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文学常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 《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 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 荒谬miù 憧chōng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 路泻下。 (2)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 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新闻知识
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 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芦花荡
重点字词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 转弯抹mò角
重点句子背记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 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 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文学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 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紫阳蒿坪中学 王世春
芦花荡
蜡烛
新闻两则
单 元 课 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
加强学生整体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编 写 意 图
1.新闻两则: 重点字词
荻dí溃kuì退 泄xiè气 阻遏è 绥suí聿yù
重点句子背记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 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 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新闻两则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识记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会解读其他新闻
4、会自己写新闻
二、芦花荡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
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3、赏析文中“老头子”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三、蜡烛1、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2、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3、感受军民情谊,激发学生正义感和责任感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
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5、 亲爱的爸爸妈妈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Βιβλιοθήκη ,理解作品的主题3、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4、让学生铭记历史,呼唤和平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新闻两则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识记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会解读其他新闻
4、合自己写新闻
二、芦花荡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
法、思路
3、贫析文中“老头子”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瑞牌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三、蜡烛1、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2、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3、感受军民情谊,激发学生正义感和责任感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
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
3、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4、让学生铭记历史,呼唤和平。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单元教学目标:1、能掌握作摘录、加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自由进行阅读活动,欣赏文中精彩的演讲词,领会演讲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2、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朗读文章,略会演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能掌握演讲的特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4、能学习优秀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5、能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能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悼念玛丽·居里》2课时《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课时《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课时《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1课时《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1课时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论诗》1课时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

所选几篇是各有特色的名人演讲。

《悼念玛丽.居里》的作者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用饱含深情和崇敬的语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崇高品德的赞美。

左拉的《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也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

公刘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不愧是诗人的演讲,妙趣横生而又见解深刻。

郭沫若先生在《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里,用情景交融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哲理。

李岚清和何振梁的两篇申奧发言,态度鲜明,用语得体,既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又分寸适宜。

由此可见,欣赏世界一流的精彩演讲与阅读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精品一样,会让我们听到智者向我们倾诉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习惯和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对文字背后展现的名家风采、人物精神有深刻的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思维导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蝉》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史诗”的昆虫。

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

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察螳螂的活动,直到树“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教zào)储(chǔ)藏隧(suì)道罅(xià)隙轧(yà)扁扒掘(jué)”辨析同:两个词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

异:“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例:(1)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2)面对别人的指责,他不动声色地将书包收拾好,然后离开了。

5.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6.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7.罅隙:缝隙。

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9.坚韧:坚固有韧性。

”,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4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第25-26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

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本文是法布尔长年科学观察与研究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首先,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其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后,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他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叙说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是以新闻为题材的作品,学习这个单元需要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以下是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每一课的重要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1、文学常识――新闻、消息和通讯
(1)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2)消息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4)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
2、以《芦花荡》为例,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③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④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环境描写
①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
②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

(3)《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故事的传奇色彩
3、以《蜡烛》一文为例,探究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举动(动作描写)感知、体会她的内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为例,体味作者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

5、词语积累
【第一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