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第二章梳理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集锦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f9bb4c6852458fb770b56d2.png)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集锦)一、共价键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式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按电子云重叠的方式,共价键又可以分为键和键。
两个原子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是键,其电子云图像为轴对称图形。
键强度较大,不易断裂。
两个原子的电子云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是键,其电子云图像为镜面对称图形。
键强度较小,不牢固,易断裂。
s 电子云形式为圆球形,p 电子云为哑铃形。
所以s 电子云只能形成键,p 电子云既能形成键又能形成键。
判断键和键的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是键;双键中有一个键和一个键;三键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容易被打断。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键的长短往往与原子半径的大小有关。
键角是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CO 为直线形分子,键角为0180;2H O 为V 形,键角为0105;3NH 为三角锥形,键角为0'10718;4CH 和4CCl 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0'10928;白磷(4P )也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060。
三、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如CO 和2N 就是等电子体。
2N 的结构式是,所以CO 的结构式是。
四、几种常见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立体构型(重点记忆)为什么以上五种分子会有不同的立体构型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五、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RP theory )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我们可利用中心原子上键的总数与孤电子对的总数和来推测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RP 模型)。
两者和为2,则VSERP 模型为直线形;和为3,则为平面三角形;和为4,则为四面体形。
高中化学选修三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选修三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0582a58e9951e79a89274c.png)
章 节
考 点
认知能力
了解
理解
应用
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
√
2.能正确书写 1~3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
3.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4.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
5.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
6.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7.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1.晶体的类型,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
2.晶格能的概念,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
3.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4.原子晶体的特征,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1.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
2.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 键和 π 键)。配位键的含义。
√
3.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
4.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
5.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
5.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
6.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
7.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facf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e.png)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973737af45b307e9719710.png)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三、杂化轨道理论
1、理论要点
①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种原子轨道在成 键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能量相等的新轨 道的过程叫杂化。形成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用 于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 ② 杂化轨道数目等于各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之和 ③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强,有利于成键 ④ 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 理,不同的杂化方式,键角大小不同 ⑤ 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④ 其它杂化方式
dsp2杂化、sp3d杂化、sp3d2杂化、d2sp3杂化
例如:sp3d2杂化:SF6 构型:四棱双锥 正八面体
此类杂化一般是金属作为中心原子 用于形成配位化合物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 杂化轨道类型 sp
参加杂化的轨道 s+p 杂化轨道数 2
sp2
s+(2)p 3
+
构型 120° 正三角型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F
2p
F
激发 2s
B
B: 2s22p1
2s
2p
F
sp2杂化
sp2
③ sp3杂化
2p
2s
以C原子为例
2s 2p
激发
C
杂化
C
sp 杂 化
3
基态 激发态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构型 109°28′ 正四面体型 4个sp3杂化轨道可形成4个σ键 价层电子对数为4的中心原子 采用sp3杂化方式
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2s22p2
2s
2p
激发 2s
2p
sp 杂化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51c33b9f705cc1754270916.png)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如CO和N2、CO2和N2O。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2)配位化合物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2.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f1ac8cf111f18582d05a01.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杭州学军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杭州学军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00e5fab52acfc788ebc9c7.png)
一、选择题1.工业上合成乙苯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H 2=CH 23AlClΔ−−−→A .该合成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乙苯分子内的所有C 、H 原子可能共平面 C .乙苯的一溴代物有5种D .苯、乙烯和乙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C解析:A .反应中C=C 生成C-C 键,为加成反应,故A 错误;B .乙苯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 错误;C .乙苯苯环含有3种H ,乙基含有2种H ,则一溴代物有5种,故C 正确;D .苯的结构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D 错误。
故选C 。
