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
小学语文《秋浦歌 悯农》教案
北师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 1 课2课时课题古诗二首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学习重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习难点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及作者简介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
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
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指名背,再齐背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⒉检查反馈:(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022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2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年《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1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译文及注释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二首·其二》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其二》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秋浦歌》《悯农》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和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提问和讨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引导 学生思考和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也 会更加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其他教 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 意境和背景知识。同时,我也会不断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改 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CATALOGU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直接教学
通过直接引导学生学习《秋浦 歌》和《悯农》两首诗,理解
其字面意思和内涵。
互动教学
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通 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情境教学
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安排
对于《秋浦歌》这首诗,我选择了重点讲解其中的名句,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并解释了其背景、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对于《悯农》这首诗,我着重讲解了其主题 、诗人表达的情感以及其中涉及的农业知识。
教学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和问答。通过提问和讨论,我积极 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我还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一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 热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主题二
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表达对人生短暂和无常 的感慨。
主题三
揭示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不 平等,表达对穷苦人民的 同情和关怀。
03
CATALOGUE
秋浦歌课件悯农课件
秋浦歌课件(悯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悯农》为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作者背景、诗歌内容解析、诗歌意境描绘、重点词汇释义、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悯农》的诗意与哲理,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解析,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丰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思考,引出《悯农》一诗。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的作者背景、诗句内容、词汇释义、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并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小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与哲理,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诗人:李绅3. 诗歌内容:四句诗句4. 重点词汇:释义与例句5.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表格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小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诗歌,如《观刈麦》、《田家四季歌》等,加深学生对农业劳动的认识与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2.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与哲理,分享创作心得。
秋浦歌__悯农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歌: 歌颂,赞美
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紫烟:冶炼时炉中升腾起的烟 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 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 非常壮观 ,可以看见从炉中喷 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 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 出来。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诗文赏析】
•
这是《秋浦歌》第十四首,写的是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黑夜冶 炼,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紫烟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 唱歌,使得寒川变得火热。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 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李白曾经多次出游秋浦,《秋浦歌》这 组五言诗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 间所写。诗组艺术高超,内容丰富,脍炙人口。这是《秋浦歌》第十 四首,写的是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黑夜冶炼,火照天地,红星 迸溅,紫烟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歌,使得寒川变得 火热。据《新唐书· 地理志五》:池州秋浦县有银、有铜。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 安徽)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与 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 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 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 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 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 唐诗》存其诗四卷。
以“春种”“秋收”, 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 粒粟”化为“万颗子”, 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 一处田地闲置着。农夫却还 是饿死了。
古诗二首(悯农+秋浦歌)教学设计
(1)教师对诗歌节奏给予相应点拨,对学生的朗读给予指导。
(2)教师提出国家对今日农民的各项惠民政策。
(3)体会“犹”字的含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劳动者的艰辛,伟大,于今天农民的生活作对比,认识社会制度的弊端对劳动人民的危害,理解古诗。
3、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
4、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没样?
(4)悟——悟诗情
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爱学习,还非常喜欢挑战自我,刚才我们学习了《秋浦歌》,聪明的你,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古诗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悯农》,今天想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自学古诗《悯农》,提出自学要求
(1)各小组选派自学小组组长
(2)通过故事学习“四字诀”,自学古诗,小组合作
(3)十分钟后汇报自学结果
学生自由回答
同样地方法,体悟“明”、“郎”、“动示学习古诗第四步:悟(抓住重点字词体悟诗情)
根据诗的节奏和诗人渗透在诗中的情感,饱含激情的背诵这首诗。
三、回顾学习经过,再熟悉古诗方法步骤。
(1)查——查资料
(2)读——多诵读
(3)明——明诗意
就这样,你们再来读读诗歌的三四句,把你想象到的表达出来:
在这个月朗风清的夜晚,赧郎们一个个————,那激昂的劳动号子——————————。
学生整体在感知诗歌的大概意思。
教师出示学习古诗第三步:明(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概意思)
4、悟诗情
同学们,看到你们能这麽快乐的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刚才从同学们的预习中得知,“赧”,是因羞愧而脸红,那你们想想这里的赧郎的赧是因羞愧而脸红吗?
教师出示学习古诗第二步:读(字音、节奏、感情)
3、明诗意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是会飞的思维。
五年级下--古诗两首(秋浦歌)
春 秋 四 农
悯 农 种/一 粒 收/万 颗 海/无 闲 夫/犹 饿
粟 子 田 死
, 。 。 。
mǐn
sù
yóu
悯
怜悯
悲天悯人
粟
粟米
犹
犹豫
春种一粒粟,
粟: 米粒 子: 果实 秋收万颗子。 四海: 全国 闲田: 闲放没种的田地 四海无闲田, 农夫: 农民 农夫犹饿死。 犹: 还
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秋浦歌》
《秋浦歌》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是唐 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 四首。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留 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是中国历史上写诗 最多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 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 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 诗歌的杰出代表。有《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等作。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 们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体会到 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 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 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 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 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 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 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 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你是怎么知道的?
