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专利有哪些类型

专利有哪些类型

专利有哪些类型专利的种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规定,在我国专利法中规定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香港专利法中规定有:标准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发明专利)、短期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分类: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发明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对发明的定义是:“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 发明专利所谓产品是指工业上能够制造的各种新制品,包括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固体、液体、气体之类的物品。

所谓方法是指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的方法。

发明专利并不要求它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成果,它可以是一项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是一种构思,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但这也不能将这种技术方案或构思与单纯地提出课题、设想相混同,因单纯地课题、设想不具备工业上应用地可能性。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取得专利的发明又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用具)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

2.实用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对实用新型的定义是:“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同发明一样,实用新型保护的也是一个技术方案。

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较窄,它只保护有一定形状或结构的新产品,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注重实用性,其技术水平较发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改进性的技术发明,可以称为“小发明”。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不需经过实质审查,手续比较简便,费用较低,因此,关于日用品、机械、电器等方面的有形产品的小发明,比较适用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3.外观设计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对外观设计的定义是:“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发明专利的类别

发明专利的类别

发明专利的类别
专利的类型,又称为专利的客体,是指符合专利授予条件的各种发明创造。

我国专利法所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面广,包括两种类型:(1)产品发明;(2)方法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创造出包含新技术方案的物品。

例如,对机器、设备、工具、用品等物品进行改进而做出的发明创造。

方法发明是指利用规律使用、制造或测试产品的新的步骤和手段。

例如,针对某种物品所进行的加工方法、测试方法、制造工艺以及产品新的用途等。

发明可以是产生新的产品或方法,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方法进行改。

当前我国的发明以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占大多数,如为现有产品增添新的技术特征,或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等,只要这种添加和组合能够产生新的技术效果,解决技术问题,那就属于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的类型与区别

专利的类型与区别

专利的类型与区别专利是一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工具,它授予发明者对其发明的独家权利。

专利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专利类型的特点与区别。

一、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保护的专利类型。

对于那些技术上有创造性,但不达到发明的程度的发明,申请人可以选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发明专利更容易申请和获得,一般审查周期较短。

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特点在于发明的创造性,通过对原有技术或工程方案的改进,使其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不可延期。

二、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对新的技术发明进行保护的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是一项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保护,对于那些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发明,申请人可以选择申请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较长,申请和审批过程相对复杂。

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更广,不仅包括产品的形状、构造和组成部分,还包括产品的生产方法、使用方法以及技术过程等。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可以申请延期保护。

三、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外观形状、纹样、颜色或其组合进行保护的专利类型。

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强调对产品外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保护。

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可在几个月内完成审查。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主要是保护产品外观的外观特征,而不包括产品的技术内容。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不可延期。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三种常见的专利类型。

它们在保护内容、审查周期和保护期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申请人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发明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

同时,为了确保专利的取得和有效保护,建议申请人在申请专利之前咨询专利代理机构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专利及其特点和区别,可以帮助发明人合理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并在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几种

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几种

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几种
1.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是对新颖的、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该技术方案应当是针对产品的、一个产品的制造方法或者加工方法。

发明专利是最早在我国出现的一种专利,它对技术领域内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保护。

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较广,通常包含技术方案中的实施手段、要点和特征。

2.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或组合方式的提出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保护。

实用新型专利强调的是对产品实施方式的改进或新型产品的创新。

比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对技术水平和创新性的要求较低,其保护期限也相对较短。

3.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外观形状、图案或者其组合的新的设计方案的保护。

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强调的是产品外观的独特性和感官上的吸引力。

外观设计专利对于产品外观形状、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提供了保护,防止了他人复制和模仿。

此外,根据专利申请人的不同,我国的专利还可以分为发明者申请专利和非发明者申请专利。

发明者申请专利是指由技术方案的创造者或者创作完成者来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技术方案的创造者。

非发明者申请专利是指由技术方案的创造者或者创作完成者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来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是申请人。

总结起来,我国专利的主要种类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及根据专利申请人的不同可以分为发明者申请专利和非发明者申请专利。

这些专利种类涵盖了技术方案的创新和实施、产品的性能改进和独特外观设计等方面,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护。

2018年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

2018年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

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
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呱呱知道网小编就整理一些信息为大家解答:
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中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

[1-2]
“十二五”时期,我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403.4万件,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领先。

PCT国际专利受理申请11.7万件,比“十一五”增长2.2倍;发明专利授权量118.9万件,比“十一五”增长1.5倍;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中的一种,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在这个意义上,实用新型有时会被人们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
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Industrial Design)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

发明专利类别

发明专利类别

发明专利类别发明专利是指能够在技术方面给予发明者专有权利的发明,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

发明专利的分类是为了方便专利法律保护和技术创新管理。

下面将介绍发明专利的分类,为专利申请人提供有关发明专利类别的知识。

一、机械类机械类指的是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发明。

如:发动机、泵、轴承、制动器、减速器、机床、飞机、汽车等的发明。

在机械类中,一些涉及到运动的机械结构,如连杆、齿轮、链条和传动带等,也属于机械类的专利发明。

此外,机械类发明还包括“制造工艺”、“机械、装置及操作方法”等。

二、电器类电器类是指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发明创造。

如:电路、电器、电机、变压器、LCD显示器、手机、计算机硬件等的发明。

除了这些,电气专利还包括电导、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以及一些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如控制器、调制解调器等。

