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社会]浅谈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回复

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回复涂尔干(Emile Durkheim)是法国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学有着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他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实体、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
首先,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它不仅仅是个体的总和,而是具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
他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提出了“社会事实”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的普遍存在、强制力和独立于个人意志的特征。
社会事实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标志,它们可以通过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体现出来。
其次,涂尔干关注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他认为社会秩序是社会必须维持的基本状况,它涉及到社会的正常运作和个体的归属感。
为了实现社会秩序,涂尔干提出了“社会规范”的概念,即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规则和准则。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类型,它们具有强制力和普遍性,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
第三,涂尔干认为社会规范和集体意识是密切相关的。
他指出,人们内化了社会规范并将其视为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这种现象称为“社会集体意识”。
社会集体意识是社会规范在个体心理中的反映,它通过个体的思维、行为和价值观念来传递和表达。
社会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秩序和社会一体性的重要保障,它在个体和集体之间建立了联系和互动。
最后,涂尔干强调社会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和职责来提高社会效率和生产力。
社会分工使得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形成专业化的能力和技能,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涂尔干主张合理的社会分工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体自由的实现。
通过对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实体、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集体意识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
他的观点强调了社会的独立存在和特征,并探讨了社会秩序和社会一体性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社会冲突论:关注社会冲突和权力斗争
结构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符号互动论: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符号 使用
社会交换论:强调社会交换和资源分配
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现实是由人们共同 建构的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概念
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对客观 事实的研究和观察
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现 象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
过于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对社会变迁的解释过于静态忽视了社会变迁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YOUR LOGO
TH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集体意识的形成: 个体通过社会互 动形成对群体的 认同和归属感
集体意识的作用: 个体通过集体意 识对社会产生影 响和作用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
社会分工的概念和起源
添加 标题
社会分工:指社会成员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 趣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责共同完成社会 生产、生活、文化等活动的过程。
添加 标题
社会分工的作用: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也会导致社 会不平等和冲突。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创立了社会学学科奠定了社会学的基础 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强调社会学的实证性和科学性推动了社会学的科学化进程 对后来的社会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韦伯、马克思等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在当代的应用和价值
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的评价和批判
和道德准则
集体意识对社 会秩序的影响: 集体意识是社 会秩序的基础 它决定了社会 成员的行为方 式和社会关系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1. 引言1.1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性涂尔干(Turgut Ergan)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格完善、具有责任感和社会作用力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行为规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强调了道德的社会化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在社会中接受道德教育,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道德教育理念。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时代背景涂尔干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思想的多元碰撞使得人们开始思考道德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涂尔干就是在这个时代,根据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提出了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
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更加突显了其实践意义,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为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稳定离不开良好的道德风气,而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和弘扬良好道德风气的关键。
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道德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1897-1956)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涂尔干通过对社会学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的道德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涂尔干的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社会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逻辑涂尔干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准则,是人们日常行为的指导原则。
道德教育则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现实逻辑。
他深刻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道德观念的淡薄和道德标准的缺失有关,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涂尔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人格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不断发展和成长。
