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空气成分实验报告一、引言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的成分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空气的成分,了解其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并探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空气采样器、氧气分析仪、氮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等。

2. 实验步骤:a.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

b. 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分别注入氧气分析仪、氮气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中,测量其含量。

c. 重复上述步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氧气含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

2. 氮气含量: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78%。

3. 二氧化碳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4%。

四、讨论与分析1. 氧气的重要性: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它参与人体呼吸过程中的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21%的氧气含量保证了我们的正常呼吸和生存。

2. 氮气的作用: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很高,虽然对人体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它在植物生长和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氮气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同时也是维持大气层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它们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空气的成分平衡,特别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维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析空气成分,增进了我们对空气的认识。

然而,实验结果只是一个样本,不能代表整个地球上的空气成分。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空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空气中含量实验报告

空气中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掌握使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其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左右。

通过燃烧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而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比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燃烧匙、秒表、水槽、铁架台、玻璃管、量筒、胶头滴管等。

2. 药品:白磷、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玻璃管将集气瓶与酒精灯相连。

2. 在集气瓶中放入适量的白磷,用燃烧匙点燃白磷。

3. 记录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下降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4. 燃烧完毕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记录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

5. 将剩余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6. 用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判断水蒸气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下降的体积为:V1 = 100mL。

2. 燃烧完毕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 = 80mL。

3. 将剩余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4.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水蒸气含量较高。

六、实验分析1. 燃烧过程中,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

根据反应方程式:4P + 5O2 → 2P2O5,可知消耗氧气的体积为V1。

2. 燃烧完毕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说明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占总体积的19%。

3. 根据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与理论值相符。

4.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结论1. 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占总体积的19%。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一、知识点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练习:1.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4.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 少的体积小于1/5 ?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有残余氧气 B .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C.生成物溶于水D .空气中的某种 成分溶于水5. 如下图所示,有三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集气瓶 中均充满空气,燃烧匙内所盛有的物质(装置一中物质为红磷:装置二中物质为木炭; 装置三中分别装有红磷和木炭)均为过量,大 烧杯内盛有水.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装置二 装置三打开止水夹,请依次描述 打开止水夹后三种装置所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1) 装置 亠中所 出 现 的现象为装置_原因; 是•------- ,(2)装置二中所出现的现象为,原因是(3)•—?装置三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6.红磷能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能溶于水。

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原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了解空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浓度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1. 空气成分及其浓度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汽等占1%。

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通常为0.03%-0.04%。

2. 测定方法(1)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利用饱和钙水吸收法。

将经过干燥剂干燥后的样品与饱和钙水反应,反应生成的CaCO3沉淀可以用称重法确定二氧化碳含量。

(2)测定空气中的总压力:利用压力计或差压计。

将压力计或差压计接入样品管道中,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样品管道与参比管道之间的压力差,即可得到样品管道内的总压力。

(3)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或电化学法。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氧气与还原剂反应,生成吸收峰,通过测定吸收峰的强度来确定氧气含量。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极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氧气含量。

(4)测定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利用差压计或热导仪。

差压计是将样品与参比管道之间的压力差转换为流量信号,通过流量信号和总流量计算出样品管道内的氮气含量。

热导仪是利用热导率与成分相关联的原理进行测定。

三、实验步骤1. 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1)取一只干燥管,加入适量干燥剂,并将其密封。

(2)将待测空气通入干燥管内,使其与干燥剂接触。

(3)取出干燥管,打开密封盖,加入饱和钙水至标志线处。

(4)摇晃干燥管,使饱和钙水均匀分布。

(5)密封干燥管,摇晃数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6)取出干燥管,用天平称重,并记录质量。

(7)将干燥管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振荡摇匀,使沉淀溶解。

(8)用滤纸过滤溶液,并将过滤液转移至锥形瓶内。

(9)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并用0.1mol/L HCl滴定至酚酞变色为止。

(10)计算二氧化碳含量。

2. 测定空气中总压力(1)将压力计或差压计接入样品管道中,并调整好仪器参数和读数范围。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掌握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通过燃烧红磷或白磷,消耗瓶内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从而可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弹簧夹、导管、橡皮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红磷、白磷、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夹紧弹簧夹,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将瓶内的空气分成五等份,并做好记号。

