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资料大全
植物学资料
1。
藻殖段:是由异型细胞或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个细胞死亡或者是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凹形的分离盘,使丝状体分开,那么每段即称为藻殖段。
2。
梯形接合:是水绵属植物有性生殖方式,相邻两条水绵丝状体相对细胞的一侧向外突起,形成结合管,外观上很像梯子,故称梯形接合。
3。
菌丝:是构成真菌的细丝由长管状的细胞构成。
4。
菌丝体:一个植物体所有的菌丝的总称。
5。
子实体: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菌丝体。
6。
地衣:是一类很特殊的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多数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少数为一种真菌和两种藻类共生。
7。
同配生殖:由形态和大小和相似的融合,称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这种生殖类型中,两种配子相似,受精是异性配子的配合9。
卵式生殖:是有性生殖的最高形式,融合的两个配子在结构,能动性和大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10。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具单细胞的假根,但多含叶绿素,能独立生活。
11。
有胚生殖:高等植物在形态上的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上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叫有胚植物12。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菌具有维管系统,所以两者合称维管植物13。
隐花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用抱子繁殖,所以叫抱子植物,因不开花不结果,所以叫隐花植物。
14。
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型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而裸子植物也具有退化的颈卵器,因此,三者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15。
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
亚种: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化环境的影响,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该种群就称为原植物的变种。
17。
变种: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变种。
植物学资料整理汇总
一、细胞壁的结构1、胞间层(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少量的果胶质、半纤维素):初生壁一般薄而柔软,可塑性大;同时可透水分和溶质3、次生壁:(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以后,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木质。
):较厚,坚硬;分为外、中、内三层;次生壁强烈加厚的cell多数是死细胞。
4、纹孔: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
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分为具缘纹孔(底>口,发生在次生壁强烈加厚的细胞间。
)、单纹孔、半具缘纹孔5、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些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叫胞间连丝。
二、分生组织(也称形成组织)1、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尖、茎尖的先端细胞特点:1)形小、壁薄、质浓、核大、无或仅具小液泡,排列整齐,无胞间隙;2)终身保持分裂能力。
2、初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茎前最幼嫩部位,位于原分生组织之后。
特点:一方面cell仍能分裂;一方面cell开始初步分化3、次生分生组织:仅见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侧生分生组织)位置:根、茎中轴的侧面。
来源:成熟cell脱分化而成。
两类形成层→使根茎增粗。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4、居间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三、薄壁组织(营养组织分布:较广,6种器官均有。
特点:(1)都是活cell、壁薄、核小、形大、液泡大、细胞间隙大;(2)cell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转化能力,具较大的可塑性。
类型: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储水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传递cell四、输导组织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包括管胞和导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
韧皮部: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1、导管分子与管胞位于木质部(死细胞)(1)都是死 cell,成长管状,胞壁增厚,木质化。
共同点(2)侧壁增厚不均匀,呈现多种花纹。
(整理)植物学知识要点
植物学知识要点一、植物细胞(一)细胞及细胞学说1、细胞:是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1838~1839年由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
其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被被恩格斯评价为19世纪三大发明之一。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是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将它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只有一个由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拟核体。
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简单。
蓝藻和细菌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此外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也都是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丰富。
