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
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如下:1、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2、育人为本重点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幼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育人为本就是要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4、育人为本就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育人为本要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
德育为先,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就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作一探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古训有言:“立身行世,立德树人。
”这句话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即为人首立品德,培育人才关注人的德育。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格修养,孔子提倡“修己以安人”,程颢程颐主张“格物致知”,都是在强调德育以培养人才。
在孔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社会尊重并推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传统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当代社会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加速度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碎片化,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更加重要和紧迫,必须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养成。
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需要。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推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和能力,而道德品质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评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他素质的根基和保障。
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再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也难以为社会所接纳和认可。
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体系,对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内在要求。
要想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措施。
学校要制定并坚持贯彻落实德育工作方针,使德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坚持立德树人,将德育种在学生心中
教苑杂谈中华传奇196坚持立德树人,将德育种在学生心中◎ 王晓芹/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宗旨,也是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高中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也是适应这种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这样的解读,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的启迪呢?关键词:德育意识;立德树人;创新精神立德树人是德育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老师,需要率先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德育管理活动,优化德育管理机制,形成崭新德育教育认知。
老师是班级德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围绕学生创设德育管理氛围,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管理核心追求,自然促进班级管理创新实践,在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形塑学生思维道德素养。
一、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如果想要顺利开展德育教学,那么学科教师必须要互相配合与支持,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效仿,以此改变学生以往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让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时刻保持自身衣着整洁干净,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要保持文明礼貌,吐字清晰准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当学生遇到一些道德问题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积极为学生进行现身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青少年问题的突出,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德育为先”就成为了必须要强调的一个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立德树人”?什么是“德育为先”?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问题将在下文中加以探讨。
“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指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其内在的精神追求,从而在走向成人之路中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价值的本质、品德的培养和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具体价值观、行为准则与策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能力,让知识型人才实现自我,产业型人才立足于自主创新,全方位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其综合而有机的发展。
“德育为先”的影响“德育为先”,就是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培养对象,学生们需要学会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正常的情感、性格,健全的人格,从而走向健康的人生。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设置一系列的德育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通过这些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的实施要坚持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推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首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的实现需要优秀的德育教师担任,他们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精神追求,还要有独具慧眼和教育智慧,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合理安排德育教育工作。
其次,加强学校组织管理。
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并与家长、社会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多元合力,确保德育教育有序推进。
第三,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要加强德育课程改革,以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全方位的素质评定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意识、领导能力等,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成长和自我发展。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这是一句在中国教育界广为流传的口号,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德育为先”,则是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这一思想为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是对教育目标的重要诠释。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或者追求技能。
立德树人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相长”、“以德立身”、“教无定法”等,都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持续推进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改革,意味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逐步形成对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德育基础,才能实现全面的人的发展。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是对教育方法的具体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在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
要通过教育活动中的言传身教、模范引领、真情关怀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首先成为学生的榜样,自觉修身养德,做学生良好的道德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
还需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多方面途径,全面渗透道德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德育的全方位熏陶。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是对教育体制的根本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通过完善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创造出有利于德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使道德品质成为学生在学校考核中的重要依据。
要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德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从源头上确保德育教育的落实。
要推进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类学科教学之中,使道德教育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思想是对整个社会的教育责任的要求。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立德就是要以道德品质为重,树人就是要培养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一直是教育的核心。
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提倡到教育改革的前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德育是全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一个人的品行可以决定他的一生,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背后,往往可以追溯到人们的道德品质上。
乃至有人认为,德育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技能要求转向了全面素质的要求,这也为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更高要求。
教育工作是一项灌输知识、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而要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