2.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 A .CH 3CH=CH 2 与 HCl 加成B .CH 3CH(OH)CH 3 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C .1mol CH 3CH=CHCH=CHCH 3 与含 1mol Br 2 的溴水反应D .1mol CH 4 与 1mol Cl 2 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答案:B解析:A .CH 3CH=CH 2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CH 2Cl 或CH 3-CHCl –CH 3,A 与题意不符;B .CH 3CH(OH)CH 3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CH 3CH=CH 2,B 符合题意;C .1mol CH 3CH=CHCH=CHCH 3与含1mol Br 2的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Br-CHBrCH=CHCH 3或CH 3CHBr-CH=CHCHBrCH 3,C 与题意不符;D .1mol CH 4与1mol Cl 2 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或二氯甲烷等,D 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
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现象 结论 A 将SO 2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溶液褪色 SO 2有漂白性B将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乙烯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C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D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的铁粉铁粉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SO2具有还原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A错误;B.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C.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在Al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C错误;D.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又称磁性氧化铁,是黑色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
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化学选修3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1b39dd99d4d8d15abe234e51.png)
或者: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
极性分子
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子 或者: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要对分子极性进行判断,也可用极性向量。极性向量的矢量和指向的一端, 说明该处负电荷更为集中,为极性分子。若矢量和为零,为非极性分子。
H Cl
δ+ δ-
H
Cl
共用电子对
∴ 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水是极性分子
104.5º
F合 δ-
NH3
107º18' N—H键为极性键,N呈负电性
δ+
δ+
δ+
δ-
δ+ 120º
NH3为三角锥形分子,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氮 原子为分子的负电荷中心所在,三个氢原子的 三角形中心是分子的正电荷中心所在。
∴ 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NH3是极性分子
HCl 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l原子,为极性键 ∴ Cl原子一端相对地显负电性,H原子一端相对地显正电性, 极性向量矢量和指向Cl原子,使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 ∴ HCl 为极性分子
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
Cl
Cl
Cl
Cl
共用电子对 Cl2 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为非极性键 极性向量矢量和为零,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
冰晶体中水分子间的氢键
液态HF中的分子间的氢键,表示为F—H···F。是所有氢键种类中能
量最大,最为牢固的氢键。这一方面能使HF的沸点(19.54°C), 在VI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位列最高;另一方面,可以解释通过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发现实测的HF分子量比我们已知的分子量要 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氢键使HF相互缔合,形成(HF)n 这种缔合分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9237e5b7360b4c2f3f6467.png)
一、选择题1.香菇是含烟酸较高的食物,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
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硝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B.分子式为C6H6O2NC.所有的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B解析:A.硝基苯的结构分子式为C6H5O2N,烟酸的分子式也为C6H5O2N,A正确;B.分子式为C6H5O2N,B错误;C.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环上的碳原子共面,羧基碳与六元环直接相连也共面,C正确;D.六元环上有四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D正确;故选B。
2.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下列生成物不正确的是A.CH2BrCH=CHCH2Br B.CH2BrCHBrCH=CH2C.CH3CHBrCHBrCH3D.CH2BrCHBrCHBrCH2Br答案:C解析:A.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CHCH2Br,A不选;B.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BrCH=CH2,B不选;C.1,3-丁二烯含有2个碳碳双键,与溴水反应不可能生成CH3CHBrCHBrCH3,C选;D.1,3-丁二烯含有2个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CH2BrCHBrCHBrCH2Br,D不选;答案选C。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分子式为C5H12O B.C3H6Cl2有4种同分异构体C.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A.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H3,分子式为C4H10O,A不正确;B.C3H6Cl2分子中,2个Cl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2个Cl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所以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B正确;C.聚乙烯分子中只含有单键,没有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不正确;D.溴苯和苯互溶,加入水后,二者仍混溶在一起,要么都在水的上层,要么都在水的下层,D不正确;故选B。
高二化学选修3第2章小结
![高二化学选修3第2章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811703f78a6529647d5387.png)
人 教 版 化 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答案]
(1)4s24p1
(2)d
0
N2
CN -
(3)CH4 、
人 教 版 化 学
CH3OH (4)正四面体 [点评]
M
N X Y
人 教 版 化 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1)M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含________键,属________分
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N 元 素 形 成 的 单 质 分 子 中 的 化 学 键 类 型 及 数 目 是 ________(填σ键π键)。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易断裂。 (3)由N、Y的氢化物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________。其中的化学键有________。 (4)写出M单质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人 教 版 化 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在CH4 、CO、CH3OH中,碳原子采取sp3 杂化的分
子有________。
(4) 根 据 VSEPR 理 论 预 测 ED4 - 离 子 的 空 间 构 型 为 ________。B、C、D、E原子相互化合形成的分子中,所有 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写2种)。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例3】
下表中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其中
上边界并未用实线标出。 ..........
