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既有建筑的结构衰老、损坏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既有建筑的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应用情况。
一、既有建筑结构鉴定技术概述既有建筑结构鉴定技术是指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参数的技术方法。
常用的鉴定技术包括非破坏检测技术、结构监测技术和结构力学分析技术等。
非破坏检测技术通过无损手段对结构进行检测,如声波、红外线和电子手段等;结构监测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如加速度计、变形计和应变计等;结构力学分析技术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二、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概述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或增设附加构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的技术方法。
常用的加固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钢结构加固技术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等。
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是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到原有结构上,提高其承载能力;钢结构加固技术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钢结构构件,增强其刚度和稳定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是利用高强度、轻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结构进行加固。
三、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应用1.建筑结构鉴定技术的应用建筑结构鉴定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损伤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和民用住宅等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和改造项目中。
2.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既有建筑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老旧建筑的改造、抗震加固和抢修维护等项目中。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和人员的伤害。
结论:既有建筑的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是保障城市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技术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及加固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6-01T11:25:19.1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汪国樑[导读] 摘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重点在于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本文结合现有工程实例,就既有建筑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技术应用进行了粗浅的分享和讨论。
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摘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重点在于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本文结合现有工程实例,就既有建筑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技术应用进行了粗浅的分享和讨论。
关键词: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技术改造措施引言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影响国民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2008年汶川5.12地震是震惊中外的特大地震灾害。
据民政局统计,汶川地震期间,因地震倒塌的房屋数量高达535.2万间,结构遭到损坏的房屋的数量高达2044.72万,造成了大量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从而引起了社会民众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抗震加固的格外关注。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应该及时测试和确认,并应加强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及时改造加固,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抗震。
尽量减少因地震引致房屋损毁或倒塌所引致的财产损失及伤亡。
本文主要对既有建筑震性能鉴定以及加固技术做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分析 1.1抗震性能鉴定内容(1)做好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实地勘察和各项数据的检验。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各项数据得出,所以,一定要记录好建筑结构的布置勘察过程中的数据,然后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支撑构造、结构配件以及连接构造等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检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做好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实际作用发挥状况的检验。
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检验的时候,可以在震中进行,其抗震作用发挥状况,需要专门的鉴定员进行检验。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 加 固方 法; 注意事项
Ov r i w fEx s i g Bu l i t u t r i f r e e n e v e o i tn id ng S r c u e Re n o c m nta d
2 加 固 结 构 受 力 特 征 与 相 互 作 用 原 理
一
般情 况下 , 固后的结 构与一 次性 整体 浇筑 的结 构受 力特 性 有着 比较 大差 异 。首 先 , 加 一般 情 况下 , 结
构加 固后属 于二 次受力 结构 , 结构加 固前 原结 构 已经受 到荷 载作 用 , 原结 构 截 面上 的应 力 、 变在 原 有荷 载 应 的作 用下都 很高 。而新 增加 加 固结 构构 件并不 能够 立 即分担 荷 载 , 只有 当有 在 原来 荷 载 基础 上新 增 加 的荷
构属 二次组 合结构 , 旧两部 分结 构构 件存在 能否 整体 工作 共 同受 力 的 问题 。要加 固构 件 与结 构原 有 构件 新 整体 工作 的关键在 于加 固构件 与原 有结构 构件 的结合 面 的构造 处理措 施 以及施 工方 法选择 是否 合理 。 ] 由于原 有结构 和新 加加 固构件 在结 合 面处 混 凝 土 的黏 结 强 度 总是 在 很 大 程度 上 低 于 混凝 土 本 身 的强
1 01
建 材 世 界
21 0 1年
第3卷 2
第 3期
常 的使 用要 求口 ,甚至 留有严 重 的安全 隐患 导致安 全生产 事故 发 生 ;或 者 因为 建筑 物 用途 改变 导致 结 构使 ]
概述建筑结构的鉴定及加固改造技术

概述建筑结构的鉴定及加固改造技术一、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筑结构在使用中原有的可靠性会丧失或降低,可能是由于设计、施工或者使用中,建筑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因此,为了对建筑物的可靠性进行恢复或提高,需要进行加固,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后,会使建筑物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有效减小建筑在使用中的位移与变形。
通过结构的加固处理,建筑的局部稳定性也会大大增强,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及时有效的减小在施工与使用中的裂缝宽度,并改善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加固技术是在检测、鉴定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进行建筑的改造加固前,需要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鉴定,提出相应的检测与鉴定报告,为改造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于使用20年以上的建筑,检测鉴定尤其重要。