三、化学类化学类是指与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相关的发明。

如:合成材料、油脂、橡胶、塑料、化学制品、染料、涂料等的发明。

在化学领域,新原料、新合成、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创新性方面也涉及到了专利发明。

此外,还包括药物、医疗器材和医疗设备等。

四、生命类生命类是指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发明。

如:生物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遗传学、生态学等的发明。

在生命类中,新的药物、新的医疗器械和新的生物技术、生产技术等的创新专利发明也属于这一类。

五、其他类除以上四种之外,其他类的专利发明也需要依据其语义意义来分类。

比如,一些新流程与制造技术,如慢充技术、快充技术、自动化工艺等;一些石化和环保学特殊创新和发明,如石油开采、炼油和环保设备等;还有一些综合类的发明,如物流和交通等等。

总体而言,发明专利类别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类别有助于组织和管理各自领域内的技术创新。

为专利申请人提供了申请专利所需的相应标准和法律依据。

专利一类二类三类

专利一类二类三类

专利一类二类三类:从创新到保护的完整流程引言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企业或个人创造出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时,他们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创造,并获得相关权益。

在这方面,专利一类、二类和三类成为了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工具。

本文将介绍专利一类、二类和三类的基本概念、区别以及申请和保护的一般流程。

一、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是一种对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

通过申请专利,发明人可以获得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时期内的独家权益。

专利的目的是鼓励创新,保护发明者的权益,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二、专利类别的区别专利根据保护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专利。

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1. 专利一类专利一类又称为发明专利,是对发明创造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保护的一种专利形式。

它主要包括产品和方法两个方面。

专利一类要求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即所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提出申请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公开过相同的技术。

2. 专利二类专利二类又称为实用新型专利,是对新型产品的形状、结构或其结构与装配方式的改进进行保护的一种专利形式。

相对于专利一类,专利二类对创新的要求较低,只需证明所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有较大的差异,能够实现实用性即可。

3. 专利三类专利三类又称为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组合进行保护的一种专利形式。

专利三类强调的是产品外观的美学设计,它要求被申请的外观设计具有独创性、审美性和实用性。

三、专利的申请与保护流程无论是专利一类、二类还是三类,申请和保护的流程都较为类似。

一般而言,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充分准备在申请专利之前,发明人需要对其发明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确保其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此外,他们还需要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包括详细的技术说明书、专利权要求书和图纸等。

2. 申请提交申请人将准备好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交给专利局,申请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国内申请或国际申请。

中国专利分类体系

中国专利分类体系

中国专利分类体系中国专利分类体系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专利申请和授权过程而制定的一套分类标准和规范。

该体系以技术领域为主线,包括了广泛的专利分类,以便更好地保护和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中国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大类、小类和组。

下面将对这三个层次进行详细描述。

1. 大类:中国专利分类体系将技术领域划分为8个大类,包括A、B、C、D、E、F、G和H 类。

这些大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技术领域,如A类代表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纺织品和家居用品;B类代表了人类生活的娱乐和休闲产品,如体育用品、游戏设备和音乐器材;C类代表了化学和冶金领域的产品和工艺;D类代表了纺织和造纸领域的技术;E类代表了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F类代表了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G类代表了物理领域的技术,如电学、光学和声学;H类代表了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技术。

2. 小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小类,主要以技术的具体领域为划分依据。

以大类B为例,B类下面分为B01、B02、B03等小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领域,如B01代表了运动器材、体育用品和游戏设备;B02代表了乐器;B03代表了携带式电子设备等。

3. 组:在每个小类下面,还可以继续细分为更具体的组。

组是对技术进一步细分和组织的单位。

以小类B01为例,B01类下面分为B01D、B01F、B01J等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技术,如B01D代表了救生设备和装置;B01F代表了吸球;B01J代表了食品处理设备等。

以上就是中国专利分类体系的三个层次,包括大类、小类和组。

该体系的设计,不仅为申请者提供了更具体和细致的分类选择,也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统计基础,以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推广。

希望这一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发中国的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2018版)-H-电学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2018版)-H-电学
H01B 7/26···护套或铠装中损耗的降低〔1,7〕
H01B 7/28··由潮湿、腐蚀、化学侵蚀或气候引起的〔1,7〕
H01B 7/282···防止流体进入导体或电缆〔7〕
H01B 7/285····通过完全或局部填充电缆中的间隙的〔7〕
H01B 7/288·····使用吸湿材料或在流体存在时溶胀的材料〔7〕
H01B 5/10··中空绞合的、在绝缘材料或不同导电材料上绞合的
H01B 5/12·编织线或其类似物
H01B 5/14·在绝缘支承物上有导电层或导电薄膜的
H01B 5/16·在绝缘材料或导电性差的材料中含有导电材料的,如导电橡胶(H01B 1/14,H01B 1/20优先;含有导电混合物的绝缘体入H01B 17/64;导电漆入C09D 5/24)〔3〕
H
本部目录
(参见及附注:省略)
附注:
本附注:包括H部使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说明
ⅠH部包括:
a基本电气元件,包括设备和电路的所有电气元件以及一般机械结构,其中电路包含各种基本元件组装而成的印刷电路,该主题还包括一定范围的这些元件的制造(当其他分类位置不包含时);
b发电,包括发电、变电和配电以及其相应装置的控制;
c应用电学,包括:
i一般应用技术,即电加热电路和电照明电路的一般应用技术;
ii某些特殊应用技术,严格地说是电气的或是电子的,在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其他部中不包括的主题,有:
1电光源,包括激光;
2电X射线技术;
3电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带电粒子或中子的产生和加速;
d基本电子电路及其控制;
e无线电或电通信技术;
f制造所述物品或元件用的特殊材料的应用。对此,应参照“使用指南”中第88至第90条。