(三)原生质及原生质体1、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生活物质的总称。
即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有生命的部分,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可分为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四)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1、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精细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真核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四部分构成。
1、细胞膜及内膜系统:(1)细胞膜又称质膜,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上的蛋白质构成。
具有保护、选择性透过、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
细胞膜在电镜下是一种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单位叫做单位膜,单位膜中各种组成成分的结合方式,现在较为广泛接受的模型是“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内膜系统:细胞质中存在着许多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它们彼此相关,甚至连通,组成一个庞大而又精密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称为内膜系统。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
ddd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
dddd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
ddd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
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ddd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
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
ddddd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
dd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
如柑橘叶。
; dd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
dddd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
例番茄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
如细菌,粘菌,真菌等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
第六章叶
名词解释
运动细胞(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位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扇形排列,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栅栏组织:在双子叶植物的叶肉中,靠近上表皮,通常由1-2层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的长径与表皮垂直,较整齐如栅栏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总24页)
第一章细胞
名词解释
原生质体:组成细胞的一个形态结构单位,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使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分别由不同蛋白质以不同方式装配成直径不同的纤维,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柔韧性和刚性的的三维网状结构,因此称作细胞骨架。
纹孔:细胞在生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不加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简答与论述
比较导管和筛管的结构。
导管——由许多管状的死细胞(导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1分)。成熟导管分子的端壁溶解形成穿孔(1分)。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各种花纹(1分)。
筛管——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1分)。 筛管分子的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端壁特化为筛板(1分),其上分布有成群的筛孔。
植物学重点内容
植物学重点内容植物学重点内容一、种子和幼苗1.胚的概念及组成。
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2.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的概念。
子叶出土:在萌发时,胚根首先伸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上胚轴、中胚轴和胚芽伸出土面。
二、植物细胞和组织1.胞间连丝:侵填体细胞周期内质网的概念。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侵填体:原生质和细胞核随着细胞壁的突进而流入其中,后来则常为丹宁,树脂等物质所填充。
这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起称为侵填体。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内质网:由封闭膜系统以及互相沟通的膜腔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分为:光滑型内质网和粗糙型内质网。
2.细胞壁的分类: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3.保护组织的两种类型: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4.传递细胞的概念及特点,通道细胞的概念。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特点:其细胞壁向内突起,壁上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
通道细胞:夹杂在厚壁的内皮层细胞中的薄壁组织细胞,往往与原生木质部相对。
5.淀粉粒类型:单粒、复粒、半复粒。
