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

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
人民版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word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前预习]

1. 年,秦军灭掉,实现了国家统一。

2.秦王统一全国后,自称,建立了以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三年后秦朝。

[知识归纳]

1.秦王嬴政亲政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鞅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2)秦国不断扩张,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嬴政采取果断措施,铲除了权臣,掌握了国家大权。

2.嬴政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1)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非常渴望统一。(2)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赢政平定权臣叛乱,掌握了国家大权。(4)赢政注重用人,采纳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成功拆散了六国联盟,削弱了他们的实力。(5)赢政先后发动战争,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3.用图示法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建立郡县制度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及特征:赢政完成统一后,即着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基本特征:皇帝独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等;沿着地方向中央集权、中央向皇帝集权的轨迹运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全国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秦始皇扩大和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扩大军事: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长城;凿灵渠

和政治: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残酷刑罚

巩固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建驰道;沉重赋役

统治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5.从秦国国王到始皇帝的赢政。

从即位到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公元前247—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期赢政是秦国国王。其主要事迹有:(1)平定权臣叛乱,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2)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3)把收买帝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进攻相结合,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和齐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适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要求,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从统一中国到去世(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这段时期的赢政是秦朝皇帝。其主要事迹有:(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包括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官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制度,设郡县。(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文化上统一文字。确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4)交通方面,统一车轨,修筑通往全国的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5)扩大疆域,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抢掠。(6)军事上同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暴政有:(1)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2)实行沉重的赋税和兵役、徭役。(3)实行严刑酷法。这些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秦朝迅速灭亡。

6.秦始皇的评价。

功绩:(1)重视用人,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2)采取一系列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见,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过失:(1)为人刚愎自用,拒谏饰非。(2)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3)实行严刑酷法,以刑杀为威,极其残暴。可见,秦始皇又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前后联系]

必修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专题一第二课)

必修三:知道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专题一第二课)

[当堂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1)材料一对皇位的继承做了怎样的规定?

(2)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自商鞅变法图强以来,就逐渐形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并开始了兼并山东六国的斗争。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努力,至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继位时,实现统一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材料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封建朝廷。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它恰似一座金字塔,高踞塔尖的是封建皇帝,而压在塔底的则是劳动群众,这座封建政治金字塔的修建,标志着秦皇朝的建立。

材料三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建立封建皇朝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开拓岭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秦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但抵达南岭后,却遭到了南越和西瓯人的顽强抵抗。……秦军经过残酷而持久的激战,“三年不解甲弛弩”,才打败南越,攻占了番禺。但西线的军队仍继续受到西瓯人的阻击。特别是军粮的转运受阻,致使秦军粮食匮乏,无力作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秦始皇乃命监御史禄(史称监禄或史禄)凿渠通道,修成了灵渠。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始皇建立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此外,秦始皇还有哪些类似的功绩?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生转相牵连告发,结果查出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监蒙恬于上郡。——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赢政即位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后来赢政是如何改变“委国事大臣”这一局面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