中国专利类型具体有哪几种

中国专利类型具体有哪几种

中国专利类型具体有哪几种在我国,专利、商标、著作权其实都是属于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是受到了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

而在专利当中,其实也是有具体的类型之分。

那究竟专利类型包括了哪几种呢?按照《专利法》中的规定,究竟此时不保护的对象又是什么?下文中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在我国,专利、商标、著作权其实都是属于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是受到了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

而在专利当中,其实也是有具体的类型之分。

那究竟专利类型包括了哪几种呢?按照《专利法》中的规定,究竟此时不保护的对象又是什么?下文中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专利类型具体有哪几种专利权的客体,也称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2条的规定,专利法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1、发明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是发明人将自然规律在特定技术领域进行运用和结合的结果,而不是自然规律本身,因而科学发现不属于发明范畴。

同时,发明通常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智力成果,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也不能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

根据专利审查制度的规定,发明分为产品发明、方法发明两种类型,既可以是原创性的发明,也可以是改进型的发明。

产品发明是关于新产品或新物质的发明。

这种产品或物质是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是人利用自然规律作用于特定事物的结果。

如果某物品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加工或改造而存在,就不是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产品发明,不能取得专利权。

方法发明是指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能够申请专利的方法通常包括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大类,前者如产品制造工艺、加工方法等,后者如测试方法、产品使用方法等。

改进发明是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所作出的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

例如,爱迪生发明了自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可以申请产品发明;生产白炽灯的方法可以申请方法专利;给白炽灯填充惰性气体,其质量和寿命都有明显提高,这是在原来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可以申请改进发明。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摘要:一、引言二、2018 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概况三、专利申请按专利权人类型的分析四、专利授权按专利权人类的分析五、政策推动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2018 年上半年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对专利发展的影响。

二、2018 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概况2018 年上半年,我国共申请专利37.3 万件,同比增长16.1%。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9 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5.3 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1 万件。

专利授权方面,我国共授权专利21.7 万件,同比增长17.1%。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 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4 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5 万件。

三、专利申请按专利权人类的分析1.企业专利申请:2018 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申请专利30.2 万件,同比增长17.4%,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81.3%。

2.高校专利申请:高校共申请专利4.6 万件,同比增长7.6%,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12.6%。

3.科研机构专利申请:科研机构共申请专利1.6 万件,同比增长6.8%,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4.3%。

4.其他类型专利申请:其他类型申请人共申请专利9000 件,同比增长14.2%,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2.4%。

四、专利授权按专利权人类的分析1.企业专利授权:2018 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授权专利17.3 万件,同比增长19.9%,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80%。

2.高校专利授权:高校共授权专利2.4 万件,同比增长7.1%,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11.4%。

3.科研机构专利授权:科研机构共授权专利7000 件,同比增长4.9%,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3.3%。

4.其他类型专利授权:其他类型申请人共授权专利8000 件,同比增长10.7%,占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3.8%。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摘要:一、中国专利申请概况1.2018 年上半年专利申请数量2.各类专利申请占比二、按专利权人类型分析1.企业专利申请情况2.高校专利申请情况3.其他机构专利申请情况三、按技术领域分析1.专利申请热门技术领域2.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占比四、专利申请的趋势与展望1.中国专利申请整体趋势2.未来专利申请的发展方向正文:在2018 年上半年,我国专利申请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我国共提交专利申请近60 万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

在这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最高,约为60%,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则分别占35% 和5%。

从专利权人类型来看,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8 年上半年,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40 万件,占专利总申请量的70% 以上。

高校和科研机构紧随其后,分别提交了约15% 和10% 的专利申请。

其他类型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

在技术领域方面,2018 年上半年我国专利申请涵盖了众多技术领域。

其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

具体来看,计算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近20%,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比约为15%,电子电路、半导体等领域专利申请量也均在10% 左右。

其他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但整体分布较为均衡。

综合分析,我国在2018 年上半年专利申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

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望继续提升。

专利法中的三种发明创造

专利法中的三种发明创造

根据中国专利法,发明创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其组合作出的技术改进。

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够提供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的创造必须是新的、有实用性和在同类技术中有显著进步。

2. 发明专利: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作的技术方案。

发明具有技术上的创造性,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达到新的技术水平。

发明专利必须是新颖的、有创造性、有实用性。

3. 外观设计:指产品的外形、图案或其组合所作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注重产品的外观美感和审美价值,包括产品的形状、纹样、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外观设计必须是新颖的、富有创意和具有工业应用性。

