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鄂教版
鄂教小学科学三上word教案-鄂教版小学三上科学课教案
![鄂教小学科学三上word教案-鄂教版小学三上科学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50a5f650e52ea54189802.png)
绪论课——做科学,从身边开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们对时间的测量记录历程。
了解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讨论与讲述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时间的测量记录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科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教学过程:一、引题入课: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都有许多事物在变化,有许多现象在发生。
例如: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我们吃饭、看书、打球、睡觉……当对这些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时,我们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了。
学科学、做科学有意思吗,你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好科学。
二、新课1、我们每天都要与时间打交道,除了用钟表以外,你知道还能有哪些办法知道时间吗?2、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记录时间的吗?①首先,学生说一说:②教师补充:3、说说你现在知道时间的办法有哪些?三、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明白了什么?你觉得科学课有意思吗,喜欢吗?四、作业设计:1、古代,人们用了哪些计时的方法?看太阳、月亮、星星,日晷计时,水计时,火计时,沙漏计时,机械钟表……2、现在,你知道有哪些计时的方法?电子钟表、石英钟表、数字表、原子钟……现在,你有哪些知道时间的方法?看钟表、看手机、听收音机、看电视……教学反思:本节课图片资源的动太性资源缺乏,没达到较佳的效果。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第1课我们在生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测量,并与过去进行比较,知道自己身体有哪些地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哪些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而深入认识自我。
在观察过程中,会借助工具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并用数据来反映自己的生长状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测量、比较、讨论3、情感价值观:感受研究自己成长变化带来的乐趣,为人生的科学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测量与比较研究。
教学过程:一、提问引题:1、你知道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还有你小时候的照片吗?仔细看看。
2、还有小时候穿过的衣物、玩过的玩具吗?认真看看。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ff524240c844768eaee77.png)
绪论课——做科学,从身旁开始教课目:1、知与技术:认识人的量程。
认识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程。
2、程与方法:与述3、感情价:通的量的,激学生学科学和“做”科学的趣。
教课重点:学生科学趣的激与培育。
教课程:一、引入:每每刻,在我身都有多事物在化,有多象在生。
比如:太阳清晨从方升起,夜晚从西落下;我吃、看、打球、睡⋯⋯当些事物和象行察和思虑,我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了。
学科学、做科学存心思,你喜?我一同来学好科学。
二、新1、我每日都要与打交道,除了用表之外,你知道能有哪些法知道?2、你知道古代的人是怎量的?①第一,学生一:②教充:3、你在知道的法有哪些?三、小:学了本,你理解了什么?你得科学存心思,喜?四、作:1、古代,人用了哪些的方法?看太阳、月亮、星星,日晷,水,火,沙漏,机械表⋯⋯2、在,你知道有哪些的方法?子表、石英表、数字表、原子⋯⋯在,你有哪些知道的方法?看表、看手机、听收音机、看⋯⋯教课反省:本片源的太性源缺乏,没达到佳的成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品第 1我在生教课目:1、知与技术:通自己身体的察、量,并与去行比,知道自己身体有哪些地方生了明的化,哪些没有明的化,进而深入自我。
在察程中,会借助工具来得正确的数据,并用数据来反应自己的生状况。
2、程与方法:察、量、比、3、感情价:感觉研究自己成化来的趣,人生的科学生活确立基。
教课重点:量与比研究。
教课程:一、提引:1、你知道你小候是什么的?有你小候的照片?仔看看。
2、有小候穿的衣物、玩的玩具?真看看。
二、新:1、你,我的身体生了哪些主要化?哪些地方基本没有?学生一,教充。
2、地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量后,要修业生自己并保留以便此后做比。
3、剖析自己的主要特色:4、教此后的生育。
并重点一下养与。
三、作:1、从小到大,我的哪些方面生了明化,哪些方面没有?体形、身高、体重生了明化;指、血型、 DNA 等没有化。
2、我今年,我的在的身高是,体重是,日期:。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6544b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6.png)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22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简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认识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能力,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360)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360)](https://img.taocdn.com/s3/m/eac08db080eb6294dc886c33.png)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目录“做”科学,从身边开始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1)1我们在成长 (1)2食物的色香味 (4)3食物从哪里来 (6)4食物的营养 (8)5设计一日食谱 (10)6食物的消化 (12)7食物的变质 (14)第二单元饮用水 (16)8水是什么样的 (16)9怎样使水变清 (18)10烧开水 (20)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22)12水是怎样变热的 (24)13糖到哪里去了 (27)14水与生命 (29)自由研究 (31)第三单元身边的玩具 (32)15玩具大集合 (32)16磁铁玩具 (35)17玩小车 (39)18小车的运动 (45)自由研究 (49)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 (50)19鸡 (50)20鸭和鸡 (52)21猫 (55)22兔与猫 (57)自由研究 (59)“做”科学,从身边开始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1我们在成长教学目标 :1、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做科学的过程中来。
2、通过亲历过程,了解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过程,对做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蜡烛一支,香一炷,火柴一盒,粉笔,记录纸等。
2、学生准备:钟表,尺子等。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完成。
第一个部分为启发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回顾并作充分的表述。
第二部分为引导学生亲历做科学的过程,获得做科学的初步感受。
第一部分的教学以“说”为主。
可以把教材中最开始描述性的语言转化成问题,如“我们每天都经历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范围内,相互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说出一些他们认为不值一提的事情,如吃什么,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等。