涂尔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品格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道德问题,如“唯利是图”、“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已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已成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意义)

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马莉734000一、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研究背景〔一社会背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即法国19世纪后半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他生活的时代,法兰西第三XX国的社会秩序正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革命,然而"这场革命所宣称的自由个人主义的理想似乎和19世纪法国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并一直受到右派顽固势力的坚决抵制"[1]。
一方面,工业革命继续进行和发展,推动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基本文化取向等方面的深刻变迁,新的城市工业的社会秩序正在出现和形成,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关系以及谋生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受到冲击、破坏甚至趋于消亡;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缺乏凝聚力,备受无序和涣散的困扰。
也就是说,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社会转型的种种困难。
所以,"加强社会的基础,推进社会的整合与团结已是涂尔干的学术理论旨趣所在,也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对象。
" [2]〔二理论背景尽管是孔德首创了"社会学"一词,并提出按照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社会,但他仍是在哲学化和抽象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社会学的。
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最充分理由,并实际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经验研究的是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是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学大师,他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著作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启蒙主义传统。
"涂尔干接受了卢梭的"公意"观,并从孟德斯鸠那里学到了所有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都相互联系的思想。
"[3]其二是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传统。
涂尔干可说是"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有机理论的直接或批判的继承者。
"[4]一方面,他坚持并深化了孔德关于社会是一个由部分相依赖的有机整体的理论及斯宾塞的功能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又用社会团结和整合的概念发展,强化了孔德的有机整体论,并以社会整体实在论批判了斯宾塞的社会个体主义倾向。
涂尔干的社会观

涂尔干的社会观
涂尔干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影响了很多人。
他的社会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配不公:涂尔干认为,当前社会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导
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他主张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 人性本恶:涂尔干认为,人性本恶,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自
私自利的驱动。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约束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社会动荡。
3. 民主与专制:涂尔干认为,民主制度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政治
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避免专制主义的危害。
他主张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化进程。
4. 文化多样性:涂尔干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传统。
他主张通过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刻而实用,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 -。
涂尔干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

涂尔干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涂尔干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涂尔干的生平经历、社会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来分析他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
一、涂尔干的生平经历涂尔干于1895年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曾经辍学务农。
后来,他通过自学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教师、校长、政治家等职务,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研究员和副院长等职务。
涂尔干曾多次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1. 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涂尔干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他提出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观点。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涂尔干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社会和个人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他提出了“个人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来适应和改造社会,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观点。
3. 社会对个人有着重要影响涂尔干认为,社会对个人有着重要影响。
他强调了“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文化和历史背景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
4. 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涂尔干认为,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
他提出了“个体意识和行为受到其所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这些因素”的观点。
三、涂尔干的教育实践1.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力涂尔干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创新能力。
2.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涂尔干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审美和实践能力。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作者:李昱祺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7期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會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是中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中国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并探讨其对当代的启示。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对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性,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强调道德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道德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基石,只有在道德的指引下,社会才能保持秩序和稳定。