这三种发明创造在专利法中各自享有独立的保护范围和权益,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新内容选择适合的专利类型进行申请保护。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2018版)-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IPC国际专利分类表(2018版)-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本部目录(参见及附注省略)分部:发动机或泵 (8)F01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11)F01B一般的或变容式的机器或发动机,如蒸汽机(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入F01C;非变容式入F01D;燃烧发动机入F02;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内部燃烧方面入F02B 57/00,F02B 59/00;液力机入F03,F04;曲轴、十字头、连杆入F16C;飞轮入F16F;将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相互转换的一般传动装置入F16H;发动机用的一般活塞、活塞杆、汽缸入F16J) (11)F01C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燃烧发动机入F02;内部燃烧方面入F02B 53/00,F02B 55/00;液力机入F03,F04) (16)F01D非变容式机器或发动机,如汽轮机(燃烧发动机入F02;流体机械或发动机入F03,F04;非变容式泵入F04D) (20)F01K 蒸汽机装置;贮汽器;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发动机装置;应用特殊工作流体或循环的发动机(燃气轮机或喷射推进装置入F02;蒸汽发生入F22;核动力装置,及其发动机装置入G21D) (24)F01L机器或发动机用的循环操作阀(一般的阀入F16K) (28)F01M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润滑;燃机润滑;曲轴箱通风〔2〕 (34)F01N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内燃机的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与车辆中的推进装置的排气相关的装置入B60K 13/00;燃烧空气进气消音器,专门适用于或装在内燃机中的入F02M 35/00;一般的噪声防止或衰减入G10K 11/16) (36)F01P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冷却;内燃机的冷却(在车辆中与推进装置的冷却相关的装置入B60K 11/00;热传递、热交换或储热材料入C09K 5/00;一般的热交换、散热器入F28) (39)F02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41)F02B活塞式内燃机;一般燃烧发动机(其循环操作阀入F01L;内燃机润滑入F01M;其气流消音器或排气装置入F01N;内燃机的冷却入F01P;燃气轮机入F02C;利用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入F02C,F02G) (41)F02C燃气轮机装置;喷气推进装置的空气进气道;空气助燃的喷气推进装置燃料供给的控制(涡轮机的构造入F01D;喷气推进装置入F02K;压气机或风扇的构造入F04;在燃料或其他微粒的流化床上发生燃烧的燃烧设备入F23C 10/00;产生高压或高速燃烧产物的入F23R;在压缩制冷设备中应用的燃气轮机入F25B 11/00;燃气轮机装置在运载工具上的应用,参见有关运载工具类) (51)F02D燃烧发动机的控制(仅作用于单一子系统上,用于自动控制车辆速度的车辆配件入B60K 31/00;不同类型或不同功能的车辆的子系统的联合控制、不是用于单一子系统的控制的道路车辆驾驶控制系统入B60W;燃烧发动机的循环操作阀入F01L;燃烧发动机润滑的控制入F01M;内燃机冷却入F01P;供给发动机可燃混合气体或其组成部件,例如,化油器、喷射泵入F02M;燃烧发动机的启动入F02N;点火的控制入F02P;燃气轮机、喷气推进器或燃烧生成物发动机的控制,参见有关小类〔4,8〕 (55)F02F燃烧发动机的汽缸、活塞或曲轴箱;燃烧发动机的密封装置(专用于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内燃机的入F02B;专用于燃气轮机装置的入F02C;专用于喷气推进装置的入F02K)〔2〕 (60)F02G热气或燃烧产物的变容式发动机装置(蒸汽发动机装置,特殊的蒸汽机装置,用热气或燃烧产物气体与其他流体一起工作的装置入F01K;燃气轮机装置入F02C;喷气推进装置入F02K);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燃烧发动机余热的利用 (62)F02K喷气推进装置(喷气推进装置在陆上运载工具或一般运载工具的配置或安装入B60K;喷气推进装置在水面船只上的配置或安装入B63H;用喷射反作用力控制飞行器的姿态飞行方向或高度的入B64C;飞行器中喷气推进装置的配置或安装入B64D;以将工作流体动力分为喷气推进和其他推进方式,如螺旋桨,为特征的装置入F02B,F02C;与燃烧气轮机装置所共有的喷气推进装置的特征器件,空气助燃的喷气推进装置的空气进气道或燃料供给的控制入F02C) (63)F02M一般燃烧发动机可燃混合物的供给或其组成部分(此类发动机的进料入F02B) (67)F02N燃烧发动机的起动(自由活塞燃烧发动机的起动入F02B 71/02;燃气轮机装置的起动入F02C 7/26);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上述发动机的起动辅助装置 (81)F02P除压缩点火之外的内燃机点火;压缩点火发动机点火正时的测试(专门适用于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发动机的入F02B 