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规律探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考生在本专题备考的时候要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要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关注他们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的睿智、意志和品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贯穿在对政治、经济、文化史的考察中,西方先哲预计会是考察的重点之一,从题型看,主要是非选择题。
本专题备考时要具备的方法技巧有如下几点:首先要理顺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线索,要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发展阶段相结合。
其次,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科学,要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①明确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其思想和行为是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是唯一的,例如气节、修养、品质等个性特点也可以在一定评价环境中作为标准;②将历史人物放在其身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任何历史人物都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要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特点、伦理道德的观念以及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等去评价,而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古人,更不能从今人的好恶去看待古人;③寻找历史人物思想行为的主导方面,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既要全面分析其思想行为又要能够突出其活动中最主要的、影响最深远的主导方向;④评价历史人物需要准确、公正和详尽的史实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使结论无误。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标纲一体解读考点全面解析考点详解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历史功绩1、统一全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新纪元。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教案4 人民版选修4.doc
人物选修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与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康乾盛世与落日余辉”的讨论,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概括和阐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
确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结构第一段落:“少年天子”康熙即位之初巩固自身权力(1)幼年玄烨即位,由索尼、鳌拜等辅政;祖母教诲。
(2)智擒鳌拜与加强专制统治①原因: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结党乱政清版图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中央权力必须加强;满汉矛盾、满族贵族间的矛盾及各种反抗力量日益增强,也必然要加强政府镇压与控制的能力。
②除鳌拜:略③此后,康熙设南书房、恢复内阁,通过勤政,大权独揽。
无论议政王大臣、内阁大学士、入值南书房的汉官均不得擅权,他们的权力由皇帝授予,并随时可被收回。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责无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康熙④清完全意义的专制政体从康熙开始。
第二段落: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1)即位时面临的状况:康熙即位时:饱经战火、经济凋敝、国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蒙古准噶尔部沙俄侵略雅克萨噶尔丹叛乱满汉矛盾仍尖锐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叛乱郑氏驱逐荷兰殖民者后,即占据台湾,与清廷对峙(2)平定三藩①原因:清初所设的三藩名义上隶属中央,实际上各自拥兵,干涉地方,恣意横行,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成套教案人民版选修四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崛起:原因: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
表现: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成为当时的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1)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
按照秦国法律,国君到22岁举行冠礼,然后才可以亲理政务。
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中,秦国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掌管。
当时,吕不韦被尊为“仲你”,把持着秦国大权,权倾一时。
(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
此时,并以放纵坶的罪名,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强令他迁居蜀郡,吕不韦畏罪自杀。
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政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已手里。
3、战略:离间敌国,远交近攻(1)秦王嬴政是一个有着极磊抱负和雄心的人,他亲政后继续其先辈开创的伟业,准备并吞六国。
他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2)秦国的东进行动,对六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采纳了李斯和尉缭提出的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活动,用重金收买六国的大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划建议,把收买敌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的进攻合起来。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教学过程(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穷十年之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郡县管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是杰出的政治家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 人民版选修4-人民版高二选修4历史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知识疏理】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2)长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强大;(4)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善用人才,远交近攻的灵活战略,等等)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打韩、离间计灭赵、水攻魏、强攻灭楚、最后横扫燕齐。
(即韩、赵、魏、楚、燕、齐)统一意义:①适应了人民的要求,实现了国家统一,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实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和民族融合的加强。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如何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结束分裂,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③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措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④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即实行暴政。
①严刑酷法,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焚书坑儒箝制思想,摧残文化;③其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短期而亡。
(3)总结: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功大于过。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者------唐太宗1、唐太宗“贞观之治”主要表现。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1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1 古代的政治家一.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运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梳理(一)秦始皇—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条件(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教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学习总结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学习总结一、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人物类别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政治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制定《唐律》、完善科举制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民族和睦的政策,唐蕃和亲等平定噶尔丹叛乱对外关系兼收并蓄,对外开放抗击沙俄,维护主权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1.秦始皇(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2)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3)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3.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
(2)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平定噶尔丹叛乱。
(4)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
(5)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1.相同点(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教案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运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梳理(一)秦始皇—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条件(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人民版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考点说明:1.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单元阅读内容“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少年皇帝”★基础过关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时代背景(1)政治:诸侯兼并争霸,礼坏乐崩;民众渴望统一。
