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甘志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甘志红)

轻纺工程分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610201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8月目录一、专业概况 (23)二、专业建设情况与成效 (23)(一)专业设置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23)(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3)(三)整合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 (25)(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5)(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训设施 (3)(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6)(八)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6)(九)专业特色 (7)三、评建成效 (10)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五、今后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 (11)一、专业概况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开设于2004年9月, 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职高专特色专业,也是学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5人。

在10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高工1名,讲师1名,助教1名。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

本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有2位教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名师奖,3位教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经过近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纺织专业教师团队2008年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本专业现有8个实训室,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多、规格全,仪器设备性能为全省先进水平。

教学设备总价值近三百万元,建有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10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与实训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开出率达到了100%。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开创了一条企业参与教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及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尊敬的评估委员会:为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自我评估。

以下是本次专业评估的自评报告。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设立于具体年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X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具体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公共基础课涵盖了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包括具体课程名称等,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课则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了具体课程名称等课程,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建设近年来,本专业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已建成X门省级精品课程和X门校级精品课程。

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四、教学资源1、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X%,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X%。

教师们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

2、教学设施本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室等。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专业自评报告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1、专业概况三峡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学校xx年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1.1专业成立时间与教学组织设置三峡大学成立之前,原湖北三峡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进行过广泛调研。

三峡大学成立后,由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学校师范教学部、电气信息学院,对该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xx年,学校申报该专业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xx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生29人。

xx年三峡大学学科调整,设立了教育学院(xx年改名田家炳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于田家炳教育学院。

田家炳教育学院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的协调管理和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办有高等教育硕士点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教师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学系设有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学与心理学教研室。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专业办学需要。

1.2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另有与其它学院共享的教师6人。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含在读博士2人)。

根据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该专业适当控制办学规模。

办学6年,每年学生人数是:03级29人,04级36人,05级48人,06级32人,07级22人,08级38人,09级52人。

目前在校四届学生共144人。

1.3主要办学条件为了改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三峡大学组建之初,就兴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评剖析报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自评剖析报告
目录
• 专业背景介绍 • 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 课程学习与实践经验 • 自我评价与反思 •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 总结与展望
专业背景介绍
0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集机械设计、制造、控制理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多 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学科。
0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01 继续学习
02 计划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
03
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保持与时代同步的学习态
度。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社会贡献
期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展 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为建设美好的生 态环境贡献力量。
实验与实践经验
实验能力
通过完成专业课程实验,我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独 立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践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我参与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相关的项目,将所学理 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在实践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锻炼了自己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04
总结词:初步掌握
计算机技术掌握情况
总结词:熟练掌握
详细描述:我精通计算机编 程语言,如C、Python等, 能够进行高效的算法设计和 实现。我还熟悉计算机网络 和数据库技术,能够构建和 维护企业级应用系统。
总结词:基本掌握
详细描述:我了解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基本概 念和应用,但还需加强实际 应用和深入学习。
专业知识掌握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1、创办历程我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在2007年申报并获得省厅批准设置的,是药学系的新办专业。

创办背景①近年来我系药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2006届毕业生44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24人,占54.5%2007届毕业生158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61人,占38。

6%2008届毕业生217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111人,占51。

2%②与我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单位的人才需求,显示该专业目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3、招生情况该专业自2008年起开始首次招收高职学生,计划招生60名考生.考生志愿填报率较高,新生平均报到率为91.7%。

目前在校学生有54名。

4、本专业所在的药学系基本情况药学系现有教育教学人员47名其中:专职教师36名,占76.6%实验实训老师6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1名专职学生管理人员4名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为: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11人,硕士在读4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5人(已经获得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3。

3%)。

职称结构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3人(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0。

6%)。

年龄结构为:56岁以上1人,46~55岁3人,36~45岁12人,35岁以下20人。

整个教师队伍比较年轻。

此外,尚有20位来自漳州市企事业单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兼职教师,以及全省各地数量充足的实习带教老师。