人 教 版 化 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选修三重点知识
![化学选修三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cc02224a216147916112831.png)
化学选修三重点知识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 a u l 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 u n 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 e2s22p0、12M g3s23p0、20C 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 r3d54s1、25M n3d54s2、33A 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 e2s22p6、18A r3s23p6、29C u3d104s1、30Z n3d104s2、36K r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杂化轨道理论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6ed570b0717fd5370cdc67.png)
探究1:BeCl2分子的形成
实验测得: 两个共价键,直线形分子(键角180°)
Cl—Be—Cl
Cl
Be
Cl
180°
B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2s2 没有未成对电子
一个2s 和一个2 p 轨道杂化,形成sp杂化轨道
sp杂化轨道的形成和空间取向示意图
为使轨道间的排斥能最小 轨道与1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2个sp 杂化轨道。
2s
2px
2py
2pz
键长、键能相同,键角相同为109°28′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 论
2p 2s
C的基态
激发 2s
2p
激发态
杂化 正四面体形 sp3 杂化态
sp3 杂化
四个H原子分别以1s轨道与C原子上的四个sp3 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后,就形成了四个性质、能量 和键角都完全相同的s-sp3σ键,形成一个正四面 体构型的分子。
形成4个sp3 杂化轨道。
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
也为一头大,一头小,
含有 1/4 s 轨道和 3/4 p
轨道的成分 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
109°28′,正四面体形
NH3 的空间构型
NH 3
2p
2s
N
HH
sp3杂化
H
不等性杂化
H 2 O 的空间构型
3.三种sp杂化轨道类型的比较
杂化 类型
sp
分子中6个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 上的未成对电子重叠结果形成了 一个闭合的、环状的大π键 形成的π电子云像两个连续的面包圈,一个位于平面上面, 一个位于平面下面,经能量计算,这是一个很稳定的体系。
大π 键 (离域键)C6H6
上海省吾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
![上海省吾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43f6c45727a5e9846a610e.png)
一、选择题1.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异丙烯苯转化为异丙苯属于加成反应B .异丙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 .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 .异丙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A .反应中C=C 键生成C-C 键,则为加成反应,故A 正确;B .有机物含有5种H ,则一氯代物有5种,故B 正确;C .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与苯环、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则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C 正确;D .异丙苯可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 错误;故选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A .1 mol 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6N AB .20℃时,1 L 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 6N A /22.4C .2.8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0.2N AD .1 mol 甲基含 10 N A 个电子答案:C解析:A .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知道,无法计算原子数目,A 错误; B .20℃时,己烷为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B 错误;C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 2,2.8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为12 2.8g 140.2mol 12g/mol⨯=,所以含碳原子数为0.2N A ,C 正确;D .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1 mol 甲基含9N A 个电子,D 错误;答案选C 。
3.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 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 与等物质的量的H 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有机物A 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B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 ,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 .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8H 18D .B 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答案:A解析:A. 有机物A的一氯代物只有5种,A说法错误;B.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从左端开始,最长链有5个碳原子,甲基分别在2,2,3的位置上,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B说法正确;C. 有机物A共有8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则分子式为C8H18,C说法正确;D. 符合B的碳碳双键出现的位置为,B的结构可能有3种,系统命名时,为双键数值小的一端开始,其中一种的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D说法正确;答案为A。
高中化学选修三_第2章
![高中化学选修三_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1c5a00f78a6529647d53f7.png)
乙烷分子中由7个σ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5个 σ键和1个π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3个σ键和2 个π键组成。