道德也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和幸福。
涂尔干主张将道德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个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还强调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主张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涂尔干的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实践,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灌输。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当代有着重要的启示。
面对当前社会的道德难题和道德沦丧现象,涂尔干的思想提醒我们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够推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涂尔干的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追求知识的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涂尔干的思想也提醒我们道德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肩负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徐鸿望社会现象是事实,应该被当作实物来看待。
——涂尔干自杀是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事件。
——涂尔干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
——涂尔干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古典大师,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并称“社会学经典三大家”。
虽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一词,但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的讲堂,却是涂尔干的功劳。
他明确规定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亲自作了关于自杀论问题的经验研究。
其著作《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首次范例,是公认的实证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
应该说,涂尔干是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
因此,作为一位大二的学子,在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对涂尔干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和综述,亦存在其合理性和特殊性。
本文在记述涂尔干生平及其生活背景下,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法、社会劳动分工、自杀和宗教四个部分对于涂尔干的主要思想进行理解、分析和综述,好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围绕在我们大学课堂的社会学大家涂尔干;另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部分同学对涂尔干的喜爱,对社会学的向往,哪笔者将不胜欣喜。
一、生平与著作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又译作迪尔凯姆,1858——1917)生于法国东北部孚日郡首府埃皮纳尔市的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21 岁的涂尔干经过两年的连续落榜终于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哲学家布特鲁,史学家库朗热等,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游历一年,了解和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心理学家冯特实验心理学和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的影响。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doc

觉和意象总是依赖于某个确定的客体,表达某个特定意识的瞬间状况;本质而言它是个体的和主观的;神秘观念并不具有原始的起源,也不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正是人类本身亲手缔造了神秘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反的观念。
“构成宗教经验的各种自成一类的感觉的绝对而永恒的客观原因,其实就是社会……是社会把人提升起来,使他超越了自身;甚言之,是社会造就了人。
因为造就了人的乃是由智力财产的总体所构成的文明,而文明则是社会的产品。
”在他看来,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社会生活之中孕育着某些恒久的、具有人性色彩的客观要素,这些要素是共有的价值体系和集体意识。
一、共同体:信仰产生的社会根基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群体生活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集体是共同信仰产生的基础。
涂尔干在对氏族制度研究后指出,一个氏族成员并不仅仅是靠共同的习惯或者共同的血缘才联合在一起的,应该还存在着另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即图腾崇拜;氏族的统一性在于“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和同一标记,他们相信他们和同一个事物范畴具有同样的关系,他们遵行同样的仪式;或者简而言之,由于他们共同参与对同一种图腾的膜拜。
”涂尔干认为真正的图腾既不针对某个确定的动物或植物,甚至也不针对某个动物或植物的特种,而是针对遍布于这些事物之中的混沌力量。
这些力既是化育作物、产生日光的力量,又是令人敬畏的道德力。
它来自于一种近乎于神的本原的观念,而且这种本原内在于某些范畴的人和物之中,并被人们以动物或植物的形式加以设想。
在他看来,宗教应该是集体的产物,“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真正的宗教信仰总是某个特定集体的共同信仰。
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够感到,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他们可以借助这个信念团结起来,在涂尔干那里信仰就是一种社会存在。
二、情感:社会信仰的本质力量内心情感生活是神圣感发生的源泉。
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爱弥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界一般把他同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并列,合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涂尔干一生所关注的问题是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考虑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考虑的是个人在精神和论文联盟.Ll.道德层面如何保持协调一致,进而使社会保持整合的状态。
一、涂尔干提出道德社会学思想的背景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特征的反映,都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态相联络。
这一点在涂尔干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的道德社会学思想是19世纪末法国社会现实主义的反映。
19世纪后半叶,对法国来说,是一个社会转型和动乱不安的时期。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统治欧洲近千年的原有宗教道德价值体系日益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一度出现了道德的真空。
二、道德的起源在道德起源问题上,涂尔干主张社会决定论。
他认为应该从社会出发讨论道德的本质及起源。
按照他的看法,道德存在于社会连带关系中,并随社会连带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涂尔干指出,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高度开展引起社会连带关系的减弱,从而破坏了社会平衡。
可见,涂尔干注重道德社会化的倾向是十清楚显的,因为他认为道德是建立、稳固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同时,这也同他对社会危机和道德状况之间关系的认识有关。
三、道德的本质涂尔干认为道德的社会本质是一系列关于行为的原那么和标准,他对道德本质的理解是同他对社会事实特性的理解相联络的。
在他看来,社会学应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道德事实除了具有和其它社会事实一样的客观性和强迫性外,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特征,即它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期待,可以产生一种超人的力量,它向人们发出执行义务的命令,从而使人们对道德标准、纪律产生向往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
