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

(3)举例说明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外政策的主 要变化。(3分)这些变化导致了什么相同结果?(1分) (3)由“中立”到参与并领导反法西斯战争,与苏联两 分天下,推行霸权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 展。
回答: (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 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 争论的最后结果。(6分) (3)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 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 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4 分)
(4)矛盾体系 纽结点 几对主要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殖民霸权问题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欧洲霸权问题 美 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 海上霸权问题 美 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2、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 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 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3、瓦解: 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积极重建 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 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随之瓦解。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 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 顿体系彻底崩溃。
(纵德反苏)绥靖政策
28.(04高考广东卷)阅读以下材料: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 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 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 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 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 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 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 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 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 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 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 具有决定作用,各国致力于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 具有决定作用,各国致力于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 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如: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如: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的尤里卡计划、中国的863计划等;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不断 。 计划等; 西欧的尤里卡计划、中国的 计划等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生原因
多极化趋势加强
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科技: 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主题: 主题: 和平与发展
“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多强” 一超多强 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霸权主义
经济实力
表现 主要障碍
决定性作用
影响
• (5)、联合国 )、联合国 )、 • ①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 个国家 年春天, 苏等50个国家 建立: 年春天 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月 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 约。 • ②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 构)。 • ③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常任理事国: • ④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 ⑤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 原则: 联合国宪章》 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 共处等。 共处等。 • ⑥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 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 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 治格局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
要深入理解这一格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以中美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往来规模巨大,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冲击。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经济格局。
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这使得全球经济权力逐渐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从而引发了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变革。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价值观,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根据自身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在人权问题上,西方国家常常以自身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外交争端。
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战略利益。
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也拥有强大实力,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地区性军事冲突和争端,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反映了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作用。
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各国在获取和控制这些资源方面展开竞争。
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全球大国关注和角逐的焦点,也引发了该地区长期的动荡和冲突。
在地区层面,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英国脱欧给欧盟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欧盟内部在经济政策、难民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国际关系中的三个体系和三个格局

国际关系中的三个体系和三个格局:国际关系可概括为三个体系和三个格局。
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多极化格局。
维也纳体系背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引起欧洲封建君主们的恐惧,普、奥、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多次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掌权后,法兰西帝国一度在欧洲盛极一时,但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战胜法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确立战后欧洲秩序。
形成: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通过决议: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维护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欧洲统治秩序称为维也纳体系。
实质: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不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任意践踏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阻挠德意的统一,是历史的反动。
但在维也纳体系下,用开会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瓦解:法国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封建王朝,进一步动摇了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欧洲封建统治秩序;18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发动一战,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确定利益分配、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些条约包括:战胜国处理战败国的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惩罚和削弱德国;还有对奥、匈、土尔其的尔和约。
这五个和约所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
凡尔赛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日英之间竞争激烈,为缓和各国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二、1989——至今多极化趋势发展 1、1989——2007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 相对力量空前强大。美在国际事务中主要执行 单边主义,如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入侵伊拉克 和阿富汗,均未获得联合国授权。 2、2007——至今 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于2007年开始陷入金融危机;美国陷 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经济实力被消耗;经 济多极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除了稳步发展生产还需要创造性地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分配体制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环境解决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反差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包容性和吸引力
第一讲 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崛起 一、1945——1989 两极格局 1、1945——1969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与苏联对峙,美 占优势,试图颠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 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古巴等实 行封锁禁运。 2、1970s——1989 西欧、日本、中国及第三世界力量兴起, 冲击两极格局。美国因越战,相对衰落。八十 年代开始,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入改革开 放时期。
5、中国崛起是和平发展为主的崛起,各种因 素综合决定了中国有可能改变新兴大国崛起 引起各种力量剧烈冲突的旧模式,使国际局 势保持动态平衡和柔性过渡。 6、中国崛起是第三世界大国争取自己合法权 益的正当行动,中国始终设身处地考虑第三 世界国家的利益,坚决维护互利共赢的新型 国际关系,缔造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7、中国崛起必定会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验和教训,把国家实力增长与改善民 众生活,把国内政治改革与国际政治的民主 化结合起来,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4、八十年代,中国坚决反对苏联扩张主义,与 美、日、欧结成了某种战略默契,从西方获取 了一定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的支持。 5、苏联解体后,美国战略压力减轻,其经济90 年代持续增长,逐渐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看待, 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激发了中国的自强和自主 意识。 6、911事件后,美国开始把反恐当作主要任务, 深陷战争泥潭,中国则继续抓住难得的机遇持 续提高自己的军力和国际影响力。 7、随着综合实力增强,中国从单纯的韬光养晦 策略逐步走向清晰的大国崛起战略,分别对待 战略伙伴和竞争对手,注意保持战略均衡。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影响
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3.两极格局是如何走向解体的?
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70年代第三世界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 用,有力地冲击两极格局; 3.美苏争霸的长期消耗;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1.什么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力量对比的 变化重新瓜分世界,主要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太 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了“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2.凡尔赛体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护的? 如何评价该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目的:惩罚和削弱德国 1.召开巴黎和会, 签订《凡尔赛和约》
3.体系的掠夺性和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战胜国之间、 战胜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最终促使了体系的瓦解。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奥地 利
南斯拉夫
一战前的奥斯曼 战后土耳其 土耳其帝国
3.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如何评价该体系?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美国于1921—1922年发起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1.当今世界什么原因推动国际关系格局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根源: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了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 家的反对。 2.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与美国相 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 很大改善。 3.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4.欧盟成立,促使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 步提高和增强。 5.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 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格局分析框架及如何认识国际关系格局