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以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学生。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得到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师德,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人生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在实践层面,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简单地进行道德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合格公民。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
在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将德育纳入到日常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为目标。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包括了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热爱和追求。
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自觉地践行道德规范,守法慎行,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以此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学生的品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还要求学校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学科中学习到一些道德伦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只有通过德育的培养,学生才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在社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影响他们的道德修养。
学校要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道德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德有才的合格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我国教育体制一直以来提倡的理念。
这一理念提出了“立德先行,德育为先”来强调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社会情境下,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而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建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合格的公民,贡献给社会。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德育为首要任务,使学生成为道德上乘的人才。
德育为先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明辨是非,遵守规则,守法守纪。
只有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
立德树人,强调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各个单位和每个公民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1. 引言1.1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实现“三全育人”则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的核心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三全育人”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要坚持以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要坚持以智育为主,全面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坚持以体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师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健康教育和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美育为中心,全面提高师生的审美素养,推动美育教育和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推进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
2. 正文2.1 理念内涵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是对时代要求的精准把握,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而深远。
要培养德育优良的学生,使他们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做到“爱国、敬业、守法、乐群”,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现代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内涵,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秉持的宗旨与理念。
在当今社会,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各种复杂纷繁的社会现实,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不断地深化和推进德育工作。
何谓立德树人?立德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人是指培养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目标,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而德育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
德育为先,意味着德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
很多人常说“德育决定一切”,这句话一直在教育界深受认同。
因为只有德育良好,学生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才能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德育工作,让立德树人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呢?要重视德育的地位。
德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灌输一些道德知识,更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家长、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人格作为首要任务。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将德育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培养的格局。
要注重示范引领。
教师是学生品德的榜样,家长是孩子道德观念的启蒙者,社会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参照系。
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各界都应当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
要注重教育方式。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灌输式的道德讲授,更要注重以身作则,渗透式的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要注重评价机制。
德育工作的成效是需要评价的,而评价的指标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更要包括学生的品德表现。
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为德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一、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德育为先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
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起,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重视开展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冲破传统“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激励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科学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精创文化校园,深化实践育人(1)优化环境,积极营造学校德育氛围。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的设计理念,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是十分必要的。
要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操场运动图景的张贴,楼道文化长廊的制作,展板橱窗的设计布置,将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做到“面面墙壁在说话,时时处处都育人”,使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要注重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不断提升班级文化的品位,每学期积极开展创建班级文化活动,精心设计班级“特色文化版面”。
图书角、学习园地、名言警句、学生作品等要折射出班级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营造一种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浓烈氛围,让校园的每一处物化环境都充满教育意义,使广大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受到熏陶.(2)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德育实践体验。
学校要坚持品德树人,坚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并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不断丰富内涵,认真开展“孝”“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品牌。
结合每月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和重大节日,制定“孝”“俭”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电子屏、国旗下演讲、开辟专栏等宣传阵地,进行最广泛的动员,对学生进行孝道、勤俭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让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我们教育界一贯高尚的追求。
我们深知,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具备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和充满爱心的品格。
首先,德育教育应该是立德树人的过程。
德育不是单纯的道德修养,它应该是教育的灵魂。
我们要在教育中强调“德”,即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优秀品德素养,永久铭记生命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发挥对知识的整合和驾驭能力,从而得以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德育教育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而是涵盖在生活、学习、工作和习惯中的一种态度。
其次,德育教育应该是以德为先的过程。
在树立道德观念上,我们必须需要的是师生同行。
只有我们自己首先具备道德操守,才能教育好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好道德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
在纠正学生缺点、不贪图个人利益、公平处理各类矛盾等方面,我们要发扬自己的模范作用。