应鼓励学生就身边的事情提出问题,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他们提出的问题会涉及到包括物质、生命、地球与宇宙等各方面的内容。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cc578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f.png)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教材简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开展融为一体,全面表达课程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详细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可以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历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安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有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快乐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观察和研究,进而认识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理解认识动物的根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描绘、概括的才能,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效劳。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实验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动手才能。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f33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8.png)
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材为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该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包括大自然和我们、光、电、力、水、气体、声音和广播、风、台风。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常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大自然和我们: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基本事物。
- 教学方法:观察、讲解、讨论。
2. 光:教学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光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3. 电:教学内容包括电的来源和使用,并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4. 力:教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力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5. 水:教学内容包括水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6. 气体:教学内容包括气体的来源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气体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7. 声音和广播:教学内容包括声音的传播和广播的原理,并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8. 风和台风:教学内容包括风的产生和台风的形成,并进行简单的风的实验。
-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练、游戏。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动态、听取学生的发言、纠正学生的错误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教师定期进行小测验和复,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鄂教版人教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道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灵活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以确保教学质量。
2024年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7.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7.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66b3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2.png)
二、根据已有的材料设计建筑模型,画出设计图
1.出示所准备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你们想设计并制作哪些建筑物?看一看我们能使用哪些材料呢?选择你们所需的材料,根据材料设计你们的建筑物吧。
2.教师组织学生将他们的设计想法绘制成设计图,你们讨论好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建筑物了吗?为了更好的指导后面的制作过程,你们需要将设计想法绘制成设置图。设计图上可以画出建筑物的外形并标注所需要的材料。
科学思维
能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探究实践
想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进行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态度责任
知道一些发明家的事迹,了解巧匠鲁班的发明故事。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根据已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建筑模型,并画出设计图。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想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进行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胡萝卜、牙签、冰棒棍若干根、等。剪刀、美工刀、胶水、重物若干。
学生: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根据已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建筑模型,并画出设计图。
鄂教小学科学三上word教案-鄂教版小学三上科学课教案(2)
![鄂教小学科学三上word教案-鄂教版小学三上科学课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7cac1498e9951e79b8927fd.png)
绪论课——做科学,从身边开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们对时间的测量记录历程。
了解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讨论与讲述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时间的测量记录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科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教学过程:一、引题入课: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都有许多事物在变化,有许多现象在发生。
例如: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我们吃饭、看书、打球、睡觉……当对这些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时,我们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了。
学科学、做科学有意思吗,你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好科学。
二、新课1、我们每天都要与时间打交道,除了用钟表以外,你知道还能有哪些办法知道时间吗?2、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记录时间的吗?①首先,学生说一说:②教师补充:3、说说你现在知道时间的办法有哪些?三、小结:学习了本节课,你明白了什么?你觉得科学课有意思吗,喜欢吗?四、作业设计:1、古代,人们用了哪些计时的方法?看太阳、月亮、星星,日晷计时,水计时,火计时,沙漏计时,机械钟表……2、现在,你知道有哪些计时的方法?电子钟表、石英钟表、数字表、原子钟……现在,你有哪些知道时间的方法?看钟表、看手机、听收音机、看电视……教学反思:本节课图片资源的动太性资源缺乏,没达到较佳的效果。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第1课我们在生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测量,并与过去进行比较,知道自己身体有哪些地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哪些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而深入认识自我。
在观察过程中,会借助工具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并用数据来反映自己的生长状况。