而目前的建筑加固过程中,检测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重要原因摘要,多数甲方没有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设计单位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前我国的加固行业还没有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需要进行加强。
二、建筑结构的鉴定方法2.1统一回弹鉴定方法建筑结构用回弹仪器进行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回弹检测的方法在我国使用的非常广泛,而且使用的时间非常长,主要是因为这种回弹检测的方法比起其他的方法有着很多的优势,其操作非常灵活简便,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目前我国已经把回弹法使用精确度低与推广不开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进而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回弹检测方法中,容易出现使用混乱这个问题,比如:回弹检测仪器鉴定的标准状态不明确或者其碳化的深度值没有鉴定等等。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统一进行鉴定,来确保检测的精确度,使得其可以在检验与监督建筑结构以及检测混凝土质量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回弹鉴定方法进行的测试优势就是快速、简便,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实现大数量的检测,使得混凝土的高强度有着质量的保证。
所以,在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中,抽检数量一定要高于小构件数量,抽样的数量、方式和范围,必须由建筑物业主、施工企业等共同决定,从而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浅谈既有结构的鉴定与加固

浅谈既有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朱浩然 05110227目前,我国建筑已开始从大规模新建时期迈向了新建与维修并重时期。
很多重要的建筑物由于建造地段和文化因素,不能够轻易拆除,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测及鉴定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最近多年,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研究历史及现状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我国的结构检验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开始于七十年代。
开始阶段使用的是进口的仪器。
目前我国己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
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
现在,国内对既有建筑物检测手段、鉴定理论及加固材料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其中,检测设备遥控化、数值化、自动化、程序化是近年出现的新变化,新材料(如碳纤维布或片材等)则使强度补强方面的工作更容易,新的施工工艺(如粘贴钢板等)使结构补强成为可能。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欧美国家对既有建筑物的检测、鉴定和加固技术已经成熟和规范;其检测设备已基本实现遥控化、数值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其鉴定理论体系水平与国内技术水平相当。
欧美及日本等国的既有建筑物的检测、鉴定和加固技术主要集中在改造技术的日益更新和完善,即主要集中解决既有建筑物的舒适问题。
二、建筑物的病害根源及需加固的类型建筑物病害根源1、设计质量水平,特别是设计中对耐久性的考虑不到位;2、建筑材料性质,质量满足耐久性要求的程度低;3、施工质量和水平,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工艺措施不熟练;4、建筑物使用所处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大气、地下水、工业环境腐蚀因素。
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及加固技术分析

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及加固技术分析摘要:如何对既有的建筑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对受损建筑物或结构欠稳定的建筑进行处理,是目前业内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方法,并重点探讨了当前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探讨了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加固;质量控制Abstract:How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existing buildings, and the damaged building or structure unstable construction processing, is currently the industry executives to discuss most topic, the dissertation firstly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 reliability appraisal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Key words:Reliability appraisal; Reinforcement; Quality control一直以来,我国旧房由于设计或者施工方面的问题,在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诸多的质量问题,有些是当时的施工技术的限制,有些是使用功能的改变、或者建筑物抗震等级的调整等,这样就造成许多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具体要求,特别是汉川地震以来,一大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处于高龄服役阶段的砌体建筑结构急需进行质量事故的鉴定,这样我国建筑业己经进入了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的发展时期。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是为了确保城市中现有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并降低损害程度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特点以及既有建筑数量庞大,对于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断加深,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旨在评估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建议,以确保建筑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而既有建筑的加固工作则是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根据鉴定结果对建筑的结构和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提升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各个主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地理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为工程师提供了实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和既有建筑加固规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部分将包括鉴定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等内容;既有建筑加固规程部分则包括加固设计的原则、技术要求和加固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视,并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既有建筑在抗震方面的问题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对本文的文章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整体的写作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相关规程的指导和建议。
浅谈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及措施