四、道德的三要素涂尔干认为,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事实具有三大根本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涂尔干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视野深入探讨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并探讨它在当代社会的借鉴价值。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道德教育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家庭、学校、宗教等渠道来传承和教育道德观念,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正是紧扣着这一社会化过程来进行讨论的。
涂尔干强调孝道、仁爱、忠诚、正直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提出了“陶冶天性,敦化人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为目标,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通过社会传承和教育来培养良好的社会化品质。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凸显了传统社会中的家庭和社会秩序观念。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家庭是道德传承的最重要场所,家风和家教对个体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涂尔干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敬父母是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与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他还提出了“礼”的概念,认为通过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种将个体的道德素养与社会规范和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反映了传统社会对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学中对社会结构和规范的关注。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在当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在当代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面临着挑战和重构,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他的“教育当陶冶天性,敦化人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格塑造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代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素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仁爱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总结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总结涂尔干是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社会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社会运动和社会关系方面。
他的思想对于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对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总结。
首先,涂尔干强调了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在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此,社会学研究需要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了解个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产生和改变的。
涂尔干通过对个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心理学对于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作用。
其次,涂尔干提出了社会运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运动是一种群体行动,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行为。
他着重研究了社会运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涂尔干认为,社会运动的形成是由于社会存在着一些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现象,而社会运动的发展则是由于人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和抗议。
社会运动的影响包括改变社会结构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涂尔干通过对社会运动的研究,拓宽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增加了对社会运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的理解。
再次,涂尔干关注了社会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他研究了社会关系的分类和特征,并提出了“弱关系”和“强关系”的概念。
弱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疏远和不密切的关系,而强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亲密和紧密的关系。
涂尔干认为,弱关系对于信息传播和社会联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强关系则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会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社会关系的研究,涂尔干深化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为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最后,涂尔干提出了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是由个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涂尔干强调了社会网络对于个体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网络可以提供资源和信息,帮助个体实现目标和满足需求。
而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则是由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结果。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ee1543e551810a6f42486c6.png)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会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摘要】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的失范主要因个人私欲增长和道德调节缺位造成,所以重建社会秩序就是重建道德规范,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应该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分工;机械团结;有机团结一、社会失范的含义及原因失范也称社会反常态,最早由涂而干引入,他提出在现代社会,传统的规范和标准遭到破坏,而新的传统和规范又没有出现。
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状态。
在这种失范状态中,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规范与行为缺乏一致的看法,在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指导人们的行为,失范就会出现。
20 世纪30 年代,社会学家默顿从中层理论角度出发,继承和发展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把失范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越轨行为理论。
他认为,所谓失范就是人们用社会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文化目标时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况的一个共同反应,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实现自己文化目标。
相比较而言,默顿是从社会结构的失范来研究个体行为失范,而涂尔干对失范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结构这一层面上。