4、校内实验实训条件①药学系实验实训中心总面积11405M2拥有药物制剂、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中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实验室19间.②制剂实训车间2间:配有旋转式压片机、半自动胶囊充填机、三维运动搅拌混合机、糖衣机、泛丸机、抛光机、铝塑包装机、粉碎机、颗粒机、远红外干燥箱等生产设备.可生产片剂、胶囊剂、水丸、蜜丸、散剂、冲剂等6个剂型的药品.③中药标本馆1个:2008年,我院投入100万元用于中药标本馆的建设,馆藏面积420平方米,包括:生态展区:主要展示陆地、海洋珍贵动物标本中药材、中药饮片展区:展示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及饮片炮制品浸制标本展区腊叶标本展区经典方剂及中成药展区现有馆藏中药标本700余种、1000余件。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都需要进行自我评估,以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处,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们更需要进行专业自评,以评估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旨在撰写一份专业自评报告,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一、背景介绍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领域工作已有多年的时间。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大学,在那里我担任了教师助理的职务。

随后,我转入中小学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师、主任和教研员等职务。

在这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二、自我评估1.专业技能方面在教学方面,我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教学组织、授课和评估能力。

在教研方面,我热爱学科研究,不断追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教育研究领域有较高的认知。

在管理方面,我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方法和技巧,积极主动地承担管理职责,善于解决管理问题。

同时,我也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很高的认识,善于以人为本、开展团队合作,为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个人素质方面在个人素质方面,我具备了坚韧不拔、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品质,做事勇敢果敢,乐观向上、勤奋努力,这些品质为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我还具备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为我在工作中快速反应并把握机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专业发展方面在专业发展方面,我始终把自己的职业前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努力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活动和交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4.工作亮点方面在工作中,我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能够熟练地处理各类教育事务,并能够与其他同行协作处理疑难问题。

此外,我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客户导向,与家长、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切实地解决问题。

三、针对问题的措施在本次专业自评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管理中有时可能过于僵硬,不够灵活应变;同时在研究方面还需要更广泛的学术阅读,加强自己对一些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特色专业剖析报告撰写提纲一、自评报告的基本结构《专业剖析自评报告》的基本结构(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1.专业概述(包括专业建设成效、社会服务能力及成果)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4.教学基本条件5.专业教学团队6.教学管理7.人才培养质量8.专业特色或创新9.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一)理论支撑:1.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2.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开放建设——质量、特色、品牌、效益明确办学宗旨,更新高职办学理念实施开放策略,建设双师教学团队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改善教学条件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加强科技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新办学机制,打造高职教育品牌3.专业建设观念职业属性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专业,也不等同于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

(二)专业建设背景1.专业定位(1)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

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专业建设规划要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2.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基础设施: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馆的面积、馆藏图书量、校园网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

(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3)经费投入: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理论支撑:(1)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范本

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范本
本条目综述
佐证材料
材料编号
材料名称(责任单位)
盒号
存放位置
Z1.1.1
专业设置的调研报告、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报告
Z1.1.2
本专业设置的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
Z1.1.3
本专业订单或定向培养协议
Z1.1.4
本专业与地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报告
Z1.1.5
Z2.5.6
主要项目
2.课程体系和结构
关键要素
2-6专业教学计划
说明
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基本要求
专业教学计划规范、稳定,并具前瞻性,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并形成了专业特色,能够及时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体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特色鲜明,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能体现产学、教学做一体。
盒号
存放位置
Z2.5.1
本专业关于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意见(方案及措施)
Z2.5.2
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与具体构想
Z2.5.3
修订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整合的具体做法
Z2.5.4
改革或整合后的课程进行实施后的情况总结(效果)
Z2.5.5
各级优秀(精品)课程立项、申报、批文等材料
Z2.2.5
教研室制定、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的措施和总结
Z2.2.6
主要项目
2.课程体系和结构
关键要素
2-3实践课程
说明

专业剖析报告

专业剖析报告

XX专业剖析自评报告(评估办说明版)A一、专业基本情况对本专业做概括性的介绍,包括专业沿革、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毕业学生届数人数、在校学生规模等基本情况,重点突出专业发展前景。