浅谈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及措施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建筑物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抗震、抗风等安全性能的过程。
在我国,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为传统结构或者轻质结构,抗震性能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加固方法、措施的选择以及加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加固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加固和非结构加固两大类,其中结构加固是指对建筑结构的本体进行改善,如加固柱子、梁、墙体等。
结构加固常常采取加固钢筋、混凝土等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非结构加固则是指对建筑的非承重部分进行加固,如加固地基、墙面等。
常见的非结构加固措施有加固钢筋、加固墙体、加固楼板等。
在选择加固措施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和功能要求,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加固要求。
其次要考虑建筑的结构类型,传统结构和现代结构的加固方法略有不同。
最后需要考虑经济成本和加固效果,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既要保证加固效果,又要控制成本。
加固效果评估是加固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评估可以判断加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固。
常见的加固效果评估方法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等。
其中静力试验是利用静力荷载,对加固结构进行反复加载和观测,从而评估加固效果。
动力试验则是利用地震波或振动台进行模拟试验,评估加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
除了以上的加固方法和措施,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可以辅助加固工作。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以确定最佳加固措施;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判断结构的损伤情况,为加固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碳纤维加固、粘接加固等,提高加固效果。
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和措施,才能提高建筑的抗震、抗风等安全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类型、经济成本和加固效果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加固效果评估,以确保加固工作的有效性。
浅析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及加固技术方法(乔旭东)【范本模板】

浅析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及加固技术方法乔旭东(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安徽淮北 235147)摘要:分析结构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方法、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方法、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既有建筑物;检测与鉴定;加固技术既有建筑的检测及鉴定不可少的工作,尤其是结构状况的检测与鉴定,它是对结构及部件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所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测、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内容可分两方面工作:一是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诊断(包括材料损坏程度检测,材料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测试及缺损原因的分析判断等);二是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鉴定(包括结构承载能力等).1 结构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方法1)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测试方法主要有:回弹法(即Schmidt锤法或表面硬度法)、超声波法、超声波一回弹综合法、贯入法、断裂法、拔拉法、拉脱法和取芯样试验法等.2)构件材料缺损的检验方法。
混凝土构件中常见的缺损有:裂缝、碎裂、剥落、层离、蜂窝、空洞、环境侵蚀和钢筋锈蚀等。
钢构件的缺损主要是:锈蚀、裂缝、机械损伤、局部变形、焊缝缺陷和防护层损坏等(包括由于应力集中和疲劳等引起的裂缝)。
检测方法:目视检查的辅助方法、超声波探伤技术、声波检测法、声发射(AE)检测、射线照相技术、放射测定技术、红外线一热检测技术等.3)钢筋锈蚀的检测技术方法。
混凝土的密实度、渗水性、含水量、含氯盐量、碳化深度、保护层厚度不足和开裂等缺损,这是导致钢筋锈蚀的诸多因素,锈蚀又促使混凝土进一步破损。
对钢筋锈蚀的评定技术可分为直接评定和间接评定。
检测技术方法主要有: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等.2 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方法1)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基本目的。
既有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的主要目的:①为日常技术管理和大、中、小修或抢修提供技术依据。
②为改变使用条件、改建或扩建提供技术依据。
③为确定遭受事故或灾害后的损坏程度、制定修复或加固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物中的应用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24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建筑科学1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是一种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分水平拉杆和组合式拉杆)或型钢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通过施加预应力强迫钢拉杆或型钢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应力分布,并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致使一般加固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的影响能较好的消除。
因此,后加部分与原结构能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可显著提高。
预应力加固法具有加固、卸载和改变结构应力分布的三重效果,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加固,以及采用其他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
2增大截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增大截面法是通过采用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目的。
当梁、柱构件抗力不够时,常采用增大截面法,其优点如下:一是施工技术成熟,便于施工;二是质量好,可靠性强;三是提高抗力及构件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增加稳定性较大。
增大截面、增加刚度,首先要考虑分析整体结构,不能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局部薄弱层发生重大事故。
此外,加大截面法还有一些不利因素,使用时要予以考虑。
因构件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结构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避免使结构加固后的固有频率进入地震或风震的共振区域,造成新形式的破坏。
3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一种以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角钢之间用缀板连接的加固方法。
外包钢加固法分干式和湿式两种情况。
一是湿式外包钢法是在型钢与原构件之间用乳胶水泥或环氧树脂等粘结,使新旧材料之间有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其整体性好,但湿作业工作量大;二是干式外包钢法是型钢与原构件之间无任何粘结,有时虽填以水泥砂浆,但并不能确保结合面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型钢与原构件不能整体工作,彼此只能单独受力。