6.分生组织的类型(1).按来源分类: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按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三、植物的根1.外始式凯氏带的概念。
外始式:由外方发育开始并逐渐向内方发育的形式。
凯氏带:内层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木栓化或增厚呈带状,环绕在细胞壁的横向壁和纵向壁上。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特点:(1).表皮:根的表皮上面具有根毛;而茎的表皮上面具有气孔器的结构。
(2).皮层:①根的皮层占根的比例大;而茎的表皮占茎的比例不大。
植物学总结资料
形态解剖部分一、绪论部分: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植物细胞1、理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植物细胞的大小、结构与功能单层膜、双层膜II 细胞壁(结构、组成、功能)细胞膜:结构功能 细胞质:组成功能细胞器:组成,结构、功能 细胞核:结构、功能纹孔、胞间连丝等共质体、质外体运输等{物细胞相邻细胞壁胞间连丝&微管“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光滑内质网高尔基体7过氧化物体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3、细胞的分裂和各分裂期的特征;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三、植物的组织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及其特点;1、分生组织2、薄壁组织3、保护组织4、机械组织5、输导组织6、分泌组织传递细胞的概念三、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1、器官的概念:根、茎、叶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2、根系的功能和根系的类型;3、根尖的组成;4、根的初生结构(凯氏带)、侧根形成、根的次生结构5、根变态的常见类型(二)茎1、茎的形态和芽的类型2、茎尖的结构;生长锥:原套、原体分生区 叶原基叶芽原基茎尖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过渡区; 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减弱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伸长活动 明显趋于停止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结构①初生结构中切皮部和木质部的发育方式;被子植物荃尖顶端分区、组织分化成熟的过程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②射线原始细胞和纺锤状原始细胞;③茎结构通过横向、径向、切向三个面所观察到的特征; ④周皮、皮孔、树皮、年轮、早材、晚材的概念; ⑤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⑥茎的变态类型和常见植物原套一^周缘分生组织/ /分生部 分< 本织 基组皮生部层线层 皮(三)叶1、了解叶的形态;2、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3、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C3和C4植物叶的特点;4、叶的特华类型及其常见植物;四、植物的繁殖器官(一)花1、繁殖的概念和类型2、花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雄蕊群和雌蕊群的相关知识;3、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4、雄蕊的发育和花粉的发育pl525、雌蕊的结构和发育P1586、花粉粒的萌发于生长以及双受精作用和意义7、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8、果实的类型和常见种类五、藻类常见藻类必须了解(发菜、水花、赤潮的形成、水绵的接合生殖,常见的大型藻类紫菜、海带等)六、菌物常见菌类,担子菌的锁状联合七、苔群植物了解颈卵器的结构,有胚植物的开始,地钱和葫芦薛、抱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八、蕨类植物维管植物的开始,颈卵器,抱子体和配子体的关系;P302, 图9-25九、裸子植物的特征和常见植物十、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题型:1、填空(20)2、选择(25)3、比较题(20)4、问答题(35)形态解剖部分90%,系统分类10%课程作业,尽快完成!格式:PPT> Word (不要win7格式)。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节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开花结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参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
植物的生长:指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实现整体和器官的增大。
植物的发育: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和特征表现。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续。
植物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调节: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等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具有重 要的调节作用。
遗传分类法: 根据植物的遗 传基因进行分
类
藻类植物:包括蓝藻、绿藻、红藻 等,是水生或湿生的低等植物
地衣植物: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 类特殊植物,可分为壳状地衣、叶 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菌类植物:包括细菌、真菌等,是 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低等植物
苔藓植物:包括苔纲和藓纲两大类 群,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花:花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果实:果实的类型、形态、结构等特征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种子:种子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叶片:叶片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也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植物命名法:根据植物的特征、生长习性等进行命名,如“玫瑰”、“茉莉”。 国际命名法规:规定植物命名的规则和标准,确保植物名称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命名法规的意义: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情况,促进植物学研究和交流。 命名法规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命名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含有多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植物学基础知识