涂尔干认为造成社会失范是社会分工使然,进一步说,是病态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指出了三种劳动分工“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反常形式:第一种劳动分工的反常形式是“失范的分工”,指的是由于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社会规范,使分工过程中各个机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正常的规定和调节,过快的分工在削弱了传统价值规范的同时,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规范,致使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二种反常形式是“强制的分工”指的是在违背当事人某些本性和意愿的情况下通过某些外部的强制手段来实行的分工,是分工本身不合理造成的;第三种反常形式可称为“不适当的分工”,也就是说,如果在分工过程中有的人工作任务饱满,充满活力,而有的人却工作任务不够,活力不足,那么尽管分工非常细致,整个分工体系也会难以和谐运转。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对道德教育和社会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涂尔干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社会和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涂尔干的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
在他看来,道德教育是社会学的一部分,社会学则是对社会道德的研究。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而社会学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涂尔干的思想将道德教育与社会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的社会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涂尔干的思想揭示了道德教育的现实逻辑。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还要注重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涂尔干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涂尔干的思想阐释了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品质的培养,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社会信任危机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涂尔干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涂尔干的思想给当代道德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涂尔干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好的道德教育,需要重视社会学的研究和实践,注重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关注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当代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有道德情操的人才。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和当代启示。
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人 类本 身亲 手缔 造 了神秘 的观 念 以及 与此相 反 的观 念。“ 构 成宗 教经 验 的 各种 自成 一 类 的感 觉 的绝 对 而 永恒 的客 观原 因 , 其 实 就 是 社 会 … …是 社 会 把 人 提 升起来 , 使 他超 越 了 自身 ; 甚 言之 , 是 社 会 造 就 了 人 。因为造 就 了人 的乃是 由智 力 财产 的总体 所构 成 的文 明 , 而 文 明则 是社 会 的产 品 。 ” _ l J 3 鲫 在 他看 来 , 社 会 是所 有信 仰体 系 和 膜 拜 体 系 的基 础 , 社 会 生 活 之 中孕育 着某 些恒 久 的 、 具 有人 性 色彩 的客观 要素 , 这
体 系建 立在 社会这个经验 实在 之上。
关键词 : 信 仰; 共 同体 ; 情感 ; 仪式 中图分类号 : B 9 2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1  ̄9 5 7 ( 2 0 1 5 ) 0 4 - 0 0 2 5 - 0 4
信仰源 自 何处?信仰如何传承?对此学者们作 出 了不 同 的解 释 。泰 勒认 为 信 仰 源 于 “ 万物有灵” ,
V0 1 . 4 2 No . 4 Nhomakorabea第4 2卷 第 4期
涂 尔干 的社会 信 仰说
张 鲲
( 北方 民族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院 , 银J l I 7 5 0 0 2 1 )
摘
要: 涂 尔干认 为 , 道德是 随着群体生活而 生的, 社会 的本性蕴含着道德 。社会 是一个“ 情感记 忆的共 同
大学专任 教师基本科研基金项 目
作者 简介 : 张鲲 ( 1 9 7 3 一) , 男, 陕西岐 山人 , 北方 民族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讲 师 , 现 为复旦 大学 国际关 系与公共 事务学 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信仰源自何处? 信仰如何传承? 对此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泰勒认为信仰源于万物有灵,原始人天生具有一种理性的推演能力。
弗雷泽认为宇宙经由象征表现自身,语言和符号是信仰传承的方式。
鲁道夫奥托把所有的宗教体验都描绘成一种超自然的神秘。
涂尔干则指出,我们绝不能从我们的偏见、情绪和积习出发寻求我们必须掌握的宗教定义的要素,相反,我们应该从实在本身出发定义宗教。
涂尔干认为泛灵论是梦的幻觉带来的变形,自然崇拜是通过词语引发出来的一群辉煌而又空洞的意象带来的变形,这两种学说都必然将宗教当成谵妄的想象的产物。
在对原始信仰祛魅的同时涂尔干提出了与之迥然不同的社会信仰观: 感觉和意象总是依赖于某个确定的客体,表达某个特定意识的瞬间状况; 本质而言它是个体的和主观的; 神秘观念并不具有原始的起源,也不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正是人类本身亲手缔造了神秘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反的观念。
构成宗教经验的各种自成一类的感觉的绝对而永恒的客观原因,其实就是社会是社会把人提升起来,使他超越了自身; 甚言之,是社会造就了人。
因为造就了人的乃是由智力财产的总体所构成的文明,而文明则是社会的产品。
在他看来,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社会生活之中孕育着某些恒久的、具有人性色彩的客观要素,这些要素是共有的价值体系和集体意识。
一、共同体: 信仰产生的社会根基
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群体生活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集体是共同信仰产生的基础。
涂尔干在对氏族制度研究后指出,一个氏族成员并不仅仅是靠共同的习惯或者共同的血缘才联合在一起的,应该还存在着另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即图腾崇拜; 氏族的统一性在于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和同一标记,他们相信他们和同一个事物范畴具有同样的关系,他们遵行同样的仪式; 或者简而言之,由于他们共同参与对同一种图腾的膜拜。
涂尔干认为真正的图腾既不针对某个确定的动物或植物,甚至也不针对某个动物或植物的特种,而是针对遍布于这些事物之中的混沌力量。
这些力既是化育作物、产生日光的力量,又是令人敬畏的道德力。
它来自于一种近乎于神的本原的观念,而且这种本原内在于某些范畴的人和物之中,并被人们以动物或植物的形式加以设想。
在他看来,宗教应该是集体的产物,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真正的宗教信仰总是某个特定集体的共同信仰。
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够感到,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他们可以借助这个信念团结起来,在涂尔干那里信仰就是一种社会存在。
二、情感: 社会信仰的本质力量
内心情感生活是神圣感发生的源泉。
涂尔干认为,每个个体都拥有佑护自身的祖先,或者个体的图腾,这些意象关联着自己的内心生活,关照着自己的命运,它们是个体道德良知的神圣先在。
此外,社会关系的形式经过不断的凝聚和脱俗,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宗教观念世界; 或者说是给宗教观念世界注入了新的因素,即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情感内容,并将之转换到个体与某种超验观念之间的关系当中。
这样一来,内在道德良知与社会情感在特殊的情境之中就能够激发出尊崇的集体情感,这种情感是温暖,是生命,是热情,是整个精神生活的迸发,它使得个体从凡俗的感触中超脱出来,具有了某种神圣感。
而构成这些情感的,正是社会的作用在人们内心中所引起的慰藉和依赖的印象。
恰如 JackC. Lyons 所言,一个知觉的对象必定有其内涵从而使之能够成为信仰的自证。
也就是说,某种事物之所以神
圣并非以其任何天然属性为基础的,而是由情感为主的知觉及其附着的外界因素构成的。
我们信仰某人,虽然有悖于一切理性论证,而且种种现象看上去又是如此矛盾,可我们仍然矢志不移。
缘由在于这种信仰本身蕴含着爱戴和容忍的情感。
三、仪式: 社会信仰的传承机制
涂尔干认为,任何社会都会感到,它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只有这种情感和意识才能使社会获得其统一性和人格性。
这种精神的重新铸造只有通过聚合、聚集和聚会等手段才能实现,在这些场合中个体被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一起加深了他们的共同情感; 于是就产生了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