浅谈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及措施

浅谈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及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旧城区中的既有建筑结构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加固既有建筑结构成为了当务之急。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是指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和加固,以提高其抗震、防火、抗风等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加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材料、施工、成本等众多因素。
在此,本文将对既有建筑结构加固的基本概念、加固方法、措施等进行探讨。
一、加固的基本概念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是指对既有结构在不改变原有的布局和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改造、修缮、增加或替换构件,以提高其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行为。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是在保证原建筑结构函数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旧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所存在的不足,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灾承载能力,确保建筑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不至于倒塌或大面积损坏,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加固的方法既有建筑结构加固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加固方法、设备加固方法和材料加固方法。
1. 结构加固方法结构加固方法是在原有建筑结构上增加新的构件,通过新旧构件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计算和分析,保证新旧构件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作用。
结构加固方法通常包括增加加固梁、柱、墙等构件,加固节点,增加加固钢筋等措施。
设备加固方法是通过增加装置设备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设备加固方法主要针对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进行加固。
比如在建筑结构中增加防震支撑、减震器、防风设施等。
材料加固方法是在原有建筑结构上增加加固材料,如钢筋、钢板、碳纤维布等,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和变形能力。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加固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
三、加固的措施既有建筑结构加固的措施主要包括监测、评估、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1. 监测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监测是加固工作的第一步。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变形、裂缝、位移、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结构的隐患,为后续的评估和设计提供依据。
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的理论及应用探讨摘要: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结构损坏、老化、安全隐患等。
因此,建筑物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本篇文章便针对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的理论及应用展开一系列探讨分析。
关键词:加固;鉴定;建筑检测;应用;理论前言: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结构可能存在各种隐患,如裂缝、变形、腐蚀等。
因此,开展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下便对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展开论述。
一、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独立抵抗,从而避免受地震影响对建筑物造成过度破坏。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效果,做好抗震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抗震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做好防震工作。
此外,当地震发生时,要根据损坏程度对建筑物进行修复,这对减少建筑公司和居民的损失具有很大的价值。
其次,根据地震的震级不同,对建筑物的要求也不同[1]。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能够有效应对小震的原则来完成;同时,对于中等地震,必须保证建筑物能够很好地修复;对于大地震,我们必须确保建筑物不会倒塌。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
一旦施工过程完成,就需要确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此明确它可以承受的地震级别范围。
识别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首先,既有建筑与传统建筑在施工方法、应用技术、具体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两者的识别需要进行区分。
其次,鉴定过程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尽可能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要保证结构构件满足材料等级的最低强度要求。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评估结构的真实承载能力;其次,限制了地震测量区域的识别范围。
既有建筑检测、加固技术及案例

既有建筑检测、加固技术及案例
现有建筑检测、加固技术主要有:
1.物理检测技术:一般是利用一些特定仪器,对某一特定建筑进行详细的检测,以此得出建筑物的力学行为、外观抗压强度等特征。
检测仪器有:肉眼检测、摩擦系数、抗压分析仪等。
2.结构分析技术:在均布荷载或局部加载的情况下,对某类建筑物的构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如有限元分析、节点及杆件协调分析、力学及动力分析等,用以检验该建筑物力学稳定性,以及某一特定类型构件的屈服稳定性。
3.检测监测技术:对某一特定建筑进行多种方法的现场测试、监测和统计,得出多个参数的运行记录,用以预测其施工加固时间、强度变形稳定性等情况。
既有建筑加固技术实例:
一、钢结构加固
1、运用钢筋网加固:可以有效增强既有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抗压能力,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
2、采用夹板技术:聚合物夹板是一种由混凝土基体为基础,采用碳纤维夹板及高刚性胶组合为骨架,将碳纤维夹板附加到基体上形成一种夹板,从而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达到安全加固功能。
二、膨胀型加固
膨胀型加固在工程实践中是个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专业的紧固件尽量增加构件的表面积,增加支撑点,采用压实砂砾等垫位,再根据构造及实际情况,通过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膨胀加固物,使既有构件的抗拉强度得到提高,解决若干施工加固中抗拉、抗剪较弱等难题。
既有建筑改造结构体系加固原则与技术应用

既有建筑改造结构体系加固原则与技术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了既有建筑改造结构体系加固的一般原则,并分析了包括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外部粘钢法、粘贴纤维材料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在内的结构体系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既有建筑改造结构体系加固1 结构体系加固的原则结构加固是以提高或恢复建筑物结构降低的或已丧失的可靠性,使其失去部分抗力的构件或结构重新获得或大于原有抗力为目的,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通过增加结构构件刚度来降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位移、增强构件稳定性以降低结构裂缝开展并改善其耐久性。
对于需进行加固的结构,应依据相应加固原则进行加固。