枝的形态
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或枝条。 节和节间:着生叶子的部位称为节。两节之间的 距离为节间。枝条节间长的称为长枝;节间短而 密集的称为短枝。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叶痕有互生、对 生、轮生。 叶迹:叶痕中的点状或线状突起,是叶柄种的维 管束断裂时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顶芽展开,芽鳞脱落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芽鳞痕。芽鳞痕密集。 皮孔; 髓:枝条中心部分。有实心的、空心的、片状分 割的。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按茎的质地(木质化程度)可将植物分为: 1、草本植物:木质化程度低,茎干柔软。 2、木本植物:木质化程度高,茎干坚硬。 (1)乔木:有明显主干。树体高度5米以上。 (2)灌木:丛生,无明显主干,高度在5米 以下。 (3)藤木:不能直立生长。
茎的类型
直立茎:杨树、玉米等。 缠绕茎:牵牛花、紫藤等。 攀援茎:常春藤、葡萄、爬山虎。 匍匐茎:草莓。
细胞膜
原生质体的最外一层。 是仅靠细胞壁的一层。 薄而柔软的膜。 功能 质膜起着屏障 用,能维持稳定的细 胞内环境,可调节膜 内外物质的浓度,有 选择地使物质通过或 排出废物。 质膜具有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 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细胞 质包括细胞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基质:又称基质、 透 明质等。主要化学成分 为水、无机盐,溶于水中的 气体、糖类、氨基酸、核苷 酸等小分子物质,也含有蛋 白质、核糖核酸等一些生物 大分子。
2.细胞器:细胞质内具
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 能的小单位。
重要的细胞器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 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是所有 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由液泡 膜和细胞液组成。细胞液成分复杂,常略 呈酸性,主要成分为能溶于水的糖类、单 宁、有机酸、色素、植物碱、酶等,使细 胞具有酸、甜、苦、涩等味道。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欢迎阅读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665名“cell 1838如果它 1839”,即: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⑴质膜:(Ⅰ单位膜: Ⅱ主要功能:⑴质膜:(①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
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
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
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 、b 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2O[CH2O]+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1①②(一)原生质体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植物学资料
(1)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耐城市街道的不良条件。
(2)具有美观的树形或花、果或秋色叶可供观赏。
(3)有较密的枝叶及适当高度的分枝点(一般2.5m以上)。
(4)主干通直而不生萌蘖,根系深。
(5)发芽早,落叶晚且短期内落净,叶、花、果不散放不良气味或污染空气的绒毛、种絮、残花、落果等。
物候期:在年生长周期中,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植物器官的形态变化时期。
3.方法:
(1)叶插
应用范围:用于能自叶上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的种类。能叶插的花卉,多具有粗壮的叶柄、叶脉或肥厚之叶片。
①全叶插:用完整叶片为插穗。
平插:如落地生根、秋海棠。
直插:又叫叶柄插法。如非洲紫罗兰、耐寒苣苔、球兰。
3. 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缺少哪一个都会引起植物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到阻碍或死亡。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来代替。但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有所不足,可以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调剂,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4. 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每一个生态因子或彼此有关联的若干因子的结合,对同一植物的各个不同阶段所起的生态作用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在其一生中并不需要固定不变的生态因子,而是随着生长发育的推移而变化。
除南方少数树木外,水生花卉栽培喜偏粘质土,一般不适于花卉栽培(早春土温上升慢对幼苗色泽不利,对大多数花卉的生长不利。)可用于砂土的改良。
3、壤土类:性状介于二者之间,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含量多,土温比较稳定。
对植物生长比较有利,适应大多数植物种类的要求。
小结:在了解各生态因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之后,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总论: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四节 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部分
1.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 2.叶柄:输导和支持作用。 3.托叶:保护幼苗和进行