秋浦歌
(唐)李白
炉 火 照 天 地, 红 星 乱 紫 烟。 赧 郎 明 月 夜, 歌 曲 动 寒 川。
写人 写景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第一句和第二句分 别是用怎样的பைடு நூலகம்角写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明月,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故乡。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亲情的独特情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农民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深深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深情呼唤。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它们不仅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懂得感恩和尊重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同时,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2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更是脍炙人口。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齐读古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挑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1.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大意。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课型
导学+展评
课时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词。
无闲田,
农夫犹。
闲:犹: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五年级《最后一分钟》高效课
堂课改实验导学案设计
执教: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法导航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生字。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二首:秋浦歌悯
农》2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课型
导学+展评
课时
第一课时
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20
阅读相关评论、鉴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鉴赏文章,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风格、特点等。
借助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鉴赏文章、 评论等,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2024/3/27
阅读《唐诗选注》等书籍中的评论、 注释,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内涵和韵 味。
21
自主创作或改编现代版《秋浦歌》和《悯农》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 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达到了巅
峰。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形 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2024/3/27
4
作者李白及杜甫生平简介
01
02
03
04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
24
分组讨论:如何将古诗词融入日常生活
学生分组,每组4-6人,围绕“如何将 古诗词融入日常生活”这一话题展开讨
论。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古诗词、将古诗词的意境融入写作、将 古诗词的韵律应用于音乐创作等方面。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 果,其他同学和老师给予补充和评价。
2024/3/27
2024/3/27
情感之美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秋浦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悯农》则传递 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这些情感之美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共鸣与思考。
14
04 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探讨
2024/3/27
15
反映唐代社会生活面貌
描绘唐代劳动场景
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 展现了唐代农民辛勤劳作 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农业生产状况。
第6单元劳动1、古诗二首《悯农》
课题悯农设计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中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激发学生尊重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两首古诗异同之处.教学用具图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情谈话直接导入合作探究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爱学习,还非常喜欢挑战自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浦歌》,聪明的你,一定会运用我们学习古诗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二首古诗《悯农》,你们想接受老师的挑战吗?1、板书课题2、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看看大家在课前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知识。
(1)学生汇报:字、词、作者李绅简介、背景、诗题(2)小结听完你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大家预习得真好。
但不知道诗读的怎么样呢?(3)、指名读,学生正音。
3、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尝试划出节奏。
4、运用正确的节奏,再读古诗。
注意读出诗歌的音韵之美。
学生整体在感知诗歌的大概意思。
1、各小组组长组织合作学习2、小组汇报自学古诗情况(1)教师对诗歌地理解给予相应点拨: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籽,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才能获得丰收是多么不容易。
为什么丰收了还会出现农夫犹饿死呢?(2)学生体会“犹”字的含义,使学生充分体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孩子们,今天我们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农民的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悯农。
介绍作者。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教师提出国家对今日农民的各项惠民政策。
(4)今昔农民的生活作对比,认识社会制度的弊端对劳动人民的危害,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秋浦歌》和《悯农》两首诗都是写劳动人民的劳作情景。
秋浦歌中工人的乐观向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上让作者赞美和钦佩。
悯农中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仍改不了被饿死的悲惨命运让作者的产生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愤慨)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没样?1、《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
古诗二首教案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4
观看课文图片,创设情境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感受
2、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自主合作
品味文本
10
创设体验和生成问题情境
1、整合学生“生成单”上的问题
2、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意,提出不懂问题,写在生成单上
常小平
课型
综合解决课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悯农》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设
计
理
念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板书设计
春种劳动财富
悯农秋收
丰收年对比疾苦
犹饿死
教学反思
理解诗歌,受到思想教育
归纳拓展
深化情感
3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总结,领悟情感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课外
拓展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板书
设计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火热的劳动场景
场面描写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人物刻画歌曲动寒川冶炼工人形象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
《悯农》
任课教师
2、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读这二句并思考: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 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 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 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 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 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 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 来!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 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 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读读这二句并思考: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 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 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 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秋浦歌
(唐)李白
炉 火/照 / 天 地, 红 星/ 乱/紫 烟。 赧 郎/ 明 月 夜, 歌 曲/ 动/寒 川。
紫烟: 冶炼时炉中升腾起的烟
赧郎: 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
夜:
夜晚
寒川: 冰冷的河水
动:
荡漾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 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 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 劳动,一边唱歌,嘹亮的歌声使冰 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读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3)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 情如何?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 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读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 助的精神面貌。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 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 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 的精神面貌。
古诗二首
lù
láng mǐn
sù
炉火 货郎 怜悯
粟米
炉火纯青 牛郎 其情可悯 粟子
yóu
犹如 记忆犹新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盛产银铜 歌: 歌颂,赞美 秋浦歌: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
李白:
(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千颗 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可是还有不少农民 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全诗内容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天底下没有丢弃不种的土地, 可是还有不
shōu wàn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fū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解诗题
• 悯:同情,可怜。 • 农:农民 • 悯农:同情农民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抓字眼
粟: 子: 四海: 闲田: 农夫: 犹:
米粒 果实 全国 闲放没种的田地 农民 还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 情绪昂扬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 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年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 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 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 以及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小组讨论: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 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 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大 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悯农》共有二首,我们已经学过了第 一首,即《锄禾》。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江苏无锡 人,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著有《 悯农》诗两首,脍灸人口,妇孺皆知, 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绅的第二首《悯农》诗,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两遍,把诗歌读通。
谁来朗读
mǐn nóng
悯农
zhòng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请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 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 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 你是怎么知道的?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读读这二句并思考:
(1)“炉火照天地”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 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 望去,景色非常壮观。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 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不 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劳动的真挚 感情。
作业
一、填写练习册。 二、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三、收集赞美劳动者的诗或名言。
积累古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思考: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感情?
这首诗写了农民辛勤劳作却被饿死。 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抒发了诗人对社会 不平的强烈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真挚的同 情。
中心
《悯农》通过将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与农民辛勤劳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 对比,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的真挚的同情。
读读这二句并思考:
(2)“红星乱紫烟”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 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 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读读这二句并思考:
(3)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的心情如何?
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 面后,感到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 新奇和赞叹。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