结构加固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及拆除,如果设计时的安全储备可以利用,通过修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应进行加固,这样可以避免加固中导致的结构受损加剧及新问题的出现;若结构存在损伤已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具有修复及保存价值或者相对拆除重建更加经济时,应对其进行加固;对于文物及一些有纪念意义、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等的建筑物,亦应进行修复和保存;应对加固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构倾斜、失稳、坍塌以及过大变形等问题,在加固设计文件当中提出相应安全措施,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未经鉴定及许可的加固工程,加固后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及使用环境。
2 加固技术及其应用2.1 增大截面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中,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使用同种材料增大原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进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及刚度的加固技术,一般被用于轴心受弯、受压、截面受剪、偏心受压的构件截面增大中,其应用案例主要包括常见的柱、梁、板等。
增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具有技术成熟便于施工、可靠性强、适用面广、对构件抗力及刚度提升幅度大等优点。
截面加固法的应用中,应考虑整体结构,不可仅局限于局部的加大,以避免整体结构局部薄弱层出现重大事故。
增大截面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使用空间、加大结构自重,并且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时,现场的湿作业工作量较大,且养护期也较长,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
试析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方法

试析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方法摘要:现阶段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针对既有建筑就需要进行结构检测、鉴定以及加固,及时地发现建筑工程存在的隐患,并且进行解决。
但是实际作业环节,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逐渐复杂,规模也逐渐扩大,针对其的结构检测以及鉴定就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建筑行业的发展。
此背景下,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既有建筑的分析,针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并且从中得出结构的鉴定以及加固方法。
关键词:既有建筑;结构检测;结构鉴定;混凝土;材料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建筑工艺也日趋精细、复杂。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工程的重要基石,参与建设各责任单位对质量检测工作已高度重视。
但在工艺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结构检测存在一些难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测工作的实施。
在此情况下,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既有建筑的实际,分析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存在的难点,并结合结构鉴定的方法对既有建筑存在的难点进行细至分析,以找到原因及解决策略。
本文从既有建筑入手,浅谈结构检测、结构鉴定以及加固手段,为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图1 建筑结构示意图一、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内容(一)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材料,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结构检测也就需要从混凝土的强度入手。
建筑结构检测中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是指通过对混凝土样本或现场混凝土的测试与分析,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混凝土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材料承受荷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评估至关重要。
实际作业环节,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视。
现阶段针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非破坏性检测,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雷达、电阻率等,对混凝土进行测试,而无需破坏混凝土样本。
通过测量混凝土中声波传播速度、电阻率等参数,可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其次是局部破损检测,在不损伤原结构的条件下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暂时对局部结构有影响,取样后可修复;然后是承载能力试验,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现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内容介绍1、引言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开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工程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局部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再者,局部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前方能满足结构平安及使用要求。
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由于根底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根底加固处理;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层框-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局部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拟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拟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
比方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工程,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标准及监理细那么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
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
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摘要:现代建筑行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建筑结构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同时通过对混凝土刚度以及承载力的运用,也有效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经济标准,建筑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提升。
而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与加固,可以强化建筑物的性能与抵抗能力,是建筑后期维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值得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结构鉴定;加固技术;应用1引言在当今社会,民众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美化程度都有了更高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各建筑部门都在不断强化对既有建筑结构加固以及鉴定两方面的技术。
