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邓金容)
论小学生传统礼仪文明习惯的培养
论小学生传统礼仪文明习惯的培养
建议家长带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敬老院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学校里面,也可以组织班级小干部或者是值日生负责管理本班教室卫生,维护环境整洁等等。
其次就是通过阅读、观看电视剧和影片来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规范。
因此,从小学阶段起,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进行传统礼仪方面的教育。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当然,除了家庭之间的言传身教外,社会上也需要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礼仪文化习惯,将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呢?一、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以礼待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如张贴文明礼仪标语、设立文明礼仪宣传栏等,让学生在校园中随处都能感受到礼仪文化的存在。
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礼仪文化的重要阵地。
家长要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关爱他人,注重家庭中的礼仪细节,如用餐礼仪、问候礼仪等。
二、开展礼仪文化教育课程学校应将礼仪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和技巧。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学生问候礼仪,包括如何正确地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教导学生交往礼仪,如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传授学生公共场合礼仪,如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礼仪素养。
三、注重实践与养成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重实践和养成。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礼仪实践活动,如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文明礼仪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礼仪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遵守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的文明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
二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礼仪意识和文明习惯。
本文将从学习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的实践和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二年级学生应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
一、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资源,也是研究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作为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传统文化,如阅读经典故事、观看传统戏曲和参加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能加深对祖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道德价值观念。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顺和礼仪等等。
这些美德和道德价值观念对我们塑造良好的品德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文明礼仪的实践文明礼仪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二年级学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实践文明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与仪表。
要穿着整洁,保持个人卫生,不乱丢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此外,在和同学相处时,要尊重他人,不说粗话,不斗殴,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其次,要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在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地要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乱涂乱画,不随地乱丢垃圾。
在校园内走廊、教室中要遵守规则,排队时要守秩序,共同维护校园文明。
最后,要尊重师长与长辈。
在学校与家庭中要尊重老师、父母和长辈的意见与要求,听从他们的指导与教诲。
要有礼貌待人,不打闹不辱骂同学,展现出二年级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
三、重要性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对于二年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学会尊敬他人,体会团结合作与友善待人的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也能驱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我们从小就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文明礼仪的实践有助于我们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和社会交往能力。
传承中华文明礼仪奠定学生美好人生--浅论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1视点·关注 SHIDIAN·GUANZHU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礼仪之邦”的美誉一直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
但是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后天教育和实践养成的,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可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关键。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小学生大都是深得父母百般疼爱的独生子女,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受功利教育的影响,父母们会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类补习班、才艺培训班等,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相对而言,礼仪教育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缺失。
小学生中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尊重师长、不孝敬父母、不团结同学等方面的事时有发生。
基于此,我们学校要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通过系列文明礼仪教育策略行之有效的实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美丑,正确地认识问题,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优秀的小学生,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
一、明意——重视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是文明薪火相传的需要。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指出礼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
我国自古就强调礼仪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养成习惯,体貌兼习,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行为美与心灵美要统一,言行要一致。
体现了中华民族穿越几千年历久弥新的礼仪道德核心,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者,继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让“礼仪之邦”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光荣的责任。
其次,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的享受,每一个社会中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宽容、善良、尊重、和谐的环境中。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小学生的培养对象,他们的礼仪教育尤为重要。
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还能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言行举止要文明有礼。
家长还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教会他们要尊重他人,要懂得感恩和谦虚。
家长还可以通过看书、听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学校也应加大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和技巧。
学校可以组织礼仪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礼仪能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融入一些和礼仪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形成好的礼仪习惯。
社会力量也能够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提供帮助。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礼仪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为小学生提供获得礼仪知识的机会。
社会可以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为小学生进行讲座,让他们了解到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礼仪大赛,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和技巧。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引导和管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学校和家庭的指导力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礼仪教育。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学生礼仪教育,促进礼仪教育的全面发展。
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文明的社会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社会的未来。
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二者关系密切,礼仪可以说是礼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和物化形式,由此可见,礼仪作为可触可碰的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民族素养的根本大计,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通过礼仪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收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重要载体。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文化也常常被人称之为“隆礼重义”的伦理型文化。
因此,“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句空话。