3.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或白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 观察燃烧现象,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5.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该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6.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现象1. 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2. 冷却后,瓶中白烟慢慢消失,说明五氧化二磷粉末溶于水。

3. 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说明氧气被消耗,瓶内压强降低。

六、实验分析及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到红磷或白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说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1/5。

2.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卫生。

3.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并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安全操作,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拉瓦锡的空气实验报告(3篇)

拉瓦锡的空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通过对空气的研究,提出了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的重要观点。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拉瓦锡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空气实验。

以下是关于拉瓦锡空气实验的报告。

二、实验目的1. 验证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物。

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 探讨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拉瓦锡的空气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燃烧过程需要氧气,氧气在燃烧过程中与燃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燃烧后的气体体积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燃烧匙、水槽、钟罩、集气瓶、酒精灯、秒表等。

2. 实验材料:白磷、水银、酒精、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将白磷放入燃烧匙中,用酒精点燃。

2. 将燃烧匙放入钟罩内,迅速盖上钟罩,使钟罩内充满氧气。

3. 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 待燃烧完毕,打开钟罩,将燃烧匙取出。

5. 将集气瓶放入水槽中,将钟罩倒置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水面上升情况。

6. 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

7. 将钟罩倒置放入水银中,观察水银体积变化。

8. 记录水银体积变化,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1. 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 钟罩内水面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钟罩容积的五分之一。

3. 钟罩倒置放入水银中,水银体积变化不大。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七、实验分析1.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参与了燃烧反应。

2. 钟罩内水面上升,说明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减小,被消耗掉。

3. 水银体积变化不大,说明氮气在燃烧过程中没有发生反应。

八、实验结论1.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物。

2. 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完整版)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

(完整版)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一、知识点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练习:1.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4.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 .有残余氧气B .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C .生成物溶于水D .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溶于水5.如下图所示,有三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均充满空气,燃烧匙内所盛有的物质(装置一中物质为红磷:装置二中物质为木炭;装置三中分别装有红磷和木炭)均为过量,大烧杯内盛有水.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一 装置二 装置三打开止水夹,请依次描述打开止水夹后三种装置所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1)装置一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 _,原因是___ ___ ________;(2)装置二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 ,原因是____ ________;(3)装置三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有关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例析

有关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例析

有关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例析山东济南曲文静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利用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某种物质,使其中的氧气被消耗掉,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判断氧气的含量。

因此,确保这类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所选用的物质须是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的物质;②所选用的物质须为固体;③生成物应为固体,或者生成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能被某种液体吸收;④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⑤所选物质须足量,以保证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掉;⑥实验结束时,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开始读数。

下面介绍两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一、利用加热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消耗氧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原理]利用某些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容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即是氧气的量。

例1.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细铜丝,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30 mL室温下的空气。

[问题]1.如果他们的实验很成功,出现的现象是:细铜丝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冷却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2.小红在做实验时,发现橡皮管被烤焦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明发现自己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解析]本实验是利用加热细铜丝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而不产生新的气体,冷却后,密闭容器体积减少的量即为氧气的体积。

由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原有空气30 mL,氧气约为6 mL,剩余24 mL。

此实验一定要使容器内所有的氧气都参加反应,并且装置不漏气,硬质玻璃管要冷却到室温,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答案]1. 红;黑;24 2.硬质玻璃管太短、太细 3.①细铜丝的量不足;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③加热的时间较短、温度较低;④装置未冷却就读数;⑤未将气体推至一只注射器,只读了一只中的数值。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是一项非常常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对空气采样进行分析,了解空气组成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读者进行指导和帮助。

一、实验原理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少量的氢气、氦气、氖气等气体组成。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和检测。

主要采用分离漏斗、化学吸管、瓶塞式密度计、总量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二、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密闭容器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连接好总量分析仪和瓶塞式密度计。