还有不均衡性,复杂性,过渡性,多极趋向性。由于这些因素存在,国际关系体系进程的主要内容的重大变化,预示着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多极趋向性。
首先,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优势并没有如在军事领域那么明显。早在70年代,世界经济就开始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日本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曾给美国这一世界经济的霸主以沉重的打击。到90年代初,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欧元的实施,都使得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只要中国牢牢抓住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中国必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文化或文明的领域内,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当今世界虽然仍占优势,但其他文明复兴和成长正在日益抵消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动摇着西方文明的霸权地位。东亚儒家文明在战后的复兴和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东亚奇迹、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成长,已展现了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可能性。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印第安文明、伊斯兰文明等都将会在21世纪展现其应有的影响和在世界中的地位。亨廷顿就认为,“后冷战时代世界政治的一个主轴是西方的力量和文化与非西方的力量和文化的相互作用。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专题四 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知识梳理: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国际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的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利益。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好坏取决于国家利益是否有冲突。
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基本要素是①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
②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知识简表: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不同点: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⑥体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2)简述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变化后中国的地位: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变化的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国际关系格局

一、概念及演变概况
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它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或体系。
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国家之间的竞争、冲突与合作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从相互关系产生的矛盾根源看,可以划分四种基本类型的国际关系,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七讲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

第七讲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1、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冷战的格局,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世界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但是直到现在世界格局最终局面仍未形成,世界仍处在多极化演变进程中。
2、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为称霸世界而进行的除战争之外其他一切手段的的对抗。
一部分战后国际关系一、美苏冷战格局形成(1947-1991)1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苏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安排战后世界的会议,该会议实质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安排。
①二战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②战后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实力膨胀的体现);③苏联实力增强并努力扩大世界影响;④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⑤双方存在猜疑与不信任。
注意: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两国的超强实力与称霸世界计划的冲突,两国对抗局限于冷战则是因为两国认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2开始标志及冷战表现①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公开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并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就是杜鲁门主义,随即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②表现:A注:济领域的运用,该计划是美国旨在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发展经济,增强抵抗苏联扩张的能力。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和援助的组织。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是苏联联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机构。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12月,是美国为首的对抗苏联的军事组织,一直存在至今。
华约:全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波兰首都华沙,是苏联在军事方面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组织。
该组织一直存在到苏联解体前后。
同时华约的城里也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柏林危机:二战后,德国领土与首都柏林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苏冷战开始,西方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因为美苏冷战分裂,后来,斯大林为打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举动封锁西占柏林区,由此导致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出现。
国际关系基本知识_2