2、过程与方法:观察、测量、比较、讨论3、情感价值观:感受研究自己成长变化带来的乐趣,为人生的科学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测量与比较研究。
教学过程:一、提问引题:1、你知道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还有你小时候的照片吗?仔细看看。
2、还有小时候穿过的衣物、玩过的玩具吗?认真看看。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3d10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7.png)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1、变幻的花结教学内容: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教学目标:1.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编有创意的花结。
教学重难点: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创编有个性的花结。
教学准备:缎带,订书机,双面胶,透明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用五彩缤纷的缎带可以编制出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我们可以把他们扎在小姑娘的辫梢上,戴在小朋友的衣服上,还可以装饰在漂亮的礼品盒上……赶快动手做吧!二、学习花结的制作。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你知道单蝴蝶结是怎样编制的吗?2.实践探索。
挑选你满意的缎带,学习编制花结。
单蝶结编制方法:A在缎带的一端留10厘米折成一个圈。
B将较长一端的缎带折向中心点,往下绕圈。
C较长一端的缎带绕至后面。
D继续绕向前,成为一个圈。
E缎带向右,从短缎带的背后向前绕一个圈。
F缎带穿过绕成的圈,使圈包住花结。
G双手拉紧缎带的两个圈和两端,调整好比例,使它成蝴蝶结形。
双蝶结:A绕两个大小不同的缎带圈。
B将小的缎带圈重叠放在大的缎带圈上。
C用一根缎带在中心打结,并整理成形。
3.评一评。
你做的是单色蝴蝶结还是双色蝴蝶结?好看吗?三、课后拓展延伸。
花结的式样多种多样,编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借助书本提示,挑选自己喜欢的花结自己编制。
2、五彩的小花教学内容: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各色纸缎带,剪刀,双面胶,卡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看老师制作的这些小花,漂亮吗?这些小花也是用五颜六色的纸缎带穿编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些小花。
二、学习小花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小花,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小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花有几个步骤?2实践探索。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 鄂教版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dbe96f7f1922791788e872.png)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鄂教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静电水母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准备:羊毛织物,气球,塑料绳剪刀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鄂教版
![科技制作教案三年级上册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544bc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a.png)
1.静电水母教课目的:1、理解生活中有好多静电现象,经过摩擦等方式能够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挤,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发展研究身旁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理解生活中有好多静电现象,经过摩擦等方式能够使物体带电。
教课准备:羊毛织物,气球,塑料绳剪刀教课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好多风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凑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如何?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何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取出一根经过摩掠过的塑料棒,凑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 ----摩掠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地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同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之中,为何我们往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小组商讨解说前方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相互凑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因此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频频摩擦充气恳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凑近头发,发现了什么?( 2 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察看,后交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挤,跟我们前方所学的磁铁的现象近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相互排挤,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相互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进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可以连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一定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讲堂小结2、纽扣玩具教课目的1、认识制作纽扣的资料。
2、培养学生着手能力。
教课难点会制做纽扣玩具。
教课要点认识制作纽扣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武汉教育出版社科技制作教案
![三年级上册武汉教育出版社科技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cda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d.png)
三年级上册武汉教育出版社科技制作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武汉教育出版社科技制作教案第一课纸杯娃娃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五、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六、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
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
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1.友情提示(1)先设计后制作;(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527d5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9.png)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磁铁玩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能够识别常见的磁性和非磁性物质;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和总结规律,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斥离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磁铁、铁钉、铝制物品、纸片、塑料物品等不同材质的物品,小磁铁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试验记录表、教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和实验探究1.导入:通过例子和问题引入磁铁的话题,例如:你见过哪些能吸引铁物的东西?2.启发性问题:为什么铁钉会被磁铁吸引住?磁铁的吸引物质有什么特点?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磁铁的吸引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准备:磁铁、铁钉、铝制物品、纸片、塑料物品等;–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桌上,观察磁铁的形状和特点;2)分别将铁钉、铝制物品、纸片、塑料物品等物品放在磁铁旁边,观察它们与磁铁之间的关系;3)总结观察结果,并在笔记本上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把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第二课时:磁铁的斥离作用和实际应用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回顾磁铁的吸引作用;2.磁铁的斥离作用:介绍磁铁的斥离作用,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材料准备:两个小磁铁;–实验步骤:1)将两个小磁铁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翻转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再次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总结观察结果,并在笔记本上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