通过对加固技术以及结构鉴定技术的了解,以及对两种技术应用的分析,找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优化环境,旨在为民众带来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2建筑结构加固原则及注意事项2.1建筑结构加固原则1)经权威鉴定机构鉴定,若建筑结构有必要加固,其应该及时得到加固。
关于加固的范围,其包括建筑物整体、建筑物局部区域或建筑物特定区域。
2)在设计建筑物加固时,应该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施工方法的可操作性、施工的便捷性。
若建筑结构为砼结构,应该提高砼强度等级、加强建筑结构连接或构造措施等。
3)若建筑结构损坏因素为振动、冻融、腐蚀或高温等,在加固这一类建筑物时最适宜的加固措施为排除、抵御或降低以上影响因素的措施。
4)在建筑物加固过程中,除了考虑建筑物加固的效果,还应该考虑加固所体现出的经济性,即最大化实现建筑物加固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或最大化减少构件拆除及不损伤建筑物原构件。
5)建筑物加固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若发现建筑结构出现严重缺陷,应该责令施工人员立刻停止作业,待安全隐患完全排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2.2选择建筑结构加固方案相关注意事项1)在确定建筑结构加固方案时,应该尽可能做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施工方法的简洁性、施工工期的最优性及施工投资的经济性。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加固工程案例中,过度重视工程加固效果,而忽略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经济性及技术合理性等方面的现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物中的应用综述 陈振宇

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物中的应用综述陈振宇摘要:现有建筑物,经过多年的使用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者由于建筑物设备和生产设备的过时,使用荷载的变化,要求增加设备和负荷,改变建筑物某一部位的结构等均需按现行标准和规范,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与加固。
本文就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物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加固;建筑物质量引言由于设计、施工的缺陷,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损伤、老化、劣化,改变使用功能,以及火灾、地震等原因,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受损严重。
建筑结构的维修加固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特种工程,施工难度大,成为结构工程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有关资料指出,经济发达国家逐渐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旧建筑物的维修、改造和加固方面,建设总投资的40%以上用于建筑的维修加固,不足60%才用于新建筑的建设。
在美国,新建筑业开始萧条,而维修改造业兴旺发展,每年用于桥梁维修和加固的工程费用就达数十亿美元。
一、建筑加固原则在现有结构的维修、加固设计中,首先应保证原有结构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满足可靠度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施工条件、施工工期、使用要求、加固成本等因素,设计步骤一般包括问题分析、方案拟定、可行性论证、加固后结构的力学分析和校核、详细设计等。
为了使结构的维修、加固最终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尽可能使加固措施发挥综合效应,提高加固效率。
例如,如果除承载力不足外,钢筋混凝土校还存在刚度偏低的问题,则可考虑外包混凝土的加固方案。
如果结构构件存在高温、冻碰、化学侵蚀等造成的损伤以及保护层厚度不足等缺陷,在选择加固方案时也应同时考虑。
(2)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结构构件,发挥原结构的潜力,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和更换。
(3)尽可能减小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影响。
对十住宅、商场等民用建筑,应尽可能避免降低房屋的净高,缩小使用空间,影响房屋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功能;对于工业建筑,应尽可能避免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物料运输等造成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内容介绍1、引言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
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 年代,目前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 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 层框- 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部分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较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
比如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项目,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规范及监理细则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
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
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
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工程参建单位不了解上述程序,加固设计前未对既有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加固施工工序及施工作业指导随意性强,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责任主体不进行专项验收,对加固质量不能形成明确结论。
相应的加固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规范及技术规程等掌握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处理类规范、技术规程等发展水平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滞后。
很多规范及技术规程编制水平及条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没有及时纳入此类技术规范中。
同时,我国目前涉及到工程结构鉴定、检测、加固处理等类的规范及规程种类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
因此,在我站在监督中发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普遍反映对此类规范及技术要求了解甚少,掌握不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知识。
我站监督中发现有相当多参建单位连基本的规范都不具备,甚至提到某一规范时候非常茫然。
4)加固工程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由于上述所列的客观原因,致使工程加固处理中的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有:加固设计或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专项资质,或加固设计前未进行结构鉴定;加固工程多为专业分包队伍实施,相当多总包单位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加固分包缺乏管理,基本采取以包代管模式,未落实总包单位应尽职责;监理单位也基本因相关知识缺乏而将监理工作(质量证明文件、工序、隐蔽验收、重点部位旁站、验收等)流于形式;施工过程疏于管理,工序控制混乱,加固所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严重缺失,部分需进行现场加固性能检验的工作也未执行;相应的加固效果验收也是流于形式,原因就在于相关参建单位不了解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要求,提不出具体要求。