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 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和原则
确立了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等) 调整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内容更新,“领事裁判权”等被清除 国际法编撰系统化、法典化
与国家生存相关: 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承认与继承权等
国家的义务:恪守条约, 忠实履行各项国际义 务。
(1)七项基本原则
基本内涵 民族自决问题上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谋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一致性 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
(2)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17 年《和平法令》中提出: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4 年 4 月出现在中、印外交文件中,6 月与印、缅签约 1955 年 4 月万隆会议与十项原则
各国在 实践中不断 重复
如:划分国界 (河流、分
水岭)
对它予以 法律确认
如:外交使节 豁 免权既国际 习惯可条约 化
内容更广泛 有些尚未形成 法律拘束力 国际礼遇和国际道 德
如:外交对等、 人道主义救助
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近代国际关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国际法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1、古代社会国际关系 2、中世纪国际关系 3、近代国际关系 4、现代国际关系
1.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形事与政策)

一、对当前国际格局及其主要特征的 简要认识
2.国际格局体系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资本主义世 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英法 操纵了会议,美国成为最大获益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其 内部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 加剧而逐渐瓦解。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3年退出国联。1935年,德国 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队,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 军事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了。
一、对当前国际格局及其主要特征的 简要认识
2.国际格局体系的演变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随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 )、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 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 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一世界 格局并不稳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一体化建设 、俄罗斯振兴经济的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力量,世界 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也 是中国首次举办首脑峰会。
金砖国家(BRICS)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 奥尼尔(Jim O'Neill) 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 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 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 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 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 “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 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 团结。
世界多极化

2003年10月15日,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成功,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标志着我 国综合国力的日益 增强. 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卫星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顺 利射。嫦娥一号发 射成功体现了中国 强大的综合国力以 及相关的尖端科技, 是中国发展软实力 的又一象征。
……当看到峰会已无法阻 止时,美国警告巴西不要损 害中东和平进程。至此,美 国仍不放心,要求作为观察 员参与此次峰会。为防止美 国干扰会议进程,巴西拒绝 了这一要求,并称“这是一 次公开会议,你们(美国) 可以通过电视观看”。
6、广大发展中国 家在国际社会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4、我国的应对策略
。
面对世界多极化,中国面临着 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国的 应对之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 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说明我国实 施的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 略已取得可喜成效。但也要清醒的看 到,我国的现状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 的差距。要增强忧患意识,继续发愤 图强。
合作 竞争
基础
综合国力 经济和科技实力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才是硬道理
落实科学 发展观
能力提升:
(1)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内涵不同。经济全球化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是各国 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当今世 界相互依赖、联系加强的趋势;世界多极化是相对两极格局和单极 世界而言,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 组合,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 趋势。 (2)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存在着密切联系。经济 全球化带有双重性,它既给世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给发展 中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 中,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来解决。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不 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
现当代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的国际关系:(略述)主要是殖民掠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一)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可为第三个时期:从1945年到50年代末,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时期。
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政治基础动摇,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全球战略的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
美国凭借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把战前对抗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纠集在一起,组成了帝国主义阵营。
苏联同新生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一起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要称霸全世界,遇到了苏联这个最大的障碍。
美苏由联盟转为敌对。
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两大阵营的全球对抗。
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的重点,苏联是主要对手,“冷战”是美国采取的主要方式和政策。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进行“冷战”宣传。
1947年美国抛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方针——杜鲁门主义,公开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帜,“冷战”全面展开。
接着美国又实施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盟主的西方防御体系“北约”组织。
针锋相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建立了“华约”组织。
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在亚洲,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建立亚太军事同盟体系,组成了对中国和苏联的包围圈;发动侵朝战争;武装侵占中国台湾;发动侵越战争。
中朝越等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
总之,两大阵营的对峙构成了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从60年代到70年代,是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时期。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
同时,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分裂,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90年代至今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 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 面(2)美国、俄罗斯、日本、 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 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3)向多极 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 总趋势走向缓和,呈现出 缓和与紧张、和程
格局 时期
原因及表现
两极格 局 形成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
势;(2)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
20世纪50 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3)“北约”
年代中期
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 格局最终形成
两极格 局 动摇
20C50年
(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2)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代后期特 (3)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
别是70年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 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4)七八十年代,
代以来至 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80年代 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格局
时期
原因及表现
两极格局 结束或瓦解
多极化趋势
20C80年代末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 90年代初 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学习资料