3.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吸引和斥离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动扇、电磁铁等;4.小结: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斥离作用,回答之前的启发性问题。
第三课时:磁性和非磁性物质1.讲解:简单介绍磁性和非磁性物质的概念和特点;2.分类游戏:将多个物品(铁钉、玻璃、钢笔、纸张、塑料袋等)摆放在桌上,要求学生按照磁性和非磁性分成两组;3.检验和讨论:检验学生的分类结果,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分类方式;4.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非磁性物质的特点,提出问题:有没有可能将非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更加具体,例如对磁性和非磁性物质的认识加深等;2.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3.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结果图表的展示和解释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123075cfc789eb172dc877.png)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食物的消化【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馒头,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还有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画一画。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看一看食物进入体内后的“旅行”路线。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
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
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
肝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需要,重新合成有利的物质供人体使用。
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
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五)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口腔——嚼碎食物、搅拌食物食道——输送食物的管道胃——主要作用储存食物、消化食物肝脏——合成有利的物质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6把盐析出来【教学目标】1.知道食盐溶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2.能运用三脚架、烧杯、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类特征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教案 食物的营养 鄂教版
![三年级上册教案 食物的营养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73e9c7aaea998fcd220e91.png)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食物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5.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二、教学准备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白纸等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1.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2.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
3. 揭示课题(二)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2.实验:(1)实验要求: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
(2)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三)归纳实验现象问: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
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蔬菜——有水分(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
(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1.分小组来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电水母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准备:羊毛织物,气球,塑料绳剪刀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课堂小结2、纽扣玩具教学目的1、了解制作纽扣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会制做纽扣玩具。
教学重点了解制作纽扣的方法。
教学准备纽扣、塑料吸管、小刀、硬纸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棉线绳与纽扣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做一做纽扣玩具“咕咕叫”,一定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1、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2、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1)找一颗4眼或2眼大纽扣,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索线,将索线的线头接在一起。
(2)将棉索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旋转纽扣,是手中棉索线不断向前缠绕,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索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地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名叫的“姑姑”声。
具体玩法: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3、好玩的小船教学目的1、了解制作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会制做小船。
教学重点了解制作小船的方法。
教学准备带状植物xx、剪刀、小刀、卡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水中航行的船。
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条好玩的简易小船,如果做好了,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高兴。
二、活动探究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一:(1)将将一张废旧的挂历纸,裁剪成一长方形。
(在两端的适当处画上虚线,距离可要一样。
)(2)用剪刀照图样剪裁。
小心不要伤到自己。
(3)用订书机(或大头针)钉住。
(4)按自己的设计装饰小船。
(5)将小船放入水中试一试。
参考方案(2)、(3)见课本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活动评价。