53/12;一般燃烧装置的点火、灼热点火塞入F23Q;一般物理变量的测量入G01;一般控制入G05;一般数据处理入G06;一般电气元件见H部;火花塞入H01T) (84)F03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87)F03B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液体和弹性流体的机械或发动机入F01;液体变容式发动机入F03C;液体变容式机械入F04) (87)F03C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液体和弹性流体变容式发动机入F01;液体变容式机械入F04;流体压力致动装置入F15B;流体传动装置入F16H) (90)F03D风力发动机 (92)F03G弹力、重力、惯性或类似的发动机;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机械动力产生装置或机构,或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能源利用(运载工具中有关从自然力获得动力的装置入B60K 16/00;运载工具中从自然力获得能量进行电力推动入B60L 8/00) (95)F03H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反推力的产生(来自燃烧生成物入F02K) (97)F04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98)F04B液体变容式机械;泵(发动机燃料喷射泵入F02M;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液体机械或泵入F04C;非变容式泵入F04D;通过其他流体直接接触或利用被泵送流体的惯性的流体泵送入F04F;曲轴、十字头、连杆入F16C;飞轮入F16F;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互相转换的一般传动装置入F16H;通用活塞、活塞杆、工作缸入F16J;离子泵入H01J 41/12;电动泵入H02K 44/02) (98)F04C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驱动的发动机入F03C);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变容式泵(发动机燃料喷射泵入F02M) (105)F04D非变容式泵(发动机燃料喷射泵入F02M;离子泵入H01J 41/12;电动泵入H02K 44/02) (111)F04F通过与别的流体直接接触或通过利用被泵送流体的惯性泵送流体(具有通过内部气体压力分散液体或半液体成分的特殊装置的容器或包装入B65D 83/14);虹吸管〔2〕 (115)分部:一般工程 (117)F15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 (117)F15B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马达、涡轮机、压缩机、鼓风机、泵入F01至F04;流体动力学入F15D;流体离合器或制动器入F16D;流体弹簧入F16F;流体传动装置入F16H;活塞、缸、密封入F16J;阀、输水器、旋塞、致动浮子入F16K;用于对主阀的辅助流体操纵的安全阀入F16K17/10;阀的流体操纵装置入F16K31/12;管子、管接头入F16L;润滑入F16N) (117)F15C计算或控制用的流体回路元件(传感器入F15B 5/00;一般流体动力学入F15D;包含流体元件的计算机入G06D,G06G) (122)F15D流体动力学,即影响气体或液体流动的方法或装置(流体回路元件入F15C)·123F16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124)F16B紧固或固定构件或机器零件用的器件,如钉、螺栓、簧环、夹、卡箍或楔;连接件或连接(用于传送旋转运动的联轴器入F16D) (124)F16C轴;软轴;在挠性护套中传递运动的机械装置;曲轴机构的元件;枢轴;枢轴连接;除传动装置、联轴器、离合器或制动器元件以外的转动工程元件;轴承〔5〕 (132)F16D传送旋转运动的联轴器(用于传送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入F16H,如流体传动装置入F16H 39/00至F16H 47/00);离合器(机电离合器入H02K 49/00;应用静电引力的离合器入H02N 13/00);制动器(一般的用于车辆的电力致动系统入B60L 7/00;机电制动器入H02K 49/00)〔2〕 (139)F16F弹簧;减震器;减振装置 (155)F16G主要用于传动的带、缆或绳;链;主要用于此的附件 (161)F16H传动装置 (164)F16J活塞;缸;一般压力容器;密封 (181)F16K阀;龙头;旋塞;致动浮子;通风或充气装置 (185)F16L管子;管接头或管件;管子、电缆或护管的支撑;一般的绝热方法 (195)F16M非专门用于其他类目所包含的发动机或其他机器或设备的框架、外壳或底座;机座或支架 (210)F16N润滑 (212)F16P一般安全装置 (217)F16S一般结构元件;用这类元件组成的一般构件 (219)F16T凝汽阀或从主要盛装气体或蒸气的密闭容器中排放液体的类似装置 (220)F17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 (221)F17B可调容量的贮气罐(自动断气装置入A47J 27/62,G05D;阻焰器入A62C 4/00;气体混合器入B01F,F16K 11/00,G05D 11/00;使用土木工程技术建造和安装大容量容器入E04H 7/00;气体压缩机入F04;阀入F16K;阀或管中的脉动阻尼器入F16K,F16L;管子入F16L;气体总管的停止装置入F16L 55/10;贮存压缩的液化的或固化的气体的容器入F17C;气体分配系统入F17D 1/04;检查泄漏入F17D 5/02,G01M;监控或报警装置入F17D 5/02,G08B;控制燃烧室内的燃烧入F23N;气流或压力调节器入G05D) (221)F17C盛装或贮存压缩的、液化的或固化的气体容器;固定容量的贮气罐;将压缩的、液化的或固化的气体灌入容器内,或从容器内排出(在地下用天然或人工的穴或室贮存流体入B65G 