(2)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迅速发展。
(3)文化:出现局面,各种思想流派比较活跃。
(二)功绩1.统一六国(1)经过:采用战略,先后消灭等六国。
(2)影响:结束春分裂割据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上:中央建立建立制度,地方推行制度,其要害在于。
(2)文化上:统一,以为统一的文字;(3)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与;(4)交通上:修筑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其中陆上交通由、等组成;(5)军事上:北击,南征百越,修筑长城。
3.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一,但限制思想,摧残文化。
②修筑长城:客观上有利于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但百姓徭役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增加了百姓负担,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的出现1.主要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1)隋朝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法律:军事:交通:思想文化专制繁重的徭役、兵役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 原因: 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 ) ( )(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节《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参考教案1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与水平: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动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唐太宗擅长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正等方面的诸多例如,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透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同时,理解战争仅仅民族关系的支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导入新课假如问我们同学,我们中国古代哪一朝代最为强盛,我猜测,绝绝大部分同学会说:唐代。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盛的国家,制度完善,经济繁荣,文化开明。
那么唐代这样的盛世伟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我们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
他是唐代的开创者,他辅佐父亲李渊从太原起兵,灭隋,平等大小起义军队,完成统一;同时他也是整个唐代伟业的奠基者,他在位时期,各项政治制度趋于完善,经济文化繁荣,民族稳定团结。
所以我们说,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三)讲授新课一、唐太宗生平简介1、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2、劝父亲太原起兵,建功立业统一全国。
3、培植势力,发动玄武门之变。
4、平定边疆,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5、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6、擅长用人、纳谏。
7、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二、东征西讨定基业(军事统一全国)1、隋末农民起义隋炀帝暴政: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等。
但他开凿大运河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教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目标导航]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
2.经过(1)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
(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
(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
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运用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主要措施。
难点: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分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复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布置学案,明确本单元教学知识的重难点。
学生1、课前预习本单元知识。
2、对学案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复习课效率更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复习课】展示诗句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
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一千秋功过秦始皇[课前预习]1. 年,秦军灭掉,实现了国家统一。
2.秦王统一全国后,自称,建立了以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三年后秦朝。
[知识归纳]1.秦王嬴政亲政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鞅变法秦国经济迅速进展,国力迅速增强;(2)秦国不断扩张,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嬴政采取果断措施,铲除了权臣,把握了国家大权。
2.嬴政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要紧缘故:(1)客观上,终止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
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庞大灾难,人民专门期望统一。
(2)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进展,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3)赢政平定权臣叛乱,把握了国家大权。
(4)赢政注重用人,采纳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成功拆散了六国联盟,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5)赢政先后发动战争,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3.用图示法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缘故: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爱护国家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进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建立郡县制度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及特点:赢政完成统一后,即着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要紧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制度、地点行政制度等方面。
差不多特点:皇帝独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存在着中央与地点、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等;沿着地点向中央集权、中央向皇帝集权的轨迹运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判: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进展,有利于爱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爱护社会安定,全国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进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的政治家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
秦始皇是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封建社会开展推向顶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开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开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稳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古代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知识梳理】一、秦始皇〔一〕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客观条件:①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开展,各民族、各地区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根底。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根底;长期的兼并,形成了局部统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稳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阔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①秦国商殃变法比拟彻底,国力强盛,经济开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②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概。
〔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概。
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统一的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方式:兼并〔3〕过程:灭韩、赵、魏、楚、燕、齐。
3、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强大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开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稳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九卿制;公布?秦律?,统一法律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1.举兵反隋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617~624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军事集团,唐朝统一了全国。
3.夺取帝位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当上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特别提示]“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政治现象。
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击破东、西突厥(民族政策)1.击破东突厥(1)东突厥颉利可汗率10万铁骑兵临长安附近的渭水北岸。
(2)唐太宗采取了多种策略应敌,包括积极备战、和谈及分化敌方的策略。
(3)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责力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