鉴于本地区目前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所处现状及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为迫切需要进行此类知识的宣贯,通过学习提高参建责任主体对此类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监督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尽早消除加固处理中的种种误区及质量控制盲点,提升此类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本着此一目的,笔者查阅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要求,参考该领域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会议成果,并结合本人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及既往的工程实践,拟从工程结构鉴定及加固处理的流程、规范体系、常用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参建主体质量行为、实体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整理,以便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学习提高,更好指导工程实践。
2、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概述及应用2.1 结构可靠性鉴定概念及常用方法1、可靠性鉴定基本概念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 年)内,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安全性”即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及外加约束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时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适用性”即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裂缝等;“耐久性”即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如在基准期内,砂浆粉化、砖墙体风化、砼的碳化、钢材的锈蚀及木材的腐朽等均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值)。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正常使用性鉴定”即包括上述“适用性”和“耐久性”的鉴定。
结构耐久性鉴定只能根据现有结构的耐久性性能及使用中的耐久性累积损伤信息反馈,鉴定的重点是根据结构的损伤程度、损伤速度、维修状况及其对结构安全的危害程度等,推算其结构自然寿命的剩余耐久年限,估计结构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继续使用是否能满足下一个目标使用年限的要求。
结构可靠性鉴定就是通过调查、检测、分析和判断等手段对实际结构的“三性”进行评定的过程,结构质量检测好比医生看病时的各种检查化验,目的在于解决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对旧建筑物进行鉴定、加固、改建、扩建,或由于超载使用、结构存在过度变形裂缝、腐蚀、火灾、爆炸、地震等造成建筑物损伤等情况,都必须通过结构检测来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实际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测取一些必要的数据,为鉴定及加固改造提供依据。
结构检测内容主要为材料强度、结构裂缝、结构变形、结构缺陷、结构腐蚀、荷载条件及结构几何尺寸等。
通过结构损伤分析原因及其对结构的危害,作出鉴定结论,最后应对现存建筑物提出处理意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固。
2、可靠性鉴定常用方法对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方法有:传统经验法、使用鉴定法、概率法以及概率极限状态鉴定法等,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概率极限状态鉴定法。
2.2 结构鉴定分类鉴定实务中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建筑物用途来划分,大致可划分为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两大类,两大类建筑因其自身功能及特点不同也分别遵循不同的规范体系。
1、工业建筑既有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存在下列情况的应进行可靠性鉴定:◊因生产设备更新、工艺流程变革或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对厂房结构提出新的使用要求;◊各类事故及灾害导致结构损伤,需对其可靠性重新评定,恢复结构功能;◊长期使用或生产环境变化后,对原结构可靠性产生怀疑时;◊结构原设计或制造安装过程中遗留下较严重的缺陷,需鉴定其实际承载力;◊年久失修或使用年限已超过设计基准期;◊其他需对厂房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的情况。
2、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可分为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性鉴定。
a)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建筑物大修前的全面检查;◊重要建筑物的定期检查;◊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的鉴定;◊建筑物超过设计基准期继续使用的鉴定;◊为制订建筑群维修改造规划而进行的普查。
b)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安全性鉴定:◊危房鉴定及各种应急鉴定;◊房屋改造前的安全检查;◊临时性房屋需要延长使用期的检查;◊使用性鉴定中发现的安全问题。
c)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正常使用性鉴定:◊建筑物日常维护的检查;◊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鉴定;◊建筑物有特殊使用要求的专门鉴定。
3、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现有建筑相当一部分未考虑抗震设防,有些虽然考虑了抗震,但与第三代烈度区划图等的规定相比,并不能满足相应的设防要求。
1977 年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和震害经验表现,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目标,比抗震设计规范对新建工程规定的设防标准低。
我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是1974 年才正式实施的,在此之前绝大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在此之后有些地区因设防烈度的提高而使原有按较低烈度设防的建筑可能不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2.3 结构鉴定的程序、工作内容及评级标准1、鉴定程序1)工业建筑的鉴定程序应遵循《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的相关要求,即图1所示:图1 工业建筑鉴定程序流程图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程序应遵循《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相关要求,即图2所示:图2 民用建筑鉴定程序流程图3)危房的鉴定程序应遵循《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2004 版)的相关要求,即图3所示:图3 危险房屋鉴定程序流程图4)建筑的抗震鉴定程序,应遵循《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中第3. 0. 1条规定,即:a)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b)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c)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d)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2、鉴定的工作内容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危房及抗震鉴定的工作内容应分别遵循《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中第2. 1. 3 条至2 . 1. 6条、《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第3. 2 . 3及3. 2. 4条、《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2004版)以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的对应章节要求执行。
3、鉴定评级1)工业建筑的可靠性鉴定评级依据《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应划分为子项、项目或组和项目、评定单位三各层次,每个层次划分为四个等级,具体详见下表1 所示:表1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评级层次及等级划分2)民用建筑的鉴定评级,包括安全性、正常使用性以及适修性评级三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