2.空气采样:用化学吸管采集空气,然后把气体尽量分散到总量分析仪中。

3.密度的测定:在瓶塞式密度计里先注入一定的水,然后钻上导管塞,插入温度计和压力计即可。

4.采样量的测定:打开分离漏斗,让一定量的空气在分离漏斗内分离,利用容积取量器,将气体体积取出。

5.气体分析:通过总量分析仪,分别分析空气样品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每个成分在空气
中的百分比。

三、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以保证采样的可靠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尽可能避免毒气和可燃气体的泄漏
和聚集。

3.实验前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查和校准,以保证仪器精度和准确性。

4.实验后需要回收废气和化学废液,以保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就是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该实
验可以了解空气中各组分的含量和质量,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了依
据和参考。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一)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一)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一)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原理实验背景空气是组成地球大气层的气体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因此,测定空气的成分对于了解大气层的构成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浓度。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将利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浓度。

通过将空气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将不同成分分离出来,并根据峰面积比例来计算出每种成分的浓度。

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使用空气泵收集空气样品,将收集的空气样品通过分析器仪器进行初步筛选。

2.样品处理:将收集的空气样品通过压缩机进行加压,在经过净化器和降压阀的处理后,进入气相色谱柱。

3.气相色谱分析:在气相色谱柱中,不同成分的分离速度不同,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不同成分分离开来,并通过检测器来测定每种成分的峰面积。

4.数据处理:根据得到的峰面积比例来计算出每种成分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在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氧气的泄漏。

2.在分析过程中,要保证气相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和个人安全防护。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测试,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浓度,从而了解大气层中主要成分的构成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还可以测定其他成分的浓度,从而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来源等方面的信息。

实验应用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等行业的实验方法,其测定精度高、检测范围广、操作简便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和生产中。

在空气成分测定领域中,除了氧气和氮气的浓度测定外,还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其他气体的浓度。

总结空气成分测定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浓度。

该实验方法具有测定精度高、检测范围广、操作简便等特点,并且在各种研究和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第2节 空气的成分含答案

第2节  空气的成分含答案

第2节空气的成分探究空气的成分1.探究空气的成分的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容器中。

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药品:红磷、水(3)操作步骤:①将集气瓶按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加以标记。

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用药匙向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中加入过量的红磷,把胶管用弹簧夹夹紧。

④把燃烧匙里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

⑤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片刻后白烟消失,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的体积。

(5)实验结论: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说明①所用来反应的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

②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③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④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

⑤应冷却到室温时才测定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否则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

例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2.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占21%, 占78%, 占0.94%, 占0.03%,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说,空气的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主。

说明氮气: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气化学性质较,可用于充填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于食品的;是制造化肥、炸药的原料;医疗上可用作冷冻剂。

例2在洗澡的浴室内,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2%B.18%C.30%D.78%3.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只由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要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中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要点诠释】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要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高清课堂《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剖析初中化学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剖析初中化学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剖析初中化学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用具:一个放置空气样本的密封容器,一个收集空气的蒸馏液的容器,一个过滤网,乙醇,乙醚(乙醇可由甲醇和空气混合产生)。

2. 将容器放入一个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如冰箱),并使室内湿度尽量低,以保证样本空气稳定。

3. 连接收集容器与密封容器,使其产生空气迟钝效应。

4. 通过过滤网将空气样本过滤,将雾气以及其它微小颗粒滤去。

5. 改变容器浓度,让空气中的空气分子漂溶到乙醇和乙醚中,从而改变容器浓度。

6. 使用一个称量仪器,仔细测量容器中乙醇和乙醚的浓度,从而确定空气样本中的气体成分。

7.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确定空气样本中的气体成分。

空气的构成实验报告

空气的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2. 掌握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

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

三、实验器材1. 空气采样器;2. 氮气瓶;3. 氧气瓶;4. 二氧化碳瓶;5. 稀有气体瓶;6. 水槽;7. 水平玻璃管;8. 玻璃片;9. 氢氧化钠溶液;10. 石灰水;11. 氢氧化钙溶液;12. 酚酞指示剂;13.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氮气瓶,采集一定量的氮气;2.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氧气瓶,采集一定量的氧气;3.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二氧化碳瓶,采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4.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稀有气体瓶,采集一定量的稀有气体;5.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水槽,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6. 将采集到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空气样品分别放入水平玻璃管中;7.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8.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石灰水,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9.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10.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氮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大,说明氮气含量较高;2. 氧气:加入石灰水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大,说明氧气含量较高;3. 二氧化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低;4. 稀有气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说明稀有气体含量较低;5. 空气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含量与标准空气相近。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