四、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4、管筒玩具枪教学目的1、了解制作管筒玩具枪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会制做管筒玩具枪。
教学重点了解制作管筒玩具枪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珠笔芯、吸管、铜丝、橘子皮、瓜皮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自己制作管筒玩具枪,研究它是射向目标的,你会有新的收获,也一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1、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2、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1)将用过的圆珠笔芯,去掉笔头作枪管。
(2)将一段比笔芯管口稍细一点的铁丝做手柄。
手柄的末端弯成圆形。
法: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5.纸飞机打靶教学目标1 .学习折纸飞机,了解掌握投远投准的方法,理解安全投掷的重要性。
2 .学习掌握肩上挥臂投掷纸飞机的方法。
3 .充分发挥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飞机从肩上投出去。
难点: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教学准备:A4复印纸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纸飞机打靶吗,用支费用按要求投进指定的圆圈里,折是青少年航空模型的比赛项目之一二.折叠纸飞机。
三.投掷比赛:1.选择什么样的纸飞机进行投掷。
2.布置赛场3.尝试投掷,记录过程四.活动小结6.空气大炮一、教学目的:〈一〉制作简易空气炮。
<二>了解空气炮形成的原因二、原理:空气炮是利用容器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体积会瞬间减少,容器内的空气同时也会被压缩,空气经过小容器口被推挤出去形成的气流(风),产生波动与声音,从而熄灭了蜡烛,从能量的角度讲,既容器内气体压缩时的内能转换为动能(风),故瓶身越大,空气越多,压缩产生的内能也越多,能量越强。
也就是利用空气的急剧压缩而形成的冲击波。
三、材料:小纸杯20个(每人一个)、气球一包(厚的)、蜡烛20支(4个小组、每组5支)、透明胶4卷、剪刀8把(每组来把)、打火机一个、大纸盒一个、烟雾弹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5分钟左右)问:大家可以想到那些办法来熄灭蜡烛?答:吹、用水、用沙子、用xx……总:今天叫大家一个新的方法,同时也教大家制作一个小玩具“纸杯空气炮”。
此处可有一个小小的动作演示,简单说明原理。
<二>制作环节(10分钟左右)发材料、教小朋友制作简单的小纸杯空气炮,让小朋友猜猜空气炮的威力有多大。
<三>实验探究环节(10分钟左右)1、每组发两根蜡烛,将蜡烛并排摆放,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空气炮打灭蜡烛,观察成功与否。
2、问:如果蜡烛并排摆放,我们手中的空气炮究竟能灭掉多少根蜡烛呢?3、看情况给小朋友增加蜡烛的数量,同时引导他们思考用手上的纸杯如何改进能灭掉更多的蜡烛。
(问:①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手中的空气炮威力更大,灭掉更多的蜡烛呢?②想要灭掉更多的蜡烛需要空气炮大一点还是小一点?(预想小朋友能说大一点的)③怎样把空气炮变得大一点呢?(预想小朋友们能想到增大炮口大小、增大力度和换一个大一点的纸杯)④就用我们手中的纸杯,如何把空气炮的威力增大?(预想小朋友能把炮口剪大一点或更用力拉弹气球膜)<四>简单小结(5分钟左右)1、请灭掉蜡烛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衔接之后的大型实验表演。
<五>大型实验演示(10分钟左右)1、大型空气炮灭蜡烛2、空气炮推到纸杯桥3、允许的话可以弄撒花效果(用于提高课堂气氛并证明体积大的容器发射出来的空气炮威力更大)<六>课堂总结(5分钟左右)1、简单说明空气炮的原理及影响空气炮威力的因素。
2、拓展一下生活中的应用(玩具应用、台风与空气炮的关系)7、刺穿塑料袋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刺穿塑料袋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会制做。
教学重点了解制作玩法。
教学准备塑料袋、水、竹签、削尖的铅笔、水盆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用竹签、铅笔尖刺穿装有水的塑料袋,水会流出来吗?也许你会认为,塑料袋被刺穿了,水当然会流出来啦!我们还是试一试吧,也许实际情况跟你的猜想不一样呢?研究它其中的奥秘,你会有新的收获,也一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1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2、讲解活动方法。
活动一:竹签刺穿塑料袋活动二:铅笔刺穿塑料袋活动三:刺穿塑料袋比赛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8、包装袋上的日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包装袋上日期的作用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教学重点了解包装袋日期的种类?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教学准备记录卡、包装袋、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标有日期,即生产日期和有效保质日期,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调查一下,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也一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简单介绍调查步骤。
讲解活动方法。
1、收集不同的包装袋。
2、确定调查内容。
3、列出调查分工表。
4、分小组调查。
5、整理小组的调查记录,将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三、学生动手实践。
活动评价。
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9、xx上的印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沙子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沙子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包装袋日期的种类?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教学准备记录卡、包装袋、铅笔教学过程三、导入许多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标有日期,即生产日期和有效保质日期,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调查一下,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也一定非常开心。
四、活动探究简单介绍调查步骤。
讲解活动方法。
1、收集不同的包装袋。
2、确定调查内容。
3、列出调查分工表。
4、分小组调查。
5、整理小组的调查记录,将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三、学生动手实践。
活动评价。
小结,谈收获。
教学反思10、智力拼图教学目的1、学习智力拼图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智力拼图教学重点学习智力拼图教学准备火柴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愿意参加拼图比赛吗,用火柴或者纸片拼出各种图形,并给每个图形起一个名字。
二.活动实践1.用8根火柴拼图,按照书本拼,创意拼2.用纸拼图,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8块,拼成各种图形,实践5分钟,看谁拼的多,可以参考书本图样。
三.小组评价:评一评,谁的图形拼的好,拼的多,有创意。
课堂小结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通文章学习,明白作为科技名人的艰辛,学习他们崇高品德和精神,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刻苦攻关,用于献身,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发明与创造使我们安享今天的文明。
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科技名人:我国着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介绍了袁隆平的生平,对袁隆平及其贡献进行了评价。
(2)介介绍培育优良稻种的起因及“三系”设想的产生过程。
(3)介绍了袁隆平历尽艰辛攻破难关,终于初步取得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
(4)介绍了杂交水稻的推广情况,我国及世界各国对袁隆平的重大发明的评价。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讨讨论下列问题。
(1)袁隆平是怎样的人物?课后小结:学习完本课,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呢?那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科学家呢?如果我们将来想成为科学家,从现在起就该努力培养什么养的品质呢?请同学们谈谈这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