第一节 共价键 一、共价键 1、σ键: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 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如H-H键。 类型:s—sσ、s—pσ、p—pσ等。 2、π键: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特点: 特点:肩并肩、两块组成、镜像对称、容易断裂。 3、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总称价键轨道。 4、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 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 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原子
H C N O
电子式
可形成 共用电子对数
H·
· C · · ·
· ·: N ·
· ·: O · ·
1
4
3
2
2)写出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电 子式、结构式及分子的空间构型:表格三
分子 CO2 H2O NH3 CH2O CH4
电子式
H .. H : O : H H : N :H H . . O :O::C::O: C .. H
: : : : .. .. . . O=C=O H-O-H H-N-H H
结构式
O
H-C-H
H H : C :H H H H-C-H H : :
分子的空间 构型
直线形 倒V 形
三角 锥 形
对ABn型分子,B围绕A成键,则A为中心原子,n 值为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 :
- -
=
-
平面 正 三角形 四面体
3)分析CO2 , H2O,NH3 ,CH2O,CH4电子式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电 子对成键情况。 分成键电子对和 孤对电子对 结论:
荆门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荆门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8261b62e3f5727a4e962ab.png)
一、选择题1.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下列生成物不正确的是A.CH2BrCH=CHCH2Br B.CH2BrCHBrCH=CH2C.CH3CHBrCHBrCH3D.CH2BrCHBrCHBrCH2Br答案:C解析:A.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CHCH2Br,A不选;B.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BrCH=CH2,B不选;C.1,3-丁二烯含有2个碳碳双键,与溴水反应不可能生成CH3CHBrCHBrCH3,C选;D.1,3-丁二烯含有2个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CH2BrCHBrCHBrCH2Br,D不选;答案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240和C340互为同素异形体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中子数相同C.CH3COOH与HCOOCH2CH3互为同系物D.C3H8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答案:A解析:A.C240和C34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二者组成和结构都不同,所以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B不正确;C.CH3COOH属于羧酸,而HCOOCH2CH3属于酯,所以二者不互为同系物,C不正确;D.C3H8分子中只有2种不同性质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取代物有2种,D不正确;故选A。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SO2溶于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7.8 g Na2O2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2N AC.16 g CH4与足量氯气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N A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时,若阴极生成22.4 L氯气,则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答案:C解析:A.SO2与水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故A错误;O构成,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含有阴离子的B.Na2O2由2个Na+和1个2-2数目为0.1N A,故B错误;C.16 g CH4与足量氯气充分反应生成的CH3Cl外,含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则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N A,故C正确;D.选项中未给出22.4 L氯气的外界条件,无法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以及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故D错误;答案选C。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https://img.taocdn.com/s3/m/07ac7c2369eae009591bec00.png)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2选修三第二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一、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1.双原子分子都是直线形,如:HCl 、NO 、O 2、N 2 等。
2.三原子分子有直线形,如CO 2、CS 2等;还有“V ”形,如H 2O 、H 2S 、SO 2等。
3.四原子分子有平面三角形,如BF 3、BCl 3、CH 2O 等; 有三角锥形,如NH 3、PH 3等; 也有正四面体,如P 4。
4.五原子分子有正四面体,如CH 4、CCl 4等,也有不规则四面体,如CH 3Cl 、CH 2Cl 2、CHCl 3。
另外乙烯分子和苯分子都是平面形分子。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a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Theory )简称VSEPR 适用AD m 型分子1、理论模型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数目 法1.经验总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1(中心离子价电子数+配对原子提供电子总数)对于AB m 型分子(A 为中心原子,B 为配位原子),计算方法如下: n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2注意:①氧族元素的氧做中心时:价电子数为 6, 如 H 2O ,H 2S ;做配体时:提供电子数为 0,如在 CO 2中。
②如果讨论的是离子,则应加上或减去与离子电荷相应的电子数。
如PO -34中P 原子价层电子数5+(0×4)+3 = 8;NH +4 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5+(1×4)-1 = 8。
③结果为单电子时视作有一个电子对。