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1 实验现象
空气的成分实验,以一定量的船泊水为介质,以硫酸及其他试剂的反应首先测定出氧和氮。

试剂由硫酸、碘化氢、乙二醇、碳酸钠和溴化钠组成。

把硫酸向船泊水中加入,氧就逐渐被硫酸中的 20%酸性氧气所吸收,溶液中的碘化氢逐渐消失,使得溶液的颜色变碱,后施加乙二醇,余下的微量的氧被乙二醇吸收,变成乙二醇氧介质,令溶液发生蓝色变化。

2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最终测出空气中含氧量为20.94%,氮气78.09%,其它只有碳氧1.03%。

结果表明,空气中不同成分比例固定,也就是空气中氧气最多,其次是氮气,少量为碳氧化物。

这说明大气层中的成分分布均匀,也说明大气中的成分成分是可靠的。

空气组成 实验报告

空气组成 实验报告

空气组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空气的组成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材料1. 烧杯2. 高温火炬3. 蜡烛4. 长颈漏斗5. 水银6. 磁力泵7. 水8. 试管及试管架三、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通过一系列实验,可以得到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气体。

四、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银,并且将试管倒立在装有水银的蓝漓斗中。

2. 点燃一个蜡烛,放在试管的下方,并让蜡烛燃烧一段时间。

3. 待燃烧完毕后,用试管的口迅速蘸取一些水,然后将试管放在台灯底部加热。

4. 观察,当试管中的水完全蒸发后,再用火炬对试管底部不断加热,使底部的残留物完全燃烧。

5. 将试管倾斜于蓝领斗上,注意观察试管内部的气体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在试管中加热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壁上结霜,这是水蒸气在试管壁上凝结形成的。

2. 在试管倾斜时,可以观察到试管内的气体会逐渐逸出。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其他微量气体在试管加热后,露出的结霜表明试管中有水蒸气存在。

除了水蒸气,空气中还存在着各种其他的微量气体,例如氩气、氦气、氙气等。

由于它们的含量非常微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2. 二氧化碳在试管底部的残留物完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过试管内气体的逸出,可以得知试管内含有二氧化碳。

3. 氮气空气中主要的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氮气的含量约为空气的78%,而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的21%。

由于氮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直接观察到。

只有通过其他气体的测试方法才能间接判断氮气和氧气的存在。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空气的组成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主要由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组成,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

这些不同的气体在空气中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我们呼吸到的气体的组成。

了解空气的组成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二:空气成分分析及提取氧气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二:空气成分分析及提取氧气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二:空气成分分析及提取氧气空气成分分析及提取氧气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并掌握提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小试管、有塞子的大试管、热水槽、烧杯、铁钉、石灰水。

药品:金属铝粉、石膏、草酸、氯化铁、二氧化锰。

三、实验原理1、空气成分分析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氢气、氦气、甲烷等气体组成,所以可以利用某些化学药品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其中氧气的检验可用石灰水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可用氢氧化钠法,氮气的检验可用热铁丝法。

2、提取氧气通过还原剂还原氧化铝,然后用草酸去除氧化铝,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把水银滴入草酸中使其分解,最后得到纯净的氧气。

四、实验步1、空气成分分析(1) 普通空气中氧气的检验方法:①准备一瓶石灰水,将其放置一旁备用。

②取一个试管,将其内装满普通空气。

③将试管倾斜,缓缓加入石灰水。

④观察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产生浑浊的白色沉淀,代表着其中有氧气的存在。

(2) 普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①将装有普通空气的试管子摆放在托盘内。

②用塞子封住试管子,使空气不透气。

③将导管放到试管子内,注入25%氢氧化钠溶液。

④检查溶液是否变紫色。

(3) 普通空气中氮气的检验方法:①用钳子夹住一根粗细均匀的铁钉,把钉置于明火中烧红。

②拿起钉子迅速将其插入试管中,口紧固好。

③观察试管内的情况,若有弥漫褐红色气体浸染管壁,则说明试管内存在着氮气,因为红棕色热铁丝使气体分子震动加快,分子间碰撞增多,使N2分子分裂,然后小气泡产生快速逸出,产生了弥漫气体呈现棕红色的现象。