我们要用行动诠释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并用落地的实现来让学生看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最后,德育教育应该是培养高尚品德的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精神,让他们通过创新、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个性和自我意识。
我们还要营造有利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自由、公正、民主、团结、宽容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培养出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勤于学习、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爱心和有创新精神的高尚品德。
要培养出有德之人,必须以德育为先。
目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道德修养和人品素质才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永恒基础。
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时代,我们应该相信:只有走上德化之路,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道德底线、有理想、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管理聚焦/管理JUJIAO GUANLI荩哈尔滨市花园小学(以下简称花园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黑龙江省市区各级领导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南岗区中小学大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立足校情、结合生情,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努力开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从培养“生力军”、打造“主阵地”、形成“共同体”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培养“生力军”———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
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
要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7年花园小学深度研发“种子课程”———黑龙江省立项课题“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研究”,现已结题。
在小学阶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亲近、理解、认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在学生心底。
实验中,学校引导学生创作“我眼中‘中小学生守则’”公益宣传画,创编了“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研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样态,学生不再苦记苦背核心价值观,冰冷的文字变为有温度、有内涵、根植在学生心中的价值信念。
今天坐在教室里的中小学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生力军”。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教育的基本精神。
立德树人是指用德育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品质,使其成为具有良好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人;德育为先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德育应该排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和重视学生的道德规范和品德修养。
立德树人和德育为先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导向和实践目标。
德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种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它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民族之根本,人类之脊梁。
德育同样也是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善于从德育着手,才能激发学生的灵魂,唤起幸福感,形成一个有素质、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人类。
德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通过走进真正的大学校园,在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性别教育的普及领域,将德育置于最前沿,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成长建立起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化教育是以人为本,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
在文化教育方面,需要让学生更加了解人类历史、文化,传承文化精髓,使学生获得一种内心深处的感伤和触动,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仰。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优良情操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深入心理疏导,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秀品质,增强道德境界,从而达到为民族和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总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和职业教育也同样需要注重。
只有通过德育的选择和提升,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人格的人类,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奠基阶段,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而品德素质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大事。
近年来,学校除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扎扎实实地做好经常性教育工作外,还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探索。
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品德教育。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
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方针政策。
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从源头上抓起。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教研组长抓教学研讨,明确分工,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及时制订了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落实有法、反馈到位。
初步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师德教育,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师者,为人之表率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为此,学校一直坚持每周二下午的政治业务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时时教书育人,处处为人师表。
教育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学中做到用高尚的人格塑造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用科学方法引导人,用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坚持每学期表彰部分工作有方法、教学有能力、管理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
树立身边的典型,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侮人不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育人”。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2篇)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2篇)学校德育立德树人总结(一)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孝”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
我们以“创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探寻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具体化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明确和可操作性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它规定了德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既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德育工作的最终归宿。
目标可以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热情与动力,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针对当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存在“高大全”、内容“假旧空”、方法简单无力、评价主观模糊、实效性差等问题,我们努力探索德育有效性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操作、能够量化的具体德育目标。
教育家XXX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惯。
”我们将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与学生养成教育系列方案融为一体,出台了符合教育规律,翔实具体,学段分明,易于操作,奠定学生人生基础的德育工作方案。
为了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学校德育处通过多种形式让目标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现已形成行为惯养成教育的2+1+1+x模式。
“2”是指学校常抓不懈的两个惯——“干干净净每一天,整整齐齐走好路”;第一个“1”是指每个年级组根据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确定一个良好惯培养重点;第二个“1”是指每个班级根据年级组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再确定一个良好惯培养重点;“x”是指对学生已形成的惯的巩固,从而有计划地达成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
生活化德育活动XXX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但长期以来,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生成,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摘要】本文探讨了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性。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德育为先,以德育为基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在教育措施上,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完善教育体制机制。
结论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教育措施、引言、结论、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1. 引言1.1 引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领域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的理念。
这一理念旨在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只有通过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有品德的人才。