例:IF 5 价层电子对数为21[7+(5×1)] = 6对 正八面体(初步判断)N H +4 价层电子对数为21[5+(4×1)-1] = 4对 正四面体 PO -34 价层电子对数为21[5+(0×4)+3] = 4对 正四面体 NO 2 价层电子对数为21[5+0] = 2.5−→−3对 平面三角形 法2. 确定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数目-----普遍规则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数目=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数 (VP = BP + LP )VP是价层电子对,BP是成键电子对(BOND ),LP是孤对电子对(LONE PAIR)VP = BP + LP =与中心原子成键的原子数+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LP=配位原子数+LPLp =21(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之和)IF5Lp =21[7-(5×1)] = 1 构型由八面体−→−四方锥NH+4Lp =21[(5-1)-(4×1)] = 0 正四面体PO-34Lp =21[(5+3)-(4×2)] = 0 正四面体SO-24Lp =21[(6+2)-(4×2)] = 0 正四面体NO2Lp =21[5-(2×2)] =21−→− 1 构型由三角形−→−V形SO-23Lp =21[(6+2)-(3×2)] = 1 构型由四面体−→−三角锥法3:由Lewis结构式或结构式直接写出,双键、三键都是1对电子PClClClClCl PCl Cl ClPClClClCl+ClPClClClClCl-ClClClCl+ClPClClClClCl-VP: 5 4 4 6 4(2)价层电子对数目23456价层电子对构型直线形三角形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2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2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416c89b8f67c1cfbd6b809.png)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知识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1)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饱和性、方向性。
2.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不活泼的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其成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不一定具有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为原子,形成共价键的两种原子对应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较小。
(2)AlCl3的组成元素均为较活泼的元素,但AlCl3为共价化合物。
类似的还有BeCl2等,也为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共价键的类型1)σ键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类型ss型sp型p p型特征①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②σ键的强度较大。
2 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pp型特征①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面对称。
②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 σ键与π键的比较共价键类型σ键π键电子云重叠方式沿键轴方向相对重叠沿键轴方向平行重叠电子云重叠部位两原子核之间,在键轴处键轴上方和下方,键轴处为零电子云重叠程度大小键的强度较大较小化学活泼性不活泼活泼成键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1)所有的共价键都有饱和性,但不是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如两个1s轨道H原子与H 原子重叠形成的ss σ键没有方向性。
2)共价分子中可以只存在σ键但不能只存在π键,因为两个原子间可以只形成σ键,但不能只形成π键(也就是说π键必须与σ键共存)。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817ab15ff00bed5b9f31dde.png)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板书]
[练习]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实验现象]看到试管里溶液的颜色跟血液极为相似。
[讲]这种颜色是三价铁离子跟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的配离子。利用该离子的颜色,可鉴定溶液中存在Fe3+;又由于该离子的颜色极似血液,常被用于电影特技和魔术表演。
[讲]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是因为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板书](2)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投影]科学视野:已知的配合物种类繁多,新的配合物由于纷繁复杂的有机
物配体而层出不穷,使得无机化合物的品种迅速增长。叶绿素、血红素和维
生素B12都是配合物,它们的配体大同小异,是一种称为卟啉的大环有机物,
而中心离子分别是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钴离子。图2—25是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
知识
目标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
能力
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配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
备注
引入]我们在了解了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后,我们再来学习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配合物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复习精品课件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复习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f5396af5335a8102d220e3.png)
NH4+
0
4
4
四面体 四面体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要点: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 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 不变,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28 ′,表示这 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2s
2p
激发 2s
2p
C的基态
1.σ键电子对数怎样确定?
σ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σ键电子对数=σ键数
2.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的确定方法是什么?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
(a-xb)
3.a、x、b分别指什么?
a 指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x 指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 数、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4.阳离子和阴离子中a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2、配合物
(1) 定义 通常把接受孤电子对的金属离子
(或原子)与某些提供孤电子对的 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 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思考:NH4Cl是否有配位键?它是配合物吗?