二、专业评建情况突出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

三、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一)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1.专业设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能在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适时适度地调整专业结构B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C3.真正地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培养目标明确、合理D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培养目标定位一致E(二) 课程体系和结构1.课程体系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体现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明确哪些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课程和核心内容F2.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符合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G3.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H4.制定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并能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I5.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教学过程有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AA本说明版是在文其知主任讲座蓝本的基础上加注说明而成的,供编制专业剖析报告时参考。

专业剖析报告以本方案作为基本框架,逐条陈述,综合本专业开办以来的情况,从宏观上进行归纳总结。

B主要说明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调查报告为基础)和学校条件设置专业,根据市场变化、本专业过去的教学经验教训和学校师资设备条件改善等适时调整专业(专业改革)的情况和成效。

C简要说明是否为专业目录规范名称,专业口径宽窄等情况。

D明确肯定性陈述。

E明确肯定性陈述。

F明确肯定,概括性陈述。

G明确肯定,概括性陈述。

H所做具体工作情况描述。

I明确肯定,概括性陈述。

6.课程体系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B(三) 科目课程1.有规范的专业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训大纲C2.科目课程采用多种课程范例型,运用得当,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D3.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E4.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F5.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G(四) 教学环节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H2.能针对学生特点授课,注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开展互动式教学I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考试形式灵活多样(笔试、面试、实操等)J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不同范型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法,推广多媒体教学,且运用得当,效果明显,积极进行网络教学K5.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稳定;教学事故发生率低,教学改革有思路,教研活动有计划,能围绕新时期高职改革开展工作L(五) 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教育M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和执行过程情况;制定职业素质教育设计方案2.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3.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A明确肯定,概括性描述。

专业素养自查自评报告5篇

专业素养自查自评报告5篇

专业素养自查自评报告5篇第一篇:法律知识我在法律知识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发现了自己知识储备有限的问题。

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阅读法律文献和经典案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参加法律培训课程,获取新知识、新经验;- 加强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第二篇:法律规范我在法律规范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认为自己对法律规范的研究和掌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阅读法律法规,掌握法律规范的基础知识;- 分析和参考近期的法律案例,了解法律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 研究和掌握相关的软件工具,高效地查询和应用法律规范。

第三篇:法律实务我在法律实务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发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实务能力和水平。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实和交流,积累实际相关工作经验;- 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模拟法律实务操作;- 参与法律援助服务,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团队协作我在团队协作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认为自己与团队协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增加与团队成员交流的时间,了解大家的想法和看法,有效地促进沟通和协作关系;- 规范团队协作流程,细化工作责任和角色,并建立团队合理目标;-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与相关成员沟通和协调,维护团队利益和荣誉。

第五篇:自我提升我在自我提升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特别是个人形象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扩展,建立多元化思想;- 提升个人修养和相关技能,建立良好个人素质;- 坚持运动和健康饮食,塑造健康、阳光的形象。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作为一名专业名称专业的学生/从业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我对自己在本专业的表现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以下是我的专业自评报告。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1、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积累,我对专业名称的基本理论有了较为扎实的掌握。

例如,在具体课程 1中,我深入理解了课程核心概念 1的原理和应用;在具体课程 2中,掌握了课程核心概念 2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专业领域内的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我能够熟练运用,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推导和计算。

2、实践技能在实践方面,我积极参与了实践项目 1、实践项目 2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项目 1中,我负责具体任务 1,通过采取的方法 1,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具体成果 1。

在实践项目 2中,面对遇到的困难 2,我运用所学知识,经过解决过程 2,最终克服了困难,达到了预期目标。

3、工具与技术应用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如工具/技术 1、工具/技术 2等。

能够运用工具/技术 1进行相关操作 1,并利用工具/技术 2完成相关任务 2。

同时,我还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具和技术,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二、学习/工作态度与方法1、学习/工作积极性我始终保持着对专业学习/工作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

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在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时,总是充满斗志,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2、自我管理能力3、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在团队项目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承担责任,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同时,也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团队成员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团队目标。

三、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1、创新思维在学习/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具体问题 1的解决过程中,我提出了创新想法 1,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作为专业名称专业的一员,对本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自评是提升专业质量、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以下将从专业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发展以及专业特色与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自我评价。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1、专业定位本专业立足于行业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明确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即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行业相关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素养和能力,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中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