2、刺状茎: 茎转变为具有保护功能的刺称刺或枝刺。它 位于叶腋的位置区别 于叶刺,皮刺。如叶子 花。
3、茎卷须: 由叶腋内长出的枝条变态形成须状物,能卷 缠它物而攀缘生长。如南瓜、葡萄。
3、茎卷须: 由叶腋内长出的枝条变态形成须状物,能 卷缠它物而攀缘生长。如南瓜、葡萄。
4、肉质茎: 肥大多汁,内贮大量水份和养料的地下茎, 肉质茎上的叶多退化或形成刺,表皮的角 质膜发达,如仙人掌,仙人鞭等。
1、支柱根
起支撑作用。
红刺林投
1、支柱根
起支撑作用。
榕树
1、支柱根:板根:
常发生在一些热带树种中,板根在特定环境下,主 根发育不良,侧根向上侧隆起生长与树干茎部相接 部位形成发达的木质板状隆脊。(尖叶杜英)
2、攀援根: 常春藤、凌霄、络 石、爬山虎等藤本 植物的细长茎上能 长出一些短的不定 根,这些根的顶端 扁平,有的成为吸 盘,易固着小石头 或树干表面,具攀 援功能。
1.
鳞茎:由多数肉质鳞叶着生于短缩鳞茎盘上而 形成的一种地下茎。各鳞叶腋内生有侧芽可发 育出新的鳞茎。鳞茎盘下端产生不定根。鳞茎 盘中心生有顶芽,以后伸长为地上花序,如百 合、洋葱、蒜等。
(二)地下茎
植物学全
一、名词解释1.双名法:植物种的学名为拉丁文写出的双名,即属名+种加词组成,其属名(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不大写,除属名、种加词外,还应在种名后列上命名人的姓氏(一般为缩写)。
2.维管植物:蕨类、种子植物因其植物体有维管组织的分化,被称为维管植物。
包括极少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松叶兰类、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种子植物:通过产生种子来繁衍生息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4.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5.变种: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的变种。
6.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7.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有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8.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9.完全叶:在被子植物分类中,通常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10.不完全叶:将叶片、叶柄和托叶三者中缺少其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为不完全叶。
11.叶序:叶在颈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12.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
13.复叶:在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两片以上的叶。
14.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15.两性花:兼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16.单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17.两被花:同时具有花萼和花冠的花18.单被花:一般是指只有花萼没有花冠的话。
19.二强雄蕊:一朵花中通常有4枚雄蕊,且2长2短的植物20.四强雄蕊:一朵花中通常有6枚雄蕊,且其花丝4长2短的植物21.聚药雄蕊:一朵花中雄蕊的花药合生,花丝彼此分离22.单体雄蕊: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花丝联合成一体,花药分离的植物。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第一部分绪论一、生物界的划分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
建立者:瑞典的林奈。
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创立者是魏泰克,于1969年和马古利斯于1974年六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二、种子植物的类型(一)木本植物1.植物特点:多年生、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2.分类: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乔木:1)植株高大2)主干显著3)距地面较高的主干顶端形成广阔的树干灌木:1)植物矮小2)无显著主干3)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半灌木:1)外形类似灌木2)地上部分为一年生3)越冬时枯萎死亡(地上部分)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生长型不同而不是内部结构。
(二)草本植物1.植株特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2. 分类:分为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三)藤本植物1.植株特点:茎杆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2.举例:草本的牵牛、木本的葡萄、紫藤三、植物界演变低等植物(水生)——苔藓植物(过渡类型)——蕨类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根茎叶,维管组织,花粉管的产生)四、植物学简史1.诗经:200多种植物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豆类肥田、豆谷轮作增产、接枝技术。
3.《种树法》郭橐驼,《农书》王桢4.徐光启《农政全书》共60卷。
5.《本草纲目》李时珍152卷,十二至三十五卷是植物,1173种植物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其睿1714种7.林奈——创立双名法和植物分类系统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
8.李善兰——《植物学》是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第二部分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细胞学说1878年德国施莱登指出:细胞是职务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施旺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植物学知识
常见植物学分科知识1侧柏,裸子植物,鳞状叶片,木本植物。
2荆条,唇形花冠,马鞭草科。
2海州常山,马鞭草科。
3银杏,裸子植物,四雄一株,栽植雌株,银杏科。
4桃子,蔷薇科,苹果,梨,杏子,李子都是蔷薇科。
樱花,蔷薇科。
紫叶李,蔷薇科。
龙牙草(仙叶草)蔷薇科。
山楂叶旋钩子,蔷薇科。
萎陵草,蔷薇科。
蛇莓,蔷薇科。
杜梨,蔷薇科。
郁李,蔷薇科。
多花蔷薇,蔷薇科。
山崖绣线菊,蔷薇科,(华北生长,叶长,伞房花序)。
地榆,蔷薇科。