”礼仪教育是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它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结构;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
现在小学生道德教育很多停留在简单说教、灌输,缺少有效载体,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缺点,礼仪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成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和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因此,加强小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取得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基础。
二、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强大动力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的礼仪修养表现出来,正所谓,“德诚于中,礼行于外”。
礼仪本身既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围绕如何严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而形成的的一整套体系,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没有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的判断能力。
利用传统礼仪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策略分析
482019·12A ·主持人:余 柯课题研究思 想E-mail:hnjygl@利用传统礼仪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策略分析邓广平 樊秋妤【摘要】在生源复杂、家长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突破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瓶颈,让学生领悟到关于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礼仪规范,提升人文素养?本文依据校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知“礼”、感“礼”、行“礼”三方面阐述了利用传统礼仪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礼仪;小学生;道德素养;策略我校地处外来人口聚集区,生源复杂,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引导不够,导致孩子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
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研究证明,小学阶段是人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在此阶段接触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
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作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我们依据校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习礼仪规范,在公共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提升道德素养。
一、知“礼”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对学生参加升旗仪式、集合、观看演出等方面的言行举止都作了明确的文明礼仪要求,这些要求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依据。
而利用中华传统节日让学生知晓孝亲、交往等礼仪,是传统礼仪与儿童道德素养培养的一个有机融合点。
1.营造传统礼仪文化氛围。
“礼”对于孩子品德的形成意义重大。
可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
其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
我校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会、读书论坛等形式,开展了教师礼仪培训、茶艺花艺培训,在教师群体中营造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氛围,更好地推进活动开展。
2.开展传统佳节礼仪活动。
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结合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教师节开展师生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劳动节、国庆节开展社会公共礼仪教育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
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传统文化面临减少和被边缘化的局面。
然而,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的重要场所。
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具有无可替代的角色。
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如课堂教育、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内容。
无论是语文课、历史课还是艺术课,都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古代文学经典,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参与。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音乐、舞蹈、书法等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倡导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等。
通过家庭讨论和互动,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
其次,家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兴趣。
例如,可以一起观看传统文化的电影、电视剧或舞台表演,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和传统古迹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最后,家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饮食、着装等方面进行培养。
孩子们可以参与家庭制作传统食品,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并且了解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寓意。
小学生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
小学生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本。
作为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良好文明礼仪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培养文明礼仪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小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文化底蕴,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远的影响力。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可以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小学生入手,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育机构应在课程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等,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培养文明礼仪是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和行为举止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要求,并在日常教育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例如,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对文明礼仪的培养。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家庭成员之间的文明礼仪互动也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重要途径。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意识。
例如,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等,了解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仪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方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接触到社会的最初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将有助于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恰当的社会价值观。
其次,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还能够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风气。
小学生的课堂氛围往往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礼仪教育的引导下,小学生将拥有更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有效地避免上课捣乱、走神、打闹等行为。
同时,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将更加有序、和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理心、尊重和体贴是每个小学生都需要具备的素养。
在加强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让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多年以后,当他们走上职场或者社会中,这种素养将成为他们成功的敲门砖。
第四,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也是树立国家风貌的关键一步。
如果儿童能在早期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栋梁之才,儿童们将通过优秀的礼仪素养,成为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守护和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强力因素。
综上所述,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不仅仅有益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是有助于树立尊重、守护、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社会环境。
希望全社会能够关注小学生礼仪教育,并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弘扬
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弘扬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礼仪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意识和礼貌待人的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尊重师长和同学,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敬老尊师和友善待人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礼仪教育活动,如模拟成人社交场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正确的礼仪行为。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礼仪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庆祝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在春节前可以组织学生们学习包饺子的技巧,体验中华传统年俗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古代文人的风采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同时,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艺术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京剧、诗词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艺术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式。
