地表水监测结果分析澧河-三里桥和沙河-刘李渡口的具体监测数据见表4-10和4-11。
表4-11 沙河-刘李渡口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单位:mg/L(pH无量纲)由上表可见,澧河-三里桥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同时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
沙河-刘李渡口断面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https://img.taocdn.com/s3/m/e07785aab0717fd5360cdc90.png)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 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项目特征污染物
同时,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还有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
5
等标排放量 Pi(m3/h) 的计算
Qi Pi 109 C 0i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布点方位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 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至少在约0°、90°、 在约0°、45°、90°、135°、 180°、270°等方向布 180°、225°、270°、315° 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 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 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 密布设1~3 个监测点,也可 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 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 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 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 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 做适当调整。 整。
14
三、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主要气象要素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测到 的空气温度。
15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 537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290 毫米。安 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 发湿度表;大百叶箱的内部高 612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460 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百 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及杂质的多少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ceedccea8956bec0975e3a1.png)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4.1.1 地理位置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总面积为1339km2。
县县域南邻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西与新乡县相邻,北与新乡市区、延津县接壤,东与封丘县搭界,县城城区规划面积为70 km2。
原阳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选址位于原阳县城西南部,106~107国道连接线两侧,北至原阳县城南干道,南至工纬五路,东至陈平路,西至西二环西侧,总规划面积为10.5km2。
集聚区调整方案向南、向东扩区,西、北边界不变,调整后区域为东至黄河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西二环,北至南干道,规划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
集聚区与京港澳高速入口接壤,距省会郑州35km,一河之隔,三桥相连,新乡市区25km,处于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所自然形成的交汇中心要冲地域。
107国道、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107连接线、310省道从规划区附近穿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厂址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周环境为:东邻金华南路,对面为集聚区中央厨房区;南邻小庄村(规划搬迁至聚龙社区);西临空地(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北临解放路,路对面空地(规划为居住用地)。
厂区四周环境如下图图4-1 项目四周环境示意图4.1.2 地形地貌原阳系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大致平坦。
原阳县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坡降约为1/6000~1/10000,海拔高度为70.5米至93.5米之间。
黄河大堤南北地面高差7至9米。
黄河自古流经县境,在境内多次决溢、改道,自此形成自北至南的沙丘、冲击平原、背河洼地、高滩等四大地貌特征。
沙丘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和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至10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冲击平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9%;背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北侧一线,包括天然干渠两岸,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至12公里,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堤南高滩地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至6公里,面积4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9%。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8c3c92e83c4bb4cf7ecd18f.png)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工作的准备 1.预测时段与范围
(1)预测时期
预测时段:
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 时期。冰封期是北方河流特有的情况,此时期的自净 能力最小。因此,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 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对于冰封期较长 的水域,当其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 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三级评 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 时期的环境影响。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意 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度、 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虫剂、 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参数的 相对重要权系数。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一个预测;一个确定; 一个分析;一个解释;一个提出。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技术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 序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第一阶段: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 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 级别和评价范
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 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 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 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 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 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 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 作准备。
环境质量评价第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4bb86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6.png)
环境质量评价第四章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水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污染源的排放特点;②河流水文学、水力学参数③水体物理化学条件及水生生物学特性。
一、水污染指数a的评价指数类型:由相对污染浓度值构成的叠加指数;由绝对污染浓度构成的分级型或评分型;由绝对污染强度的概率构成的统计类型。
水污染评估包括:污染强度:污染物的浓度和他们的影响;污染范围: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的范围;污染历时:各种污染强度持续的时间。
1.综合指数i或ipH值的标准指数单位:i=,ph≤7.0i=,ph>7式中:iphj――j点的ph标准指数单元;phj――j点的ph监测值;phsd――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2.n. l. 内梅罗河污染指数法(n.l.Nemerow)计算公式为水的用途分为:接触使用的(pi1):饮用、游泳、造饮料等。
间接接触(Pi2):鱼类养殖、工业食品制备、农业用途等。
不接触使用的(pi3):工业冷却用,公共娱乐、航运等。
不同用途的水有相应的水质标准。
总水质指标:pi=w1pi1+w2pi2+w3pi3W1、W2和W3是用于不同目的的水份额。
3、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其中I是测量值,O是评估标准。
溶解氧前的符号表示其对水质的影响与其他三种污染物相反。
什么时候前三项分别大于1,第四项小于1时,a大于2,a≥2作为始污染的标志。
4.分级指数一种与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相配套的方法。
将地面水分为6级,前三级与标准同时,根据不同浓度造成的污染程度,将污染水质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参数:臭、色度、do、bod5、cod、挥发酚类、cn-、cu、as、总hg、镉,六价铬,铅,石油,大肠菌群。
用评分制方法评价,分值越高,水质越好。
评价结果表示出水质等级和主要污染因子。
水质等级:所有评价因子浓度都在ⅰ-ⅲ级范围时,表示式中AI:各评价因子对应的得分,P:总分的水质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
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
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3
4-4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表4-7 地表水监测项目、频次、时间一览表
地表水监测分析按照国家标准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采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8。
表4-8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4.2.4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具体见表4-9
表4-9 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 除外)
4.2.5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公式如下: 单项水质因子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为:
(除pH 和DO )
pH 值的标准指数为:
ij
ij si
C S C
式中:ij
S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ij
C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实测浓度,mg/L ; si
C ——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pH j S ——pH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pH j
——pH 在j 点的实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pH 的下限值;
pH su
——评价标准中pH 的上限值。
4.2.6评价结果
地表水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0。
pH 7.0pH pH 7.07.0pH pH 7.0pH 70pH
7.0j
j j sd j j su S -⎧≤⎪
-⎪=⎨
-⎪⎪-⎩(当)(当>.)
表4-10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表单位:mg/L(pH除外)
4-8
根据表4-10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4.3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布设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设4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布设见表4-11。
表4-1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一览表
4.3.2监测因子
地下水监测项目选取pH、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氯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共6项。
4.3.3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样一次,监测同时记录井深、相对地下水位、水温等参数。
4.3.4监测分析方法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12。
表4-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4.3.5评价方法
根据南阳市环境功能区划,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13。
表4-13 地下水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
4-11
表4-14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3.6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4.3.7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3。
由表4-14中数据分析可知,总硬度超标因为地下水天然背景中钙镁离子含量高,其余各监测点位各因子除总硬度外现状监测值均可以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4声环境质量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4.1监测布点、频率及时间
本次评价布设7个环境监测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监测情况见表4-15。
表4-15 声环境现状监测情况
4.4.2评价标准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见表4-16。
表4-16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单位:dB(A)
4.4.3评价方法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出Leq,采用监测结果与评价标准直接对照分析,得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4.4监测结果(见表4-17)
表4-17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
由表4-17 可知,厂区四周厂界昼夜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