茅莓,蔷薇科榆叶梅,蔷薇科。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根海棠,蔷薇科。
樱花,蔷薇科。
珍珠梅,蔷薇科。
月季,蔷薇科。
粉花绣线菊,蔷薇科。
黄刺玫,蔷薇科。
碧桃,蔷薇科。
山楂,火棘,蔷薇科。
5黄花菜,菊科。
小草牛膝菊,菊科。
鬼君草,菊科。
悬浮花,菊科一年蓬,菊科。
金叶马兰,菊科。
毛镰菜,菊科。
林泽兰,菊科。
大蓟,菊科酯肠,菊科。
旋覆花,菊科。
菊芋,(鬼子姜)菊科。
抱茎苦买菜,菊科。
秋苦荬,菊科。
小蓟,菊科。
飞蓬,菊科。
山蜗居,菊科,有乳汁。
大花金鸡菊,菊科。
大花金鸡菊,菊科。
苍耳,菊科。
艾草,菊科,是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头状花序。
舌状花亚科:全部是舌状花,管状花亚科:既有舌状花,又有管状花。
管状花叶茎折断无乳汁状液体,而舌状花恰恰相反。
6狗尾草,叶鞘分离,中轴花序,颖果,禾本科。
求迷草,禾本科。
马唐,禾本科。
野谷草,禾本科。
牛筋草,禾本科。
狐尾草,禾本科。
稗草,禾本科。
画眉草,禾本科。
禾本科。
大油芒,禾本科。
黄背草,禾本科。
椈草,禾本科。
野清茅,禾本科。
知风草,禾本科。
节缕草,禾本科。
鹅冠草,禾本科。
芦苇,禾本科。
金茎狗尾草,禾本科。
棣,禾本科。
隐子草,禾本科。
狼尾草,禾本科。
7中华卷柏,柏科。
千头柏,柏科。
爬地柏,沙地柏,柏科龙柏,柏科。
翠柏,柏科。
8毛叶胡枝子,豆科。
(二色胡枝子)美丽胡枝子,豆科。
花木兰,豆科。
刺槐,豆科。
合欢,豆科。
山合欢,豆科。
细叶胡枝子,豆科。
车轴草,豆科。
龙爪槐,豆科。
植物学资料(生技)
生殖器官名词解释花芽分化;花;完全花;花序;传粉;真果;假果填空1.植物的繁殖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一朵完全花可分为、、、、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和。
3.形态上,每一雄蕊由和两部分组成,每一雌蕊由、和三部分组成。
4.是雌蕊群基部膨大的囊状部分,其内着生的部位称为胎座。
5.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是构成的基本单位。
6.子房横切面上可见其有四个部分:、、和。
7.幼嫩花药的花粉囊壁由、、和构成。
8.花粉囊壁各层中,与花粉粒发育有关,与花药开裂有关。
9.二细胞花粉粒由和组成;三细胞花粉粒包括、和。
10.胚珠是的前身。
其组成中,外围的保护着其主要部分即,在其中央部分将发育一个。
11.蓼型成熟胚囊一般由7个细胞组成,近珠孔的是1个细胞和2个细胞,远珠孔的为3个细胞,位于中央的是1个细胞。
12.被子植物果实、种子、胚、胚乳分别由、、和发育成。
13.根据果皮是否肉质化,将单果分为和两大类型。
14.聚花果是由发育而来的,聚合果是由发育而来的。
15.填写以下果实可供食用的部分在植物学上属何结构:西瓜;橘;凤梨;苹果16.种子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17.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胚乳和种皮,这三部分分别由、和发育而来。
18.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为、、。
19.出土萌发的种子一般宜播,留土萌发的种子可适当播。
20.播种时,萌发的种子一般宜深播,萌发的种子可适当浅播。
选择1.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四部分中任一部分的花叫。
完全花;单性花;不完全花;不整齐花2.以下具花为辐射对称花。
舌状花冠;唇形花冠;蝶形花冠;十字花冠3.花中构成雌蕊群的基本单位是。
子房;心皮;子房壁;胎座4.豌豆、菜豆及四季豆等豆类具胎座。
边缘;侧膜;中轴;特立中央5.南瓜、西瓜和黄瓜等瓜类具胎座。
边缘;侧膜;中轴;基生6.单雌蕊的子房可具有胎座。
特立中央;侧膜;中轴;边缘7.花序可分为无限和有限两大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植物学资料整理汇总
一、细胞壁的结构1、胞间层(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少量的果胶质、半纤维素):初生壁一般薄而柔软,可塑性大;同时可透水分和溶质3、次生壁:(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以后,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木质。
):较厚,坚硬;分为外、中、内三层;次生壁强烈加厚的cell多数是死细胞。
4、纹孔: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
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分为具缘纹孔(底>口,发生在次生壁强烈加厚的细胞间。
)、单纹孔、半具缘纹孔5、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些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叫胞间连丝。
二、分生组织(也称形成组织)1、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尖、茎尖的先端细胞特点:1)形小、壁薄、质浓、核大、无或仅具小液泡,排列整齐,无胞间隙;2)终身保持分裂能力。
2、初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置:根、茎前最幼嫩部位,位于原分生组织之后。
特点:一方面cell仍能分裂;一方面cell开始初步分化3、次生分生组织:仅见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侧生分生组织)位置:根、茎中轴的侧面。
来源:成熟cell脱分化而成。
两类形成层→使根茎增粗。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4、居间分生组织三、薄壁组织(基本组织、营养组织)分布:较广,6种器官均有。
特点:(1)都是活cell、壁薄、核小、形大、液泡大、细胞间隙大;(2)cell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转化能力,具较大的可塑性。
类型: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储水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传递cell四、输导组织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包括管胞和导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
韧皮部: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1、导管分子与管胞位于木质部(死细胞)共同点(1)都是死 cell,成长管状,胞壁增厚,木质化。
(2)侧壁增厚不均匀,呈现多种花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形态与分类一、植物的地位植物是生命世界中的第一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作为动物(包括人类)和微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另外,植物体内的光合产物通过转化形成各式各样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些是此生物质),这些物质又是工业、医药原料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农业和林业生产的中心过程,它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气候净化和气候调节也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