通过观摩和学习传统艺术表演,学生们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此外,在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社会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礼仪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相关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展。
社会方面,可以鼓励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组织和机构来学校开展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弘扬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通过注重基本礼仪教育、传统文化学习和艺术修养,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读中华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策略初探
素读中华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策略初探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八小金兰学校635000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一部洋洋洒洒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正是一部礼仪规范的发展史,我国古代的《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中都有许多非常好的礼仪之道,这些礼仪之道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历久弥新,一直为人们所遵从,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导“宝典”。
学校也需要在经典诵读中传承文明礼仪。
我们的社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还过多地集中在知识、技能层面,道德礼仪层面相对偏弱。
在校园里,随时能发现,上完课学生蜂拥而出、教室里桌椅东倒西歪、上下楼横冲直撞、大型活动之后地上一片狼藉等文明礼仪失衡现象。
社会上也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培养的负面影响。
中华国学经典是补给“礼仪”的精神食粮,通过经典诵读,来影响学生的文明礼仪,在校园里找回“礼仪之邦”的缩影。
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课堂实践、活动实践、社会实践,使其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知礼仪,懂礼仪,行礼仪,传承礼仪,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依据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标二、创编系列国学校本读本学校1-6年级语文老师可以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所选文本进行甄别,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选择那些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国学优秀作品推荐给孩子们。
还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精彩片段按“礼仪”“勤学”“谦虚”“宽厚”“爱国”“节俭”等12个类别穿插到各年级,最终由学校编辑成册,形成学校的校本读本,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又使得学生在自己诵读和老师帮助下逐步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较高的欣赏能力。
三、开展“三个一”诵读国学系列活动1.“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分钟进行诵读;2.“一周一荐”,每周从《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做好诵读内容的推荐工作。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
龙源期刊网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作者:来源:《教育》2017年第18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物质较为充足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文明礼仪的进步和健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文明礼仪教育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是培养学生文明举止、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方法,是提高文明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之选。
郑金洲老师说:“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就在心理上做好了学习的准备,进入了相应的学习状态。
因此,课堂教学相比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多的教学资源,也更加高效。
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来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感,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情景感知,树立学生举止文明、言行得体、彰显文化修养的新风尚。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花生的外表,了解花生的营养价值,感受作者一家所说的花生的好处,进而以物喻人,学习花生不图虚名、积极奉献的精神,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内在思想的人。
当老师询问学生们“花生是生长在何处”时,许多学生并不知晓,有的竟然以为是长在树上的。
等教师出示图片让大家观看,他们才恍然大悟。
这时,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们理解“花生为什么会有作者所说的优良品质”,更能理解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又如:课文《桥》讲述了洪水来临时,老支书为了让村民安全转移,致使自己和儿子最后都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就非常感人,但是学生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离他们太远了,在感动之后很难将这些情怀落实在自己的文明修养之上。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切近的相关事迹,离学校所在地距离较近的真人真事。
这些事迹不一定是牺牲生命,而是从一些小事中展现出主人公的美好修养。
谈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
谈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作者:王松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4期摘要: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文明校园的创建,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
社会及家庭层面、学校及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的不良因素影响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因此可以创设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浸润氛围让学生“知礼”,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识礼”,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懂礼”,从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颇受重视。
在具体落实中,由于部分学校及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式运用不当,导致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文明习惯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从传统文化的浸润着手,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氛围,积极引导,让学生知礼仪、行礼仪,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1.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以传统文化做“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既能让学生懂得礼仪文化的源远流长,增长文化知识,又可以理解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创建现代文明校园的需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创建现代文明校园需要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
现代文明校园的创建,不能仅是硬件的简单堆积、校园绿化面积的达标,更需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全体师生展开综合考量。
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着教师的“育人”水准。
因此创建现代文明校园需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落地的需要“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不是体现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做了多少工作,出了多少业绩,而是体现在“育人”的效果如何。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摘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党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为了更好地将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的同时,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系统的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近年我校在实施途径和策略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
积极组织文明礼仪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认识讲文明、懂礼仪的重要性,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增强学生讲文明的意识,培养学生讲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传统美德融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有利于践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我国古代十分注意文明礼仪教育,在以长达几千年“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朝代,早就形成了“以礼养德”的重要思想。
我国古代教育不仅开设了培养技能的课程,使学习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更注重于培养学习者健全的人格。
教师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应合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中蕴含的宝贵知识,使学生自身形象逐步得到完善,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四有”公民。