(4)安置东突厥降部,册封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及其他各部酋长,巩固了北方边防。
2.击破西突厥(1)为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部队,其主帅自杀,其子投降。
(2)642年,唐军沿天山南麓伸展,不久唐军灭掉西突厥。
3.和亲吐蕃唐太宗和吐蕃建立了密切关系,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
4.影响(1)唐朝国威远播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被漠南、漠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规律总结]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1)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3)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4)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学案4专题学习总结[学习目标] 1.留意归纳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位政治家的主要历史功绩,分析他们所实行的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2.本专题内容与必修一、必修二联系比较亲热,学习时留意联系有关内容。
3.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进展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评价他们时确定要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其历史贡献,也要看到其不足,要将历史人物和大事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考察;同时也要用阶级分析法看待历史人物。
4.在学习历史人物时,不要遗忘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共性特点,借鉴他们的共性优点为我所用,用以反思自我的不足。
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历史功绩(1)统一全中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心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开国家分裂。
(3)巩固中心集权①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③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四郡。
④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2.历史过失(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修长城,广征徭役。
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领域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进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重视法制建设经济连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疗养生息,轻徭薄赋训练进展隋朝的科举制民族促进民族团结和进展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2.(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进展、文化富强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前预习]
1. 年,秦军灭掉,实现了国家统一。
2.秦王统一全国后,自称,建立了以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三年后秦朝。
[知识归纳]
1.秦王嬴政亲政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鞅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2)秦国不断扩张,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嬴政采取果断措施,铲除了权臣,掌握了国家大权。
2.嬴政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1)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非常渴望统一。
(2)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3)赢政平定权臣叛乱,掌握了国家大权。
(4)赢政注重用人,采纳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成功拆散了六国联盟,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5)赢政先后发动战争,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3.用图示法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建立郡县制度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及特征:赢政完成统一后,即着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
基本特征:皇帝独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等;沿着地方向中央集权、中央向皇帝集权的轨迹运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全国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秦始皇扩大和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扩大军事: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长城;凿灵渠
和政治: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残酷刑罚
巩固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建驰道;沉重赋役
统治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5.从秦国国王到始皇帝的赢政。
从即位到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公元前247—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期赢政是秦国国王。
其主要事迹有:(1)平定权臣叛乱,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
(2)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
(3)把收买帝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进攻相结合,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和齐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适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要求,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从统一中国到去世(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这段时期的赢政是秦朝皇帝。
其主要事迹有:(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包括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官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制度,设郡县。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统一文字。
确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
(4)交通方面,统一车轨,修筑通往全国的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
(5)扩大疆域,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抢掠。
(6)军事上同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
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
其主要暴政有:(1)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2)实行沉重的赋税和兵役、徭役。
(3)实行严刑酷法。
这些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秦朝迅速灭亡。
6.秦始皇的评价。
功绩:(1)重视用人,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2)采取一系列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见,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过失:(1)为人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2)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实行严刑酷法,以刑杀为威,极其残暴。
可见,秦始皇又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前后联系]
必修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专题一第二课)
必修三:知道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专题一第二课)
[当堂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1)材料一对皇位的继承做了怎样的规定?
(2)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自商鞅变法图强以来,就逐渐形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并开始了兼并山东六国的斗争。
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努力,至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继位时,实现统一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材料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封建朝廷。
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
它恰似一座金字塔,高踞塔尖的是封建皇帝,而压在塔底的则是劳动群众,这座封建政治金字塔的修建,标志着秦皇朝的建立。
材料三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建立封建皇朝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开拓岭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秦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但抵达南岭后,却遭到了南越和西瓯人的顽强抵抗。
……秦军经过残酷而持久的激战,“三年不解甲弛弩”,才打败南越,攻占了番禺。
但西线的军队仍继续受到西瓯人的阻击。
特别是军粮的转运受阻,致使秦军粮食匮乏,无力作战。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秦始皇乃命监御史禄(史称监禄或史禄)凿渠通道,修成了灵渠。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始皇建立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此外,秦始皇还有哪些类似的功绩?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生转相牵连告发,结果查出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
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
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监蒙恬于上郡。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赢政即位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后来赢政是如何改变“委国事大臣”这一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