5/00;使用土木工程技术建造或安装大容量容器入E04H 7/00;可调容量的贮气罐入F17B;液化或制冷机械、设备或系统入F25) (222)F17D管道系统;管路(配水入E03B;泵或压缩机入F04;流体动力学入F15D;阀或类似件入F16K;管子、铺设管子、支撑、连接、支管、管路维修、管路上的工作、附件入F16L;凝汽阀或类似件入F16T;液体压力电缆入H01B 9/06) (224)分部照明;加热 (226)F21照明 (226)F21H白炽汽灯;其他燃烧致热的白炽体 (226)F21K应用荧光的非电光源;应用场致化学发光的光源;应用充填可燃材料的光源;采用半导体器件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光源 (227)F21L发光装置或其系统,便携式的或专门适合移动的〔1,7〕 (229)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专门适用于车辆外部的车辆照明设备〔1,7〕 (231)F21W与照明装置或系统的用途或应用有关的和小类F21K,F21L,F21S和F21V结合的引得分类表 (243)F21Y涉及到光源的构成或类型或者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小类F21K,F21L,F21S和F21V 相结合的引得分类表 (246)F22蒸汽的发生 (248)F22B 蒸汽的发生方法;蒸汽锅炉(以原动机为主的蒸汽机装置入F01K;燃烧生成物或剩渣的清除,例如锅炉管燃烧沾污表面的清洗入F23J 3/00;家用蒸汽的集中供热系统入F24D;一般热交换或热传递入F28;核反应堆堆心中蒸气的发生入G21) (248)F22D预热或蓄预热;给水;补充水;水位的控制;促进锅炉内的水循环的辅助装置(水的化学处理,例如净化入C02F;一般闭路热交换装置入F28D;一般控制入G05).254 F22G蒸汽过热(锅炉内蒸汽分离装置入F22B 37/26;燃烧生成物或剩渣的清除,例如锅炉管燃烧沾污表面的清洗入F23J 3/00) (256)F23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257)F23B只用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或设备(用于燃烧室温下是固体,但以融化状态燃烧的燃料的燃烧,如蜡烛蜡入C11C 5/00,F23C,F23D;使用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燃料的入F23C,F23D 1/00;使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燃料入F23C,F23D 11/00;同时或交替使用固体和流体燃料或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燃料的入F23C,F23D 17/00) (257)F23C使用流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或设备(燃烧器入F23D;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燃烧室结构零部件入F23M;产生高压或高速燃烧生成物的燃烧室入F23R) (260)F23D燃烧器 (263)F23G焚化炉;废物或低品位燃料的焚毁 (267)F23H炉箅(流化床燃烧设备的流化空气的进口入F23C10/20);炉箅的清灰或除渣 .269 F23J燃烧生成物或燃烧余渣的清除或处理;烟道(烟气中烟尘的沉积入B01D;燃料的组成入C10;处理烟或废气的燃烧设备,例如处理排气的入F23G 7/06) (271)F23K燃烧设备的燃料供应(专门适用于流化床燃烧设备的燃料供应入F23C10/22;调节或控制燃烧入F23N) (273)F23L一般燃烧设备空气或不可燃液体或气体的输送(带有输送空气或蒸汽装置的火桥入F23M 3/04;带有送风通道的挡板或防护屏入F23M 9/04);燃烧设备中控制送风或引风的阀门或风门;燃烧设备的引风;烟囱或通风竖井顶部;烟道的末端 (274)F23M 专门适用于燃烧室的外罩,衬层,壁或门,例如火桥;燃烧室内使空气、火焰或燃烧生成物转向的装置;专门适用于燃烧设备的安全装置;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燃烧室零部件 (276)F23Q点火(点燃火柴的装置入A24F;化学点火器入C06C 9/00);灭火装置 (279)F23R高压或高速燃烧生成物的产生,例如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专门适用于在高于大气压的条件下操作的流化床燃烧设备入F23C 10/16) (282)F24供热;炉灶;通风 (284)F24B固体燃料的家用炉或灶;与炉或灶连带使用的工具〔6〕 (284)F24C其他家用炉或灶;一般用途家用炉或灶的零部件(流体循环型辐射炉入F24H) (286)F24D住宅供热系统或区域供热系统,例如集中供热系统;住宅热水供应系统;其所用部件或构件(防腐蚀入C23F;一般供水入E03;利用从蒸汽机装置抽出或排出的蒸汽或凝结水来供热入F01K 17/02;疏水器入F16T;家用炉或灶入F24B,F24C;具有热量产生装置的水加热器或空气加热器入F24H;供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入F25B;热交换设备或部件入F28;排除水垢入F28G;电热元件或装置入H05B) (289)F24F空气调节;空气增湿;通风;空气流作为屏蔽的应用(从尘、烟产生区消除尘、烟入B08B 15/00;从建筑物中排除废气的竖向管道入E04F17/02;,烟道末端入F23L17/02) (292)F24H一般有热发生装置的流体加热器,例如水或空气的加热器(热传导、热交换或热贮存材料入C09K 5/00;非催化热裂化用的管式炉入C10G 9/20;密闭体通风或充气装置,例如阀入F16K 24/00;疏水器或类似装置入F16T;蒸汽发生入F22;燃烧设备本身入F23;家用炉或灶入F24B,F24C;住宅或区域供热系统入F24D;炉、窑、烘炉、蒸馏炉入F27;热交换器入F28;电热元件或装置入H05B) (298)F24J(删除) (301)F24S太阳能热收集器;太阳能热系统(用于从太阳能产生机械能的入F03G 6/00)〔2018.01〕 (302)F24T地热集热器;地热系统〔2018.01〕 (307)F24V未列入其他类的热的收集,发生或利用〔2018.01〕 (308)F25B制冷机,制冷设备或系统;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热传导、热交换或热贮存材料,即制冷剂,或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产生热或冷的材料入C09K 5/00;泵、压缩机入F04;用热泵为住宅或场所供热或提供家用热水入F24D;空调,空气增湿入F24F;采用热泵的流体加热器入F24H) (309)F25C冰的制造、加工、或冰处理〔2〕 (313)F25D冷柜;冷藏室;冰箱;其他小类不包含的冷却或冷冻装置(冷藏陈列柜入A47F 3/04;家用绝热容器入A47J 41/00;冷藏车见B60至B64类的适当小类;一般隔热容器入B65D81/38;热传导、热交换或热贮存材料,即制冷剂,或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产生热或冷的材料入C09K 5/00;用于液化或固化气体的隔热容器入F17C;空气调节或空气增湿入F24F;制冷机器、装置或系统入F25B;仪器或类似装置的无冻结的冷却入G12B;发动机或泵的冷却见有关类) (315)F25J通过加压和冷却处理使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进行液化、固化或分离(低温泵入F04B 37/08;气体贮藏容器,贮气罐入F17;压缩、液化或固化气体向容器中装填或从容器中排出入F17C;制冷机器、设备或系统入F25B) (318)F26干燥 (319)F26B从固体材料或制品中消除液体的干燥(联合收割机的干燥装置入A01D 41/133;干燥果实或疏菜用的框架入A01F 25/12;干燥食品入A23;干燥头发入A45D 20/00;干燥身体的器具入A47K 10/00;干燥家庭物品入A47L;干燥气体或蒸汽入B01D;脱水或类似的从固体分离出液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入B01D 43/00;离心设备入B04;干燥陶瓷器入C04B 33/30;与其他处理方式结合的干燥纱线或纤维入D06C;没有加热或正向空气循环的洗衣用干燥框架,家用洗衣干燥机或旋转式脱水机,拧干或热压洗衣入D06F;炉、窑、烘烤炉入F27) (319)F27炉;窑;烘烤炉;蒸馏炉〔4〕 (324)F27B 一般馏炉、窑、烘烤炉或蒸馏炉;开式烧结设备或类似设备(燃烧设备入F23;电加热入H05B) (324)F27D一种以上的炉通用的炉、窑、烘烤炉或蒸馏炉的零部件或附件(燃烧设备入F23;电加热入H05B) (329)F28一般热交换 (331)F28B蒸汽或其他蒸气冷凝器(蒸气的冷凝入B01D 5/00;在静电沉积之前对气体进行预处理过程中的冷凝入B03C 3/014;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装置入F01K;气体的液化入F25J;一般用途的热交换或传热装置的零部件F28F) (331)F28C其他小类中不包括的热交换设备,其中热交换介质直接接触而相互不起化学反应的(传热、热交换或储热材料入C09K 5/00;有热量产生装置的流体加热器入F24H;有一种中间传热介质直接与热交换介质接触的入F28D 15/00至F28D 19/00;一般用途的热交换设备的零部件入F28F) (333)F28D其他小类中不包括的热交换设备,其中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传热、热交换或储热材料入C09K 5/00;有热量产生装置的和传热装置的流体加热器入F24H;炉入F27;一般用途的热交换设备的零部件入F28F);一般贮热装置或设备〔4〕 (334)F28F通用热交换或传热设备的零部件(传热、热交换或储热材料入C09K 5/00;聚水器或防气阀、通气入F16) (336)F28G热交换或传热管道内壁或外表面的清洗,例如锅炉水管的清洗(一般管道或管子的清洗入B08B 9/02;当锅炉运行时从锅炉内清除水、矿物质、水垢的设备或装置,这些设备或装置或者当锅炉运行时位于炉内适当位置,或者专门适用于锅炉而别无它用的入F22B 37/48;燃烧生成物或燃烧余渣的清除或处理入F23J;热交换设备的除冰入F28F 17/00) (339)分部:武器;爆破 (341)F41武器 (341)F41A对于轻武器和火炮,例如加农炮,两者通用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轻武器或火炮的安装〔5〕 (341)F41B不用炸药或易燃推进装药的发射投射体用的武器;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武器(用于捕鱼的抛射体,例如鱼叉入A01K81/00;用于投掷的运动器具入A63B65/00,例如飞旋标入A63B65/08;投射运动用的球类,例如网球的固定装置入A63B69/40;发射或投掷玩具入A63H33/18;刀、斧入B26B;除作为投射装置的那些组成的弹簧外的火箭弹或导弹入F42B6/00) (353)F41C轻武器,例如手枪或步枪(不使用炸药或易燃的推进装药的投射体入F41B);所用的附件〔5〕 (356)F41F自身管发射子弹或导弹的发射装置,例如加农炮(轻武器入F41C);导弹或鱼雷发射装置;捕鲸炮(为轻武器和火炮共有的功能零部件,及固定装置入F41A;不使用炸药或易燃的推进药柱入F41B)〔5〕 (358)F41G武器瞄准器;制导(其光学方面的入G02B) (359)F41H装甲;装甲炮塔;装甲车或战车;一般的进攻或防御手段,例如伪装工事 (362)F41J靶;靶场;弹头收集器 (364)F42弹药;爆破 (366)F42B爆炸装药,例如用于爆破;烟火;弹药(炸药组合物入C06B;引信入F42C;爆破入F42D)〔2,5〕 (366)F42C弹药引信(爆破筒引爆器入F42B 3/10;化学方面入C06C);所用的解除保险或保险装置(装填引信入F42B 33/02;将底火装入引信或从引信中取出入F42B 33/04;用于引信的容器入F42B 39/30)〔5〕 (376)F42D爆破(引信,例如导火索入C06C 5/00;爆破筒入F42B 3/00) (380)F99本部其他类目不包括的技术主题〔8〕 (381)F99Z本部其他类目不包括的技术主题〔8〕 (381)分部:发动机或泵附注:本分部(F01至F04类)的使用指南以下附注用以帮助使用分类表的此部分。