植物占地球生物量的98%,它跟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从35亿年前原始蓝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增加氧气、光合产物为后继者提供食物时起,植物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一直且将永远做出贡献。
二、植物的分类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伟大星球。
地球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凡具有生命基本特征的物体都叫生物。
而所有的生物都归于生物界。
生物界是一个浩瀚庞杂的综合体,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到几十吨重的鲸。
要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就好似蚂蚁吃地球——无从下嘴。
因此就将生物界划为平行的五个界:原核生物界(细菌、病毒)、原声生物界(真菌真核单细胞生物)、菌物界(蘑菇)、植物界和动物界。
1、分类等级生物分类学是依据相似性进行分类的。
生物界主要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生物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也可以在每个分类单位下增加次级分类单位如亚界、亚科、亚种等。
以茶为例:茶在分类等级中的名称和归属:等级名称界门纲目科亚科族属亚属系种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山茶亚属茶系茶另外,按植物生长状态可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其中木本植物过渡木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2、分类的方法及依据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的相似性。
分类方法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和解剖形态,根据其相似性按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归类。
这过程中常借助于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
3、植物志和标本植物志是经无数前辈前赴后继地对国家或地区的植物进行分类、识别、记录编撰成的书籍。
标本是我们对原生状态的植物进行采集、处理让其保存着原来的所有信息,并且一直保存下去,这样的样品称为标本。
植物志是无数前辈前赴后继对国家或地区的植物进行分类、识别和记载的书籍。
植物的种类约有55万种,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在一篇论文中描述所有这些种。
因此植物志所记载的植物也是有限的。
我们要鉴别不认识的植物往往得通过地植物志和手册再加上足够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和技巧才能鉴别出来。
标本是我们对原生状态下的植物进行采集、处理,让其带着原来的所有信息,并一直保存下去的样品称为标本。
一株植物不管我们人不认识,只要我们以标本的形式让其永久地保存着原本的信息,我们可以慢慢地查阅植物志、分析鉴定,最终把它鉴别出来。
三、植物的形态植物的分类学是利用相似性进行分类的,而植物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上。
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种器官上。
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有:根、茎、叶。
繁殖器官主要有:花、果实、种子。
这些器官都是植物分类的最主要的形态学特征。
1、根根是植物进化过程中适应陆地生活而发展起来的器官。
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贮藏和繁殖等功能。
(1)、定根与不定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形成主根。
主根上可以产生侧生根,侧生根上再可以产生二级或三级支根,他们都被称为侧根。
不论主根和侧根,他们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都来源于胚根所以也称为定根。
有些植物的根可以从茎、叶上产生,这种不是由根部发生,位置也不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植物个体全部根的总和称为根系(包括定根和不定根)。
种子植物根系有两种基本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由胚根发育产生的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发达,较粗长,能明显区分出主根和侧根,这种根系称为直根系。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系都属于这种类型,如:棉、大豆、蒲公英、松、柏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形成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丛生状态,这种根系称为须根系。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水稻、竹、棕榈、葱、蒜、百合和某些双子叶植物如车前草都是须根系。
图左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属直根系图右为不定根属须根系(2)、特化根根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生物功能也发生改变,形状多样,外观肥大、肉质等。
如:萝卜、甜菜、甘薯和何首乌等。
萝卜的特化根 榕树的特化根2、茎 茎是植物体上三大营养器官之一,它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上承枝叶,下接根部。
茎的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茎与根的结构有许多共同点,但远比根复杂,与根不同,茎的外部形态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节、节间、长叶、有芽。
(1)、茎的形态种子植物茎的外形多呈圆柱形,与生存环境相适应,有不少植物的茎呈其他形状,如百岁兰块状茎,莎草科植物的三角茎,薄荷、蚕豆等植物的方形茎,昙花、仙人掌的扁平茎等等。
茎上生叶的部位称为节,相邻两节之间的部位称为节间。
茎的顶端有顶芽,叶腋处生有腋芽。
这种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苗或枝。
有的草本植物,如萝卜、蒲公英、车前草的茎节间缩短,难以辨认,叶排成基生的莲座状。
而玉米、竹、甘蔗和蓼科植物,节部膨大,节间长而明显。
少数植物如藕的根状茎节间膨大,节反而缩小。