教育是一个持久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本文,将深入探讨“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共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的根本观念和理念,是指导教育实践的思想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以立德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在当今社会,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教育要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
在教育实践中,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得到提升。
坚持立德树人__筑牢美育之本
对此艺术课程教师首先要有新时代育人和教育的新觉悟,即以美启迪、以艺熏陶、用心育人。在 课 堂 内 外 ,教 师 一 定 要 坚 持 立 德 树 人 、德 育 为 先 的 指 导 思 想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积 极 探 索 适 合 艺 术 学 科 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即既要做学生艺术上的引路人,又 要做学生优秀品质、良好习惯养成和思想政治道德的正向领路人。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教育心语
坚持立德树人 筑牢美育之本
金俊玲
立德树人的意思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人们良好的品德修养作为教育的首要 任务来抓,并且要常抓不懈,终身不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提 出的。在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着重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广大的艺术课程教师指明了教育方向。
最 后 作 为 教 师 要 与 时 俱 进 ,善 于 总 结 ,并 定 期 复 盘 自 己 的 育 人 方 式 及 效 果 ,使 其 时 刻 与 国 家 要 求的美育方针保持同步并加以实施。教育实践始终在路上,我们要手握“立德树人”这根指挥棒,只 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建设强国的栋梁之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师德为先立德树人
——旅游与环境学院师德建设经验总结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学院积极引导全院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董治宝、党委书记刘少锋任组长,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督导委员会负责人,副书记、副院长、系主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党委秘书担任成员。
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确保我院师德建设的稳步发展。
学院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意识形态工作时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在事关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上,确保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真正做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敢抓敢管、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主动权、话语权;全体教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课堂讲授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住”。
二、班子团结和谐,养成师德建设的文化氛围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事项需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凝聚力强,氛围和谐,具有强烈的干事创业劲头;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院长、书记充分给副院长授权,权责利有机结合,使副职积极大胆、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廉洁奉公,所有院领导和院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接收师生员工的监督。
学院领导班子在师德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在学院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制订了《旅游与环境学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发展史》;提出了“建设以地理教育为主要特色的一流学院”的办院目标,“民主开放办院,求真创新治学”的办院理念,“慎思、行远、求实”的院训及“经纬天地、知行合一”的院风;院工会定期为每一位教师送上生日慰问卡,增强对全体教师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尊重学术、尊重教师、气清意远、弥新尚美的文化氛围。
三、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结合实际,学院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师德建设规划和长
效机制健全。
学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旅游与环境学院师德建设实施办法》,先后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关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有关要求,为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院严格实行师德考核制度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
在年终考核中,严格考核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社会公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公益活动、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团结同志等情况;要求每位教师参加学院集体活动每年度不少于2次,参加所在系组织的教学科研集体活动不少于2次,鼓励积极参加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等公益工作。
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及人员招聘中,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规范教学管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实行“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三级约谈制;构建“院领导-教学委员会-督导委员会”三个维度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三向教学反馈管理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着力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
按照学校《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细则》等制度,推行研究生导师培养问责制,在研究生招收和指导方面实行学术道德、师德一票否决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责任。
强调导师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全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学期初召开全体青年教师座谈会,学院与新进青年教师均签订发展协议,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人文关怀,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宿感。
发挥教师对“第二课堂”的积极指导作用。
定期对学生健康成长、专业学习等进行专门导引,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度、班主任制度,设立教授接待日,广大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暑期三下乡”、野外实习、科研创新、就业创业等活动,把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就业服务、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构建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引导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践行师德要求,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教职工严格执行师德建设的相关要求,广大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形成了一批师德先进群体,全院在学校年终考核优秀等次达到12%。
近年来获陕西省第二届师德论坛征文活动优秀奖、校级师德论坛征文二等奖,《做到“四个坚持” 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入围学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一院一品”典型案例,院工会荣获学校模范教职工之家,延军平老师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师德标兵,还有许多老师获得学校优秀教师奖项。
正是因为我院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师
德师风的健康发展,对我院的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学院建成《多彩黄土高原》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测量与地图学》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陕西省优秀教材2部,马耀峰、孙根年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周毅老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成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8项,横向课题188项;出版专著、教材46部;在SCI、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3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0项,项目经费年均800余万元。
每年邀请30多位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举办学术报告40余场。
学院获批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地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陕西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
张辉教授、马耀峰教授等多位教师受聘为国家旅游局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及地方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政府参事、顾问等,吴成基、延军平、岳大鹏、孙根年等老师参与CCTV科教栏目专访,积极承担陕西省“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美丽陕西”、“大美陕西旅游发展与创新”干部专题培训班,不断宣传展现学院学术实力和影响力,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学院获全国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中宣部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省级社会实践标兵团队等奖励35项,学院团委连续4年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本科生在重要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7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53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90余项;2008级—2011级本科生平均就业率94.28%,2009级—2012级研究生平均就业率87.5%;学生各类评优评奖“公开、公正、透明”。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