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

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

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专利在我国有着不同的分类,在申请的时候会进行详细的说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专利类型。

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讲解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以便于您进行专利申请,或者申请专利的时候,做好相关分辨。

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01.发明专利定义是:“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包括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固体、液体、气体之类的物品。

所谓方法是指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的方法。

发明专利并不要求它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成果,它可以是一项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是一种构思。

02.实用新型专利定义是:“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同发明一样,实用新型保护的也是一个技术方案。

保护有一定形状或结构的新产品,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注重实用性,其技术水平较发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改进性的技术发明,可以称为"小发明"。

03.外观设计专利定义是:“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一般是指设计人对一项产品的外观所作出的富于艺术性、具有美感的创造,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创造,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它必须具有能够为产业上所应用的实用性。

例如一把雨伞,若它的形状、图案、色彩相当美观,那么应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我国常见的专利有哪些分类?以上就是对三种专利的定义的相关介绍,从上我们可以得知,三种专利都是有着不同的区别的,如果您无法进行更加详细的判断,您可以点击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他们将为您做更加详尽的解答!❤️THE END。

中国专利共有三种类型

中国专利共有三种类型

中国专利共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以及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以上第4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委托代理申请专利的程序1.咨询;2.检索;可以在网上自行检索,点击此处或网址:;也可以委托本公司检索,费用根据不同情况而定;3发明、实用新型提交技术交底书,外观设计提交图片或照片,或样品、模型;4确认可以申请专利后,签署《专利代理委托书》,签订《专利申请代理委托合同》,支付代理费。

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须提交技术交底书1.技术交底书的要求:□应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此内容实施发明创造;□使上述人员相信本发明确实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

2.技术交底书的内容1)发明创造的名称;2)所属技术领域;3)背景技术:描述申请人所知的与发明方案最接近的已有技术,对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客观的评述;4)发明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5)清楚、完整地叙述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对于机械产品的发明创造应详细说明每一个结构零部件的形状、构造、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工作原理等;对于电器产品应描述电器元件的组成、连接关系;对于无固定形状和结构的产品,如粉状或流体产品、化学品、药品,应描述其组分及其含量、制造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等;对于方法发明,应描述操作步骤、工艺参数等;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例如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

7)附图:实用新型必须提供附图,附图中构成件可以有标记,尺寸和参数不必标注。

8)优选具体实施方式(可与第5部分合写):对于产品发明应描述产品构成、电路构成或者化学成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过程或操作步骤;对于方法发明应写明步骤、参数、工艺条件等,可提供多个具体实施方式。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摘要:
一、引言
二、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概况
三、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分析
四、主要领域专利分布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重点关注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的情况,分析我国在专利领域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二、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概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共申请专利63.4万件,同比增长19.5%;共授权专利31.2万件,同比增长23.6%。

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活跃度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申请22.6万件,同比增长12.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2.4万件,同比增长29.1%;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4万件,同比增长16.5%。

在授权方面,发明专利授权8.7万件,同比增长2.8%;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16.8万件,同比增长42.7%;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7万件,同比增长
6.0%。

四、主要领域专利分布
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其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增长较快。

此外,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专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表现出较高的创新活力。

尤其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

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模板按专利权摘要:1.2018 年上半年中国专利申请情况概述2.专利权数量排名前五的领域3.各领域专利权增长情况分析4.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与挑战5.结论与展望正文:2018 年上半年,我国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突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6 月30 日,我国共申请专利397,428 件,同比增长3.6%。

专利申请数量的稳步增长,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专利权数量方面,排名前五的领域分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和能源环保。

其中,电子信息领域专利权数量最多,达到157,191 件,占总量的34.5%。

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分别为45,015 件和36,712 件,分别占总量的11.3% 和9.2%。

这些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增长较快,显示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优势。

从各领域专利权增长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4.6%、7.2% 和10.6%。

这些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增长较快,反映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机械制造和能源环保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2.1% 和1.8%,虽然增速较慢,但仍保持正增长,表明我国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也在逐步加强。

长期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专利申请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然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侵权行为、专利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未来,我国需要在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提高专利质量,打击侵权行为,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总之,2018 年上半年,我国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良好,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继续加强。

中国专利法对专利类型的划分

中国专利法对专利类型的划分

中国专利法对专利类型的划分
专利法将专利分为三类,分别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其在三种专利类型中技术含量及价值是最高的,保护期为20年,是保护期最长的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

产品发明是指用发明人所提供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方案直接生产的产品,如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方法发明则是指为制造产品或者解决某个技术问题而创造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过程。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与发明专利不同,实用新型专利通常集中于改进现有产品或技术的细节和构造,而不是全新的发明。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

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其保护期也为10年。

外观设计专利权所保护的“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范围,应当是同类产品的范围;不是同类产品,即使外观设计相同,也不能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哪些,其保护期限有多长
呱呱知道网小编就整理一些信息为大家解答:
我国专利的种类有哪些,其保护期限有多长?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

专利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中国专利法规定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

[1-2]
“十二五”时期,我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403.4万件,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领先。

PCT国际专利受理申请11.7万件,比“十一五”增长2.2倍;发明专利授权量118.9万件,比“十一五”增长1.5倍;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中的一种,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在这个意义上,实用新型有时会被人们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
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Industrial Design)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