(2) 配合物的组成
内界 外界 配离子
[Cu(NH3)4] SO4
中心原子 配位体 配位数 配位原子
写出[Ag(NH3)2]OH的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 子、配位数,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分子的立体构型复习
共价键 键参数
σ键
成键方式 “头碰头”,呈轴对 称
π键 成键方式 “肩并肩”,呈镜面对
称
键能
衡量化学键稳定性
键长
键角 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theory)
理论要点(根本依据):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 心原子A上价层电子对之间相互排斥,尽可能趋向彼 此远离。价层电子对包括参与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中 心原子上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形成条件
配位体有___孤_电__子__对____
中性分子,如H2O、NH3和CO等 离子,如F-、Cl-、CN-等
中心离子有___轨__道___,如Fe3+、Cu2+、Zn2+、Ag+等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1 mol 丙酮(
)分子中含有 σ 键的数目为 8NA。( )
题组二 键参数的应用 3.(2018·烟台模拟)能用共价键键能大小来解释的是( D ) A.通常情况下,Br2 呈液态,碘呈固态 B.CH4 分子是正四面体立体构型 C.NH3 分子内 3 个 N—H 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D.N2 稳定性强于 O2 解析:单质通常情况下的状态与键能大小无关;CH4 分子是正 四面体立体构型,与键角和键长有关,与键能无关;NH3 分子 内的 3 个 N—H 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与键能无关;N2 稳定 性强于 O2,是因为 N2 分子中的键能大于 O2 分子中的键能,D 正确。
2.(教材改编题)已知 N—N、N===N 和 N≡N 键能之比为 1.00∶
2.17∶4.90,而 C—C、C===C、C≡C 键能之比为 1.00∶1.77∶
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σ 键一定比 π 键稳定
B.N2 较易发生加成 C.乙烯、乙炔较易发生加成
D.乙烯、乙炔中的 π 键比 σ 键稳定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复习课
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征、类型(σ 键和 π 键),了解配位键的 含义。 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4.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 离子的空间结构。 5.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ΔH=3ECl—Cl+6EN—H-EN≡N-6EH—Cl =3×243 kJ·mol-1+6×391 kJ·mol-1-946 kJ·mol-1-6×432 kJ·mol-1 =-463 kJ·mol-1。
解析:Ⅱ.(1)N≡N 键由一个 σ 键和两个 π 键构成,N—N 键为 σ 键,σ 键与 π 键的键能不相等,一般 σ 键的键能大于 π 键的键能, 但在 N2 分子中,π键的键能大于 σ 键的键能,A 不正确。N≡N 键键能比 H—H 键键能大,但由于 H 原子的半径小,所以 N≡N 键的键长大于 H—H 键的键长,B 不正确。O2 中氧原子间是以双 键结合,C 不正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D 正确。
Ⅱ.已知 H2、O2、Cl2、N2 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依次为 436 kJ·mol-1、497 kJ·mol-1、243 kJ·mol-1、946 kJ·mol-1。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D______。 A.N—N 键键能为13×946 kJ·mol-1=315.3 kJ·mol-1 B.氮分子中共价键的键长比氢分子中共价键的键长短 C.氧分子中氧原子是以共价单键结合的 D.氮分子比氯分子稳定 (2)列式计算反应 3Cl2+2NH3===N2+6HCl 的反应热。(已知:EN—H=391 kJ·mol-1,EH—Cl=432 kJ·mol-1)
子越稳定。
5.配位键及配合物 (1)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另一个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形成 的__共__价_键_____。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如 A→B:A 表示__提_供____孤电子对的原子,B 表示__接_受____孤 电子对的原子。
(3)配位化合物 ①组成
中心离子
配位原子
SO4 配位数
(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通过共 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 1.7) 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时形成离子键。 (2)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 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4.键参数 (1)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短
大
(2)键参数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____,键能越____,分
4.Ⅰ.(2015·高考浙江卷)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已知:
化学键
C—H C—C
键能/kJ·mol-1
412
348
计算上述反应的 ΔH=_+__1_2__4__kJ·mol-1。
C===C 612
H—H 436
解析:Ⅰ.设“
C”部分的化学键键能为 a kJ·mol-1,
则 ΔH=(a+348+412×5) kJ·mol-1-(a+612+412×3+ 436) kJ·mol-1=+124 kJ·mol-1。