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于中国和美国又分别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打破神话,鼓舞信心;提高了国际地位; 赢得和平环境; 丰富作战经验; 激发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 美国对中国的长期封锁,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美国:战略企图失败、中美处于敌对
朝鲜战争的影响
2、对东亚局势: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 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④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消 极 ①两强相争,冷热交织,国际局势紧张。(两 影 强相争 长期不宁 ) 响 ②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
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
理解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雅 尔
形成基础、奠定框架
两 极
对抗表现(手段)
冷
塔 体 组成部分、集中体现
二、二战后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几种类型:
1.冷战中的热战: 2.世界长期热点: 3.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局部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 战争:
代表性战争:
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印巴战争和
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和 伊拉克战争
局部战争的国际背景
1、局部战争的国际背景可以分为两个时段,海湾战 争是分界线。 2、海湾战争以前的局部战争,无论朝鲜战争、越南 战争、中东战争都可以看到美苏两极对峙的影响,即 “冷战”中的“热战”。 3、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有隐有显。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显,中东战争隐。因此,中东战争要注意 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4、海湾战争时,虽两极格局尚存,但苏联已无力与 美国争雄,退出争锋。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美国 在国际格局中扮演了主角。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

(二)多极化格局的力量结构
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主动性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 (1)一 (1)一“极”不能主宰世界。 (2)五大力量中心竞相发展。 (2)五大力量中心竞相发展。 (3)第三世界成一支重要力量。 (3)第三世界成一支重要力量。 (4)地区力量中心迅速发展。 (4)地区力量中心迅速发展。
第二阶段,从60年代-80年代末,欧洲、 年代- 年代末, 第二阶段, 60年代 80年代末 欧洲、 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形成美、 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形成美、欧、日 经济上的“三足鼎立” 为了共同对付苏联, 经济上的“三足鼎立”。为了共同对付苏联, 也是出于无奈,美国与西方盟国结成了伙伴 也是出于无奈,美国与西方盟国结成了伙伴 关系。 关系。
(三)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1)大国关系日趋均衡。 (1)大国关系日趋均衡。 大国关系日趋均衡 (2)国际合作日趋加强 国际合作日趋加强。 (2)国际合作日趋加强。 如果说两极格局时是对抗多于合作,那 么在多极化时代则是合作多于对抗。 3)国际关系日趋民主 (3)国际关系日趋民主
第二、 第二、地区参与机制
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 欧洲联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地区性组织。 欧洲联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地区性组织。 由美国、加拿大、 由美国 、 加拿大 、 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 由贸易区, 由贸易区 ,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有的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
§2
国际体系的主要关系
一、东西关系 二、西西关系 三、南北关系
一、
东西关系
东西关系, 既是一个政治概念( 主要) 东西关系 , 既是一个政治概念 ( 主要 ) , 也 是 一 个 地 理 概 念 。 它 是指二战结束后至 1991年年底这段时间内社会主义国家与本主 1991 年年底这段时间内社会主义国家与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 特别是以美国苏联为中 心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 心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 , 但最主要的 美苏关系, 是 美苏关系 , 即以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 主要角色, 以它们之间的合作、 主要角色 , 以它们之间的合作 、 冲突和争霸 为主要内容, 由有关国家( 首先是欧洲国家) 为主要内容 , 由有关国家 ( 首先是欧洲国家 ) 参加而构成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参加而构成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高二# 导语】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