许多树木如苹果、桃、银杏、松等,在茎上节间显著伸长的称为长枝。
长枝上有节间缩短的短枝,短枝上能开花,结果,所以又称为花枝或果枝。
在多年生落叶乔木和灌木上除了节、节间和芽以外,还可以看到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和气孔等。
茎按其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茎(如樟、桉等)、缠绕茎(如牵牛、紫藤、何首乌、忍冬等)、攀缘茎(如葡萄、黄瓜、南瓜、豌豆等)、匍匐茎(如草莓、甘薯等)。
缠绕茎匍匐茎(2)、特化茎攀缘茎特化的茎很多,一般分为地下茎的特化和地上茎的特化。
地下茎的特化有:根状茎外形与根相似,但有明显的节与节间,叶退化,叶腋有芽,节上产生不定根,如竹、莲、玉竹、白矛等。
块茎 如马铃薯。
鳞茎 如洋葱。
球茎如慈姑。
地上茎的特化有:茎刺如柑橘、山楂、皂荚,蔷薇、月季等。
茎卷须如南瓜、葡萄等。
肉质茎如仙人掌等。
块茎球茎鳞茎 根状茎3、叶 叶生长在茎的节部,与茎有密切的联系。
典型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种子植物所需的有机养料依赖叶制造。
所以叶是重要的营养器官。
(1)、叶的结构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典型的叶片是绿色扁平的,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是连接叶片着生于茎上的结构。
托叶生于叶柄的两侧,形状、大小随植物不同而异。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称为完全叶。
(2)、叶的形态叶的大小、形状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就大小而言,长度可由几毫米到几米,如卷柏的叶仅几毫米,棕榈、香蕉的叶长达1~2米;王莲的浮水叶,其叶片直径达2米,叶面能荷重40~70kg。
叶的形状变化更大,叶形通常指叶的整天形状、叶缘特点、叶裂程度、叶尖及叶基的形状以及叶脉的分布式样。
(注意图)(3)、叶的生态类型叶的生态类型包括:单叶与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异形叶。
单叶与复叶:在一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称为单叶,生有多个小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着生的许多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根据小叶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复叶又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羽状复叶是小叶排列在叶轴两侧成羽毛状。
根据小叶数目不同,羽状复叶又分为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与否,再分为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及多回羽状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即叶轴不分枝,小叶直接长在叶轴上,如花生;二回的叶轴分枝一次再生小叶,如合欢;三回的叶轴分枝两次在生小叶,如天南竹。
(注意图)叶序和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如图:通常,枝条上部叶柄较短,下部叶柄较长,同时各节着生的方向不同,使同一枝条上的叶不致相互遮盖,称为叶镶嵌。
如图:异型叶:有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具有明显不同形状的叶称为异型叶。
如图:(4)、叶的特化叶与环境条件接触最广,因而造成变态的多样化。
苞片和总苞:生长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
苞片一般较小,绿色。
苞片数多而聚生在花序的外围,称为总苞。
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和果实的作用。
也卷须: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称为也卷须,如豌豆。
叶刺:有些植物的叶变成刺状,称为叶刺,如仙人掌玉兰花总苞豌豆叶卷须仙人掌刺叶4、花:被子植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在茎上孕育着花原基并发育成花。
一般花的结构有: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而花萼、花冠、雌雄蕊群由外向内依次着生在花柄顶端的花托上。
(1)花梗也称花柄,是着生花的小枝,将花支撑在一定空间,是花和茎想连通的通道。
当果实形成时,发育为果柄。
有的花则无花柄。
(2)花托,位于花柄顶端,是花萼、花冠、雌雄蕊群着生的部位。
(3)花萼,位于花的最外轮,有若干萼片组成。
萼片分离的称为离萼,如樟、油菜。
萼片相连和的称为合萼,合萼下端联合成萼同,上端分离部分称为萼离片,如茄。
(4)花冠,花冠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成一轮至多轮。
花萼有分有分离和联合之分,分别称为离、合瓣花。
如桃花和番茄。
根据花冠的大小和形状的对称情况,可分为辐射对称(如桃)、两侧对称(如大豆)和不对称(如美人蕉)。
花萼与花冠的总称为花被。
花瓣在花芽内的卷叠排列方式。
(5)雄蕊群,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在花被的内方,通常直接生在花托上,也由着生在花被上。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
花药位于花丝顶端,多数有4各花粉囊构成。
花粉囊内形成花粉粒。
雄蕊的类型(以花丝来分)①二强雄蕊,雄蕊2长2短,如泡桐、地黄。
②四强雄蕊,花丝多余5枚,其内轮的4轮花丝较长,外轮的1枚或多枚较短。
如油菜、萝卜。
雄蕊的类型(以雄蕊离合来分)①单体雄蕊,雄蕊数目多,花丝连和,如棉花。
②二体雄蕊,雄蕊数目多,花丝连和,其中以枚单生,如大豆,豌豆。
③多体雄蕊,花丝连和四组以上,如木棉,金丝桃。
菊科植物的雄蕊,花都聚在一起,称为聚花雄蕊。
(6)雌蕊群,一朵花中位于花中央或花顶端的雌蕊的总称。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三部分构成。
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雌蕊的类型: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如大豆和桃。
离生雌蕊,由两个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构成,如果心皮构成的雌蕊彼此分离,在一朵花内有多个分离的雌蕊,如玉兰、草莓、蔷薇。
合生雌蕊,几个心皮相互连接成一个雌蕊。
①柱头,位于雌蕊的定顶端,承受花粉的地方,膨大成各种形状。
②花柱,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连接柱头和子房的重要通道。
③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由子房壁、胎座、胚珠构成。
子房在花托上的着生位置:上位子房(下位花),子房仅以底部生于花托顶端,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子房下方的花托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