3.共价键类型的判断 (1)σ 键与 π 键 ①依据强度判断:σ 键的强度较大,较稳定;π 键活泼,比较 容易断裂。 ②共价单键都是 σ 键,共价双键中含有__一__个 σ 键、__一__个 π 键,共价三键中含有__一__个 σ 键、__两__个 π 键。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看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 _极__性__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_非__极_性____共价键。
__极_性___键 __极_性___键
_单___键 __双__键 __三__键
类型 原子轨道“__头_碰__头___”重叠 原子轨道“__肩_并__肩___”重叠
共用电子对___发_生____偏移 共用电子对_不__发_生____偏移 原子间有_一__对___共用电子对 原子间有__两_对___共用电子对 原子间有_三__对___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
[知识梳理] 1.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_共__用_电__子_对_____,其特征是具有 __饱_和__性___和_方__向__性___。
2.共价键的分类
分类依据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 轨道重叠方式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 对是否偏移
原子间共用电子对 的数目
__σ__键
__π__键
某些共价键的键长数据如下所示:
共价键 C—C
键长(nm) 0.154
共价键 N—N
键长(nm) 0.146
C===C
0.134
N===N
0.120
C≡C
0.120
N≡N
0.110
C—O
0.143
C===O
0.122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你能推断出影响共价键键长的因素主
要有哪些?其影响的结果怎样?
答案:影响因素:原子半径、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目。 影响结果:形成相同数目的共用电子对,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 键长越短;原子半径相同,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键长越短。
[解析] (1)Mn(NO3)2 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此外在 NO3-中, 3 个 O 原子和中心原子 N 之间还形成一个 4 中心 6 电子的大 π 键(Π64 键),所以 Mn(NO3)2 中的化学键有 σ 键、π 键和离子键。 (2)本题从单键、双键、三键的特点切入,双键、三键中都含有 π 键,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三键,实质是难以形成π键,因为锗的原 子半径较大,形成σ单键的键长较长,p-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 或几乎不能重叠,故锗原子难以形成 π 键。(3)[Zn(NH3)4]2+中 Zn2+ 与 NH3 之间以配位键相连,共 4 个 σ 键,加上 4 个 NH3 的 12 个 σ 键,共 16 个 σ 键。
解析:N≡N、N===N 中 π 键比 σ 键稳定,难发生加成;C===C、
C≡C 中 π 键比 σ 键弱,较易发生加成。
3.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 ⑤H2O2、⑥NH4Cl、⑦NaOH、⑧Ar、⑨CO2、⑩C2H4 (1)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 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 (2)只存在单键的分子是_________,存在三键的分子是_________, 只存在双键的分子是_____,既存在单键又存在双键的分子是_ _。 (3)只存在 σ 键的分子是______,既存在 σ 键又存在 π 键的分子是__。 (4)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 (5)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 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
(2)1mol HCHO 分子中含有 σ 键的数目为 3 mol。( )
(3)气体单质中一定存在 σ 键,可能存在 π 键。( )
(4)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
(5)σ 键比 π 键的电子云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弱。( )
(6)H2O2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答案:(1)× (2)√ (3)× (4)× (5)× (6)√
分子的立体构型与键参数 键长、键能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 立体构型,一般来说,知道了多原子分子中的键角和键长等数 据,就可确定该分子的立体构型。
题组三 配位键、配合物理论 5.(1)[Cu(NH3)4]SO4·H2O 中,与 Cu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 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K3[Fe(C2O4)3]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
解析: 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3H2O3。B.分子中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中各有 一个 σ 键,碳氧单键全部是 σ 键(4 个),碳氢键也是 σ 键(2 个),共有 8 个 σ 键。C.分子中 的碳氧键、碳氢键都是极性键,而碳碳键是非极性键。D.8.6 g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完全燃烧后得到 0.3 mol CO2,只有在标准状况下 0.3 mol CO2 的体积才是 6.72 L。
答案:(1)N (2)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6.丁二酮肟镍是一种鲜红色沉淀,可用来检验 Ni2+,其分子 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 C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 分子内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