(二)能够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吐故纳新我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每个节日、每种仪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仪内涵。
对待古老的文明礼仪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由此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应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具体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不可单纯说教。
这样才能灵活自如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行为的教育。
论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论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对于培养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通过学习古代经典,了解传统礼仪、孝道、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教育孩子要讲究礼貌待人、尊重长辈和师长、关心他人、勤奋学习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在小学生心中。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开放性格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孩子们学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一种自豪感和奋斗的动力。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小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境界。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中注重的勤奋、坚忍、感恩等品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传统文化也能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小学生阶段就要关注培育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目标和追求。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会承担责任,追求卓越。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过程。
论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论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前社会,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素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历史的积淀与时代的产物。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中的大部分思想都是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这些都是小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如尊老敬老、孝顺父母、勤劳好学、诚实守信、志向高远等等。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美德。
小学生通过了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活,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孝顺父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小学生应该明白,父母是自己的依靠和支持,对于自己的父母要尽孝道,关心他们并尊重他们的意愿。
勤劳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小学生可以领悟到勤劳的力量和好学求知的重要性,坚持自己的学业和成长。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诚信,要懂得做人的准则和各种社交礼仪,学会做人处事的方式。
志向高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小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重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强勇敢、责任感等。
传统文化和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小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比如,爱国精神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加深小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和珍视,让小学生认识到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小学生礼仪教育养成策略
教育界/ JIAOYUJIE2022年第12期(总第488期)育人之道▲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小学生礼仪教育养成策略陆 颖【摘要】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肩负责任。
从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角度看,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到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中,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校合作为辅,形成礼仪教育方案,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要素,旨在为小学生的礼仪养成提供指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礼仪教育;养成策略作者简介:陆颖(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中小学。
教育工作者肩负育人使命,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让小学生懂礼貌,讲卫生,拥有好习惯。
作为小学生礼仪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学校礼仪教育不可或缺。
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对小学生礼仪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当然,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只是儿童发展的需要,还是传承文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要尝试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探索小学生个人礼仪养成的新路径,推动小学礼仪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资源挖掘从我国千载华夏文明可以看到,礼仪文化之于我国十分重要。
礼仪之邦诞生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礼仪教化功能,教师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元素,为后续礼仪教育的开展打好基础。
(一)礼仪教育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元素,教师可挖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并加以使用,以推动礼仪教育的发展。
以《孔融让梨》为例,该故事的核心主旨传达了谦让友爱的道理,在故事中父亲虽然将最大的梨子给了孔融,但孔融却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就给哥哥吧。
”教师将这一类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礼仪教育的主要资源,对小学生礼仪素养的养成有重要推进作用。
(二)国学经典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属于养成教育,对于推动礼仪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教师可以以《弟子规》《三字经》为切入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四会市东城街道清塘小学邓金容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礼仪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人本精神等都体现出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小学礼仪教育国学经典爱国主义精神人本精神
【正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
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以下谈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关联。
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素材,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
学校结合德育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弟子规》、《三字经》为切入点,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
《弟子规》内容分别以“孝敬长辈”、“诚信”、“团结友爱”、“励志”为主题,结合经典内容,在明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年五班的张晓宇同学患小儿麻痹症,班里的三名同学经常耐心地扶他走路,陪他学习和游戏。
学校评选了礼仪标兵,值日生每天以规范的礼仪形式迎接师生入校,成为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时刻以《弟子规》导航,从生
活点滴做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世世代代都在不断地传承着,对于现代的中学生仍然有必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凸显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
现代的学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利用好语文教科书这个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传统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古诗文,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真切地展示了古代军人的气质,它展现了在古代艰苦的战争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实践中,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报国的爱国精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抒发边塞的战士们坚守边防的决心和保卫国家的壮举。
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如,《木兰诗》、《示儿》、《春望》等,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
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话语。
作为一种以关心或致力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旨,以人性、个性关怀为核心价值的理念。
作为一种洋溢着时代精神的治国纲领与价值导向,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对中外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可以从时代精神的视角进行关照与审视,并加以承续与发展。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充斥着全社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之于时代内容的价值很有必要,对于培育“四有”新人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的优良品德,我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它,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也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