2、提取氧气(1) 将铝粉倒入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石膏混合均匀,然后热处理使之反应,这时空气中的氧气会和铝反应,产生三氧化二十,化学式为:2Al + 3O2→Al2O3。

(2) 再用草酸将氧化铝去除,同时将水银滴入草酸中使之分解,草酸分解式为:H2C2O4=H2O+CO2↑(气体) +C(炭黑色)(3) 最后用火柴点燃,有火焰,代表空气中的氧气提取成功。

验证空气成分

验证空气成分
饮料瓶中的蜡烛后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灭。蜡烛熄灭后,水进入饮料瓶。
2、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
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
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方案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拧紧瓶盖),分别罩在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测空气含量实验报告(3篇)

测空气含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其余为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本实验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造成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导管、乳胶管、橡皮塞、酒精灯、止水夹、红磷、水等。

2. 实验药品:红磷。

四、实验步骤1. 将集气瓶容积划为5等份,加以标记。

2. 连接仪器,形成完整的装置。

3. 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无漏气。

4.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5. 点燃红磷,并将仪器A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6. 待燃烧结束,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7. 记录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

五、实验现象1.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 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六、数据处理1. 计算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V水。

2. 根据实验原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V水/V集气瓶。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2.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说明本实验方法可靠。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a. 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氧气泄露。

b. 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消耗不完全。

c. 燃烧过程中红磷点燃过慢,导致氧气消耗不完全。

2. 为减小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a. 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b. 使用过量红磷。

c. 尽量缩短红磷点燃时间。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掌握了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装置气密性、红磷量及点燃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专题一、知识点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亞【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建三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 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练习:1. 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F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 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2.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G空中tirit ■的働能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4.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A 有残余氧气B .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C.生成物溶于水D•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溶于水5. 如下图所示,有三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均充满空气,燃烧匙内所盛有的物质 (装置一中物质为红磷:装置二中物质为木炭;装置三中分别装有红磷和木炭)均为过量,大烧杯内盛有水.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A. B. C.D. 述打开止水夹后三种装置所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1)装置一中所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二中所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因是 ,原因是6.红磷能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能溶于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1)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⑦⑥②⑤④③①B .⑦⑥③②⑤①④C .⑦⑥①③④⑤② D .⑦⑥①③②④⑤(2)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时,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待冷却后, 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 ____________反应。

(3 )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地影响实验结论、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请依次描C、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 、瓶内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7.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常幕前帘在(1 )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8.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上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 %(填“ >”、“ = ”、“<”)。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4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10:把足量的红磷和硫粉分别放在等体积的 A 、B 两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气密性良好)中燃烧。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放的是水,燃烧前夹紧止水夹。

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的水会很快进入 ________________ 瓶,此现象产 生的原因是 ________ ,进入水的体积约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集气瓶容积的是11:把足量的红磷和硫粉分别放在等体积的 A 、B 两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气密性良好)中燃烧。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放的是水,燃烧前夹 紧止水夹。

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瓶,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玉气瓶容积的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设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其中A 是底面积为50cm 2,高20cm 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以 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A 的液面至刻度15cm 处; c 、将过量的铜粉平 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封盖;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 的高度,使容器A 、B 中液面保持水平。

记录液面的刻度。

(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 、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3)、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 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液面的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束比理论值 _____________ (4)、该小组中由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求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具有 ____________ 性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1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右图A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 少。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阅资料】 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 产物为氮化镁(Mg s Nb )固体。

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类型是 ______ 。

⑶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出一点即可)。

If / Io()O A 、红磷 B 、碳粉C 、铁粉cm ,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 A 中(大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