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师资队伍1、师资结构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共有专任教师X人,其中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X人,硕士学位的教师X人。

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格局。

2、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多数教师具有在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历,能够将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

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师资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本专业制定了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和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和晋升职称。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涵盖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等多个模块。

专业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课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拓展的需求。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作为一名专业名称专业的学生/从业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实践,我对自己在本专业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反思。

以下是我的专业自评报告。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专业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积累,我对专业核心课程/领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具体课程名称课程中,我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工具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我也积极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了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学术文献、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我对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将其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技能方面,我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 1、专业技能 2和专业技能3等能力。

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我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具体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团队项目中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学习/工作态度在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

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我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遇到问题时,我不会轻易放弃,而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同事等方式,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同时,我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计划,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能够保持冷静,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困难。

三、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知这一点。

因此,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实践项目名称中,我担任了项目角色,负责具体工作内容。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中,还锻炼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具体问题,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本专业不断发展的信心。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报告
佐证材料目录:
1.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1.2.2、省教育厅关于本专业设置的批复文件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剖析分项自评表
主项目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指标4.1专业】
分项指标
1.3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自评等级
A
依据说明:
本专业面向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维护、技术支持等等方面的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系统的实际应用与维护能力,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微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和维护能力、网页网站开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软、硬件兼顾,学习必要的基本知识,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学生通过课程考试、毕业设计和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将获得大专毕业文凭和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使学生能适应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技术培训的相关工作岗位。
(5)专业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剖析分项自评表
主项目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分项指标
1.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自评等级
A
依据说明: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于1998年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新生,到目前已经过了十年的建设。2004年10月26日,教育部首次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以下简称《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原则意见》(教高[2004]4号)(以下简称《意见》)。《目录》是在大量的调查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结论。参考目录,根据专业特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基本描述模版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基本描述模版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基本描述模版一、专业基本情况对本专业做概括性的介绍,包括专业沿革、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毕业学生届数人数、在校学生规模等基本情况,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

二、专业评建情况突出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三、专业设置和定位1.市场需求与专业定位:①专业名称规范、科学;②专业设置体现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我省和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③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①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③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3.培养目标和规格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明确。

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规格明确,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①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四、专业建设与改革1、课程体系设计①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A.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B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C. 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D、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②教学内容:A. 教学内容体现技术领域变化且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课程标准恰当;B.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新颖、适用;C.实践类课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50%以上。

③实践教学体系:A. 要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阐述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例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及具体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B. 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C、实践教学应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 D.顶岗实习时间达6个月以上, E.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真题实做。

2专业剖析自评报告12

2专业剖析自评报告12

xxx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所在系xxx报告人xxx二O一O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概况第二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部分教学基本条件第四部分教学改革与管理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质量第六部分专业特色或创新第七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一部分专业概况内容要点:简要说明专业的建设概况。

1.专业开办时间;2.专业办学规模;3.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专业负责人情况;专业教学团队总人数,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和比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和比例;“双师型”人数及比例;兼职教师人数及专兼职教师比例等);4.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设备设施总价值;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情况;5.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6.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理念简介;7.毕业生就业状况;历年毕业生的培养状况;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与认可度;8.本专业的建设成果(如说明在何时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学生获奖获双证书情况,或取得了何种标志性的建设成果)。

第二部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设置与定位(一)专业设置背景(行业背景、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内容要点: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侧重专业对应的产业领域)。

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要求分析,专业人才未来需求数量预测等。

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重点对近两届毕业生的区域分布、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及薪酬待遇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阐述,体现专业设置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内容要点:1.人才培养目标说明专业名称是否规范、科学;强调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定位;本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定位。

2.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构与活动;走访企业、社会调研、专家访谈、专题会议、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的专业定位调研;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以上理论支撑提炼以下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课程建设与改革 两种理论: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2-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构 建课程体系 ①课程体系: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 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 设;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②课程建设: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 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新颖、适用。根据高技能 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 方式,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 核心课程。 ③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与行业企业 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专业图书资料充 足,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统筹规划和建设紧密结 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 量教材进课堂。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实践教学 ①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 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 求;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强化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落实 到位,制度措施得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 1.理论支撑: (1)观念——形式是校企合作,多元共建;内涵是模拟、仿真、生 产性实训的学习情境创设。
3.1教学基础设施 3.2实践教学条件 3.3经费投入 4.1教学团队结构 4.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4.3教学团队建设 5.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2实践教学 5.3教研教改成果 5.4产学结合 5.5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6.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6.2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6.3学生满意度 6.4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职业属性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专业,也不等 同于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 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 础上的教育“载体”。
(二)专业建设背景 1.专业定位 (1)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灵活性、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专业建设规划要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 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2.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基础设施: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语音 室、机房、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馆的面积、馆藏图书量、校园网 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 (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 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 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3)经费投入: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专 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理论支撑: (1)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 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 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与合作企业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师资互通共 享、生产性实训及教学管理、项目共营共研、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 发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专 业图书资料充足,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 络信息资源。
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语音室、 机房、多媒体教室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 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有稳定的校外实习 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 要。
3.3经费投入 4.1教学团队 结构
4.2教学团队 素质与水平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 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 容;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纳 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按工作过 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 内容新颖、适用。
品牌建设与影响。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 者素质,为上岗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促进就业。积极开展城乡之间对 口支援与交流,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八、专业特色或创新 参考教育部[2008]5号文件关于特色专业的描述:从建设目标、培 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 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提炼出1-2点即可)。 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二、剖析要点
剖析 关键剖析要素
指标
要点说明
1. 专业 定位 和人 才培 养模 式
1.1专业设置 与定位
1.2专业建设 规划与实施
1.3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1.4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 性、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 建设。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 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 发展。
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指标和要点
一、剖析指标 剖析指标
关键剖析要素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与改革
2.2课程建设
2.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3.教学基本条件 4.专业教学团队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6.人才培养质量 7.专业特色或创新
特色专业剖析报告撰写提纲
一、自评报告的基本结构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的基本结构(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 整): 1.专业概述(包括专业建设成效、社会服务能力及成果) 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教学基本条件 5.专业教学团队 6.教学管理 7.人才培养质量 8.专业特色或创新 9.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支撑: 1.高职教育发展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 合发展之路 2.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开放建设——质量、特色、品牌、效益 明确办学宗旨,更新高职办学理念 实施开放策略,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改善教学条件 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完善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加强科技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创新办学机制,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3.专业建设观念
(2)要点——实训基地要集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应用、科技 服务于一体,同时能做到与区域院校、合作企业在师资、设备、信息等 方面资源共享。
2.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验、虚拟实训、实训、项目实训、顶岗实 训、“校中厂”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实训、培训、科技服务、“厂中校”的建 设) 五、教学团队建设 1.理论支撑: (1)目标——基本做到学院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基本框架的设计和运 行管理,形成主要实践技能课传授主要依靠行业和企业专家来担任的机 制,不断增加兼职教师比例;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课程改 革能力、科技服务能力提升。 (2)要点——“双师”型高水平教学团队(双队伍:专兼结合;双 素质:专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层重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 方建设:校企共建) 2.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结构: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 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聘请了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 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专任教师技能水平高,具有企业生产一 线工作经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 (3)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提高 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措施;兼职教师队伍 建设的规划和措施。 六、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机构健全、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基本文件齐
面建立了“双向介入、互补互利、共建共进”的长效机制,企业以合作 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各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与实 训实习管理等教学全过程中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及工作过程相结 合。
2.根据以上理论支撑整理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合理,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 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教学 过程与工作过程、技术专家与教学骨干、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评价体 系与职业标准、课程建设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 业教学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二)课程体系改革 1.理论支撑: (1)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 的一致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容。 (2)观念——智力技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的 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 (3)要点—— ①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改革。 ②教学途径的过程性构建。 ③学习情境的职业性设置。 ④教学方法的行动化改革。 ⑤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建设。 ⑥质量管理的实效性监控。
备、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运行有序。 七、人才培养质量 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
目标的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达标,心理健康。 2.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
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双证书”获取率高;在省级 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 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